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韩信为什么会当上大将原因有哪些告诉我,谢谢!
韩信(?—前196年),淮安(今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码头镇)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伟大军事家、战略家、统帅和军事理论家。
他起初并未受到刘邦赏识,只当个小粮官,丞相萧何却很器重他。在汉军赴南郑的途中,未受重用的韩信与汉军中思乡将士一道出走,萧何闻讯,来不及报告刘邦,连忙星夜把韩信追了回来,并报告刘邦说,韩信是国内独一无二的杰出人才,要想在天下争雄,除了韩信就再也没有可以商量大计的人了。由于萧何的大力推荐,韩信被任命为大将。
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着有兵法三篇。
韩信出身平民,性格放纵而不拘礼节。未被推选为官吏,又无经商谋生之道,常常依靠别人糊口度日,许多人都讨厌他。韩信的母亲死后,穷得无钱来办丧事,然而他却寻找又高又宽敞的坟地,要让那坟地四周可安顿得下一万家。
韩信在下乡南昌亭长家吃闲饭,几个月后,引起亭长妻子的不满,前一大早就烧好饭,在床上就把饭吃了。等到吃饭时间韩信去了,就不为他准备饭食。韩信看出他们的用意,一怒之下同亭长绝交而去。
韩信在城下钓鱼时,有许多老妇在冲洗丝絮,其中一人见韩信饿得可怜,就给他饭吃,一连几十天都是这样,直到漂洗完毕。韩信对这位老大娘表示:“吾必有以重报母。”(《史记·淮阴侯列传》)。老妇很生气,斥责韩信:“大丈夫不能自食,吾哀王孙而进食,岂望报乎!”(《史记·淮阴侯列传》)意思是说大丈夫不能自食其力,我只是可怜你才给你吃食,难道是希图报答吗?
淮阴屠户中有个年轻人想侮辱韩信,说:“虽长大,好带刀剑,怯耳。”(《汉书·韩信传》)并当众侮辱他说:“能死,刺我;不能,出胯下。”(《汉书·韩信传》)韩信注视了对方良久,慢慢低下身来,从他的胯裆下爬厂出去。街上的人都耻笑韩信,认为他是个怯懦之人。
陈胜、吴广起义后,项梁也渡过淮河北上,韩信此时带着宝剑投奔了项梁,留在部队,默默无闻。项梁败死后,又归属项羽,项羽让他做郎中。韩信多次给项羽献计,项羽不予采纳。刘邦入蜀后,韩信离楚归汉,做管理仓库的小官,依然不被人所知。后来韩信坐法当斩,同案的十三人都已处斩,就要轮到韩信了,韩信举目仰视,看到了滕公夏侯婴,说:“上不欲就天下乎?何为斩壮士!”(《史记·淮阴侯列传》)夏侯婴觉得此人话语不同凡响,看他相貌威武,就放了他,同他交谈,很欣赏他,于是进言汉王。汉王让封韩信一个管理粮饷的官职,没有发现他与众不同的地方。
韩信多次同萧何交谈,萧何也十分赏识他。刘邦被项羽封为汉王(实为排挤到汉中),从长安到达南郑,就有数十位将领逃亡。韩信估计萧何等人多次在刘邦面前举荐过自己而汉王不用,也逃走了。萧何听说韩信逃走,来不及向刘邦报告便去追赶韩信。军中有人向汉王报告“丞相何亡。”(《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大怒,如失左右手。过了一两天,萧何前来进见,刘邦且怒且喜,骂到萧何为何逃跑,萧何说他不敢逃跑,他只是去追逃亡的韩信。刘邦又骂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萧何说:“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必欲长王汉中,无所事信;必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顾王策安所决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表示自己也想向东发展,绝非甘居汉中,定要取天下。萧何说:“王计必欲东,能用信,信即留;不能用,信终亡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看在萧何的情面上同意让韩信为将,但萧何坚持要再加以重用,刘邦表示可以让他做为大将。于是刘邦想把韩信召来任命他。萧何说:“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史记·淮阴侯列传》)刘邦同意了萧何的要求。
诸将听说后,都很高兴,人人觉得有机会被选拜大将了。等到拜大将时,竟是韩信,全军皆感惊讶。
韩信拜将后,刘邦问韩信有何定国安邦的良策。韩信问:“同您东向而争天下的不是项羽吗?那大王自己估计一下,论兵力的英勇、强悍、精良,同项羽比谁高谁下?”刘邦沉默良久,认为不如项王。韩信再拜,赞同地说:“不仅大王,就连我也觉得您不如项王。可是我曾经事奉过项王,请让我谈谈项王的为人。项王一声怒喝,千人会吓碍胆战腿软,可是他不能放手任用贤将,这只算匹夫之勇。项王待人恭敬慈爱,语言温和,人有疾病,同情落泪,把自己的饮食分给他们。可是等到部下有功应当封爵时,他把官印的棱角都磨光滑了也舍不得给人家,这是妇人之仁。项王虽然独霸天下而使诸侯称臣,可是却不居关中而都彭城,又违背义帝的约定,把自己的亲信和偏爱的人封为王,诸侯对此忿忿不平。诸侯见项王驱逐义帝于江南,也都回去驱逐他们原来的君王而自立为王了。凡是项羽军队经过的地方,无不遭蹂躏残害,所以天下人怨恨他,百姓只是在他的淫威下勉强屈服。名义上虽为天下的领袖,实质上已失去民心,所以他的强大会很快变成衰弱的!现在大王如能反其道而行之,任用天下武勇之人,何愁敌人不被诛灭!把天下的土地分封给功臣,何愁他们不臣服!率领英勇的一心想打回老家去的士兵,何愁敌人不被打散!况且三秦的封王章邯、董翳、司马欣本为秦将,率领秦国弟子已有数年,战死和逃亡的人不计其数,又欺骗他们的部下和将领投降了项羽,至新安,项羽用欺诈的手段坑杀秦降卒二十余万人,唯独章邯、董翳、司马欣得脱,秦人对这三人恨之入骨。现在项羽以武力强封这三人为王,秦国百姓都不拥戴他们。您入武关时,秋毫不犯,废除秦苛酷刑法,与秦民约法三章,秦国百姓无不想拥戴你在关中为王。根据当初诸侯的约定,大王理当在关中称王,关中的百姓都知晓。可大王失掉应有的封爵而被安排在汉中做王,秦地百姓无不怨恨项王。现在大王起兵向东,攻三秦的属地,只要号令一声即可收服。
刘邦听后大喜,自以为得信晚。对韩信言听计从,部署诸将准备出击。韩信的这番议论,实际上为刘邦制定了东征以夺天下的方略。
汉元年(前206年)八月,被封汉王的刘邦乘项羽进攻齐地(今山东大部)田荣之机,决计出南郑(汉都,今陕西汉中市东)袭占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东向与项羽争天下,楚汉战争爆发。刘邦拜韩信为大将,以曹参、樊哙为先锋,利用秦岭栈道(又名“阁道”、“复道”、“栈阁”。古代在今川、陕、甘、滇诸省境内峭岩陡壁上凿孔架桥连阁而成的一种道路,是当时西南地区的重要交通要道)已被汉军烧毁,三秦王松懈麻痹之机,采取明修栈道,暗渡陈仓之计,派樊哙、周勃率军万余大张声势地抢修栈道,吸引三秦王的注意力,自己则亲率军队潜出故道,翻越秦岭,袭击陈仓(项羽所封雍王章邯属地)。章邯从废丘(雍都,今陕西兴平东南)仓促率军驰援陈仓,被汉军击败,逃至废丘、好峙(今陕西乾县东),汉军分路追击,在壤东(今陕西武功东南)、好峙两地再败雍军,进围章邯残部于废丘。尔后,连续作战,分兵略地,迅速占领关中大部,平定三秦之地,取得对楚的初战胜利。
汉二年(前205年),汉军出关,收服魏王豹、河南王申阳、韩王郑昌,殷王司马印降汉。联合齐王田荣、赵王歇共同击楚。四月至彭城,汉军大败而还。韩信复收溃败之军与汉王在荥阳会师,阻击楚追兵,大败楚军于京、索之间,使汉军得以重振旗鼓。
汉王兵败彭城之时,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叛汉降楚,齐王田荣和赵王歇也反叛并与楚媾和。六月魏王豹以探母病为由回到封国后,就封锁了河关,切断汉军退路,叛汉与楚约和。汉王派郦生说服魏豹不成,八月任命韩信为左丞相率兵击魏。魏王把重兵布守在蒲坂,封锁河关(黄河渡口临晋关后改名蒲津关)。韩信故意多设疑兵,陈列船只假意要渡河关,而伏兵却从夏阳以木盆、木桶代船渡河,袭击魏都安邑。魏王豹大惊,引兵迎击韩信,韩信大胜,虏魏王豹,平定了魏国,改魏为河东郡。
刘邦采纳韩信“北举燕、赵,东击齐,南绝楚之粮道,西与大王会于荥阳”(《汉书·韩信传》),对楚实施战略包围的建议,在坚持对楚正面作战的同时,给韩信增兵3万,命其率军东进,开辟北方战场。汉王派张耳与韩信一起引兵东击赵王歇,北击代王陈余,活捉代相夏说,破代。即以俘获之精兵,补充在荥阳对楚作战的刘邦军,支援正面战场作战。
韩信、张耳统兵几万欲过太行山井陉口进攻赵国。赵王与成安君陈余陈兵二十万在井陉口抗击汉军。广武君李左车说成安君:“韩信渡西河、掳魏王、擒夏说、血洗阏与。现又有张耳加盟,乘胜欲下赵国,军队锐不可当。可是我听说:‘千里运粮,士卒就有挨饿的危险;到吃饭时才去打柴做饭,军队就不会餐餐吃饱!这井陉口,车不可并行,骑兵不可列队,行军数百里,其粮草必落在后面,希望您暂拨给我三万奇兵,我从小路截断汉军辎重粮草;您深挖护营壕沟,加高兵营围墙而待。汉军前不得战,退不得回,我的部队断绝汉军后路,荒野无食可掠,不出十日,韩信,张耳的头颅就可悬在您的旗下。希望您考虑采纳我的计谋,否则定被他俩擒获。”
成安君陈余是一个书生,认为正义之师不用奇谋诡计,所以表示反对说:“兵法上讲,十倍于敌人的兵力就包围它,一倍于敌人的兵力就与之交战。韩信虽号称数万人,其实不过数千人,千里迢迢来奔袭我们,士兵早已疲惫之极,我们却避而不击,若更强大的敌人前来,我们将如何对付?诸侯一定会认为我们胆怯,会轻易地攻打我们。”最终没听李左车的计策。
韩信派人暗中探听,得知李左车的计策没被采纳,非常高兴。大胆引兵前来,离井陉口三十里驻扎下来,半夜选二千轻骑兵,人持一面红旗,从小路来到山坡上伪装隐蔽起来,窥视赵军,并且告诫将士:赵军见我军出击,一定倾巢而出,你们就乘机迅速冲入赵军营地,拔掉赵国旗帜,插上汉军红旗。同时命令副将传令大家:“今天打败赵军之后会餐。”将士们谁都不相信,只好假意称是。韩信又召集将领们分析认为,赵军已先占据了有利的地势,他们在未见到汉军大将旗鼓之前,定会担心我们遇到阻险而退兵,是不肯轻易发兵攻打我们的。于是韩信派一万人为先头部队,背靠河水摆开阵势,赵军见汉军摆出只有前进而无退路的绝阵,都大笑不已。天刚亮,韩信打起了大将军的旗号和仪仗鼓吹,击鼓进军井陉口。赵军果出营迎击,大战良久,韩信、张耳弃鼓旗,佯装打败,退到河边的军阵之中。赵军见状,果然倾巢而出追逐韩信、张耳,争夺汉丢下的旗鼓。韩信、张耳退人河边阵地,水上军迎战赵军,各个拼死作战,赵军无法把他们打败。这时韩信所派的二千轻骑兵,等赵军倾巢而出追击汉军,争夺战利品的时候,立即冲入赵军营垒,拔掉赵军旗帜,竖起二千面汉军的红旗。赵军久战不胜,想退回营垒,却见营中遍是汉军红旗,大惊失色,认为汉军已经把赵王及其将领全部俘虏了,于是阵势大乱,四散奔走逃告。赵将虽斩数人,竭力阻止,却不见成效。这时汉军两面夹击,大破赵军,在泜水(今河北省魏河)斩杀成安君陈余,活捉了赵王歇。
韩信又下令军中不许杀李左车,有能擒者赏千金。不久,擒获广武君,韩信亲自上前松绑,请广武君面东而坐,自己执弟子之礼。
韩信大获全胜,诸将前来祝贺,问到:“兵法上说,布阵应是‘右背山陵,左对水泽’,如今将军却背水为阵,还说破赵军之后会餐,当时我们不服,然而取胜了,这是什么战术?”韩信说:“此在兵法,顾诸君弗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后生,投之亡地而后存’乎?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经所谓‘驱市人而战之’也,其势非置死地,人人自为战;今即予生地,皆走,宁尚得而用之乎!”(《汉书·韩信传》)诸将听了都自叹不如,更加佩服韩信的用兵之术了。
然后韩信向李左车请教攻燕(燕王臧荼,都蓟,今北京)、伐齐之事。广武君辞谢说:“我听说,败军之将不可言勇,亡国之臣不敢语政。现在我是败军之将,亡国的俘虏,哪里有资格同你谈论国家大事?”韩信说:“我听说百里奚在虞国时,虞国灭亡,在秦国而秦国称霸,这不是因为他在虞国时愚蠢,在秦国时聪敏,而是在于国君是否重用他,是否采纳他的意见。假使成安君陈余听了你的计策,那我韩信现在已成了阶下囚了。我是诚心向你求教,请你不要推辞。”广武君说:“我听说: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所以说即使是犯人的话,圣人也可以有选择地采纳。不过恐怕我所献的计策不一定值得采用,但我仍愿献上我的愚见。成安君虽有百战百胜之计,可一招失算,军败鄗下,身死泜水。现在将军涉西河,虏魏王豹,擒夏说于阏与,一举攻下井陉口,在不到一上午的时间就打垮赵二十万大军,诛杀成安君,名闻海内,威震天下。使敌国百姓放下农具,停止工作,吃好的,穿好的,专心倾听您下令进军的消息,这些是的长处。然而将士疲惫,实际情形是难以用兵。现在将军要率领疲惫劳苦的士卒,停顿在燕国坚守着的城池之下,想战又恐怕拖得太久,力量耗尽而不能攻克,实情暴露,而弱燕不肯降服,齐国也必然固守边境以图自强。燕、齐相持不下,那么刘邦和项羽的胜负也就分不出来。这是将军的短处。我认为‘北攻燕、东伐齐’的计策是失策。善于用兵的人常用己之长击他人之短。将军不如按兵不动,休整士卒,安定赵地,抚恤遗孤,日日牛酒犒赏将士,摆出攻打燕国的态势。而后遣辩士去游说燕国,把自己的优势充分显示在燕国而前,燕一定不敢不听从您。燕降服后再派辩士以燕已降汉说齐,齐必从风而服,即使有再聪明的人也不知道该怎样替齐国谋划了。像这样,天下的大事就好办了。用兵之道,本来就有先声夺人,再动实际的策略。”
韩信听从广武君的计策,派使者去燕,燕听到消息立即投降。韩信又请求立张耳为赵王,镇抚赵国,刘邦同意,就封张耳为赵王。
此时,楚多次派兵渡黄河击赵,赵王张耳和韩信往来救援,行军中安定了许多赵国城池,并发兵支援刘邦。当时楚国正在荥阳围困刘邦,刘邦逃跑到宛、叶间,收服英布同入成皋,楚又急忙围攻成皋。汉三年六月,汉王出成皋向东渡过黄河,单独与夏侯婴跑到了修武的张耳军中,一大早自称汉使人赵军营。张耳、韩信还没起床,刘邦径直进其卧室,夺取了他们的印信兵符,召集诸侯,调动了诸侯的位置。等张耳、韩信起床后才得知汉王来过,不禁大惊失色。汉王夺了两人的军队,命令张耳备守赵地,任命韩信为赵相国。收集没有调到荥阳的赵兵去攻打齐国。
韩信引兵东进击齐,未到平原渡口,得知郦食其已说齐归汉。韩信想停止,范阳辩士蒯通劝韩信说:“将军奉诏攻打齐国,而汉王只不过派密使说服齐国归顺,难道有诏令叫您停止进攻吗?况且郦生不过是个说客,凭三寸之舌就降服齐国七十多个城邑,将军统帅几万人马,一年多时间才攻占赵五十多个城邑,一个将军反倒不如一个儒生的功劳吗?”韩信听从蒯通说法,率兵渡河击齐。这时齐国已决计降汉,对汉军的戒备松懈,韩信乘机袭击了齐驻守历下的军队,一直打到临淄。齐王田广惊恐,认为是郦食其出卖了自己,便把他煮死了。齐王逃到高密后,派人向楚求救。
当韩信袭破临淄时,项羽闻讯遣龙且率二十万兵马与齐王田广合力抗汉。有人前来向龙且献计:汉军远征作战,所向披靡,而齐,楚本土作战兵易涣散,不如深沟高垒,以守为攻。招抚已沦陷城邑,使知齐王存,楚来救,这必定使汉军得不到粮食,会不战自败。龙且轻视韩信,又急求战功,不用此计,率兵与韩信军隔潍水东西(今山东境内的潍河)摆开阵势。韩信连夜派人做了一万多条袋子,盛满沙土,壅塞潍河上流。率一半军队涉水进击龙且之阵,龙且出兵迎击,韩信佯装败退,龙且以为韩信怯弱,率军渡江进击。这时韩信命人决开壅塞潍河的沙囊,河水奔流而至,龙且的军队大半没有渡过去。韩信挥军猛烈截杀,杀死龙且。东岸齐、楚联军见西岸军被歼,四处逃散。韩信率军急渡水追击至城阳,楚兵皆被俘虏。齐王田广逃走不久被杀。汉四年(前203年)齐地全部平定。
韩信一连灭魏、徇赵、胁燕、定齐,齐国平定之后,他派人向刘邦上书说:“齐国狡诈多变,是个反复无常的国家,南边又与楚国相邻,如不设立一个代理王来统治,局势将不会安定。我希望做代理齐王,这样对形势有利。”当时,项羽正把刘邦紧紧围困在荥阳,情势危急,看了韩信上书内容,刘邦十分恼怒,大骂韩信不救荥阳之急竟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暗中踩刘邦的脚,凑近他的耳朵说:“汉军处境不利,怎么能禁止韩信称王呢?不如就此机会立他为王,好好善待他,使他自守一方,否则可能发生变乱。”刘邦经提醒也明白过来,改口骂道:“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于是派张良前去立韩信为齐王,征调他的部队攻打楚军。
齐国失利,龙且战死,使项羽非常恐慌。派盱台人武涉前去游说韩信反汉与楚联合,三分天下称王齐地。韩信谢绝说:“我奉事项王多年,官不过是个郎中,位不过执戟之士。我的话没人听,我的计谋没人用,所以才离楚归汉。汉王刘邦授我上将军印,让我率数万之众,脱衣给我穿,分饮食给我吃,而且对我言听计从,所以我才有今天的成就。汉王如此亲近、信任我,我背叛他不会有好结果的。我至死不叛汉,请替我辞谢项王的美意。”
武涉游说失败后,齐人蒯通知道天下大局举足轻重的关键在韩信手中,于是用相人术劝说韩信,认为他虽居臣子之位,却有震主之功,名高天下,所以很危险。终于说动韩信,但韩信犹豫而不忍背叛刘邦,又自以为功劳大,刘邦不会来夺取自己的齐国,于是没有听从蒯通的计谋。
汉高帝五年(公元前202年),刘邦乘项羽无备,楚军饥疲,突然对楚军发动战略追击。约韩信从齐地(今山东),彭越从梁地(今河南东北部)南下合围楚军。五年十月(汉初承秦制,十月为岁首),韩信、彭越未能如期南下。刘邦追击楚军至固陵(今河南淮阳西北),楚军反击,刘邦大败而归。
为调动韩信、彭越,刘邦听从张良之谋,划陈(今河南淮阳)以东至海广大地区为齐王韩信封地;封彭越为梁王,划睢阳(今河南商丘)以北至谷城(今山东东阿南),为其封地。由韩信指挥此战。韩、彭遂率兵攻楚;韩信从齐地南下,占领楚都彭城(今江苏徐州市)和今苏北、皖北、豫东等广大地区,兵锋直指楚军侧背,彭越亦从梁地西进。汉将刘贾会同九江王英布自下城父(今安徽亳县城父集)北上;刘邦则率部出固陵东进、汉军形成从南、北、西三面合围楚军之势,项羽被迫向垓下(今安徽灵璧南,一说今河南淮阳、鹿邑间)退兵。
五年十二月,刘邦、韩信、刘贾、彭越、英布等各路汉军约计40万人与10万楚军于垓下展开决战。汉军以韩信率军居中,将军孔熙为左翼、陈贺为右翼,刘邦率部跟进,将军周勃断后。韩信挥军进攻失利,引兵后退,命左、右翼军继续攻击。楚军迎战不利,韩信再挥军反击。楚军大败,退入壁垒坚守,被汉军重重包围。楚军屡战不胜,兵疲食尽。韩信命汉军士卒夜唱楚歌,歌云:“人心都向楚,天下已属刘;韩信屯垓下,要斩霸王头”致使楚军士卒思乡厌战,军心瓦解,韩信乘势进攻,楚军大败,十万军队被全歼,项羽逃至东城自刭而死。刘邦于是还至定陶,驰入韩信军中,收夺了他的兵权,后改封韩信为楚王,都下邳(今江苏邳县东)。
韩信到楚国后,召见当年给他饭吃的漂母,赏赐她千金。轮到下乡南昌亭长时,只赏他一百钱,并说:“你是个小人,做好事有始无终。”又召见曾经侮辱自己,让他从胯裆下爬过去的少年,封他为中尉,并且告诉诸将说:“这是位壮士,当他侮辱我时,我难道不能杀了他吗?杀了他也不会扬名,所以就忍了下来,这才有了今天的成就。”
项羽兵败后,他的逃亡将领钟离昧因素来与韩信关系很好,就投奔了韩信。刘邦记恨钟离昧,听说他在楚国,就下令楚王逮捕他。那时韩信初到楚国,到各县乡邑巡察进出都派军队戒严。汉六年(前201年)有人告韩信谋反。刘邦用陈平的计策,说天子要出外巡视会见诸侯,通知诸侯到陈地相会,说:“我要游览云梦泽。”其实是想要袭击韩信,韩信却不知道。刘邦将到楚国时,韩信打算起兵谋反,但又认为自己无罪;想去谒见刘邦,又怕被擒。这时有人向韩信建议:“杀了钟离昧去谒见汉高祖,高祖必定高兴,也就不用担心祸患了。”于是韩信把此事与钟离昧商议,钟离昧说:“刘邦之所以不攻打楚国,是因为我在你这里,如果想逮捕我去讨好刘邦,我今天死,随后亡的定是你韩信。看来你也不是位德行高尚的人。”结果钟离昧自杀而亡。韩信持钟离昧首级去陈谒见刘邦。刘邦令武士把韩信捆绑起来,放在随从皇帝后面的副车上。韩信说:“果若人言,‘狡兔死,良狗亨;高鸟尽,良弓藏;敌国破,谋臣亡。’天下已定,我固当亨!”(《史记·淮阴侯列传》)高祖说:“有人告你谋反。”就给韩信戴上械具。回到洛阳,赦免了韩信的罪过,改封他为淮阴侯。
韩信被贬为淮阴侯之后,深知高祖刘邦畏惧他的才能,所以从此常常装病不参加朝见或跟随出行。韩信由此日益怨恨,在家中闷闷不乐。对于和绛侯周勃、颖阳侯灌婴等处在同等地位感到羞耻。一次韩信去拜访樊哙,樊哙行跪拜礼恭迎恭送,并说:“大王竟肯光临臣下家门,真是臣下的光耀。”韩信出门后,笑道:“我这辈子居然同樊哙等同列!”
高祖刘邦高兴时常同韩信闲谈将领们才能的高下,刘邦问:“如我能将几何?”韩信说:“陛下不过能将十万。”刘邦问:“于君何如?”韩信说:“臣多多而益善耳。”刘邦笑着说:“多多益善,何为为我禽?”韩信说:“陛下不能将兵,而善将将,此乃言之所以为陛下禽也。且陛下所谓天授,非人力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韩信在被软禁的时间里与张良一起整理了先秦以来的兵书,共得一百八十二家,这也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兵书整理,为我国军事学术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同时还收集、补订了军中律法。着有兵法三篇,已佚。
韩信部将陈豨被封为巨鹿郡郡守,前来向韩信辞行。韩信辞去左右,拉着陈豨的手仰天长叹道:“你可以同我说知心话吗?我有话想同你讲。”陈豨表示一切听从将军的命令。韩信说:“你所管辖的地方,是屯聚天下精兵的地方,而你又是陛下亲信宠爱的臣子,若有人说你谋反,陛下一定不相信;如果再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就会产生怀疑;如果第三次有人告你谋反,陛下定会大怒而亲率军队征讨。我为你在京城做内应,就可图谋天下了。”陈豨平素就了解韩信的才能,相信他的计谋,表示一切听从韩信的指示。
汉十年(前197年),陈豨果然谋反。刘邦亲自率兵前去征讨,韩信称病不随高祖出征,暗地里派人到陈豨处联络,要陈豨只管起兵,自己定从京城策应。韩信与家臣谋划:可以在夜里假传诏旨,赦放那些在官府中的囚徒和官奴,然后率领他们去袭击吕后和太子。部署已定,只等陈豨方面的消息。这时韩信的一位门客得罪了韩信,韩信囚禁了他并准备杀他。那位门客的弟弟就向吕后密告韩信要谋反的情况。吕后打算把韩信召来,又恐怕韩信的党羽不肯就范,于是与相国萧何商议,假装有人从皇上那里来,说陈豨已被杀死,诸侯群臣都前来进宫朝贺。萧相国欺骗韩信道:“虽然您有病,还是要勉强朝贺一下。”韩信入朝进贺,吕后派武士把韩信捆缚起来,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并被诛灭三族。韩信临斩时说:“吾不用蒯通计,反为女子所诈,岂非天哉!”(《汉书·韩信传》)【韩信被诛灭三族,也包括韩信自己。对于在长乐宫中的钟室里斩杀了他,这只是后人对韩信怀念所造的,不是真的】(百家讲坛《汉代风云人物之韩信被杀之谜》)
点评:韩信熟谙兵法,自言用兵“多多益善”,为后世留下了大量的军事典故:明修栈道、暗渡陈仓,背水为营,拔帜易帜,半渡而击,四面楚歌,十面埋伏等。其用兵之道,为历代兵家所推崇。作为军事家,韩信是继孙武、白起之后,最为卓越的将领,其最大的特点就是灵活用兵,是中国战争史上最善于灵活用兵的将领,其指挥的井陉之战、潍水之战都是战争史上的杰作;作为战略家,他在拜将时的言论,成为楚汉战争胜利的根本方略;作为统帅,他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率军出陈仓、定三秦、破代、灭赵、降燕、伐齐,直至垓下全歼楚军,无一败绩,天下莫敢与之相争;作为军事理论家,他与张良整兵书,并着有兵法三篇。但人无完人,韩信在政治上犯有严重的失误,几次关键时刻都优柔寡断,最终死于妇人之手,后人评价韩信“成败一萧何,生死两妇人”,实无虚言。
有关韩信的诗:
韩信庙
url]刘禹锡
将略兵机命世雄,苍黄钟室叹良弓。遂令后代登坛者,每一寻思怕立功。
却过淮阴吊韩信庙
李绅
功高自弃汉元臣,遗庙阴森楚水滨。英主任贤增虎翼,假王徼福犯龙鳞。
贱能忍耻卑狂少,贵乏怀忠近佞人。徒用千金酬一饭,不知明哲重防身。
㈡ 原本混吃等死的韩信最后能成为大将军,是因为做了什么事
刘邦能够以劣势战胜项羽、并先后消灭多个诸侯国,离不开他的大将军韩信。韩信是一代用兵奇才,后世甚至尊称他为"兵仙"。抛开韩信在政治上的愚蠢和幼稚不谈,在行军打仗这方面,整个中国历史能够与韩信比肩的也没有几个,至少屈指可数。
更没有想到的是,他竟然在自己的身边潜伏好几年,最后成为对手安插在自己身边的间谍,项羽估计也是恨得脸都能白。但是韩信虽然是萧何引荐的,最后韩信的死也是萧何策划的。
正所谓那句话,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㈢ 年不过25的韩信,如何从默默无闻的小兵,一举成为统领大军的将军
要说历史上成语典故特别多的人物,大家是不是瞬间就会想到用兵如有神助的“兵仙”韩信,譬如胯下之辱,背水一战,推陈出新等等,甚至还有网友给他封了一个“成语专业户”的称号,确实和韩信有关的成语不仅多,而且大多都是大家耳熟能详的。
不过韩信最让大家印象深刻的还是他出众的军事才能,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兵到统领数万大军的将军,彼时的韩信年不过二十五,还真应了张爱玲的“成名要趁早”的说法。
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韩信是如何成为一位威名远播的大将军?他的出色的军事才能和功绩还被冠之以“兵仙”的名号。
韩信出身贵族,说起来还是韩襄王庶出的孙子,但是生活却穷困潦倒,早年的他身上完全看不到任何贵族的影子。流浪街头,落魄至极,甚至连贩夫走卒都看不起他,所以才会受了胯下之辱。后来韩信一开始选择了跟随名声在外的项羽,希望能够一展才华建功立业,不过可惜的是项羽并没有重用他,也不过是当了个小小的仓库管理员。
用兵灵巧,战绩辉煌
职场失意的韩信于是想要跳槽,重新选择一位明主。他来到刘邦集团的时候,其实刘邦同样也并不看好他,不过幸而萧何识人的眼光独到,替他在刘邦面前作保,还让他做了大将军。放眼看去,敢让一个没有任何带兵经验的年轻人坐上将军之位,这在历史中是非常少见的,而韩信居然没有任何的胆怯,还做得游刃有余,这不得不说是一件神奇的事情。
也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当了将军带兵打仗的韩信如有神助,开启了自己神话般的军旅生涯。先是明修栈道暗渡陈仓,用兵巧妙,帮助刘邦还定三秦,再是背水一战,置之死地而后生,几千汉兵发挥了超强的战斗力打败了人数十倍以上的赵军。最后垓下决战,合围项羽,逼得项羽自刎乌江边,在古代冷兵器作战情况之下,通讯设备落后,军队整体素质较差,韩信所取得的军事功绩可谓辉煌。
韩信 影视形象
再者韩信本身的学习能力也是非常强的,每每经过一次实战他都十分懂得学习作战的方法,并善于总结经验,取别人的长处,这样一来,他就变得越来越强大。所以说后来的一次次胜仗也同样在不断地成就韩信本身。
惨淡结局,可悲可叹
而韩信最后的结局却也是令人叹息,也许军事天才的他,在政治方面只是菜鸟。不过小编以为韩信这般的军事天才,即使再怎么退让,刘邦也是无法放心的。韩信功成名就的时候也就而立之年,即使刘邦有自信可以震慑住他,但也年事已高,而刘邦的儿孙们是没有这个能力的。所以刘邦和吕后还是设计除掉了韩信,就这样天赋异禀的“兵仙”就在35岁的年纪结束了辉煌灿烂的一生,令人唏嘘不已。
㈣ 年仅21岁的韩信如何成为刘邦的得力大将军呢
首先我得纠正题主一个错误,韩信21岁的时候并没有加入刘邦的将领,届时还依然在项羽的身边这边当着贴身侍卫,韩信是23岁的时候觉得在项王身边难有出头之日,遂投奔了刘邦。
既然题主问道为何21(23)岁的韩信为何会成为刘邦的大将军,那么我我们就从淮阴侯—韩信的小时候说起。
此时邦朝中无武将,只有些同乡的小人物,但是突然把一个后勤总管提升至部队最高统帅,这让刘邦有些彻夜辗转,韩信苦等无果,遂决定再次离开,将印信放置之后便离开了巴蜀,就在此夜发生了“萧何夜下追韩信”这一事件,追回之后韩信,刘邦便任命韩信为大将军,但只是做参谋、布局,后刘邦与韩信交谈一天后,韩信向刘邦做了天下局势的分析,以及对战略部署的分析和对日后的方向做了一次详细分析,此时刘邦才相信韩信的才能,任其统帅自己的兵马,后来韩信也没让他失望,助他统一了天下,并建立了汉朝。
综上所述,韩信之所以年纪轻轻成了刘邦的大将是因为自己本身的能力以及当时刘邦缺兵少将的机遇,才当上了大将军。
㈤ 当初韩信是如何当上大将军的呢
上回咱们说了萧何推举韩信当刘邦的手下,刚开始并没有得到刘邦的重用,但是后来韩信逃跑,萧何月下追韩信,病跟刘邦进言,然后就认命韩信为大将军。毕竟事发突然,当时刘邦认命韩信为大将军的时候,其实并不是萧何说动的,而是韩信的独特见解深得刘邦心意,所以韩信才真正被重用。
刘邦请韩信回来,认命他为大将军,但是刘邦心里还是不太放心,于是就想看看这个韩信有什么独特之处让萧何这么推荐他。认命仪式结束后,刘邦请韩信入座并说道:“丞相对将军一直赞不绝口,不知道将军今日会教我什么计策呢?”韩信客气了几句问道:“汉王想要争夺天下,对手是否是西楚霸王项羽?”刘邦点头说是,韩信又问道:“请汉王实事求是,论勇敢、彪悍、仁爱、强大等这几方面,您觉得跟项羽比谁做的比较好呢?”刘邦没有想到韩信会这么直接,沉默了很长时间才说道:“我比不上他。”
韩信鞠躬施礼,起来说道:“恭喜您,汉王您能正确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虽然臣之前跟随过项羽一段时间,对他的为人也是有一定了解的,他虽然在战场上勇猛无敌,但是他却不善于选才,也就是说他是属于匹夫之勇。项羽平时待人还是挺好的,但是等到封赏功臣的时候却不舍得。他称霸天下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很多人对他很是不满意。别看他平时那么勇猛,但是所到之处少啥抢掠,百姓都四处逃窜,没有人愿意归属他,这样一来也就失去了民心。如果汉王您可以反其道行之,正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打败项羽也就不成问题了。”
刘邦听了很是高兴,觉得韩信这个人完全是可以胜任大将军这个职位的,这样一来便心服口服了。接下来,刘邦就派韩信等人占领关中,发动了为期四年的楚汉之争。
㈥ 韩信是如何当上大将军的
韩信是汉初三杰之一,号称是秦汉时期最会打仗的军神,那么,他是如果逆袭成为一个大将军的呢?
涤母之饭,胯下之辱
韩信姓韩,很有可能是韩国贵族的后代,秦灭六国,有一只韩国宗室流落到淮阴地带,其实有户人家生下了韩信。韩信出身贫寒,也没有什么好品行,所以也没有人推举他去当官吏啥的,也不会做买卖,整天游说好闲的,天天到别人家蹭饭吃,久而久之,很多人都看不起他,嫌弃他。
刘邦答应了,众将听说汉王要拜大将军了,很高兴,都觉得自己要做大将军了,没想到,最后任命的是韩信,全军都特别的惊讶。
㈦ 韩信用了四年从一介平民逆袭成为大将军,韩信都经历了什么
韩信是汉朝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最杰出的军事家之一,被公认为是古代战争谋战派的顶峰角色。韩信在楚汉之初就被萧何称赞为“国士无双”,汉初被刘邦评为“汉初三杰”,一人担任王侯将相,在历史上凤毛麟角。后人也是尊誉为“兵仙”。功成名就、威名赫赫的韩信却有着不堪的青年岁月,根据四年的拼搏才封为为齐王,成为左右天下局势的英雄。下面我们简单介绍。
转眼间,秦始皇去世,秦二世胡亥施政无术,关东青少年陆续举兵反秦。韩信仗剑投靠可谓是最盛的项梁,项梁去世后韩信所属刘邦,数次为刘邦献计献策,刘邦无需。韩信主动在刘邦处永不左右之日,因此逃跑,追随刘邦入蜀。
韩信在关中默默地不知名,因伙伴违法然,韩信连坐当斩,韩信悲痛高喊:“主上不是要争夺天下吗,为何要击杀将士”,这一生叫喊,影响了韩信运势。韩信遭受夏侯婴器重,被推荐给刘邦。然后韩信结识了萧何,被萧何称赞为“国士无双”,推荐给刘邦,被拜为大将。
汉军入蜀四个月后,趁刘邦伐齐,回定三秦,逐渐争夺天下。刘邦在平陵惨败以后,采取多段持续发展的发展战略,韩信逐渐独当一面。韩信征讨魏王豹,逐渐单独发展趋势,安邑对决,平定县三国魏国,初试锋芒;井陉之战,一日破赵,开辟了以弱胜强的典型案例,扬名四海;潍水之战,水浸刘邦第一猛将龙且,完全扭曲楚汉攻防局势,刘邦惊惧的劝韩信独立,而刘邦也封韩信为齐王;垓下之围,消灭刘邦,天下平定县。
韩信四战而平天下,成为楚汉第一名将,被刘邦称赞“战必胜,攻必取,吾比不上韩信”。刘邦由于惧怕韩信水平,把韩信从齐王改封为楚文王,达到自已的巅峰之战。韩信富贵还乡,因此寻找当时帮助和欺压自身的人,一一回报。对漂母,赐千金;对南昌亭长,赐百钱,说:“你做好事不能始终。”;对屠夫,也是豁达大度,封了个中尉的小军官。对于韩信的一生你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㈧ 年仅21岁的韩信如何成为刘邦的得力大将军
事实上,正史并没有记载韩信的出生年月,所以所谓韩信21岁成为大将军的说法是不准确的。
韩信出身卑微,穷困,老母亲去世了都没有地方安葬,后来甚至到了没有饭吃的地步,但是饶是如此,韩信却还顽固的以“士”自居,而不是一般的平民,他穷困潦倒之下,还是腰里佩戴着一把宝剑招摇过市,没饭吃到天天到自己朋友家——当地的一个派出所所长(亭长)家里混吃混喝,乃至后来人家所长媳妇把饭做好后,一家人在被窝里就把饭吃完了,等韩信取得时候,啥也没给剩下,
而刘邦经过与韩信的奏对之后,也对于韩信提出的战略给予充分肯定,于是刘邦封坛拜将,将韩信封为大将军。而后来事实也证明这绝对是刘邦最为正确的一步棋,韩信是刘邦军中唯一一个能够与项羽匹敌的可以连军百万,战无不胜的将军型人才。
在韩信的统帅之下,汉军明修栈道暗渡陈仓,杀入关中,夺取了席卷天下的最好基地,而后韩信攻灭魏国、代国、赵国、齐国、降服燕国,将黄河以北全部纳入刘邦的地盘,而后韩信牢记刘邦对他的“解衣衣之,推食食之”的知遇之恩,拒绝了项羽提出的三分天下的建议,而是在垓下统帅所有汉军对项羽做出致命一击,最终击败项羽。
不过西汉建立不久,已经被徙为楚王的韩信遭到刘邦猜忌,被活捉会长安,随后降为淮阴侯,不久之后,被吕后和萧何处死在长安未央宫。
㈨ 韩信的彪悍人生,如何从落魄青年到叱咤风云的大将军
韩信是历史上卓越的军事家,他的一生是一个传奇,他也是许多历史爱好者心中非常喜欢的人物,那么韩信是如何从一个小小的兵卒做到名震天下的封侯称王的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韩信的一生,韩信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这就意味着他接受的文化程度低同时也没有做官的机会。后来他遇到了萧何,这也是他人生中最大的伯乐,从这一刻开始,韩信开始走向他人生的巅峰,韩信通过萧何的多次举荐终于当上了大将,这仿佛是命运的安排一样,韩信终于有了发挥的空间,为刘邦打了无数胜仗,最终将项羽打败,统一了全国,但他因为功绩身高,又不懂得变通,最后功高震主,被吕后所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