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七步成诗这典故语言的主要人物是谁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比喻有才气、文思敏捷。《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主要人物
文帝:魏文帝曹丕,字子桓,三国魏文学家。与其父曹操、其弟曹植合称“三曹”。
东阿王:曹植,字子建,封为陈王,谥思,世称“陈思王”。
❷ 七步成诗主要人物是谁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❸ 七步之才是什么历史人物
七步之才指的是三国时期的曹植。
曹操因病去世,曹丕废黜汉献帝,自立称帝。曹丕做了魏王以后,仍旧记恨曹植。有一次,曹丕借口曹植在父丧期间礼仪不当,将他拿下问罪,要处曹植死罪。下太后知道这件事,连忙为曹植求情,让曹丕看在他们是同母兄弟的份上手下留情。
在审问期间,曹丕借机为难植,让他七步成诗,以兄弟为题,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曹植想了片刻,便迈开脚步,走一步吟一句诗:“煮豆持作羹,漉豉以为汁。其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植在七步之内吟完这首诗,曹丕明白了曹植做这首诗的寓意。如果自己杀了曹植便会被世人耻笑,于是免去了他的死罪,将他贬为安乡侯。
曹植(192年—232年12月27日),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省亳州市)人,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着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❹ 七步成诗的历史人物是谁
主人公是曹丕和他弟曹植
典故
本则故事写魏文帝曹丕称帝后为了加害亲弟弟曹植,不惜下令让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一首,否则“行大法”(即判死刑),可见曹丕是多么狠毒.但曹植“应声便为诗”诗中既有凄苦含泪的抱怨,又有对皇兄的讽喻,读来实在感人肺腑!所以,连心胸狭隘,残忍自私的曹丕听了这诗以后,脸上也露出了羞耻的表情. 曹操死后长子曹丕继位.曹丕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故命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成则罢了,不成便要痛下杀手.曹植不假思索,立刻脱口而出:“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便是赫赫有名的“七步成诗”.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没下得了手,只是把曹植贬为安乡侯. 故事赞扬了曹植才思敏捷,并揭露了统治阶级内部的争权夺利、相互残杀的黑暗.
❺ 七步成诗讲的是哪个人物
七步成诗,记录在《世说新语·文学》中,主人翁是曹植、曹丕两兄弟。
话说曹操死后,曹丕继承了曹操魏王的位置,而曹丕这个时候很没有安全感,担心自己的弟弟们会来争夺自己的权力。
于是,他先是夺取了三弟曹彰的兵权,继而又将目光对准了曹植。
很多人都知道,曹植是曾经与曹丕争过储的人,只不过最后曹丕胜了。但即便如此,曹丕对曹植还是不放心,加上曹植的文学造诣非常高,曹丕就想找个机会弄死曹植。
一次在朝堂上,曹丕就给曹植下了个命令,让曹植在七步内作出一首诗,这首诗需要以兄弟为题材,不过诗里面不能出现兄弟两个字。
曹植看出了曹丕的用心,但也丝毫不惧,抬步就开始作诗。“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曹丕听了以后,潸然泪下,终究还是没能下得了手,只是将曹植贬为安乡侯。
七步成诗这个故事,即赞扬了曹植的才思敏捷,同时也揭露了官场中争权夺利的黑暗场景
❻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谁
七步成诗的主人公是曹植。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曹植,是曹操与武宣卞皇后所生第三子,生前曾为陈王,去世后谥号“思”,因此又称陈思王。
曹植是三国时期着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后人因其文学上的造诣而将他与曹操、曹丕合称为“三曹”。
其诗以笔力雄健和词采华美见长,留有集三十卷,已佚,今存《曹子建集》为宋人所编。曹植的散文同样亦具有“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的特色,加上其品种的丰富多样,使他在这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文学批评家钟嵘亦赞曹植“骨气奇高,词彩华茂,情兼雅怨,体被文质,粲溢今古,卓尔不群。”并在《诗品》中把他列为品第最高的诗人。王士祯尝论汉魏以来二千年间诗家堪称“仙才”者,曹植、李白、苏轼三人耳。
曹植的创作以220年(建安二十五年)为界,分前后两期。前期诗歌主要是歌唱他的理想和抱负,洋溢着乐观、浪漫的情调,对前途充满信心;后期的诗歌则主要表达由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所激起的悲愤。
他的诗歌,既体现了《诗经》“哀而不伤”的庄雅,又蕴含着《楚辞》窈窕深邃的奇谲;既继承了汉乐府反应现实的笔力,又保留了《古诗十九首》温丽悲远的情调。曹植的诗又有自己鲜明独特的风格,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
❼ 七步成诗的历史人物是谁
七步成诗的历史人物是曹丕和他弟弟曹植。
出自: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寓意:
七步成诗,汉语成语,拼音是qībù chéng shī,意思是七步内就能完成一首诗。
比喻人的才思敏捷,知识渊博。
❽ 七步成诗是谁
历史上七步成诗的人说的人是曹植 。
典故
三国时期,有一位名叫曹植(字子建)的人,是曹操的第三子。
小时侯随军奔波,直到13岁才在邺城安定下来。此后他与当时着名文学家王粲、徐干,陈琳、刘桢等人写诗作赋,名声很快就传播开了。在曹操的几个儿子中,曹植是最有才华的,曹操也因此想“废长立幼”,立曹植为太子。
俗话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曹植也并非完美之人。他常常因好酒、任性而误事,出了不少差错,使得曹操无法接受,对曹植很是失望。但是他的哥哥曹丕善于察言观色,笼络人心,终于被立为太子。
曹丕即位以后,唯恐几个弟弟与他争位,便先下手为强,夺了二弟曹彰的兵权,又逼四弟曹熊上了吊。此时就剩下老三曹植,曹丕深恨之,几次想加害于他。
有一次,因为一件小事,曹丕趁机命令曹植在大殿之上走七步,然后以“兄弟”为题即兴吟诗一首,但诗中却不能出现“兄弟”二字,否则就是违抗命令,要判死罪。
曹植明知道哥哥是故意刁难自己,但曹丕如今是皇帝,也只能唯命是从。想到迫害自己的人是自己的亲兄长,曹植感到异常悲愤。他在七步之间作诗一首:
七步诗
两汉:曹植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译文
锅里煮着豆子,豆秸在锅底下燃烧,豆子在锅里面哭泣。豆子和豆秸本来是同一条根上生长出来的,豆秸怎能这样急迫地煎熬豆子呢?
曹植的才华
陈思王曹植是魏武帝曹操的第三子,才华横溢,是历史上少有的神童。不仅在魏晋文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在中国传统文化史中也是一颗璀璨的明珠。
谢灵运曾这样评说:“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我得一斗,天下共分一斗。”这是说,天下的才能如果是一石(十斗为一石),曹植一个就占了八斗。刘勰的《文心雕龙·才略》中也说:“子建思捷而才俊,诗丽而表逸。”可见,曹植的才华出众,禀赋异常确是有据可考的。
据说曹植十几岁就能诵读《诗经》、《论语》以及各类辞赋几十万字,还擅长写文章。陈思王曹植的性格也非常鲜明:率性自由不做作,简单不尚奢华,不故作威严高深。曹植不爱奢侈品,也不爱华丽的服装,除了爱喝酒,没有不良嗜好。性格随和,不爱装腔作势,爱读书,也有好文采。
邺城里新的高台建起来了,父亲很高兴,就让曹植写一篇赋(《铜雀台赋》);两个妹妹出嫁了,母亲想念女儿,也让曹植写一篇赋(《叙愁赋》),他全部有求必应。诗词歌赋对他来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才华。
他跟随父亲行军,在涡水边被要求做赋,他就扬鞭策马,在桥上一徘徊,立刻挥笔写就。。曹植封了临淄侯,没过几年,曹操又增加他五千户封邑,加上原来就有的五千户,二十多岁的曹植成了年轻的”万户侯”。
❾ 七步成诗历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七步成诗历史故事中的主要人物是谁
主人公是曹丕和他弟曹植。
成语出处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译文
魏文帝曹丕曾经命令东阿王曹植在七步之内作成一首诗,作不出的话,就要动用死刑。曹植应声便作成一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箕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魏文帝听了深感惭愧。
❿ 七步成诗是哪个历史人物
七步成诗
【拼音】:qī bù chéng shī
【解释】:称人才思敏捷。
【出处】: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文帝尝令东阿王七步中作诗,不成者行大法;应声便为诗曰:‘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帝深有惭色。”
【示例】:冷绛雪道:‘子建~,千秋佳话,哪有改期姑待之理。’ ★明·罗贯中《平山冷燕》第六回
【近义词】:七步之才、七步成章
【语法】:作宾语、定语;指才思敏捷
【成语故事】:三国时期,曹操的小儿子曹植才思敏捷,文笔隽美,深受曹操的喜欢。他的哥哥曹丕废掉汉献帝建立魏朝做了皇帝,命曹植在七步之内作诗,曹植作诗:“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