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商朝的历史为什么是信史

商朝的历史为什么是信史

发布时间:2022-09-25 07:34:09

① 辞 具指什么 为什么商代历史称为信史

“辞”的解释http://ke..com/view/241445.htm
说商朝历史是“信史”是因为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能称为信史,而现在已经出土了商朝的甲骨文,如实反映了商朝的一些历史信息,证实了历史上确实有商朝的存在,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基本信息
辞 拼音:cí
繁体字:辞
部首:辛,部外笔画:6,总笔画:13
五笔86&98:TDUH
仓颉:HRYTJ
笔顺编号:3122514143112
四角号码:20641
UniCode:CJK
[编辑本段]释义
基本字义
● 辞
(辞)
cíㄘˊ
◎ 告别:告~.~诀.~行.~世.~别.
◎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
◎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
◎ 解雇:~退.
◎ 同“词”.
◎ 优美的语言:~藻.修~.
◎ 讲话;告诉:“请~于军”.
◎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
◎表示过去、往.
详细字义
◎ 辞
辞、辤 cí
〈名〉
(1)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2) 同本义 [legal case;lawsuit]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
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3) 口供 [oral confession]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
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
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
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
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4) 言辞;文辞 [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5) 又
其次不辱辞令.
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 宋濂《送东阳马生序》
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6)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7) 特指政令之词 [order]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 裴松之注引
(8) 借口,口实 [excuses]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
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9)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10)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Ci,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且携所着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11) 又如:楚辞
(12) 古体诗的一种 [Ci,a form of classical poetry].如:木兰辞
词性变化
◎ 辞
辞 cí
〈动〉
(1) 说讲 [speak;talk]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2) 辞别;告别 [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
朝辞白帝彩云间.—— 李白《早发白帝城》
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
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3)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4) 推却不受 [discline]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5)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6) 审讯 [try]
单于使 卫律召 武受辞.—— 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7) 遣去 [dispatch;expel]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
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8) 解雇,免职 [dismiss].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
[编辑本段]汉英互译
◎ 辞
diction phraseology take leave
English
◎ words, speech, expression, phrase
[编辑本段]常用词组
◎ 辞别 cíbié
[bid farewell] 临行前向亲友等告别
◎ 辞不达意 cíbùdáyì
[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idea] 言辞不能把思想确切表达出来
◎ 辞呈 cíchéng
[(written)resignation] 辞职报告
◎ 辞典 cídiǎn
[dictionary] 词典
◎ 辞赋 cífù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
◎ 辞格 cígé
[figures of speech] 修辞方式之一.亦称“修辞格”
◎ 辞工 cígōng
[dismiss;discharge] 辞掉雇工;雇工辞掉工作
她一气之下,辞工另寻他主了
◎ 辞令 cílìng
[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 社交、外交场合中得体的应对言辞;口才
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为人忠厚,不善辞令
◎ 辞书 císhū
[dictionary;word book] 字典、词典、网络全书的统称
◎ 辞色 císè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
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
◎ 辞讼 císòng
[lawsuit] 诉讼
◎ 辞退 cítuì
[dismiss] 停止雇用;解雇
◎ 辞谢 cíxiè
[politely decline] 彬彬有礼地托辞拒收
辞谢红包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 辞行 cíxíng
[say good-bye before setting out on a journey] 出门远行前向亲友等告别
◎ 辞严义正 cíyán-yìzhèng
[speak out sternly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言辞严密贴切,义理正大
◎ 辞藻 cízǎo
[flowery language] 精妙的词汇;辞令
故意玩弄辞藻,毫无诚意
◎ 辞章 cízhāng
(1) [poetry and prose]
(2)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3)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
◎ 辞职 cízhí
[resign;hand in (send in) one's resignation] 辞去所担任的职务
他向上级提出了辞职要求
[编辑本段]康熙字典
【未集下】【舌字部】 辞
【正韵】详兹切,音词.俗辞字.《佩觿集》曰:辞乱从舌,其芜累有如此者,然循用旣久,今亦不废.
【正字通】俗辞字.【佩觿集】辞、乱从舌,其芜累有如此者.乱.
(辞)〔古文〕𤔧【唐韵】似兹切【集韵】详兹切,𠀤音词.辞说也.【易·干卦】修辞立其诚.【书·毕命】辞尚体要. 又【说文】讼辞也.【周礼·秋官·小司𡨥】以五声听其狱讼,一曰辞听.【书·吕𠛬】明淸于单辞,罔不中听狱之两辞.【疏】单辞谓一人独言也,两辞谓两人竞理也. 又与辤同.【正韵】却不受也.【书·大禹谟】稽首固辞.【中庸】爵禄可辞也.又谢也.【前汉·韩王信传】温颜逊辞. 又别去也.【楚辞·九歌】入不言兮出不辞.
辞 (1) 辞、辤 cí (2) (会意.本义:诉讼,打官司) (3) 同本义 [legal case;lawsuit] 辞,讼也.――《说文》.按,分争辩讼谓之辞.善于辞案条教.――《后汉书·周纡传》.注:“辞案犹今案牍也.” 皇帝请问下民,鳏寡有辞于苗.――《书·吕刑》 (4) 口供 [oral confession] 明清于单辞,无或私家于狱之两辞.――《书·吕刑》无情者不得尽其辞.――《礼记·大学》其次不辱辞令.――司马迁《报任少卿书》辞布者.――《周礼·司市故书》.司农注:“辞布,辞讼泉物者也.” 狱辞无谋故者.――方苞《狱中杂记》有诏即讯,辞服.――《汉书·赵君韩张两王传》使犯死者自春而穷其辞.――柳宗元《断刑论下》 (5) 言辞;文辞 [word;diction;speech;statement] 安定辞.――《礼记·曲礼》.疏:“言语也.” 不以文害辞.――《孟子》.注:“诗人所歌咏之辞.” 辞也者,兼异实之名,以论一意也.――《荀子·正名》.注:“说事之言辞.” 欲以广主上之意,塞睚眦之辞.――司马迁《报任安书》 (6) 又其次不辱辞令.撰长书以为贽,辞甚畅达.――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其文约,其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7) 又如:辞色(言辞和容色);辞容(表情;面色);辞旨(言语或文章的主旨、含意) (8) 特指政令之词 [order] 近者奉辞伐罪,旄麾南指,刘琮束手.――《三国志》裴松之注引 (9) 借口,口实 [excuses] 君子疾夫舍日曰欲之而必为之辞.――《论语·季氏》曹公,豺虎也,挟天子以征四方,动以朝廷为辞.――《资治通鉴》 (10) 又如:辞头(说法;借口) (11) 中国古代一种介于诗歌和散文之间的体裁,也叫赋,或辞赋并称 [Ci,a type of classical Chinese literature] 且携所着书及诗文辞稿本数册,家书一箧托焉.――梁启超《谭嗣同传》 (12) 又如:楚辞 (13) 古体诗的一种 [Ci,a form of classical poetry].如:木兰辞辞 (1) 辞 cí (2) 说讲 [speak;talk] 使人辞于狐突.――《礼记·檀弓》.注:“告也.” 无辞不相接也.――《礼记·表记》.注:“辞所以通情也.” 无伤也,请辞于军.――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 (3) 辞别;告别 [bid farewell;say good-bye to] 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早发白帝城》过北郭骚之门而辞.――《吕氏春秋·士节》.注:“辞者别也.”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北朝乐府《木兰诗》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4) 又如:不辞而别;辞朝(进朝辞谢皇帝);辞世颂(遗书);辞年(辞岁.除夕之夜) (5) 推却不受 [discline] 以王父命辞父命.――《公羊传·哀公三年》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吕)蒙辞以军中多务.――《资治通鉴》 (6) 又如:辞让(推让);辞不获命(辞谢推让而未获允许) (7) 审讯 [try] 单于使卫律召武受辞.――班固《汉书·李广苏建传》 (8) 遣去 [dispatch;expel] 郑穆公使视客馆,则束载、厉兵、秣马矣.使皇武子辞焉.――《左传》辞八人者,而后王安之.――《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9) 解雇,免职 [dismiss].如:他被张老板辞了;辞馆(辞去书塾的教职) 辞别 cíbié [bid farewell] 临行前向亲友等告别辞不达意 cíbùdáyì [the language fails to express the idea] 言辞不能把思想确切表达出来辞呈 cíchéng [(written)resignation] 辞职报告辞典 cídiǎn [dictionary] 词典辞赋 cífù [a literary form,sentimental or descriptive composition,often rhymed] 古代一种文体,起源于战国时代.汉朝人集屈原等所作的赋称为楚辞,后人泛称赋体文学为辞赋辞格 cígé [figures of speech] 修辞方式之一.亦称“修辞格” 辞工 cígōng [dismiss;discharge] 辞掉雇工;雇工辞掉工作她一气之下,辞工另寻他主了辞令 cílìng [language appropriate to the occasion] 社交、外交场合中得体的应对言辞;口才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为人忠厚,不善辞令辞书 císhū [dictionary;word book] 字典、词典、网络全书的统称辞色 císè [one's speech and facial expression] 说的话和说话时的神态辞色壮烈,众皆慨叹.――《晋书·祖逖传》辞讼 císòng [lawsuit] 诉讼辞退 cítuì [dismiss] 停止雇用;解雇辞谢 cíxiè [politely decline] 彬彬有礼地托辞拒收辞谢红包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辞行 cíxíng [say good-bye before setting out on a journey] 出门远行前向亲友等告别辞严义正 cíyán-yìzhèng [speak out sternly from a sense of justice] 言辞严密贴切,义理正大辞藻 cízǎo [flowery language] 精妙的词汇;辞令故意玩弄辞藻,毫无诚意辞章 cízhāng (1) [poetry and prose] (2) 诗词文章等的总称 (3) 指文章的修辞;写作技巧辞职 cízhí [resign;hand in (send in) one's resignation] 辞去所担任的职务他向上级提出了辞职要求辞(辞) cí ㄘˊ (1) 告别:告~.~诀.~行.~世.~别. (2) 不接受,请求离去:~职.~呈. (3) 躲避,推托:不~辛苦.~让.~谢.推~. (4) 解雇:~退. (5) 同“词”. (6) 优美的语言:~藻.修~. (7) 讲话;告诉:“请~于军”. (8) 文体的一种:~赋.陶渊明《归去来兮~》.郑码:MISE,U:8F9E,GBK:B4C7 笔画数:13,部首:辛,笔顺编号:3122514143112

② 河南安阳殷墟为什么被称为信史

出土大量遗址、甲骨文、青铜器。
自1928年科学发掘以来,殷墟出土了大量都城建筑遗址和以甲骨文、青铜器为代表的丰富的文化遗存,系统展现了中国商代晚期辉煌灿烂的青铜文明,确立了殷商社会作为信史的科学地位。被评为20世纪中国“100项重大考古发现”之首、国家AAAAA级景区。
殷墟是中国商朝晚期都城遗址,古称"北蒙",甲骨卜辞中又称为"商邑"、"大邑商",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有文献可考、并为考古学和甲骨文所证实的都城遗址,位于河南安阳市西北殷都区小屯村周围,由殷墟王陵遗址、殷墟宫殿宗庙遗址、洹北商城遗址等构成。

③ 为何商代被称为信史时代

因为商朝以前的历史都是口口相传的,没有真实的文字记载,直到甲骨文的发现,人们才有实物证明商朝的历史,所以商朝被称为信史时代的开始。

④ 商朝历史被称为_______。

商朝的历史被称为“信史”
说商朝历史是“信史”是因为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才能称为信史,而现在已经出土了商朝的甲骨文,如实反映了商朝的一些历史信息,证实了历史上确实有商朝的存在,甲骨文的发现,使商代的存在无可争议,并使商代历史成为信史。

⑤ 为什么说商代史学属于中国早期的可信历史

商朝是中国第一个有直接的同时期的文字记载的王朝。商朝经历了三个大的阶段。第一阶段是“先商”;第二阶段是“早商”;第三阶段是“晚商”,前后相传17世31王,延续500余年。

商的先世商族是兴起于黄河中下游的一个部落,传说它的始祖契与禹同时。夏朝方国商国君主商汤率方国于鸣条之战灭夏后,以“商”为国号,在亳建立商朝。之后,商朝国都频繁迁移,至其后裔盘庚迁殷后,国都才稳定下来,在殷建都达273年,因此商朝又被后世称为“殷”或“殷商”。

盘庚死后,王位由其弟小辛继立。小辛死后,传弟小乙。小乙死后,继立的是自己的儿子武丁。在武丁统治的五十几年间,是商王朝最为强盛的时期。商朝的末代君主帝辛于牧野之战被周武王击败后自焚而亡。

商朝的王位继承制度,前期为兄终弟及,后期为典型的父死子继。商朝处于奴隶制鼎盛时期,成汤时期的国家权力已经初步确立,奴隶制的社会秩序亦已稳固。奴隶主贵族是统治阶级,形成了庞大的官僚统治机构和军队。甲骨文和金文的记载是目前已经发现的中国最早的成系统的文字符号。

(5)商朝的历史为什么是信史扩展阅读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

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

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甲骨文是中华八千年文明史的组成部分,是中华道统的文之一(岩壁图文、陶文、陶符文、陶刻文、骨甲刻文、甲骨文、铭文、金文、木椟竹简大篆文、木椟竹简隶书文、木椟竹简小篆文、石刻文、汉隶书文、魏晋楷书文等)。(伏羲氏、黄帝、仓颉、文王、王羲之)

一、雄伟期

自盘庚至武丁,约一百年,受到武丁之盛世影响,书法风格宏放雄伟,为甲骨书法之极致,大体而言,起笔多圆,收笔多尖,且曲直相错,富有变化,不论肥瘦,皆极雄劲。

二、谨饬期

自祖庚至祖甲,约四十年。两人皆可算是守成的贤君,这一时期的书法谨饬,大抵承袭前期之风,恪守成规,新创极少,但已不如前期雄劲豪放之气。

三、颓靡期

自廪辛至康丁,约十四年。此期可说是殷代文风凋敝之秋,虽然还有不少工整的书体,但篇段的错落参差,已不那么守规律,而有些幼稚、错乱,再加上错字数见不鲜。

四、劲峭期

自武乙至文武丁,约十七年。文武丁锐意复古,力图恢复武丁时代之雄伟,书法风格转为劲峭有力,呈现中兴之气象,在较纤细的笔画中,带有十分刚劲的风格。

五、严整期

自帝乙至帝辛,约八十九年。书法风格趋于严谨,与第二期略近;篇幅加长,谨严过之,无颓废之病,亦乏雄劲之姿。

甲骨上细瘦的笔迹,也受到刀刻的影响。占卜时常用“是”或“否”刻于龟甲中央纵线两侧,自此中线向左右书写,故两旁对称和谐,具有行款对称之美。且契刻后,大小字分别填上墨朱,或正反面分填朱墨,更深具艺术之意味,堪称书史奇迹。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商朝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甲骨文

⑥ 为什么商朝是信史的开始

商朝有出土文物作证,是可信的历史,夏朝一直在考古界未发现文物佐证

⑦ 为什么说商朝的历史是信史

西方历史学者一般认为,商朝是中国的第一个朝代,夏朝只是中国传说中的朝代,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历史上夏朝的存在。按照他们所定的历史时代标准,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能从商朝的甲骨文发明(公元前1600年)算起,也就是说,中国的历史时代最多只有3600年,而不是中国学者所说的4000年(因“信史”(历史时代)的定义是指从有文字发明时起算),不过有学者指出陶文可能比甲骨文更早而成为中国最早的文字,另外需要指出的是,在殷墟遗址于20世纪上半叶被发现之前,这些学者同样认为商朝只是一个传说中的王朝,殷墟出土的甲骨文几乎完全印证了司马迁《史记》中所记载的商王世系表,使得商朝的存在成为无可争议的事实,现在已经没有学者再对此持怀疑的态度了,在以前被普遍看作蛮夷之地的非中原地区,如成都、广汉为中心的三星堆文化,湖南宁乡的炭河里遗址等出土的文物也证明,在商时期的长江流域也存在发达的文明。

阅读全文

与商朝的历史为什么是信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