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国家文化

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国家文化

发布时间:2022-09-22 10:28:07

Ⅰ 汉朝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

汉朝的历史对于中国的影响:

1、文化:

儒家思想代替了道家的“无为而治” ,在国家治理当中居于统治地位.秦朝统一的文字小篆难以认别,汉隶由此走上历史舞台,成为中国文字演变过程中重要的章节。

不论是张骞出使西域还是班超“投笔从戎”都护西域,都是积极向外拓展的典范,体现出汉王朝积极向上的民族精神.

2、人才的选拔:

在汉以前,包括秦在内,尽管在战国时期曾出现过以才能博得官位的现象,比如张仪苏秦等,凭借三寸不烂之舌,成为载入史册的人物,但人才的选拔,更多的还是从皇室贵族当中起用,位居社会底层的人才很难有机会被选出来,到了汉朝,政府推行“举孝廉”的措施,使底层的人才有了出头的机会。

3、对外关系:

汉朝具有创新精神,开通了丝绸之路,加强了中国和西亚、欧洲等地区的交流。

4、加强中央集权:

为加强中央集权,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即允许诸王将自自己的土地分给子弟,建立较小的诸侯国。

汉武帝还找借口,一次就削去当时一半的侯国。汉武帝的这些措施奠定了中国大一统的政治格局。汉族正是在汉朝奠定了民族形成的基础

5、经济:

汉朝再经济上采纳桑弘羊的主张,由政府直接经营运输和贸易;军事上任用卫青、霍去病为大将, 解除了匈奴的威胁,统一今两广一带,推动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

(1)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国家文化扩展阅读:

汉朝着名的历史故事

1、秦末农民起义、楚汉之争:

汉高祖刘邦是沛丰邑中阳里人,平时不参加农业劳动。到青年时代,秦始皇已统一中国,他当上了秦朝的泗水亭长,并与郡县小吏关系非常密切。刘邦在生活上有失检点,但他为人仗义,胸怀大志,待人宽厚,能孚众望。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秦末农民起义爆发。刘邦也在家乡沛县起兵,称沛公。后加入项氏叔侄的反秦义军。前207年,刘邦率部攻入关中,秦王子婴降,秦亡。

秦朝灭亡以后,公元前206年,项羽封刘邦为汉王,后来项羽和刘邦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刘邦在手下萧何、韩信、张良、彭越等人的辅助下,在垓下之战打败了项羽,于前202年在定陶正式称皇帝,仍用“汉”号,定都长安(今陕西西安)。

2、汉高祖刘邦与戚夫人的浪漫爱情故事:

吕雉给刘邦生了一儿一女,除了惠帝刘盈,还有鲁元公主。但吕雉好争风吃醋,在当了皇后后更做了许多"人做不出来"的事情,如把戚夫人制成"人彘",成就了她中国历史上最毒"毒妇"的骂名。

刘邦是很有女人缘的,结婚之前就把一曹姓女人勾上手了,在婚后一样走桃花运。在与项羽争夺江山期间,前期老吃败仗,但却收获到了一个年轻美貌、后来影响后宫的女人——戚夫人。

有一次败给项羽后,连饭也没得吃,逃到一村子里遇见一个老人。老人姓戚,带着18岁的闺女在此躲避战乱。一见带兵的刘邦,老人吓得连忙下拜,并带他回家里弄菜弄酒给他吃。

刘邦见到老人的闺女,顿时动了心思,得知女孩尚未嫁人后,心中窃喜。老人看出意思,就说相面先生讲他闺女有贵人之相,难道遇到大王,就是她的前世姻缘?于是要把闺女许给刘邦为妻。

虽然说刘邦心里暗喜,考虑家有妻室,已有吕雉,也客气了一番才应下。

据说,刘邦是解下自己的玉带作为定情之物,老人当晚便让闺女服侍刘邦。

但因为这次"夜情",戚家闺女从此跟定了刘邦,后来成为刘邦后宫的宠妃。

到此,刘邦已有了三个女人,一个情人曹氏,第一房妻子吕氏,第二房妻子戚氏。

Ⅱ 历史在人类发展进程中承担了究竟怎样的文化功能

历史是人类自己在漫长的时间中所创造出来的,由后人对过去的社会事件和活动有系统的记录、研究和诠释的记录结果。了解历史,取其精华,历史的文化性极强,它的文化功能在于帮助人们以史为鉴,指导未来。对国家、民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历史的文化价值是显而易见的,它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经验,在特定的环境下,人们创造了历史,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上,我们也需要继承和宣扬历史的作用。了解历史发展规律,总结历史经验,才能够在未来继承、创新发展好历史,更好地体现其在文化传播中的价值。



Ⅲ 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化进程有什么影响

加速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与发展

洋务运动
1.它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而启动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2.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外国经济势力的扩张

戊戌变法
1.是一场救亡图存的政治变革,又是一次思想启蒙运动.
2.它有利于社会发进步.
但它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通

辛亥革命
1.是一次伟大的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2.它推翻了清朝的统治,结束了两千多年来的封建[帝]制
3.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新文化运动
1.是资产阶级新文化反对封建主义旧文化的斗争
2.起到思想解放的作用
马克思主义传播后
为中国人民的解放斗争指明了新途径

Ⅳ 对于历史事件,其影响和意义有什么不同

1:影响可以是消极的,而意义一定是积极的。
2:意义可以是对后世的影响。
3:影响是指对社会的不同层面(包括经济文化政治等)做成的改变。
意义也可以是多个层面的,倾向于对社会发展的推动于促进。

Ⅳ 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分析类问题

为了生命的过程而学习。其实,学习就是成长过程之关键。成长中一定需要学习,人都要在学习中成长。当国家和你们的家庭为你们提供如此好的学习条件的时候,你们更应该珍惜这个机会。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分析类问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分析类问题

一.作用、历史影响、历史意义三者的区分

1.作用,就是对事物产生的影响、效果或效用;影响,是指对人或事物所起的作用;意义,指的是价值和作用。

2.作用和影响基本相同。但是,应该注意的是在历史答题中,一说作用和影响都应该从正、反两个方面去考虑:作用包括积极作用和消极作用;影响从性质看,有积极影响,也有消极影响;从范围看,有对内(如国内)影响,有对外(如国际)影响;从时间看,有直接影响和长远影响;等等。

3.意义和作用、影响相比较,它的范围就要大得多。一般地讲,性质、特点、作用、影响、后果、评价、 经验 、教训等都属于“意义”的范畴。所以,如果题目问某件事的意义怎样,上面提到的这几点都应该加以考虑.。

二.影响、作用类历史试题的设问方式答题模板

1.设问方式

(1)限定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样的消极影响,有何积极影响,在政治上、经济上的影响,对世界、中国的政治、经济、思想等方面产生了怎样的影响等。

(2)宽泛性的设问,如产生了什么影响,其历史作用如何等。(需要一分为二地分析消极影响和积极影响或消极作用和积极作用。

2.答题模板

第一种:国内(政治+经济+思想 文化 )+国际(政治+经济+思想文化)

(1)政治影响,主要是从是否使社会性质发生变化、是否影响了政治势力的消长、是否有利于社会的稳定、是否有利于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等方面回答。

(2)经济影响,主要从是否促进经济的发展、是否开创新的经济发展模式、是否促进了经济理论经济的变革、是否增加了政府的财政收入、是否使经济结构和经济格局发生变化、是否促进了国内外经济的交流、是否增强了国力、是否减轻了人民的负担、是否提高了人民的生活水平等方面回答。

(3)思想文化影响,主要从是否冲击了传统思想或占统治地位的思想、是否宣传了进步思想、是否促进了思想解放、是否提出了新的理论等方面回答。

(4)国际关系影响:主要从是否影响到两国关系(促进友好合作或加深矛盾)、是否引起国际政治格局的变动、是否影响地区或世界的和平、是否影响其他国家的发展等方面回答。

第二种:现实影响和深远影响

现实影响是指对当时产生的直接作用,表现为目的或动机实现的影响,等同于直接影响;深远影响是指对后世产生的影响,具体表现为影响的时代性、历史趋势(如生产力的发展、社会发展趋势等)。

第三种:主观影响和客观影响

(1)主观影响,可从主观目的(动机)、决策或政策、方针、经验等方面思考。

(2)客观影响,可从自然或社会环境(形势)、经济现状、政治现状、(生产力)科技等方面思考。

注:①当试题没作特别规定时要一分为二地分析事件产生的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其主要依据是是否促进社会发展、历史进步。②要分清主次影响,即以积极影响为主,还是以消极影响为主。


历史事件的影响与意义分析类问题相关 文章 :

★ 初二上册重大事件历史意义汇总

★ 历史试卷答题技巧2020

★ 历史如何多角度答题方法

★ 高二政治九大题型答题技巧

★ 历史教师述职总结

★ 2020脱贫攻坚心得与感想五篇大全

Ⅵ 《史记》对中国史学和文化产生了哪些重大影响

一、开创了“纪传体”体例
纪,指本纪,即皇帝的传记;传,指列传,是一般大臣和各式人物的传记.司马迁在前人的基础上,在《史记》中以本纪、表、书、世家、列传五体结构,创造性地探索了以人物为主体的历史编纂学方法.
“本纪”按年代顺序记叙帝王的言行和政绩;“表”按年代谱列各个时期的重大事件;“书”记录了各种典章制度的沿革;“世家”载述诸侯国的兴衰和杰出人物的业绩;“列传”记载各种代表人物的活动.司马迁创造性地把这五种体裁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系.
二、开创了政治、经济、民族、文化等各种知识的综合纂史方法《史记校正》 王叔岷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规模宏大、贯通古今、内容广博的网络全书式的通史.在《史记》中,司马迁第一个为经济史作传:《平准书》、《货殖列传》;司马迁又第一个为少数民族立传:《匈奴列传》、《西南夷列传》等;他还第一个为卑微者列传:《刺客列传》、《游侠列传》等.
《史记》第一次把政治、经济、文化各个方面都包容在历史学的研究范围之内,从而开拓了历史学研究的新领域,推动了我国历史学的发展.由于纪传体可以容纳广泛的内容,有一定的灵活性,又能反映出封建的等级关系,因而这种撰史方法,为历代史家所采用,影响十分深远.
三、秉笔直书,是我国宝贵的史学传统,司马迁的《史记》对此有很好的发挥
所谓秉笔直书,就是史学家必须忠于历史史实,既不溢美,也不苛求,按照历史的本来面貌撰写历史.《史记》明确表示反对那种“誉者或过其失,毁者或损其真”的作法.
对于先秦的法家和秦代的暴政,从感情上司马迁是愤恨的,但他做到了不因憎而增其恶.相反,对法家的改革和秦代统一中国的历史作用,他都予以充分的肯定.正因为司马迁的实录精神,才使《史记》以信史闻名于世.
《史记》还贯穿一条重要线索,即重视人的历史作用.司马迁是反天命的.强调人是历史的中心.因此,他在写帝王将相的同时、注意为社会上的各种人立传,尤其是把农民起义的领袖陈胜、吴广,放到与王侯功臣以及封建社会的圣人孔子同等的地位来写.所以在《史记》中,既有战国七雄的世家、萧丞相(萧何).留侯(张良)的世家、孔子的世家,同时也有《陈涉世家》.
司马迁也很重视物质生产活动在历史上的作用,把经济状况同政治上的治乱兴衰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他还强调总结历史经验.提出以史为镜、鉴往知来的思想.由于司马迁在历史编纂学上的伟大创造精神,他的进步的史学思想和严谨的治史方法,使《史记》成为我国史学史上一座巍峨的丰碑,司马迁也赢得了“中国史学之父”的美名.
四、《史记》也是一部形象生动的历史传记
《史记》的文采历来为我国文学界所称颂,它开创了我国传记文学的先河.司马迁像一个出色的画家,以他那十分传神的画笔,为我们勾画出一个个栩栩如生的人物画像;又像一位善于捕捉瞬间的雕塑家,以他那锋利的刻刀,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风采各异的雕像.
在《史记》这座人物画廊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历史上那些有作为的王侯将相的英姿,也可以看到妙计藏身的士人食客、百家争鸣的先秦诸子、“为知己者死”的刺客、已诺必诚的游侠、富比王侯的商人大贾,以及医卜、俳优等各种人物的风采,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想上的启迪.
司马迁创造性地把文、史熔铸于一炉,为我们写下了一部形象的历史.所以,鲁迅先生称赞《史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正因为如此,在中国古代浩瀚的史着中,《史记》拥有的读者量是首屈一指的.
[编辑本段]【后世评价】
《史记》的诞生,就中国史学的具体发展而言,《史记》的贡献巨大.
一、建立杰出的通史体裁
《史记》是中国史学史上第一部贯通古今,网罗百代的通史名着.无论说它是古代中国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还是说它是世界古代史学史的最辉煌成就,都毫不为过.这一点,只要将之与希罗多德的《历史》相比较,就会非常明白.正因为《史记》能够会通古今撰成一书,开启先例,树立了榜样,于是仿效这种体裁而修史的也就相继而起了.通史家风,一直影响着近现代的史学研究与写作.
二、建立了史学独立地位
我国古代,史学是包含在经学范围之内没有自己的独立地位的.所以史部之书在刘歆的《七略》和班固的《艺文志》里,都是附在《春秋》的后面.自从司马迁修成《史记》以后,作者继起,专门的史学着作越来越多.于是,晋朝的荀勖适应新的要求,才把历代的典籍分为四部:甲部记六艺小学,乙部记诸子兵术,丙部记史记皇览,丁部记诗赋图赞.从而,史学一门,在中国学术领域里才取得了独立地位.饮水思源,这一功绩应该归于司马迁和他的《史记》.
三、建立了史传文学传统
司马迁的文学修养深厚,其艺术手段特别高妙.往往某种极其复杂的事实,他都措置的非常妥贴,秩序井然,再加以视线远,见识高,文字生动,笔力洗炼,感情充沛,信手写来,莫不词气纵横,形象明快,使人“惊呼击节,不自知其所以然”.(《容斋随笔·史记简妙处》)
但必须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司马迁受时代的限制,《史记》也存在某些缺点与不足之处.例如,存在“天命”、灾异和历史循环论的神秘思想的影响.在《六国年表序》论述秦并天下的原因时,指出这是“天所助”的结果.《高祖本纪》带有“三统循环论”的色彩,以为“三五之道若循环,终而复始”.在《天官书》中,记述各种特殊的自然天象时,常常与人事联系在一起,更多地表现了灾异的神秘思想.这些说明《史记》在“究天人之际”时,仍然没有摆脱“天人感应”神学思想的影响.
[编辑本段]【文化影响】
《史记》对古代的小说、戏剧、传记文学、散文,都有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首先,从总体上来说,《史记》作为我国第一部以描写人物为中心的大规模作品,为后代文学的发展提供了一个重要基础和多种可能性.京剧《赵氏孤儿》
《史记》所写的虽然是历史上的实有人物,但是,通过“互见”即突出人物某种主要特征的方法,通过不同人物的对比,以及在细节方面的虚构,实际把人物加以类型化了.在各民族早期文学中,都有这样的现象,这是人类通过艺术手段认识自身的一种方法.只是中国文学最初的类型化人物出现在历史着作中,情况较为特别.
由此,《史记》为中国文学建立了一批重要的人物原型.在后代的小说、戏剧中,所写的帝王、英雄、侠客、官吏等各种人物形象,有不少是从《史记》的人物形象演化出来的.

Ⅶ 政治历史事件对历史的影响

看到楼主的问题,我感到很模糊。因为你这个概念太大了,世界上发生的重大政治历史时间太多了,而且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很多不同的影响,我就拿一个很小的方面来阐述一下吧 —— 改革。改革有失败的,同样也有成功的。而且对社会发展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例如19世纪的日本明治维新、俄国1861年农奴制改革、中国的维新变法,都对社会产生了不同的影响,但他们也都有共同点:对起到了推动近代化的过程 ——经济、政治、文化的近代化。但日本的改革最彻底,因此对社会的推动力也最大,从而使日本走上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而中国和俄国的改革由于不彻底,从而分别导致了后来1911年的辛亥革命和1917俄国二月革命,将旧的国家机器砸碎,产生一种新的适应社会发展的政治制度。 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观点,希望楼主能够有所启发。

Ⅷ 中国近代历史对中国文化的影响

在我看来似乎只有负面影响。尤其当下国学式微就是当年种下的恶果。
近代中国文化史上最着名的事件莫过于五四。胡适之当时在美国,与同学几人在湖上划船聊天,结果话题就扯到了文言文好还是白话文好。几人辩论一番,结果不分上下。之后胡适之将此事写在信中发到了北京某人的手里,结果被当时的“进步人士”看到了机会,祭出了新文化运动的大旗,要将中国传统文化彻底打倒。究其原因,无外乎中国当时积弱已久,被外国势力的长期欺压,刚刚开始接受西方文明的中国知识分子认为传统文化皆是糟粕,所以应该一概打倒,全盘西化。文言与白话之争对于这些人来说无异于得到了一个再恰当不过的标杆。至于建国后的十年动乱,站在文化的角度上看,几乎可说是此事的进一步延续。

现在我们完全可以透过如今的各种社会病,看到这一系列事件的影响。我们失去了自己的文化。

Ⅸ 试论近代中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

试论近代中国若干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

一、晚清时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 开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外国资本主义列强用鸦片和炮舰迫使中国接受了带有西方殖民色彩的条约体系。清王朝时期的中国。开始从独立发展的封建的中国,逐渐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从此以后,清王朝在对外战争中,在对待强大的资本主义入侵者的过程中,步步退让。逐步加深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印记。鸦片战争形成了晚清中国历史的重大转折,严重影响了此后中国近代史的发展方向。 1851年爆发的太平天国运动对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展方向产生了重要影响。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的矛头所向,虽然主要是清朝皇帝和各级地主官僚,但它不可避免地要面对因为第二次鸦片战争发生而深入内地的西方殖民主义侵略者。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迫使外国侵略者重新认识中国,认识中国的统治者和农民之间的关系。调整对华政策,明确了支持清朝统治者的政策方向;这场战争又迫使清朝统治者认识到农民造反是“心腹之患”,外国侵略是“肢体之患”。从而调整了对待农民起义和外国侵略之间的政策,因为这种大政策的调整。就影响到国内政治结构的转变,中央权力下移,汉人督抚当权,湘、淮军兴起。这些转变不仅直接影响了此后政局的发展,影响了中外关系发展的格局,也影响了此后国内经济发展的形势。太平天国运动形成鸦片战争以后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二个转折。 洋务运动是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后,地主阶级当权派的自救运动。洋务新政首先抓军用工业,主要是为了镇压农民起义,保证政权稳定,同时也有保卫国防、对付外国侵略(所谓“勤远略”)的动机。官督商办的民用工业发展起来,西方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被引进中国,与此相适应,一批西方社会科学书籍被翻译过来,一批洋务人才被培养出来,中国工业化由此开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民族工业产生。资本主义的意识形态和生产方式。虽然并未成为中国社会的主流。却是中国社会的新生事物,是推动此后改良派、革命派成长的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这个物质基础和思想基础,是推动中国社会转型的动力。因此,洋务运动的兴起客观上标志着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第三次转折。
甲午战争以后,列强纷纷在中国抢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义和团的强烈反抗使帝国主义者看到了中国昂扬的民气,不得不改变“瓜分”政策。实行“保全”清帝国的政策,同时也迫使清政府实行若干改革,1901年的新政于是发生。经济政策的放松,鼓励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这就加强了代表资产阶级的立宪派和革命派向清朝统治阶级要求政治权利的物质基础,造成了革命派和立宪派活动的空间;废除科举,鼓励海外留学,造就了大批接受西方社会、政治思想的新型知识分子,从中形成了一批反对封建专制主义和皇权统治的基本力量;新式军队的编练和皇族内阁的组成,加剧了上层统治阶级内部满汉之间和利益集团之间的冲突,辛亥革命就在这些矛盾的基础上发生了。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侵略中国,是晚清历史发展的第四次转折。
二、民国时期的几次重大历史事件的历史地位 1911年武昌起义胜利和1912年中华民国的建立,标志着近代中国开始进入逐渐摆脱贫弱被奴役命运的上升期。 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一连串的历史事件,形成了民国时期中国历史的第一个转折。袁世凯为代表的北洋军阀掌握北京政权。孙中山、黄兴等革命派失去政权。1913年宋教仁被刺,孙中山、黄兴发起“二次革命”,袁世凯镇压“二次革命”,宣布就任民国正式大总统。1915年底袁世凯称帝,蔡锷等在云南发动“护国战争”,袁世凯从称帝到败亡。黎元洪任大总统后,发生张勋复辟和段祺瑞“再造共和”那样的政治局面,这实际是专制与共和斗争的一个表现形式;接着孙中山在广州组织护法军政府,号召维护《临时约法》;接着发生北京学生的“五四”运动和上海工人的“六三”运动,掀起了前所未见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辛亥革命是中国由专制走向共和的转折期。这个时期。促成中国社会进步的阶级力量在明显地成长、壮大中。但因为资产阶级的经济力量、物质基础还不够强大,资产阶级的政治力量也就相对软弱。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4年中国国民党召开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形成了第一次国共合作,这个合作导致了工农运动的高涨,导致了人民群众民主意识的高涨,最终导致了北洋军阀的垮台。这是民国历史的第二个转折。这个转折标志着近代中国新兴的政治力量的形成。 1927年国共合作破裂和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是民国历史的第三个转折。这个转折埋下了国共两党长期不和、长期斗争的根苗,影响了国家的发展,影响了整个社会、文化、思想发展的走向,影响了社会制度选择的方向。 1936年12月西安事变,1937年卢沟桥事变,形成了民国历史的第四次转折。在日本军国主义侵华步伐加快的形势下,中华民族与日本军国主义侵略者之间的民族矛盾急剧增长,爆发了张学良、杨虎城发动的西安事变。中国共产党看到了西安事变并非张、杨的个人行为,看到了1931年以来的民族救亡的民众运动在反蒋的政治力量中的反映,看到了日本侵华导致了中国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民族矛盾的骤然上升,于是紧紧抓住了抗日的旗帜,代表了中国大多数民众的民族心理和要求,以此为据,促成了国共的再次合作。这次合作,不仅最终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而且初步改变了中国在国际社会的形象,废除了列强在华治外法权以及《辛丑条约》强加在中国身上的沉重负担。在国共A作进行抗日战争的八年中,国共之间有许多矛盾和摩擦,特别是皖南事变使这种矛盾和摩擦达到了高潮,都是因为民族矛盾超过了阶级矛盾而化解了,没有造成国共合作的再次破裂。由于国共合作共同抗日。空前调动了全民族的救亡意识、民主意识,正是这种意识,使得中国赢得了近代以来反击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 抗战胜利后,国共重庆和谈签订的协议和政协会议的决议不能履行。1946年6月内战开始,是民国历史的第五次转折。这次转折完成了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选择模式,完成了从旧中国到新中国的转变,完成了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到社会主义中国的历史转变,也原则上完成了从革命的中国到建设的中国的转变,完成了以争取独立、民主为主要任务到以建设现代化的中国为主要任务的历史性转变。
来源:新校园·理论版

Ⅹ 用文明史观.全球史观.现代史观分析近代重大历史事件及对中国的影响

举个例子,第一次鸦片战争吧。从文明史观角度讲它促进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四口通商后国外的文化理念进入封闭已久的中华大地;从全球史观讲,中国从此进入了全球化时代,中国的历史再也不是一个国家的历史;从现代史观角度讲,两次鸦片战争包括后来的甲午中日战争、辛丑条约等不但一步步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进程,同时也促进了中国逐步走向现代化的进程。

随便写的,希望能给你点借鉴,不懂得还得问老师吧,我是学化工的,呵呵。祝顺利。

与历史事件如何影响国家文化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