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中国的发展历史与进程是什么
中国 是人类重要的发源地之一,经过漫长的进化,产生了不同时期的原始人、氏族部落,如元谋人、蓝田人、北京人、山顶洞人及半坡人等等,同时经历了原始人群、母系社会和父系社会几个阶段。
中国又是一个有着辉煌文明的古老国度。从步入文明的门槛之日起,中国先后经历了夏朝、商朝、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西汉、东汉、三国、西晋、东晋十六国、南北朝、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宋辽夏金、元朝、明朝和清朝等历史时期。
历代统治者,以其各自的政绩在历史舞台上演出了内容不同的剧目,或名垂青史,或遗臭万年。其中在夏、商、西周和春秋时代,经历了奴隶社会发展的全部过程。从战国开始,封建社会孕育形成,秦朝则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封建帝国。
此后,两汉王朝是封建社会迅速成长的阶段,唐、宋时期经历了封建社会最辉煌的时代,至明、清两代,封建社会盛极而衰,并最终开始步入了多灾多难的近代社会。
在数千年的古代历史上,中华民族以不屈不挠的顽强意志和勇于探索的聪明才智,谱写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创造了同期世界历史上极其灿烂的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
万里长城、大运河、明清故宫以及多姿多彩的各种出土文物,无不反映出大胆、高超的生产技术;同时在思想文化、科学技术领域产生了无数杰出的人物,创造出无比博大、深厚的业绩;而包括指南针、造纸术、火药和印刷术这四大发明在内的无数科技成就,更使全人类受益匪浅。
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根据历史文献和考古物证,可将中国历史(炎黄文明)划分为十个纪:
炎黄、虞夏、商周、齐楚、秦汉。
魏晋、隋唐、宋元、明清、共和。
一、炎黄纪:以仰韶文化为代表,约两千四百年(公元前五十至前二十六世纪)。以农业社会、母系社会末期、铜石并用时代、父系社会初期为准。炎黄纪已经出现私有制、商业、战争、奴隶。
二、虞夏纪:以龙山文化、齐家文化为代表,约一千年(公元前二十六至前十六世纪)。二里头文化兜底:以青铜器时代初期、双轮车、城市、文字等古文明标志为准。传说时代的颛顼、帝喾、尧、舜、禹或可研究纳入本时代故事集。
三、商周纪:青铜器时代中期,分封制中期,以殷墟、甲骨文为典型代表。成汤灭夏、武王伐纣、国人暴动为本时代三部曲。约八百年。
四、齐楚纪:铜铁并用时代,约六百年。以齐楚为代表的众多周边族群势力(分别代表沿海地区、长江流域),大规模融入华夏,为最终形成汉族奠定了基础。
这个时代,分封制由鼎盛而崩溃、社会发生巨大变革、封建帝制萌芽。有西周共和、平王东迁,尊王攘夷、问鼎中原,商鞅变法、长平之战等等重要历史故事。
五、秦汉纪:铁器时代初期,中国进入帝制时代。以大一统、书同文为时代口号,史记、汉书为时代标志,蔡伦改进造纸术更具有划时代意义。有秦并六国、大泽乡起义、楚汉相争、张骞出使西域、霍去病封狼居胥、昭君出塞、班超投笔从戎等重要历史故事。
⑵ 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如一坚持什么的宗旨
始终坚持全心全为人民服务,始终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为宗旨
⑶ 在中国什么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推进
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中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向前推进。
⑷ 2.新中国70年来,在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伟大历史进程中,我党在不同时期的战略安排有哪些
五六十年代搞两弹一星,提高自身防御和国际地位。
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军事上实行“韬光养晦”战略。
2000年以后,加入世贸组织,融入全球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大力加强国防建设,中国人民生活水平和国际地方迅速提高。
十八大以来,提出“一带一路”倡议和“人类命运共同体”发展理念,中国日渐成为国际社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之一。
⑸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
中国共产党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两大理论成果。两大理论成果的共同点在于都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
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带有奠基性的第一大理论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持续发展的第二大理论成果,不仅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继承和发展,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指导思想。
(5)在中国什么什么的历史进程中扩展阅读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有着不可分割的历史和逻辑上的密切联系。两者在继承发展、与时俱进的基础上,相映生辉,共同构建了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大厦,开创了马克思主义事业在中国的新篇章。
一根相连的关系。两者都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哲学基础:坚持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两者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鲜明的政治立场:站在工人阶级的立场上,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致力于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两者都体现了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与时俱进,以新的理论形态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一脉相承的关系。两者理论灵魂一脉相承。坚持实事求是,认清中国的基本国情,根据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不同历史阶段的任务和奋斗目标,是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重要思想依据。两者理论内容一脉相承。
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发展阶段、基本矛盾、根本任务、现代化道路等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探索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论渊源。两者理论风格一脉相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都是开放的科学理论体系,都具有鲜明的实践性,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⑹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为什么做出"四个选择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史。这部史诗,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爆发。
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关注这场斗争,认为这是可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道路和准备基础的革命。然而,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作了反思,认为“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
(6)在中国什么什么的历史进程中扩展阅读:
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多方面的执政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初新政权的建立过程看,新政权的建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安定新解放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第三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政权的参与者来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多年积累的黄金、白银、外汇和重要文物,留给共产党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有人等着看共产党的笑话。这严重低估了共产党人的能力。
我们党内不光有经济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对农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对工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使他们感到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解放。
对民族工商业者,不光不没收他们的资产,反而还通过加工订货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办法,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还迅速解决了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外交上,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国防上,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武装干预,战火迅速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美军还进入台湾海峡,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起码使中国不会出现有的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现象。
改革开放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也全面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有人认为改革否定了当年的改造。这完全是误解。当年改造建立起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改革是对原有基本制度的丰富和完善,绝不是要否定它。
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发挥着很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使中国政治有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国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协商民主能更好地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群众体会到各民族的平等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人民为建设国家做出巨大努力,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中美关系接近导致整个西方世界同新中国关系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条件;还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社会主义
⑺ 中国在人类文明历史进程中所起的作用有哪些
中国是世界上经济、文化发展最早的国家之一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将近4000年。黄河流域的中国文化是世界最着名的古文明中心之一。中华民族各族人民的祖先共同创造了丰富多采的远古文化和古代文明。历史上,我国人民创造了发达的农业、手工业和丰富的文化典籍。火药、造纸、指南针和印刷术等四大发明,对人类文明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中国医学源远流长。在5000多年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医学形成了完整、独立的体系,深邃神秘的中药、中医、针灸,不但是人类健康的福音,而且也是中国对世界医学的巨大贡献。
中国古代拥有无数令人惊奇的建筑。万里长城的雄伟、北京故宫的辉煌、苏州园林的精巧,无不体现出中华民族的最高智慧,遍布全国的无数寺院、古塔和石桥等等,同样匠心独运,美奂绝伦。中国有博大精深的古典哲学。作为中国的主流思想,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学、以老庄为代表的道教,以及融入中国文化之后的佛教哲学,在中国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对中华民族产生了最为深远的影响。
中国的古典文学最为繁富。唐诗、宋词、元曲,以及明清小说《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等,在世界许多国家广为流传,影响深远。
中国有最为完备的史书,如《史记》、《资治通鉴》等。
中国有风格独特的饮食文化,因为不同的地域文化背景,形成了川、粤、苏、鲁、闽、浙、徽、湘等八大菜系,不仅源远流长,而且声名远播。
⑻ 辛亥革命在中国革命史和现代化历程中有什么重要意义
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一次伟大的民主革命。在这次革命中,革命派正式登上政治舞台,建立了第一个比较完备的共和国,它的水平超过了前人为寻求国家出路而进行的一切斗争。同时,也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
第一,辛亥革命正如毛泽东所说,是“在比较更完全的意义上开始了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为了建立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而斗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论》)自一八四O年以来所发生的太平天国农民战争、戊戌维新运动、义和团运动等,虽然不同程度地具有反对外来侵略者和本国封建主义的意义,属于民主革命的范畴。但严格说起来,这些都还只能算是民主革命的准备阶级,只有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才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民主革命。
第二,辛亥革命是二十世纪中国社会发展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它推翻了统治中国二百六十多年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自秦朝以来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国,推动了历史的前进。辛亥革命也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共和国的权利,从此,在中国人民心目中播下了民主主义的种子。在以后的历史进程中,无论是袁世凯的帝制或是张勋复辟,都在人民的反对下迅速垮台。所以,辛亥革命的胜利使共和国思想日益深入人心,促使了中国人民的民主主义觉醒。在这一意义上,辛亥革命是继戊戌维新之后的又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第三,辛亥革命促进了资本主义在中国的发展。孙中山任临时大总统虽然仅短短两三个月,但任职期间却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有利于除旧立新、移风易俗的社会改革法令。值得一提的是《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部具有宪法效力的临时约法的产生,是辛亥革命最重要的成就之一,在中国宪法史上也是一件有着划时代意义的大事。约法的条文告诉人们,它基本上是按照资产阶级民主制度而制订的,充分体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和意愿,开创了中国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新局面。尽管约法本身有它在某些地方的不足之处,如对农民的利益缺乏关注等。但对封建专制制度而言,无疑是一个历史进步。
第四,辛亥革命给人们带来了第一次思想上的解放。中国传统的政治思想,受儒家文化支配。然而,民国建立后,配合时代需求,在儒家思想的基础上,加入西方思想的精髓,构成了一套有远见的政治方略──“三民主义”,跳出了历史儒家思想的框框,成功建立了现代国家。
此外,中国近代思想的发展,都是致力于政治改革,政治改革成功后,以皇帝统治为骨干的“普世秩序”随而瓦解,出现了思想文化的解放,不久更出现“新文化运动”,对传统文化作出重估。这又是辛亥革命带来的贡献所影响的。
中国历史的发展充分说明,在专制政权的强大压迫下,改革运动,不能挽救中国的民族危机。只有通过革命,打碎专制政权强加给中国人民的枷锁,才能取得民族的独立,也只有冲垮封建主义的桎梏,才能开拓社会发展的道路。民主革命,唯有民主革命,才是中国摆脱专制和国家贫穷落后,使中华民族走向独立、民主和富强的必由之路。
总括而言,辛亥革命推翻了腐败的清王朝,结束了中国的封建君主制度,建立了共和国,解放了人们的思想。这是中国近代史上一个划时代的伟大事件。在经过了近一个世纪的历史沧桑后,回首二十世纪,我们绝不能忘记辛亥革命对于中国社会和中国人民的伟大历史贡献。
⑼ 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什么理论成果
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1、毛泽东思想是由毛泽东倡导并在二十世纪中国革命中大范围实践的一种政治、军事、发展理论,一般认为其为马列主义在中国的发展。中国共产党认可毛泽东思想是其取得新民主主义革命、抗日战争、国共内战胜利、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重要理论。
2、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大理论成果,是中国共产党获得的与苏联模式不同的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理论总结。
3、“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江泽民同志2000年2月25日在广东省考察工作时,从全面总结党的历史经验和如何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出发,首次对“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行了比较全面的阐述。具体内容为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4、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中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中国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战略思想。
主要创立者分别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
(9)在中国什么什么的历史进程中扩展阅读: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关系,具有共同的理论基础、理论精髓、理论品质和价值理想。
它不仅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将马克思主义方法论灵活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使得这一创新成果闪耀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光芒,而且继承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不断探索和回答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三大基本问题,形成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三大理论成果。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⑽ 请列举说明党在我国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前进历史进程中的领导作用
第一,党的领导地位是在长期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中形成的。中国的历史表明,许多革命先驱,许多政党和政治派别,都没有找到国家振兴和民族解放的道路。从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为了摆脱被剥削、被压迫、被奴役的地位,先后进行了种种尝试,包括声势浩大的太平天国农民革命、戊戌维新以及义和团运动等,但都失败了。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建立了中华民国,然而没有改变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性质。只有中国共产党才指引中国人民找到了国家和民族振兴的正确道路,并且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团结和领导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我们党成为执政党。在不长的时间里,党就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顺利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迅速恢复了遭到破坏的国民经济,巩固了人民政权,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随后,党又领导全国人民开始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几十年来,尽管我们走过弯路,有过失误,但是党和全国人民一道,经受了挫折的考验,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进入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新时期。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党在新时期的基本口号和中心任务,它反映了我们党在“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根本问题上的新认识、新实践。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进程波澜壮阔。党中央紧紧依靠全党同志和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不动摇,成功地稳住了改革和发展的大局,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13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国上下思想统一,目标明确,工作扎实,取得了重大的历史性成就。200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达到95933亿元,比1989年增长近两倍,年均增长9.3%,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6位。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人们公认,这13年是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着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总之,中国共产党诞生80多年的历史证明,只有中国共产党能够肩负起民族的希望,领导中国人民把历史推向前进。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只有在共产党领导下,才能更快地发展中国。
第二,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在无产阶级革命事业的整个过程中,包括在革命发展的各个阶段,都需要党的领导。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程中的一个重要历史阶段,坚持党的领导是其内在要求和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始终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方向。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我们搞四个现代化,是社会主义的四个现代化,不是搞别的现代化”,“如果我们政策导致两极分化,我们就失败了;如果产生了什么新资产阶级,那我们就真的走上邪路了”。这告诉我们,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始终是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的。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是进一步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并且为此而改革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我们的目标,是把中国由不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变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使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在中国充分体现出来。很显然,这些都是党的根本纲领、政治路线在社会主义建设问题上的具体体现。历史经验证明,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顺利实现党提出的战略目标,始终保证我国沿着社会主义的方向顺利前进。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更有效地动员和组织广大群众投身到改革和建设事业中来,不断取得胜利。一方面,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是群众自己的事业,必须最广泛地动员他们参加,充分发挥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他们最有力的支持。我们党坚持群众路线,能够通过制定符合中国国情和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最大限度地调动起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建设积极性;能够通过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使全国人民团结一致地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能够通过自己的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把人民群众组织、带动起来。一句话,党根植于群众,要把人民群众动员、组织起来,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办到。另一方面,要看到改革是一场规模宏大的社会系统工程,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革命,既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又不能照搬别国的模式。它要解决的问题极其复杂,又直接触及各方面的利益。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大国里进行改革,其困难之大是可想而知的。这就必须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作为改革的设计者和领导者,团结广大人民群众,协调和组织各方面的力量,以争取改革的成功。这个核心就是中国共产党。事实充分证明,党对改革和发展的领导作用,是任何其他组织和团体都不能代替的。
坚持党的领导,才能保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安定团结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意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先决条件。如果政局不稳,社会动荡,人心涣散,现代化建设就难以为继。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结成了“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关系,赢得了各民主党派的衷心拥护和密切合作与支持;党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善于严格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及时调整各种利益关系,把全国各民族、各阶层的人民团结起来;党高瞻远瞩,善于总结历史的经验教训,在执政条件下,积累了丰富的治党治国经验,紧紧把握社会发展的总趋势,把各项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第三,党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
在新的历史时期,党所处的环境和肩负的任务有了很大的变化,党面临着许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在新形势下,坚持党的领导必须改善党的领导,努力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党必须集中精力领导经济建设,围绕经济建设开展工作;党必须实行民主的科学决策,制定和执行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必须坚决执行和维护社会主义法制;党必须坚持和改善对工会、共青团、妇联和其他社会团体的领导,充分发挥它们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作用;党必须广泛联系和团结各阶层群众,共同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党必须坚持党要管党和从严治党的原则,努力完成党的建设面临的各项任务。
总之,无论从哪方面来说,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当之无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