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汝南的历史沿革
西汉高帝二年(公元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和安城三县所辖。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削淮阳国之期思、弋阳二县属汝南。宣帝元康三年(前63年),又得淮阳郡长平县。成帝元延三年,封淳于长为定陵侯,置定陵侯国,属汝南郡。又以新汲县属颍川郡。元延、绥和之际,汝南郡领三十七县:平舆、阳安、阳城、(氵隐)强、富波、女阳、鲖阳、吴房、安成、南顿、朗陵、细阳、宜春、女阴、新蔡、新息、灈阳、期思、慎阳、慎、召陵、弋阳、西平、上蔡、寝、西华、长平、宜禄、项、新郪、归德、新阳、安昌、安阳、博阳、成阳、定陵。郡治在平舆(今河南省平舆县北),属豫州刺史部。辖境大致相当于今河南东南部、安徽阜阳一带。
东汉时,东汉光武帝建武二年,改寝县为固始县;三十年,长平、西华、新阳、扶乐(新置)四县属淮阳国。永平十五年,汝南郡为国,封皇子畅为汝南王。建初四年,国除为郡。顺帝时领三十七县:平舆、新阳、西平、上蔡、南顿、汝阴、汝阳、新息、北宜春、(氵隐)强、灈阳、期思、阳安、项、西华、细阳、安成、吴房、鲖阳、慎阳、慎、新蔡、安阳、富波、宜禄、朗陵、弋阳、召陵、征羌、思善、宋、褒信、原鹿、定颍、固始、山桑、城父。郡治迁至平舆,在今平舆县境北部的射桥村。建安十八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弋阳郡。
三国魏沿袭前制,汝南城当时是临近郡治的一个大集镇和水陆码头。
西晋太康中汝南郡领十五县:新息、南安阳、安成、慎阳、北宜春、朗陵、阳安、上蔡、平舆、灈阳、定颍、南顿、汝阳、吴房、西平。惠帝时分汝南郡置南顿国。永嘉后汝南没入后赵。
到东晋时,迁上蔡县治于此,称悬瓠城。悬瓠,是个象形地名,《水经》云:“汝水至汝南郡西北,支左别出一支,又屈东转南形若垂瓠,故号悬瓠城。”晋义熙十二年(416年),汝南郡迁至悬瓠城。
南北朝时,汝南先属刘宋、南齐。后归北魏、北周。刘宋元嘉末年(453年),豫州(洛阳)为北魏所陷,刘宋侨立司州于此。
北魏延兴二年(472年),改悬瓠城为豫州,置汝南郡。
北周在此置总管府,于大象二年(580年)改为舒州。
隋开皇初年(581年)废汝南郡,恢复豫州,不久又改豫州为溱州,大业初年(605年)又改为蔡州,设汝阳县,恢复平舆县为其所辖,同时废保城县并入汝阳。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置豫州,代宗年间(762-779年)为避皇帝李豫之讳,又改名为蔡州,设刺史,另置淮西节度使。
五代和宋时沿袭前治,因蔡州距当时的宋京都泞梁只有七驿之遥,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因此在此置淮康军。金兵陷蔡州,改置镇南军,并建行宫于蔡州幽兰轩,公元1234年金王朝覆灭于此。
元至元三十年(1293)改蔡州为汝宁府,成为河南行省八府之一。
明沿元制,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此,称崇庄王,在此传11世。
清仍为汝宁府,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
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
解放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
196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地区,汝南县为驻马店地区辖县。
2000年6月8日,经国务院批准撤地设市,汝南县为驻马店市辖县至今。
② 河南汝南县属于哪个市
驻马店市。
汝南县,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临平舆县,北临上蔡县,南临正阳县,西临驿城区,总面积1475平方千米。
汝南地处淮北平原,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汉高祖置汝南郡,当时已是贯通中原地区南北的水陆码头。境内文化遗址有280多处,被中国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县,被河南省政府确定为历史文化名城。
(2)汝南到现在有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汝南自春秋战国建制以来有两千二百多年建城史。汝南因位于汝河之南而得名,自西汉设汝南郡,自汉唐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现为驻马店下辖县。
汝南历史悠久,人文荟萃,历史古迹众多。汝南有被称为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其上有唐代大书法家颜真卿亲书的“天中山”碑刻,有亚洲最大的寺南海禅寺,还有全国最大的平原人工水库宿鸭湖。
汝南还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爱情故事的发祥地,被称为“中国梁祝之乡”,2006年梁祝传说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汝南还是传统节日重阳节的起源地,2006年同样被列入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
③ 汝南县的历史沿革
上古时期,汝南,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
春秋战国时代,汝南就有建制,属蔡国。
西汉汉高祖二年(公元前205年)始建汝南郡,郡治在上蔡,这里属平舆、宜春和安城三县所辖,当时已是贯通中原地区南北的水陆码头。至迟在文帝时,汝南郡已由陈郡析置。景帝二年(前156年),置汝南国,立其子刘非为汝南王。三年(公元前155年),徙刘非为江都王,汝南国除为郡。
公元317年,上蔡县治所迁于此,称“悬瓠城”。《水经注》有云:河自东西下,屈曲而流,抱城三面。形若垂瓠,故称悬瓠城。
建安十八年,曹操析汝南郡之城父及沛郡数县置谯郡。又析汝南郡、江夏郡置弋阳郡。
东晋义熙十四年(公元418年)汝南郡治迁至于此。
南北朝时,刘宋侨立司州,后周置总管府,隋仍为汝南郡治,另置汝阳县于郡城,改悬瓠城为溱州。
唐,“初置予州,宝应初以避讳改为蔡州”。
宋置“淮康军”,金设“镇南军”,曾建行宫。
元至元三十年(公元1293年),因断汝河上源之水经郾城入颍河,汝南水患大减,人民稍得安宁,改蔡州为汝宁府,是河南行省八府之一。
明沿元制,成祖朱棣封藩四子于汝宁府,称崇庄王,在此传11世。
清仍为汝宁府。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改为汝南县。
民国十三年(1924年),另置河南省第八行政督导专员公署于此。
解放初期,曾设汝南专署,1950年建汝南市,1951年市合并于汝南县。
1965年6月15日,国务院批准河南省增设驻马店地区,汝南县属之。
④ 古代的河南省汝南县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古代的河南省汝南县现在的地理位置:河南省中南部,黄淮平原。
汝南县,隶属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临平舆县,北临上蔡县,南临正阳县,西临驿城区。介于东经114°21′—114°53′、北纬 33°00′—33°33′之间,总面积1475平方千米。
汝南(中国古地名)一般指汝南县(中国古地名),西周时,这里属于沈国封地;春秋战国时,先后归蔡国和楚国管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并推行郡县制,汝南一带又短暂地归属颍川郡。
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这是“汝南”作为地理专属名词首次出现,其辖颍水、淮河之间的37县,属豫州刺史监察范围,因为大部分辖地都在“汝河之南”而得名。
汝南县的行政区划
2009年底,汝南县辖3个街道、7个镇、13个乡、281个村(居)委会。
即汝宁街道、古塔街道、三门闸街道、王岗镇、梁祝镇、和孝镇、老君庙镇、留盆镇、金铺镇、罗店镇、三里店乡、梁祝镇、官庄乡、三桥镇、南余店乡、常兴乡、韩庄乡、张楼镇、三门闸乡、韩庄乡、金铺乡、罗店乡、板店乡。
2011年,经省政府批准,同意撤销汝南县罗店乡建立罗店镇,实行镇管村体制,原辖区行政区域和政府驻地不变。2014年,汝南县下辖3个街道、12个镇、2个乡。2014年7月,经河南省政府批准,汝南县对城区周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设立宿鸭湖街道办事处。
⑤ 汝南县的历史沿革
西周时,这里属于沈国封地;春秋战国时,先后归蔡国和楚国管辖;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并推行郡县制,汝南一带又短暂地归属颍川郡。
西汉,公元前203年,置汝南郡,这是“汝南”作为地理专属名词首次出现,辖颍水、淮河之间的37县,属豫州刺史监察范围,因大部分辖地都在汝河之南而得名。
不过,汝南郡治并不在今天的汝南县,而在平舆县射桥乡古城村,也是当时平舆县的县治所在。汝南如今的县境,分属于周边的上蔡、平舆以及安城等大小侯国。
侯国由中央册封,其地位曾经很高,后来降同于郡、县。汝南境内有名的侯都遗址包括安城、宜春、保城、乔庄古城、濯阳城遗址等,可谓山头林立。熟悉历史的人都知道,秦始皇推行郡县制,但刘邦建立汉朝后,要不要继承郡县制是有些犹豫的,他推行郡县制并不彻底,除了郡县,地方上还有王国、侯国、都护等存在,这些地盘势力很大,后来直接酿成了“七国之乱“。
今天汝南城西南和孝镇的宜春故城,东西长1.5公里,南北宽1公里,规格庞大,考古发掘依稀可辨当年的宫殿和街道遗迹。宜春城历经两汉,南朝宋时方废,曾是大将卫青之子的封地。
再比如王岗镇北湖村一带的安城,是西汉时着名的侯都,东汉时豫州治所,其规模更大,城垣外廓长宽均超过5公里,直至南北朝时才衰废。
汝南郡设置以后,郡治所在历经变化。公元418年,东晋把汝南郡治所从河南息县移到了悬瓠城,也就是今天的汝南县城所在。
尽管此后汝南郡的名称、辖地又多次变化,叫过豫州,也叫过蔡州,但悬瓠城就此被成全,一直是州、郡、府、县治所所在地。王海建认为,分析原因,不外乎其地处古豫州之中,既能北进汴洛,又可南下荆楚,汝水环绕四面城墙,水陆交通都很发达。此后,悬瓠城也逐渐成为我国历史上豫东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在中国地名研究所出品的《千年古县》一书中,特别提到了隋朝大业二年(公元606年),隋在此地置汝阳县。1913年,更名汝南县。“汝南”专名长达2200余年,始置县长达1400多年,这也是2007年3月汝南被认定为“千年古县”的时间资历。
从地图上看,如今的汝南县城四面环水,宛如水中泊着一个大葫芦,正如北魏郦道元在《水经注》中描述:“汝水又东,迳悬瓠城北……城之西北,汝水枝别左出,西北流,又屈西东转,又西南会汝,形若垂瓠。”
这也是悬瓠城在史籍中首次露面,东汉起道教开始兴盛,最初悬瓠城只是一座道观,叫悬瓠观。由于当时汝河水量比较大,能行大船,南北陆路古道也从这里经过,此地便成为一个水陆码头,商业日渐发达,悬瓠观慢慢形成了一个集市,称悬瓠城。
不同于其他一些千年古县毁了挪、挪了毁的城建经历,悬瓠城因为恰好坐落于水泊之中,其“坐标”相当牢稳,古今几无变化。这在很大程度上得感谢汝河。
元代之前,汝河水势浩大,常常淹没农田,不过并未在此发生过大的改道;公元1293年,元世祖忽必烈命人治水,军民在舞阳截断汝河,使汝河上游的水改道流入颍河,汝河下游水量减少,沿河水患得以解除,治所在悬瓠城的蔡州亦被升为汝宁府(汝阳县隶属于汝宁府),取汝河安宁之意。
汝河的相对稳定,使得悬瓠城成为位置稳固又有险可恃之地,为其一直作为州治、郡治、县治所在,甚至成为金哀宗的行宫打下了牢固基础,更给了唐末乱世中节度使秦宗权在蔡州称帝的底气。
如今,悬瓠城的老城墙仅残留一座北门,成为怀古嘘今的所在。北门1985年经过复修,高20多米,城门进深38米,宽4.6米,正对汝河南岸,巍峨不减。夜晚华灯初上,疾走锻炼的人们从门洞内不停穿梭。据说,明朝以前,悬瓠城并无北门,洪武十八年(1385年)为便民而修此门,叫做“拱北”,此后虽历经战火,留下无数炮洞枪孔,北门却从未被攻破过。
相比城门,更显沧桑的是门外飞跨汝河的宏济桥。此桥最早为木桥,明弘治十八年(1505年)改建为石桥,长55米,宽7.3米。如今,桥面巨大的青石板已被磨得十分圆滑,粒粒分明,两旁栏杆上的古朴石狮面目不清,多被损毁,但500年来,这座石桥历经战乱、洪水和地震却坚固如初。
另一,南朝梁置太清二年(548),析柴桑立汝南县。为寻阳郡治。故治在今江西瑞昌市境内。开皇九年(589),罢寻阳郡置江州,废柴桑、汝南县置寻阳县。
另二,南朝梁侨置治蒙笼城(今湖北麻城市北、疑即今之鹅笼司),为定州和弋阳郡治所。武定(543年—550年)末入东魏,定州改南定州,汝南县仍为治所。北齐天保七年(556)废入信安县。
另三,北魏置北魏时设置,北齐天保七年(556)废,隋朝又复置,不久又省去。故城址在今河南宝丰县商酒务镇。
⑥ 三国时期的汝南今在何方
三国时期的汝南。就是现在的河南省的驻马店市。那个时候这个名字是非常好听的,但是现在名字改的有点不好了。
⑦ 三国时期的汝南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三国时期的汝南是现在的驻马店市。
汝南县是驻马店下辖县,位于河南省驻马店市东部,古属豫州,豫州为九州之中,汝南又居豫州之中,故有“天中”之称。自春秋战国时代建制以来,距今已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上自秦、汉,下至明、清,汝南一直是郡、州、军、府治所,为八方辐辏之地。
驻马店是河南省下辖地级市,位于河南中南部,地处淮河上游的丘陵平原地区,位于全国第三级地貌台阶上,横跨南阳盆地东缘和淮北平原,处在亚热带与暖温带的过渡地带;总面积15083平方千米。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数据,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驻马店市常住人口为7008427人。
⑧ 古代河南汝南郡是现代哪里
1950年建汝南市,现为汝南县,隶属驻马店市。
1965年,建立驻马店专区,2000年改为驻马店市。 全市辖9县1区:汝南县、上蔡县、平舆县、正阳县、西平县、遂平县、泌阳县、确山县、新蔡县(河南省直管县)和驿城区。
郡,是中国古代行政区域,最开始于战国时期。中国秦代以前比县小,从秦代起比县大。汉又增四十六郡,二十一国,凡郡国一百有三。河南南部一个地方,在西汉刘邦二年(前205年),建立了汝南郡,这是汝南郡称呼的由来。
被中国民间艺术家协会命名为中国梁祝之乡,“梁祝传说”成为首批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西晋时期,汝南县马乡镇梁庄的梁山伯和祝庄的祝英台,他们的爱情故事传颂至今,马乡镇也因此改名为梁祝镇。逢年过节,当地群众都会到梁祝墓焚香烧纸以示纪念。
民国二年,随着清朝的灭亡,汝宁府改为汝南县;建国初期曾设置汝南专署,后又改为汝南县;1965年设立驻马店地区,汝南县归属驻马店管辖。
(8)汝南到现在有多少年历史了扩展阅读
1、悠久的历史,孕育了灿烂的文化,汝南为历史古迹众多,有亚洲最大的寺南海禅寺,有天下最小的山天中山,与颜真卿壮烈书写的“天中山”碑刻,更是传奇故事梁祝的发祥地和《重阳节》的起源地。
2、汝南作为地名出现于西汉初期,汉初置汝南郡,郡治位于上蔡,后前往平舆,又迁往新息(今息县),东晋时迁到悬瓠城(今汝南县城),隋时先后改汝南郡为豫州、溱州、蔡州。
⑨ 汝南是现在的哪个城市
汝南大概的位置,为现在的河南省驻马店市。
正确运用词语对不同的地理位置,进行详细的描述,才可以让人们能够准确的理解它的主要意思和情况。
正确运用词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词义涵盖的范围不同。
如:“开垦、开拓、开辟”都有“开发”之意,但“开垦”指用力把荒芜的土地开发为可耕种的土地;“开拓”指在原来开发的基础上加以扩充;而“开辟”着重指新开发、新开创,词义范围较大。
2.词义侧重点不同。
如:“才能”和“才华”,都含有能力、特长的意思,但“才能”着重指办事的能力或对知识、技能、技巧的运用能力,而“才华”则着重指在文学艺术方面显露出来的智慧与特长;
“发现”和“发明”都有新出现的意思,但“发现”着重于新找到原本就存在的事物,而“发明”着重在新创造出本来不存在的事物。
3.词义的轻重不同。
如:“损坏”与“破坏”,都有使物体毁坏的意思,但“损坏”一般是无意的,“破坏”则是有意的;
“诬蔑”和“诬陷”都有无中生有地硬说别人做了某种坏事的意思,但前者是捏造事实,破坏别人的名誉,而后者则是妄加罪名,诬告陷害,两者轻重不同。
1.词语的习惯搭配不同。
如:发扬——优点、作风、传统;发挥——作用、干劲、创造性、积极性;改进——工作、方法、技术;改善——生活、关系、条件;交流——思想、经验、物资;交换——意见、礼物、资料。
2.词性和句法功能的不同。
如:阻碍(动词)——剥削阻碍生产发展;障碍(名词)——排除一切障碍;强大(形容词)——强大的动力来自崇高的理想;
壮大(动词)——人多可以壮大声势;精华(名词)——这是全书的精华;精彩(形容词)——这是全书最精彩的部分。
3.适用的对象不同。
如:爱护—爱戴,前者用于上级对下级、长辈对晚辈或同级同辈之间,而后者用于下级对上级、晚辈对长辈;抚养—奉养,前者用于长辈对晚辈,而后者用于晚辈对长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