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玄奘在中国佛教史上有着重要的作用,他做出了怎样的贡献?
1.玄奘从长安旅行到印度。经过十几年的学习,他终于学到了更高深的佛学。更重要的是,他回到长安时,从佛教发源地印度带回了500多部经书。玄奘从西域带回大乘佛经,对于当时生活在底层的人们来说,无疑是一剂强心针,让人有了精神期待,为他们提供了宝贵的精神食粮。玄奘为了取经,不畏艰难,勇于克服困难的精神,成为我们今天的励志教科书,对我们民族精神的形成和提高有帮助。
4.唐太宗李世民也对玄奘大加赞赏,给予他各种礼遇,并让他把自己在西域的经历全部记录下来。一年后,玄奘在弟子辩机的帮助下完成了不朽之作《大唐西域记》。这本书记录了玄奘西行途中各国的风土人情、地形地貌、气候物产等信息,是后人研究当时中亚和印度历史的宝贵资料。后世很多称玄奘唐三藏。其实“三藏”是佛教经典的总称,包括经集、法集、论集。称玄奘唐三藏是指他精通各种佛教经典,表达了人们对玄奘的尊重和敬意。
㈡ 玄奘的主要事迹有哪些
玄奘及其弟子翻译出典75部(1335卷),译典着作有《大般若经》《心经》《解深密经》《瑜伽师地论》《成唯识论》等。《大唐西域记》十二卷,记述他西游亲身经历的110个国家及传闻的28个国家的山川、地邑、物产、习俗等。、
玄奘(602~664),名陈袆(一说名为“陈祎”),洛州 缑氏(今河南偃师 滑国故城)人。世称三藏法师,俗称唐僧。他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不畏生死的精神,西行取佛经,体现了大乘佛法菩萨,度化众生的真实事迹。
他的足迹遍布印度,影响远至日本、韩国以至全世界。玄奘的思想与精神如今已是中国、亚洲乃至世界人民的共同财富。
贞观十九年(645年),在唐太宗的支持下,玄奘在长安设立译经院(国立翻译院),参与译经的优秀学员来自全国以及东亚诸国。他于长安弘福寺组织译场,开始译经,其后在大慈恩寺,北阙弘法院、玉华宫等处举行。
译经讲法之余,玄奘还口授由弟子辩机执笔完成了着名的《大唐西域记》一书,全面记载了他游学异国的所见所闻。
(2)玄奘有什么历史成绩扩展阅读:
玄奘之弟子:
神昉、嘉尚、普光、窥基,号称奘门四哲,皆为法相之大家;普光、法宝、神泰,则称俱舍三大家;窥基、神泰、顺憬又为因明巨匠;新罗高僧圆测,为玄奘神足,新罗元晓,为华严大家;西域利涉,为护法名僧;南山道宣为之证义,乃律学宗师;玄应,义学名家;东塔怀素,后为新疏之主。
玄奘对唯识学说的整理和研究,付出了很大的力量。他在印度求学时,在杖林山胜军居士处学习唯识两年。
回国之前,把那烂陀寺解释世亲《唯识三十颂》及十大论师的注疏共2500颂,统统搜集起来,并揉译成《成唯识论》一书,成为中国唯识宗的主要经典。
㈢ 玄奘的贡献有什么
玄奘,唐代名僧,通称“三藏法师”;
玄奘在翻译实践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公元645年,他开始翻译他从印度带回的657部梵文佛教经典,到他临死的前一个月为止,前后近二十年,翻译工作从未中断,玄奘的大量佛教译着成为佛教在我国传播的重要典籍。
玄奘对中外文化交流的另一个重要贡献是《大唐西域记》,这部书由玄奘口述,他的弟子撰写,共十二卷。它详实地记录了玄奘到过的多个国家的地理环境、物产气候、道路交通、风土习惯、衣食住行等方面的情况,成为研究印度和中亚、南亚各国历史地理极为珍贵的资料。
㈣ 玄奘的贡献有什么
玄奖对中国文化的发展所做的贡献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是他对佛学典籍“截续真,开兹后学”的翻译。唐贞观十九年(645年),46岁的玄奘自印度归国。此后的20年中,他把全部的心血和智慧奉献给了译经事业。
在长安和洛阳两地,玄奘在助手们的帮助下,共译出佛教经论74部,1335卷,每卷万字左右,合计1335万字,占去整个唐代译经总数的一半以上,相当于中国历史上另外三大翻译家译经总数的一倍多,而且在质量上大大超越前人,成为翻译史上的杰出典范。
(4)玄奘有什么历史成绩扩展阅读
玄奘是研究中国传统佛教成就最大的学者之一,又是继承印度正统佛教学说的集大成者。他不顾艰难困苦,万里迢迢去天竺寻求佛法,搜集到大量的佛教典籍,进行翻译和讲说。
同时撰写《大唐西域记》,不仅深远地影响了东亚文化(包括中国文化、韩国文化和日本文化)的发展,同时也为东亚文化能在世界文化中发挥积极作用打下了基础。
在中国译经史上,玄奘结束了一个旧时代,开辟了一个新时代。从东汉至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外翻译家对于译经各有贡献,但从总体上说,玄奘的成就都在他们之上。
印度佛学从弥勒、无着、世亲,次第相承,直到陈那、护法、戒贤等人,已定为因明、对法、戒律、中观和瑜伽五科。玄奘的翻译工作,在中印文化交流史上,无疑起到了相互了解、相互学习的作用。
㈤ 法显与玄奘是同时代的人,那么玄奘的历史贡献有哪些呢
玄奘(602-664),唐代高僧,我国汉传佛教四大佛经翻译家之一,中国汉传佛教唯识宗创始人。
史书记载,玄奘西行求法,往返十七年,旅程五万里,所历“百有三十八国”,带回大小乘佛教经律论共五百二十夹,六百五十七部。归国后受唐太宗召见,住长安弘福寺,后又住大慈恩寺。
从贞观十九年开始,约二十年间,主要从事译经事业,先后译出大小乘经论共七十五部一千三百三十五卷,其中主要有《大般若经》《解深密经》《大菩萨藏经》《瑜伽师地论》《大毗婆沙论》《成唯识论》《俱舍论》等。他还曾把《老子》和《大乘起信论》译为梵文,传入印度;将入印路途见闻撰写《大唐西域记》十二卷。
玄奘弟子有几千人,着名的有窥基、圆测、普光、法宝、神泰、靖迈、慧立、玄悰、神昉等。
㈥ 唐玄奘的历史功绩
中国佛教史上最博学的翻译家,法相宗创始人。因精通佛教经、律、论三藏而被尊称为“三藏法师”,俗称“唐三藏”。他是中国知名度最高的和尚,人称“唐僧”。俗姓陈,河南人。幼年因家贫随兄住洛阳净土寺,十三岁正式出家,二十三岁在成都受具足戒,研究佛教经论。由于深感当时诸家师说不一,甚至经典也互有出入,于是萌生了到佛祖的家乡印度留学的念头。他先向朝廷申请,说是欲继东晋名僧法显西行求法的故事,前往印度取经,但未获批准。
公元629年,长安一带发生严重饥荒,朝廷允许僧俗四出自行谋生。玄奘乘此机会偷越国境,涉流沙,过雪山,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终于来到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那烂陀寺,从戒贤大师学法。不久,玄奘就名声大振,仅次于戒贤。当时,在那烂陀寺有僧众四千多人,加上客居及求学的僧俗,总数超过万人,但精通五十部经论的“三藏法师”只有十人,玄奘便是其中之一。五年后,玄奘遍游印度数十国。戒日王(北印度国王,诗人)特为他在京城设“无遮大会”(一种以布施为中心的法会),到会的有印度的十八个国王及僧俗数十万人,盛况空前。玄奘登坛宣讲大乘教义,获得极大成功。据说,他曾将所着之论书写在场门,并按当时惯例表示,若有能破一偈者,他就“截舌而谢之”。但经十八天会终,竟无一人能提出改动一字。从此,玄奘便成为全印度最着名的佛教大师之一。
公元645年,玄奘婉谢印度国王和僧俗的一再挽留,带着六百五十多部佛经,回到阔别了十七年的长安。玄奘西行取经的壮举,轰动了朝野,唐太宗当即召见了他,特行嘉奖。此后二十年间,玄奘都在长安大慈恩寺埋头翻译他所带回的梵语佛经,前后共译出七十五部。数量之多,译艺之精,不但前无古人,也后无来者,在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堪称巨匠。全国各地以及朝鲜、日本等国的僧人都慕名前来求学,长安也就成了当时亚洲佛教的中心。在弟子窥基的协助下,玄奘还根据印度瑜伽行派的思想理论,创立了法相唯识宗。
玄奘引进的教义,都是印度“原版”,正因为如此,有许多并不符合中国国情,所以三传就告沉寂。但是,玄奘孤行十七载、身行五万里、历经百余国的富有传奇色彩的故事,却在民间慢慢流传开来,而且越传越神,最后的结果就是世界文学宝库中又增加了一部名叫《西游记》的神话小说。
㈦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历史上的唐玄奘是怎样的一个人?他做出了哪些贡献?
在中国,如果提起明代作家吴承恩的小说《西游记》,恐怕连小孩子都知道。孙悟空、猪八戒、沙僧陪着唐僧大师去西天取经的故事,让人津津乐道。
在西天的路上,玄奘高深的佛法得到了认可,逐渐被称为僧师。十五年后玄奘取经归来,带回的佛经补充了中国佛寺的不足。值得一提的是,这些佛经都是玄奘一个人翻译的,工作量非常大。据记载,玄奘带回了600多部佛经。可想而知,玄奘大师这15年的工作量是惊人的。唐朝统治者看到玄奘能力出众,多次邀请玄奘参政,都被玄奘推走了。之后,玄奘法师潜心钻研佛经,成为修法教主。公元664年,他体弱多病,翻译完一篇文章就去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