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树的手抄报简单版的怎么画
语文四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知识树的手抄报简单版画法如下:
画法思路: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树为例,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作为树干,然后开枝散叶,展开其相关性质和知识点,可以从两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出发。
相关知识点总结如下:
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长方形有6个面、8个定点和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2、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相交于同一定点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3、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4、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6、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㈡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的知识树怎么画
八年级上册第一章,不知道你问的是哪个学科,就发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本书学科思维导图给你参考借鉴吧,此图出自国内思维领域最权威的学术研究机构——华东师范大学思维可视化研究中心,学科思维导图可比知识树全面,系统得多。
㈢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树怎么画
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树画法如下:
画法思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知识树,以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定义作为树干,然后开枝散叶,展开其相关性质和知识点,可以从两个几何体的表面积和体积出发。
相关知识点总结如下:
1、长方体的特征:长方体是由6个长方形(特殊情况下有2个相对的面是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一个长方形有6个面、8个定点和12条棱;相对的面完全相同,相对的棱长长度相等。
2、长方体长、宽、高的含义:相交于同一定点的三条棱长的长度分别叫做长方体的长、宽、高。长方体的12条棱中有4条长、4条宽、4条高。
3、正方体的特征:正方体是由6个完全相同的正方形围成的立体图形。正方体有6个面、12条棱和8个顶点,6个面完全相同,12条棱的长度都相等。
4、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意义:长方体或正方体6个面的总面积,叫做它的表面积。
5、体积的意义:物体所占空间的大小叫做物体的体积。
6、体积单位:常用的体积单位有立方厘米(cm3)、立方分米(dm3)、立方米(m3)。
7、长方体的体积计算公式: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㈣ 知识树 历史 怎么画
主干是世界历史,从低往高。远古,中古,近古,古代,近代,现代。然后格局不同地区分出枝杈。比如亚洲历史,美洲历史、非洲历史等,然后再各个大洲历史上分出具体国家
㈤ 知识树怎么画
收集知识点和重要概括,以自己便与记住的方式,画图,纪录。
简单说,你就是想一个知识点。然后想找个知识点相连接的上下级知识,比如,中国历史,宋朝,皇帝,宋徽宗,简单的来说,先从那个知识的最开始进行梳理,慢慢的扩展和延伸。
知识树是金融规律发现者、金融定律发明人、金融危机预言家、国际着名金融专家丁大卫教授历经20多年潜心研究与大量实践,发现、发明、创立的。
㈥ 知识树怎么画
1、首先第一步用铅笔画出粗大的树干。如下图所示。
㈦ 怎样用铅笔画简单的树
1、从画树干开始:从树根到树枝延伸,线条也是这个走向(从下到上)。这些线条只是一个框架,之后这个框架会被逐渐掩盖。保持线条的自然。线条不要太密,用力要轻。
㈧ 知识树怎么画
工具/原料:铅笔、画笔、彩铅纸
方法/步骤:
1、首先用铅笔画出粗大的树干,如图所示。
㈨ 怎么画知识树有图吗
什么是知识树?知识树是用树形结构来表述一门学科知识的结构和知识梳理的一种方法,它不仅易于学生上手,而且高屋建瓴,非常形象、非常直观、非常有效,深受广大师生的关注和喜爱。下面就物理学科知识树的画法谈谈自己的思路和方法,也许会对你有用。
怎么画?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中的科学内容是按主题的形式呈现的,有三个一级主题,十四个二级主题,六十七个三级主题。其中“物质”主题共有四个二级主题,即物质的形态和变化、物质的属性、新材料及其应用、物质的结构与物体的尺度;“运动和相互作用”主题也有四个二级主题,即多种多样的运动形式、机械运动和力、声和光、电和磁;“能量主题”共有六个二级主题:能量、能量的转化和转移、机械能、内能、电磁能、能量守恒、能源与可持续发展。但是这种结构和层级并不代表教材的结构或教学顺序,为了便于学生上手,人人都能构建自己的知识树,根据教材的结构,我们可以将初中阶段的物理知识大致分为力学、热学、声学、光学和电磁学五部分,或者划分为力、热、光、电四部分,这是第一层次,是知识树的支干。然后根据《河南省中招学业评价说明及检测》,再将科学内容具体细化为声现象、光现象、质量和密度、物体的运动、力、运动和力、压强、浮力、简单机械、功和功率、机械能、物态变化、内能、电路、欧姆定律、电功率、家庭电路、电与磁、能量与能源。这是第二层次,共19个方面。
进一步的分析发现,上述每个方面又包括若干个重要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实验和基本知识的应用等。例如,仅电学方面就包括了五个基本物理量(电流、电压、电阻、电功和电功率)、两个主要的物理规律(欧姆定律和焦耳定律)、两种基本电路(串联电路和并联电路)、四种仪器仪表(电流表、电压表、滑动变阻器、电能表)、两个重要的实验(伏安法测电阻和伏安法测小电灯的功率),以及家庭电路的组成和家庭安全用电等。这是第三层次。
再进一步分析,还会发现:电学中每个基本物理量的符号、物理意义、公式或影响因素、单位及测量的方法;每个重要物理规律的内容、公式、研究方法和应用;两种基本电路中电流、电压的特点以及串、并联电路中电阻的关系;四种仪器仪表的作用、外观和使用方法;两个重要实验的原理、器材及电路图、实验注意点和所得规律等等。
打个比方说,按照这种思路绘制成的物理知识结构图,像中国交通图。第一层次的知识像省,第二层次的知识像市,第三层次的知识像县,第三层以下还有更细密的知识细胞,好比乡镇、村一样。
如果学生先将教材知识按照力、热、光、电划分为不同板块,再把握住了一、二、三层次这些主要的知识点,那么,对初中阶段物理学科总共要学哪些知识,哪些先学、哪些后学,每个知识板块有哪些重要的物理现象、概念、规律、实验、方法、技能和知识应用,每个板块内各知识点之间的从属关系,是上位?下位?还是并列关系,以及各知识板块之间有哪些内在的联系等等,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了。
在初三中考前的专题复习阶段,引领学生勾画知识树,既可以有效地防止知识支离破碎,使学生头脑中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实现学科内的综合,把课本由“厚”变“薄”。又能变换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示例:不同概念,共性归类
速度:v=s /t 密度:ρ=m/V
压强:p=F/S 功率:P=W/t
上述物理概念所表示的物理意义、定义、公式和单位是完全不同的,但是它们的定义方法是相同的,都是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我们可以让学生通过回忆、梳理,画出用比值法定义的概念树。同样,还可以画出物理规律树、计算公式树、探究性实验树……
这样学生自学时,就可以驾驶着思维的汽车,在知识的原野上奔驰,一个层次一个层次,一个类别一个类别地领会和把握物理知识目标,就不会感觉物理知识混乱,无从下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