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快速背历史小窍门
怎样背历史又快又熟
在中学历史教学中,有许多历史时间、人物及其活动的内容与地点是非记不可的,因此历史课的学习中很有必要掌握一些科学的记忆方法显得尤为重要!
如谐音记忆法、数理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奇特联想法、浓缩记忆法、讲解记忆等……
一、谐音记忆法
以“核心字”为基础,对历史材料进行重组,形成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歌诀。
如五代十国的“十国”:吴闽吴越前后蜀,南唐南汉南平楚,再加上北方的“北汉”。
1978─1999年工业建设部分重要工程有安太堡露天煤矿、大秦铁路、上海宝山钢铁公司、大亚湾核电站、京九铁路、葛洲坝水利工程:安太堡大、宝钢大、京九铁路葛洲坝。
1927年到1930年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名称、建立者:方志敏,闽浙赣;徐向前,鄂豫皖。贺龙洪湖湘鄂边;邓张左右来回转。
二、奇特联想法
联想越奇特,记忆越深刻,因人而异,因事而异。
二战的六个中立国:瑞士、瑞典、西班牙、葡萄牙、爱尔兰、土耳其。我们把它想象成:两对双胞胎“瑞士、瑞典”与“西班牙、葡萄牙”都“爱”“土耳其”姑娘。
两汉时期中国与朝鲜保持着频繁的贸易往来,中国输出到朝鲜的有:铁制生产工具、铜镜、漆器。我们把它想象成:中国“特工”带去一面“铜镜”,朝鲜人觉得好“稀奇”。四、数理记忆法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外乎:(1)。
㈡ 怎么背诵历史
作为高中文科生,在背诵历史的时候的确需要掌握很多技巧,今天就以个人的经验和大家分享分享,相信会对你们有所帮助:
1、在背诵历史之前,一定要对历史知识有所了解,只有在了解之后才能更好、更快的背诵。
2、找到属于自己的背诵方法,有的人习惯死记硬背,有的人喜欢理解性背诵等等,所以掌握背诵方法非常重要。
3、还可以在文章中勾画重点,把重要的知识点背诵下来对自己的帮助也有很大很大。
㈢ 怎样背诵历史最有效
许多历史知识需要记忆。有好的记忆方法,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历史知识的记忆法很多,但我认为最常用最有效的记忆方法有以下几种: 一、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扣住关键字,把复杂、繁多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压缩进行记忆。例如,整个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实在太多,我们可以通过浓缩归纳,并巧妙地记忆它的知识框架:一种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两对矛盾(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三条线索(屈辱史、抗争史、探索史),四大阶级(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无产阶级、资产阶级),五股思潮(封建专制、平均主义、君主立宪、民主共和、社会主义),六国列强(英、法、美、俄、日、德),七款条约(《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中法新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二十一条》),八个人物(林则徐、洪秀全、李鸿章、康有为、孙中山、袁世凯、毛泽东、蒋介石),九次运动(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辛亥革命运动、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五卅运动、"一二·九"运动),十场战争(鸦片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中法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护国战争、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第二次国内战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浓缩记忆法的优势是增加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减轻学习的负担,而且适用的范围较广。但浓缩的部分应该是最精华的。 二、歌诀记忆法。 歌诀记忆法就是把重要的历史知识编成诗歌、民谣、顺口溜、快板等形式来记忆。 例如关于"历代农民起义",可以通过以下歌诀进行记忆: 陈胜吴广揭竿起,刘邦项羽诛暴秦。 绿林赤眉灭新莽,黄巾起义反东汉。 隋炀帝,施暴政,群雄聚义在瓦岗。 黄王起兵为百姓,冲天将军入长安。 元末义军裹红巾,改朝换代朱元璋。 李自成,进北京,崇祯吊死万岁山。 洪杨率领太平军,攻占南京作天京。 坚持反清十四年,中外敌人梦魂惊。 这首歌诀不仅便于记忆,还各有侧重地将一些起义的重要特色、主要活动范围、重大功绩、坚持斗争的时间等勾勒出来了。歌诀记忆法的好处是记忆时合辙押韵、朗朗上口,并且生动轻松,久久难忘,乃至于记忆终身。 三、图示记忆法。 图示记忆法即用各种图表、图形进行历史知识的记忆。这种记忆法最形象、直观,如果把图示做成三维课件,记忆效果就会更好。 四、数字归纳记忆法。 在历史知识中,我们感到年代最难记,也最怕记。如果采用数字特征记忆法记年代,就可做到多记、记活、记牢。如采用逐次连续数记忆:1919年"五·四"运动,1920年中国第一个共产主义小组建立,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1922年香港海员大罢工,1923年"二·七"惨案……;采用间隔等差数字记忆:1911年武昌起义,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战争……;采用一数多项联记:1861年清政府设总理衙门、曾国藩创安庆军械所、那拉氏发动宫廷政变、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五、联想比较记忆法。 没有联想比较,就没有深刻的记忆。联想比较记忆法是对历史现象从各种角度各种联系上通过辨别、分析,找出它们的异同点进行记忆。联想比较可以纵比:通过日本明治维新和大化改新背景、内容、结果的比较,不仅能很快掌握它们的历史知识,而且可以发现日本社会性质发生变化的特点。联想比较还可以横比:通过中国封建社会和西欧封建社会形成和结束时间的对比,会很容易记住双方形成和结束的时间,还会发现中国封建社会的形成早于西欧1000多年,而结束时间却晚200年。通过中国的戊戌变法和日本明治维新的对比,不仅便于记住两个变革的历史知识,而且能发现日本明治维新成功、中国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联想比较记忆法不仅能使我们巧妙地获取知识,而且也有利于培养我们的思维能力。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知识虽然繁多而复杂,但是我们可以找出它们的规律进行记忆。如资产阶级革命在欧、美许多国家发生,但各国的背景有着共同之处,主要的规律就是本国资本主义有了长足的发展而封建势力或殖民势力严重地阻碍它的发展。规律记忆法是一种较高层次的记忆法,它是在找出共性的前提之下,再找出个性,这样常常能起到触类旁通、一石三鸟的作用,还可能帮助你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
求采纳
㈣ 历史怎么背才容易记住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诀的形式。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可提高记忆效果。
㈤ 谁有快速背历史的方法
背政治历史的快速方法
一、归类记忆法
整理、归类历史知识,可使知识条理化、系统化,不仅便于学生记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例如,中国古代史讲完之后,可把教材内容按中央集权制度、社会经济发展、赋税制度的演变、土地制度的发展 、科技文化的发展、民族关系、对外关系、农民起义和农民战争等进行归类。 再如,中国古代文化史内容,又可按天文学、医药学、农学、科技着作、绘画作品等线索归类。通过归类,对学生巩固知识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浓缩”记忆法
“浓缩”记忆法,即把一些繁杂的内容进行概括、浓缩,提炼成几个要点,使学生能提纲挈领地掌握其重点。而如果将要点扩展,又能呈现出历史内容的原貌。
例一,第一次世界大战,可“浓缩”成如下要点;
背景:帝国主义国家在重新瓜分世界的斗争中所形成的两大军事集团,疯狂扩军备战,加剧战争危机。
时间:1914~1918年。
经过:(1)三条战线。即:东线、西线、南线。(2)五大战役。即:马恩河战役、马祖尔湖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性质和后果:是帝国主义间掠夺性的、非正义的战争。它给交战国人民带来深重的灾难;出现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
例二,美国独立战争的发展线索,主要抓住六点:(1)爆发:来克星顿枪声。(2)建军:第二届“大 陆会议”决定成立大陆军。(3)建国:《独立宣言》发表。(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5)胜利:约克 镇英军投降。(6)和约:英美签订和约。
三、串线记忆法
通过串线,使同一类型的历史事件或同一人物在不同时期的活动,按历史发展的线索,呈现于学生面前, 便于学生理解和巩固。例如,中国古代史中赋税制度的演变可整理为:
(1)春秋时期鲁国的“初税亩”。
(2)西汉的“编户制度”。
(3)北魏的租调和徭役制。
(4)隋唐的租庸调制。
(5)唐后期的两税法。
(6)明后期的一条鞭法。
(7)清朝实行摊丁入亩,征收地丁银。
再如初中《中国历史》教材中有关李大钊的主要革命活动的内容散见于第二册和第三册部分章节中。教学时,我按时间的先后把它整理为:(1)领导新文化运动;(2)领导“五四”运动;(3)创办《每周评论 》。 宣传马克思主义;(4)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5)参与组建国共两党和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6)1927年在北京英勇就义。
四、歌诀记忆法
历史年代、历史朝代、政权名称或某一朝代的封建帝皇等,用一般方法学生也难记住。有的则可编制成歌 诀的形式。如记战国七雄各国的方位可编为:
齐、楚、秦、燕、赵、魏、韩。
东南西北到中间。
再如唐之后的五代十国名称则可编为:
五代:梁、唐、晋、汉、周,前面加上后。
十国:南、北、汉、闽、楚、吴,
南唐南平前后蜀,
还有吴越毋疏忽。
五、趣味记忆法
有趣味的知识学生印象就深刻,记得也牢。因此,可根据不同年级的学生,教学时联系教材内容,采用讲述历史故事,引用诗、词、对联,编造谜语或用谐音等方法,使学生有一种新奇的感觉,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可提高记忆效果。例如我讲巨鹿之战时,就简略补充“破釜沉舟”成语典故。讲楚汉战争时补充“背水一战” 、“四面楚歌”等典故。在讲赤壁之战时朗诵苏轼的《赤壁怀古》等诗篇。讲商鞅变法告诉学生用“欠三壶酒 ”的谐音来记前359年这一时间,都能起到较好的效果。
六、规律记忆法
历史发展有其规律性。揭示历史发展的规律,能为预示未来发展的方向提供借鉴,能帮助学生形成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例如,无论上中国史还是世界史的内容,首先我都要求学生重视其目录,明确课本内容中的社会发展规律。另外,重大历史事件,我们都可从背景、经过、结果、影响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 找出规律。如分析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的原因时,虽然引起起义的直接原因各不相同,但其根源无非是:(1)残酷的刑法,沉重的赋税、徭役和兵役;(2)土地高度集中;(3)自然灾害等等。
2 ***高考历史学习十种记忆法 ***
七、联想记忆法
对容易混淆的历史事件,年代、概念,教学时则可采取联想的方法,帮助学生加以区别。例如阿拉伯帝国在我国史书上称大食。三个哈里发国家分别称为黑衣大食、绿衣大食、白衣大食。 同学们死记硬背,常常弄错 。我在上这段历史时这样叙述:巴格达哈里发国家地处沙漠附近,沙漠地区气候炎热,人们被太阳晒的墨黑, 因此称为黑衣大食;开罗哈里发国家地处尼罗河下游的三角洲,土地肥沃,庄稼葱绿,所以称之为绿衣大食; 而科尔多瓦哈里发国家地处大西洋东岸,远眺大海,无边无际、白茫茫一片,故称白衣大食。这样三个国家的 地理环境和国家名称一联系,学生很容易地就记牢了。
八、图示记忆法
图示法的特征是形象、直观,一目了然。图示法的板书设计可以多样化。它能生动、形象地揭示复杂历史现象之间的关系,既能启发学生积极思维 ,又能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九、比较记忆法
有比较,才有鉴别。所谓比较,就是对性质相同或相似的历史事件进行对比,找出异同。例如,公元前594年,雅典梭伦实行改革扩大了奴隶制统治的基础;同年,中国春秋时期的鲁国实行“初税亩”标志着我国奴隶社会土地国有制的瓦解。再如,457年,西罗马帝国灭亡,标志着西欧开始进入封建社会,而中国在公元前475年的战国开始就已进入封建社会,比西欧早了近1000年。
比较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如把中国古代历次农民起义所提出的口号相比较,认识到农民斗争的水平在不断提高。对《南京条约》、《马关条约》、《辛丑条约》内容作比较,认识到中国社会是如何一步步地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还有可把英、美、法三国资产阶级革命的背景和过程作比较,把日本明治维新和中国的戊戌变法进行比较等等。
十、重复记忆法
孔子说:“温故而知新”。复习是巩固知识的重要手段之一。教学时教师应该:第一,在课堂中指导学生抓重点,攻难点,反复强调历史诸因素。创造各种条件,让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内容、性质、意义、因果等要素牢牢地印在学生脑海中。第二,课后练,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语言简要叙述课堂所学的内容,完整地回答课文后面的问题及教师根据教材内容所提出的问题。第三,单元练,即对学生进行单元复习,对部分教材内容进行重点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教材的理解,巩固所学知识。第四,综合练,就是某一断代史教学结 束后对学生进行综合复习和训练。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把所学知识分类归纳、比较、分析并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对重要的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分析评价,进一步增强学生的记忆、表达、观察 、分析问题的能力。
㈥ 怎么背历史
你要是有耐性就看完它
保证对你有用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着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着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发展犹如一条长河,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里,时间是构成历史概念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固而准确地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年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悠悠历史长河,年代既多又杂,单单一个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就足以让大多数学生头疼了,若再加上世界上其他国家,岂不让学生更是谈“史”色变。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下来,但时间一长,也往往会弄得张冠李戴、笑话百出。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国家,如此纷繁复杂的历史年代,应当如何记、如何背才能更有收效呢?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现就这个问题,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顺口溜记忆法
即借助于某些通俗押韵的/顷口溜,将历史事件记住。以中国古代史朝代的更替为例,可将朝代顺序编成顺口溜:“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短短的二十八字,就把中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概括进去了。又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十二个字记录了清朝十二个皇帝,这方法既记得牢,又不会颠倒顺序。
二、特征记忆法
即在熟悉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找出具有特征数字的重要年代来加以记忆。它可分为两类:
(一)一肩双挑数字:即中间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数字,它的前后两个数字相同组成的年代。如: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灭亡埃及。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383年,淝水之战。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二)重复数字:即两组年代数字相同重复出现。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818年,马克思诞生,德国十一革命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三、顺序记忆法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利用自然数顺序排列记忆。如: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宁。
1234年,蒙古灭金。
1392年,高丽建立李朝,改国号为鲜朝。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莱克星顿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独立宣言》发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四、间隔(跳跃)记忆法
即根据中外数千年的历史事件,通过掌握重要历史年代间隔若干年的特点来帮助记忆。如间隔两年的:
1911年,辛亥革命。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7年,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
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等。
又如间隔五年的:
1487年,迪亚士航行到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又如间隔十年的:
1901年,《辛丑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1年,皖南事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以上这些年代数字的排列,虽然是硬性编排在一起,缺乏意义。但是由于经过排列组合,也有巧合之处,可以掌握年代的间隔特征,易于记忆。
五、对称记忆法
即指将公元前相对称的历史年代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如公元前476年,春秋结东战国开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王灭亡,西欧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后蜀(汉)建立。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六、对照记忆法
即将发生在同一年的中外历史事件,系起来记忆,这样可以引起联想记忆。如
公元前594年,(中)鲁国实行初税亩伦改革。(外)雅典梭伦改革
1689年,(中)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外)英国通过《权力法案》。
1861年,(中)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外)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4年,(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外)第一国际成立。
1937年,(中)“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外)德日意轴心国形成。
1941年,(中)皖南事变。(外)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七、上挂下联记忆法
即把握住一个历史年代加以上挂下联,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如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上挂一百年1689年,是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下挂一百年是1889年,是第二国际的成立。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上挂五百年是1351年至1364年,元末红巾军起义。
八、归类记忆法
即把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归类记忆。如中国共产国党领导的三次统一战线: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又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三次武装起义。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8月,巴黎人民攻占王宫。
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推翻吉伦特派统
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次突然袭击。
1939年9月1日,德国袭击波兰。
1941年6月22日,德国袭击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九、颠倒式记忆法
即把历史年代的数字颠倒次序记另一个年代。如:184年,黄巾大起义,颠倒年代数字481年,法兰克王国建立。
1271年,元朝建立,颠倒过来为1721年,彼得建立俄罗斯帝国。
十、推算年代起迄记忆法
即将一般历史事件划分成历史阶级,只要记住一个年代,即可推算出另一个年代。如我国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大约经历五百年,记住夏朝建立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向下推算五百年即是商朝建立于十六世纪,再向下推五百年,即是西周建立的年代。又如太平天国运动长达十四年之久,只要记住1856年金田起义,即可推算出)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除此以外,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求多记多练,才能牢固地掌握住这些重要的历史,也才能不混淆历史年代
㈦ 快速背历史小窍门有哪些
准确记忆基础知识是学好历史的是第一步,历史知识纷繁复杂,千头万绪,但是记忆历史知识是有技巧的。下面总结了背历史的技巧,供大家参考。
如中国古代历史中所出现的所有朝代, 按先后顺序进行排列, 单纯记忆就不是那么容易,若把它们编成顺口溜的形式连缀成篇, 既朗朗上口, 又增加知识点趣味性。既好背诵又容易掌握, 自然会收到时半功倍的效果。把一些繁杂的历史事件编成顺口溜很容易记忆。
比如:把康熙大帝的主要事迹编成:智擒鳌拜,平定三藩;册封班禅,统一台湾;抗击沙俄,亲征噶尔丹。
再如: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过程:“九·一八”,日侵华;瓦窑堡,定方针。“一二·九”,掀高潮;西安事变,初步建。卢沟桥,小日本,等着瞧,国共合作决不饶!
试看以下知识点的连缀:炎黄尧舜夏商周/ 春秋战国乱悠悠/ 秦统天下刘建汉/ 东汉建朝为刘秀/ 三国争雄风云起/ 两晋南北朝对峙/ 杨坚起兵隋朝立/李渊反叛登唐基/ 五代十国山河破/ 宋辽西夏战乱多/ 金元两朝不太平/ 明灭之后立清国。
一百七十万年前,云南元谋人出现,
会造工具能用火,因此称为类人猿。
北京人在周口店, 手脚分工已明显,
群体劳动和生活, 打制石器已出现,
保存火种用途广, 原始社会已显见。
山顶洞人又发现, 距今一万八千年,
磨光钻孔新技术, 人工取火已懂得,
血缘关系成氏族, 没有贫富和贵贱。
通过相关事物的联想来记住有关历史年代的方法。如记住1927年我国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失败,而由此联想为武装反抗国民党的统治,同年周恩来,朱德等同志领导了“八一”南昌起义。毛泽东同志于九月八日领导了秋收起义,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同志领导了十二月广州起义。
再如现代史的三个重要事件的年代,1917年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成功,1919年我国发生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三件事密切相联,每隔两年发生一件,只要记住一件事发生的年代,其它两件事发生的年代也就联想起来了。
1.事件=时间+地点+经过+后果+影响
2.人物=时代(国名)+职务+作为+评价
3.作品=时间+作者+内容+意义
4.会议=时间+地点+人员+内容+作用
5.条约=时间+地点+签订双方+内容+影响
㈧ 怎么背历史啊 有什么好方法
你要是有耐性就看完它
保证对你有用
1.必须在理解上下功夫。历史学习中要想记得多、记得牢,关键在于理解,因为只有真正理解了的知识才不会忘记。上历史课和上其他课一样,一定要专心听讲。有些同学认为上课听不听无所谓,反正课文内容都看得懂,只要考试前去背背,同样可以应付,这种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尽管有些简单内容可以死记硬背,但复杂一些的内容光靠死记是不行的,有许多历史知识必须弄明白这个知识是什么,为什么会是这样,意义何在,有什么影响等等。所以一定要抓住历史现象的因果关系和来龙去脉;如果上课不专心听老师分析讲解,自己也不开动脑筋积极思考,幻想考试前去突击硬背,临场时必然会颠三倒四或张冠李戴,有的则束手无策,不知所云。
2.善于化繁为简,化难为易。有些历史事件和现象比较复杂,光靠硬记是记不住的,我们可采取一些有效方法,尽量化繁为简,才能熟记,主要方法有:
(1)公式记忆法。在回答一些复杂的历史问题时,如同解数学习题一样,可以总结归纳出一些基本公式,然后按公式来记忆和解答。如历史事件=时间+地点+人物+简单过程+结果+意义。经过=准备+发生+结果。意义=作用+特点+影响。人物=姓名+时代+事迹(包括思想、活动或着作)+影响。作品=作者+成书年代+内容+意义(或影响)。用这种方法可将复杂的内容进行简化概括,形成网络记忆。也就是抓住几个要点作为支点,然后进行扩充,就能较快地熟记基本内容。掌握这个方法,在巧记重大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古今中外名着方面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比较记忆法。人类历史遵循着一定规律向前发展,在其发展过程中,各种历史事件或现象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同时又受到时间和空间的制约,使其具有各自的特点。比较记忆法就是把两个以上具有一定联系的事件或人物进行归类比较,找出它们之间的异同点,这样可防止张冠李戴。比较记忆法是历史学习中一个重要的记忆方法,具体做法有以下几种:①把性质相同而特点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如秦、隋相比,汉、唐之比较等。②把某些表现相似而性质不同的历史现象进行比较,分清不同性质,形成不同概念。③把性质相同但发生在不同时期的历史事件加以综合比较,区分异同。如中国近代许多不平等条约及其对中国社会的影响等。④中外比较。如世界上最先进入奴隶社会的四个国家之比较,中国与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比较,中国古代经济、科技发展与西方之比较等。
(3)列表图示法。列表图示法是:根据历史事件的特点,用表格图示形式使同类知识前后连贯起来,形成一个系统,使众多史实、纷繁内容脉络分明、条理清晰,收到化繁为简效果的一种方法。列表法最大优点是简明、醒目,是帮助记忆的一个有效方法,尤其在记忆复杂史料方面作用更明显。如古代政治改革(变法)、重大战役、科技文化成就;近代史上外国侵略者五次侵华战争,中国现代史上党的两次重要会议;世界史里的三大宗教,资产阶级革命,两次世界大战等等。
(4)联想法。可分为纵向联想和横向联想两种。纵向联想就是抓住某一历史知识要点,使其前后连贯起来,即以某一史实为基点,既可涉及它前面发生的历史事件,又可联系到后面发生的事件,从点扩展到线,便可记住有关这一历史知识的前后内容。如讲到《马关条约》中日本割占中国领土台湾时,我们可上溯到公元230年孙权派卫温去夷洲(即台湾),隋炀帝三次派人去台湾,元设澎湖巡检司,郑成功收复台湾,到清设台湾府,从这一系列事件中得出一个结论:台湾自古是中国领土。再简要提一下,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开罗宣言》中明确规定日本必须归还侵占的中国领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后,台湾才回归祖国,日本侵占中国台湾达50年之久。这样将有关台湾的历史知识就前后贯通起来了。横向联想法,就是把中外发生在相同时期的不同历史事件,或不同时期的同类历史事件联系起来。初中《社会》第三、四册,将中外历史放在一起学习,这就要求我们以中国历史为重点,将中外历史知识联系起来。如讲中国的甲骨文明,就把埃及的象形文字,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和欧洲的拉丁文字联系起来。
(5)串字法。对有并列关系的事件或人物可用串字法来记忆,即将有关内容按课文前后顺序串联起来,只记住其每一内容的第一个字即可。如王安石变法的五项内容可简化为“青、募、农、方、保”;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期四次重要的国际会议,按前后可简化为“开、德、雅、波”。用这种简化法可较快地记住课文内容。
3.巧记人名、地名、年代。历史知识的重要特点是需要记忆的人名、地名、年代较多,去掉这些也就不成为历史了。学习历史,记人名、地名、年代是不可缺少的基本功,自然要下一番苦功夫,但并不是光靠死记硬背,同样有比较可行的科学记忆方法。
(1)记人名。记历史上一些重要人物的姓名,可抓住一些人物的特征来加强记忆。如两汉帝王都姓刘,两宋的姓赵,两晋的姓司马。
记人名可用串字法和谐音法,用这两种方法记外国人名字尤为适用。谐音法就是将外国人的名字按照它的同音汉字去理解,使原来无意义的音节成为有意义的名词或词组,便于记忆。有些人名不妨给它取个雅号,使用谐音法(雅号)记人名尽量要能顺口、生动,防止低级和粗俗。对历史人物不仅要记住读音,还要书写正确,若写错别字,则前功尽弃。如把齐桓公的“桓”写成“恒”,把“赢政”写成“嬴政”等等。
(2)记地名。历史学习中常常要记许多地名,尤其是古今异名和外国地名,更使初学者感到头痛,成为学习的拦路虎。如何记住这些地名呢?
首先,在学习有关历史地名时,一定要借助地图册来加深理解和掌握地理方位,以形成正确的空间表象。如学习《中国古代对外经济交流》一章,要记的地名较多,一定要对着书本或图册,弄清它的位置,才能记住;学《隋朝大运河》,只有看着地图册,才能记住一个中心(洛阳)、两个点(东北到涿郡,东南到余杭)、四个段(自北而南),否则就会把方向搞错。对于中外史上有关军事的地名更应借助于图册和其中的各种标记,才能记住。
其次,要记住地名还要仔细看课本中历史地图下列的古今地名对照表,才不会将古今名称相同其实并不是同一地方的地名弄错。如南宋赵构在“应天”称帝,课本注明“应天”是“河南商丘”;1368年朱元璋正式称帝,建立明朝,定都在“应天”,这里的“应天”则是在江苏南京。两个“应天”不是同一地方,不看课本注释或图册,就误认为是一个地方了。
(3)记年代。时间概念是历史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历史学科的特点之一。中外历史绵延几千年(若从原始人群算起则有两三百万年),其中需要重点掌握的年代也有一两百个,牢记这些重要年代既是历史学习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最使初学者感到困难的一个方面。
那么如何才能既多又快地牢记历史年代呢?
第一,分清公元前后,掌握年代与世纪换算法。在学习中国和世界的古代史部分,许多同学往往只记住年代的数字,却分不清究竟是在公元前还是公元后如何分清呢?介绍一个简便的方法:如果是中国史,只要抓住公元8年王莽改制这件事,凡发生在它以前的(即西汉为界)都是公元前,在此以后的都是公元后;而世界史可以公元前27年罗马屋大维建立元首制为界,凡在此之前都是公元前,此后的都是公元后。如斯巴达克起义发生在公元前73年,而汉代班超出使西域则在公元73年。
一个世纪是100年,有些同学以为年代与世纪的换算只要除以或乘以100就可以了,其实是不对的。如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是17世纪,1994年不是19世纪,而是20世纪;同样,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1世纪,那不是公元前2100多年,而是公元前2000多年。因为公元1年是1世纪,101年则是2世纪,1001年是11世纪,2001年是21世纪,依次类推。所以,若将世纪换成年代,就应该将世纪数减去1再乘100,同样,把年代数先除以100,再加上1,就是世纪数。
第二,联想记忆法。历史上有些重大事件,其经历时间相同,如隋统一全国(581—589年),安史之乱(755—763年),抗日战争(1937—1945年),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年)都经历8年时间,所以只要记住其开始(或结束)年代,就可推算出其结束(或开头)年代,这样只要记住一头就行了。
第三,对比记忆法。中国和世界其他地方,同一年代(或世纪)有时会发生几件大事,我们如把它们安排在一起就便于记忆了;如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雅典梭伦改革;1919年,中国五四运动,巴黎和会召开,第三国际成立等等。
第四,利用数字特征来记忆。有些年代的数字很特殊,若将它编排在一起,就容易记住。
A自然数排列:1234年蒙古灭金,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
B.两位数字相同的: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1818年马克思诞生,1919年五四运动。
C.首尾数字相同的:313年基督教在罗马帝国取得合法地位,383年淝水之战,494年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646年日本大化改新,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979年北宋结束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D.间隔时间相同的:在中国史和世界史中都有相隔时间2年、10年、100年、200年相吻合的历史事件,我们可借助它来推算年代或事件,便于记忆。
相隔2年的有: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护国运动,1917年护法运动,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相隔10年的有:1851年太平天国革命爆发,1861年俄国废除农奴制,1871年巴黎公社革命,1881年苏丹反英大起义;1884年中法战争,1894年中日甲午战争,1904年日俄战争,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1924年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1934年红军长征;1901年《辛丑条约》,1911年辛亥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1941年“皖南事变”。
相隔100年的如: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1592年朝鲜抗日;1127年金灭北宋,1227年蒙古灭西夏。
相隔200年的是: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是世界近代史的开端;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爆发,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历史发展犹如一条长河,任何历史事件都是发生在特定的时间里,时间是构成历史概念必不可少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在历史教学中严格要求学生牢固而准确地掌握一些重要的历史年代,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然而,悠悠历史长河,年代既多又杂,单单一个五千年文化的中国就足以让大多数学生头疼了,若再加上世界上其他国家,岂不让学生更是谈“史”色变。即使靠死记硬背记下来,但时间一长,也往往会弄得张冠李戴、笑话百出。
那么,面对如此多的国家,如此纷繁复杂的历史年代,应当如何记、如何背才能更有收效呢?根据几年来的教学经验,现就这个问题,简单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顺口溜记忆法
即借助于某些通俗押韵的/顷口溜,将历史事件记住。以中国古代史朝代的更替为例,可将朝代顺序编成顺口溜:“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短短的二十八字,就把中国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漫长历史概括进去了。又如清朝皇帝的顺序:“努皇顺;康雍乾;嘉道咸;同光宣。”十二个字记录了清朝十二个皇帝,这方法既记得牢,又不会颠倒顺序。
二、特征记忆法
即在熟悉历史事件内在联系的基础上,找出具有特征数字的重要年代来加以记忆。它可分为两类:
(一)一肩双挑数字:即中间一个或两个相同的数字,它的前后两个数字相同组成的年代。如:
公元前525年,波斯帝国灭亡埃及。
公元前212年,秦始皇焚书坑儒。
383年,淝水之战。
646年,日本大化改新。
676年,新罗统一朝鲜半岛。
1881年,苏丹马赫迪反英大起义。
(二)重复数字:即两组年代数字相同重复出现。
1616年,努尔哈赤建立后金。
1818年,马克思诞生,德国十一革命
1919年,“五四”爱国运动。
三、顺序记忆法
这种记忆是最普通的记忆方法:即根据历史事件发生的年代,利用自然数顺序排列记忆。如:
1115年,完颜阿骨打建立金。
1125年,金灭辽。
1127年,金灭北宁。
1234年,蒙古灭金。
1392年,高丽建立李朝,改国号为鲜朝。
1492年,哥伦布航行到达美洲。
1592年,朝鲜壬辰卫国战争。
1775年,美国独立战争莱克星顿枪声,第一次大陆会议召开。
1776年,第二次大陆会议召开,《独立宣言》发布,美利坚合众国成立。
1777年,萨拉托加大捷。
四、间隔(跳跃)记忆法
即根据中外数千年的历史事件,通过掌握重要历史年代间隔若干年的特点来帮助记忆。如间隔两年的:
1911年,辛亥革命。
1913年,“二次革命”。
1915年,袁世凯复辟帝制,新文化运动开始。
1917年,张勋复辟,护法运动。
1919年,“五四运动”。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23年,京汉铁路工人大罢工。
1925年,孙中山逝世,“五卅”运动,省港工人大罢工。
1927年,南昌起义,“八七”会议、秋收起义,广州起义。
1929年,古田会议召开等。
又如间隔五年的:
1487年,迪亚士航行到好望角。
1492年,哥伦布到达美洲。
1497年,达·伽马到达印度
又如间隔十年的:
1901年,《辛丑条约》。
1911年,辛亥革命。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
1931年,“九一八”事变。
1941年,皖南事变。
1951年,西藏和平解放。
以上这些年代数字的排列,虽然是硬性编排在一起,缺乏意义。但是由于经过排列组合,也有巧合之处,可以掌握年代的间隔特征,易于记忆。
五、对称记忆法
即指将公元前相对称的历史年代联系起来,便于记忆。如公元前476年,春秋结东战国开始。公元476年,西罗马帝王灭亡,西欧奴隶制崩溃封建制度开始。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公元221年,后蜀(汉)建立。
公元前73年,斯巴达克起义。公元73年,班超出使西域。
六、对照记忆法
即将发生在同一年的中外历史事件,系起来记忆,这样可以引起联想记忆。如
公元前594年,(中)鲁国实行初税亩伦改革。(外)雅典梭伦改革
1689年,(中)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外)英国通过《权力法案》。
1861年,(中)清政府设立总理衙门。(外)俄国农奴制改革。美国南北战争爆发。
1864年,(中)太平天国运动失败。(外)第一国际成立。
1937年,(中)“七七”事变,抗日战争爆发。(外)德日意轴心国形成。
1941年,(中)皖南事变。(外)德国突袭苏联,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
七、上挂下联记忆法
即把握住一个历史年代加以上挂下联,印象深刻容易记忆。如
1789年,法国资产阶级革命开始,上挂一百年1689年,是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下挂一百年是1889年,是第二国际的成立。
1851年至1864年,太平天国革命运动,上挂五百年是1351年至1364年,元末红巾军起义。
八、归类记忆法
即把性质相同的历史事件,加以归类记忆。如中国共产国党领导的三次统一战线:
1924年,国共两党合作,革命统一战线建立。
1937年,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
1949年,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建立。
又如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中三次武装起义。
1789年7月14日,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
1792年8月,巴黎人民攻占王宫。
1793年5月底6月初,巴黎人民推翻吉伦特派统
又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三次突然袭击。
1939年9月1日,德国袭击波兰。
1941年6月22日,德国袭击苏联。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
九、颠倒式记忆法
即把历史年代的数字颠倒次序记另一个年代。如:184年,黄巾大起义,颠倒年代数字481年,法兰克王国建立。
1271年,元朝建立,颠倒过来为1721年,彼得建立俄罗斯帝国。
十、推算年代起迄记忆法
即将一般历史事件划分成历史阶级,只要记住一个年代,即可推算出另一个年代。如我国奴隶制社会夏、商、西周大约经历五百年,记住夏朝建立在公元前二十一世纪,向下推算五百年即是商朝建立于十六世纪,再向下推五百年,即是西周建立的年代。又如太平天国运动长达十四年之久,只要记住1856年金田起义,即可推算出)864年天京陷落,太平天国运动失败。
除此以外,记忆的方法还有很多。但不管用什么样的方法,都要求多记多练,才能牢固地掌握住这些重要的历史,也才能不混淆历史年代
㈨ 怎么快速记历史
第一招:浓缩记忆法
定义:
浓缩记忆法就是抓住历史知识的主要内容、紧扣住关键字眼、把复杂的识记材料加以凝炼和压缩来记忆历史知识的一种方法。
例子:
西汉初年汉高祖的休养生息政策的措施是:“让士兵复员生产。免除若干年徭役;让战时逃亡在外的人回乡,发还原有的田宅;并释放一些奴婢为平民,把田租规定为十五税一。”我们可以浓缩为“两让一放一定” 。
好处:
浓缩记忆法的优势在于加大了大脑对知识信息的容量,又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同时更提高了学生再认、再现历史事实以及分析、概括的能力。
第三招:图示记忆法
定义:
图示记忆法是以各图表图、图形记忆庞杂不易归纳或不易理解的历史知识的一种方法。
好处:
图示记忆法的使用,不仅能解决历史知识中一些重点和难点的顺利记忆问题,而且还比较自然地培养了学生对历史知识的概括、综合归纳和比较的能力。
第四招:运算记忆法
定义:
此法是将需要记忆的历史年分或数字化成简单的算式,从而帮助记忆的方法。
例子:
(1)加法:李时珍写成《本草纲目》是1578年,可想为15=7+8。
(2)减法:东周开始于公元前770年,可想为7-7=0。
(3)乘法:清兵入关,明朝灭亡是1644年,可想为16=4x4。
(4)除法:秦统一于公元前221年,可想为2/2=1。
好处:
这种运算法的好处是用简单易记的数式来将原本没有意义的历史年分数字变得有意思,使人容易记忆。
第六招:归类记忆法
定义:
归类忆法是把历史知识分门别类地找出一条条线索,记忆成串历史知识的一种方法。
例子:
中 国古代史就可按政治、经济、民族、对外、文化五个大方向来串线。政治方面又可按朝代(或政权)的变迁、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改革措施的变化、军事战争的情 况等项目来串线;经济方面又可按政策措施、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来串线;民族关系方面可按地域或民族、国家来串线;文化方面可按天文历法、数学、医学、建 筑、文学、艺术等来串线。
好处:
这种方法的好处是便于以时间为经、以类别为纬,把大量的历史知识编织起来,加强了记忆历史知识的系统性,培养了学生归纳总结历史知识的能力。
举例一:
在某个电视节目中要叫人记忆下列东西:
风筝 铅笔 汽车 电锅 蜡烛 果酱
在这六样东西,你可以记得几项呢?其实你可以六样都记得而且轻而易举。只要靠着你的想象力。
你要想象,你放着风筝,风筝在天上飞,这是一个什么样的风筝呢?是一个白色的风筝。忽然有一枝铅笔,被丢了上去,把风筝刺了个大洞,于是风筝被掉了下来。而铅笔也掉了下来,砸到了一台汽车,挡风玻璃也全破了。后来,汽车只好放到一个大电锅里去 ,当汽车放入电锅时,汽车融化了,变软了。后来,你拿着一个蜡蠋,敲着电锅,当当当的声音,非常的大声,而蜡蠋,被涂上了果酱。
现在回想一下。
风筝怎么了? 被铅笔刺了个大洞。
铅笔怎么了? 砸到了汽车
汽车怎么了? 被放到电锅煮
电锅怎么了? 被蜡蠋敲出声音
蜡蠋怎么了? 涂上了果酱。
如果你再回想几次,就把这六项记了起来了。
请注意,在这里所运用的方法,并不是编故事,也不是讲故事。而是运用想象力来形成一个电影的运镜画面。所以,必需要有颜色,有物体,有声音,并可以成功的利用想象力来“骗”过头脑,让头脑以为真的有发生过这件事。所以,在想“风筝被铅笔刺了个大洞”时,脑海中必需要有一个风筝,是方的还是圆的,是红色还是白色的风筝,而且是随着风摇来摇去,摇动的程度有多大,当风吹过时,有没有“啪啪啪”的声音。而破洞是在风筝的中间,还是在旁边。有多大?
注意:有人把电影的运镜画面跟编故事搞混。编故事没有在脑海中形成画面,而电影运镜画面有画面有声音。
写在最后:在我编这个风筝的故事之后五天,我回想这个故事,以及这六样东西。从“风筝→铅笔→汽车→电锅”都很顺利。但是,“电锅→蜡蠋”就费了两三秒钟,我想是因为不够夸大的原因。因为“风筝→铅笔”,有在脑海中“啪”的一声,而且有破洞的边缘有随着风飘动的画面出现。而汽车融化的画面也很生动。而电锅被蜡蠋敲出声音就不生动了。因为电锅没有动作,也没有变形(像风筝破了,车子融化等)。所以就记忆而言,不是一个生动的连结。
而在回想“蜡蠋→果酱”时,也差点忘了,只记的蜡蠋好像是被一个粘粘的半流质给裹上了。当时觉的好像是蜂蜜之类的东西。后来再回想,好像这个半流质的东西是红色,所以判断这是果酱。
结论:能够记得清楚又久的连结。是生动的连结。是动态的连结,是包括这个物件的属性(如果酱有粘粘的,红色的,甜甜的特性)。而如果忘了,还可以像“蜡蠋→果酱”一样,由属性来回想当初所记忆的事物。
以上方法希望幇到你啦! 我试过<第六招>好有用, 真的容易幇助记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