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初中历史如何组织教学

初中历史如何组织教学

发布时间:2022-09-23 16:49:51

1. 浅谈初中历史课堂教学方法

历史教学方法。1.讲述法。此方法有利于学生了解历史的过程和内容,适于向学生传授新知识,也适于复习巩固旧知识。可分为叙述、描述和概述三种具体方法。运用叙述时史实要确凿。教师所述史实,应来自可靠的史料,这样才能使学生形成正确的历史表象。叙述要具体生动形象,只有这样才能吸引学生,使学生如亲临其境,感受历史真实场面。描述法能增强教学的形象性,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自然的领悟有关的历史结论。对于教材中较为次要、但又必须讲到的部分用概述的方式,以便勾勒出历史的全貌和线索。2.讲解法。讲解历史上的政治制度、经济结构、法令条约和科技文化等内容。讲解的具体方法主要有释义说明、举例论证、分析综合、比较、对比。3.谈话法。是师生双方以谈话或问答的形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方法,促使学生主动地思考、理解、掌握知识,还可培养学生的思维、表达能力。4.讨论法。讨论中促进学生参与教学,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以及合作精神、积极进取的态度等等。鼓励学生自由发表意见,最后通过具体史实向学生阐明正确观点。

2.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课堂教学设计

在教学活动中,用最少的时间、最小的精力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换句话说就是课堂上的每一分钟,都得尽其所用,教学的效果不是看你教多少,有没有教完内容,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讲得很多,讲得天花乱坠,讲得很辛苦,也是无效学习。
历史学科内容多(既有中国历史,也有世界历史)、跨度大、任务重、时间紧的特点,那么在有限的课堂四十五分钟的时间内,到底如何有效地实现历史课堂高效高果呢?这一直是我们这些历史教师不停地琢磨、探讨的。
一、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因为我们不能由于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
在备课的阶段我们教师就必须多下功夫,熟练把握教情和学情,注意教学中的取舍,努力减少无效劳动,做到“四个到位”:精心备课到位,准确讲解到位,能力训练到位,学法指导到位。确保上课不打无准备之仗。
将集体备课落到实处,个人备课与集体备课要有机的结合。特别是课前备课,一般是每人每周备一节课,或者两人备一节,所以在初备过程中,教师除系统把握教材外,更要以身作则,学生该背的内容你也要会背诵;典型题例自己先要做,相关的知识要充分学习了解。上课中,经师生碰撞,你再把发现的问题及时调整;课后更要备“课后课”, 发现问题,就要想一下:为什么会产生这些问题?有没有必然的规律,是自己的问题,还是学生的问题,分析一下,记下来,不管是什么情况,就像拍照片一样。积累多了之后,再来集中总结。这样通过课堂反思与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一节完整的课才算备好,也才能促进课堂效率的提高。
这种备课方法,我觉得它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事实上有很多老师已经在这么做了。我们一般都要教几个班级,同一节课要讲几遍,你会发现这几个班级你讲得并不会完全一样的,两三遍后基本这个课是最精华的,在别的班发现的问题在这个班几乎都及时纠正过来。特别是我们将备课这一日常教学工作通过准备、实践、再加上反思解决就上升到了教学研究的高度,顺便也实现了教研与备课、上课的有效统一。
二、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就要把课堂还给学生,教师成为学生自主学习的引导者。抓学生主体作用。教学过程中学习的主体是学生,教师应该摆正位置,只起引导的作用。教与学的过程中不是老师教了什么,关键是学生掌握了什么。一个小孩要喝水,你便去取一杯水给他,过了没多久他又要喝水,你又去取水给他,如此反复,他始终依赖于你,……但如果你在他第一次要喝水的时候就教会他怎样自己去取水喝,他便学会了取水这一技能,也就不会依赖于你了。因此,教师应该思考的问题是如何让学生掌握一定的自主的、发现式的学习方法。
怎么引导学生呢?课堂上我们不能不讲,也不能一讲到底,那太累了。所以从自己所教年级学生实际出发,根据教材内容、特点、知识结构,编写各具特色的导学案还是比较实用的。编导学案要注意:
讲授新课,必须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
复习课,必须注重知识的整体、系统性及运用能力。
导学案的使用,使学生对课文有了由面到线到点的认识。在编写导学案时,为了地让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总体印象,最好运用提纲式,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时解决,这种形式看似简单,但都是考试的考点,必须准确无误地掌握。让学生利用导学案自主学习。(15分钟左右)学生在自己整理知识点时,往往丢掉一二个,或先后错位,针对这种情况,在编写导学案时,学生容易“丢”“错”的地方变成“填空”,让学生填写,达到强化记忆,反复记忆的效果。学生在书上找到并划出知识点时就有一个大概的印象。对一部分好学生来说,相当于复习一遍。把课堂还给学生,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积极参与,认真阅读教材,分析课文,寻找答案,并深入的思索和探讨问题。【这里有一点要强调一下:学生总说对课文、书本不熟,没时间看书,我们也试了一下,每堂课预铃与正式上课铃之间大约有2-3分钟,如果利用上,也是很好的时间段,让课代表领着学生读课文,至少能读一大段,组织好的话,都能读上近三分之二,时间长了,课文多多少少也熟悉多了】然后巩固记忆(5分钟),现在学生的时间实际上非常紧张。课下看历史的时间非常少,只能向45分钟要成绩。而且,不让学生记忆也是不行的。历史知识点繁杂,如果单靠阅读教材,不但费时,而且记忆效果也不理想,所以要进行提炼记忆。没有识记基础的思维,就象空中楼阁。所以,这5分钟是不能舍弃的。俗话说“好脑袋不如烂笔头”, 对已经明确的答案要及时进行巩固,在巩固的基础上进行反馈。对于开卷考试来说,仅掌握基础知识是不够的,必须上升到理解运用的层次。就是说,不仅要知道是什么,还要知道为什么?怎么用?这一部分应该是整节课的精华,就需要教师帮助解决。例如有些问题的政治性、专业性、理论性太强,该讲就要讲,打造高效课堂并不避讳讲,讲得合时、合适,讲的过程中要启发引导学生。对教学内容而言其重点难点和关键,教师要精讲点拨,讲清讲透;特别是当学生的学习基础普遍较差的情况下,我们教师则应放低起点,怎么讲学生也不懂的问题干脆就不讲,否则不仅没有教学效果,反而给学生的自信心造成更大的压抑。我们必须正视学生的基础-----这一教学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15分钟)最后巩固练习(10分钟左右)设计一些练习题,附在导学案的后面,当堂检测、查看教学效果,在了解学生学习状况的同时,也知道自己的教学缺陷,及时补充和修正。练习分为两部分:一是基础知识运用。这是要求全部学生都掌握的最基础的知识。二是强化训练,将与本课内容有关的基础题进行筛选后得出。要针对本节课复习重点,以求达到即时巩固的目的。要注意梯度,要循序渐进。 练习题要根据学生的学情精心设计精选习题,选题的原则一:少而精,有明确的练习目标,针对学生易错点有的放矢。原则二:难易适中,做到不选难题、偏题、怪题等,所选题的难易度能够培养学生的双基。总之,教学活动离不开习题,只有灵活、正确地运用习题,才能提高教学效率,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对于试题中的共性问题要认真全班讲解,个性问题单独解决,绝不积压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目前对复习课来说采用学案导学精讲精练的复习模式效果还是较好的,而对于新授课来说则应注重基础、注重规范、注重技能。总之,复习课要体现考点考纲,体现知识主脉,体现规律方法,体现能力的培养,新授课的教学则应体现基础技能、体现规范与反馈、体现以学生为主体。
三、借鉴别人的东西,是最快的途径。
应该坚持听校内外其他教师的公开课或常规课,同学年的教师互相听课。各级学科带头人、备课组长课堂要随时开放。要充分利用博客和网络这个研讨平台加强教师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利用博客发表教学设计、论文、反思、教学方法,开阔自己的教学思维,学习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搞好教学课堂的实效。
四、加强课堂上的管理
①组织好课堂教学,关注全体学生,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排除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干扰因素。
因为糟糕的纪律之下难以完成教学任务,难以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总听到很多老师说:“现在的学生越来越难管”,“越来越难教”, 迫使教师总是在课堂上说:“不要讲话”‘“要注意听讲”等。有时我们老师讲课就跟唱催眠曲一样,下午上课经常睡着一片。因此如果学生有溜号、睡觉等现象,要及时纠正。其实想要控制学生也很简单,将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上去。关注每个学生,学生在课堂上的一举一动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所以我们上课时一定要设法令学生投入,不让其分心,紧跟老师。比如讲试卷的时候,念完题目后可以问:“这道题该选什么啊?”让大家就一起回答。象这种情况让学生跟着喊一喊,有助于他们集中注意力,也有助于加强对题目正确答案的印象。如果总是闷着头听,就很容易走神。不能让他们埋着头听课。要让学生的眼睛看着黑板、看着老师,耳朵注意听,手要在书上做记号、口要大声朗读、记忆。就像打麻将。麻将是我国国粹,也是利用“五到”的典型。首先,眼到,所谓“看着手里的,盯着锅里的”,两只眼睛肯定不闲着;手到,洗牌、砌牌、摸牌、吃碰杠胡,样样都要动手,有的人连摸牌都不用眼睛看,只用拇指在上面一摸,就知道什么牌了,这也是一种本事;口到,打麻将就图个热闹,一边打一边埋怨手气差、侃侃家常自然是免不了的,尤其是逢年过节亲戚朋友见面,有什么事情就都在牌桌子上就说了,玩麻将反而成了一种形式;有人开口就有人听,耳到自然不在话下。最后,心到,打牌自然要算牌,什么是生张什么是熟张那是一定要计算清楚的,不然自己听了牌胡不了,还光给人家点炮就损失惨重了。有了这“五到”,你看有几个人打麻将不专心致志的?不仅专心致志,而且精力旺盛,越打越精神,熬个通宵都不成问题。人感到精神劳累,往往不是由于工作时间长,而是由于想的事情太多、精力分散所致,真正跟打麻将一样集中精力做某一件事情,很难感到劳累。这就是“五到”的神奇效果,虽然用打麻将来跟听课做对比有些不伦不类,但它们的原理是相通的:其实就是把你的全身感官都调动起来,投入到某一件事情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的提高学习效率。所以我们要想要成绩,你就得想办法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愿意学习。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我们要有“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的思想。什么方法只要有效就行,学生能学到东西就行。
②千方百计要让成绩差的同学考出好成绩,尽量不让他们拉后腿。最好是能稳定住他们的情绪,想办法不让他们在考试中落队。其实所谓的补差,首先是“治懒”,差生之所以成为差生的原因首先是“懒”,包括思维上的懒和练习中的懒。思维上的懒常常表现为学习过程中的心不在焉、注意不集中;练习中懒的表现为练习速度慢,拖拉等,针对以上情况,分别要施之有效的措施,例如在课堂中加强“快速提问”,增加提问的密度,把一些略简单的问题请差生回答,让他们形成一定的自信心;课堂作业堂堂清,我们要严格监督,不能让他们有拖拉的机会:例如学生的课堂练习必须检查或者抽查,发现完成情况不好的、交白卷的都要给予处罚。这种处罚既不能伤害他们的积极性,还要让他们挺难受,挺累的,让他们感到还不如写题了,下回就不想再受这种折磨了,当然,如果我们做不过来还可以请班主任配合,但是千万不要打和骂,别跟他们对着干,要讲法和艺术。其次他们的分数低,往往是在知识、技能掌握上存在缺陷,或者是记忆不牢,或者是理解不透,或者是应用不熟练。想提高成绩还是让他们回归课本,课本是法宝,让他们抓住书本框架,背熟目录和小标题。因为背熟目录才能建立知识点之间的深入联系,为知识的迁移和运用奠定基础。课本上的基础知识是学好本学科的先决条件,绝对没有什么捷经可走,这些东西记不好,就学不好历史。再难的题目也无非是基础东西的综合或变式。
③眼看千遍,不如手过一遍。
必须让学生记笔记,让学生动起来。我们所说的笔记一般分为三种:即课文中划符号,课文旁写评或注,还有课堂笔记。学生在听讲的同时,需用红笔或彩色笔在课本上勾画各种符号。学会在课本上作符号写批注,既可以使学生听讲时思想集中,提高效率,加深印象,方便记忆,也可以使学生学会学习,突出要点,把书由“厚”变“薄”;还有利于今后复习,翻开课本,重点难点和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加工等立刻展示在面前,从而引起对旧知识的回忆,增强了学习效果。
可是很多学生也读了这么多年的书,还是不知道该怎么做笔记。我们经常发现有很多同学,笔记记得非常认真,还拿一个非常好看的本子记,你翻开他们的笔记本,有时比我们老师的讲义还规范。但他们的成绩却不见得好。原因很简单,课堂上认真听课才是核心,笔记只是辅助手段。笔记应该记得比较简略,自己能看懂就行了,一边听讲一边埋头记笔记,老师讲的东西全记在纸上,脑子里却是一片空白,这样本末倒置,学习效率怎么可能提高呢?所以记笔记应该只记重点要点,要争取在心里把它弄明白,老师一边讲,要一边动脑筋想想为什么。如果是我们老师要求记的,最好给学生时间。这里我说一下:我个人认为笔记还是抄录在书里比较好,方便和课本知识紧密联系。这样在考试中方便查找和分析,与基本知识点相对应更准确,进而不失分。
五、无论怎样高效,最直接的检验结果还是体现在试卷上。要答出一份满意试卷,培养答题技巧非常重要,让学生掌握各类题型的特点和解题方法,训练他们的应变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狠抓审题能力的培养、答题技巧与规范性训练。
选择题重在正确率,选择题在考查历史基础知识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覆盖面广,能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记忆能力和几乎所有层次的思维能力,所占分值比重大。从近年的试卷看,选择题的难度值低,避免这部分的失分将有助于提高整体成绩。解题时,须要求学生读懂题意,抓住题干和题中的关键字。其后,运用正确的方法解题,如运用直选法、排除法、比较法、分析法进行选择极为有效。
材料解析题重在方法,解答材料解析题要遵循几个步骤:先看设问,再根据设问有针对性地读懂读通材料,提取材料的有效信息,最后按设问要求结合教材分析解答问题。解题时,读懂发问很重要,比如“根据材料”,就说明答案基本上在材料中可以直接找到;“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 则要求先找出材料与教材的契合点,然后依托已知材料知识和借助课本知识进行解题,答案基本在书上。此外,还应要求学生注意看分答题,坚持问什么答什么,语言简洁准确,不必像问答题一样展开回答。
列举题重在仔细,答案要准确、完整。适当运用目录、大事年表或归纳的资料。
这里还要注意应努力避免“两不”问题
所谓的“两不”,就是学生尤其是好学生易犯的错误:“会而不对,对而不全”。
有的学生基础都不错,拿到一道题目并非束手无策,而是在正确的思路上,或考虑不周、推理不严,或书写不准确,最后答案是不完整的甚至是错误的,这叫“会而不对”;有的学生解题思路大致正确,但丢三落四,不把话写完整,这叫“对而不全”。例如写错别字、不写单位名称等丢分现象。因此,会而不对,令人惋惜,对而不全,得分不高. 我们培养高分的好学生,更要培养好考生。每个人都希望自己的脑子能够快起来,说得实际一点就是做题的速度能够快起来。但这种心理造成的结果往往适得其反:因为一味的想做得快一些,结果慌里慌张,前面的题还没有思考清楚就去看下一道,做得越快错得越多,不会做的题目还是不会做,连原本会做的也做错了。古语有云“欲速则不达”,就是这个道理。所以快脑不等于着急,要想快,首先要“慢”。细节决定成败,学习“由不会到学会”是一个过程,再由“学会到做对”又是一个过程。后一个过程的完成需要付出更为细致艰辛的劳动,考试的成败就看这些细节,要想把看似简单的问题完成得完美,关键不是考试时的仔细、认真,而是要求学生平时对自己存在问题的较真,对平时练习中的失误,要小题大做,不仅要分析失误的原因,还要让他们将这些失误记录在错题本上,找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并再三反思,保证下次不再出错,不能让他们用“粗心”二字一带而过。书写要规范,答案要准确精炼,要努力做到“会又对、对又全、全又美”,这也正是我们孜孜以求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好学生在考试中“会而对”。
六、养成复习错题和典型例题的习惯(这种方法最好在好学生中提倡)
错题是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我们常说要贯彻“三个本”的概念:就是课本、笔记本和错题本。其中笔记本和课本用来理清知识的思路,可以合在一起,错题本用来理清解题思路的。因此我们应该提倡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用一个错题本来整理错题。每次考前要把自己以前的错题拿出来再认真的看一遍,理清解题思路。中考中的题目基本都是新出的,但是它的绝大部分题型不可能是新的,大多数知识点也是练习过的基础知识,只要我们复习好了错题和典型例题,大部分题目都可以不用花什么时间去思考就知道怎么做了,节约大量的时间来检查。整理错题,是对所学知识的一次总结,在总结中前进,没有总结,只能停滞不前。整理出有价值的错题好题,总结出学习经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高效课堂是在我们教师的不断探索、实践与反思中才能形成,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希望我们的历史老师成为高效课堂的实践者,新做法的尝试者,因为机遇永远属于有准备的人。
最后我再特别说一下初三的复习,怎么做效果更好一点。
初三历史复习课教学应该有规划、系统地进行,复习课的质量必须全面提高。既要注重历史基础知识的掌握,更应注意历史知识的整体、系统把握,注意学生能力的训练。但不论历史中考怎么考,万变不离其宗的是日常教学要有思想、灵魂,复习指导要有方法、策略。

3. 初中历史怎么教

长期以来,初中历史教学受课时设制的限制,教师只注重研究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把那么多的内容灌输下去,只注重研究如何改进教法,而不注重研究学法指导,以至于学生长期以来养成了依赖的思想,老师讲什么,我们就记什么、学什么。这样,老师教的辛苦,学生学的辛苦。在深化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状况依然存在。这种状况带来的结果,即便是有时能取得一定的效果,但终究无法实现素质教育的目标,无法培养高素质的、具有个性化的、创新精神的新世纪人才。 “教,是为了不教。”这应成为历史教学改革所追求的目标。因此,本文想从初中历史学法指导这一角度来谈谈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平时备课中在备教法时也要备学法。 因为教师在课堂上所教授的内容是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而学生怎么去掌握?怎么去灵活运用?这不是教法所能解决的,而必须是学法所要解决的。何况学生具有多样个性,思维方式又具有浅显性,一个班的学生又与另一个班的学生不同,这是我们老师在备课中必须注意到的。如果我们注意到了这个问题,那还要研究学法,研究怎么去进行学法指导。就历史学科而言,它是一门极富有思维性的学科,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或者不了解历史学科特点的人所说的“是纯粹记忆性的学科”。因此在备课中,对教学中的历史概念、历史事件等内容,不仅要备“是什么?”,而且要备“为什么?”,更要备怎么让学生去理解它,遇到同样问题时学生是否就能迎刃而解。即要充分考虑到对学生学法的指导。 二、平时教学中对历史学科学法指导要有针对性。 备课之后,就要在实际课堂教学中体现出来。但由于历史学科课时设制较少,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又相对较多,因此要完成每一节课的教学任务,就不可能每一个问题都有时间开展学法指导,因为毕竟在学法指导时,要消耗一定的时间。历史学科的学法指导,应包括如:怎么去阅读教材和资料,从中搜集有效信息;怎么去区分根本原因、主要原因、直接原因、内因和外因;怎么去把握历史事件前因后果;怎么去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怎么去比较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等等。这些学习方法,在一节课上都去指导,整节课的教学任务就很难完成。因此,教师在设计课堂教学时,可就教学内容的重点和难点来进行某一种学习方法的指导,既可以突出重点和难点,又可以教会学生某种学习的方法。长此以往下去,学生一定会在课堂教学中逐渐学会历史学科的学习方法,历史学科的能力将会大幅度地提高。古人云:“授人以鱼,莫如授之以渔。”就是这个道理。 三、充分利用辅导课或评讲试卷时,重点进行学法指导。 上述这些时间,是进行学法指导的最佳时间。千万不要把它用来补教学进度或用来对对答案。如:在辅导课上,可就下堂课要讲的内容让学生自己去看,教他们怎么去看书,怎么去发现问题,怎么去解决问题,试着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或者试着让学生去“教”学生,你来做一回学生。这是体现主体性教学、传授学习方法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最佳方法。评讲试卷时,进行学法指导尤其重要,仅告诉学生答案,最多是起到让学生记忆的效果,一旦题目稍作一点变化,学生不会做的,仍然不会做。因此这时就要让学生不仅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让他们知道:所有这些答案均是有出处的,可以从教材中找到或从所学的知识中分析得到。长期这样进行下去,学生就会掌握一定的学习历史的方法,学生历史学科的能力就会有所提高。教师也就用不作整天为课务重、课时紧烦恼,真正能实现“教,是为了不教。” 总之,学法指导,不论在哪一门学科教学中,都是十分重要而有效的。在实行素质教育的今天,每一位教师都要从实际教学出发,注重学法的指导。

4.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初中历史教学方法

一、培养学生阅读能力,让其自我总结教学提纲

众所周知阅读教科书是获取历史知识、提高学生成绩的重要途径,亦是培养学习能力的重要前提。因此,教会学生阅读教科书是历史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而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提纲,可以使学生既掌握基础知识,又提高学习能力。因其在整理和自编提纲时,必须先仔细阅读教材,了解教材中的知识点以及各知识点之间的联系,这就使学生加深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一旦整理出准确的知识结构,知识点也就牢牢固定在知识结构的枝干上,从而使知识在学生头脑中有了整体框架,有利于学生学习和记忆。

二、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培养学生思维能力

历史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一直具有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一部分学生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历史只需死记硬背即可,而不需理论的思考和理解,以至于他们缺乏学习历史的动力。因此作为一名教师应十分注意利用历史学科内容丰富、纵贯古今的特点,有针对性地从历史知识本身提出各种具有较强启发性的问题,让学生自己去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从而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发展他们的思维。

三、让学生理清历史发展线索,学会抓住学习重点

历史发展的线索就是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历史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中学历史教材的特点是范围广、头绪杂、内容多,牵扯到的年代、地点、人物事件太多,很不容易掌握,所以引导学生在这纷繁复杂的历史知识中理清发展线索,提示历史发展的规律性和重大事件之间的内在联系,是十分重要的。并且在理清线索的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教材中的重点,尤其是让学生学会如何确定重点,这样就比较容易抓住教材的重点。

四、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提高记忆效率

历史教学的任务之一是使学生掌握历史基础知识,所以教给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是很重要的。在历史教学中,采用以下方法,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记忆效率,并且能取得效果良好:第一,重复记忆法。让学生把知识点分开学习,当时看一遍,一周后再复习一遍,一个月后再重复一次,记得就会比较牢固。第二,重点记忆法。在每一课的教学中挑出重点,让学生重点记忆。这也发挥了教师的重要性。第三,引导学生记忆纲要。如美国独立战争经过的六件大事等。

5.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

初中历史是初中必修的一门课程,对丰富学生知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及对国家以往历史发展过程了解等等有着重大意义。然而,随着新课程的改革,不少老师为了提高更加有效的 教学 方法 花费了很多心思。那么我对此写了以下策略。

高效课堂 ,不仅是素质 教育 对课堂教学的根本要求,同时也是广大教育工作者致力于追求的目标之一。

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初中历史课堂教学基本上还停留在“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学效率明显较低。正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如何构建高效课堂无疑就成为了广大初中历史教师需要共同探讨的重大课题。

引入 故事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不可否认, 课前预习 是提高课堂长效机制的关键环节之一。那么,为了进一步提升课前预习的效果,教师首先就应该采取科学策略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只有促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预习当中,才能够达到良好的预习效果。

例:在相关秦朝历史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在课前即可以为学生讲述与秦朝历史相关的小故事,如“焚书坑儒”、“指鹿为马”等。当然,故事的讲述并不一定是口述,教师也可以从一些学生喜闻乐见的影视剧作品入手,让学生感受秦朝历史,如《寻秦记》、《大秦帝国》等。在故事讲述完成之后,教师即可以提出对应问题:“故事中(影视剧中)所反映的秦朝历史是否真实?我们的教材上是如何介绍秦朝历史的?”带着这样的疑问,让学生在此对课文进行阅读。显然,这样的过程不仅有助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同时也能够产生更好的预习效果,最终为学生的课堂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增加互动、优化讨论,活跃课堂氛围

我们都知道,良好的课堂氛围是构建高效课堂的前提与基础。那么,要想为学生构建良好的课堂氛围,教师就应该适时引导课堂讨论,在确保讨论方向性的基础上来增加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互动,以此来提升课堂教学效果。当然,作为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引导者,教师应对学生讨论过程中的行为与反应进行科学有效的监控、管理,促使学生的讨论内容始终都紧紧围绕着相应的主题,从而实现开展讨论活动的预期目标[1]。

例: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将学生划分为若干个小组,设置如下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比如五代十国时期为什么频繁出现政权更替的现象?针对这样的问题,学生通常都会很快得出答案:“这种政权更替频繁的现象是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j结果。”此时,教师既可提出延伸性问题:“五代十国之后,赵匡胤(北宋政权建立者)以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来加强了中央集权,这对五代十国的政权频繁更替现象带来了怎样的影响?这样的做法对北宋带来了怎样的局面?

通过小组讨论,加之教师适当的引导,学生必然会加深对教材知识的理解认识,从而得出答案:“杯酒释兵权的做法是为了进一步加强中央集权,从而实现对地方财政、军事的控制。而其根本目的则在于削弱地方权力,有效避免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不可否认的是,虽然有效避免了藩镇割据局面的再次出现,但却给宋朝埋下了积贫积弱的伏笔,导致出现了实力较强的宋朝却屡战屡败的现象。”

显然,通过对这些议题的讨论,必然将引导学生充分神话与挖掘历史的内在联系,不仅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同时也充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创造能力。

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手段,提升课堂教学效率

现代教学手段对课堂教学的辅助作用是有目共睹的,尤其是对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彻底打破了传统格局,改变了“言传身教”的传统静态教学模式。多媒体教学以图文并茂的特征来实现了对“形”、“声”、“色”的有机结合,以挂图、实物模板等形式来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给学生带来了更加逼真的直观感受,在这种生动的教学情景下,学生身临其境,充分刺激着学生的感官[2]。

例:在“开国大典”一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即可利用多媒体技术来为学生播放相关于开国大典的视频录像。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昂首走过天安门的那一瞬间、在五星红旗冉冉升起的那一刹那,学生的自豪感势必将在心中油然而生。基于这种自豪感,学生在接下来的学习中必然将更加投入。这不但实现了教学目标,同时也达到了思想教育的目的。

结束语:要想构建高效的初中历史课堂,首先就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的教学观念,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教学活动的积极性。其次,应不断优化课堂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多探索、思考与质疑的机会。显而易见,只有在这样的课堂教学环境下,课堂教学的效率与质量才能得到真正的提升

浅谈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实施方法

一、预习是高效课堂的基础

新课程创造性提出新的学生观,倡导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历史新课程教学中,学生由学习的被动接受者,转变为自主的学习者,学习新知前,预习就显得尤为重要。高效预习不是简单地浏览书本,应该要求学生带着目的、问题,根据教师设计的学案找到答案,找出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对重点问题和自己不理解的问题,用笔划或记入预习学案。同时,教师应该加大对预习检查的力度,重视对学生的评价。

二、备课是高效课堂的前提

备好课才能上好课。一般来说,教师在课前的准备主要是备教材、备学情、备教法、备学法。但要真正做到高效,应加强集体备课。集体备课是现在普遍采用的.一种提高教学水平的备课方式,通过集体备课可以取长补短,形成最佳的课堂教学方案。备课组每次备课前先确定一个主题,围绕主题开展广泛讨论,在讨论的基础上,根据实际情况共同规划以解决最迫切的问题。

三、上课是高效课堂的根本

新课程在强调学生“主体”意识发挥的同时,对教师“主导”作用的要求更高了。就历史课而言,教师应该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优化课堂教学过程,为学生创设一种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找准教学的切入点,激发学生提出有思维价值的问题;淡化“教”突出“学”,把教学过程变为“培养学习者”的过程;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消除师生间的距离感,使学生充分表现自己的个性与才能。

四、迁移是高效课堂的精髓

学生学习掌握知识、技能是通过广泛的迁移,使已经获得的 经验 不断概括化、系统化而转化为能力。历史教材中有许多内容相似和联系密切的历史史实。教师在教学新的章节时,要善于寻找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充分利用旧知学习新知,就能提高教学效率。

学生在一个历史事件中学到的 学习方法 ,如果在新的情境中不能加以运用,那么这些知识或方法并没有被学生真正掌握。因此,教师必须树立这样一种意识,凡是应该让学生掌握的知识或方法,不能仅仅满足于教学过程,而是应该千方百计地设计各种练习让学生练习,使学生能及时地把知识转化为技能,实现学习的迁移。

初中历史高效课堂的教学策略相关 文章 :

★ 语文老师教学计划参考文本【5篇】

★ 小学教导处工作计划最新10篇

★ 初中教师的个人工作计划范文

★ 2020初中老师新学期教学工作计划

★ 2020年学校第二学期教学工作计划精选范文5篇

★ 初中语文高效课堂教学反思

★ 初三教师第一次动员会校长讲话稿

★ 2021初中教师工作计划

★ 物理教师期末教学总结【10篇】

★ 有哪些高效的历史教学方法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https://hm..com/hm.js?";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6. 如何做好初中历史教学

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积极开拓和探索优质、高效的教学理念,同时,也要运用各种有效手段,培养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营造有利的学习环境,积极强化历史教学的实践性、有效性。
一、根据具体教学形势,提高教学有效性
作为教师,在平常的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免有些枯燥而乏味的教学,如何使历史课堂教学具有高效性,就要求教师对课程进行有效的改革或创新,主动地转化教学角色,由从前的"传道、授业、解惑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倡导者、课堂教学设计的承载者、课程改革的创新者,而理念转化之后,教师的文化底蕴是否博厚,就显得非常重要了。
二、培养和营造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和氛围
正如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杨振宁所说:"成功的真正秘诀是兴趣".所以要学好课程,兴趣是最好的学习导师。因此,要想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就要培养学生对历史知识的兴趣点。众所周知,兴趣是需要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培养的,就像学习心理学一样,需要引导,需要诱发兴趣的产生。如何为之呢,这就要使学生在历史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成就感,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他们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长此以往,也就培养了学生学习历史课程的兴趣。如果对学习历史知识的兴趣增加了,学习状态就会从"要我学"转变成"我要学",主动性就提高了,那么学习的效率就进一步提高了。
三、总结课堂教学经验,分类教学层次,提高教学水平
明确历史教学中层次之间的关系,就不会导致过多的无效、重复劳动。比如,某种题材的历史,初一这样教,初二还这样教,到了初三我们依旧这样教,甚至不同类型的历史之间,教与学也采用一样的方法和方式,没有难易差异、先后差异,那样学生对历史知识也就无法很好地循序渐进去掌握,最终导致很多学生到了初三历史基础还很不牢固,缺乏基础而又系统的类型题材识别能力。
总之,我们要对教材进行深刻的分析,明确在教学中的各个层次,并采取相应策略来塑造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能够更好地使课堂教学真正科学化、高效率化。

7. 初中历史教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其一,设置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就是一个研究、探索的过程,也是学生提高历史认识的过程。这些研究性学习问题从哪里生成呢?第一,教材。如教材的导读框、课文、插图、小资料、地图、名人名言等;第二,课外的历史材料。如音像、实物、口述史、文字资料等;第三,社会生活。如日常生活、社会热点、时事政治等。提出问题之后,先让学生独立思考,分组讨论,然后再引导学生用心思考、踊跃发言。问题的解决,不仅仅能够丰富学生对具体历史现象的认识,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用具体的历史事实来印证历史结论,甚至修正历史结论,从而树立起科学的历史观。在这个过程中,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和理解“史论结合”、“论从史出”的史学方法,同时培养学生科学严谨的治学精神。

其二,注重历史教育的思想性和教学过程的逻辑性。

一切历史都是思想史,学习历史不仅仅能够使人明智,还能够提高人们对历史和现实的决定力。历史教育应当突出它的思想性,而不应仅仅是讲讲故事或说说笑话而已。我们历史教育的目的是为了启迪民智,提高人们的思想认识,让下一代成为能够独立思考、有批判精神的人。为更好的实现以上目标,历史教学过程要注重教学环节的逻辑性,即从一个知识点到另一个知识点之间的过渡要自然,让学生把握各个历史事件内在的逻辑关系,掌握历史发展的脉络。在此前提下,我们再尽可能地让学生明白历史的多样性及其无限发展的可能性。

其三,注重历史课堂的活跃性,充分运用多媒体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所谓“亲其师,信其道”,教师首先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构建一个良好的师生关系。这是活跃课堂气氛的前提条件。其次,运用多媒体现代教育技术向学生展示历史原始录像、经典的历史图片、电影剪辑或其他文字资料,构成视听冲击,让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走近历史情境,进行情感体验。随着多媒体技术、通讯网络技术的发展,信息技术将在教育中广泛地得到运用。这即所谓的计算机辅助教学。再次,根据每一课的实际需要,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方法,如讲述法、讲解法、谈话法、直观教具演示法、纲要图示法、讲读法和发现教学法等。

如何培养初中生的历史学习兴趣

1.让学生认识到历史学科学习的重要性

“忘箭去就等于背叛”,历史教学是向学生展现一幅幅生动形象的历史画卷,在这些历史画卷中有数以万计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及人类历史长河中的无数优秀的成果、精华。如果教师能把精彩的历史故事、活鲜的历史人物引入课堂,就能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信心,让学生认识到学习历史不仅是为了考试,也是为了增长知识,拓宽视野,提高自身的历史素养。学习历史知识,还能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价值观和爱国主义精神,塑造学生人格,从而使枯燥无味的历史课变得有血有肉、充满魅力。

2.师生互动,学生自主学习,教师引领

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照本宣科,学生听得昏昏欲睡,教师唱独角戏,对牛弹琴,整个课堂气氛既沉闷又压抑,学生失去学习的生机和活力。现代教育课堂要求教师导,学生演,师生互动,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如在讲《战略大决战》这一课时,我设置疑问,复习导入:蒋介石为什么要发动内战?人民解放军运用什么战术粉碎了国民党的全面进攻和重点进攻?为什么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是人民解放军转入战略反攻的开始?学生通过回忆,复习,解决以上问题。接下来我承上启下地讲授:随着决战时机成熟,解放军进入战略大决战阶段,然后由学生自主学习回答问题。第一步:先让学生在书上做标记,A.东北——辽沈战役——“关门打狗”——解放东北全境;B.以徐州为中心的广大地区——淮海战役——“中间突破”——基本解放了长江以北的华东和中原广大地区;C北平、天津、张家口等地——平津战役——“瓮中捉鳖”——华北全境基本解放。然后小组讨论;三大战役为什么选择以东北为突破口,辽沈战役为什么要先打锦州,陈毅的话说明了什么?为什么要用和平手段解放北平,最后采用同桌一小组—师生合作探究的形式解决,由我归纳三大战役的历史意义。整节课下来,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讨论热烈,甚至争得面红耳赤,学生那种活泼的天性、好奇的心理、大胆的质疑都得到了发展,教学效果显着。

3.采用多媒体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多媒体教学图文结合,生情并茂,如临其境,它以鲜明逼真的动态画面、情感丰富的音响效果刺激学生的视听,使学生眼见其人,耳闻其声,从而激发学生历史学习的兴趣。如在讲授《明清反侵略斗争》这一课时,把“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雅克萨之战”的故事情节通过影视资料展现出来,让学生看到了一个个活生生的抗击外来侵略的民族英雄,培养了学生的爱国情感,使学生对侵略者无比憎恨。又如在讲授《新航路的开辟》时充分利用地图,并设计成动画,在屏幕上展现了三条不同颜色的航海路线,这样学生在颜色的变化中、地图的运动中轻松地掌握了这三位航海家远航的起止点,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4.巧用故事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历史科目涉及不同历史人物,不同历史事件。在历史课教学中,采用师生互讲故事法可以使学生对历史课充满兴趣,从而加深学生记忆,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在讲《国家产生和社会变革》这一课时,我就讲了“退避三舍”、“问鼎中原”的故事,使学生明白了晋文公和楚庄公为什么会先后成为春秋五鼎中的中原霸主;在讲述商鞅变法时为了取信于民,在城门“悬目赏金”和“处罚太子师傅”的故事,从而增强对商鞅变法对秦国的影响的认识。有时让学生讲析自己熟悉、喜欢的历史人物,如在讲到《明清时期文化》时让学生自己讲述喜欢《三国演义》中哪一人物、《水浒传》中的好汉,描绘一下《西游记》中唐僧、孙悟空的性格,如何看待《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的爱情故事,这样既可以培养学生的艺术欣赏能力,又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5.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信,长久保持学习兴趣

信心的力量是惊人的,充满自信的人,永远击不倒,他们是人生的胜利者,自信可以克服困难。因此,在平时的思想品德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经常使用一些肯定性的、激励性的语言赞美学生,使其形成并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莎士比亚说:“赞美是照在人心灵上阳光,没有阳关,我们就不能生活。”由此可见,人性最深切的需求就是渴望别人的欣赏。在与学生交往中,适当赞美学生,会产生一种和谐、温暖和美好的感情,而且以激励代替批评,以赞美激发学生潜在的动力,自觉地克服缺点,弥补不足,这比责怪、埋怨有效得多。

总之,在历史教学课中,只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才能使师生产生情感共鸣,融为一体。

8. 新教改下如何进行初中历史教学

一、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培养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
某一位教育家曾说:要想学生学好你的科目,首先要让学生喜欢你。尊重学生,师生平等。才能使每一个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能,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曾几何时,我一脸严肃的在课堂中对待我的学生,得到的也是学生满脸的漠然。难道是我的学生对我的提问真的不懂吗?终于,有一天,我的学生在课外告诉我,老师,你太严肃了,本来想好的答案都不敢说了,我们怕。我反思,作为教师,我们必须问自己,我们对待学生的根本态度是什么?而我们课堂中的沉闷或欢笑正能反映出我们对待学生和学习的态度。
在课堂教学实践中,课堂教学能否成功首先取决于师生关系。新课程倡导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老师怎样对待学生,这是建立新型师生关系的关键。平等则是师生之间开展有效对话的前提。当走进教室的刹那,老师就面带微笑,把自己定位于“学生”以学生的身份和同学们一起学习,亲切的语言。让学生感到老师和蔼可亲,学生感到师生之间没有了隔阂和身份的悬殊;突然发觉,当我微笑的走进课堂的时候,学生给予我的微笑更好,也更灿烂。尊重学生,就是尊重其人格,承认学生是一个独立的人。当我微笑的解答时,我不再是高高在上的权威,而更像一个学生学习的同伴;也不再是知识的强加和灌输,而是亲切的询问,共同探讨;更不再是冷漠与古板,而是温情和尊重。在我微笑的亲切话语中,学生感受到的是鼓励和肯定,是老师对自己的尊重,课堂亦不再是学生痛苦煎熬的炼狱。教师要尊重学生。教师与学生始终保持感情的交流,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因素。刚升入中学的学生,对历史知识往往限于表面认识上,再加上他在小学养成的踊跃发言的习惯,极可能在回答问题时闹出笑话。遇到这种情况老师应温和地指出他的错误,同时适度表扬他敢于回答问题的勇气,这会使回答问题的学生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同时又不对自己失去信心,而且还可以调动全体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对自己树立信心吧,一天几缕微笑,课堂乏味就会远离。当教师用自己的教学素养和教育技能,把平等的师生关系贯穿与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为师生之间开展有效的交往对话,积极营造一种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的时候,那教学就成功了。
二、师生平等,教学互动,共同参与,创建和谐课堂。
“寓教于乐”的平台,是师生成为一个共同体。“历史教育其实并没有太多的深奥和晦涩,并没有太多的教条与死板,从本质上讲,它应该是一种师生共同探索、追求真理的心路历程,是一种激情与智慧碰撞、知识与能力交融,体验感悟的过程”新课程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让课堂成为师生互动的动态场景,让知识在对话交往中不断生成,实现知识与信息在师生、生生之间有效的交流互动,教学互动,就要充分发挥师生双方的主动性、能动性:教师的主动性在于启发和引导,学生的主动性在于积极思考和质疑,主动的学习。如果我们以一种简单机械的模式讲课,以冷漠庸俗的理念与学生交流或者根本不与学生交流,就会消解学生的思想、情感、精神。他们的内心感受说不出来,不可避免地会出现顾虑重重、心情紧张以至出现抵触与厌烦情绪,个性得不到重视,创造力得不到发展。学生能不能产生疑问,能不能在课堂上“动”起来,关键在教师的激发和引导。
1、要想使课堂真正地“动”起来,教师应具较高的素质,要有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和高超的驾驭课堂的能力。为此,我们必须多学习,学习当代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
2、教师要时刻想着学生,在课堂上,教师自己讲是极容易的事,但要让学生“动”起来是不容易的。那么,如何能让学生“动”起来呢?第一、要让学生“敢动”,也就是在教学上要创设平等,民主的教学氛围,克服教师专制,体现教学民主,教师要以真正平等的身份,真正民主的心态与学生交流,而不是以惟我独尊,高高在上的教学独载者的身份出现,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敢动”。第二、要让学生想“动”。教师通过对教材的分析和准确的把握而设疑,激疑,在看似乎平淡无奇的地方巧设问题,之后进行鼓励性启发、引导。第三、要让学生能“动”。要更多地发动学生,给每个学生表达自己观点、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只要学生有动的意愿,哪怕仅仅是一个动作,一个眼神,也应给予其一定的空间和时间;要发动更多的学生,克服“双边交流”,提倡“多边合作”,一般说来,讨论法和谈话能给学生以展示自己的机会,使学生能较为充分地动起来,第四、要让学生善“动”。在学生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适时引导,如果学生在一个部骤不能继续回答下去的时候,要适当地铺设台阶,使其顺利完成作答;要适时地点评,给以鼓励和肯定性的评价。让学生有一种成就感,使学生充满信心,会逐步地乐于发言,善于发言。
3、教师要有深厚的民主意识,善于尊重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积极创建民主平等、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在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学生主动向老师发问质疑;学生的质疑特别是超出教材的问题,对老师来说是一种促动和挑战。课堂上师生互动没有规定性和确定性,这不仅需要教师在备课时充分预设,更重要的是促使教师不断学习专业知识、专业理论,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进一步钻研教育理论,不断提高教育水平。从这个意义上讲,讲师已不再是单纯的“教”,在“教”的同时“被教”,学生“被教”的同时也在“教”。这样在师生的交往互动中,教学不再是教与学的简单叠加,“将不断让位于师生互教互学,彼此将形成为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实现教学相长,共同发展。
学生真正的动起来了,不同的心声就出来了。由于思考问题的角度不同,思维方式不同,就同一个问题,学生会产生不同的观点和态度,在师生的交往对话中,并不意味着消除这种差异,求得共同的一致意见,而是要理解和珍视这种差异。新课程强调,“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师生双方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这要求教师不断钻研,提升教育技能和教育水平,达到“善教”;同时,要求学生发挥主体性,积极思考,大胆质疑,全身心地参与课堂,达到“善学”。教师的“善教”和学生的“善学”结合起来,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教学互动。

三、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
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学习效率更快的提高。发现学习,研究学习,探究学习是新课改所强调的三种学习方法。教师要贴近生活,加强对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能力。“历史教学的关键不仅仅让学生记住多少历史知识,更重要的是通过各种有效的方法和途径,使学生学会认识历史的方法,养成正确的历史思维习惯,从而为学生人格、个性的健康发展和学习潜力的发展提供坚实的基础。”新课程在课程目标中特别增加了“过程与方法”,倡导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注重历史学习方法的教学,这是以前大纲中所没有的,这要求在教学过程中要加强学习方法的指导。
1、 结合现实进行研究性的历史学习。
历史研究性学习,教学内容不仅仅是提供一篇现成的教材让学生去理解和记忆,而是呈现一个需要学习、探究的历史问题,或者提供一些史料,但材料不直接解决问题,而是作为解决问题的某些依据。现行历史课堂教学应在保持快速高效地掌握历史系统知识的同时,突出问题在教学中的作用,以问题为中心组织教学内容,按照问题探究模式的运行程序,即“创设问题情景---提供历史材料---探求问题解决方法---得出历史结论---运用新知识解决新情境问题”,开展教学活动,积极引导学生发出问题,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例如:在讲到鸦片战争这段历史时,我以“青少年如何预防毒品”为主题让学生写一篇小论文,有的学生从毒品对社会的危害对毒品展开论述,有的从毒品对青少年的学生危害进行了认真的分析和评论,有的对毒品传入我国的历史作了回顾;再如:郑和下西洋、戊戍变法这些问题虽然在有限的课堂教学中难以得到圆满的解决,但它给学生留下了广阔的思维空间,无疑会对其探究历史的精神和历史创造意识的塑造产生积极的影响。
2、加强课内活动,加强学科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各社会现实的联系,使学生的学习处在一种现实的氛围当中,使学生所学的知识,技能得到巩固和提高。
在教学中根据教材特点和学生的年龄心理特点创设各种活泼、有趣的教学情景。使学生善于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着往事新课程目标中所提到的一个重要学习方法。教师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不仅帮助学生学会了一种学习历史的方法,更重要的是拓展了学生的思路,打开了思维,使学生逐渐会从多个角度、多个侧面思考问题,从而有利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四、教师要做到四个转变,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教学质量无法提高,究其原因,主要是在新课改中课堂教学没有完全转位,我认为教师从以下四个方面转位,从而有效提高课堂教学效益。
第一、教材研究转位教材、学生双研究。我们在备课过程中往往只备教材而忽视了学生,而使课堂教学失去了丰富性、灵活性。所以教师应该更多地思考学生。
第二,学生倾听教师转位教师倾听学生。在同学生交流中,通过倾听学生,教师更能辨别出那些学生具有更好的悟性和理解能力,也能发现学生理解能力上的偏差,从而判断学生理解的深度,并决定要讲的东西,从而激发学生的潜能,学会学习。
第三,全方位指导转位适时指导。教师的指导要做到适时,谨慎有效。
第四,面向个体转位面向全体。教师的指导要面向全体学生特别是那些知识基础差的学生,给予他们特别的关注和鼓励,使他们有信心学习。
总之,“课程改革表面上是改善教材,实质上是改造人,改造我们自身。我们每一位教师都积极地从新课程中寻找自我,寻找新课改对‘自我’的意义,并主动地把‘自我’融入到新课改之中,敢于承担责任,善于解决问题,使课改成为自己生命的一部分。”可见,课改的精髓就是要转变教师的教学理念,有了教学理念的转变才能更好的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从而把新课程改革推进更深处,历史课改也必定能探索出成功之路。

9. 初中历史学科如何进行有效教学35230

一、培养学生的学习历史兴趣
兴趣是人们力求认识某种事物或爱好某种活动的倾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习之母,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性学习将会扼杀学生探求真理的动机。因此,培养学生持续的学习兴趣,是历史教学过程 中的重要一环,可采取的方法有:

1、改进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积极探索多种教育途径,组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充分开发和利用课程教育资源,一堂课要有引人入胜的导入、丰富多彩的内容、留有韵味的回味。教学时要史论结合,注重教学情景的创设,丰富学生学习和成长的体验,如利用精彩的故事、电影、谜语、典故……;栩栩如生的历史人物形象;提出问题、设置悬念;趣闻轶事、哲理故事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课堂上还要锤炼教学语言,做到科学性与知识性相统一,趣味性与幽默性相并存,使抽象的问题形象化,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深奥的问题具体化,从而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加强学法指导。陶行知先生说:“与其把学生当作天津鸭儿填入一些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动的去开发文化的金库和宇宙的宝藏。”因此学习方法得当,可起到事半功倍之效,并使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喜悦,产生愉快的情感,学习兴趣会更加浓厚;反之则产生内疚、痛苦、厌学等消极的情感,随即降低或失去学习兴趣。因此老师应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的指导,注重拓宽历史课程的情感教育功能,在进行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的同时,充分发掘课程内容的思想情感教育内涵,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的熏陶,如历史知识的记忆方法;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的评价;历史经验和教训的总结与吸取,教科书的阅读、解题答题的方法等,都应进行科学的指导。
二、重视过程与情感和知识目标的统一
历史新课程从义务教育的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的特点出发,要求学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基本的历史知识包含重要的历史史实和基本历史线索两部分。一些老师在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达成的过程中,更多地关注了后两者。对历史教学任务的理解从课堂设计和教学过程上看,有一些教师忽略对具体知识的传授,表现为在课堂上少讲或不讲新知识,或是上课一开始就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这样一来,学生缺乏对历史基础知识的了解和掌握,缺乏对历史的具体感受,因而很难积极地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甚至很难展开讨论。教师这样安排,可能是认为应当让学生来建构新知识,或是认为讲多了就会使学生处于被动的地位。但实际情况是,由于学生缺少必要的背景知识,教学的活动难以深入,使得学生和教师都处于尴尬的被动状态。我们知道,历史教学的任务包括很多方面,在新的课程标准中表述为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历史教学的目标无论怎样划分,都是整体目标的具体体现,都不应该忽视某一个方面。而且,正是由于历史本身所包含的丰富内涵,才使得历史教育具有感染力和生命力。知识是基础,是依托,是载体,是学生发展的双翅,学生只有在掌握基本的历史线索和具体的历史知识的同时,才能形成历史学习的初步能力,才能真正学会学习,才会产生爱国主义情感、正义感、社会责任感以及正确的生活态度、做人态度和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生不掌握必要的历史知识,一切活动都难以展开,一切能力也都难以形成,思想、品德、情感、态度等方面的生成也会成为空泛之谈。所以,现在要注意避免对教学目标整体把握上的失缺,要全面和正确地理解历史教学的任务。
三、在知识传授的同时注重学习能力的培养
在贯彻整体知识结构的教学方面,教师应注意从总体上把握教材的基本结构和发展脉络,尤其还要对内容的深广度作出恰如其分的规定,便于有的放矢地教学。重视学生知识结构的转化,即将教材的基本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自己的认知结构和学习能力。在学生的智能培养方面,要想使智能培养真正达到素质教育的目标,应从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入手,具体说:一是教师应留出更多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阅读教材、思考问题,并进行思辨的讨论;二是教师讲授的侧重点应从历史过程为中心转向历史发展的逻辑联系为中心;三是历史教学要联系实际,要谈古论今,发挥历史的明理、鉴今、育人的作用。第三,在思想教育方面,总体看在历史课堂上落实不够是个普遍现象,当然学科的思想教育的阵地作用也就远未得到充分发挥。思想教育的内容笼统地讲,在中国史教学中要着重突出爱国主义教育和民族自尊心及民族自豪感的培养;在世界史教学中主要是审美观、世界观和社会发展规律的教育。

10. 如何有效地开展初中历史教学

准确把握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师要注意小学教材与中学教材的衔接.例如:孔子. 小学已学习了“大教育家孔子”,初中生还要学习作为大思想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的孔子. 教学中,在学生已掌握“孔子是怎样教育学生的?”基础上, 要求学生首先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有哪些值得我们继承?”, 其次理解孔子的主要思想:“仁”的学说. 再次掌握孔子的学说后来被封建统治者利用和改造,成为我国两千多年封建文化的正统思想,对后世影响极大.这样循序渐进,不断提高

阅读全文

与初中历史如何组织教学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