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如何形容潮州历史

如何形容潮州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23 06:14:06

1. 潮汕的历史

潮汕话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历史发展:
潮州话源自闽语莆田话,在唐朝中后期,北宋期间、南宋末期,元朝后期的亦思法杭兵乱,明朝时、清朝的严酷的沿海迁界时陆续有福建莆田人移民如今的潮州地区,移民原因是福建莆田人口过多和逃避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战乱,南宋末期,因逃避外军入侵导致的战乱,南宋末年那一次规模最大,十几万福建莆田人移民到如今的潮州地区,福建莆田话属于闽语,现在莆仙话则已因受福州话影响而与闽南语有部分不同。事实上,莆田移民是非常着名的事件。主要移民路线:莆田--潮汕。相比另外其它几处移民祖籍地,莆田存在很明显的不同,潮汕、海南、湛 江、雷州、电白等地的族谱系统相当的完整,这些珍贵的族谱对“先祖迁自莆田”的记载非常的清晰,清楚的记明了从福建莆田入当地籍始祖的年代名字,他们多是地道的莆田人,祖上多在莆田居住过十几代、数十代,居住莆田的时间最少的也有百余年,大部分长达几百年,乃至很大部分入籍始祖的姓氏、本身就是发祥在莆田的中国大名门望族,比如潮汕湛江海南等地的林氏多为发祥于莆田的大望族莆田九牧林、黄氏多为“莆阳黄”、郑氏多为“莆田南湖郑”、蔡姓多为莆阳蔡,李氏多为陇西李(福建南安梅山)等等。历史上莆田科甲鼎盛,文化发达,古代莆田合计2400多人进士,单宋代莆田就有进士1000多名。” 宋祝穆《方舆胜览》“兴化军”四六云:“地不大于曹滕,俗已几于邹鲁”;“濒海而居,颇擅渔盐之利”,自闽而论,素称文物之乡。明朝进士数更是居全国各府之首,史志中有记载的,明一代由进士出身的,正四品(知府)以上的兴化籍官员就有近200人。正是在“多进士、多仕者”的先决条件下、大量的莆田籍先民外出入仕为官,相当多的先民继而在当地入籍,在广东海南地区这种现象尤为突出,例如高宗建炎间曾任广东运使的郑徽,潮州通判黄詹,在为官处落籍或是由为官处再迁第三地落籍。 避难外迁,莆田是南宋末抗蒙古军队最顽烈的地区和明时饱受“倭寇”肆虐的重灾区、乃至莆田两度被诛城。 比如:莆田人陈文龙家族全家为保卫莆田全家殉城,满门忠烈,他叔叔陈瓒和族人等保卫莆田。很多莆田先民,为了躲避战乱,逃难、参与战争而踏上移民之路。 南宋末落籍江门、化州、吴川一带的陈八宣、陈汝楫(抗蒙古军队的英雄陈文龙族人),揭东登岗涵涛方氏派系、其始祖为方真、于南宋理宗六年(1233),为避战乱由福建莆田涵江来揭邑,卜居于揭邑桃都溪围涵涛(今登岗镇涵涛村),潮汕厚屿(洪阳一带)的方氏等等先民皆是在宋末和明朝、因为战乱、为了避难而迁居潮汕的。 比如唐朝从莆田迁入潮汕的洪氏,据潮汕《洪氏族谱》载,潮汕洪姓系福建莆田洪禹之裔孙,洪禹居于福建莆田县旧基镇前涵头村,既如今莆田市涵江区。 洪禹之孙洪普生子适,适生子圭(洪圭),字大丁,于唐宝历二年(826)中进士,任工部尚书,赐朝请大夫,唐贞元七年贬任潮州刺史,见潮邑山水之胜,创寨潮阳龟山,后迁嘉定歧北而居,成为洪氏入潮之始祖,从莆入潮一千年,后裔遍潮州。黄仁勇,字智斋,潮州户籍,清代武状元,也是祖籍莆田。福建莆田唐代桂州刺史开国公黄岸三十世孙。清代嘉庆元年,嘉庆皇帝丙辰恩科武状元 。
潮州话主要来自于闽语莆田话,和漳州话有轻微区别,莆田话和漳泉话有共同点,因此潮州话又与漳州话很相似。由于潮州和漳州相邻,所以有受到漳州话的影响。虽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移民广东海南,但仍然有大量的莆田人留在了莆田,而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的莆田话则继续受福州话的影响,和潮州话有了一些差距。 潮州长期远离祖籍地闽 南的莆田,不和福州相邻,和漳州相邻,容易受漳州话等其它方言的影响,但是潮州话是以闽语莆田话为基础的受漳州话等影响的闽语。由于福州是省城,莆田与省城交流多,而莆田不与漳州相邻,所以莆田话受福州省城话影响程度大于泉州 话受福州话影响程度,而且莆田距离漳州二百公里,古代交通不便,莆田话难以受漳州话影响。莆田是闽 南中最早最长时间出现人地矛盾的地方,在唐朝末期,莆田已经人口过多,成为人口输出地,莆田开始有规模比较大的对外输出人口。还有的莆田人是在移民泉州漳州几百年后再次移民到其他地方,他们的莆田话已经同化成泉州话或漳州话。由于莆田人移民泉州漳州很大部分的每年是几百人到几千人,很少有万人以上的,相对于在泉州、漳州的人来说是少数,所以容易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何况有的莆田人已经移民几百年到几千年,已被泉州、漳州人同化。从语言的存古现象来看,潮州话应为古兴 化(今莆田)地区的语言,这和如今的莆田话是一样的,莆田话由于古音的大量存在,所以很多人感到兴化方言“好说不好写”,写不出来。其实不然,兴化方言大部分话都可写成文字,且大部分句句字字有来历,故潮州话又被认为可能是最古老的闽南话。
潮汕地区先民的主体,大部分是为逃避战乱而陆续南迁的古中原人和莆田人。其迁徙规模比较大的,出现 在西晋“八王之乱”,以及“五胡乱 华”和“五代十国”的战乱时期,后又有唐末动荡、“宋室南迁”
潮汕先民迁徙的形式是“举室南迁”,即以姓氏为代表的整个家族集体迁徙。至今粤东许多乡村都是同一姓氏的乡村,许多祠堂都是同一姓氏的祠堂,标明“陈氏宗祠”、“ 谢氏宗祠”、“颍川世家”、“太原旧居”等,以及众多族谱的记载,都表明潮州先民的迁徙,主要是整个家族集体迁徙。潮州先民举室南迁,迁徙的主要路线,从中原迁至江南,再入闽莆田一带,后下粤东。上述潮州八邑外,大埔县也是潮州府较早设立的县份,史称“潮州九邑”,但因其清代中后期民俗被客家同化(客家话)与府城(潮州话)不能通。我们知道晋代政治制度是仕族门阀政治,家族观念在当时很强,“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晋代王姓、谢姓都是大仕族。 潮汕先民就是“举室南迁”的中原仕族。
“举室南迁”对于潮汕人来说是非常重要的。成批的新移民,带来的是相对于本地土着更先进的文化、生产技术,以及经济、政治上的影响力,使新移民到达新居住地之后具有一定的强势,这就可以继续使用原来的语言,按照原来的生活习俗生活,所以,潮州话保留了古汉语的基本特征,潮汕民俗保留了大量的中原古风俗。
18至20世纪期间,潮汕居民是移居东南亚的主要华 人族群之一,故此潮州话成为海外华人的主要方言之一。因此,潮汕地区以外的华人社群,也有很多人说潮州话。
随着全球化的普及,潮州话的母语使用者逐渐减少,受到共同文化和传媒影响。例如:很多原以潮州话为母语的新加坡华裔青少年,都转而说英语、华语。华语也渐渐取代潮州话,成为年轻人的母语。尽管如此,潮州话仍然是很多新加坡华人的母语,而潮汕人也是新加坡华人第二大族群,仅次于闽南本土人。

2. 潮汕历史概况(求详细)

潮汕地处闽粤陆海交界,其扼台湾海峡和南海水道,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潮汕”一词曾作为行政区名称出现在广东行政区划版图上(1949年——1952年),现更多的是一地域文化概念,具体指广东潮汕文化(岭南三大文化板块之一)影响区域。先秦时期,潮汕为闽越地,自秦汉为了削弱闽越,将闽越拆分为瓯越和闽越,并将潮汕划入南越,北宋地理全书《舆地广记》则记载潮州为闽地。明代官方典籍《永乐大典·风俗形胜》:“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广、惠、梅、循操土音以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人等。”历史上该地区随着行政区划的更迭曾出现先后义安、潮州府、潮州三阳、潮州九邑、潮州八邑、汕头地区、潮汕三市、四市等称谓。
这片土地上的人民有着个响亮的名字——潮汕人(也作潮州人),他们起源于中原、繁衍于潮汕、分布于世界各地,是世界上分布范围最为广泛且影响最深远的汉族民系。
近年来,广东省开始逐步落实潮汕三市的汕潮揭同城化,并讨论构思规划三市城际轨道[1] 。2013年3月,全国政协常委、全国工商联副主席陈经纬提案“关于合并潮汕三市并升级为副省级“潮汕特区””的提案已提交全国两会讨论[2-4] 。2014年3月,国家发改委作出了回函,表示将进一步深入调查研究其可行性[5-8] 。
2014年9月,国务院正式发文,批准成立汕头华侨经济文化合作试验区[9] ,潮汕地区有了第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潮汕地区位于广东省与福建省的连接处,其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历来为粤东、赣东南、闽西南的商品集散地,潮汕人称之为“省尾国角”。潮汕地区东邻漳州,西接惠州,南濒南海,北界梅州、龙岩。

潮汕民居(81张)

这里三面背山,一面向海。北回归线贯穿而过,气候宜人,境内虽有富饶的潮汕平原,但生存不易,常有台风与地震威胁.而且地少人多,总面积10918.5平方公里,户籍人口近1500万,人均耕地不到3分田,有“耕田如绣花”之美誉。而这种细致严谨的做事风格亦催生了令人艳羡的“潮汕三宝”:“上得厅堂下得厨房”的潮汕姑娘(当地人称“姿娘”)、“雅致细腻、精美绝伦”的潮汕工艺品以及被誉为“中国最高端菜系”的潮州菜“等。
潮汕地处八乡山、阴那山、韩江中游谷地及凤凰山山地以南,东西地跨莲花山脉东麓至

潮汕的海(71张)
粤闽边界。地势西北高东南低,整体低平、土壤肥沃、农产丰富。地貌以平原为主,山地、台地、丘陵为次。境内有韩江,榕江,练江三大江河,平原区由韩江三角洲、榕江平原、练江平原、黄冈河平原、龙江平原五部分组成。其中龙江平原与其他几片平原空间上不相连接、此外还有一些河谷盆地和小片沿海平原,如韩江中游的归湖盆地、榕江上游河婆盆地、黄冈河上游的三饶—茂芝盆地;濠江两岸、惠来狮石湖、南澳后宅等海积平原。东北与福建省的诏安、平和两县接壤,西北同粤北的梅州市为邻,东南濒临南海,与台湾遥海对望。

潮汕地区海岸线曲折绵长,多优良港湾。其东起饶平县大埕湾,西止梅州县哥嘴,全长500多公里。海域有大小岛屿169座和南澎、勒门2组列岛,海湖3个。最大海岛为南澳岛,面积106.85平方

古迹 民俗(81张)
公里,岛岸线总长为79公里。

3. 潮州的历史

潮州北靠梅州,南濒南海,东邻漳州,西接揭阳,总面积高达3146平方千米,如今已是广东省东部门户城市。潮州最早开始发展是在隋朝的时候,当时作为经略台湾的始发地并没有太大的名气,直到唐朝时海上丝绸之路开始逐渐发展起来,形成了一个庞大的利益群体,潮州作为当时海边重要门户和对台的通道,发展成为一个比较大的货物中转站点,很多人开始生活在这里。

韩愈就不一样,他无论到哪里都要想方设法为老百姓干一些大事,在潮州只用了七个多月的时间,就把中原地区先进的文化带到岭南,除此之外还驱赶鳄鱼、解放奴婢、兴修水利、兴学育才,为当地人办了不少有利于发展的事情。之后被潮人奉为神,并将笔架山改称韩山。

4. 潮洲的历史文化是什么

潮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位于广东省东部,韩江三角洲平原北部,东邻福建,南接汕头,西连揭阳,北通梅州,濒临南海。

潮州历史悠久。始建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距今已有1666年。1991年12月潮州升格为地级市并扩大区域,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全市总面积3613.9平方公里,总人口238.6万人,旅居海外的潮籍华人、华侨和港澳台同胞110万人。

潮州升格扩大区域以来,市委、市政府从潮州的实际出发,确立了符合潮州实际的经济发展战略,并提出了“稳中求进,借力发展,扶持重点,重在效益”的经济工作指导方针以及“自信自强,坦诚务实,团结拼搏,敢为人先”的潮州时代精神。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解放思想,真抓实干,进一步加快改革开放步伐,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经济建设进入历史以来最快发展时期,1996年实现主要经济指标升格扩大区域五年翻两番。1998年经济稳健发展,全市国内生产总值170.1亿元;工农业总产值301.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3.96亿元,加上上缴中央财政返回共约11亿元,市区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6元;农民人均年纯收入3425元。

实施工业立市战略,工业生产快速发展。形成了以食品、陶瓷、服装、电子为主体的四大工业支柱,涌现了一批上规模、高效益的“龙头”企业。金曼、三环、名瑞等企业的产值(营业额)、效益进入全国、全省同行业先进行列。组建了金曼、三环等8家股份制企业,其中金曼、金马两家企业已成为上市公司。1998年全市工业总产值265.5亿元。

农村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粮食连年喜获丰收,1996年起连续三年实现“吨粮市”目标。1998年农村总产值36.01亿元, 乡镇企业营业收入323.5亿元。其中凤凰单丛茶、岭头白叶茶和铁铺白叶茶多次在全国名茶评比中夺魁,烤鳗出口量连年居世界同行业首位。在1997年举办的第三届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共有11个产品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出口贸易大幅度增长。全市共有进出口经营权60多家,1998年外贸进出口总值13.5亿美元;至1997年底,兴办“三资”企业1065家,合同利用外资13.71亿美元, 实际利用外资10.7亿美元。

基础设施建设卓有成效,投资环境日臻完善。先后投入60多亿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经国务院批准的独立对外开放一类口岸----潮州港,距香港192海里,距台湾高雄186海里, 现已开通至上海、广州、香港、韩国的集装箱货运航线,现在加紧建设5000吨级多用途货运码头,将继续兴建万吨级深水码头。市区距汕头机场30多公里。境内国道、省道、地方公路纵横交错,公路通边里程近2000公里,全市有31个镇已通二级公路,不断拓宽3条出口道路, 新建港口大道全线贯通;今年底动工拓宽潮汕公路,将改建成宽40米的汽车专用一级公路;安揭线也将动工改建。广梅汕铁路在潮州境内建设3个站场,已开通了客货运。供电系统与省联网,电力供应充裕。全市实现电话交换程控化,传输数字化。电话交换机总容量38.3万门, 电话普及率达14.1%。全面完成自来水厂的扩建和配套,日供水量达20万吨。城市规划区已从原来62平方公里扩至174平方公里,建成区面积达到15平方公里,新城区建设初具规模,潮州作为中等城市的构架已基本形成。

旅游资源丰富,名胜古迹星罗棋布,旅游事业迅速发展。 现有名胜景点700多处,其中,我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湘子桥)和宋代许驸马府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着名古刹开元寺、韩文公祠、葫芦山摩崖石刻、笔架山宋窑遗址等11处被列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目前,正加紧配套建设潮州美人城以及凤凰山农业旅游区等一批项目的建设,使潮州成为粤东地区的旅游胜地。

科技、教育、文化事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科研开发机构多个,各类专业协会29个,专业技术人员3.5万人, 取得科技成果200多项。普及九年义务制教育,先后被评为“全国教育先进市”、“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先进市”,中小学环保教育被联全国环境规划署评为“全球500佳”之一。全市有高等院校1所,各类中专7所。市广播电视中心已建成投用。

当前,全市人民正紧紧抓住党的十五大召开带来的新的发展机遇,为进一步加快潮州改革开放步伐,加快经济和社会发展,为把我市各项工作推向新阶段而努力奋斗。

历史沿革及发展 潮州市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秦汉时期这里称南海郡揭阳县。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海阳县,县城就在现在的潮州市。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建立义安郡,郡治便设在海阳县。隋开皇十年全国废郡设州,十一年义安始称潮州,潮州州治仍在海阳县城。此后,这里一直是历代州、路、府以至民国的专署一级行政机构的所在地, 是粤东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民国3年(1914年),海阳县改称潮安。 解放后行政体制多变。 1953年拆潮安县城区建潮州市为省辖市。1955年粤东行署从潮州迁至汕头。 1958年潮州市改为县级市, 同年11月根据省府518号文件撤销潮州市并入潮安县。 1979年恢复市建制。1983年撤销县并入潮州市。 1989年1月潮州市恢复为省辖市。1990年由广东省定为副地市。1991年12月经国务院年批准,原潮州市升格为地级市,同时扩大区域,管辖新恢复的潮安县、新设立的湘桥区、枫溪区和原汕头市管辖的饶平县。

湘桥春涨

在潮州古城东门外.横跨浩瀚的韩江,居闽粤交通要津,以其“十八梭船廿四洲”的独特风格与赵州桥、洛阳桥、芦沟桥并称中国四大古桥,被着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誉为“世界上最早的启闭式桥梁”。
广济桥,俗称湘子桥,宋乾道七年〔1171)太守曾汪创建,初为浮桥,由八十六只巨船连结而成,始名“康济”。淳熙元年〔1174),浮桥被洪水冲垮,太守常纬重修之,并“创杰阁于西岸”,开始了西岸桥墩的筑建,至绍定元年(1228)历五十四年间,朱江、王正功、丁允元、孙叔谨等太守相继增筑,完成了十个桥墩的建造。其中又以淳朝+六年(1189),太守丁允元建设的规模最大、功绩最着而改称西桥为“丁公桥”,绍熙五年(1194),太守沈宗禹“皤石东岸”,筑“盖秀亨”,并称东桥为“济川桥”,接着,太守陈宏规、林**、林会相继增筑,至开禧二年(1206),历时十二年,建成桥墩十三座。东西桥建起来后,中间仍以浮舟连结之,形成了梁桥与浮桥相结合的基本格局。宋末至元代,广济桥又有诸多兴废,明宣德十年(1435),知府王源主持了规模空前的“迭石重修”,竣工后“西岸为十墩九洞,计长四十九丈五尺;东岸为十三激十二桐,计长八十六丈;中空二十六丈三尺,造舟二十有四为浮桥”,并于桥上“立亭屋百二十六间”,更名为“广济桥”.正德八年〔1513),知府谭伦又增一墩,减浮船六只,遂成“十八梭船甘四圳”的独特风格。清雍正二年(1724),知府张自谦修广济桥,并铸鉎牛二只,分置西桥第八墩和东桥第十二墩,意在“镇桥御水”。道光二十二的年(1842)洪水,东墩鉎牛坠人江中。故有民谣云:“潮州湘桥好风流,十八梭船廿四洲,廿四楼台甘四样,二只鉎牛一只溜”。

5. 潮州有多少年历史了

潮州有5000年的历史了

6. 潮州的历史沿革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着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潮州的先民属闽族和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入潮州。潮汕为闽越地,自秦汉 为了削弱闽越,将闽越拆分,潮州划给南越,北宋地理全书 《舆地广记》则记载潮州为闽地。明代官方典籍《永乐大典·风俗形胜》:“潮州府隶于广,实闽越地,其语言嗜欲,与福建之下四府颇类, 广、惠、梅、循操土音以与语,则大半不能译,惟惠之海丰与潮为近,语音不殊,至潮、梅之间,其声习俗又与梅阳之人等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平定南越;设郡,地域分别属闽中郡、南海郡,载入版图,但此时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头一带汉族人稀少,从唐朝后期开始汉人数量才有较快增长。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隋朝开皇十二年(592年),划入福建。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然而这个名词的使用却有些波折。
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全国罢州复郡,潮州复改为义安郡,隶东扬州,再次划入福建;唐武德四年(621年)第二次称潮州。武德五年(622年),在循州设立循州总管府统领循州、潮州、韶州三州之军戎。
唐贞观元年(627年),因山川形便,置十道用以监察,那时潮州属岭南道。唐贞观三年,西元629年再次划入福建,隶属江南道福建观察使。唐垂拱二年(公元686年),割泉州南部(此时泉州州驻地为今天的福州,今天的泉州在唐朝久视年间(西元700年)才最后定设州,前面几次裁撤)和潮州一小部分,设置了漳州。此时,潮州的疆域还包括如今的兴宁地区,可以说,东到漳州,北到江西赣州(东、北界址大致与今天的广东省与福建省、江西省界址相同),南到大海,西到循州(今惠州)。唐景云二年,西元711年,再次划入福建,潮州先后隶属江南道福州都督府, 闽州都督府和福建经略使。唐玄宗天宝元年(742年),全国改州为郡,潮州因此易名为潮阳郡。唐开元十年,西元751年,从隶属江南道改为岭南道管辖。直到唐肃宗乾元元年(758年),才由再度改称潮州,至此潮州之名完全定型。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平和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新罗县(今龙岩市长汀县),另一个源头,是在循州的兴宁县(今紫金县,兴宁县今属梅州)。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今潮安)、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莆仙的莆田人移民到潮州,见潮汕莆田渊源和相关文章。莆田移民,从语言来看,潮州话与现今的莆仙方言有部分差异。原因在于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继续受到福州省城话的影响,原先使用的方言-闽南话受闽东方言影响,莆仙方言成为有闽南语底子的又带有闽东色彩的混合兼过渡型的闽语。 明万历三年(西元1575年),南澳岛开始分属福建,广东,设南澳副总兵,即“协守漳潮等处驻南澳副总兵”,分广东、福建两军营。 清康熙二十四年(西元1685年)升设南澳总兵,管辖闽南、台湾、粤东海域军事,直到1915年,南澳全岛才划给广东。1576年,始置南澳镇。
清雍正十一年(1733年)划潮州府的程乡县、平远县、镇平县,合惠州府兴宁县、长乐县,设立嘉应州,嘉应州治所驻程乡县。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共八个,分别为: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史称“潮州八邑”,也是今海内外潮州民系、潮州人的界定标准。
汕头端口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州市梅县区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端口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中法天津条约》增开琼州(今海南)、潮州、台湾、淡水、登州、江宁(今南京)六口; 中美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潮州(后改汕头)、台南为通商口岸。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今天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概念区分 中国1949年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潮州,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包括今天广东省的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以及丰顺县。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
狭义上的潮州的概念既为如今的潮州市。
今天的潮州市,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升格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管辖潮安区、饶平县、湘桥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
当代潮州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州话”、“潮州工夫茶”等,都不冠以“潮汕”二字。且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
关于潮州的概念有两个,一是民系概念上的“潮州”,二是现有行政区域的潮州,即潮州市。民系的潮州指历史上的潮州府所属各县,即为大家所认同的“潮汕民系。

7. 潮州的过去是怎么样的

潮州历史悠久,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着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南迁入主潮汕。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人版图。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冠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

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潮州这个名称虽然基本固定下来了,但是历史上关于潮州的称谓,还是发生了一些变化。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现在,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和平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

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长汀,另一个源头,是在河源的紫金,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复潮州。

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端口和南澳岛。

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二十世纪初,汕头端口逐渐成为潮汕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端口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发生了丁未黄冈起义,这是孙中山亲自领导的推翻清封建王朝的武装起义,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南洋总汇报》却大肆职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把这片地域称为“潮汕”的说法便正式登上了官方文本。再后来,汕头市逐渐成长为粤东的新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 ;这样一来,人们对于潮汕平原、潮汕人之类的说法也就习以为常了。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所说的潮州,包括现在潮州、汕头、揭阳。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

8. 谁能写一份关于潮州的解说词800字左右

参考一下,你看行不行。
在中国的南方,广东省的最东端,有一座美丽的城市——潮州。
潮州历史悠久,人杰地灵,资源丰富,物产丰饶,环境优美,气候宜人。
从公元331年东晋王朝开始,潮州历经了一千六百多年的朝代更迭,一直是郡、州、路、府的所在地,素有“海滨邹鲁”、“岭东首邑”的美誉。
广东省第二大河流韩江穿境而过;辖区内120多公里的闽粤省界,还有136公里的海岸线,构成了潮州作为广东“东大门”的地缘格局。
潮州是“潮文化”的发祥地,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特色经济、文化产品、资源优势逐步个性化、品牌化—— 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中国着名侨乡;中国瓷都;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民族民间艺术之乡;
国家重点工艺美术城市一个个区域品牌,成为潮州最具特色的名片。成为潮州活力和魅力的突出表现。
潮州,中国的瓷都。
潮州的陶瓷生产历史悠久,陶器生产最早可追溯到6000年前,到了宋代陶瓷生产形成规模,产品远销海外。
今天的潮州是全国最具活力和发展最快的陶瓷产区之一,陶瓷产量、品种、规模、档次、出口量都名列全国前茅,是全国最大的工艺瓷、日用瓷的生产、出口基地,全国最大的卫生洁具生产基地,全国最大的电子陶瓷生产基地。工艺瓷、日用瓷、卫生洁具、电子陶瓷门类齐全;仿古瓷、圣诞瓷、环保瓷、骨质瓷等风格独特,质量上乘,产品畅销世界五大洲160多个国家和地区。
潮州,中国婚纱晚礼服名城。
传统的潮州刺绣、抽纱工艺以细致精巧而着称,如今潮州人将潮绣、抽纱与钉珠融入时尚,婚纱、晚礼服产品进入美国、欧洲、亚洲、南美洲和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名牌产品殿堂,在欧美国家高档的社交场合,处处可见产自中国潮州的婚纱晚礼服。
潮州的婚纱、晚礼服无论其产量、品牌、设计、加工、时尚等方面,在全国乃至世界都有着明显的产业优势,已成为全国最大的婚纱、晚礼服生产集聚地和出口基地。
今天的潮州,内源型经济与外源型经济互动发展,开放型经济特点明显。五万多家民营企业成为潮州经济的主力军,侨资侨力、外资外力为潮州新一轮经济发展注入活力。陶瓷,服装,食品,电子,五金,包装印刷,塑料以及新兴的IT产业成为潮州现代化工业体系中的支柱产业。
潮州的农业素有"绣花式农业"之称,全国第一个双季水稻千斤县,就出现在潮州的潮安县。目前,已形成了粮食、水果、茶叶、水产、畜牧、花卉等农业主导产业,涌现出凤凰茶单丛茶、岭头单丛茶、潮州柑、金石花卉等一批名优特产品,面积1250亩的网箱养殖基地,被誉为“海上牧场”。
历史为潮州留下了众多的文化瑰宝,风情独特的南国故郡、人文鼎盛的“海滨邹鲁”、文物众多的“岭海名邦”、古遗址、古牌坊、古府第、古井、古民居、摩崖石刻、革命遗址等不胜枚举。当你游走在古城潮州,你会觉得走进了“中原古典文化橱窗”。
潮州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岭南文化的重要支脉。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夫茶、潮菜、潮绣以及金漆木雕、石雕等不但地域特色明显,而且影响海内外。大吴泥塑、庵端口灯谜、意溪大锣鼓、金石木偶、黄冈布马舞等民间艺术兴盛。自古有“到广不到潮,枉费走一遭”的说法。
今日的潮州,交通便利,通信发达,环境优美,设施配套,服务优质,文明法治,是旅游者的乐园,投资者的福地。
新世纪新阶段,潮州将认真树立和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做强特色经济,整合文化资源,发挥侨乡优势,优化发展环境,拓宽发展空间,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三个文明协调发展,努力建设活力潮州,文化潮州,生态潮州,法治潮州,使潮州这个广东的“东大门”成为展示特色经济的窗口,展示文化底蕴的窗口,展示旅游魅力的窗口,展示全面发展的窗口。
“有潮水的地方就有潮声”,作为着名侨乡,潮州因侨而兴,也将因侨而充满活力和富有魅力,“海内潮州”奋发有为,“海外潮州”赤子情深,合力建设新潮州,共创辉煌盛中华。

9. 潮州的地方史

潮州历史悠久,是国务院公布的第二批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考古材料证实,潮州至少在5000年前就有人类居住。远古时代,土着畲族先民便创造了口头文学——畲歌仔。 潮州的先民属古闽越族。自秦汉以后,中原汉族后裔大部分从闽南的莆田迁入潮州。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平定南越;设象郡、桂林、南海三郡,地域属南海郡,始载入版图,但此时到唐朝今天的潮州汕头一带汉族人稀少,从唐朝后期开始汉人数量才有较快增长。 西汉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属南海郡揭阳县地,潮州最早的建制始于东晋成和六年(公元331年)在南海郡东部析置东官郡,东晋义熙九年(公元413年)分东官置义安郡。这义安便是潮州的前身。义安郡这个名称一共使用了260年。 隋文帝开皇十年(公元590年),全国撤郡设州,义安郡属循州之义安县,是年,升立州,因地临南海取“潮水往复之意”,首命名“潮州”,义安县为州治。 后人也有诗句:“潮之州,大海在其南”。 “潮州”名称的正式出现,就是从这个时候开始的。以后1400多年来,基本都是沿用这个名称。
太平路
隋帝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罢州复郡,潮州曾一度改为潮阳郡。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第二次称潮州,在唐朝的时候,潮州的疆域是很大的,可以说,东到泉州,北到江西,南到大海,西到惠州。 唐朝的垂拱二年(公元686年),从潮州到泉州,各割出一部分,设置了漳州。现在, 潮州话可以通行漳州,漳州下面的云霄、诏安、东山、漳浦、平和等县市,也都有潮剧团,演出潮州戏,可见,两地的历史渊源,是连在一起的。由此可见,唐朝时候的潮州,原来是曾经跟福建的福州和江西的虔州接壤的。 韩江的一个源头,是在汀州的新罗县(今龙岩市长汀县),另一个源头,是在循州的兴宁县(今紫金县,兴宁县今属梅州)。可以想象,韩愈那个时候的韩江,除了汀州段和循州段外,是完全在潮州自己的地域里流行的。 唐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称潮阳郡,唐天宝3年,(闽中)割潮州归岭南,唐乾元年(公元758年)再复潮州。 元朝的时候,潮州称为潮州路,明洪武二年(公元 1369年)改路始置府制,称潮州府。崇帧六年是潮州府辖县最广之年,辖海阳、潮阳、揭阳、饶平、惠来、澄海、普宁、平远、程乡、大埔、镇平共11县。 隋唐以后,随着战乱、戍边、远谪和民族大迁移,大批中原汉人南来,带来了先进的中原文化,经宋、明数代,人文渐盛,名贤辈出,潮郡被誉为“海滨邹鲁”。 南宋末年,因逃避战乱,十几万闽南的莆田人移民到现在的潮州汕头,见潮汕莆田渊源。莆田移民,从语言来看,潮州话与现今的莆仙方言有差异。原因在于留在莆田的莆田人继续受到福州省城话的影响,原先使用的方言-闽南话受闽东方言影响,莆仙方言成为有闽南语底子的又带有闽东色彩的混合兼过渡型的闽语。 到了清末民初,潮州的概念已经基本定型,海内外潮州人共有的潮州,也基本上定型在这个基础上。这时潮州的辖县一共有9个:就是潮安(海阳)县、潮阳县、揭阳县、惠来县、普宁县、澄海县、饶平县、丰顺县、大埔县,还有汕头端口和南澳岛。 这9个县还有汕头和南澳的人民,历史上统称为潮州人。关于潮州人称谓的界定,依据就是上面所说的9个县和汕头、南澳。后来,也有把丰顺和大埔剔出去,但是近代史上的一些历史名人,如丰顺的丁日昌,人们还是习惯把他作为潮州人。 二十世纪初,汕头端口逐渐成为潮州府属的滨海重镇,这里工商繁华,已崛起成为连接穗、港、沪及海外的新兴港口。 1904年梅县松口人张煜南等看准这里有巨大的发展潜质,便倾力组建潮汕铁路有限公司,兴建从潮州府所在地直达汕头端口的铁路。 1906年,潮汕线铁路筑成,同时又配置“潮汕号”机车头并通了车。由此有“潮汕”新名词。 1907年5月22日,由孙中山指派许雪秋及同盟会嘉应州主盟人何子渊等人领导发动的潮州黄冈起义爆发,因寡不敌众,力战6日而败;27日下午,起义军宣布解散,总指挥陈涌波、余既成被迫走避香港。 这次武装起义意义重大,但当时的《南洋总汇报》却大肆指责孙中山勾结“潮汕会党”,策动黄冈起义。 “潮汕”之名由此见之报端,逐步广为人知。“潮汕”这片土地也逐步为外界所瞩目。 1921年之后,汕头建市设立市政厅,属广东省政府领导,成了粤东地区继潮州城之后的另一地域亮点。 到了1949年,潮州的疆域仍然比较大,它包括了现在的汕头市、揭阳市;从管辖上,也包括了梅州市和汕尾市。 中国解放后二次大的疆域调整,造成了二个“潮州”的概念,一个是广义的潮州概念,一个是狭义的潮州的概念。 广义的潮州,也就是历史上的潮州,此定义已有上千年历史,主要包括现在潮州市、汕头市和揭阳市以及丰顺县等。共同的生活习惯,共同的民风民俗,共同的文化背景,共同的语言环境,共同的价值取向,共同拥有了潮州人的称谓。(广义潮州的概念里面,包含了狭义潮州族群的概念,是指汕头、潮州、揭阳三个地级市与丰顺县讲潮州话的民众。另外陆丰市甲子镇、甲东镇、甲西镇,讲惠来口音的潮州话的民众,属于广义潮汕人的概念,不属于狭义潮州人概念) 狭义的潮州,就是目前的潮州市,它是在1991年12月将原来的副地级市的潮州升格和扩大区域的。作为地级市,潮州现在管辖潮安县、饶平县、湘桥区和枫溪区。湘桥区也就是通常民间称呼的府城、潮州城。 但是,现在无论是国内还是海外,关于潮州的概念,还是倾向于广义的潮州,甚至就是广义的潮州。可见,历史是阻隔不断的,也是不可代替的。 由于现在潮州成为潮汕地区三个地级之一,本地人较为注意把潮汕与潮州分别开来,如说“潮州方言”、“潮州工夫茶”等等,而不再冠以“潮州”了,如此说法有失学术意义上的公允。 不过,海外潮人迄今为止仍喜欢称自己为潮州人,海外各地潮人会馆也都称为“潮州会馆”,这大概是沿续习惯称呼。

10. 广东潮州古城有什么历史文化

潮州古城位于广东省潮州市内,是广东省第一批获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荣誉称号的两座城市之一,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曾经是“十相留声”之地,素有“海滨邹鲁”、“岭海名邦”之美誉。

潮州有驰名中外的“潮州八景”,有“三山一水绕城廓”的自然景观,更有以潮州方言、潮剧、潮州音乐、潮州工艺、潮州菜和潮州工夫茶等为代表的自成体系、独具一格的旅游文化。

潮州拥有文物古迹700多处,5处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譬如下列:

1.中国四大古桥之一的广济桥。

2.全国历史最长的纪念韩愈的祠宇——韩文公祠。

3.国内罕见的宋代民居建筑许驸马府。

4.集潮州木雕之大成、堪称一绝的“己略黄公祠”。

5.始建于唐朝的开元寺。

6.始建于宋朝的青龙古庙。

7.始建于元朝的天后宫。

8.笔架山宋窑遗址。

9.周总理办公过的涵碧楼。

10.着名的潮州新旧八景。

(10)如何形容潮州历史扩展阅读:

潮州古城的历史文化景点:

“潮州老八景”是相对于“潮州新八景”而言的。潮州八景旧时有内外之分,内八景是指于古城街巷之间,而外八景则指城外韩江两岸。

(1)内八景:“潮州内八景”为:东楼观潮、西园赏菊、古刹梵唱、府衙钟声、莲花午照、七星步月、奎阁晨晖、芦荻晚眺。由于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内八景已逐渐湮没。

(2)外八景:“潮州外八景”为:湘桥春涨、韩祠橡木、金山古松(曾名“马丘松翠”)、凤凰时雨、龙湫宝塔、鳄渡秋风、西湖鱼筏(原西湖与韩江相通)、北阁佛灯。这是潮州古城最美好的风景。

阅读全文

与如何形容潮州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