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东江革命纵队历史怎么采访别人

东江革命纵队历史怎么采访别人

发布时间:2022-10-03 09:50:08

1. 东江纵队司令部的历史沿革

1943年12月2日,遵照党中央的指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正式公开宣布成立,司令员曾生,政治委员尹林平,副司令员兼参谋长王作尧,政治部主任杨康华。该建筑成为东江纵队司令部所在地,主楼为曾生、尹林平、王作尧等领导人工作和居住的场所,礼拜堂则作为会议室和作战室,附属用房改为工作人员的工作用房。楼房后面的小平地,是小型练兵场。练兵场后侧建有一座琉璃正檐八角亭,为解放后人民政府所建的“东江纵队纪念亭”。
1944年8月,中共广东省临时委员会和东江军政委员会在该建筑内召开联席会议,讨论中央关于东江纵队开展敌后游击战争的指示,分析当时广东地区的斗争形势,作出6项重要决定:第一,在全省继续放手发动和武装群众,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建立根据地与发展游击区;第二,战略方针是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主要打击方向是日伪军,同时坚持自卫的反摩擦斗争;第三,东江纵队建立支队编制,加强部队的思想、军事教育及各项制度建设;第四,普遍建立抗日自卫队与常备队;第五,恢复和加强地方党的组织活动;第六,成立珠江三角洲指挥部和中区指挥部,扩大东江军政委员会人数。土洋会议对加强广东党组织的建设和军队建设,全面发展广东的抗日武装斗争,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1945年春,东纵司令部由土洋村迁到博罗县罗浮山。
解放后,该旧址一度成为土洋小学校址。1984年9月,被深圳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3月,市、区、镇拨专款修复东纵司令部旧址,并在该处设立东纵史迹展览馆。1998年5月4日旧址正式对外开放。基本陈列分为《东江纵队史迹展》和复原陈列两部分。史迹展通过119件实物以及大量的照片、文献资料,展示了东江纵队“南域先锋、海外蜚声、艰苦风范、永继永存”的革命精神和战斗历程。复原陈列通过对曾生司令员当时工作和生活用过的部分实物的复原,再现曾生同志在艰苦的条件下,率东纵不屈不挠、英勇抗日而成为“为民先锋”的史实。2002年7月,东纵司令部旧址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2. 东江纵队的历史

在中国的抗战历史中,有一支特殊的部队立下了辉煌战绩。这支孤悬华南敌后的抗日武装——在长达8年的抗战中,得不到来自党中央的直接支援,困难时期甚至连一部电台都没有,仅靠收音机来收听延安新华广播电台的消息。这就是英雄的东江纵队。

就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中,东江纵队独立发展壮大为拥有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命令侵粤日军就地投降

东纵是留在广东坚持敌后斗争的少数中国武装。东江纵队的前身华南抗日游击总队主要活动于惠州一带,当地也是研究东江纵队的重镇。2003年底,罗浮山下新建起一座“东江纵队纪念馆”。

东江纵队纪念馆展厅里有一个牺牲烈士的名单长幅,上面镌刻着5508个烈士的姓名。馆长熊茂昌介绍,经常有老战士拿着战友名单来核对,如果有缺漏或者写错的都要求纪念馆改过来。甚至有人专程从香港赶来,看到当年战友的名字,一次又一次地擦拭眼泪,泣不成声,令在场所有人为之动容。

“东江纵队可以说是白手起家,是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惠州市委党史办何主任言语中透着豪情。

何主任告诉我们,八年抗战,几经整编,终于发展成为11000多人的抗日武装力量。据战后统计,东江纵队先后作战1400多次,毙伤日、伪军6000多人,牵制了日军两个半旅团的兵力。

在纪念馆内,记者意外地见到了当年朱德总司令给冈村宁次的命令的影印件:“在广东的日军由你指定广东的代表至华南抗日纵队东莞地区,接受曾生将军的命令。”熊茂昌告诉我们,当年,东江纵队就是以“中国解放区抗日军华南抗日纵队司令”的名义,给日本南支派遣军最高指挥官田中久一发出命令,令其就地投降。这是对东江纵队孤悬敌后、八年抗战的成就的最大肯定。

抗战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北撤山东解放区,后扩大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三野作战序列。

“书生扛枪”、“小鬼善战”

一个个英勇的战斗故事至今在东江畔口口相传

育英楼原本只是一幢普通的客家民居,青砖灰瓦白墙,坐落在惠州市淡水镇,毗邻叶挺将军的故居。当年,东江纵队的前身——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就曾把指挥部设在这幢两层小楼里。

工作人员告诉我们,当年修葺育英楼时,工人就曾在瓦檐下发现当年游击队员埋藏的步枪子弹。

翻阅楼里的资料,我们发现,东江纵队早期领导人如曾生、王作尧等都是大学生,许多人参加过声援“一二·九”运动的学生游行。队伍中留学生也比比皆是,高、初中生更是一抓一大把,无怪乎东江纵队老战士一直以“书生扛枪”为自豪。

“小鬼善战”也是东江纵队的历史上赫赫有名的一笔。如今依然有很多战斗故事在民间口口相传:以一当百光荣殉国的东江纵队五少年英雄、威震港九的短枪队队长刘黑仔,后来成为海军战斗英雄的“老虎仔”林文虎、都是在民间广为传颂的传奇人物。

“省港大营救”轰动全国

茅盾称其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广东是侨乡,历史上就有下南洋的风俗,抗战爆发后,许多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纷纷通过募捐、义演、义卖、献金等方式支援敌后抗日武装。

据不完全统计,共有1500多名华侨子弟和港澳青年先后回来投身抗战,如大名鼎鼎的文森队、吉隆坡队等都是以华侨原住地命名。其中的许多人后来在东江纵队里担任了重要指挥员,如泰国华侨钟若潮后来担任大队政委,牺牲时新婚才三天。

“可以这么说,南洋和港澳是广东抗战的粮仓和弹药库。”东江纵队联谊会负责人感慨地说,与海外千丝万缕的联系,使华南敌后抗日武装可以在香港沦陷后随即成立港九大队,渗透在香港、九龙一带。

八十多岁的杨庆、陈瑞夫妇当年是港九大队的战友,二老每每回忆起那段岁月就少有地兴奋。这支精干的队伍炸毁日军启德机场、活捉日本南支派遣军高级特务头子东条正之,一时间把港九地区变成了日军眼中的“治安之癌”。

这支队伍真正为世人所知的,是他们在几乎不可能的情况下,从日本人眼皮底下的香港营救出八百多名爱国民主人士,其中包括何香凝、柳亚子、胡蝶等各界精英,以及国民党第七战区司令长官余汉谋的夫人。

“省港大营救”轰动全国,被茅盾称为“抗战以来(简直可以说是有史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

除此之外,港九大队将上百名国际人士安全护送到大后方,还救护美军飞行员8人,开辟了着名的“飞行员安全通道”。其中美空军克尔上尉遭数千敌人三个星期的搜捕,被东江纵队成功救出,这一传奇故事甚至被列入美军十四航空队的教材。

3. 东江纵队的历史评价

七年中,东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战场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人民武装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一是东纵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在华南敌后艰苦复杂的环境中,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逐步发展成为一支抗日劲旅。
二是东纵组成人员中,知识分子多,港澳同胞多,归国华侨多,女战士多,政治素质、文化素质较高并有广泛深厚的群众基础。
三是东纵把抗日游击战争从农村推进到敌占区的香港及沿海城市,成功地创造了大城市和沿海抗日游击战争的典型范例。
四是东纵抢救了一大批中华民族精英,保护了我国文化瑰宝。
五是东纵抢救了一批国际友人和盟军人员,赢得盟军信任,促进了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发展。
六是东纵对三年解放战争胜利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东江纵队是日军全面入侵华南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举起的敌后抗战的旗帜。东江纵队的前身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是华南沦陷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组建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东莞榴花阻击战、百花洞大捷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华南人民武装对日军的较早的有组织的典型战例,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华南敌后抗战方针,最早在东江纵队得到落实。
二是东江纵队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共中央确定东莞为华南抗日纵队的受降地区,朱德命令侵粤日军派出代表到东莞地区投降。
1945年,朱德总司令在中共“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琼崖纵队与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胡锦涛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对东江纵队的评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战场,广泛发动群众,开展游击战争,八路军、新四军、华南游击队(华南游击队即包含东江纵队)、东北抗日联军和其他人民抗日武装力量奋勇作战。广大港澳同胞、台湾同胞、海外侨胞和海外华人,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以各种方式参加和支援祖国人民抗战,不少同胞为国捐躯。

4. 广东东江纵队纪念馆的东江纵队简介

1940年10月,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的前身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在大王岭村设立部队领导机关,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开展敌后游击斗争,曾取得百花洞战斗的胜利,粉碎日伪军“万人大扫荡”,沉重地打击了日伪军,有力地支援了华南地区及全国的抗日战争。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抗日武装,成立于1943年12月。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和八路军、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与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依靠人民群众和爱国侨胞的支持,开展敌后游记斗争,创建东江抗日根据地,成功营救受困于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和爱国人士,积极配合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抗日战场一支重要的武装力量,为中国抗日战争和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东莞是东江纵队的发祥地和重要活动地区之一。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创建的大岭山抗日根据地,是华南敌后建立最早的抗日根据地之一,被东江纵队司令员曾生称为“东江纵队抗日根据地的根据地”。

5. 红星照耀中国中有介绍东江纵队的人物吗

摘要 主要介绍的有毛泽东 演员 黄海冰

6. 请问东江纵队的历史由来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广东人民的子弟兵。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与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奉命北撤山东,在解放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并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留在东江的游击队指战员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后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1949 年夏,两广纵队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广东,与粤赣湘边纵队胜利会师,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不断高涨,中共东江地区组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得到恢复、重建和发展。华南及东江地区虽遭到日军疯狂蹂躏,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建立起各种抗日武装,坚决打击入侵日军。尤其东江的抗日队伍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国民革命军作战,成为华南抗战中的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强行在惠阳大亚湾登陆。10 月 15 日,日军进占惠州城。10 月 21 日,日军攻占广州,广州沦陷。10 月 23 日,日军强占虎门炮台及虎门下横档炮台。日军南侵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江人民遭受空前浩劫。图为日军焚烧村庄。1940 年 6 月 25 日,日军从莞城经飞鹅直闯大沙,企图洗劫大沙圩和景山村,遭到大沙“洪圣公约”的农民自卫队奋力还击。日军对大沙进行了 9 次的报复性“扫荡”,杀害村民 62 人,烧毁民房、茅棚 454 间,烧死 7 人,强奸妇女 5 人。1941 年,在日军的“扫荡”中,东莞道滘 260 多名群众被日军用毒烟杀害。1938 年 1 月,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先后派王作尧、袁鉴文回东莞,分别担任东莞中心支部的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组建抗日武装。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武装,是广东人民的子弟兵。抗日战争时期,东江纵队在远离党中央,远离八路军和新四军主力,孤悬敌后,处于敌伪与顽军夹击的艰苦环境中,遵照中共中央的正确指示,紧密依靠群众,坚持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方针,转战东江两岸,深入港九敌后,开辟粤北山区,挺进韩江平原,积极配合华南抗日战场和盟军对日作战,成为华南敌后抗战的中流砥柱,威震南粤,蜚声海外,被中共中央军委誉为“广东人民解放的旗帜”,谱写了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壮丽篇章。

抗日战争胜利后,东江纵队主力奉命北撤山东,在解放区整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华东野战军战斗序列,并参加了豫东战役、济南战役和淮海战役。留在东江的游击队指战员继续坚持武装斗争,后发展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粤赣湘边纵队, 1949 年夏,两广纵队随第四野战军南下广东,与粤赣湘边纵队胜利会师,为解放广东全境作出了贡献 。

东江人民抗日武装的创建

随着全国抗日救亡运动形势的不断高涨,中共东江地区组织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得到恢复、重建和发展。华南及东江地区虽遭到日军疯狂蹂躏,但在党组织的带领下,人民群众建立起各种抗日武装,坚决打击入侵日军。尤其东江的抗日队伍积极开展敌后游击战争,配合国民革命军作战,成为华南抗战中的重要武装力量。

1938年10月12日,日本侵略军强行在惠阳大亚湾登陆。10 月 15 日,日军进占惠州城。10 月 21 日,日军攻占广州,广州沦陷。10 月 23 日,日军强占虎门炮台及虎门下横档炮台。日军南侵后,到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东江人民遭受空前浩劫。图为日军焚烧村庄。1940 年 6 月 25 日,日军从莞城经飞鹅直闯大沙,企图洗劫大沙圩和景山村,遭到大沙“洪圣公约”的农民自卫队奋力还击。日军对大沙进行了 9 次的报复性“扫荡”,杀害村民 62 人,烧毁民房、茅棚 454 间,烧死 7 人,强奸妇女 5 人。1941 年,在日军的“扫荡”中,东莞道滘 260 多名群众被日军用毒烟杀害。1938 年 1 月,中共广州市外县工委先后派王作尧、袁鉴文回东莞,分别担任东莞中心支部的宣传部长和组织部长,并组建抗日武装。

1938 年 10 月 15 日,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在东莞中山公园成立,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武装部长王作尧任队长,县委宣传部长袁鉴文任政治指导员,全队 100 多人。这是日军入侵广东大陆后,中国共产党在华南地区建立的第一支人民抗日武装。1938 年 10 月下旬至 11 月中旬,东莞常备壮丁队和抗日模范壮丁队一部,在石龙附近东江南岸的峡口、榴花、刘屋村、西湖、京山一带英勇抗击进犯的日军,史称“榴花战斗”。这是中共广东地方组织领导人民抗日武装对入侵日军的一次较早的有组织的抵抗。其中在石碣刘屋村伏击日军时牺牲 22 人。1938 年 12 月 2 日 , 中共惠宝工委在惠阳淡水周田村成立惠(阳)宝(安)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郑晋(郑天保)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

1939 年元旦,中共东宝联合县委把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队和王作尧带领的部分东莞抗日模范壮丁队及各区地方党组织动员来的武装人员,集中在东莞清溪苦草洞整训,整编为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黄高阳任党总支书记。为统一军事指挥, 1939 年 5 月,中共广东省委在坪山成立东江军事委员会,由梁广、梁鸿钧、林平、曾生、王作尧、何与成组成,梁鸿钧为书记。为了便于开展活动和发展壮大部队,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和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经过统战工作,于 1939年4、5月间取得国民党第四战区的统一番号,分别改称为“第四战区第四游击纵队直辖第二大队”(简称“第二大队”)、第四战区第三游击纵队新编大队(简称“新编大队”)

东江抗日根据地的创建

1939年冬至1940年春,国民党顽固派在全国掀起第一次反共高潮。1939年3月,国民党广东当局集结兵力对曾生、王作尧部队进行围攻。为保存抗日武装力量,曾、王两部根据中共东江军委的决定,向海陆丰方向突围转移,几遭挫折。后根据中央的“五?八”指示,曾、王两部返回东、宝、惠抗日前线,改番号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分别挺进大岭山、阳台山,开辟东江敌后抗日根据地,坚持独立自主的敌后抗日游击战争。

1940年3月初,国民党广东当局集结兵力3000余人,发动对曾、王两部的进攻。曾、王两部队分别向海丰、陆丰方向突围。1940 年3月9日晚,王作尧、李燮邦率领第二大队从乌石岩突围后,经惠阳沙坑向东转移。国民党顽军以谈判为诱饵,在黄沙坑扣押第一中队40余人,并将何与成、卢仲夫、罗尧、罗振辉、叶镜源、李燮邦等6位干部押至惠州杀害,史称“黄沙坑事件”。

1940年5月8日,在东移海陆丰严重受挫的危急关头,中共中央书记处致电广东省委,指示曾、王两部仍应回到东(莞)、宝(安)、惠(阳)敌后地区,坚持抗战,史称中央“五?八”指示。这个指示,对挽救曾、王两部,指导东江地区的抗日游击战争,反对国民党顽固派的斗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940年8月,曾、王两部返回东宝惠边敌后。9月中旬,中共前东特委在宝安县布吉乡上下坪村召开这两支部队干部会议(简称“上下坪会议”),传达和贯彻中央“五?八”指示,总结东移的教训,决定在东、宝、惠敌后坚持开展独立自主的游击战争,建立敌后游击根据地,领导中心设在东莞。

上下坪会议对部队进行了整编,曾生、王作尧两部原来的番号分别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和第五大队。第三大队大队长曾生、第五大队大队长王作尧,中共东江特委、前东特委书记林平兼任这两个大队的政治委员,梁鸿钧任军事指挥。根据上下坪会议决议,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于1940年10月初从宝安挺进东莞大岭山区,创建大岭山抗日根据地。

1940年11月初,第三大队在大岭山区黄潭首战日军,击退日军的进犯。这是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重返东宝敌后的第一仗,打击了敌军的嚣张气焰,鼓舞了人民群众的抗日斗志。1941年6月11日——1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在当地民兵的配合下,于大岭山百花洞重创前来“扫荡”的日军,击毙日军大队长长濑,毙伤日军官兵50多人,事后华南日军头目自称:“这是进军华南以来最丢脸的一仗”。

1941年10月,国民党顽军兵分三路合击大王岭。因寡不敌众,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第三大队主动转移外围作战,只留下一个中队在大岭山区内坚持斗争。1941年6月至8月,日军先后调集2000多兵力,对阳台山抗日根据地连续进行了9次“扫荡”。第五大队和抗日自卫队在王作尧、周伯明的指挥下,顽强战斗,毙伤日、伪军 100多人。

7. 东江纵队的介绍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东江纵队是在曾生、林平、王作尧、杨康华等主要领导带领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起来的抗日武装力量,其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成为“敌后三大战场”之一。11945年,朱德同志在“七大”军事报告《论解放区战场》中将东江纵队与琼崖纵队和八路军、新四军并称为“中国抗战的中流砥柱”。

8. 东江纵队的英雄事迹

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广东省东江地区创建和领导的一支人民抗日军队,是开辟华南敌后战场,坚持华南抗战的主力部队之一。

1939年初,经与东江国民党当局谈判达成协议,这两支武装分别改番号为国民革命军第4战区第3纵队新编大队和第4纵队直辖第2大队。

9月,日军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两支游击队主动袭击日军,先后收复大鹏半岛的沙鱼涌及宝安县城南头,并在横岗伏击战中,毙伤日军30余名,迅速扩大了影响。广大群众、港澳同胞和海外华侨踊跃支援和参加抗日游击队。至年底,两支游击队共发展到700余人。

1941年12月,日军发动太平洋战争,同时占领香港。游击队即派出武工队进入香港、九龙地区,开展城市游击战,建立新的游击基地。游击队还先后建立了海上中队和护航大队,开展海上游击战,袭扰日军海上运输线,保护渔民和商船往来。

香港沦陷时,有一大批中国文化界知名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以及国际友人滞留港岛,处境十分危险。抗日游击队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克服重重困难。

先后从香港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茅盾、邹韬奋等700多人,一些国民党官员和眷属、遇险的美国航空队飞行员以及港英官兵和荷兰、比利时、印度等国的人士近百人,在国内外影响很大,对促进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和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8)东江革命纵队历史怎么采访别人扩展阅读:

七年中,东江纵队在远离中共中央,难以取得华北、华中抗日根据地战场直接支援的困难条件下,与琼崖纵队、珠江纵队、韩江纵队和粤中人民抗日解放军、南路人民抗日解放军等人民武装共同坚持了华南的抗日战争,经历大小战斗1400余次,歼灭日伪军9000余人。

部队发展到1.1万余人,建立了大片抗日根据地,成为华南抗日战场的一支主要力量。

东江纵队敌后战场是中国共产党开辟的华南敌后战场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宣布投降时,中共中央确定东莞为华南抗日纵队的受降地区,朱德命令侵粤日军派出代表到东莞地区投降。

9. 东江支队的历史事情

在抗日战场上,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除八路军、新四军外,还有活跃在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的抗日游击队等多种作战力量,如东北抗日联军、回民支队、铁道游击队等。它们犹如一把把尖刀,在崇山峻岭、白山黑水间勇敢顽强地抗击日本侵略者,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战斗在华南地区的东江纵队便是其中的一支。
成立于民族危亡之际
广州以东的东江地区是无产阶级革命家彭湃战斗过的地方。这里也建立过中国工农红军第11军,虽然后来遭到挫折,但共产党仍然领导游击队进行斗争。在日军进攻广州沿海时,中国共产党就在这里建立抗日武装,准备抗击日本侵略者。1937年底,中共中央派廖承志到香港建立八路军办事处,主持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工作,组织海外侨胞和港澳同胞支援祖国抗战。1938年初,八路军在广州成立办事处,云广英任主任,4月成立中共广东省委,张文彬任书记,在省委成立前后,即积极建立抗日武装。1937年冬至 1938年春,中共东莞县中心支部举办了两期军事训练班,培训了200多名武装斗争骨干。1938年3月,东莞自卫团第32大队和第41大队成立。7月,东莞中心县委成立东莞县常务壮丁队,共118 人,同时在农村建立5个游击小组,9月建立增城县抗日民众自卫团仙村大队和雅瑶大队。同年7月,惠阳沿海地区办了一期两个月的军事训练班、参加学习的有共产党和进步青年150余人。学员结业后,纷纷在自己的家乡组织和参加抗日自卫队。
1938年10月,日军第18、第104师团和及川先遣支队在大亚湾登陆,10月21日占领广州。国民党第12集团军6个师大部撤到粤北。共产党在东江地区加紧建立抗日武装。10月13日,中共东莞中心县委成立东范抗日模范壮了队,王作尧任队长,袁鉴文任政训员。曾生、周伯明、谢鹤筹根据中共广东省委和廖承志的指示。带一批共产党员和积极分子于10月24日到惠阳县坪山,10月 30日成立中共惠宝工作委员会,曾生任书记。12月2日,中共惠宝工委在惠阳县淡水附近沙坑周田村,成立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曾生任总队长,周伯明任政治委员。游击总队成立后,即在淡水周围发动群众,镇压汉奸,迫使驻淡水日军于12月7日撤退。1939年1月1日,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成立,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
1939年1月,中共广东省委召开会议,根据中共六届六中全会决议,确定以发展自己的力量、准备在抗战最后阶段起决定作用的基本方针。2月中共东江特委成立,林平任书记。4月,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改番号为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第4游击挺进纵队直属第2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何与成任政训员。5月,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改番号为第4战区游击纵队指挥所第3游击挺进纵队新编大队,曾生任大队长,卢伟良任政训员。同年夏。新编大队在梅沙、葵桶、沙头角一带开展游击战争,与日军作战30多次,取得很大胜利。9月初,日军500余人再次在大亚湾登陆,企图切断东江与香港、南洋的国际通道,威胁惠州。国民党军罗坤部退守淡水。9月12日,新编大队主动出击,迫使敌人从海上逃窜。12月,新编大队在横岗鸡心石伏击日军一个大队,毙敌30余人。12月1日,第2大队收复南头镇。到1939年底,新编大队发展为500余人,第2大队发展为200余人,并分别在坪山和乌石岩建立了游击根据地。
1940年9月中旬,根据时局发展,东江特委和东江军委决定放弃新编大队、第2大队国民党军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原新编大队改为第3大队,曾生任大队长,林平兼政治委员;原第2大队改为第5大队,王作尧任大队长,林平兼政治委员。整编后,第3大队挺进东莞大岭山地区,第5大队则在宝安阳台山地区广九铁路两侧活动,领导中心设在东莞。
1942年1月下旬,中共中央南方工作委员会副书记张文彬到达阳台山根据地的白石龙村。主持召开一系列会议。会议在总结经验教训之后,认为在东莞。宝安地区开展游击战争,应机动灵活地打击敌人,避免打硬仗和消耗战。会议决定,成立广东军政委员会,林平任书记;成立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梁鸿钧任总队长,林平任政治委员,曾生任副总队长,王作尧任副总队长兼参谋长。游击部队成立后,主动进攻日伪军。2月下旬,增从番独立大队在增城黄旗山与数十倍于己的日军作战,毙伤日军 20余人。5月14日,惠阳大队在铜罗径设伏,毙日军15人,伤日军20多人。
为了适应对敌斗争形势和部队发展的需要,遵照中共中央的指示,1943年12月2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扩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简称东江纵队),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下辖第2大队、第3大队、第5大队、港九大队、惠阳大队、宝安大队、护航大队等,共4000余人。
壮大于炮火硝烟之中
东江纵队成立后,组织部队学习《古田会议决议》,克服忽视政治的倾向,加强奋斗教育,发挥红军长征时艰苦奋斗的光荣传统,加强纪律教育,严格遵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密切军民关系,从1943年3月开始进行整风运动,通过这一系列工作,大大提高了干部战士的思想觉悟和政策水平。
为了加强对干部的培训,遵照中中共中央的指示,东江纵队于1944年7月成立军政干部学校,王作尧兼校长,李东明任政治委员。第1期设军事队和政治队,共训练连排干部200人,学期3个月。1944年底,第2期扩大招收学员,训练班排干部,延长学习时间到半年。1944年8月,纵队政治部在大鹏开办了规模较大的青年干部训练班,共举办了7期,每期一二百人。学员主要是党政机关的共产党员和青年知识分子
各部队还广泛开展了以射击、投弹、刺杀三大技术为主要内容的大练兵运动,开展杀敌竞赛,在广九铁路两侧、惠东宝地区,频频出击,1944年上半年进行较大战斗148次,攻克据点10个,破坏公路188公里、铁路35公里、桥梁11座,毙、伤、俘日伪军千余人。
东江纵队以前直辖几个大队,随着形势的发展和部队人数的增加,1944年9月,决定在纵队和大队之间增加支队一级机构,先编3个支队,后又编6个支队。增设支队后,东江纵队编制序列为曾生任司令员,林平任政治委员,王作尧任副司令员兼参谋长,杨康华任政治部主任,下辖第1支队、第2支队、第3支队、第4支队、第5支队、第6支队、第7支队、西北支队、北江支队,护航大队、港九大队、独立第1大队、增龙博独立大队、风度大队归东江纵队直属。
1944年8月,广东省临委和军政委员会根据中共中央的指示在大鹏半岛土洋村召开联席会议。根据土洋村会议决定,东江纵队以东莞大队部分主力组成挺进粤北先遣队,8月底从东莞出发,先进入花县、从化之间山区,9月19日袭占清远城,随即宣传共产党抗主张和抗日成绩。8月29日,日军700人、伪军2300人对广九铁路沿线进行“扫荡”。东江纵队路西部队英勇抵抗,到9月3日,进行战斗10次,歼敌240余人,粉碎了敌人“扫荡”,同时在广九铁路东西两侧,积极主动地打击敌人,10月17日在沙井歼伪军40余人,10月31日在新桥歼伪军60余人,11月初袭占新塘火车站,歼伪军一个连,之后进攻洗沙李潮,歼伪军150余人,12月 19日强袭沙井,歼伪军150人。
1945年,为配合八路军、新四军春季攻势作战,东江纵队在广九铁路东西两侧主动进攻敌人,l月份作战10余次,毙伤俘日伪军200余人,其中使日军两辆火车相撞,日军死9人。1月27日,日军一架飞机失事,降落在东江河东莞桥头。机上陆军少将安田利喜雄等8人拒不投降,被东江纵队部队全部击毙。为了贯彻土洋村会议向东发展的方针,独立第4大队向海丰、陆丰发展,2月与海陆丰游击队会会,接着在流中圩击沉敌船两艘,歼敌10余人,在赤化打击抢粮之敌,俘日军小队长和翻译各工人。部队很快发展为400多人,在海丰、陆丰、惠东地区开展斗争。
建功于战略反攻之时
1945年1月,广东省临委决定,领导机关迁往罗浮山,派出两支部队进入江北,开展武装斗争。根据这个决定,东江纵队北江支队、西北支队于2月底从增城到达英德,并继续向北发展。从3月起,第3支队、第4支队和增龙博独立大队开辟以罗浮山为中心的江北根据地。经过两个多月战斗,到5月,博罗局面已经打开。东江河两岸解放区连成一片。此时,东江纵队领导机关由惠东宝地区进入罗浮山根据地。在纵队机关移驻东江以北的同时,第1支队在广九铁路以西,第2支队在广九铁路东侧,第5支队在增城、博罗、河源、龙门边界,第6支队在海丰、陆丰,第7支队在惠阳、海丰,继续打击敌人,并取得许多战斗的胜利。到1945年3月,东江纵队已迅速发展为9200余人。
1945年7月 6-22日,中共广东临委在博罗县的罗浮山召开干部扩大会议,传达和学习七大决议,决定成立广东区常委,林平任书记,迅速北进,创立战略根据地。为了迎接由王震的八路军南下支队(第359旅),林锵云、王作尧、杨康华率第5支队等部共1500余人,从博罗横河出发,经龙门、新丰进入英德、翁源,挺进粤北,在粤北山区独立作战,坚持斗争。
1945年8月抗日战争战略反攻前后,东江纵队为便于分区指挥作战,组成了江南、江北、粤北、东进指挥部,各指挥部归东江纵队建制。根据毛主席《对日寇的最后一战》和朱德总司令1945年8月11日的命令,中共广东区委的东江纵队立即紧急集结主力,分几路向东江两岸、粤汉铁路、广九铁路沿线和沿海的日伪军据点推进;并向日军发出通碟,令其限期投降。广九铁路以西部队包围了厚街、赤岭、东范城、黄岗等日伪军据点,8月13日歼灭驻北栅伪军一个连,攻克太平镇,8月17日在东莞、厚街之间,歼灭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一个营,同时收复篁村、常平、南头,南头日军一个班投降,同日解放翟家村,歼灭伪军一个营大部,8月20日解放深圳,赤岭伪军两个营投降。
广九铁路部队8月21日包围博罗城。海丰日军12人携带6挺机关枪投降。8月22日,开工队突入增城县城,8月23日收复沙头角,9月3日日军24人在元朗投降,9月8日在稔山歼灭日军一个中队和伪军300余人,收复澳头,缴获海岸炮4门、炮弹300余发,9月20日和26日攻克海丰马鬃港和以北的高潭等地,10月10日攻克平山(今惠东城)。
东江纵队为打败日本侵略者建立了功勋,为中华民族反对外来侵略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东江纵队抗日战争主要战绩表
作战 1400多次
毙伤日伪军 6000余人
俘虏日伪军 3500多人
缴获火炮 25门
缴获枪支 6500余枝
解放区面积 6万余平方公里
解放人口 450万以上
解放美、英、荷、比、印等国际友人 近100名
已方牺牲 2500余人

10. 东江纵队

东江纵队,全称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是中国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支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主要活动在广东东江下游的惠阳、东莞、宝安一带,以及香港和广州的周边地区,抗日战争后期还把游击区扩展到粤北山区和韩江流域。东江纵队最初起源于1938年成立的多支游击队,包括由曾生等人创立的惠宝人民抗日游击总队,由王作尧等人创立的东宝惠边人民抗日游击大队等。这些队伍在1939年4月至5月间接受国民革命军的番号,被整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四战区东江游击指挥所下辖的两个大队。1940年9月这两个大队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1942年1月整编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总队。1943年12月2日部队番号改为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东江纵队,并发表宣言正式公开东江纵队是由中共领导的军队。抗日战争结束之后,1946年6月30日,根据国共两党重庆谈判达成的协议,东江纵队北撤到山东,扩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两广纵队,编入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战军的序列。


东江纵队在战壕中作战

阅读全文

与东江革命纵队历史怎么采访别人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