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沈从文什么时候学的历史

沈从文什么时候学的历史

发布时间:2022-09-26 20:23:50

① 沈从文是哪个朝代的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汉族,生于中国湖南省凤凰县(今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他的祖母是苗族,母亲是土家族。是中国现代着名的文学家、小说家、散文家和考古学专家。

生于中华民国,死于中华人民共和国。

生于半封建半殖民地时期,死于封建王朝。

② 沈从文的资料

沈从文[苗](1902.12.28-1988.5.10)

沈从文原名沈岳焕,主要笔名还有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人。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着部队流徒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士司书。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和鲜明的生活,引起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境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还有重要的选本《从文小说习作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问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0年曾赴美国讲学。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着。
着作书目:
《鸭子》(小说、戏剧等合集)1926,北新
《蜜柑》(短篇小说集)1927,新月
《入伍后》(小说、戏剧合集)1928,北新
《好管闲事的人》(短篇小说集)1928,新月
《老实人》(短篇小说集)1928,现代
《阿丽思中国游记》(童话)1928,新月
《篁君日记》(中篇小说)1928,文化学社
《山鬼》(短篇小说)1928,光华
《雨后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28,春潮书局
《长夏》(短篇小说) 1928,光华
《阿丽思中国游记》(第2卷,童话) 1928,新月
《不死日记》(短篇小说集)1928,人间
《呆官日记》(中篇小说)1929,上海远东书店
《男子须知》(短篇小说集)1929,红黑
《十日夜间》(小说、戏剧合集)1929,光华
《神巫之爱》(中篇小说)1929,光华
《旅店及其他》(短篇小说集)1930,中华
《凤子》(短篇小说集)1930,杭州苍山书店
《-个天才的通信》(中篇小说)1930,光华
《沈从文甲集》(短篇小说集)1930,神州
《旧梦》(长篇小说)1920,商务
《石子船》(短篇小说集)1932,中华
《沈从文子集》(短篇小说集)1931,新月
《龙朱》(短篇小说集)1931,上海寻乐轩
《-个女剧员的生活》(长篇小说)1931,上海大东书局
《虎雏》(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记胡也频》(散文)1932,光华
《泥涂》(中篇小说)1932,北平星云堂书店
《都市一妇人》(短篇小说集)1932,新中国
《慷慨的王子》(短篇小说)1933,良友
《阿黑小史》(中篇小说)1933,新时代
《月下小景》(短篇小说集)1933,现代
《一个母亲》(短篇小说)1933,上海合成书局
《沫沫集》(评论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
《游目集》(短篇小说集)1934,上海大东书局
《如蕤集》(短篇小说集)1934,生活
《从文自传》 1934,上海第一出版社
《记丁玲》(散文)1934,良友
《边城》(中篇小说)1934,生活
《八骏图》(短篇小说集)1935.文生
《从文小说集》 1936,上海大光书局
《湘行散记》(散文集)1936,商务
《从文小说习作选》(上下册)1936,良友
《月下小景外八篇》(短篇小说集) 1936,复兴
《新与旧》(短篇小说集)1936,良友
《废邮存底》(书信体文论集)与萧乾合着,1937,文生
《一个妇人的日记》(短篇小说)1938, 晨光
《记丁玲》(续集,散文)1939,良友
《湘西》(散文)1939,长沙文史丛书编辑部
《昆明冬景》(论文、散文合集)1939,文生
《主妇集》(短篇小说集)1939,商务(长沙)
《绅士的太太》(短篇小说)1940,上海三通书局
《如蕤》(短篇小说集)1941,上海艺流书店
《烛虚》(散文评论集)1941,文生
《沈从文自传》 1943,上海中央书店
《春灯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
《云南看云集》(评论集)1943,重庆国民图书出版社
《黑风集》(短篇小说集)1943,开明(桂林)
《长河》(第 l卷,长篇小说) l945,昆明文聚社
《沈从文小说选集》 1957,人文
《沈从文短篇小说选》 1978,香港文教出版社
《从文小说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
《从文散文选》 1980,香港时代图书有限公司
《沈从文散文选》 1981,湖南人民
《沈从文小说选》 1981,湖南人民
《沈从文小说选》 (1-2)1982,人文
《沈从文散文选》 1982,人文
《沈从文文集》(1-12) l982一1984,花城、香港三联
《沈从文选集》(1一5)1983,四川人民
《神巫之爱》(小说、散文集)1983、花城
《凤凰》(小说散文集)1986,文化艺术
《沈从文代表作》(小说、散文集)1987, 黄河文艺

③ 沈从文哪篇作品进入过中学课本

《云南的歌会》是现代作家沈从文于1963年创作一篇散文。原题为《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选入课本后改为此题。此文被选为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课本的第16篇课文。

此文是一篇描写云南的歌会风俗的文章,通过对三种不同歌会场面的描写,展示了云南特有的淳朴自然的风俗人情,生动地表现了云南人的多才多艺以及他们乐观向上的精神,亦蕴含了作者对生活、对人生的挚爱。全文用语淳朴,以明净、潇洒、随意的文字传情,令人回味无穷。

片段:

在昆明乡下,一年四季,早晚都可以听到各种美妙有情的歌声。由呈贡8赶火车进城,向例得骑一匹老马,慢吞吞地走十里路。有时赶车不及,还得原路退回。这条路得通过些果树林、柞木林9、竹子林和几个大半年开满杂花的小山坡。

马上一面欣赏土坎边的粉蓝色报春花,在轻和微风里不住点头,总令人疑心那个蓝色竟像是有意模仿天空而成的;一面就听各种山鸟呼朋唤侣,和身边前后三三五五赶马女孩子唱着各种本地悦耳好听的山歌。

有时面前三五步路旁边,忽然出现个花茸茸的戴胜鸟,矗起头顶花冠,瞪着个油亮亮的眼睛,好像对于唱歌也发生了兴趣,经赶马女孩子一喝,才扑着翅膀掠地飞去。

这种鸟大白天照例十分沉默,可是每在晨光熹微中,却欢喜坐在人家屋脊上,“郭公郭公”反复叫个不停。最有意思的是云雀,时常从面前不远草丛中起飞,一面扶摇盘旋而上,一面不住唱歌,向碧蓝天空中钻去,仿佛要一直钻透蓝空。

伏在草丛中的云雀群,却带点鼓励的意思相互应和。直到穷目力看不见后,忽然又像个小流星一样,用极快速度下坠到草丛中,和其他同伴会合,于是另外几只云雀又接着起飞。

赶马女孩子年纪多不过十四五岁,嗓子通常并没经过训练,有的还发哑带沙,可是在这种环境气氛里,出口自然,不论唱什么,都充满一种淳朴本色美。

(3)沈从文什么时候学的历史扩展阅读:

创作背景:

此文选自《过节和观灯》,该文写于1963年。原文由三篇小文章组成,课文所选部分来自第二篇《记忆中的云南跑马节》。后编入课本有所删改,《云南的歌会》这一题目亦为课本编者所加。

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区,生活在那里的人们,无论哪个民族都能歌善舞。日常生活中少不了歌舞,每逢各种集会,更是人们尽情歌唱、一展风采的时机。抗日战争爆发后,沈从文去了云南,后来在昆明西南联大任教,所以对云南比较了解。

1948年,郭沫若发表《斥反动文艺》,把沈从文定性为“桃红色”作家。沈从文压力很大,内心紧张,甚至一度想自杀。他借一个机会转到文物这一行,到中国历史博物馆工作,在馆里鉴定、收藏文物,当展览会的解说员。

1963年的沈从文,已近20年没有进行文学创作,正在半百之年,但他的心仍在写作上!没办法公开地写,他就只能在心底里暗暗回味,偶或透露于文字的,书信日记之外,还有就是写于1957年的《新湘行记》《湘西民族的艺术》以及这一篇《过节和观灯》。

所以该文看似普通,其实隐含着作家的一个“梦”,一个寻找家园的“梦”。

④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男,原名沈岳焕,乳名茂林,字崇文,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湖南凤凰县人,中国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者。

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交界地区。1924年开始进行文学创作,撰写出版了《长河》《边城》等小说。1931年-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教,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与文物的研究,着有《中国古代服饰研究》。1988年5月10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6岁

人物生平

编辑

1902年12月28日,沈从文出生于湖南凤凰县。

1917年参加湘西靖国联军第二军游击第一支队,驻防辰州(沅陵)。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着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

沈从文墓地(2张)

沈从文墓碑,采天然五彩石,状如云茹,高2.8米,宽1.9米,厚0.9米,重约6吨。碑石正面,集其手迹,其文曰:“照我思索,能理解我;照我思索,可认识人。”背面,为沈从文姨妹张充和撰联并书,联曰:“不折不从,星斗其文;亦慈亦让,赤子其人。”由中央美术学院着名雕塑家刘焕章教授镌。

先生一生,淡名如水,勤奋、俭朴、谦逊、宽厚、自强不息。先生爱祖国、恋故乡,时刻关心国之安、乡之勃兴、民之痛痒、人之温爱,堪称后辈学习之楷模,特立墓地,以示永远怀念。[15]——凤凰县人民政府一九九二年清明立

纪念馆

沈从文纪念馆位于湖南省湘西州吉首大学内,与黄永玉艺术博物馆相临,在2012年12月28日正式开馆。开馆仪式上,北岳文艺出版社、沈从文祖籍地江西、工作地山东等相关单位分别为纪念馆捐赠了沈从文图书全集、文物及书画作品。随后在纪念馆内举行了一场关于沈从文先生的学术研讨会。湖南省委宣传部,湖南省作协,国内各相关高校,研究机构,中央主要新闻单位相关负责人出席开馆仪式。[16]

⑤ 沈从文的简历.

沈从文(1902—1988),京派小说代表人物原名沈岳焕,湖南凤凰人。荒僻神秘的湘西凤凰县,有苗汉土家族的血统。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1918年自家乡小学毕业后,随当地土着部队流徙于湘、川、黔边境与沅水流域一带,后正式参军,当过上土司书.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

1922年在五四思潮吸引下只身来到北京,升学未成,在郁达夫、徐志摩等人鼓励下,于艰苦条件下自学写作。1924年,他的作品最早载于《晨报副刊》,接着又在《现代评论》、《小说月报》上发表。1928年,与胡也频、丁玲相继来到上海,曾共同创办《红黑》杂志。1929年在上海中国公学教书。这时期的作品结集为《鸭子》《旅店及其他》《蜜柑》等,所描写的湘西乡俗民风,引起人们的注目。《萧萧》《牛》《柏子》《阿丽思中国漫游奇遇记》显示了他早期小说较成功的乡土抒写和历史文化思考。

1930年后赴青岛大学执教,创作日丰。到抗战前,出版了20多个作品集,有《石子船》《虎雏》《月下小景》《八骏图》等。中篇小说《边城》于1934年问世,标志着他的小说的成熟。

抗战爆发后,经武汉、长沙,取道湘西去云南。途经沅陵时,写散文《湘西》、长篇小说《长河》(第1卷)。后至昆明西南联大任教。1945年后回京,在北京大学教书。同时编《大公报》《益世报》文艺副刊。

1949年以后,长期从事文物研究工作。先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故宫博物院研究中国古代服饰和物质文化史。1960年发表《龙凤艺术》等文。1978年调中国社科院历史研究所。他以作家身份被邀参加第三次全国文代会,增补为全国文联委员。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写成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着。

汪曾祺笔下的沈从文

汪先生在他的《自报家门——汪曾祺自传》中,写到了沈从文,读来既觉真实生动,又令人油然心生可亲可敬之情。兹录如下:

不能说我在报考志愿书上填了西南联大中国文学系是冲着沈从文去的,我当时有点恍恍惚惚,缺乏任何强烈的意志。但是“沈从文”是对我很有吸引力的,我在填表前是想到过的。沈先生一共开过三门课:各体文习作、创作实习、中国小说史,我都选了。沈先生很欣赏我。我不但是他的入室弟子,可以说是得意高足。

沈先生实在不大会讲课。讲话声音小,湘西口音很重,很不好懂。他讲课没有讲义,不成系统,只是即兴的漫谈。他教创作,反反复复,经常讲的一句话是:要贴到人物来写。很多学生都不大理解这是什么意思。我是理解的。照我的理解,他的意思是:在小说里,人物是主要的,主导的,其余的都是次要的,派生的。作者的心要和人物贴近,富同情,共哀乐。什么时候作者的笔贴不住人物,就会虚假。写景,是制造人物生活的环境。写景处即是写人,景和人不能游离。常见有的小说写景极美,但只是作者眼中之景,与人物无关。这样有时会使人物疏远。即作者的叙述语言也须和人物相协调,不能用知识分子的语言去写农民。我相信我的理解是对的。这也许不是写小说惟一的原则(有的小说不着重写人,也可以有的小说只是作者在那里发议论),但是是重要的原则。至少在现实主义的小说里,这是重要原则。

沈从文与张兆和的似水姻缘

苏州一个名叫张吉友的富商,除了拥有万顷良田,热心于结交蔡元培这样的教育界名流、投资教育事业,还因四个才貌双全的女儿而尽人皆知。后来,这个大户人家的二女儿张允和嫁给了颇有建树的语言学家周有光,三女儿张兆和则嫁给了赫赫有名的大作家沈从文。

就在张允和与周有光喜结良缘后不久,她的妹妹张兆和也在名作家沈从文的长时间进攻下举手投降,成为这个情书圣手的俘虏。

沈从文来自风景秀美的湘西。玲珑剔透的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人性甜美的凤凰小城赋予他柔顺多情的个性。这位杰出的小说家和历史文物研究家一生共出版过三十多部短篇小说集和六部中长篇小说,是少数几个拥有世界性声誉的现代中国作家之一。青年时代的沈从文就因写过一些新潮的白话小说而在文坛崭露头角,由于诗人徐志摩的介绍,他被中国公学校长胡适聘为教师。然而木讷的沈从文第一堂课就洋相百出,他万万没有想到在那些目睹他出洋相的女学生中,就有以后成为他夫人的张兆和。

18岁的张兆和在中国公学曾夺得女子全能第一名,她聪明可爱,单纯任性。兆和身后有许多追求者,她把他们编成了“青蛙一号”、“青蛙二号”、“青蛙三号”。二姐张允和取笑说沈从文大约只能排为“癞蛤蟆第十三号”。自卑木讷的沈从文不敢当面向张兆和表白爱情,他悄悄地给兆和写了第一封情书。

老师的情书一封封寄了出去,点点滴滴滋润着对方的心。女学生张兆和把它们一一作了编号,却始终保持着沉默。后来学校里起了风言风语,说沈从文因追求不到张兆和要自杀。张兆和情急之下,拿着沈从文的全部情书去找校长理论,那个校长就是胡适。

兆和把信拿给胡适看,说:老师老对我这样子。胡校长答:他非常顽固地爱你。兆和马上回他一句:我很顽固地不爱他。胡适说:我也是安徽人,我跟你爸爸说说,做个媒。兆和连忙说:不要去讲,这个老师好像不应该这样。没有得到校长胡适的支持,张兆和只好听任沈老师继续对她进行的感情文字的狂轰滥炸。沈从文开始了他马拉松式的情书写作。

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着敲响了张家的大门

1932年夏天,张兆和大学毕业回到了苏州的老家。沈从文带着巴金建议他买的礼物——一大包西方文学名着敲响了张家的大门,二姐允和出来招呼了这位不速之客。弄堂很窄,允和对站在太阳底下的沈从文说:你进来吧,有太阳。沈从文不进来,允和就告诉他三妹上图书馆去了,不在家,让他进来等。沈从文听完说了声“我走吧”回头就走了。沈从文回到了旅馆,一个人躺在床上胡思乱想,满脑子尽是张兆和的音容笑貌。

三妹回来后,允和把她骂了一顿:你假装用功,明明晓得他今天要来。兆和说:我就是用功,哪晓得他这个时候来啊。允和让妹妹大大方方地把老师请到家里来,兆和终于鼓起勇气回请了沈从文。心潮澎湃的沈从文回到青岛后,立即给二姐允和写信,托她询问张父对婚事的态度。

他在信里写道:如爸爸同意,就早点让我知道,让我这个乡下人请兆和吃甜饼吧。张兆和的父亲开明地答:儿女婚事,他们自理。

兆和的电报则是:沈从文乡下人请我吃甜饼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

带着这份喜悦,两姐妹便一同去了邮局,给沈从文发电报。允和拟好的电报是:允。很简单,一语双关。兆和的则是:沈从文乡下人请我吃甜饼吧。这也许是中国最早的一个白话文电报了,但邮局没有收,而收下了允和的。

与沈从文订婚之后,张兆和为了和心爱的人靠得更紧,只身来到青岛,在青岛大学图书馆工作。专心于写作的沈从文在生活上一塌糊涂,一次洗衣服时,兆和发现了一张揉碎了的当票。原来沈从文把兆和的一只戒指当了,却忘了取回。1933年9月9日,沈从文与张兆和在当时的北平中央公园宣布结婚,但并没有举行任何仪式。新居是北平西城达子营的一个小院子,这个媒人是允和做的,所以沈从文一看见二姐允和就叫她“媒婆”。

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新婚不久,因母亲病危,沈从文回故乡凤凰探望。他在船舱里给远在北平的张兆和写信说:我离开北平时还计划每天用半个日子写信,用半个日子写文章,谁知到了这小船上却只想为你写信,别的事全不能做。

不幸的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的历次政治运动都没有放过沈从文。一次又一次来势汹涌的打击,使忧郁过度的沈从文陷入了病态的迷狂状态,他不断念叨着“回湘西去,我要回湘西去”,张兆和无言地面对此情此景,眼泪禁不住滚滚而下。后来,在妻子悉心的照料和药物治疗下,沈从文渐渐恢复了健康,这些难忘的经历使他的心灵产生了对苦难的免疫力,使他和妻子坚强地度过了艰辛清贫的岁月。1988年5月10日,饱经沧桑的沈从文安详地离开了人世,把无限的眷恋留给了白发苍苍的妻子,就如同留给了人间无限柔美的湘西。

附沈从文创作目录
沈从文文学作品全集:

--------------------------------------------------------------------------------

边城 [沈从文] 神巫之爱 [沈从文] 山鬼 [沈从文]
一个女剧员的生活[沈从文] 看虹录 [沈从文] 长河 [沈从文]
大山里的人生 [沈从文] 阿丽思中国游记 [沈从文] 一个母亲 [沈从文]
阿黑小史 [沈从文] 十四夜间 [沈从文] 篁君日记 [沈从文]
创作杂谈 [沈从文] 水云集 [沈从文] 非梦集 [沈从文]
凤子 [沈从文] 丈夫 [沈从文] 新摘星录 [沈从文]

灯 [沈从文] 夫妇 [沈从文] 艺术教育 [沈从文]
新烛虚 [沈从文] 冬的空间 [沈从文] 好管闲事的人 [沈从文]
龙朱 [沈从文] 芸庐纪事 [沈从文] 石子船 [沈从文]
或人的家庭 [沈从文] 新景与旧谊 [沈从文] 入伍后 [沈从文]
自传编零 [沈从文] 雨 [沈从文] 文学运动杂谈 [沈从文]
往事 [沈从文] 玫瑰与九妹 [沈从文] 月下小景 [沈从文]

新与旧 [沈从文] 湘西 [沈从文] 怯步集 [沈从文]
雨后及其他 [沈从文] 老实人 [沈从文] 怯步者笔记 [沈从文]
狂人书简 [沈从文] 致唯刚先生 [沈从文] 到北海去 [沈从文]
绿魇 [沈从文] 黑魇 [沈从文] 白魇 [沈从文]
劝人读经 [沈从文] 穷与愚 [沈从文] 中国人的病 [沈从文]
禁书问题 [沈从文] 一点回忆一点感想 [沈从文] 三年前的十一月二十二日

友情 [沈从文] 悼勒以 [沈从文] 无从驯服的斑马 [沈从文]
我读一本小书同时又读一本大书 我上许多课仍然不放下那一本大书 蜜柑 [沈从文]
旅店及其他 [小说集] 湘西民族的艺术 [沈从文] 小草与浮萍 [沈从文]
新湘行记 [沈从文] 雪晴 [沈从文] 福生 [沈从文]
在别一个国度里 [沈从文] 采蕨 [沈从文] 苗民问题 [沈从文]
鸭子 [沈从文] 生之记录 [沈从文] 老伴 [沈从文]

一个传奇的故事 [沈从文] 街 [沈从文] 凤凰 [沈从文]
沅陵的人 [沈从文] 桃源与沅州 [沈从文] 一个多情水手与一个多情妇人
市集 [沈从文] 沈从文子集 [沈从文] 过节和观灯 [沈从文]
虎雏 [小说集] 都市一妇人 [小说集] 鸭窠围的夜 [沈从文]
常德的船 [沈从文] 白河流域几个码头 [沈从文] 泸溪·浦市·箱子岩
如蕤集 [小说集] 游目集 [小说集] 八骏图 [小说集]

凤凰集 [沈从文] 柏子集 [沈从文] 主妇集 [沈从文]
辰溪的煤 [沈从文] 沅水上游几个县份 [沈从文] 水车 [沈从文]
流光 [沈从文] 遥夜 [沈从文] 一天 [沈从文]
新废邮存底 [沈从文] 沉默 [沈从文] 逃的前一天 [沈从文]
一封未曾付邮的信 时间 [沈从文] 水云 [沈从文]
水云集 [沈从文] 人生石板路 [沈从文] 人生的梦幻 [沈从文]

我的学习 [沈从文] 我所见到的司徒乔先生 我为什幺始终不离开历史博物馆
记丁玲 [沈从文] 西山的月 [沈从文] 湘人对于新文学运动的贡献
湘行书简 [沈从文] 新诗的旧账 [沈从文] 新文人与新文学 [沈从文]
血 [沈从文] 一个女人 [沈从文] 一张大字报稿 [沈从文]
忆翔鹤 [沈从文] 贵生集 [沈从文] 游二闸 [沈从文]
云南看云 [沈从文] 在昆明的时候 [沈从文] 躁 [沈从文]

怎样办好一份报纸 战争到某市以后 芷江县的熊公馆
致王际真 [沈从文] 顾问官 [别集] 凤凰集 [别集]
抽象的抒情 [沈从文] 长河集 [沈从文别集] 边城集 [沈从文别集]
柏子集 [别集] 湘行集 [沈从文别集] 友情集 [沈从文别集]
萧萧集 [沈从文] 蜜柑小说集 [沈从文] 生命 [沈从文]
雪晴集 [沈从文别集] 萧萧 [沈从文] 湘女萧萧 [沈从文]

⑥ 沈从文简介

沈从文(1902年12月28日-1988年5月10日)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苗族,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是现代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沈从文1988年病逝于北京。
沈从文14岁高小毕业后入伍,15岁随军外出,曾做过上士,后来以书记名义随大军在边境剿匪,又当过城区屠宰税务员。看尽人世黑暗而产生厌恶心理。接触新文学后,于1923年寻至北京,欲入大学而不成,窘困中开始用“休芸芸”这一笔名进行创作。至三十年代起他开始用小说构造他心中的“湘西世界”,完成一系列代表作,如《边城》、《长河》等。散文集《湘行散记》。他以“乡下人”的主体视角审视当时城乡对峙的现状,批判现代文明在进入中国的过程中所显露出的丑陋,这种与新文学主将们相悖反的观念大大丰富了现代小说的表现范围。 沈从文一生创作的结集约有80多部,是现代作家中成书最多的一位。早期的小说集有《蜜柑》《雨后及其他》《神巫之爱》等,基本主题已见端倪,但城乡两条线索尚不清晰,两性关系的描写较浅,文学的纯净度也差些。30年代后,他的创作显着成熟,主要成集的小说有《龙朱》《旅店及其他》《石子船》《虎雏》《阿黑小史》《月下小景》《八骏图》《如蕤(rui)集》《从文小说习作选》《新与旧》《主妇集》《春灯集》《黑凤集》等,中长篇《阿丽思中国游记》《边城》《长河》,散文《从文自传》《记丁玲》《湘行散记》《湘西》,文论《废邮存底》及续集、《烛虚》《云南看云集》等。沈从文由于其的创作风格的独特,在中国文坛中被誉为“乡土文学之父”。 从作品到理论,沈从文后来完成了他的湘西系列,乡村生命形式的美丽,以及与它的对照物城市生命形式批判性结构的合成,提出了他的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本于自然,回归自然的哲学。“湘西”所能代表的健康、完善的人性,一种“优美和健康和自然,而又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正是他的全部创作要负载的内容。
历史研究
建国后,沈从文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服饰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着。湖南周新国先生《武陵藏珍》一书中还记载过沈从文晚年主要从事古代历史文化研究的情况,指出沈从文晚年在古代历史文化研究方面的成绩。在研究中国古代铜镜战国镜方面,沈从文《铜镜史话》指出:“战国铜镜以它规范化的形制、精美的装饰纹饰见称,这标志着中国古代铜镜已经从早期的稚朴走向成熟,楚镜是其中很有名的一种。先在淮河流域发现,通常称为‘淮式镜’。解放七年来,因长沙战国楚墓出土同类镜子格外多,才知道它是楚国的产物,叫作‘楚式镜’比较正确。从现实材料分析,青铜镜子的发明,虽未必创自楚国,但是楚国铸镜工人,对于提高生产技术和丰富镜子装饰艺术,无疑有过极大的贡献。”这一评价是符合客观实际的。

坎坷的一生

沈从文的一生是坎坷的一生,是奉献的一生。他1917年到1922年漂游在湘西沅水流域;1923闯入北京,1923年至1928年在北京以写作谋生;1928年至1930年,沈从文被徐志摩发现,将这位小青年推荐给中国公学校长胡适,在上海中国公学任讲师,兼《大公报》《益世报》等文艺副刊主编;1931年至1933年在青岛大学任讲师;1934年至1939年在北京主编全国中小学国文教科书;1939年至1947年在昆明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1947年至1949年在北京大学任教授;1950年至1978年在北京中国历史博物馆任文物研究员;1978年至1988年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任研究员。沈从文先生的文学作品《边城》《湘西》《从文自传》等,在国内外有重大的影响。他的作品被译成日本、美国、英国、前苏联等四十多个国家的文字出版,并被美国、日本、韩国、英国等十多个国家或地区选进大学课本,两度被提名为诺贝尔文学奖评选候选人。沈从文先生不仅是着名的作家,还是着名的历史学家、考古学家,他撰写出版了《中国丝绸图案》《唐宋铜镜》《龙凤艺术》《战国漆器》《中国古代服饰研究》等等学术专着,特别是巨着《中国古代服饰研究》影响很大,填补了我国文化史上的一项空白。

创作风格
沈从文的创作风格趋向浪漫主义,他要求小说的诗意效果,融写实、纪梦、象征于一体,语言格调古朴,句式简峭、主干突出,单纯而又厚实,朴讷而又传神,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凸现出乡村人性特有的风韵与神采。整个作品充满了对人生的隐忧和对生命的哲学思考,一如他那实在而又顽强的生命,给人教益和启示。
小说分类
沈从文创作的小说主要有两类,一种是以湘西生活为题材,一种是以都市生活为题材,前者通过描写湘西人原始、自然的生命形式,赞美人性美;后者通过都市生活的腐化堕落,揭示都市自然人性的丧失。其笔下的乡村世界是在与都市社会对立互参的总体格局中获得表现的,而都市题材下的上流社会“人性的扭曲”他是在“人与自然契合”的人生理想的烛照下获得显现,正是他这种独特的价值尺度和内涵的哲学思辨,构起了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人生与乡村世界的桥梁,也正由于这种对以金钱为核心的“现代文学”的批判,以及对理想浪漫主义的追求,使得沈从文写出了《边城》这样的理想生命之歌。
代表作
中篇小说《边城》是他的代表作,寄寓着沈从文“美”与“爱”的美学理想,是他表现人性美最突出的作品,通过湘西儿女翠翠恋人傩送的爱情悲剧,反映出湘西在“自然”、“人事”面前不能把握自己的命运,一代又一代重复着悲凉的人生,寄托了作者民族的和个人的隐痛。

⑦ 沈从文是什么时代

沈从文(1902-1988),原名沈岳焕,笔名休芸芸、甲辰、上官碧、璇若等,乳名茂林,字崇文。湖南凤凰县人,祖母刘氏是苗族,其母黄素英是土家族,祖父沈宏富是汉族。沈从文本为汉族,早年亦以汉族人自居,晚年时选择了苗族。沈从文是现代着名作家、历史文物研究家、京派小说代表人物。二十世纪中国文学史上屈指可数的文学大师之一,不少人认为他有资格获得诺贝尔文学奖。14岁时,他投身行伍,浪迹湘川黔边境地区。1924年开始文学创作,抗战爆发后到西南联大任教,1931年-1933年在山东大学任教。1946年回到北京大学任教,建国后在中国历史博物馆和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工作,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历史的研究,1981年出版了历时15年的《中国古代服饰研究》专着。1988年病逝于北京。

⑧ 沈从文的生平经历,谁知道啊

沈从文的生平经历:

凤凰城墙外绕城而过的清澈河流,是他儿时的乐园,给予他无穷的享受。他与小伙伴在这里游水嬉戏,也常常在河滩上看见被处决犯人的尸体。

这美与野蛮的奇异组合,都对沈从文后来的创作产生了强烈的影响。沈从文十五岁当兵,五年行伍生涯,大部分时间辗转于湘西沅水流域。河水不但滋养了两岸的生命,也滋育了沈从文的性情。所以,他的小说、散文,大都与水有关。

可以说,对水的生命体验,培养了沈从文特殊的审美心理,转化成他小说优美的诗意。1922年,沈从文脱下军装,来到北京,他渴望上大学,可是仅受过小学教育,又没有半点经济来源的他,最终只能在北京大学旁听,后来一边在香山慈幼院打工,一边勤奋写作。

在他生活最绝望的时候,曾写信给郁达夫求助。郁达夫登门看望了这位衣衫褴褛的湘西青年,慷慨解囊,并写下激愤的《给一位文学青年的公开状》。1924年,沈从文迎来命运的转机,他的作品陆续在《晨报》《语丝》《晨报副刊》《现代评论》上发表。

四年以后,当他迁居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创办《红黑》杂志时,已是一位小有名气的青年作家了。随着创作的渐入佳境地,他在社会上也渐渐有了令人羡慕的地位。

但是,他发现,自己始终与都市文明有一种难以消除的隔膜,他将这种隔膜称为“乡下人”和“城里人”的隔膜。他与“城市”的隔膜,不仅仅是经济和社会地位的悬殊和所谓文明教养的差异,最根本的,他与城市人在生活、经验、知识乃至价值观上,具有后天无法沟通的天壤之别。

他的生命、情感,已经留在了那个给他生命、知识和智慧的湘西,他每天坐在屋中,耳朵里听到的,却不是都市大街的汽笛和喧嚣声,而是湘西的水声、拉船声、牛角声。

(8)沈从文什么时候学的历史扩展阅读:

到湘西来旅行,好像就为了看一眼翠翠,那个摆渡的南方女孩子翠翠———翠翠是不老的,她就在沈从文先生经典小说《边城》里,头插栀子花,站在大月亮底下,永远那么美好地向你微笑。

翠翠的老家在湘西茶峒,沿着一条叫酉河的流水走下去,在长长的旅行中,我有过一刹那恍惚,仿佛置身于沈从文文集里,其实,整个湘西,也就是装在沈先生心头的一本书吧。

就在漫长的旅程使人寂寞时,边城茶峒出现在视野———仍然古旧的老街,时光在这里仿佛是静止的,一个人在小镇内慢慢走,不知不觉来到古渡旁,山崖上有沈从文手书的“边城”二字,那个摆渡女孩翠翠,在河中小岛上成了一尊青石塑像。

茶峒古来为交通要道,内地入川渝、进出贵州,非得由此过渡不可,涨春水的日子里,码头上泊满了木船,桐油青盐还有无数山货均在此集散。站在古渡边眺望对岸,依稀记起沈从文的句子:“小溪宽约二十丈,河床为大片大片石块,却依然清澈透明,河中鱼来去皆可计数。”

“翠翠在风日里长养着,一对眸子清明如水晶。风日清和的天气,有过渡的是从川东过茶峒的小牛,是新娘子的花轿,翠翠站在船头将船缓缓摇过去,牛羊花轿上岸后翠翠必跟着走,站到小山头上,目送这些走远了,独自低低地学小羊叫学母牛叫,采一把野花缚在头上装作新娘子。”

乌篷船上升起一缕蓝烟,渔人用瓦灶烧腌鱼,随手从篷顶上摘几只红辣椒,看我带着相机,他有几分好奇。

我问他:这个渡口有多少年了?他的眼睛让烟薰得睁不开,憋了半天才说:很多年很多年了,从我爷爷,我父亲,一直到我,它就有了,现在闲了,没多少人过渡,从前这地方人来人往,过部队过新娘,三省交界,你想想有多热闹。

老人很老了,他叫薄宗来,今年93岁,一直在此摆渡,难道沈从文当年从这里经过就是他摆的渡?难道他的孙女就是翠翠的原型。

我来到沈从文故居,是一个秋天的早上,石板铺的院落里没有露水,有一层霜,我把脚步放得轻轻的,生怕惊扰了先生的好梦。

时光还早,喧哗的旅游团还没出现,现在是最安静时分,我一个人从左厢房到右厢房,那房舍、物品、树木和花草,依稀还残留着沈先生的气味与呼吸,仿佛听得见他轻轻的咳嗽和轻轻的脚步。

那张从北京运来的桌子摆在那里,《边城》就在这张木桌上写成,还有那把驮过他瘦高身躯的藤椅,蚊帐;我坐在有些摇晃的藤椅上,伏在斑驳的旧木桌上,一缕书香或者是墨香在四周幽幽飘过,依稀,外面又传来民间傩戏艺人沙哑的嗓音。

记得很多年前,我在图书馆偶然发现《神巫之爱》,是第一次接触沈先生作品,一篇一篇精美的小说把我看呆了。

如今,我终于来到梦中的湘西,来到这个泊在沅水边的小城凤凰,来到从文故居,是抵达一片爱的乐园,还是在寻找一个美的灵魂?我同样无法回答,心里只有一片隐隐的慰藉,我来到了边城,我在那把摇晃的藤椅上坐了许久,这就够了,足够我长久地回味。

阅读全文

与沈从文什么时候学的历史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3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