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河北清河县原来属于山东么
《水浒传》又名《忠义水浒传》、《江湖豪客传》。根据宋金元时期宋江起义的故事加工编成话本,200多年后,施耐庵根据话本、民间故事、戏曲写出中国第一部长篇白话小说《水浒传》,在我国白话文学的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水浒传》对封建社会的一切,几乎都有涉及,医卜星相、勾栏瓦舍、吹拉弹唱等等,为我们提供了一幅北宋时期社会生活各方面的风俗画卷。 许多山东朋友,都说武松是他们的同乡,山东人也以山东出了武松这样一个英雄而自豪。 那么,武松应该是山东人了。但如果再问一句:武松是山东哪个县的人呢?山东朋友可就答不上来了。 其实,这个问题,《水浒传》第22回中交待得很清楚:宋江杀了阎婆惜,和兄弟宋清两人逃到沧州柴进的庄上,遇见了武松—— 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着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间一年了。” 可是问题来了:清河县属于山东省么? 翻开地图一找,山东和河北的交界,从德州到临清的这一段,是以大运河为界的。清河县在大运河的西边,清河县分明属于河北省嘛!山东人引以为荣的山东好汉武松,居然不是山东人,这不是笑话么?如果说,因为武松曾经在山东阳谷县打虎,被阳谷县知县聘请当了都头(相当于今天的**刑警队队长),而且武大郎也已经从清河县迁来阳谷县定居,就把武松算是山东阳谷县人,是不是太勉强了点儿呢? 查考历史,清河县置于隋文帝(杨坚)开皇初年。汉高祖时代,这里先置清河郡,以后屡次改为清河国。汉元帝以后定为郡。辖地相当于今天河北省清河县的周边地区,包括今天山东省邻近的好几个县、市。东汉以后又改为清河国。北魏仍称清河郡。隋朝初期废除郡一级行政区划,隋朝大业以后又恢复为清河郡。唐朝初年废郡设州,县属于“州”管辖。唐初的清河县属于贝州,州治就设在清河县。到了宋代,贝州改名恩州,州治还是设在清河县,属于河北东路管辖,路的治所设在大名府。宋代虽然没有山东省、河北省的建制,但是已经有“路”的建制(路比省小)。所以《水浒传》中才有“山东呼保义,河北玉麒麟”的说法。这里的山东和河北,不是指省而是指路。后来元代建省,也是在辽宋时代“路”的基础上拆并划分的。大运河建于隋代,以大运河作为山东、河北的交界,当然是隋代以后的事情。这样看来,清河县历史上都是属于河北,不属于山东。《水浒传》写于元代,出版于明代。山东人“冒认”武松为同乡人,应该是明代以后的事情。——据说冀鲁豫地区的交界线经常变动,连今天属于山东省的阳谷县,还曾经有一度划归河南省呢,清河县曾经一度属于山东省,也不是没有可能的事儿。我没有找到《清河县志》,不敢胡说。但是从历史沿革看,清河县主要还是属于河北而非山东,应该没有问题。 其实,就是在当代演播的山东快书和评话里,也没有说武松是山东人。高元钧的山东快书《武松传》第一回,就说“那武松,家住在直隶广府清河县”。“直隶”是直属京师的意思,一般都是京师周围的地区;广府指广平府,府治在今天的河北永年县。宋朝已经有直隶的府县,但是广平府和清河县都不是直隶的。河北省清代称为“直隶省”,可见高元钧的说法,是从他的清代祖师爷那里传下来的“当时”的称呼。王丽堂的扬州评话《武松》第一回也说:“武松是何许人氏?他是北直广平府清河县人。”“北直”指的是“北直隶”。明代有南京和北京两个京师,所以今天的江苏省当时称“南直隶”,今天的河北省当时称“北直隶”。这样看起来,王丽堂的说法,可能是从她祖师爷的祖师爷那里传下来的了。 只有《金瓶梅》第一回中说:“大宋徽宗黄帝政和年间,山东省东平府清河县中,有一个风流子弟……复姓西门,单讳一个‘庆’字。”把清河县归到了山东省东平府。山东人认武松为同乡,根据可能就在这里。《金瓶梅》出版于明朝崇祯年间,作者是明代人,已经有了“省”的建制。按:东平府置于宋代,元改路,明改州,下属今天的山东汶上、平阴、东平、梁山、肥城、阳谷、东阿七县,没有清河县。可见兰陵笑笑生也是信口开河,没有经过考证的。他不但把清河县纳入了山东版图,还把武松的原籍说成是阳谷县,打虎的地点却说成是清河县,把景阳冈也搬到清河县去了。他是从沧州回阳谷县看望哥哥,路过清河县,所以才偶然打死这只老虎的。——兰陵笑笑生倒是纠正了武松从沧州回清河老家居然路过阳谷的路线错误,但是却把清河县送给山东人了。 不管怎么说,清河县属于河北不属于山东,是铁定的。——我这样一考证,山东人失去了一个可以引为自豪的好汉,可要骂我喽。
满意请采纳
⑵ 大家好,请问顺天府清河县属于哪里的知道的请回答,多谢
清河县属邢台市。
唐朝建立后,清河县隶属于河北道贝州。
公元994年,也即北宋建立后,清河县隶河北东路恩州。
元朝这一历史阶段,推行行省制,清河县属中书省大名路。
明朝时期,清河县属直隶顺天府。
清朝建立后,清河县为直隶省广平府。
1913年,清河县属直隶省大名道。到了1928年,直隶省改为河北省,清河县属之。
1970年,清河县属邢台地区。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清河县属邢台市至今。截至2017年,清河县下辖6个镇,总人口约为38.5万人。
⑶ 清河 是哪里拜托各位大神
在河北省南部、南运河西岸,邻接山东省。县人民政府驻葛仙庄镇。汉信成、清阳两县地,北齐为武城县,隋改清河县。农产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花生等。工业有机械、化肥、造纸、煤炭、酿酒、制药。 清河县地处冀南平原,是《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片有着神奇传说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靠卫运河与山东省相邻,京九铁路纵贯县境,308国道傍城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县域面积502平方公里,耕地51.4万亩,辖6个镇320个行政村,城乡居民35.4万。清河是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地方。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这块土地屡被封给王侯为国,并多次发生举世闻名的事件,所被称为"风云之邦"。 清河是我国张姓发源地之一。 远在公元前八百多年的周朝,清河这地方名叫甘泉。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主的齐桓公占领了这一带,把甘泉改名贝丘,为齐国属邑。战国七雄相争,贝丘地方为赵国所有。到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最后灭齐统一中国,定天下为三十六郡时,将贝丘旧地划出一部,另建了一个厝县,归巨鹿郡管辖,一直到汉朝。 清河之名,因水而得。据《战国策》说,张仪游说赵国"奉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就是指贝丘的清水河。汉朝初年,把原来厝县地从巨鹿郡分出来,以境内清水河为名,建立了清河郡。 但是,清河地方的名字,是随着当地发生的历史事件而变换的。公元七九年,汉章帝刘TAN立他的长子刘庆为太子,准备继承皇位。可是窦皇后怕刘庆的生母宋贵人以后夺她的地位,就在章帝面前大讲刘庆母子的坏话,并下毒手害死宋贵人,把已立为皇太子的刘庆废为清河王。刘庆被废后忧愤成疾,死后就葬在清河。后来清河王刘庆的儿子刘祜做了汉安帝,父以子贵,就于公元一二一年,将刘庆大加追封,并给这地方起了吉祥的名字叫甘陵。二十七年后,汉桓帝刘志为了表示"尊帝陵之号",不仅改清河郡为甘陵郡,连县名也改为甘陵县。这以后,经过魏、晋、南北朝长期战乱,清河郡的建制虽有所恢复,但到宇文氏奠定北周政权后,又取古贝丘之名,在清河郡建立贝州。隋、唐两朝基本沿用。 公元一O四七年十一月,贝州发生了震惊全国的王则大起义。起义军杀贪官,释冤狱,攻占贝州城,建立安阳国。这一来,北宋王朝手忙脚乱,急忙派大臣文彦博率兵赶往贝州"平叛"。两个月后,文彦博因镇压王则起义有功,官升一品宰相。而宋仁宗赵祯,为了炫耀他"明察圣断,有恩于民",于公元一O四八年二月,将贝州改名叫恩州。 元朝灭掉辽、金,统一北方后,取消了恩州,设立清河县,属大名路。明朝时,清河改归广平府管辖。此后直至清朝末年,未有较大变动。 改革开放以来,清河人民长期聚集的潜在能量得以迸发和释放,培育、创造了独具特色的个体私营经济,以“敢创伟业、事争一流”的精神,驰骋于国内外大市场,闯出了一条“千军万马闯市场、千家万户跨小康”的富民强县之路。经过20年的发展,清河逐步形成了称雄全国的精梳羊绒、汽车配件、摩托车配件、硬质合金、耐火材料等五大支柱产业,成为河北省综合经济实力二十强之一和发展县域经济的一面旗帜。“清河模式”和“清河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经济专家和巨商大贾们的极大关注,络绎不绝的参观团体和应接不暇的商贸洽谈活动,使清河成为世纪之交国际经贸大舞台上的一个亮点。 近年来,清河人民在县委政府的领导下,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新清河、创建区域中心城市这一总体目标,抢抓机遇,乘势而上,有力的促进了全县经济持续高速发展。2000年全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36.3亿元,实现财政收入16888万元。人均储蓄存款达10000元。 跨入新世纪,新的一届县委政府瞄准“奋战三、五年,把清河建成世界羊绒集散中心、羊绒信息中心和羊绒制品开发中心”这一宏伟目标,在主导产业上大做文章——抓结构调整,促产业升级;抓强强联合,创产业名牌;抓园区建设,聚产业优势。加大对外开放力度,努力实现清河经济的新跨越。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随着以羊绒为主的五大特色产业和个体私营经济的不断发展壮大,清河县尊重群众意愿,科学规划,强化管理,大力组织实施以“活商扩城”为主的“城市化战略”,一个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交通便捷、生活方便、环境优美的经济中心城市正逐步形成。1992年以来,全县先后投入资金20.4亿元用于县城建设,城区面积扩大到10平方公里,规划面积达20平方公里,控制面积达40平方公里,城区人口6.31万。县城形成了“三桥(立交桥)一环十七路十一街”的城市布局,干支道路38条,总长71公里,其中宽40米以上的主干道路8条,长24公里。与此同时,以五大特色产业为依托,高标准规划建设以羊绒为主的杨二庄镇、谢炉镇、油坊镇,以汽摩配件为主的王官庄镇,以硬质合金、耐火材料为主的连庄镇,其中杨二庄镇被列为全国精神文明示范试点镇。 改革开放造就了今日的清河,也必将创造出清河更加辉煌的明天。勤劳智慧的清河人民正以更加坚定的信念,开拓创新,乘势奋进,为“把清河建设成为发达、文明、繁荣的强县”而作着不懈的努力。清河县充满希望、渴求发展的一方热土,是海内外客商投资开发的理想之地。诚挚仗义、热情好客的清河人民,竭诚欢迎国内外宾朋前来投资,共创时代伟业。 清河素有“世界羊绒看中国,中国羊绒看清河”之誉。 清河的羊绒行业已经具备了完善的市场体系,全县羊绒原料交易市场达14个,以无毛绒交易为主的清河国际羊绒交易中心,是国内唯一一家经国家审批建立的羊绒交易市场。 自94年以来,清河已经成功举办了7次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2001年10月8日,将再次举办第八届清河国际羊绒及绒毛制品交易会
⑷ 历史上清河是现在什么地
今县境,西周属邢国境,邢灭属卫,春秋时期为晋国地。战国时为赵国辖域。秦代置厝县(故城在今县西北),属巨鹿郡。西汉时,除厝县外还置有信城县(故城在县西北十二里)、青阳县(故城在县东,今山东省地)和武城侯国(治在今县城关,文帝十二年废),均属冀州清河郡(治在清河县。此间时郡时国,几经更复)。
东汉时,厝县改为甘陵县,信城、清阳两县亦省入,同时清河国(建初七年封为国)治迁至甘陵。于建和二年(公元148年),清河国改名甘陵国。
三国、魏时,甘陵郡(东汉建安十一年改郡)和甘陵县均复名清河,一直到晋代,今县境即为清河县辖域(此时之清河县辖域较大,除今清河县境外,还含有今山东省地),仍属冀州清河国(于西晋咸宁三年封为国)。北魏时,于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在今县境置斌强县,属冀州长乐郡(太和十一年改隶广宗郡,不久即废,遂还属长乐郡)。
北齐时,斌强县仍属长乐郡,于天保七年(公元556年)析清河县西北境设武城县(即今清河县地,治在汉信城县故城),后又将清河县改置为贝丘县,均属司州清河郡。
隋代,于开皇六年(公元586年)武城县改名清河县,贝丘县改为清阳县,仍为清河郡辖。斌强县初属长乐郡,开皇三年罢郡隶冀州,大业三年废州改属信都郡。
唐代,于武德九年(公元626年)省斌强县入清河县。清阳县于永昌元年
(公元689年)徙治于永济渠东(永济渠为今南运河),和清河县同隶河北道贝州(治清河县。天宝元年罢州为清河郡,至德二年复名贝州)。五代时,清河、清阳二县仍隶贝州。
宋代,清河县于端拱元年(公元988年)徙治于永宁镇,淳化五年(公元994年)又迁治今县城关,和清阳县同隶河北东路恩州(庆历八年贝州改称)。于熙宁四年(公元1071年)省清阳县并入清河县。入金后,清河县改隶大名府(后为路)。
元代,清河县属中书省大名路(先为恩州,太宗七年改隶)。
清代,清河县为直隶省广平府。
民国时,清河县(1913年)改为大名道,十七年(公元1928年)直隶于河北省,二十五年(公元1936年)初划属河北省十四督察区。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8年9月创立了冀南区抗日根据地,清河县为其辖地。
1941年8月,晋冀鲁豫边区成立,辖冀南区,清河县为冀南区十三专区。抗日战争胜利后,于1945年11月清河县改属冀南区二专区。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晋冀鲁豫边
区即行撤销,清河县随冀南区二专区归属华北行政区。
1949年8月1日,河北省人民政府成立,清河县划归河北省衡水专区。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县政府由城关迁驻葛仙庄。
1952年11月7日,撤销衡水专区,清河县改隶邢台专区。
1958年12月20日,撤销清河县并入南宫县。
1961年7月9日,恢复清河县建制,仍隶邢台专区。
1970年,邢台专区改为邢台地区,继辖清河县。
1993年7月,邢台地区与邢台市合并,改称邢台市管辖。
⑸ 北魏时候的清河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汉高帝置郡。后屡改为国,元帝永光后为郡。治青阳(今清河东南)。元帝以后辖境相当今河北清河及枣强、南宫各一部分,山东临清、夏津、武城及高唐、平原各一部分地。东汉改为国,移治甘陵(今临清东)。晋以后辖境缩小。北魏仍为郡。北齐移至武城(今清河西北),隋开皇初废。大业及唐天宝、至德时又曾改贝州为清河郡。隋大业七年(公元611年)张金称、高金达起义于此。
在河北省南部、南运河西岸,邻接山东省。县人民政府驻葛仙庄镇。汉信成、清阳两县地,北齐为武城县,隋改清河县。农产有小麦、谷子、高粱、玉米、大豆、花生等。工业有机械、化肥、造纸、煤炭、酿酒、制药。
清河县地处冀南平原,是《水浒传》中打虎英雄武松的故乡,这片有着神奇传说的土地、历史悠久、文化灿烂、物华天宝、人杰地灵,东靠卫运河与山东省相邻,京九铁路纵贯县境,308国道傍城而过,交通便利,位置优越。县域面积502平方公里,耕地51.4万亩,辖6个镇320个行政村,城乡居民35.4万。清河是历史上经常提到的地方。在封建社会里,由于这块土地屡被封给王侯为国,并多次发生举世闻名的事件,所被称为"风云之邦"。
⑹ 清河县在哪张姓发源地
张氏发源地乃河北清河县,清河县是天下张姓的发源地,是世界张氏总会确定的2009年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的举办地。
张氏文化的研究
中国是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而张姓又是中国三大姓之一,在全球人数逾一亿。如此繁盛兴旺的张氏宗族其得姓地就在今天的河北省清河县。
历代古藉对张氏起源清河有明确记载。明嘉靖年间会修的《张氏统宗世谱》中《得姓郡望》篇中记载:“挥,观弧制矢,赐姓张氏,官封弓正,主祀弧星,居尹城国之青阳,后改清河郡,此张氏得姓之由”。意思是说,轩辕黄帝第五子挥,观弧星而生灵感,发明了弓箭,因功绩卓着被封为弓长。并被赐姓张氏,领地就在清河郡。《太平寰宇记》记载:“清阳县,汉县,属清河郡”,“古清河县县城在县(指宋贝州清河县城)东南三十五里”。由此足可说明张姓得姓于清河的历史事实。
⑺ 武松的故乡清河县在哪里
宋江因故杀了阎婆惜,被官府海捕捉拿,在兄弟宋清陪同下逃到沧州柴进的庄上避祸,遇见了武松——
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着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间一年了。”宋江道:“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多幸,多幸!”(《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这里,从柴进口中得知,武松是清河县人,这是水浒中第一次出现清河县,但以后的水浒故事并没有在清河县展开,不过,因它是着名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乡,所以,特别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么,水浒中的清河县在哪里呢?
很长一段时间,一提清河县,多注为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恩州、入金后改隶大名府、元代属中书省大名路、明代隶京师广平府、今之河北省清河县。孙景全先生在2006年出版的《水浒博览》中写到“清河县”亦说:“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恩州,即今河北省清河县。”笔者在《水浒传部分地名今昔谈》(见《史话梁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12.第一版305页)一文中也沿袭此说。
然而,细读水浒原着,根据书中所描写的清河县地理位置则并不是今河北省的清河县。这里从“文史”的角度说明之。
清河县之名在水浒中出现,集中在第二十三、二十四回,接连出现了十几次,尽管都只是从对话中带出来的,并没有实写,但从这些对话中却明显看出它的地理位置。
《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中至少有三处证明,此清河县不是今河北省之清河县。第一次写“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离开沧州,“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地面”。第二次写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前后共喝了十五碗酒”后,要过景阳冈,酒家不让走,说冈上有只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已“坏了三二十条大汉姓名”。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士,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第三次是武松打虎后,“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士,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做个都头如何?’”。
众所周知,河北省之清河县在沧州西南170公里,阳谷县在沧州西南260公里,中间还隔着东昌府,清河县在阳谷县西北110公里,从沧州到河北清河县决不会经过阳谷县。再者,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110公里称不上“只在咫尺”,清河县的武松也不会常常路过阳谷景阳冈,“走过一二十遭”。这就是说,《水浒传》中的清河县的地理位置一定在阳谷景阳冈以南不远的地方。
对此,清代程穆衡在他的《水浒传注略》“景阳冈”下亦写到:
景阳冈在清河县北,余过时,乃一土冈,并无树木,亦并不险峻,今古不同如此。
这里,程穆衡明确写“景阳冈”在清河县北。关于景阳冈在阳谷县地面这一点人们是没有争议的,所以,水浒中的清河县的地理位置亦应在阳谷县南。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不论在水浒故事时代,还是水浒作者时代,阳谷县南的确没有清河县。那么,水浒中写的这个清河县是什么情况呢?聊城市文化局的魏聊先生曾对此作过考证。
在今阳谷县西南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叫清水河,俗称清河,为济河支流,后为黄河吞没。在清河故道、距阳谷仅有17公里的地方有个清水河村,现为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镇驻地。该村是一个古村,为历代军事要地,南北朝时,檀道济北伐曾经此地。
《台前县志》第六章“兵事”第一节“古代战争”中记载:“刘宋元嘉八年(公元440年),命令冠军将军檀道济速救滑台(滑县)接应毛修苜芏(mu)。檀道济自清河进兵,为魏军将领孙长达、孙道生所据,先后在清水河一带急战三十余次,魏军多数获胜。丰堆原名卸甲陵,为檀道济卸甲歇兵之所。后又转战今县境东部高粮亭斩魏济州刺使悉炳库皆获全胜。檀道济‘唱筹量沙’传为古今奇计,即此役”。另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曾寄居于此。
由此可知,今清水河镇在公元440年就存在,并在此发生过重要战争,为历代军事重镇,有相当长的历史沿革和较高的知名度。北宋的武松生长于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养成了“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的习气。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作者自然知道“唱筹量沙”的古今奇计,熟悉这个曾经发生过重大战役的兵家重地。清水河镇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本身成为《水浒传》中清河县的原型应该是不足为奇的。
这也可理解《水浒传》中虽多次提到清河县,却一直不提它的归属,原因就是把一个清水河“镇”提格成“县”,一是出于对武松的尊重,二是为了便于叙述,自然不好说明其归属的吧?
水浒中武松的故乡清河县地理位置就是位于今东平湖水库西北之今河南省台前县辖区的清水河镇,这是不容置疑的
《水浒传》是元朝流传的,明代整理成书。写到在沧州武松和宋江说要回家看哥哥,是先在坐船沿(运河)从沧州---阳谷张秋, 到现在的台前县清河乡老家,过景阳冈在阳谷当官见到了哥哥。
⑻ 武松的故乡清河县在哪里
宋江因故杀了阎婆惜,被官府海捕捉拿,在兄弟宋清陪同下逃到沧州柴进的庄上避祸,遇见了武松—— 宋江扶起那汉,问道:“足下是谁?高姓大名?”柴进指着道:“这人是清河县人氏。姓武,名松,排行第二。已在此间一年了。”宋江道:“江湖上多闻说武二郎名字,不期今日却在这里相会,多幸,多幸!”(《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横海郡柴进留宾,景阳冈武松打虎”) 这里,从柴进口中得知,武松是清河县人,这是水浒中第一次出现清河县,但以后的水浒故事并没有在清河县展开,不过,因它是着名梁山好汉武松的故乡,所以,特别吸引读者的眼球。 那么,水浒中的清河县在哪里呢? 很长一段时间,一提清河县,多注为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恩州、入金后改隶大名府、元代属中书省大名路、明代隶京师广平府、今之河北省清河县。孙景全先生在2006年出版的《水浒博览》中写到“清河县”亦说:“北宋时属河北东路恩州,即今河北省清河县。”笔者在《水浒传部分地名今昔谈》(见《史话梁山》,中国文史出版社2008.12.第一版305页)一文中也沿袭此说。 然而,细读水浒原着,根据书中所描写的清河县地理位置则并不是今河北省的清河县。这里从“文史”的角度说明之。 清河县之名在水浒中出现,集中在第二十三、二十四回,接连出现了十几次,尽管都只是从对话中带出来的,并没有实写,但从这些对话中却明显看出它的地理位置。 《水浒全传》第二十三回中至少有三处证明,此清河县不是今河北省之清河县。第一次写“武松思乡,要回清河县看望哥哥”,离开沧州,“在路上行了几日,来到阳谷地面”。第二次写武松在“三碗不过冈”酒店“前后共喝了十五碗酒”后,要过景阳冈,酒家不让走,说冈上有只大虫,晚了出来伤人,已“坏了三二十条大汉姓名”。武松听了笑道:“我是清河县人士,这条景阳冈上,少也走过一二十遭,几时见说有大虫?”第三次是武松打虎后,“知县见他忠厚仁德,有心要抬举他,便道:‘虽你原是清河县人士,与我这阳谷县只在咫尺。我今日就参你做个都头如何?’”。 众所周知,河北省之清河县在沧州西南170公里,阳谷县在沧州西南260公里,中间还隔着东昌府,清河县在阳谷县西北110公里,从沧州到河北清河县决不会经过阳谷县。再者,在当时的交通条件下,110公里称不上“只在咫尺”,清河县的武松也不会常常路过阳谷景阳冈,“走过一二十遭”。这就是说,《水浒传》中的清河县的地理位置一定在阳谷景阳冈以南不远的地方。 对此,清代程穆衡在他的《水浒传注略》“景阳冈”下亦写到: 景阳冈在清河县北,余过时,乃一土冈,并无树木,亦并不险峻,今古不同如此。 这里,程穆衡明确写“景阳冈”在清河县北。关于景阳冈在阳谷县地面这一点人们是没有争议的,所以,水浒中的清河县的地理位置亦应在阳谷县南。 然而,常识告诉我们,不论在水浒故事时代,还是水浒作者时代,阳谷县南的确没有清河县。那么,水浒中写的这个清河县是什么情况呢?聊城市文化局的魏聊先生曾对此作过考证。 在今阳谷县西南有一条古老的河流叫清水河,俗称清河,为济河支流,后为黄河吞没。在清河故道、距阳谷仅有17公里的地方有个清水河村,现为河南省台前县清水河镇驻地。该村是一个古村,为历代军事要地,南北朝时,檀道济北伐曾经此地。 《台前县志》第六章“兵事”第一节“古代战争”中记载:“刘宋元嘉八年(公元440年),命令冠军将军檀道济速救滑台(滑县)接应毛修苜芏(mu)。檀道济自清河进兵,为魏军将领孙长达、孙道生所据,先后在清水河一带急战三十余次,魏军多数获胜。丰堆原名卸甲陵,为檀道济卸甲歇兵之所。后又转战今县境东部高粮亭斩魏济州刺使悉炳库皆获全胜。檀道济‘唱筹量沙’传为古今奇计,即此役”。另传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也曾寄居于此。由此可知,今清水河镇在公元440年就存在,并在此发生过重要战争,为历代军事重镇,有相当长的历史沿革和较高的知名度。北宋的武松生长于这样一个兵家必争之地,自然养成了“行侠仗义、抱打不平”的习气。元末明初的《水浒传》作者自然知道“唱筹量沙”的古今奇计,熟悉这个曾经发生过重大战役的兵家重地。清水河镇有如此悠久的历史,有如此重要的历史地位,其本身成为《水浒传》中清河县的原型应该是不足为奇的。 这也可理解《水浒传》中虽多次提到清河县,却一直不提它的归属,原因就是把一个清水河“镇”提格成“县”,一是出于对武松的尊重,二是为了便于叙述,自然不好说明其归属的吧? 水浒中武松的故乡清河县地理位置就是位于今东平湖水库西北之今河南省台前县辖区的清水河镇,这是不容置疑的 《水浒传》是元朝流传的,明代整理成书。写到在沧州武松和宋江说要回家看哥哥,是先在坐船沿(运河)从沧州---阳谷张秋, 到现在的台前县清河乡老家,过景阳冈在阳谷当官见到了哥哥。
⑼ 河北省清河县属于河北省哪个城市
清河县,隶属于河北省邢台市。
地处河北省中南部、邢台市东部,面积502平方公里,辖6镇322个行政村,户籍人口385717人、常住人口386231人,其中城镇人口168740人(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清河县域经济发达,特色经济为羊绒制品,被誉为“中国羊绒之都”,是世界最大的羊绒及羊绒制品集散地。
清河也是邢台市东部副中心城市,被河北省列入全省首批扩权县和优先培育的中等城市之一。河北省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1年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国文明县城”荣誉称号。
(9)历史上清河县是哪里扩展阅读
位置境域——
清河县位于河北省东南部、地处黑龙港流域南运河西岸属邢台地区。东与山东省武城、夏津两县隔河相望西与威县交界北与故城县、南宫市为邻南与临西县毗连。面积502平方公里,最大纵距28公里,最大横距27公里。
地貌——
清河县系古黄河、海河等水系泛滥冲积而成,属冲积平原,地面开阔,地势较为平坦,西部和北部略高,地面坡降为一万分之一至二万分之一。海拔高程为28—31米。地貌分类为:沙丘平地、沙岗地,黄河古道和浅平洼地,小二坡地形,河旁洼地。
⑽ 历史上东平府青河县现在哪里
东平府清河县,今山东泰安市东平县
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郓州为东平府。 府治即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元改东平府为东平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东平路为东平府,1370年(明洪武三年),寿张县分并须城、阳谷县。1375年(洪武八年),东平府降为州,同年撤须城县并入东平州,属济宁府。
渤海国的东平府,在今黑龙江省兴凯湖以西密山一带。下辖伊州、沱州、黑州、比州。辽国灭渤海,将东平府迁到辽阳。
宋宣和元年(公元1119年)升郓州为东平府。 府治即今山东东平县州城镇。元改东平府为东平路。明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改东平路为东平府,1370年(明洪武三年),寿张县分并须城、阳谷县。1375年(洪武八年),东平府降为州,同年撤须城县并入东平州,属济宁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