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个人在社会历史发展中起到什么作用
1.任何个人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
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形成。从质上说,有的人从正面影响历史的进程,有的人从反面影响历史的进程;从量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
2.历史人物的含义
历史人物是指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能够影响历史事件外貌特征。历史人物可分为正面的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
3.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的含义
杰出人物是指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反动人物是指逆历史潮流而动,代表腐朽没落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历史人物。
4.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其中,正面的历史人物加速社会的发展,反面的历史人物延缓社会的发展。
②但是,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
③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5.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①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③在历史上,某些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政治家”,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也能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作用。
④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6.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7.评价杰出人物的原则
①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评价杰出人物的作用,要充分认识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要懂得“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同时,要看到特定历史条件对杰出人物的制约。
②在阶级社会中,杰出人物总要代表一定的阶级,因此,要对他们进行阶级分析。
③要用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④要全面分析杰出人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2. 刘邦的成功和项羽的失败是具有必然性呢还是偶然性
我个人觉得刘邦的成功具备偶然性,项羽的失败具有必然性。也就是说项羽肯定会失败,但刘邦不一定会成功。
原因我觉得有三点:
第一,根据楚汉战争前的整体形势看,山东六国的新老贵族(老贵族是跟着项羽的人,新贵族是跟着陈胜吴广起义诞生的人)之间有不可调和的矛盾,分封制只能暂时缓解问题但做不到彻底解决问题,早晚会出事情,项羽一直做的事情是不断打击和削弱新贵族,让这些新兴贵族对他普遍不满,国家得不到一个安定有序的环境对于需要休养生息的项羽来说非常的不利,哪怕取得不断的胜利,其实整体实力实在不断被削弱的。
第二,项羽这个人武功可以,文治能力只能算一般,对于国家安定后的经济建设等等看不到一点规划,既想加强集权又没有行之有效的办法只能靠武力征服,这犯了可以马上得天下不能马上治天下的毛病。他给人的总体印象就是个将军而不是一个王者。如果这个印象一旦被利用,很容易被别有用心的人算计死。
第三,为了追求平衡而平衡最后一旦出现意外平衡很容易被打破,项羽对自己太过于自信,看上去完全没有心理准备,在分封完天下之后地方一乱,国策由原来的分封被动的变成了统一。这个最要命。国策前后不一对于后勤等等相关部门压力巨大,由和平建设转为战争状态形成脱节。而迫切想要安定的普通士兵厌战情绪强烈。不想打仗的人你逼着他去打仗战斗力下降N个档次不奇怪。
这些只是项羽军事上必败的原因。经济根本谈不上建设基本处于吃老本状态。越打仗问题越多。
刘邦成功的偶然我简单说三点
第一,灭秦的偶然。当时分兵两路入秦,秦军主力基本都在项羽一侧,刘邦入秦受到的抵抗烈度非常小,他能比项羽先入咸阳这是谁都想不到的。
第二,刘邦是分封制的受益者。如果国家采取中央集权按照刘邦的班底基本上是没有成功机会的,项羽实行分封看似分散了反对者的力量,变相的也削弱了他自己手里的力量,这是作死行为。
第三,大家都说鸿门宴项羽没杀刘邦是最大错误,其实按照当时的情况,刘邦的实力在整个新兴贵族里不算是顶尖的,对项羽的危害性远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如果天下安定刘邦就是困死在关中的局面。谁也没想到项羽自己不消停和山东六国的人先打起来了。刘邦能迅速占领原来的秦地并得到当地人民的认同这些山东诸侯肯定也想不到。
3. 一个人的成功和失败之间,往往取决于哪些小细节
成功和失败往往只有一线之差,如果你成功了,那么你就会名垂青史;如果你失败了,你就会名落孙山。但是,人们往往总是在感慨成功和失败,却忽略了在做事情中的那些小细节。
失败是成功之母,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失去了自信心,不知道从中反思和检讨自己,找不出失败的原因,这样的话你的努力和整改也只会成为下一次失败的垫脚石。所以说与其过分讨论成功和失败,不如首先树立自己的自信心,把事情做踏实、做人真。由小入微才能够变大变强,耐得住寂寞才能够一览众山小,成就一番事业。
4. 历史人物在历史中的作用表现为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时势造英雄”,意指历史人物是时代的产物。一定历史人物特别是杰出人物的出现,同他所处的时代和社会关系有着必然的联系,即他必定存在于或体现了一定的社会关系,必定代表一定的群体或阶级的利益。相对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言,历史人物的作用只能是个别人的作用,只能够推进或延缓历史的一定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历史人物能否起到推动历史的进步作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其中,正面的历史人物加速社会的发展,反面的历史人物延缓社会的发展。
2、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5. 历史风流人物5个,每个都要有成功失败的原因,要详细
1.项羽:楚国灭亡之后,项氏家族惨遭屠杀,少祖父项堇被车裂于家乡吴中。他与弟弟项庄随叔父项梁流亡到吴县(今江苏苏州)。年少时项梁曾请人教他书法诗歌,籍学了没多久便厌倦了;后梁又请人教他武艺,没多久又不学了;梁大怒!籍曰:“学文不过能记住姓名,学武不过能以一抵百,籍要学便学万人敌!”于是梁便教授他兵法。但其学了一段时间后又不愿意学了,梁只好顺着他不再管他。力能扛(读音gāng,音“钢”)鼎(霸王举鼎一词的由来),气压万夫,年青时志向便极为远大。一次秦始皇出巡在渡浙江(今钱塘江)时,项羽见其车马仪仗威风凛凛,便对项梁说:“彼可取而代也(我可以取代他)。”秦二世元年(前二〇九),陈胜、吴广在大泽乡振臂一呼,揭竿而起(即大泽乡起义),项羽随叔父项梁在吴中刺杀太守殷通举兵响应,此役项羽独自斩杀殷通的卫兵近百人,第一次展现了他无双的武艺!二十四岁的项羽,就这样带领八千吴中(今苏州)男儿反秦起义军,登上了历史舞台。
失败的原因:项羽、刘邦、韩信、张良,楚汉之际这几个人,都可以说是旷古的英雄,但气质性格截然不同。韩信可以说是抑郁质的英雄,能忍,能咸鱼翻身,但是遇事有时难免优柔寡断。张良可以说是粘液质的英雄,善于在幕后出谋划策,事后也不居功自傲,为人处事低调,淡泊名利。刘邦则可以说是多血质的英雄,擅长交际,拉拢、吹拍是拿手绝活,政治手腕一流。至于项羽,恐怕就是胆汁质的英雄了,直率、热情、精力旺盛、情绪易于冲动、心境变换剧烈,有时还有点儿女情长。传说中的“性情中人”,就是这种类型。项羽这种英雄,讲究个气势。闯郡守府,杀殷通,凭的是一把力气。巨鹿之战,破釜沉舟,以少胜多,凭的是一股锐气。彭城之战,以3万西楚铁骑大破56万人的多国部队,杀得汉军血流成河,凭的是一腔怒气。但是在中原的成皋、广武,长期的僵持与疲于奔命的两线作战,最后是粮道的断绝,慢慢地耗尽了西楚霸王的勇气和威势,等到鸿沟协议签定,人人想着和平、回家乡,项羽大军的斗气就泄了,而这种斗气一旦泄了再想提起来,就很有些难度。项羽的失败,正因如此。
2.宋太祖赵匡胤(927年-976年11月14日),中国北宋王朝的建立者,庙号太祖,汉族,涿州(今河北)人。出身军人家庭,高祖赵朓,祖父赵敬,赵弘殷次子。948年,投后汉枢密使郭威幕下,屡立战功。951年,郭威称帝,建立后周,赵匡胤任禁军军官,周世宗时官至殿前都点检。周世宗柴荣死后,恭帝即位。建隆元年(960年),他以“镇定二州”的名义,谎报契丹联合北汉大举南侵,领兵出征,发动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代周称帝,建立宋朝,定都开封。
成功的原因:一、宋太祖赵匡胤一生最大的贡献和成就在于重新恢复了华夏主要地区的统一,结束了安史之乱以来长达200年的诸侯割据和军阀战乱局面。饱经战火之苦的民众终于有了一个和平安宁的生产生活环境,为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文化的繁荣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在我国历史上有两次名副其实的大分裂,一次是南北朝,另外一次就是五代十国,作为五代十国的终结者和大宋王朝的开拓者,赵匡胤是我国历史上一个承前启后的重要人物。 二、文以治国,武以安邦,宋太祖奉行“文以靖国”这一理念,果断的实行“右文抑武”的基本国策,通过设立“誓牌”,尊孔崇儒,完善科举,创设殿试,知人善任,厚禄养廉等一系列重大举措,成为我国历史上最受推崇的一代文治之君,彻底扭转了唐末以来武夫专权的黑暗局面,使宋代的文化空前繁盛,以至于后人有称“宋朝是文人的乐园”的称誉,因此,宋太祖也可以称的上是五代十国野蛮政治的终结者,又是后世历朝文明政治的开拓者。 三、赵匡胤通过采取“收起精兵,削夺其权,制其钱谷”的三大纲领,巧妙的“杯酒释兵权”“削弱相权”“罢黜支郡”“强干弱支”“内外相维”“三年一易”“设置通判”“差遣制度”等等,将军权、行政权、司法权、财政权牢牢控制。一举铲平了藩镇割据武夫乱政的历史状况。所以宋朝300年的历史中从不曾发生大的内乱和地方割据。 四、以宋太祖为首的宋初领导集团集体发奋图强,励精图治,使宋初的社会经济迅速呈现蒸蒸日上的喜人局面。宋太祖减轻徭役,赋税专收,以法治国,兴修水利,发展生产,澄清吏治,劝奖农桑,移风易俗等一系列英明决策,不仅尽快医治了200年的战争创伤,而且迅速把宋朝推向空前繁荣的局面,出现了历史上享有盛名的“建隆之治”。 另外宋太祖本人极具几尽完美的人格魅力:他心地清正,嫉恶如仇,宽仁大度,虚怀若谷,好学不倦,勤政爱民,严于律己,不近声色,崇尚节俭,以身作则等等,不仅对改变五代以来奢靡风气具有极大的示范效应,而且深为后世史学家所津津乐道。 与历史上其他着名的王朝相比,宋太祖所创建的宋朝以其鲜明的文人政治特色而登上中国文治盛世的顶峰,可谓中国君主专制史上的最开明的一个王朝,因此,尽管宋朝300年的基业中,长期积弱,但在民间却享有盛誉,并对后世历代产生深远影响。
3.朱元璋,明王朝的开国皇帝。原名重八,后取名兴宗。汉族,濠州(今安徽凤阳县东)钟离太平乡人,25岁时参加郭子兴领导的红巾军反抗蒙元暴政,龙凤七年(1361)受封吴国公,十年自称吴王。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在基本击破各路农民起义军和扫平元的残余势力后,于南京称帝,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全国统一的封建政权。朱元璋统治时期被称为“洪武之治”。葬于明孝陵。
成功的原因:明王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生在今安徽淮河平原一个赤贫的佃农之家。他从未经历过中国那个安定的农业社会的正常环境,直到他40年以后起而统治这个帝国并指导它的恢复工作。明王朝诞生于半个世纪有增无已的扰攘纷乱中;在这个一切遭到破坏的年代,全国大部分地方的日常生活的进行日益直接诉诸于暴力。它提供了中国社会逐渐军事化的典型范例,而且也由于这一点,它提供了元失其鹿而群雄争逐的典型范例,即他们通过军事力量把一个号称为受有天命的继承者政体强加于人。尽管中国人在传统上喜欢把这种情况归之为改朝换代循环理论提出的一乱一治的典型形式,但是,元朝瓦解和明朝兴起的方式却完全不是表现在中华帝国历史上的那种改朝换代的模式。14世纪中叶是一个非同寻常的时期。纷乱中的中国社会充分揭示了它的潜力,也充分展示了它一般很少表现出来的组织结构。因此,人们可以看到这个时期中国文明的某些特征,它们在和平的、有秩序的文官政府之下是不容易辨认出来的。同时,这个时期的暴力行为也给明王朝留下了持久的印记。这位杰出的开国之君在14世纪40年代,从天灾人祸和饥寒交迫的钟离村,一跃而在1368年在南京登上大宝,他走的这条道路由于他自己的雄心壮志和力求飞黄腾达的意识,已被有力地强行改造,而使之具有符合那些传统形式的合理的外貌,使东亚大陆的统治权重新回到汉人的手中。他精通怎样取得帝王统治之术。作为此后的皇帝,他将使这种帝王之术适应他为之着了迷的帝王大业的需要。明王朝往后270年的统治的政治特点,我们可见到它们主要源于这位奇异而强有力的人物的个人性格特征。
4.武则天(624年2月17日-705年12月16日),汉族。中国历史上唯一一个正统的女皇帝(唐高宗时代,民间起义,曾出现一个女皇帝陈硕真),也是继位年龄最大的皇帝(67岁即位),又是寿命最长的皇帝之一(终年82岁)。唐高宗时为皇后(655—683)、唐中宗和唐睿宗时为皇太后(683—690),后自立为武周皇帝(690—705),改国号“唐”为“周”,定都洛阳,并号其为“神都”。史称“武周”或“南周”,705年退位。武则天也是一位女诗人和政治家。
成功的原因: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后人很佩服她的才能,有点才气的女人更是羡慕她,常以武氏为样板为楷模,雄心勃勃,想做番大事业的女人也大有人在。但是,武则天能当女皇的成功秘诀是什么呢? 一是根好. 武则天出身于并州文水(今山西文水)的一木材商人家庭,自幼生活富足,受到了良好的教育,读了许多书,能写漂亮的字……..这个根为她日后走上皇位打下良好基础.
二是命好. 什么是命?其实就是机会,十四岁被选入宫为唐太宗李世民的才人,身份虽然卑微,但这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没有这一步,何来以后的那些机遇的成功呢? 三是远见. 一般女人往往缺乏的就是远见,爱计较眼前利益.但武则天能看到长远利益并且能忍……在后宫女人群中的争斗就不去说了,她在太宗活着时就敢和太子相爱,这应说她很有远见(而且有胆量),否则,太宗死让她出家为尼,她还能有出头之日?…….这女人心字头上一把刀,很有韬略_____很有静待时机的本事。四是雄心. 雄心是人成功的一种基因,往往人有十分雄心,最后成功八分,没雄心的人很少有作为………武则天当她在尼姑庵被高宗李治接回宫后,立为昭仪,一般女人该心满心足了吧!她不,她利用后宫女人们的矛盾不择手段地登上皇后的位置!女人当了皇后是多么荣耀的事,这该心满意足吧!她也不,从控制朝政到自己当女皇,哪一步都可以停下来,她却一步步走向权力颠峰! 当了女皇后,她的大周,前承贞观之治,后启开元盛世,其政绩也大有可圈可点之处呢! 当然,聪明理性的头脑,等等也成就了她,但以上四点不是一般女人所能具备的,也不是容易学得来的,历史上有许多女人想学武则天,结果画虎不成反类犬,其原因大都是有武则天之志而无其才能,有武则天之才而无其魄力,有武则天之魄力而无其命。
5.孛儿只斤·铁木真(1162—1227),成吉思汗(Chinggis Khan),庙号元太祖,孛儿只斤氏,名铁木真,蒙古族。世界历史上最伟大和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1206年,被推举为蒙古帝国的大汗,统一蒙古各部。在位期间多次发动对外征服战争,征服地域西达西亚、中欧的黑海海滨。
成功的原因:铁木真的成功,归咎于蒙古帝国的强大。蒙古帝国与当时的欧洲,亚洲国家不同,蒙古帝国采取全民皆兵的政策,战时为兵,平时为牧民。其次,蒙古帝国四海为家,部队的机动性超级强大,都是以骑兵为主。其次蒙古帝国的后勤补给非常优良,大队部队往前,大批的牛羊就紧跟于部队之后,使得军队能进行大纵深的入侵。最后蒙古帝国拥有汉人优秀的科技技术支持,特别是火炮,对于当时中西欧的城堡构成毁灭性的打击。还有,当时欧洲国家以骑兵决胜为主,而蒙古帝国的战术以,马上弓箭手为主,对敌人万箭过后,才配合火炮,挥刀杀入。所以这样的军队往往很难阻挡。
铁木真的铁骑统一了中国,西征一路击败条顿,俄罗斯,匈牙利,并且粉碎了一个又一个西方骑士团。
铁木真的部队在东征日本时遭到毁灭性打击,二次都以失败告终,可见其对于海战,登录作战的经验的缺乏,但是在骑兵称霸的年代,他做的已经够多了。
6. 历史人物成功的最主要因素
历史人物成功的主要因素如下:
1、目标。"要什么"从来就比"怎样做"更为重要。但是目标不是欲望。目标从来就具体,也往往给自己定了时限。换句话说,目标是具体化了的、有时间限制的目标。因而它既有欲望的感情、牵动因素,同时也有自己作主,不让自己从散漫中游移的因素;
2、胸怀。所谓胸怀,就是一股用天下之材,尽天下之利的气度,当然,还包括相当程度的包容,对异己的包容,对陌生的包容,对不如己者的包容;
3、勇气。冒险的勇气、行动的勇气。人的自由在于人的主动性,人的主动性在于向多种可能性敞开。假如你不尝试什么,你往往也不会知道自己到底要什么;
4、坚持。许多事没有成功,不是由于构想不好,也不是由于没有努力,而是由于努力不够。坚持就是拓进,就是遇到困难也绝不放弃的韧劲。
7. 为什么青史留名的历史人物能成功呢他们靠什么才成功的呢这说明了什么
我觉得一方面的话是靠一个机会,另一方面的话,应该也就是靠他们个人的一些能力之类的,就是说要把握住机会,才能发挥出自己的能力,才能够在历史上留下名声,看那些历史人物的话,多数都是如此,如果自身没有能力,那么肯定也把握不住机会,如果碰不到机会,有能力的话也无用武之地。
8. 哲学高手请进!
1.地理环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与意义
(1)作用:第一,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经常的、必要的物质前提和条件。第二,地理环境的优劣可以加速或延缓社会历史的发展;第三,它以整体方式制约人类发展。
地理环境对社会的作用及影响的大小主要受到社会条件即生产发展水平、社会性质和制度的制约。
(2)意义:在现代科学技术高度发展的前提下,自然资源不断得到充分的开发和广泛利用,地理环境已在很大程度上变成“人化自然”,具有社会性。在社会和地理环境的相互作用中,矛盾的主要方面是社会。人类一方面要按照内在需要去改造自然地理环境,另一方面又要防止“生态失调”,这是人类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个国家地区乃至人类在制定计划时,要有计划、合理的利用资源,按照自然规律和人的需要和谐地去改造自然,确定人和自然的恰当关系,以做到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保持生态平衡。
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 1 )任何个人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
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从质上说, 有的人从正面影响历史的进程, 有的人从反面影响历史的进程;从量上说, 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
( 2 )历史人物的含义
历史人物是指历史事件的当事人, 他们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 能够影响历史事件外貌特征。历史人物可分为正面的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
( 3 )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的含义
杰出人物是指能够反映时代要求、 代表进步阶级利益、 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反动人物是指逆历史潮流而动, 代表腐朽没落阶级利益, 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历史人物。
( 4 )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 组织者、 领导者, 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其中, 正面的历史人物加速社会的发展, 反面的历史人物延缓社会的发展。但是, 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 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 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 5 )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①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 能够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 制定具体的纲领、 路线、 政策和策略, 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③在历史上, 某些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政治家”, 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 也能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作用。
④杰出的科学家、 思想家、 文学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 对于人类物质文明、 精神文明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 6 )评价杰出人物的原则
①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评价杰出人物的作用, 要充分认识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 要懂得“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同时, 要看到特定历史条件对杰出人物的制约。
②在阶级社会中, 杰出人物总要代表一定的阶级, 因此, 要对他们进行阶级分析。
③要用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④要全面分析杰出人物, 既不能肯定一切, 也不能否定一切。
3.从劳动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不可替代的积极意义的角度看,人类一切价值的源泉只能是活劳动;从物质与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关系的角度看,人类社会的发展及人的需求是有层次性的,因此劳动也是有层次的,满足最基本层次需求的劳动是生产劳动,满足新增需求的劳动是非生产劳动.这样的划分,可以摆脱纯经济的一些无谓纠缠,而把精力放在应该大力发展的生产劳动上.所以,对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的认识不能只从经济学的视角进行,从哲学的视角或许是另一种更好的方法.
4.我们可以将唯物史观的社会结构理论描述为由生产力的社会性质——以所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政治上层建筑(意识形态)。马克思恩格斯所论述的社会结构就是由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上层建筑(意识形态)这三个层次的因素组成的。不过,以往那种把生产关系等同于所有制关系的理解,是不全面的。唯物史观揭示了人的社会存在、揭示了社会的物质基础,提出用人们的社会存在说明人们的社会意识、用人们的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说明人们的社会生活、政治生活、精神生活,形成了科学的社会认识论和方法论;唯物史观揭示了社会的要素、结构和系统的有机性、整体性,揭示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包括意识形态)的决定作用以及逆向的反作用,揭示了社会基本矛盾,论述了社会系统的运行机制和社会发展规律,阐明了人类解放的道路,形成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唯物史观是意识形态和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
5.随着唯物史观的发展,生产力同生产关系之间、经济基础同上层建筑之间以及社会各阶级之间的关系,是理解和把握社会性质与社会状态的一把钥匙。如果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同同志阶级存在严重的冲突,在人际关系上表现为阶级对抗特别是统治阶级与被统治阶级之间的根本对立,那么,是不可能社会是和谐的。
9.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
历史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表现为加速或延缓历史的发展,相对于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而言,历史人物的作用只能是个别人的作用,只能够推进或延缓历史的一定进程,但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历史人物能否起到推动历史的进步作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愿望。
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的意义:
1、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其中,正面的历史人物加速社会的发展,反面的历史人物延缓社会的发展。
2、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10. 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会留下自己的印记,但每个人在历史上发挥作用的性质和程度各有不同。个人在历史中起到的作用或大或小,,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得是促进作用,有的人对历史发展起的是阻碍作用。在分析和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不能片面简单地从他在历史上做出的事迹加以评判。
在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的问题上,存在着两种观点。一是否认历史运动的规律性,过分抬高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另一个是完全否认个人在历史中的作用。这两个观点都是不正确的,我们应该从以下分析来认识和评价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首先,透过历史的迷雾不难发现,任何历史人物都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必然带有历史的特征和历史局限性。①早就有人说过,凡是有便于杰出人物发挥其才能的社会条件的时候和地方,总会有杰出人物出现。即每一个成了社会力量的杰出人物,都是社会关系的产物。我们举个例子来说吧,假如拿破仑所在的那个时代不需要战争,而是和平年代,那拿破仑的优秀的军事才能也英雄无用武之地,他也就不可能当上皇帝,不可能成为一个杰出的历史人物;亦或者,法国旧制再延续七十五年之久,那么拿破仑也许会想他在法国革命几年前所打算的那样到俄国军队中服务。如果他果真去了,他或许能在俄军发对土耳其的战斗或发对高加索山民的战斗中一显身手,那他也许终身也不过是个不大着名的波拿马将军或上校,②所以,若是旧制度仍存在,那现在谁也不会想到拿破仑,原来是个可能的军事天才。所以,他们只是由于这种社会关系和历史发展的一般趋势才出现的,没有这种趋势,他们永远也跨不过由可能进到现实的门槛。③再看一下希特勒,德国接受希特勒最主要的原因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战胜国的政策失败。这个政策为纳粹主义的发展奠定了一个基础;它使德国产生了失业现象,要负担着重大的赔款,割去相当多的领土,丧失了自由、平等和军事力量。当那些胜利国起草凡尔赛条约的时候,他们并没有遵守威尔逊十四点的理想,因此才使德国人民对各强国都丧失了信心。当时的魏玛共和国政府在国外得不到任何有意义的外交成就;在国内也不能解决德国人民的困难,所以希特勒登高一呼,马上就赢得了不少的拥护者。若当时那些战胜国遵守了威尔逊十四点,又若德国没有割去太多的领土,没有失去自由、平等和军事力量,这些社会关系已经改变,那结果还会是这样的吗?这个就不能保证了。
时势造英雄,但英雄不能造时势。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杰出人物
会因其智慧、性格因素对社会进程发生影响,但这些作用仅仅是历史进程中的偶然现象,只能够成为社会发展的个别原因。他们凭借自己的才能,虽然也能使具体历史事变的外貌或某些后果改变,但终究不能改变历史发展的基本方向。如果看不到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制约性,割裂必然与偶然的关系,就势必会夸大个人的作用,进而否定或歪曲历史发展的规律。④
就拿新中国的成立,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来说吧。新中国的成立和共产党成为执政党是中国发展的必然趋势。毛泽东的军事才能对于新中国的成立是一种偶然现象,但我们都知道,毛泽东对新中国成立的影响非常大,毛泽东的军事才能是新中国成立的一种原因;红军长征的胜利,对决定新中国的成立和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的诸多原因中的一种原因。偶然性是一种相对的东西,它只会在各个必然过程的交叉点上出现,促进这些必然结果的产生。法国大革命时,拿破仑担起了挽回社会秩序的使命,这就排除了其余的将军担负这种使命的机会,虽然这些将军中间也许有些人能像他那样或差不多像他那样执行这种命令。社会要有一个坚毅的军事统治者这种需要一旦满足,社会组织的力量就成了阻碍其余的有这类有才能的人表现其才能的力量。所以,一般人就会过分夸大拿破仑个人的力量,提出和支持这种力量的全部社会力量通统归到他一个人份下去了,大家都觉得拿破仑的力量就是唯一无二的力量,所以当人们听说假如没有拿破仑情形就会不知怎样的时候,人们的想象就会混乱起来,竟以为如果没有拿破仑,就根本不会发生拿破仑个人力量和影响所凭借的那种社会运动,这个就过分地夸大了拿破仑的历史作用。就像文革时期,中国百姓对毛主席的绝对崇拜,认为毛主席所说的一切都是正确的,都要执行照做。那时候人们也是没有考虑到社会力量的作用以及社会制约性,割裂了偶然与必然的关系,过分夸大了毛主席的历史作用。但是,毛主席的伟大和对中国的巨大影响是不可否认的。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
积极作用,否则,如果违背了社会历史发展的规律性或必然性,历史人物也会走向反面。⑤所
以,我们在评论和分析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时,应该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否认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创造作用﹐把个别杰出人物夸大为主宰历史的唯心主义历史观。英雄是同人民群众相对应的历史观范畴﹐通常指杰出人物。有的场合也泛指对历史发展起过重要作用的历史人物﹐如帝﹑王﹑将﹑相和思想家中的一些人。马克思主义产生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都无视人民群众在历史上的作用﹐而是直接或间接地宣扬英雄创造历史的观点。
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当人们看不清隐藏在领袖人物行为的动机背后的﹑推动一个民族或阶级行动起来的物质动因时﹐他们就会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藉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英雄史观在社会历史发展中长期占据统治地位﹐有其深刻的社会的﹑阶级的和认识的根源﹐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但他们的力量和智慧总是集中地体现在他们的代表者──领袖人物的活动中﹐并在领袖人物的领导下从事历史的创造活动。当人们看不清隐藏在领袖人物行为的动机背后的﹑推动一个民族或阶级行动起来的物质动因时﹐他们就会把个人看作推动历史的决定力量。
在剥削制度下﹐少数统治者凭藉权势和所能支配的物质力量﹐可以在历史上打上自己的印记﹐而创造历史的劳动群众则处于受剥削﹑被压迫的地位﹐他们创造历史的能力和作用的发挥﹐受到极大的压抑和限制﹐他们作出的贡献往往被湮没﹐有的成果则为统治阶级所窃取。
剥削阶级的思想家出于阶级的偏见﹐总是把历史说成是帝王将相创造的﹐极力贬低人民群众的作用﹐以此欺骗和蒙蔽人民群众﹐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
1.任何个人都对历史的发展起作用
任何个人对于历史的发展都起作用,都在一定程度上参与了历史的形成。从质上说,有的人从正面影响历史的进程,有的人从反面影响历史的进程;从量上说,个人的作用有大小之分。
2.历史人物的含义
历史人物是指历史事件的当事人,他们能在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明显地留下自己意志的印记,能够影响历史事件外貌特征。历史人物可分为正面的历史人物(杰出人物)和反动的历史人物。
3.杰出人物和反动人物的含义
杰出人物是指能够反映时代要求、代表进步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重大促进作用的历史人物。
反动人物是指逆历史潮流而动,代表腐朽没落阶级利益,对社会发展起阻碍作用的历史人物。
4.历史人物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
①历史人物是历史任务的发起者、组织者、领导者,能够影响历史事件的外貌特征。其中,正面的历史人物加速社会的发展,反面的历史人物延缓社会的发展。
②但是,历史人物不可能改变社会发展的总趋势,不可能随心所欲地左右历史。
③历史人物的成功或失败,归根结底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动是否符合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
5.杰出人物的历史作用
①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反映他们所处的那个时代的发展趋势,能够提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先进思想和主张。这些思想和主张常常是社会变革的先导。
②先进阶级的政治家能够根据他们的先进思想和主张,制定具体的纲领、路线、政策和策略,并动员和组织本阶级成员与广大人民群众同阻碍社会进步的反动势力进行斗争。
③在历史上,某些剥削阶级的代表人物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可能成为“开明政治家”,他们的一些主张和改革措施,也能对社会发展起某种促进作用。
④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文学艺术家的创造性活动,对于人类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的提高起着重要作用。
6.从必然与偶然的辩证统一中理解个人的历史作用
任何历史人物的出现,特别是杰出的政治人物的出现,都体现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统一。时势造英雄,杰出人物的出现具有必然性。
历史人物的作用性质取决于他们的思想、行为是否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是否符合人民群众的意愿。只有顺应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人民群众的意愿,历史人物才能起到推动社会前进的作用。否则,就会走向反面。
7.评价杰出人物的原则
①杰出人物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评价杰出人物的作用,要充分认识他们所处的历史条件,要懂得“时势造英雄”的道理。同时,要看到特定历史条件对杰出人物的制约。
②在阶级社会中,杰出人物总要代表一定的阶级,因此,要对他们进行阶级分析。
③要用必然性与偶然性相统一的观点来分析杰出人物及其历史作用。
④要全面分析杰出人物,既不能肯定一切,也不能否定一切。
人生在世,接触的人无数。邻居、同窗、同事、同志、同路……,有的人接触过一次就懒得再见;有的人则是一见如故。他对你有种吸引力,使你师之、友之,见了之后还想再见。俄罗斯的普列汉诺夫的《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对我来说,就像一个睿智的老朋友;过一段日子,就想见一面,听听他的高见。
《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实际上只是一本小册子。我拥有的那本是三联书店1965年第二版、1973年9月第四次印刷的,大32开本。薄薄的,连注释、索引共52页,正文仅40页。满打满算,也不到3万字。和那些动辄数十万字(如考茨基的《唯物主义历史观》译成中文洋洋洒洒竟有150万字之多)的着作相比,篇幅是够短的了。但它观点鞭劈入里。称得上是历史唯物主义方面的一篇杰作。古人云“一瓢水可知大海味”,《论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这本小册子就是洋溢着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海域“海滋海味”的一瓢水。
个人往往会影响一个民族、国家、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进程。个人对社会发展的影响与作用,历来是人们饶有兴趣的话题,也是人类的良知一直在努力探索、竭力揭示的问题。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光明战胜黑暗的过程。“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这一方面的真理在何方?普列汉诺夫在他42岁时,经过认真地研究,以无产阶级理论家的锐气和深邃的历史洞察力,简明扼要地向世人指出,这个真理蕴藏在社会需要中。意识不到社会需要,违背社会需要,再伟大、再杰出的人物也终究会被社会被历史所抛弃。拿破仑只有在他代表着变革旧的上层建筑的社会需要,努力砸碎封建专制制度的时候,他才是强有力的,他才能在欧洲大陆叱咤风云、席卷千军。而当他忽视了社会需要、一味穷兵黩武的时候,那么,只要几天的功夫(滑铁卢一役)就可使他的力量烟消云散,无可救药地被流放到数千里外的圣赫勒那岛上去了。因此普列汉诺夫在该书中指出,“一个伟大的人物之所以伟大,并不是因为他的个人特点使伟大的历史事变具有个别的外貌,而因为他所具备的特点,使他自己最能为当时在一般的和特殊的原因影响下所发生的伟大社会需要服务”;是“因为他的见识比别人的远些,他的愿望要比别人的强烈些”。
推动人类历史前进上的伟大人物,无不是在自己所处的客观环境里,意识到社会发展进程产生的社会需要;当仁不让地担负起满足这些社会需要的发起责任;并把满足这种社会需要当作自己义不容辞的任务来加以解决。
与时俱进、持续不断地发展,是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健康的基本特征。我认为普列汉诺夫的《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一书中“社会需要”这个概念,准确地说,应该理解为“社会发展的需要”。发展才是硬道理。这一社会需要的力量无比。有史以来,社会要前进、人类要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如长江之水向东流,浩浩荡荡,势不可当,顺之者昌,逆之者衰!发展才是硬道理。社会发展需要的“风云”能够也必然会造就英雄。古今中外,这样的事例俯拾即是:19世纪中叶的林肯,意识到奴隶制阻碍着北美大陆社会的发展。废除奴隶制的“社会需要”把他,“一个从石匠上升到伊利诺斯州参议员的平民,一个缺乏智慧的光辉、缺乏特殊的性格力量、地位并不十分重要的人、一个善良的常人送上美国总统的位置”。林肯主张维护联邦统一。1861年当选总统后,南方各州相继脱离联邦,南北战争爆发。林肯先是竭力设法与南方同盟妥协,遭拒绝后,采取革命措施,颁布《份地法》发表《解放宣言》,从社会基础上彻底瓦解了南方奴隶主的顽抗。
社会发展需要时,只要你具备条件,那怕你躲到床底下,社会也会把你找到拉出来。辛亥革命爆发时,黎元洪不就是如此?
个人能力都有局限,别说满足社会发展需要,就是把社会发展需要指明出来,也决非易事。南非黑人领袖曼德拉,被白人种族主义政权监禁迫害了27年。他当选南非总统后,面对国内黑人“把白人扔进大海”的舆论,他发出了“把枪支扔进大海”的呼吁!邓小平同志在上个世纪80年代就向世人指出,当代人类社会的两大主题是“和平”与“发展”。临终之前还一再告诫全党“发展才是硬道理”!
黑格尔的《法哲学》中有这样一句话“一个时代的伟大人物是这样一种人,他能用言辞把他的时代的意志表达出来,他告诉他的时代什么是那时代的意志,而且能去完成它。他所做的是他的时代的精髓与核心,他使他的时代现实化了。”林肯这样做了,曼德拉这样做了,邓小平也做到了。
这不仅要有识,而且要有胆。弄得不好,轻则遭传统观念、习惯势力的压制和阻挠;重则会遭到残酷的人身迫害,马寅初、彭德怀\张志新等人的遭遇已是世人皆知。
但是,历史尊敬的是指明社会发展需要的人、促进社会发展的人,而不是违背社会发展需要、漠视社会发展需要的人。邓小平、林肯、曼德拉,还有着述了《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问题》的普列汉诺夫,自然会名垂青史,经常被后人所怀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