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三顾茅庐的具体时间
刘备三顾茅庐是在建安十二年(207)。
有人向刘备推荐诸葛亮,说他才华过人、智谋深远,如果谁能得到他的帮助,就可以平定天下了。刘备听了很高兴,于是派人打听诸葛亮的消息。
为了能得到诸葛亮的帮助,刘备带着丰厚的礼物,在关羽和张飞的陪同下,一起去请诸葛亮,不巧,诸葛亮不在家,刘备只好失望地回去了。
有一天,刘备听说诸葛亮回家了,就急忙带着关羽和张飞再一次去拜访刘备冒着雪,走了很远的路,希望能用自己的诚意打动诸葛亮,可是,这一次诸葛亮又没在家。
第三次,他们来到诸葛亮家时已经是中午了,书童说,诸葛亮正在午睡。刘备没有打扰他,而是恭敬地站在门口等诸葛亮醒来。
诸葛亮醒来后,心里非常感动,邀请刘备到自己的书房讨论国家大事,他们发现俩人有着安汉的目标,于是,诸葛亮决定接受刘备的邀请,帮助刘备建立蜀汉政权。
(1)历史上刘备三顾茅庐是什么时候扩展阅读:
在东汉,名士、外戚、世家是最有权威的三个身份。只要能得其一就能称霸一方。袁绍兄弟、曹操和孙权就是靠这三个身份中的一个或二个或三个全占而称霸一方。
诸葛亮表面上虽是个农夫,实际上却是个名士,甚至是中原世家子弟。周边的亲朋好友要么是荆州的世家子弟,要么是荆襄的名士。
诸葛亮有大才大智,却心甘情愿窝在农村当农民,并不是不肯出山成就一番伟业,而是在等一个求贤若渴的贤明诸侯主动抛来橄榄枝,效仿当年吕尚在磻溪钓鱼。
诸葛亮在隆中草庐等来不被世人看好的刘备。刘备的志向及谦卑,竟被诸葛亮认同与欣赏,才有后来“鱼水关系”君臣榜样。
❷ "三顾茅庐"是出自哪个历史时期
刘备三次去邀请诸葛亮,最早记载于陈寿的《三国志·诸葛亮传》,后来在南北朝时期,这个故事的真实性已无法考证了,一直到唐朝中国再次出现大统一,三国的故事才流传开来,很多诗人写诸葛亮的诗歌,比如杜甫《蜀相》中“三顾频频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等,这时三顾茅庐的故事在唐朝已深入人心。
到了宋、元朝时期,大街小巷上说书兴起,这让三顾茅庐的故事走进民间,甚至勾栏瓦舍之中也深入流传,随着说书人的讲述,三顾茅庐的故事貌似越讲越走样,于是就有了不同的版本,但小编相信,说书人也不是信口开河,都是有根据的。
三国时期有个着名史学家,名叫鱼豢,他曾着有《魏略》一书,书中记载了诸葛亮到刘备集团的经过,但并不是刘备去请的诸葛亮,而是诸葛亮主动去找刘备的,三顾茅庐的故事变成了毛遂自荐,故事大致如下:
曹操平定北方后,对荆州虎视眈眈,而刘表没有对应之才,诸葛亮作为荆州的一份子,自然希望保护荆州不受战火,他见驻守在樊城的刘备不错,于是便登门拜访,此时刘备正在待客,并不正视他,宾客走后,刘备见诸葛亮年纪轻轻,虽然长得蛮帅,但料无本事,便用牛尾结毦无视诸葛亮,诸葛亮便说:“我只道将军胸怀大志,没想到只会结毦而已。”这话引起了刘备的注意,于是双方交谈起来,刘备进而感觉这位年轻人果然非同一般,于是把他留在身边。
除了以上两个版本,三顾茅庐的故事,还有一个版本,而是但故事的主人公不是刘备,而是曹操。
据说曹操兵败新野后,谋士程昱向他推荐水镜先生,水镜先生又向他推荐诸葛亮,于是曹操带着程昱、曹洪等人去拜见诸葛亮,还拿着许多金银财宝、绫罗绸缎,同样也是去了三次,第一次诸葛亮外出、第二次诸葛亮也云游去了,直到第三次曹操才见到诸葛亮。
曹操见到诸葛亮时,对方正在读书,对自己竟毫不理睬,曹操便将带来的礼品送上,希望诸葛亮出生辅佐自己,诸葛亮却说:“你花那么大代价买个山民,不怕被耻笑吗?”说完哈哈大笑,曹操知道诸葛亮在取消自己,支吾几声便灰溜溜的走了。
三顾茅庐有三个不同的版本,但最有利的还是罗贯中在《三国演义》中的版本,经过他的妙笔,整个故事基本定型,并迅速流传,变成老幼皆知的精彩情节,这三个版本到底哪个才是真实的历史呢?
对于文学作品而言,不需要那么严谨的,而民间艺人的随心所欲往往能让历史故事更轻松的流程下来,不同人心中,有不同的诸葛亮,也就有不同的三顾茅庐故事,读者在其中能得到收获和乐趣就好,不用纠结于哪个版本才是真实的。能得到快乐就好。
❸ 三顾茅庐 时间 地点
摘要 南阳郡(今湖北襄阳)诸葛草庐是刘备三顾茅庐发生地,诸葛亮”三分天下“战略的策源地,是南阳历史名胜古迹的代表之一。
❹ 三顾茅庐是公元哪一年的事
公元207年冬至公元208年春,当时屯兵新野(今河南新野)的刘备,带着大将关羽、张飞,三次到南阳邓县隆中诸葛草庐请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❺ 刘备三顾茅庐是公元几几年啊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二十七岁时,刘备“三顾茅庐”
第一次来到茅庐时,亮已外出,三人返途中遇见亮好友崔州平;数日后,刘、关、张顶风冒雪,二顾茅庐。途中,遇亮好友石广元,孟公威。到达茅庐,只见亮弟诸葛均,方知亮已出游,备留下一笺,表达倾慕之意。返回时,在隆中山下小桥边遇见亮岳父黄承彦;过了一段时间,刘备与关羽、张飞三顾茅庐,适逢亮在家,但昼寝未醒。刘备吩咐关、张在门外等候,自己徐步而入,拱手立于阶下,直到亮醒后,方才相见。[ 三顾堂:建于清康熙五十八年(公元1719年),是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作《隆中对》的纪念堂。] 答案补充 建安十二年(207年),诸葛亮27岁时,刘备“三顾茅庐”于南阳隆中,会见诸葛亮,问以统一天下大计
参考资料 http://ke..com/view/3708.html?wtp=tt
❻ 三顾茅庐在什么时期
成语“三顾茅庐”是说三国时期(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汉末刘备三次诚访诸葛亮出山辅佐的故事。此后传为佳话,渐成典故,载《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出师表》。现在常用来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拜访有专长的贤人。
【成语】: 三顾茅庐
【拼音】: sān gù máo lú
【解释】: 顾:拜访;茅庐:草屋。原为汉末刘备访聘诸葛亮的故事。比喻真心诚意,一再邀请。
【近义词】:礼贤下士
【反义词】:拒人千里、妄自尊大
【出处】: 三国蜀·诸葛亮《出师表》:“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
❼ 刘备三顾茅庐分别在那几年,详情....季节,遇上何人...
三顾茅庐第一、二次是在建安十二年即公元207年隆冬;第三次是在建安十三年即公元208年初春。
第一次:刘关张往隆中,遇农夫唱孔明的歌,又遇茅庐童子,孔明远游,未得见。 下山时遇到孔明老友博陵崔洲平。
第二次:数日后,有信说孔明远游已归。刘关张再顾茅庐。时值寒冬,遇两隐者于山间饮酒驱寒,这两人分别是颍川石广元,汝南孟公威。至诸葛茅庐时遇孔明之弟诸葛均。诸葛均告诉刘备孔明于昨日与崔洲平远游去了。刘备留书一封欲回,此时孔明的岳父即黄月瑛之父黄承彦来了。
第三次:次年初春,刘关张斋戒三日三顾茅庐。此翻刘关张终于得见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诸葛孔明。这个时候诸葛均也在场。
❽ 三顾茅庐的故事发生于什么时期
三顾茅庐发生在东汉末年。
那个时候,刘备还没有建立蜀汉,所以,还不是三国时代。
在那会,刘备到诸葛亮的草屋那,想拜访诸葛亮,只可惜,诸葛亮当时不在家。等到第三次的时候,刚好诸葛亮在家里睡觉,由于不敢打扰到先生。就在门外静候。
后来诸葛亮接见了刘备,刘备想请诸葛亮出山。诸葛亮给刘备分析了当下局势,并且告知刘备要怎么做。这也就是最着名的,隆中对策。
最后,诸葛亮辅佐刘备,在四川那边,建立了汉朝,历史称之为蜀汉,或者是蜀国。
❾ "三顾茅庐"是出自哪个历史时期
三顾茅庐出自东汉末年,故事是刘备三次光临诸葛亮的茅庐,三请诸葛亮。
❿ 三顾茅庐 时间 地点
三顾茅庐的时间是诸葛亮在他27岁时即建安十二年那一年,地点是湖北省襄樊市的南阳村。
诸葛亮传明确写了“诸葛亮字孔明,琅邪阳都人也。汉司隶校尉诸葛丰后也。父圭,字君贡,汉末为太山都丞。亮早孤,从父玄为袁术所署豫章太守,玄将亮及亮弟均之官。会汉朝更选朱皓代玄。玄素与荆州牧刘表有旧,往依之。玄卒,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
刘备来到诸葛亮家中,想要邀请他出山来帮助他,治理国家大事,地点就在诸葛亮当时耕种南阳的一个小村子里,刘备当时46岁,不惜拖着自己疲惫的身躯,抛下国家大事,三次到孔明家中商讨国家大事,这一年里曹操写出了“龟虽寿”,这一年周瑜与小乔成亲将满十年,这一年是汉献帝统治的第五个年头,在这一年时,东汉的国家大权依然被曹操所掌握着,这一时期的着名诗人作家也大多是出自曹家的,建安是东汉历史上最辉煌的一个时期,三国鼎立时候的着名战争都出自此时。
在这个暴乱横生的时期,百姓生活艰辛,文人的作品多是描写刻画战争的诗词。就是在这样一个时期发生了三顾茅庐这一事件,尽管很多人都不相信这个事情是真的,但这件事依然在民间广为流传,在这样一个天下三分的时代里,一位四十六岁的国家掌权者放下自己的身段,为了国家社稷,为了天下安居乐业,不惜外人眼中的年龄隔阂,去像一个比自己小二十岁的二十七岁的农耕之人请教国家大事,暂且不说他的为人品行如何,就从这一事件我们就可以推断出刘备是一个要成大事之人,一个敢于做别人不敢做的事的人,不论怎么说都是值得被人们尊敬的。建安十二年,天下大乱百姓名不聊生,三顾茅庐就在这样一个背景下诞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