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新课标历史教学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什么(12分)
1、启发性原则.体现了教师的“主导”意识,将启发贯穿于教学的全过程,重视教方法、导思路、激兴趣、诱思考,重视直观教学对学生的启发作用,鼓励求异思维,发散思维,及时反馈矫正,及时总结.
2、主体性原则.强调在课堂教学中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自身已具备的思想素质、智力能力、独立性和自主性的作用,把学生树立“主体意识”、“参与意识”、“学会学习”作为扎实执教的最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求教师在备课和执教过程中始终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3、民主性原则.要求教师面向每一位学生,建立起师与生、生与师之间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在相互尊重、相互信任和相互合作中完成教学任务.
4、发展性原则.教师要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方面,研究学生的认知障碍,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推动学生在自觉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中重视自身利益的发展,尤其是思维能力的提高和创新意识、创造能力的培养
5、实效性原则.教师要在教学的各个环节,紧紧抓住课程标准,以教材为载体,写出最有利于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设计,优化教学过程,提高课堂效率
6、系统性原则.历史知识的错综复杂是学生学习历史的主要困难之一.但是,历史发展的连续性和必然性又决定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历史教学应该使学生了解历史的发展线索,认识现象的因果关系,帮助学生建立起初步的知识结构,使学生有序的、系统的掌握历史知识
7、史论统一原则.历史科学是材料和观点的统一,科学性和思想性的统一,是历史知识教育价值的核心所在.在教学中,不但讲清史实,还要讲明观点和道理;不但教会学生学会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处世做人.要重视和坚持论从史出的认识方法,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坚持真理的唯物史观和科学品格
8、古为今用原则.了解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学习历史,是为了继承人类的宝贵遗产,建设和创造美好的未来.历史教师应善于将历史和现实、未来相联系,引导学生面向祖国的现代化建设、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② 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
导语:责任感是一个人对自己、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包括国家、社会、集体、家庭和他人,主动施以积极有益作用的精神。“责任”和“责任感”有着本质的区别,责任是人分内应做之事,还需要一定的组织、制度或者机制促使人尽力做好,故“责任”有被动的属性;而责任感是一种自觉主动地做好分内分外一切有益事情的精神状态。
让孩子去承担家庭中的责任
作为家庭中的一名成员,孩子既应该享受权利,也应承担一定的家庭责任,包括建立家庭中的岗位,承担一定数量的家务劳动。父母可通过鼓励、期望、奖惩等方式,督促孩子履行职责,培养责任心。如果一个孩子在家庭层次的责任心难以确立,将来走上社会也难以向社会层次的责任心过渡。
培养孩子的责任心
在美国,从幼儿园开始,孩子就轮流担任教师的助手,帮助老师组织各种活动,以培养他们的责任感和能力,孩子们都很愿意参与,并为自己日渐增长的能力感到自豪。
在家庭中,父母应有意识地分派给孩子一些力所能及的劳动任务,例如打扫卫生、负责为花草浇水等等。与孩子进行平等的交流,也是培养责任心的一种方式,不但要倾听他的心声、感受,也要同他谈些自己的喜怒哀乐。有时谈谈建设家庭的计划,待孩子大一些后,甚至可以与孩子商计家庭财政安排。
父母不要越俎代庖
当孩子没认真完成安排的事情时,父母一定不要代劳,比如代孩子整理书包,帮助孩子检查作业等,必须让孩子重新或继续完成,而不是直接动手将事情办好,这样,孩子才知道如何负责任。所以,父母要注意,当孩子遇到问题时,不要急于帮孩子解决,让孩子从小就知道,某些人生中的难题,必须靠自己努力解决,要勇于面对,勇于负责任,相信自己一定会把事情做好。
父母首先要有责任心和责任感
父母自身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心如何,对孩子来说是一面镜子,父母的责任心水平可以折射出孩子的责任心。一个对家庭、社会毫无责任感的父母,不可能培养出有责任心的孩子。
一、让孩子做好分内的事
造成孩子缺乏责任感的原因有很多,但很大一部分是家长自身的溺爱和包办教育造成的。
很多家长都片面地认为,对孩子的爱是不求回报的,要无怨无悔地付出。只知道为爱牺牲却不懂得要求回报的“伟大”家长们,结果换来的却是孙子舍不得让奶奶咬一口冰棒。孩子怎么会变成这么小气和自私呢?这值得家长认真思考。
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父母、爷爷奶奶只有这一个宝贝疙瘩,自然都对其悉心照顾,宠爱有加。孩子养尊处优,俨然一个“小皇帝”。因此,性情冷漠,责任感缺乏,已成为这些孩子的普遍标签。
家长要想改变孩子的这种状况,就应该让孩子在家庭中担任起一定的角色,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好。每个人都对自己的事情负责,孩子的责任感也就慢慢建立起来了。
二、让孩子帮着做家务事
实践是最好的体验。家长应多给孩子自己动手的机会,孩子感兴趣的、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尽量让孩子参与完成。一来可以调节其学习紧张的神经,放松一下心情;二来可以培养孩子自觉动脑动手的好习惯。更重要的是,孩子在参与过程中可以感觉自己作为家庭一员很自豪,体会到深深的责任感。
当然,对孩子做得好的应给予表扬,对做得不尽如人意的也不要一味地去责备和批评,以免打击其积极性和信心。这样,让其在体验中有所收获,更加珍惜劳动成果,同时也培养其在以后的.生活中更愿意参与这种家庭活动。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日常生活中,家长可以让孩子做些扫地、洗碗等力所能及的家务事,从中来加强对孩子能力以及归属感的培养。
家长要让孩子明白,做好自己的事情还不够,还应该帮助家里做一些事情,因为他还是家庭的一员,他有责任去协助爸爸妈妈做好家里的事情,以此来为家庭尽一份力。只有这样,才能把孩子培养成一个敢担当、不逃避责任的人。
(一)社会应该做些什么?应该优化社会环境,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公德文化氛围
人总是处在一定的氛围之中,一个人从出生到成年并形成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都要受到环境氛围的各种影响。营造有利的社会氛围,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搞好社会公德建设的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青少年学生的责任意识和公德素养的培养有赖于社会环境的优化。我们要把青少年社会责任教育和公德教育与全体公民道德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大力倡导社会主义主人翁精神和社会公德,以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同时,还应该积极鼓励广大学生们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中去,担负起社会主人翁的责任,从而形成学校与社会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公德建设的良性互动,推动学生责任感、主人翁精神和公民道德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责任感教育和公德文化氛围。
(二)学校教育应该做什么?优化学校教育环境,使培养负责任和有道德的社会公民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
学校是加强学生责任感教育和公德教育的主要阵地, 良好的文化氛围和健康向上的校园风貌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参与社会主义建设和公德教育的积极性,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提高自身责任感和公德素养。培养有责任和有道德的社会公民应成为学校教育的重要课题,学校教育应将培养青少年的社会责任感纳入德育的目标体系,从幼儿园到大学都要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制定出相应的培养计划,要把社会公德教育作为思想道德教育重要内容纳入思想品德课教学计划[7]。学校重视人文教育,要教育学生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人文教育可以帮助学生熟悉历史、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增强其历史使命感;同时可以陶冶情感、升华心灵,培养学生对他人、社会和对祖国的关爱情怀,为社会责任感的培养提供内在理性的支撑。同时要努力用体现社会主义新风尚的道德标准、价值观念和时代精神来教育学生,以“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公民的基本道德规范教育引导学生。在教育方式上,既要有较高的理论水平,又要避免硬性的说教,要创造和提供机会,让学生参与到社会建设和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之中,引导学生了解国内外大事,关注国家以及全世界面临的社会问题,关心人类的前途和命运,培养青少年对集体、对社会的主人翁精神和责任感,使他们成为有道德、有责任的社会主义新人。
(三)家庭教育应该做什么?家庭教育应注意从小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和公德意识。
家庭是人们最早接受教育的地方,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的内在素质、人格、价值观、道德观、日常行为,无不体现在对孩子的教育之中,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和人格成长。家长要从小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精神。在家庭生活中,要给予孩子充分的选择的权利和机会,让孩子意识到自己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任。要培养子女遵守家庭道德,成为一名好子女,培养他们孝敬父母、热爱劳动的情感;要教会遵守学校道德规范,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培养他们热爱集体、勤奋学习、尊敬师长的品质;要教会子女遵守社会公德,成为一名优秀青少年,培养他们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让孩子深切体会到自我对于他人的意义和责任。通过道德实践教育,使子女懂得反省自己,了解自己的优点和不足,对自己作出客观正确的自我评价,从而对自己的道德行为进行自我激励、自我控制、自我调节,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念,不断提高道德素质,成为一个有道德,有责任心的人。
③ 课改下的历史课堂怎样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发展
以前传统的教学大多以学生被动、接受性为主要特征,学生的自主性丧失,从而达到教师控制学生的目的,甚至导致学生的主动性不能得到发挥。中学历史新课程改革就着手关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提升学生的全面发展能力,实践创新能力,历史课堂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通过历史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人格得以不断完善。
一、主动学习的含义及意义
主动性是学生主体发展,主动学习的核心,它在学生学习实践中表现为“我要学”,改变以往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我学”。以往的“要我学” 异样为教师对学生外在的控制,学生失去了独立学习的能力,形同木偶。这样的学习能有什么好结果呢?“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学生学习的内在需求,一方面表现为学习兴趣。学生有了学习兴趣,学习活动对他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有兴趣的学习才会事半功倍。反过来,若学生对学习不感兴趣,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强迫不自愿的事是得不到好结果的,学生在普遍的状况下被迫地接受学习,没有一点自己想学的意识,学习的效果必定是事倍功半。另一方面表现为学习责任心,如果学生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感,不能把学习跟自己的生活、学习、成长、发展联系在一块,那么学习就成了学生的负担、累赘;那么这样的学习就没有了主动性。只有当学生掘发出自己的学习责任心,能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自我学习,主动担负起学习的重担,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真正的自主学习。
教育专家孙宏安指出,自主学习也叫自我调节学习。理论上指的是学生自己确定学习目标,选择学习方法,监控学习过程,评价学习结果的学习。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才能真正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我们的新课改才能真正实现对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
二、作为一名历史教学者,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又是如何实现学生主动性发展的呢?我利用我的一个课堂案例,从以下几方面浅谈如何培养学生的主动性发展的。
中学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出:历史教学要以学生发展为本,注重每一个学生全面发展,通过历史的学习,使学生终身发展的潜力得到开发,人性得以不断完善。在历史课堂中如何实现学生主动发展?我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去落实培养学生的主动发展。
1、教师少一些冷漠,多一些情感触动
历史是一门感染力极强的学科。学生能不能在课堂上发挥他的主动性,教师的情感导入相当重要,俗话说“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学生要“修行”,教师先要给学生一个好“引”。不要让学生感觉这历史只是冰冷的文字,应当让学生感知、动情、移情,而对历史课堂动之情,专之心,所以,历史教师必须对所教的历史内容有感情,教师动了情,才能引着学生有情、主动地去触感历史。
比如,在教学《蒋家王朝的覆灭》这一课我做过这样的导入:东方巨龙在一线曙光的照耀下,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面对残暴的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无数英雄不屈不挠,英勇无畏,赢得了民族的独立,但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却无视民众的权利,企业把中国推入黑暗的深渊,热爱团结、和平、独立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毅然推翻了压在头上的三座大山。
学生听完这段充满胜利激情和爱国感情的开场白,个个群情激起,一种展现自我的发展意识跃然欲出,学生的学习情感被触动了,下面的教学就能顺利展开。
2、教室少一点窒息的气氛,多创设轻松愉快的氛围
课堂教学有一些严肃气氛是必要的,但让学生正襟危坐,教室里鸦雀无声,又怎能张扬学生的个性呢?又怎能让学生主动发展起来呢?其实像魏书生先生这样的教育家,都十分注重营造轻松愉快的课堂教学气氛,他善于创造各种情境,使学生笑起来、动起来、说起来、心情好起来。所以我认为历史课堂中教师要有幽默感,口头语言,形状语言要严密结合,结合教学内容用幽默的语气来增强教师对学生的亲和力,在教学方法上多采用“讨论合作式教学法”,引起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增强教学的民主气氛。我在讲《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中实践角色转换,以一个学习者的身份参与到学生的学习中去,与学生平起平坐,学生没有了师严的压力,个性自然张扬,这样在宽松的环境里激活了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主动发展。
3、教师少灌输,多给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和畅所欲言的机会
在历史课教学中,应注重学生“学”得怎样,教师要少讲精讲,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思考,去主动学习。在上《蒋家王朝的覆灭》一课时,我采用点到为止的方法,多创设问题,留更多时间给学生思考,由学生自己去寻找有用的信息点,把说的机会更多地留给学生,让学生畅所欲言。在历史课教学中还应多采用“讨论式教学法”,讨论能最大限度地激活人的智慧,讨论能使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思想高度集中,产生学习的浓厚兴趣。在课堂中,我常设分组讨论比赛,如在讲“三大战役”时,我设问:“若你是三大战役的指挥员,将怎样做?看谁是最成功的指挥员。”学生各自针对问题、讨论、总结、交流,有自由表达自己见解的机会,较好地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4、学习任务少独断专行,多强调学生主动参与
在历史课堂中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不仅为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理解掌握学习方法,拓展了途径,更重要的是发展了个性,发展了学生的合作意识,这是新课程的要求。因此,课堂教学中,我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来让学生自主学习。如讲“三大战役”和“渡江战役”时,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学习小组在本组代表的分工合作下,动手模拟三大战役及渡江战役,用细沙制作军事沙盘拼图来掌握识别地图的能力,学会倾听别人意见,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与他人达成一致。
5、教学中少强调结论,多培养学生自评、自我反思的空间
中学历史的课堂应注重开发学生发展的空间。
(1)、创设学生活动的空间。充分保证和发展学生主体活动的空间,是学生生理心理上的需要。我们平时课堂教学中应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和时间,学生的兴趣大增了,主动学习的意识就得到了培养。如在讲“三大战役”时,我创设了一个“少年军官指挥培训班”的平台空间,让学生设想自己就是三大战役中的一名指挥员,有了这个平台,学生的自尊心得到开启,他们就会主动参与学习。
(2)、创设学生思维拓宽的空间。学生的学习不能拘泥于课本,不能搞简单的就事论事。历史课堂教学要不断创设一些阶梯式问题,以疑增趣,以疑促思。如讲《蒋家王朝的覆灭》时,针对本课的重难点,我巧设了一连串的阶梯式问题:1、假如你是三大战役总指挥部的一名指挥员,你将先发动哪一场战役?为什么?2、你能根据课本地图,模拟出一个战前攻防沙盘军事拼图吗?3、此三次战役能够取胜,你知道原因有哪些吗?你从中受到了哪些启发?
这样,随着问题由易到难的提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也由浅入深,由认识知识点到运用知识点到情感价值观培养,思维空间不断得到拓展。
另外,还应拓宽历史课堂教学渠道,使课内向课外延伸,构建真正意义上的社会课堂。整合校本教材、乡土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中的一草一木、一山一水,一个民间传说,一个历史故事,激励学生主动学习的精神,陶冶热爱家乡的爱国情操。我就利用家乡的红军岩的烈士故事进一步让学生感悟共产党员为新中国的成立抛头颅,洒鲜血的英勇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激情。
新课改还在继续着,教师要充分尊重和信任我们的学生。我们的信任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主动参与,自主创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多让学生一些主动空间,激励他,才能有利于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促使学生的学习走向成功。
④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感
链接: https://pan..com/s/1PHLUl1-vs9G-R2D03SZPtg
⑤ 浅析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的关系
一 初中历史教学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之间的关系
初中历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建立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并且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不断地严格要求自己,鞭策自己去努力地践行社会责任感,将践行社会责任感作为一种行动,而非是说说而已。
1.初中历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建立
初中历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对我国的历史有一个深刻的认识,从而建立起强烈的社会责任感。首先,初中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正确地认识历史,形成正确的历史观。中国的历史波澜壮阔,风云起伏,初中历史对中国各时期的历史都有一定的介绍,让学生对中国的历史有一个相对准确的了解,使学生们产生历史观念,能够正确地认识历史。其次,对于初中历史的学习能够让同学们明白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我们坚持的是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是人民群众创造了历史,人在历史中的作用是非常伟大、不可低估的。让学生们通过初中历史知识的学习能够深刻地明白这一点,能够促进学生们认识到自己在历史发展中的责任,即能够让学生明白自己承担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责任,从而逐渐树立起社会责任感。最后,认识中国古代史异彩纷呈,中国近代史是一部苦难史,而抗日战争则是血泪史和奋斗史的交融。学生们在对初中历史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各个时期历史的对比学习,能够树立起统一的民族感情,从而在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能够以自己是中华民族的一员而骄傲,能够在国家和集体危难之时挺身而出,而非是袖手旁观。
2.初中历史教学能够促进学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
由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到社会责任的践行是需要一段时间和距离的,而由践行到主动践行就更需要一段时间了。学生通过初中历史教学能够让学生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能够让学生们主动履行社会责任。目前,中国进入了社会转型期,在这个特殊的时期里,社会产生剧变,而人们的心理由于其自身的迟滞性,没有能够发生转变,或者说没有发生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健康的转变,产生了人们普遍社会责任感较弱,只顾自己利益而忽略社会责任的现状,给整个社会的发展带来了制约。教师通过进行初中历史教学,在初中历史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增加社会责任感教育,能够促进学生对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意义有一个明确的认识,让学生在主动践行社会责任感中获得社会需要的满足,进而促使其不断地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为整个社会社会责任感的建立和践行尽自己的一分力量。
二 初中历史教学中社会责任感培养的现状
1.在初中历史的教学过程中没有将社会责任感培养充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
初中历史课程是培养初中生历史责任感的良好阵地,在初中历史课堂中融入社会责任感,能够促使学生们以历史的视角为出发点主动建立社会责任感,主动承担社会责任。但是,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没有充分地认识到历史知识与社会责任感培养之间的关系,在教学的过程中只是对历史知识进行讲解,将教学的重点放在了对历史时间点以及历史事件之间的记忆之中,没有充分地发挥历史学科的社会责任感培养作用。例如,在对中日甲午战争的一节讲解过程中,很多初中教师只是像讲故事一样讲述了事情发生的概况,然后就让学生们进行知识点归纳记忆,比如战争发生的时间、起因、后果等,却没有将社会责任感的培养充分地融入历史教学之中,没有让学生们思考或感受如果自己处于邓世昌当时的环境之中能否做出相应的决策?这种没有将社会责任感充分融入历史教学之中的做法严重影响了历史教学的作用,使历史教学没有发挥出其相应的作用。
2.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相脱节,使学生们不能感受并且树立社会责任感
认识历史是为了以古为镜,让学生们从历史中感悟出一定的道理,发现一定的规律,从而充分地把握历史发展的规律,促进自己不断地按照规律的要求进行发展。所以,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的过程中,应不断地将现实问题融入历史教学中,让学生真切地明白如果现实社会中发生相应的事情,自己应如何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如何去应对。但很多初中历史教师没有将现实问题融入进历史教学中的意识,出现了历史教学与现实社会相脱节的现象,使学生们没有办法明白自己的社会责任,更不能具体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三 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的策略
1.在历史教学过程中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去感知社会责任
学生是学习行为的主体,但是,很多教师认为历史是死的,除了教师的教授,学生没有办法发挥主动性去认知历史,所以,就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忽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我认为,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也是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的,并且,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是能够收到学生深刻理解历史知识、培养社会责任感的良好效果的。在历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通过角色扮演的方式对历史进行感受,能够让学生们感受到社会责任感承担的重要性和艰巨性。例如,在讲大禹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时,可以让学生们说说如果自己是大禹会怎么办?自己是否认同大禹的做法?大禹选
⑥ 历史教学中怎样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
历史教育者目前的教学工作总是提到要紧扣课程标准,围绕大纲展开教学工作,同时还要体现新课改的理念,这就无形中给教师增加了巨大的压力。一堂历史课究竟应该怎样上才能发挥出学生的主体优势,同时又能在以后应试教育中取得良好成绩呢?
1 激发兴趣,主动学习
兴趣是学生学习活动的心理动力,激发兴趣是初中阶段教学中不可忽视的。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学过程中必须发挥学生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历史教学中最佳教学情境的创设,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使其积极参与课堂活动。而教师语言的精心设计与教师情感的真情投入,现代视听工具的充分利用,能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手、嘴、耳、眼的功能和大脑一起,进行积极思维活动。向学生传授历史基础知识是中学历史教育最基本的任务。借助于最佳教学情境,不仅能更有效地完成传授历史基础知识的任务,而且有助于学生理解实质、把握内涵。 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能力。有利于思想品德教育现代化教学技术的应用,最佳情境的创设,能够形象具体地再现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情景,使学生通过形象受到感染,强化爱憎情感;通过语言深入到人物的内心,让学生情感体验,激发学生内心感受,从而与人物同悲欢,共命运,通过语言的导拨,使学生明白道理。同时通过师生感情的双向交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高尚情感。 在历史课堂教学中,先进教学手段的运用,教师有目的、有意识的语言设计,个人情感的真诚投入,创造了历史课堂教学的最佳氛围,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活跃了课堂气氛,学生的主动参与,积极思考,就为学生能力的提高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能力。都是围绕着教学中的知识重点、难点而精心准备的,问到了“点”上,使之具有启发性和深刻性,有坡度、有层次,让学生有思考的余地和价值,使他们通过自己的探索去发现知识的金矿,体验了发现的快乐。
2 培养良好习惯,发挥积极作用
首先使学生在历史课堂上获得成就感,树立自信心敢于思考和发言。如:由“满堂灌、填鸭式”的教学方式,变成由“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学生由被动接受知识变为主动获取知识,不用老师讲自己就获得了成就,自我价值得到了体现,这时给予他们鼓励与肯定,这些鼓励与肯定,将成为一种动力,推动他们不断努力,不断地向新的更大的成功迈进。有了动力有了自信他们怎能不主动呢! 其次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功能,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合作精神和集体精神,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必须进行精心缜密的准备,设计恰当的问题和制定合理的任务是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有效性的一个重要方面。一个问题,如果比较简单,多数学生经过独立思考就能得到解决,那就没有必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如果是一个特别难的问题,讨论很长时间也得不出结论,这样的问题也没有必要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合作学习。因此,在设计小组合作学习的内容时要做到一是要解决的问题或完成的任务要有一定的难度,有一定的挑战性,处于班内大多数学生的“最近发展区”;二是这个问题要有一定的探索和讨论的价值,需完成的任务单凭学生个人或一个人在规定的时间内是难以完成的,是需要展开讨论或协作完成的。否则,合作就是一种无效的劳动。
3 情境教学 引发兴趣
作为授课教师要注重自已的语言,讲一堂好的历史课,必须具备良好的语言素质,要使语言精炼、有穿透性,力争做到几句话说出之后即能感染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不同的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心理特点是不相同的,这就要求教师学会把握各时期学生的心理变化,调整自己的授课风格来适应学生的心理需要,就能在教学工作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传统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学生听,听后背的教学模式,这就压制了学生思想的发挥,也就违背了新课标理念中提出的以学生为主体了,而以教师为主体了:课上在教师的引导下,要求学生利用8—10分钟阅读教材,把握历史课本中的主要内容,也就是通过读书让学生总整体上感知全文。以小组讨论的方式感受所学的知识,对待知识,努力有自己的想法,即把知识生活化。也就是通过学习历史事件,让学生对历史有所感悟和认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学史可以使人明智,从而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达到教育者的最终目的——让每一位学生思想健康,为国家的建设服务。选择精题当堂训练,以达到知识的巩固。这就要求教师课下要多做题、选精题,学生少做题、做精题,以减轻学生的负担。 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对情感的把握,要善于抓住历史事件中有情感的事件,能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也能弥补现实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学生缺乏“情感”,最终也达到了以“情”致“动”的良好效果。情境教学的优势:新颖、别致的导课开堂上课,重在一石激起千层浪,激发学生的兴趣与求知欲。常用开篇形式有:直接通过诗词、歌曲、故事、图示、影片等引入,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兴趣。。恰当、适时的演示恰当、适时地演示课本插图、地图、实物等,及播放音像制品等直观资料,再配合教师的讲解,可以使知识内容图文并茂,增强教学的生动性、直观性,让学生在想象、分析、综合形象思维基础上进行抽象和逻辑思维。精彩、形象的讲述马卡连柯曾说道:“同样的教学方法,因为语言不同,效果可能相差20倍。”教师在精心设计课堂、创造气氛的同时,要对语言进行润色、加工使之具有艺术性。艺术性的语言与历史情景的展示相结合,使学生随着教师的讲解产生“移情现象”。巧设情境,导引参与教师在讲述和演示过程中要不失时机地巧妙设置历史情境和问题,激发学生探究的动机,导引积极参与的热情,并抓住关键点,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即:换位体验、激疑设问,发挥自主性,使学生在疑问和惊奇中思维,从而实现目标。
历史教学知识、教学内容与思想教育内容的一致性,也决定了历史教学过程应该寓思想教育于历史知识的传授之中,
创设一种新颖、生动、开放的历史“情境”课堂,在实现教学目标过程中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它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史兴趣,培养学生的健康情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也为中学历史教学在困境中走出了一条新路。当然,我们的“历史情境教学法”许多方面尚需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加以完善,我们将继续实践创新!
⑦ 如何通过历史教学树立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树立学生
教学的“基本”的要素,大体有三:一是学生;二是教师;三是课程资源(或称之为“教学资源”、“教学内容”)。以前人们往往重视教师的讲授,或者重视学生的自主学习;殊不知无论教师的讲授,还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其最终的效果取决于课程资源。
⑧ 如何培养学生的责任担当
有责任心是一个人长期以来形成的道德品质的体现之一,责任心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形成的,而是需要我们长期去从具体实践中获得感悟,获得自己对这种事物的认可,从而成为一个有责任心的人。培养责任心又有那些具体的方法和原则呢?
1/3
学会给予和分享。一个人如果不会给予,那么他很有可能会成长为一个自私的人。如果从小培养孩子,让他愿意把自己喜欢但是又不太需要的东西给别人,比如玩过的玩具等给其他小朋友。这是有责任心的第一步,要让他明白,他这样不仅使资源没有浪费,而且还能够给别人带来快乐。
2/3
学会倾听和换位思考。在人际关系处理中,我们有时候会以自己的立场去评价他人的做法、这样评价的方法掺杂着自己的利益诉求,是有失偏颇的。学会认真地倾听他人的想法,这样才能让自己变得不狭隘,然后再表明自己的态度,就会更容易实现与对方的共赢。这样的做法会让自己变得有担当。
3/3
学会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是孔子曾说过的。一个有责任心的人,不会将自己不愿意的事情强加给他人。己所欲,亦勿施于人。例如,有些人喜欢在酒桌上劝酒,对方摆手说自己酒量不行,这时喜欢喝酒的你不能把自己的喜好也强加到他人身上,学会尊重他人的选择也是对自己的尊重,这是更高层次的有责任心的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