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太学门的历史有多久了

太学门的历史有多久了

发布时间:2022-09-25 18:45:45

‘壹’ 太学,文翁兴学,鸿都门学时间顺序

文翁兴学然后是,太学,最后是鸿都门学
公元前124年,为了培养和选拔精通儒经的治术人才,汉武帝采纳了董仲舒的建议,下诏在长安设太学,置博士弟子,这是汉代正式成立太学之始。公元前141年,西汉汉景帝时蜀郡太守文翁大力发展当地教育事业,史称“文翁兴学”。鸿都门学是东汉汉灵帝在洛阳办的学校

‘贰’ 太学首先建立在什么 战国时期 春秋晚期 还是西汉 还是东汉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代。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 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

‘叁’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的发展历史

孔庙占地22000平方米,有三进院落。中轴线上得建筑依次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前院东面有碑亭、神厨、省牲亭、井亭;西面有碑亭、致斋所,并有持敬门与国子监相通。两侧排列着198通元、明、请三代进士题名碑,可有51624名进士的姓名、籍贯、名次,是研究我国科举制度的珍贵实物材料。大成门外有干隆石鼓和与之有关的两座清代石碑。中院的主要建筑为东西庑和13座御碑亭;后院崇圣祠独立成院,集合成北京孔庙完整的古建筑群体。
国子监是元明清三代国家设立的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又称“太学”“国学”。它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四年(公元 1287年),明代永乐,正统年间曾大规模修葺和扩建,清干隆四十八年又增建“辟雍”一组皇家建筑,形成现在的规制。国子监整体建筑座北朝南,为三进院落,占地面积二万七千多平方米。中轴线上依次排列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古代在国子监读书的学生称为“监生”。国子监不仅接纳全国各族学生,还接待外国留学生,为培养国内各民族人才,促进中外文化交流,曾起到积极的作用。国子监主体建筑经历700多年依然保存完好,是唯一保存完整的古代最高学府校址,国子监以其悠久的历史,独特的建筑风貌,深厚的文化内涵而闻名于世。 要追溯孔庙的历史,当然是源远流长。史载,鲁哀公在孔子去世后第二年(前478年),鲁哀公下令在曲阜阙里孔子的旧宅立庙。将孔子生前使用的衣、冠、车、琴、书册等保存起来,并且按岁时祭祀。这样说来,历史上第一座孔庙距今已有2488年了。
孔庙,又称文庙,先师庙,是祭祀孔子的圣庙。在中国,孔庙遍布各地,但孔氏家庙全国仅有两处,一在山东曲阜,一在浙江衢州。而北京孔庙规格最高,是元、明、清三朝皇帝举行国家祭孔的场所。除中国外,日本、韩国、东南亚乃至欧美各国也都建有孔庙。
京城唯一保存四座牌楼的古巷――国子监街
北京历史上重要的街巷,常以牌楼为主要标志。然而随着城市的变迁,几乎已将这种标志冲刷殆尽。现今京城,唯一仍依清代规格保留下来的古老标志的街巷,仅存于安定门内国子监街(又名成贤街)。横贯街巷四座一间式彩绘牌楼,将这条浓荫蔽日的小街,点缀的分外古朴庄肃,着名的北京孔庙就坐落在这条街巷的东端。
由于孔子被誉为圣人,明代以后还享有某些与皇帝相等的待遇,故而在孔庙大门外东西两侧二十米处,各设一座清代下马碑,碑身正背两面,分别镌刻:“官员人等至此下马”满、汉、蒙、回、藏、托忒六种文字。文官到此下轿,武官到此下马,即便皇帝亲临,也要下辇步行,以表庙门森严、圣贤至上,孔子地位之尊。同时在孔庙大门前还设有镶嵌琉璃雕花砖影壁一座,以示孔庙的威严。
左庙右学―北京孔庙和国子监的兴建
元世祖忽必烈定都北京后,为了加强思想统治,笼络汉族民心,下令袭历代旧典,命宣抚王楫于金枢密院建宣圣庙,祭祀孔子。据《元史·哈刺哈孙传》:“京师久阙孔子庙,而国学寓他署,乃奏建“庙学”。元成宗铁木耳大德六年(1302年),在今址建庙,元大德十年(1306年)建成,西邻国子监,(又称“太学”)构成左庙右学规制。
北京孔庙,占地22000多平方米,以大成殿为中心,南北成一条中轴线,三进院落,建筑左右对称,主体建筑依序为先师门、大成门、大成殿、崇圣祠。经历代多次扩建修葺,至民国五年(1916年),才最后竣工。至此,北京孔庙形成现今的规模和布局,成为仅次于山东曲阜孔庙的全国第二大孔庙。
国子监古代又称为太学,其历史其实更为久远,传说中的五帝时期便有了太学雏形,而夏商周也有各自名称,夏曰校,殷曰序,周曰庠。周代天子有五学,分别为东西南北四学(即东序、瞽宗、上庠、成均)加上中央之学即辟雍。公元前124年,汉武帝设太学,立五经博士。直至隋炀帝大业三年(607年),才正式设立国子监,并开设进士科,开创了科举取士的先河。
国子监始建于13世纪的元朝(1287年),是元、明、清三代国家管理教育的行政机关和最高学府,至今已有7百多年历史。
国子监作为古代中央大学,历来倍受国家重视,多有修建,尤其是经明永乐、正统年间分别进行的大规模修缮,清干隆年间增建辟雍后,形成了今天的建筑规模和格局。民国时期和新中国建立后,也曾对国子监进行过不同程度的修缮,致使这座古老的大学至今保存完好。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子监平面整体呈南北走向的长方形,由三进大型院落组成,占地面积2万7千多平米,中轴线上由南向北依次排列集贤门、太学门、琉璃牌坊、辟雍殿、彝伦堂、敬一亭。主体建筑两侧有 “二厅六堂”、御碑亭、钟鼓亭等,形成传统的对称格局。国子监前院东侧由“持敬门”于孔庙相通。
国子监招收的学生来自全国各地,其中包括边远地区的少数民族学生。国子监又是全国唯一可以接受外国留学生的学校:琉球、日本、朝鲜、越南、泰国、俄罗斯等国的学生,也曾在国子监读书。国子监为培养全国各族学生成长,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发挥过积极的重要作用。
1961年由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至2005年,随着首都博物馆和首都图书馆及少儿馆陆续迁出,孔庙和国子监又重新归于一体。2008年奥运会前夕,市委市政府和文物局又专门斥巨资对其进行了大规模修缮,才终于有了今天孔庙和国子监焕然一新的面貌。2008年6月,孔庙和国子监博物馆正式成立并全面对外开放。
孔庙和国子监的历史意义
北京孔庙和国子监作为元明清三代皇家祭孔的重要场所,以及最高学府和教育行政管理机构,曾经担负着如同现代北大、清华、中央党校以及教育部等的文化教育职能。1901年传统的书院被改为学堂(如京师大学堂),而后1905年,读经被废止,延续了1300多年的科举制度也被废除。孔庙和国子监的教育和行政职能也趋于式微,孔子、儒学教育全面弱化。党和国家领导人充分意识到传统文化对重塑国民精神的重要性,现代教育改革也逐步开展,渐渐加大传统文化、儒学及其精神在教学内容中的比重。比如,初中课本加入了一二十条《论语》,高中开设先秦诸子选修课。从而,孔子、儒学从体制外逐渐转到体制内,尽管是部分引进。我们今后应该继续努力加大传统文化元素的比重。
孔庙国子监是北京乃至全国的国学圣地。为全面实施“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战略,加快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推进中国特色世界城市建设,根据《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年-2020年)》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以及《关于大力推动首都功能核心区文化发展的意见》,市委市政府提出建立孔庙、国子监为中心的国学文化展示区。并特别强调,要对孔庙、国子监进行文化功能复兴,修建高规格、高品位、高质量的“进士题名碑展示廊”和“十三经碑林展示廊”,进一步提升文物环境和基础设施品质,建设世界儒学研究、传播中心,举办有影响力的弘扬国学活动,传承国学文化。
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要以展示弘扬民族文化为核心,办好传统特色文化活动。首先是策划推出孔庙国子监国学文化节等传统文化活动。其次是推广节庆文化,将现代文化活动与传统民族节日相结合,利用春节、元宵、端午、中秋举办大型节庆活动,吸引北京友好城市和有相同节庆国家的文化组织参加。

‘肆’ 太学的历史意义

太学,始创于西汉武帝时期,鼎盛于东汉。其后,经曹魏、西晋,洛阳太学至北朝末衰落,历时六、七百年,是屹立在世界东方的第一所国立中央大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堪称我国教育史上的奇葩。
自西汉武帝草创太学,立五经博士,开弟子员,其在学人数,至西汉末仿孔子弟子三千,太学亦设员三千。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于建武五年(公元29年)十月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于是立五经博士。在洛阳城南开阳门外建太学,距皇宫8里,学业重开。刘秀曾多次亲幸太学钦鉴诸博士相互论难,考究诸生学业,观看学生的“雅吹击磐”等娱乐活动,并物质奖励博士弟子以劝学。明帝时,据《后汉书》儒林传和樊准传载:明帝“游意经艺,每乡射礼毕,正坐自讲,诸儒并听,四方欣欣”。一次为诸儒讲论经典,“诸儒执经问难于前,冠带缙绅之人圜桥而观听者盖亿万计”,太学声誉日高,匈奴亦遣人来洛阳学习。因为入学者多,又为功臣子孙另立屋舍以授其业。安帝时,“薄于艺文”,学宫颓废。顺帝继位后采纳翟酺建议,修缮太学,开拓房舍,“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其讲堂长十丈、广二丈(一说三丈)。竣工后,将试明经下第者全部补入太学,并大量吸收公卿子弟为诸生,还破格招收了有成就的童子入学。自此,各地负书来学者云集京师,学生人数大增。顺帝死后,在梁太后执政期间,太学更获得迅速发展。她曾诏令自大将军以下至六百石官员皆遣子受业。并规定每年以春三月、秋九月举行两次乡射大礼,以太学生充当礼生,盛况空前。自此,游子日盛,学生人数猛增至三万多。由于学生来自各地,师承不同,所受经书难免章句有误,更有私行贿赂太学校书机构而增添书经文字以全私文者。为此,灵帝在熹平四年诏令当代名儒蔡邕、马日磾等正定五经文字,由蔡邕以八分隶书书写刊刻于碑以相参检,碑高一丈许,广四尺,共四十六枚。“骈罗相接”,立于太学门外,以瓦屋覆之,四面栏樟,开门于南,河南郡设卒看守。碑落成之时,其观视摹写者,车乘日千余辆,填满大街小巷。经学之盛,于斯为美。宋苏轼曾赞誉曰:“学莫盛于东汉,士数万人,嘘枯吹生”,把当时生气勃勃的盎然景象表达得淋漓尽致。
自董卓之乱,太学被毁,典策文章,竟共剖散。当魏文帝曹丕称帝后,才又扫除太学灰碳,补石碑之缺,备博士员,开始招收弟子。至魏齐王曹芳正始年间又以古文、篆、隶三体刊刻石经《尚书》、《春秋》二部,以供取正。太学自曹魏在废墟上重建,至晋武帝时再次“廓开太学,广延群生,天下磷萃,远方幕训,东越于海,西及流沙,并时集至,万有余人“。晋武帝曾三临太学并行大射礼,王公卿士、博士助教,并治礼掌故、弟子门人咸在列位。又设宴班飨,对学生的“勤学务礼,遵修旧典”大加赞赏。对学校各级官员,下及学生、乐工,厚施丰备。“人知所劝,宇承风,莫不景慕”,并与咸宁四年(公元278年)十月二十日立碑颂德,此即《三临辟雍碑》,太学再次发展进入高潮时期。西晋灭亡后,太学复又被毁。时至北魏, 自孝文帝迁都洛阳,才又重建太学,连同国子学、四门学、小学,设博士达四十人之多。由此,经术弥显,学业大盛。培养的人才也年年相逾。直到北魏分裂为东、西魏,太学在洛阳才告衰落。
在教育上,洛阳太学之所以显示出勃勃生机,当来源于对三代教育的借鉴和在文化被禁锢后力量的迸发。夏、商、周三代主要是学在官府的贵族教育,师长多为退职官员,缺乏青春活力。而当时又是“世卿世禄”的体制,对教育的需求只是维持而不是发展。春秋时期社会正在发生根本变革,对人才的需要量增加,教育也终于冲破“学在官府”的局面。出现私人讲学之风。至战国,更出现了学术思想领域的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墨、道、法诸家相较,儒家以有孔学六经而尤为显赫。至秦专崇法家,焚书坑儒,对文化的摧残、禁锢,使教育向前冲击的力量暂时隐藏起来。当汉代尤其是在东汉敦倡儒学的条件下,这种力量便以比以前更大的力量爆发出来。东汉的太学教育,在很多方面都显示了对以往教育弊端的抗击和对于曾被遏制的教育革新的继承和发扬。

‘伍’ 太学是如何建立的

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出现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成帝时增至三千人。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顺帝永建元年(126),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灵帝熹平四年(175),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

‘陆’ 汉代与西周的太学有什么区别和联系

1.太学是中国古代的国立最高学府。太学之名始于西周。夏、商、周,大学的称谓各有不同,五帝时期的大学名为成均,在夏为东序,在商为右学,周代的大学名为上庠,在洛邑王城西郊。

2.汉武帝时,采纳董仲舒“天人三策”,“愿陛下兴太学,置明师,以养天下之士”的建议,于京师长安设立太学。王莽时天下散乱“礼乐分崩,典文残落”,“四方学士多怀协图书,遁逃林薮”,太学零落。

当东汉光武帝刘秀称帝后,戎马未歇,即先兴文教。

3.东汉太学始创于建武五年十月(公元29年),汉光武帝起营太学,访雅儒,采求经典阙文,四方学士云会京师洛阳,于是立五经博士。建武二十七年,建造的太学讲堂"长十(丈)丈,宽三丈"。永建六年(130),汉顺帝诏修:赶学,"凡所造构二百四十房,千八百五十室"。每年用工徒竟达11.2万人,营建规模达到了空前的水平。至汉质帝时,太学生人数已有3万余人。

4.中文名
太学
性质
古代国立大学
最早朝代
西汉
来自
大戴记
太学起源
“太学”一词西周时已经有了,《大戴记》中说:“帝入太学,承师问道。”西周太学又名大学,天子和诸侯均设之,“,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

5.不过辟雍和泮宫不是纯粹的大学,这地方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祭祀、举行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打了胜仗,也到这里“献俘”“告功”。这是因为:“古人宫室无多,凡祭礼、军礼、学礼,及望气、治历、养老、习射、遵贤之典,咸行于明堂。而明堂、太庙、太学、灵台咸为一地。”

辟雍
上古虽然有太学,但明堂、太学混而不分,布政、祭祀、学习各种活动都搅和在一块儿,不具备封建教育的专业性与系统性,这只能说是太学的萌芽。

6.
历史渊源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 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7?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太学建筑
太学是汉代出现的设在京师的全国最高教育机构。

8.西汉早期,黄老之学盛行,只有私家教学,没有政府设立的传授学术的学校。汉武帝罢黜百家定儒一尊之后,采纳董仲舒的建议,始在长安建立太学。最初太学中只设五经博士,置博士弟子五十名。从武帝到新莽,太学中科目及人数逐渐加多,开设了讲解《易经》《诗经》《尚书》《礼记》《公羊传》《谷梁传》《左传》《周官》《尔雅》等的课程。汉元帝时博士弟子达千人,汉成帝时增至三千人。

9.王莽秉政,为了树立自己的声望,并笼络广大的儒生,在长安城南兴建辟雍、明堂,又为学者筑舍万区。博士弟子达一万余人,太学规模之大,实前所未有。武帝到王莽,还岁课博士弟子,入选的可补官。

10.西汉
汉武帝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在长安设太学。太学之中由博士任教授,初设五经博士专门讲授儒家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宣帝时博士增至十二人,王莽当政时又增至三十人。学生称为“博士弟子”或“太学弟子”。太学初建时为50人,汉昭帝时增至100人,王莽时增至10000人,“博士弟子”有免除赋役的特权。“博士弟子入选”,内由太常负责选择,外由郡国察举。

11.武帝还下令天下郡国设立学校官,初步建立起地方教育系统。太学和郡国学主要是培养统治人民的封建官僚,但是在传播文化方面,也起了重要作用。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国子监,或同时设立,均为传授儒家经典的最高学府。

董仲舒
汉魏
东汉建武五年(公元29年),汉光武帝刘秀在洛阳城东南的开阳门外兴建太学。后来汉明帝刘庄还到太学行礼讲经。

12.汉顺帝永建元年(公元126年),对太学进行了重修和扩建,费一年时间,用工徒十一万二千人,建成两百四十房,一千八百五十室。所招学生称之为太学生。其后,太学生人数多至三万人。汉灵帝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两汉时太学在培养人才和促进文化发展等方面都起到一定的作用。

13.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西汉哀帝时,博士弟子王咸曾聚集太学生千余,以图解救执法不阿的司隶校尉鲍宣。东汉晚期陈蕃、李膺等人反对宦官的黑暗统治,得到太学生的支持和响应,于是太学生也成为宦官打击的对象(见党锢),不少与党人有牵连的人遭到禁锢。熹平元年,太学生被宦官逮捕和囚禁的达一千余人。

‘柒’ 东汉的太学资料

汉灵帝时期,为了刊正经书文字,刻成有名的熹平石经,树立于太学门外,全国各地来观看和抄录经文者,络绎于途。但随着政治的腐败,太学生开始参与政治,遭到宦官的打击的追捕,被捕几千人,持续了十多年,一直到黄巾起义爆发才停止。

永康元年(167年)桓帝死,无子,窦太后与窦武定策,迎立桓帝从侄刘宏,是为灵帝,年十一,窦太后遂临朝,以窦武为大将军辅政,拜陈蕃为太傅,引用李膺、杜密共参政事,引起曹节等宦官不满。次年,武、蕃密谋杀中常侍曹节、王甫等。事泄,曹节先发制人,劫持灵帝,颁诏捕武、蕃。窦武自杀,陈蕃被害,其门生、属员多受株连,宦官势焰又张。当时有很多名士为武、蕃讼冤,曹节等自然十分憎恨,乃谋兴大狱、除异己,遂起第二次党锢之祸。

建宁二年(169年),太监侯览因地方官张俭曾检举己过,令其同乡朱并上书密告张俭等二十四人阴谋造反。曹节等借此劝年幼无知的灵帝布告天下,大捕党人。曹节暗中指使有关的人奏请扩大追捕范围,李膺、杜密、范滂等百余人被捕死于狱中,六、七百人被禁锢,太学生被捕一千余人。李膺、杜密、朱寓、荀昱、翟超、范滂等百余人,大多拷问致死;在地方,稍有名望的人都被指为“钩党”,也有挟私仇而被滥入党籍,牵连获罪而至死、徙、废、禁的达六七百人。

熹平元年(172年),窦太后死,宦官与朝臣对太后是否与桓帝合葬又起争议。当时在朱雀门上出现标语:“天下大乱,曹节、王甫幽杀太后,公卿皆尸禄无忠言者。”于是宦官又令司隶校尉刘猛急捕,猛不肯,就以段代之,段捕党人、太学生千余人。五年又诏州郡,凡党人的故吏、父子兄弟及五服以内的亲属,都免官禁锢。此次党锢延续了十余年,直到中平元年(184年)黄巾起事,才下诏赦免党人和太学生。

后来陷入军阀混战的局面,太学陷于停顿状态。一直到魏文帝曹丕黄初年中,才恢复了洛阳的太学,有博士十九人,太学生百余人。魏明帝时太学生增至千余人。

‘捌’ 中国第一座太学在哪个朝代叫什么名字

“太学”一词西周时已有,《大戴记•保傅》记载:“帝入太学,承师问道。”西周的太学又名大学,天子和诸侯均设之,“大学在郊,天子曰辟雍,诸侯曰泮宫”。辟雍和泮宫亦如宫廷,贵族们常在这里举行祭祀、宴会、选拔武士,议定作战计划等,打了胜仗,就到这里“献俘”、“告功”。至汉代,太学独立分化出来,成为专门传经授业的学校。西汉的太学,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出现的官办中央最高学府。它的出现,不仅延伸了中国殷周以来的教育阶梯,而且健全了从中央到地方网络交织的教育体系。

‘玖’ 中国最早兴办太学的皇帝是谁

中国最早兴办太学的皇帝是汉武帝。

太学是中国古代的的一种大学,始设于汉武帝元朔五年。上古的大学,称为成均、上庠。董仲舒:五帝名大学曰成均,郑玄:上庠为大学,在王城西郊。

至于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

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9)太学门的历史有多久了扩展阅读:

公元前135年,汉武帝接受董仲舒的建议,在长安设立了国家最高学府,取名太学,以五经博士为教授,置博士弟子50人。

历经发展,到公元一世纪末的王莽掌政时期,太学弟子已多达一万余人,到公元二世纪的东汉中期,设立在洛阳的太学,就读学生竟多达三万人。

公元278年,晋武帝在太学之外,又设立更高一级的国子学,招收五品以上官员的子弟入学,而原来的太学,则招收六品以下的官员子弟。

‘拾’ 南京太学的历史

此后,除在战乱及新旧两朝更替时出现暂时中断外,南京官办学堂历代延绵不绝。
317年(晋建武元年)晋元帝司马睿于建康(今南京)设太学,历经宋、齐、梁、陈四朝建康太学绵延不断。南朝宋时,建康太学分设文、史、儒、玄、阴阳五科学馆,为世界上第一所分科制高等学府、教育与研究合一的大学。
在经过隋唐南京太学被取消,仅余下地方性学校的低迷时期后,南唐在南京重新建立起太学,随后顺延至北宋江宁府学,南宋时期,建康成为行都,也设有国子监,元朝改集庆路学。
明朝定都南京,在原六朝皇家园林华林园旧址及南朝太学原址钦天山下建立起国子监。至1393年(明洪武二十六年)时,南京国子监监生达八千一百二十四人,为当时世界上规模最宏大的学府。到永乐年间,学生超过万人,东亚南亚诸国均派留学生来南京国子监学习,故译学盛兴。那时在南京下关设有造船场,掀起了中世纪的航海事业。而在南京国子监后面的钦天山上,建有明朝皇家天文台——钦天监观象台。这些都为南京国子监学生开阔眼界提供极大便利。
清朝建立后,南京国子监降格为江宁府学,仍然于明朝国子监旧址办学。
1902年,江宁府学改办为三江师范学堂,后更名两江师范学堂,民国建立后,改办成为南京高等师范学校,成为当时全国六大高师之首,旋即“高师改大”,易名国立东南大学,与国立北京大学一同成为当年全国仅有的两所国立大学。

阅读全文

与太学门的历史有多久了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