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福建土楼简介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
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
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
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r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
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2. 福建土楼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着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编辑本段土楼分类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圆楼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方楼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五凤楼
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凤楼。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五凤楼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移民台湾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凤楼建筑风格带至台湾。
其他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编辑本段土楼特点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编辑本段精彩看点
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
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城楼。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
除高超的建筑技艺外,土楼的建筑者对于土楼的选址也非常考究。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
编辑本段申遗过程
——以“大地土楼群”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价值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古迹。分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遗产,属于文化遗产类。
大地土楼群(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一块瑰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国家民族利益、事关华安未来发展的大事;对于保护华安历史文化,提高华安的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华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1年3月,华安大地土楼群中的二宜楼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0月,华安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5月,南阳楼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土楼(包括华安大地土楼群)作为2008年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英文申报文本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格接收。2007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对华安大地土楼群进行现场评估考察。
2008年7月6日,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安大地土楼群将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表决
编辑本段旅游贴士
交通:客家土楼多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广州有到漳州和龙岩的火车,自驾车南靖、永定两县各乡镇的道路多数是柏油路面,行车一般没什么问题。
住宿:南靖、永定两县的住宿条件都不错,有各种档次的宾馆,住进土楼也是个不错选择,条件虽然艰苦,但可领略地道客家风情。
美食:客家菜口味偏重,以“咸、肥、熟”为特点,盐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不可不尝。
编辑本段旅游攻略
从厦门到永定土楼可以坐专车或公车,坐专车费用高但是比较方便,坐公车要到湖坑镇下车,湖坑镇上有岔路去南溪土楼群,可以在岔路口包摩的来回,一个车不会超过25元。南溪的路也可以往田螺坑方向走,沿途可以去看芦溪那边的土楼。如果不去南靖书洋那边的话,可以从南溪过去看田螺坑,然后从塔下的路返回高头、洪坑、湖坑。如果还要去书洋的话建议就到观景台来回,看完洪坑、高头,再经塔下村、田螺坑去书洋更顺一些。据说观景台可以看南溪土楼的全貌,因为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去,不知道风光如何,但是潺潺的南溪水犹如一条缎带,串起沿途各个村落的座座土楼、颗颗珍珠,点缀着小桥流水,风光非常优美,值得推荐。
最西边的是南江村的八角楼(东成楼),其实就是方楼,不过四个角切了个小斜角,并不是正八角形。楼内有住户,不收门票。我很喜欢东成楼旁边的一座小园楼,里边住了4兄弟7户人家。门前正好对着小桥流水,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接着往东5分钟车程,来到南中村的环极楼。环极楼要收5元/人卫生费,不过楼内倒确实挺干净的。环极楼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一次地震过后,留下3米多长1尺多宽的裂痕,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楼内部中心环无祠堂之设,在环极楼的中心点上,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歌唱,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再往东5分钟即到新南村的衍香楼。衍香楼座落在一潭碧水旁边,风光不错。潭名游皇潭,算是个微型水库,还有个小小的发电机组。这个土楼的大门布局比较特别,增加了一系列的外围附设。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砖木雕刻比较精细,墙壁上书画也比较精美。门楣上书“大夫第”,属于诗书世家。这个楼也是要收5元/人的卫生费的,同样也很干净。
继续往东回来10分钟左右路程,溪边立着的是振福楼。这个楼不在大路边,大门正对着南溪,依山伴水。由于现在被人承包下来准备开发成展览馆,所以还没有开放。据说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外土内洋、中西合壁、富丽堂皇。
****************
回到湖坑镇。镇上可以包小面、摩的,也可以住宿、补给、饮食FB。路口旁不远处有一家美廉酒店,门面设施简单。一大碗汤蒸兔子才10元钱,还有梅菜扣肉、焖豆腐、酸菜鸭血……味道都还不错。比起旁边的阿庆酒店来,真是实在的多。
如果不去初溪,可以直接从永定县城坐[永定-高头]的班车到达洪坑(土楼文化村)(9元)或者高头(高北土楼群)(11元)。高头与洪坑之间的道路正在修水泥路面,据说元旦前可以修好。往来其间基本上摩的比较多(3元/人)。
洪村土楼文化村门票40元。摩的可以直接带进去,但是没有门票进不了土楼,而且一旦发现有人没买票进了村,保安就会安排查票,被赶出来的滋味不好受 。洪坑的土楼象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等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相比初溪的50元门票,还是可以进去看看。(据说早上和晚上保安下班了可以不花钱进去看:)。
洪坑可以住宿,住土楼大概是30元/人,交通也还方便。
******************
洪坑到高头大概20分钟的路程。高北土楼群就在快到高头的时候大路左手侧。最经典的当然是承启楼,号称“土楼之王”。“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门票30元,可以乘管理员回家的时候溜进去看看(现任管理员家就在土楼旁边),不用理会村民善意的吓唬 。土楼游览,一个是宏观,从高处俯视;一个是微观,在楼内游荡。不进去看的话,始终会是个遗憾。从洪坑方向过去,快到承启楼的道路拐弯处,有个小牌子,指示去观景台的方向。说是观景台,其实就是个小山包的坡顶。这里可以俯视高北村的土楼群景色。承启楼旁边还有一个圆楼,叫“侨福楼”,收5元卫生费,楼内空空,不值得一去。其实高北村的其他民房外观也很有特色,可以到处转转。
******************
高头过去一段距离就到了一个岔路口,一边往曲江方向,一边往塔下方向。两条路都可以到书洋,沿途也都有土楼。不过往塔下村的路程要短一点,而且塔下村和坂下村的裕昌楼(东倒西歪楼)是绝对不可错过的。因此推荐路线:可以先往曲江方向观看一下河坑的七星土楼群,然后回过头来走塔下。
从岔路口往曲江方向大概2-3公里左右,路爬到了一个拐弯的坡上,坡上有小路可以下到村子。这里可以看到河坑的七星土楼群的尾巴上三个楼。道路左手边一条小路往坡上走,一直要爬到高压电线塔那里才能够看到河坑土楼群的全貌。村子土楼很集中,不过单个看上去不是很特别。如果有兴趣,可以在道路还没上坡的时候过一座桥,沿着河边的道路进入村子。
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前去石桥村,据说土楼的各种形态,和各种分布规律在这里都能找到踪迹,是《中国民居建筑》一书中土楼部分的样板。
****************
回到岔路口继续往塔下方向。昏昏欲睡中,道路拐了个湾,一湾溪水出现在你的面前,层层叠叠铺开的流水,两边的民居乍一看有点吊脚楼的味道,溪上横架着一座样式特别的长桥。嚷嚷着让司机停车的时候,司机会告诉你:这就是塔下村了。
不同于其他村子大规模的土楼群,这里的房子更多的是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小户人家。在小巷里穿来穿去,不小心穿到了人家的后门,担心一条大黑狗正横眉冷对着你 有人家在制茶,那份茶香萦绕半个村庄,胜过各家各户门廊窗墙摆置的各色花草。
穿过小村,村后坡上就是张家的宗祠——德远堂了。德远堂是我们这一路看过来保存最好的祠堂。屋檐上的砖雕色彩华丽,彩凤、青龙、狮子、翠鸟、各式各样的花朵…大门口和梁柱上的木雕、漆画都保存完好、制作精细、色泽如新。此堂之所以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在于祠堂前伫立的23根盘龙柱(21根老柱,2根新柱)。当地有为功德之人立龙旗柱的风俗,而德远堂前的旗柱林数量众多,且保存完好。
此处无需门票,所有的风景全部FREE,强烈推荐:)。
********************
塔下村再往东前行几分钟到达坂下村的裕昌楼。裕昌楼就是有名的东倒西歪楼了。收5元/人。据称当年此楼为5户人家一起修建,轮流供应修建土楼的木匠师傅饭食。但是因为彼此沟通不是很好,以至于对木匠师傅伙食供应不是很准时。这下得罪了大师傅,因此暗中动了手脚。以至于楼盖好了虽然能住,慢慢的2-3层顺时针扭斜,而4层则逆时针歪斜。可能力学结构刚好均衡,因此几百年来倒也相安无事,被今人视为一建筑奇迹。现今楼里还住有许多户居民。裕昌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层的每家房子里都有一口水井。井水很满福建土楼,水位很高,清冽甘甜。楼里的村民可能请你去他家喝喝用井水泡出来的有机茶。茶水品尝无妨 ,如果不懂茶叶,购买的时候要谨慎一点 。
*********************
出裕昌楼,再往前到达田螺坑。就是有名的四菜一汤啦,因为四个圆楼围绕一个方楼而形象得名。据说从正下方看,形似5朵色泽不同的蘑菇(土楼颜色略有不同,有的淡青,有的淡红);从侧面看,象布达拉宫(比较牵强);从上方看,那就是四菜一汤啦。没有进村,在公路边拍过侧面的角度后,车子直接开到观景台处。观景台就在公路边,位置正好处于村子上方,而且角度封得死死的,旁边的角度哪里都看不到一丝丝。所以管理处放心大胆的收取20元/人的门票,而游客就为了那一眼风景,实在是很无奈 。
过了田螺坑,一路盘山而下到达书洋镇,不到1个小时。途中有蜜柚卖,一斤5毛钱左右,小个的大概1块钱一个。
********************
书洋小镇上车子不多,到南靖的车次每天只有4-5班而已,大概是上午7点、9点、12点多、下午1点多、4点多,车票10元/人。可以包皮卡去南靖,48公里路,大概100元左右,摩的索价50元(书洋这边的摩的要价比湖坑那边要高不少,注意砍价)。
沿途经过吕凤莲的故乡,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看看南靖县境内,梅林镇长教村的怀远楼和璞山村的和贵楼,以及船场镇下山村的福兴楼、隆兴楼,南坑镇新罗村的半月楼、翠林楼,还有最袖珍的土楼-如升楼。
道路沿着船场溪一路蜿蜒,很多的香蕉林,也是一派山清水秀。行程大概1个小时左右,路况不错。南靖境内除了土楼外,也有温泉,还有热带雨林保护区,路况都还不错,还是值得转转。
南靖属于漳州市,去漳州可以坐的士,非常方便,10元/人,大概35-40分钟路程。
增值资料
1 沙石蛋白建坚固土楼
福建土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现今逾千座土楼分布于福建西南山区,主要分为圆楼、方楼及五风楼等,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2 美国曾误为核弹发射井
形状独特的客家土楼,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导弹发射井,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导弹发射井”中的“机密”,中情局在1985年终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南部的南靖县调查,终于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土楼,绝不是间谍卫星所发现的“核武设施”,才令美国当局松了口气。
福建土楼入选世界遗产 :
2008年7月7日清晨6点多,一夜没睡踏实的福建永定县居民林志成被一条越洋短信“叫醒”,短信内容只有三个字:“成功了!”窗外响起过年时才有的鞭炮声,林志成出门一看,好消息已经传遍乡里,土楼里的家家户户挂起了喜庆的红灯笼。
申遗成功的“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即永定县初溪、洪坑、高北土楼群及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田螺坑、河坑土楼群及怀远楼、和贵楼、华安县大地土楼群。昨天,上述土楼所在的县区都举行了热烈的庆祝活动,为期十年的联合“申遗”路终于以成功划上圆满句号。这是继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于2007年入选世界遗产后,中国南方又一处打动世界的民居生态样本。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世界遗产网公布的“福建土楼”的申报简介中这样写道,“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与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许多遗址、古迹、皇宫相比,中国“福建土楼”的奇特之处,恰恰蕴含在一种平实的、平民的生活之中。“福建土楼”至今人丁兴旺,文化繁荣,相处和谐,是客家人族聚生活形态的“活”标本。林志成告诉记者,永定县有40多万人,其中大部分还生活在23000多座土楼中;土楼已经通上了水、电、煤,使得土楼既满足了现代生活的便利,又完整地保留着客家人的生活方式和生活理念。
在中国已有的36处世界遗产中,1997年入选的云南丽江古城、2000年入选的皖南古村落、2007年入选的广东开平碉楼与村落,加上刚刚入选的福建土楼,中国南方民居已有四处成为全人类共有的世界遗产。
编辑本段董斌研究员讲解福建土楼风水
应有关方面邀请,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 国际环境景观生态管理学院资深研究员董斌先生对福建土楼作了评价:他认为福建土楼以各种各样的圆楼以无角逼走“煞气”,其实那所谓“煞气”是不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因素的文化气息,引领着和谐的民风家风传承,千百年来,土楼的子子孙孙繁衍昌盛,土楼各自以吉祥的命名,再现着“天、地、人”三方完美结合的文化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在建造模式上,又体现了完美的国画效果,把“框景”文化容纳于中,在选址上,完全符合风水上关于明堂和案山的选择,古代的土楼的建筑者对于土楼的选址当然也非常考究。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步步吉祥,层层好运,才迎接来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入选。
董斌先生认为,福建土楼中的“土楼王子”振城楼、这座“最富丽堂皇的圆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样的结构,体现了,八卦风水学的深刻丰富的宜居原理。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文化的融合,这是福建文化容易接受外来优秀文化,吸纳天地万象为我精华精气神的表现,在土楼中非常罕见,也是优秀的人文传承。
董斌先生认为,在文化传承方面,福建土楼以方圆结构为准则,体现了易经风水学中“三易”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审议批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高度评价的园子叫“易园”,为什么叫“易”园?“简易,变易,不易”,也可以作为美学的标准,游遍苏州名苑,你感觉清爽,这就是简易,清爽中又曲径通幽变化无穷,这就叫变易,简易与变易交相辉映,这就是不易,这三易,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灵魂,所以我说,易经之道,用之在法,其妙在人;“三易”之间,道尽中华美学最基本和最复杂的原则,还有比叫“易园”更合适的名称么?可以这么说“三易”是中国园林美学的灵魂原则!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这样层层接纳,层层呼应,不仅在外观上奇异秀丽,而且在气势上以势应天地山川。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完全是风水学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结实的三合土墙,结合了“三防”(防风、防水、防震)功能和防盗和防匪。董斌先生认为,在实用和美学原则上也结合的非常紧密。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其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其因地制宜也十分符合风水的原则。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不仅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其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董斌先生认为,这个遗产项目容纳了风水、文化、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是一个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3. 有关永定土楼的问题
先更正一下,.
洪坑村中看土楼
如果说永定是一个没有大门的中国土楼民居博物馆,那么洪坑土楼民俗文化村俨然就是浓缩永定客家土楼的博物馆。
洪坑,一个居住着五百余户人家、二千多人的小山村,四面群山环抱。洪川溪,清澈,活泼,小巧,蜿蜒,穿村而过;站在溪桥上,看青山,如黛,连绵起伏;看两岸,土楼,雄伟古朴。
这个平常的自然村落,就因至今犹存三十多座大小不一、方圆各异的客家土楼,而扬名天下。村中有最富丽堂皇的“土楼王子”振成楼,有最小的“袖珍圆楼”如升楼,有布达拉宫式的奎聚楼,有府第式的福裕楼,还有土墙最厚的景阳楼……天然镶嵌于梯田山谷间、弯曲溪岸上,与山林、小溪、自然村落组成旋律优美的田园牧歌。
一座座土楼,犹如一部凝固的音乐、一段定格的历史,在大山重围的小山村中向世人诉说着客家人的创业精神和生活文明。
●"振成楼"的千古故事
永定土楼,数不尽,看不完,但有两座非看不可,否则枉了土楼之旅,有“土楼王子”之誉的“振成楼”就是其一。楼内演绎一个个千古流传的故事,引人入胜。
振成楼,始建于一九一二年,迄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这座圆楼,占地五千平方米,耗资八万光洋,费时五年建成。大门上仍清晰可见的门联“振纲立纪,成德达材”,将楼名“振成楼”的“振成”两字嵌入联首,以示楼主对上祖林福成、林丕振的敬重和纪念,意即不论是国是家,都要遵纲守纪,才能教化、造就有德有才之人。
踏入振成楼大门,门厅门楣上刻“里党观型”四字,意思是“乡里邻里学习看齐的楷模 ”,上有当年北洋政府总统黎元洪印。原来,楼主林逊之一九一三年做参议员时,与时任参政院院长的黎元洪共过事,黎元洪深知林家上祖积德行善,故在振成楼落成时赠匾褒奖。现在,楼中厅堂墙上显眼处也仍可见五幅横批,都是当年黎元洪大总统的题词。
振成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外环楼高四层,每层四十八间,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分八卦;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是振成楼的一大建筑特色。
内环楼分两层,一楼的镂空屏门和二楼的走廊铸铁栏杆,古朴典雅,精致美观。内环楼当中仿西洋式装修的中堂大厅,宽敞明亮,是一个多功能大厅,既为全楼人婚丧喜庆的场所,又为族人议事聚会的大厅,还是接待宾客或演戏观戏的地方。厅中石柱石梁构架支撑,呈三角形屋顶,酷似希腊雅典的神庙,而重达数千斤的石柱、石梁在八十多年前一无公路、二无汽车、三无机械作业的情况下,如何运进楼内并架构起来,让今人也难以想象。
“土”、“洋”相对,在振成楼中得到鲜明体现。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有“外土内洋,中西合璧”之风,为土楼中罕见。
楼中内、外环楼间东西两侧,各有一口水井,刚好位于八卦阴阳两极上。东边水井处于阳 极,相传建楼之初,不少打工仔喝了此井之水,后都成了工匠师傅,就有了“智慧井”之说。西边水井在阴极,水质清洌甘甜,常饮此水者皮肤娇嫩、乌发鲜亮,男的英俊、女的靓丽,而俗称“美容井”。游人到此,少不了要喝口井水,好变得聪明点、漂亮些。更为奇特的是,两井间距不过三十米,同处一水平面,却水温、水位和水的清澈度各不相同。
楼中还有一联,“带经耕绿野,爱竹啸名园”,内含一个被称为“字王”的“带”字,字中有字,字能造句,据说这个“带”字可分解出一百多个字来,奥妙无穷。楼主为此悬赏,请高人破解其中奥秘,常常引得游人抓耳挠腮。
有了这一个个故事,荣登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之列的振成楼让游人叹为观止。它曾与北京长城、雍和宫的模型并为中国古建筑代表,一道亮相美国洛杉矶国际建筑模型展览会,轰动一时。
●“布达拉宫”奎聚楼
这是一座宫殿式结构的方楼,依山而筑,远观颇有“布达拉宫”般的气势。从高处看,楼宇与背后的山脊连成一体,有如猛虎下山,奎聚楼即是“虎头”。此楼是清朝翰林学士巫宜福根据虎形地理特点设计的,他与楼主林奎扬是结拜兄弟。
中门平时不开,贵客来到,才开中门迎接。楼内檐粱雕刻十分精美,可惜“文革”期间受到破坏。
历时三年建成的这座土楼,高约十五米,前后楼建筑依山就势前低后高,构成丰富的外观形象,与起伏的山峦遥相呼应。外墙厚实,只在顶层开窗,并仅辟一个大门出入,极其封闭。楼内左右披屋中各有一口水井,井台上部盖顶,并开一小天窗,既防了雨天淋雨,又便于打水,这是此楼一大特色。最有特色的当是中堂前处理成两层的楼阁式,作歇山垂檐顶,与后楼的腰檐相连,形成四层重叠的屋檐,楼阁与层叠的屋檐使方楼内院景观别具一格。
奎聚楼建于一八三四年,占地六千平方米,现住二十余户百余口人。一百多年来,楼里人丁兴旺,人才辈出,功名显赫,考取进士和官至七品以上的有四人,大学生有二十多人,海外华侨有四十多人,正如大门对联所言“奎星朗照文明盛,聚族于斯气象新”。
●“宫殿府第式杰作”福裕楼
福裕楼是永定府第式土楼的杰出代表,为洪坑方形土楼之首。公元一八八零年开始兴建,耗资十万光洋,历经三年建成,占地七千多平方米。
该楼由楼主朋友汀州知府张星炳设计,仿西洋式建筑风格,富丽堂皇。大楼依山面水、山青水秀,院外门楼因风水原因而旋转一个角度斜对水口,进入院内是一个宽阔窄长的前院(楼坪),照壁前、小溪旁的护墙与地板用河石砌筑,构筑精细,与大自然浑为一体, 十分和谐。
前楼是两层楼房,与两侧三层的横屋相连;后楼五层与两横相接,构成四周高楼围合的更具防卫性的布局,实际是府第式土楼发展到方楼的过渡类型。中堂为砖木结构楼阁,雕梁画栋,精致华丽。中堂与两侧的接廊及前后厢房,将楼内分隔成大小六个天井,使空间层次更加丰富。楼外两侧分置厕所,确保楼内清洁卫生。
据楼主林氏族人讲述,楼主之父曾任清朝“朝政大夫”,官四品,所以才准予建造这种宫殿式的住宅。整座建筑中轴对称,屋宇错落,气势轩昂,最盛时居住二十七户两百余人。其楼名亦为汀州知府张星炳所书,两边对联“福田心地,裕后光前”,既阐明了楼名,又表达了楼主的追求。
●“袖珍圆楼”如升楼
如升楼,建于公元一九零一年,乃迄今发现的最小的圆楼。直径为十七米,楼高三层,只开十六间,为内通廊式的单圈圆楼,小巧玲珑。设一个大门,正对大门是中厅,内 院中有一口水井,左右两部楼梯,楼梯间一侧为土墙隔断,可以起到隔火作用。圆楼住六户人家,内院直径只有五米,虽楼内空间极小,但整座土楼家居聚凑,井然有序。
相传,楼主原先家中缺少住房,后得一梦“一轮红日下落此地”,便千方百计筹措资金,自已出工挑土,用了三年时间建成如此圆楼。因楼小,外观形似客家人用竹筒做成的量米工具 “米升”,故名如升楼。许多游客又称之为“袖珍土楼”。据说,取名“如升楼”还有更深一层意思,那就是寄托楼主的美好祈愿——如日东升、光明万年。
4. 土楼的来历是什么呀
5. 福建土楼简介
客家土楼又称福建土楼,主要分布在闽西南的永定、南靖和华安等地,是客家人世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土楼以悠久的历史、奇特的风格、巧妙的构筑、恢宏的规模,被誉为世界民居建筑的奇葩。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形成一个个依山偎翠、错落有致、布局合理的土楼群,如:永定初溪土楼群、南靖书洋乡田螺坑土楼群等。
楼不仅引起了建筑界的注意,同时也吸引了历史学、地理学、人类学、民俗学等中外学者专家的浓厚兴趣。2001年,由福建永定、南靖、华安三地土楼组成的“福建土楼”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并已接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专家的检查、评估和验收。
最大的圆楼是永定县大竹乡高头村的“承启楼”,
全楼直径73米,三圈四层,共400个房间,住60户人家。最小的圆楼是永定县的“如升楼”,共12层12间房,住6户人家。最古老的圆楼要数华安县沙建乡的“齐天楼”,有六百多年的历史。云霄县深土乡东平村有个“八卦堡”,整个村子由五圈圆环构成,中心是完整的圆楼,外围四圈断断续续按八卦阵布局,环绕四周。位于南靖县书洋乡下坂村的裕昌楼被称为“东倒西歪楼”,该楼建于明成化年间(1487年),几乎所有看得见的梁、柱、楹都是歪歪扭扭的,据说最大的倾斜角有15度!
在1900多年前,中原一带历经变乱,举族南迁的客家人,几经辗转,来到闽西南一带的山区,为避免外来冲击,他们不得不恃山经营,聚族而居。用当地的生土、砂石、木片建成单屋,继而连成大屋,进而垒起厚重封闭的土楼。楼内凿有水井,备有粮仓,如遇战乱、匪盗,大门一关,自成一体,万一被围也可数月之内粮水不断。加上冬暖夏凉、防震抗风的特点,土楼成了客家人代代相袭,繁衍生息的住宅
编辑于 2020-04-18
查看全部7个回答
福建土楼,你去过吗_福建土楼简介_看攻略这一篇就够了
根据文中提到的土楼为您推荐
福建土楼简介_刚刚从厦门回来,玩了鼓浪屿,曾厝埯,南普陀寺,厦门大学,云水谣等,福建土楼简介_,一次非常愉快的旅程,安排的特别好,特把攻略分享给大家。
ctrip.cwkwenda.com广告
2021旅游厦门旅游——超实用景点旅游厦门旅游
值得一看的厦门相关信息推荐
2021厦门旅游玩了5天-驴友体验攻略。厦门旅游路线分享——旅游厦门旅游厦门怎么玩开心,玩到精华景点,有哪些注意的事项,建议一定要去鼓浪屿,精华景点行程推荐
lvyou1.zjjhuwai.cn广告
更多专家
福建土楼简介
专家1对1在线解答问题
5分钟内响应 | 万名专业答主
马上提问
AKA 正在咨询一个数码问题
28条评论
热心网友8
福建土楼的介绍。
有奖励写回答共12个回答
巫初兰5p
聊聊
关注
成为第4位粉丝
福建最有特色的民居当推“土楼”。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
查看全部28条评论
— 你看完啦,以下内容更有趣 —
介绍篇南靖土楼
土楼介绍?立即下载拼多多APP,迅速了解土楼介绍你想知道的,这里全都有!更多精彩内容,尽在拼多多
广告2021-05-30
福建土楼简介300字以下的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福建土楼 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着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福建永定县占三群两楼,南靖县和华安县占三群楼,包括分布在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着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着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6赞·2,803浏览2020-06-26
福建土楼的介绍。
福建最有特色的民居当推“土楼”。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这种以生土为墙的土木构架民宅,其造型在中国传统民居的品类中,是花样较多的一种。有圆、方、半圆、椭圆、交椅、五角、八卦、五凤、桃形及不规则形等许多种类,又以圆、方、交椅形和五凤楼最为常见。 方型楼,永定称“四方楼”,南靖称“四角楼”,其起源最早,至今保存最完整、最封闭、最坚固。这种土楼高约16米,可达5层,每层相隔约3米左右,墙壁下厚上薄,底层墙厚1米以上,越往高墙愈窄,顶层厚仅0.8米。楼房占地面积可达上千平方米,5层楼总建筑面积在3000平方米上下,每层楼有房间20多间,门厅各1间,整座楼共有房间100间左右。楼的东西南北四个方向均有楼梯通向上层。一座楼可居住二三十户百口人以上。其代表有南靖梅林乡璞山村的“和贵楼”,武平的“大夫第”,永定湖雷乡下寨村的“馥馨楼”等。永定的“馥馨楼”,又称“大楼厦”、“火烧楼”,始建于唐大历四年(769年),已有1200多年历史,楼内居民已传至27代。永定古竹乡的“五实楼”是方楼结构中的特殊类型,其走廊设计在夹墙之中,节省很多木料,有很强的隐蔽性。 圆型楼,又称“圆楼”、“土圆楼”,永定客家人称其为“寨”。环形圆柱状的圆楼是福建土楼中最有代表性的一种。永定、南靖、平和、上杭、华安均以此类土楼为主。相传圆楼是1300多年前唐将军陈元光平闽时,由军事营寨发展而来的。圆楼外观庞大巍峨,直径达50~70米者比比皆是。闽西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圆寨,建于清康熙年间(1662~1723年),直径73米,是由同圆心的大圆环和小圆环、三环相套而成的巨大古堡,每环之间以环井形天井间隔,外圈周长达229米,底层土墙厚达1.5米。最外环高4层,中环为2层,第3环为平房,中央圆心点上是一座八卦形的八角祖堂,全楼共有400个房间,总面积为5376平方米,曾住过80户600多人。闽南平和县芦溪乡芦峰村的“平作厥宁”圆寨,楼体圆直径达77米,为世界上已知的、仍住人的、最大直径的圆土楼民宅。主楼高4层,约14.5米高,每层有77个开间,现仍住有77户250余人,均为叶姓同宗一族。它始建于清康熙初年,工程前后历时40年,最盛时住过700多人。普通圆楼占地面积多在1000平方米以上。一般来说,永定圆楼多为3层、南靖圆楼常达4~5层。高约十二三米,每层房屋30间左右,梯道2~4条(依楼大小而定)。不少圆楼另建一座占地二三十平方米的小圆楼;作为祭祖和娱乐场所,风格别致;通常小圆楼也可住20多户100口人。圆楼建筑风格在土墙厚度上与方楼相近,不同的是楼内各层房间规格比方楼更为统一规范。圆楼还克服了方楼的一些缺点。如方楼四角屋光线暗、通风差、紧临木楼梯、噪音大,而圆楼消灭了角间,构件尺寸统一,施工相对简单,屋顶也更为简化。其房间朝向与方楼相比,好坏差别不明显,有利于宗族内部的分配。此外,用同样周长围成的圆形面积是方形面积的1.273倍,因此,圆楼比方楼有更大的内院空间。因无间角,对大木料的需要也相应减少,且抗风抗震防火的性能更高。建于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的华安县沙建乡宝山村的“升平楼”,是闽南唯一的外墙全部用条石砌成的三层圆楼。也是单元式结构。因不忌风雨,出檐较小,状似石磨。这座石圆楼是福建土圆楼族中的独特支系,但其抗震性能犹不及土楼。 在南靖等地,还有一种叫“交椅楼”的生土楼,其建筑形式与方形楼大致相同。但前排房稍低,为平房或2层楼,左右两边稍高,为2层或3层楼,酷似座椅的“扶手”,后排房最高,可达3层以上,宛如座椅的靠背,整座楼仿佛一把“交椅”,故俗称“交椅楼”。其特点是土墙前低后高,阳光充足,空气新鲜,冬暖夏凉。房间数达五六十间,居住15户约六七十人。建于清雍正元年(1723年)的南靖县书洋乡石桥村的“长源楼”是其代表。 在土楼建筑中,圆楼和方楼通常是单独起建的,但在一些地方由于历史的原因也形成了圆楼与方楼结合的土楼群。南靖县书洋乡田螺坑黄氏家族,开基数百年来先后建有5个一体相联的圆、方土楼组合。从空中俯看,一座方楼雄踞中央,四座圆楼围绕四角。恍若一朵怒放的硕大梅花,点缀于绿野平畴之上,错落有致,美不胜收。该楼群初建时仅为一座方楼,黄氏祖先取楼名为“和昌楼”,后因人丁渐旺,分别在方楼四周建起4座圆土楼,从东、西、南、北四个方向拱卫着“和昌楼”,使之既似山寨,又如城堡,夺人心魄的宏大构思,令人俯仰皆叹!此外,在永定古竹乡高北村也有以圆楼为主,方、圆楼错杂而筑的土楼群。这种巧妙的构思,奇特的组合,令海内外的建筑专家赞不绝口。 圆楼或方楼的底层均作厨房、饭厅,有的也作牛栏、猪圈。底楼对外绝不开窗。2层楼为放置谷物和农具的杂物间,对外也罕有开窗。3层以上为卧室。楼上楼下的房间及每一单间均一样大,一般为10米2左右,显得狭小,仅容一床一橱一桌,反映出客家家族不重卧室而以厅为主要活动空间的习惯。大多土楼内的走廊为敞廊,大家共用,每个房间的门与窗都开向走廊。也有一些土楼内部以八卦式单元切割或从一楼到顶楼每一间均为独立单元。各家人靠楼梯上下相连。永定湖坑乡的“振成楼”,外圈以八卦形分成8组居室,每单元6间,每层48间,4层共192间。每单元防火墙相隔,有拱门相通,楼下各有一间浴室。 在闽西及闽西南客家居住区,还有一种与圆、方土楼造型风格迥异的土楼民宅,俗称“五凤楼”(南靖人称“大屋厦”),这是一种府第式的土楼住宅。五凤原为五方(东、西、南、北、中)配五色所引伸的五行意义。以五凤名宅,表示四方与中央相应的寓意。它像古代中原的宫殿,也近似北京故宫的形式。突出中轴中心,在平面发展的基础上,讲究左右均衡对称,前后高低有序,布局方整有序。最普通的五凤楼是三堂二横式,也有三堂一横、四横、六横等形式。一座三堂三横式五凤楼的建筑内容包括:鱼塘、侧座、回屋、禾坪、下厅、中厅、后堂、两厢横屋几大部分。在造型设计上,厅堂和天井的配置独特,厅堂皆敞,面向天井且与天井相连,厅的边沿便是天井边沿,二者形成不可分割的整体,有极巧妙的空间搭配与沟通协调的综合功用。一座三堂二横式五凤楼,共有5个天井与9个厅堂。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及3个厅堂,中轴线上一直就是天井与敞厅,可从大门一望到底,两横屋与中轴之间各有一天井,分别有小门厅、中厅、侧门厅。楼内敞廊是回廊,将全楼各部分及每一房间串通。楼的中轴线上有3个天井,两横屋的天井,均可搭起地棚,遇有红白礼仪活动,有宽阔余地,十分方便。五凤楼通常有房30间上下,另有厨房仓杂间若干,可住十余户、百来人。大者有60余间房,可容200多人。五凤楼重装饰艺术,雕梁画栋,十分精致,是诸类土楼中最“豪华”的一种。其色彩造型之美,广受行家称道。五凤楼的代表作有永定高陂乡富岭村的“大夫第”,湖坑乡洪坑村的“福裕楼”,上洋村的“遗经楼”等。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本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来自情感圈圈的讨论 445209名情感领域达人来过 去圈圈 查看全部5个回答 厦门旅游_厦门旅游必去景点_鼓浪屿,厦大,曾厝埯 厦门旅游_厦门本地人教你怎么安排路线,玩转厦门的好玩景点,鼓浪屿,云水谣古镇,南普陀寺,厦门大学,曾厝埯,环岛路,集美学村... 西安银桥国际旅行社..广告 “必看”厦门旅游—去厦门旅游怎么玩 攻略及费用 2020厦门旅游亲身体验,超级靠谱实用厦门旅游景点,线路,美食,住宿攻略,厦门旅游厦门精典好玩的路线,厦门景点怎么玩?厦门必玩景点有哪些?哪些景点要提前订票?大概多少钱 青岛佰嘉康网络科技..广告 相关问题全部 广告一日游厦门分享,路线景点住宿全都有 我去厦门已经去过2次了,之前是2个人去的,后面是全家人去的,感觉前面去的被坑了,花了很多冤枉钱,所以写了这篇一日游厦门,希望能帮到大家 572020-05-18 福建土楼简介 福建土楼是东方文明的一颗明珠,它以历史悠久、 福建土楼种类繁多、规模宏大、结构奇巧、功能齐全、内涵丰富着称,具有极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被誉为“东方古城堡”、“世界建筑奇葩”,“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神话般的山区建筑模式”。 风格奇异的土楼民宅散布在闽西的永定、武平、上杭及闽西南的南靖、平和、华安、漳浦等地。其造型、装饰和建造工艺世所罕见,土楼,俗称“生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它是以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沙、石灰、糯米饭、红糖、竹片、木条等,经过反复揉、舂、压建造而成。楼顶覆以火烧瓦盖,经久不损。土楼高可达四五层,供三代或四代人同楼聚居。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的46座福建土楼由六群四楼组成,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初溪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等,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着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世遗土楼中最古老和最年轻的均在初溪土楼群,直径66米的集庆楼已届600“高龄”,直径31米的善庆楼则仅有30年历史。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着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史料记载,一次震级测定为七级的地震使永定环极楼墙体震裂20厘米,然而它却能自行复合。这足见土楼的坚韧。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福建土楼多具完善的防御功能。其外墙厚一至二米,一二层不开窗,仅有的坚固大门一关,土楼便成坚不可摧的堡垒。为防火攻,门上设有漏水漏沙装置,紧急时楼内居民还可从地下暗道逃出。如今,土楼早已不再是堡垒,但那些完备而精致的防御设施,仍让人们拍案惊奇。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5 浏览1286 福建土楼的资料?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5 浏览4272020-05-12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因其大多数为福建客家人所建,故又称“客家土楼”。土楼产生于宋元,成熟于明末、清代和民国时期。以土、木、石、竹为主要建筑材料,利用未经烧焙的土并按一定比例的沙质黏土和黏质沙土拌合而成,用夹墙板夯筑而成的两层以上的房屋。 福建土楼含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其中二宜楼位于华安县仙都镇大地村,它是我国圆士楼古民居的杰出代表,素有“土楼之王”“国之瑰宝”之美誉,它以规模宏大、设计科学、布局合理、保存完好闻名遐迩,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福建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 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9 浏览2302017-08-29 福建土楼介绍?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闽西南独有约利用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福建土楼是世界独一无二的大型民居形式,被称为中国传统民居的瑰宝。 12 浏览1085 介绍一下福建的土楼历史及人文风俗! 福建土楼历史: 福建土楼最早建于唐代,而现存的还是以清朝康熙年间至上世纪70年代所建的土楼为主。永定是土楼的发源地,后建的南靖土楼群,据说也是永定的师傅所建。 永定的土楼主要以圆寨和方楼为主,而圆寨在建筑学上是最具代表性、造型艺术最富魅力的一种。在崇山峻岭之间,圆寨宛如一天外来物,突兀眼前。巨大的圆形恍惚与天穹呼应,朴实的黄土墙又如此贴近大地。建筑上圆寨巧妙地利用其圆筒状结构均匀传递载荷,墙体之中埋有竹片木条等韧性物料,因此具有良好的抗震能力,至今仍未有土楼因地震而倒塌的记录。圆寨土楼还利用其厚达一米的土墙体,在圆寨内部形成一个小气候带,既能保证冬暖夏凉,又能保持寨内的湿度。 当然圆寨最重要的作用还数抵御外敌,在历史的长河里,这里曾属于赣闽粤三不管的地带,客家人经常遭到土匪、倭寇的袭击,且不同姓氏间的家族武装冲突也经常发生。恶劣的生存环境迫使客家人要建造一座易守难攻的堡垒,聚族而居,以保性命,客家土楼也因此诞生。因此一谈起抵御外敌,老人们总有说不完的“敌人久
6. 那位大侠有福建土楼的资料和照片啊
“福建土楼”包括福建省永定县的高北土楼群、洪坑土楼群、初溪土楼群和衍香楼、振福楼,南靖县的田螺坑土楼群、河坑土楼群和和贵楼、怀远楼,华安县的大地土楼群,主要分布在福建西部和南部崇山峻岭中,以其独特的建筑风格和悠久的历史文化着称于世。不单是最常见的圆形土楼,还包括了方形土楼、交椅形土楼等,覆盖了完整的土楼群建筑样式。
福建土楼产生于宋元时期,经过明代早、中期的发展,明末、清代、民国时期逐渐成熟,并一直延续至今。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
20世纪80年代,福建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的土楼被美国人误以为是蘑菇状的核武设备,殊不知这独一无二、从宋元时期就已经产出的大型夯土民居建筑,早在第一枚原子弹蘑菇云腾云驾雾之前,就已经在闽西南一块6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矗立了数个世纪了。
中国“福建土楼”2008年7月6日在加拿大魁北克城举行的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被正式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土楼的布局
永定客家土楼布局合理,与黄河流域的古代民居建筑极为相似从外部环境来看,注重选择向阳避风、临水近路的地方作为楼址,以利于生活、生产。楼址大多坐北朝南,左有流水,右有道路,前有池塘,后有丘陵;楼址忌逆势,忌坐南朝北,忌前高后低,忌正对山坑(以免冲射);楼址后山较高,则楼建得高一些或离山稍远一些,既可避风防潮,又能使楼、山配置和谐。既依据上述3个方面选择楼址,又善于利用斜坡、台地等特殊地段构筑形式多样的土楼,乃至发展为参差错落、层次分明、蔚为壮观、颇具山区建筑特色的土楼群,有如永定古竹、初溪土楼群。这些讲究,无疑与地质地理学、生态学、景观学、建筑学、伦理学、美学都有密切关系,换言之,与中原传统文化有密切关系。
从土楼建筑本身来看,永定客家土楼的布局绝大多数具备以下3个特点:
(1)中轴线鲜明,殿堂式围屋、五凤楼、府第式方楼、方形楼等尤为突出。厅堂、主楼、大门都建在中轴线上,横屋和附属建筑分布在左右两侧,整体两边对称极为严格。圆楼亦相同,大门、中心大厅、后厅都置于中轴线上。
(2)以厅堂为核心。楼楼有厅堂,且有主厅。以厅堂为中心组织院落,以院落为中心进行群体组合。即使是圆楼,主厅的位置亦十分突出。
(3)廊道贯通全楼,可谓四通八达。但类似集庆楼这样的小单元式、各户自成一体、互不相通的土楼在永定乃至客家地区为数极个别
[编辑本段]土楼分类
土楼若依形状分,约可分为圆楼,方楼,五凤楼。另外还有变形的凹字型,半圆型,与八卦型。其中,以圆楼与方楼最常见,也常常两形状并存。该长达数千平方米面积且聚族而居的圆楼与方楼以简单几何形建筑构筑于山岭狭谷之间,人造建物与周遭翠青自然景观形成强烈对比。1980年代中国经济开放后,以圆土楼与方土楼为主的闽南及广东土楼景观引起世界各国旅游业注目。
圆楼
圆楼为圆形的土楼,又名圆寨土楼、福建圆楼或客家围屋。其用途重于防卫,因此该名称嵌“寨”之名。虽然该形状的土楼不是最多,但是面积通常最为庞大。面积最大者甚至可达72开间以上。
通常圆楼的底层为餐室、厨房,第二层为仓库,三层楼以上的所在才为住家卧房。其中每一个小家庭或个人的房间都是独立的,而以一圈圈的公用走廊连系各个房间。这些设计,通常也是着重防御功能。
方楼
方楼是土楼中最为普及。该建物类型的特征,是先夯筑一正方形或接近正方形的高大围墙,再沿此墙扩展该楼其他建物。而扩建的制式规格通常是敞开的天井与天井周围的回廊。这些相同建造样式的楼层堆积起来,最高甚至可达六层楼。最后使用使用木制地板与木造栋梁,加上瓦片屋顶,即成为土楼中最普遍的方楼。
五凤楼
湖坑镇的“福裕楼”即是一座典型的五凤楼。五凤楼又名大夫第、府第式、宫殿式或笔架楼。其名虽同,但有些许差距。以两厢房,一门楼等细部构造组成的该土楼类型,其特色是从外观看去通常为三凹两突,彷佛中国古时笔架。五凤楼主要分布于闽西各县与漳州。其中,移民台湾的漳州客家人,也将其五凤楼建筑风格带至台湾。
其他
除了圆楼,方楼与五凤楼之外。以形状分类的土楼尚有凹字型,半圆形,与八卦型等种类土楼。凹字型土楼主要分布于闽南南靖,诏安。半圆形分布于平和与永定,而八卦型的土楼则偶见于永定、漳浦、华安、诏安、南靖和中国广东东部。其中全中国最大的八卦土楼则为道韵楼。
[编辑本段]土楼特点
土楼共有的特点是建造工期长,一般要花两三年时间才能完工,较大者甚至要积数十年、几代工匠的辛劳。所用木材须300~500立方米。因土墙下厚上窄,坚实牢固,“三防”(防风、防水、防震)性能好,有的还能防火(三环土墙便是3道封火墙),特别是其超凡的抗震能力令人叹服,几乎所有土楼都曾经受过程度不同的地震考验,皆安然无恙。如建于公元1693年的永定湖坑乡的“环极楼”,300年来经历了数次地震,1918年农历四月初六的大震,仅在其正门右上方3楼到4楼之间裂一条50公分宽的裂缝,由于圆楼墙结构下面厚1.2米,向上延伸时略向内斜,呈梯形状,向心力强。70多年来竟神奇地自然弥合,现仅留下一道一二公分宽的裂缝。永定“资历”最深的“馥馨楼”,近年人们为免众人从一大门出入之不便,另开一小门,请来石匠费尽九牛二虎之力,用钢凿撬挖数日才开通,这种三合土墙的坚韧由此可见一斑。
土楼建筑的另一特色是结构极为规范,房间的规格大小一致。大多数土楼均只有一个大门供出入,楼内均有天井,可储半年以上粮食,犹如一座坚固的城堡,易于防盗和防匪(旧时客家人常遭匪患,故垒筑高大土墙以防不测)。由于墙壁较高较厚,既可防潮保暖,又可隔热纳凉,优点甚多。客家人建土楼时,将烟囱砌入土墙内,使厨房免受黑烟污染,十分洁净。土楼的兴建,也是旧时客家人笃信风水的表现。迷信说法,认为路有“路煞”,溪有“溪煞”,出口处有“凹煞”。建方楼时,他们以为其某个角会碰上“煞气”,就在楼角基石上刻上“泰山石敢当”字样以避邪,或在楼角钉上绘有八卦、写上字符的木板,用以“制煞”。圆楼无角,据说“煞气”能滑走,所以为避“煞”,清代以后的土楼多为圆楼。总的看来,建土楼讲求实效性是显而易见的。
土楼不仅在建筑风格上特色鲜明,大多数土楼的命名也寓意隽永、意味深长。永定土楼或以方位命名,如“东升楼”为坐东朝西,喻意旭日从东方升起;或以主人名字命名,如“振福楼”,乃苏振福独资兴建;或为纪念先祖定名,如永定林福成的后代所建“庆福楼”、“福裕楼”、“振成楼”、“庆成楼”总不离“福”、“成”两字;或以自然环境定名。如“望峰楼”因面朝笔架山峰而取名,“环兴楼”则因三面环水,而本身造型又是环形大圆楼而得名;或为祝愿祈祥定名,如“松竹楼”和“五十楼”,分别取“竹苍松茂”和“五风十雨皆呈瑞”之意;或为劝勉后人定名,如“经训楼”、“承启楼”;或以创业者定名,如“福侨楼”,为江氏华侨所建,意为华侨福宅,“群兴楼”因众人集资兴建,并寓群居兴旺发达之意;或以褒贬双关定名,“如升楼”,坐东朝西,喻如日之升,其后代又戏称其小如米升。
土楼作为福建客家人引为自豪的建筑形式,是福建民居中的瑰宝。同时又揉进了人文因素,堪称“天、地、人”三方结合的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因此,一部土楼史,便是一部乡村家族史。土楼的子孙往往无须族谱便能侃侃道出家族的源流。此外,就地取材,用最平常的土料筑成高大的楼堡,化平凡为神奇,又体现了客家人征服自然过程中匠心独运的创造。
20世纪60年代后,传统的土楼已基本歇建,如今在闽西和闽南保存有数百座形态各异的土楼,其中永定县和南靖县的数量最多,各有100多座大小土楼。在永定,土楼麇集于湖坑、古竹等少数乡镇,仅湖坑乡就有54座;在南靖则以书洋、梅林等乡为多。绝大多数土楼保留完好并依然住人。与一般民居错杂共存,使庞然土楼犹如鹤立鸡群,格外引人注目。永定县古竹乡高北村的“承启楼”频繁在影视中亮相,还载入《中国名胜辞典》,成为中国《民居》邮票组票之一。它以独特的圆楼造型标本,使“永定土楼”的名声不胫而走,成了福建客家土楼的代名词。
[编辑本段]精彩看点
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奇异秀丽。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
永定县最有名的是振城楼。振城楼有“土楼王子”、“最富丽堂皇的圆楼”之称,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在土楼中非常罕见。
除高超的建筑技艺外,土楼的建筑者对于土楼的选址也非常考究。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
[编辑本段]申遗过程
——以“大地土楼群”为例
世界文化遗产是指人类发展历程中积累的世界公认的具有突出价值的不可替代的文化古迹。分为文物、建筑群和遗址三类。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遗产,属于文化遗产类。
大地土楼群(二宜楼、南阳楼、东阳楼)是中国民居建筑的一块瑰宝,申报世界文化遗产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事关国家民族利益、事关华安未来发展的大事;对于保护华安历史文化,提高华安的国内外知名度,促进华安经济社会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战略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1991年3月,华安大地土楼群中的二宜楼被列为福建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6年11月,二宜楼被国务院批准为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99年10月,华安县委、县政府正式启动“华安大地土楼群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项目;
2006年5月,南阳楼被批准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07年1月,国务院正式批准福建土楼(包括华安大地土楼群)作为2008年代表中国向联合国递交世界文化遗产的项目,英文申报文本已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合格接收。2007年8月,国际古迹遗址理事会专家对华安大地土楼群进行现场评估考察。
2008年7月6日,作为福建土楼的重要组成部分——华安大地土楼群将在第32届世界遗产大会上接受表决
[编辑本段]旅游贴士
交通:客家土楼多分布在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龙岩市永定县。广州有到漳州和龙岩的火车,自驾车南靖、永定两县各乡镇的道路多数是柏油路面,行车一般没什么问题。
住宿:南靖、永定两县的住宿条件都不错,有各种档次的宾馆,住进土楼也是个不错选择。
美食:客家菜口味偏重,以“咸、肥、熟”为特点,盐鸡、酿豆腐和红烧肉不可不尝。
[编辑本段]旅游攻略
从厦门到永定土楼可以坐专车或公车,坐专车费用高但是比较方便,坐公车要到湖坑镇下车,湖坑镇上有岔路去南溪土楼群,可以在岔路口包摩的来回,一个车不会超过25元。南溪的路也可以往田螺坑方向走,沿途可以去看芦溪那边的土楼。如果不去南靖书洋那边的话,可以从南溪过去看田螺坑,然后从塔下的路返回高头、洪坑、湖坑。如果还要去书洋的话建议就到观景台来回,看完洪坑、高头,再经塔下村、田螺坑去书洋更顺一些。据说观景台可以看南溪土楼的全貌,因为时间关系这次没有去,不知道风光如何,但是潺潺的南溪水犹如一条缎带,串起沿途各个村落的座座土楼、颗颗珍珠,点缀着小桥流水,风光非常优美,值得推荐。
最西边的是南江村的八角楼(东成楼),其实就是方楼,不过四个角切了个小斜角,并不是正八角形。楼内有住户,不收门票。我很喜欢东成楼旁边的一座小园楼,里边住了4兄弟7户人家。门前正好对着小桥流水,生机勃勃,情趣盎然。
接着往东5分钟车程,来到南中村的环极楼。环极楼要收5元/人卫生费,不过楼内倒确实挺干净的。环极楼最大的特点是抗震性能特强,300年来历经多次地震。一次地震过后,留下3米多长1尺多宽的裂痕,由于圆楼的向心力和架构的牵引作用,裂缝竟奇迹般地慢慢合拢,仅留下一条细长的裂痕,而整个楼体安然无恙、巍然屹立。楼内部中心环无祠堂之设,在环极楼的中心点上,用力跺脚或放声呼唤、歌唱,可以听到十分明显的回声,好像北京天坛的回音壁。
再往东5分钟即到新南村的衍香楼。衍香楼坐落在一潭碧水旁边,风光不错。潭名游皇潭,算是个微型水库,还有个小小的发电机组。这个土楼的大门布局比较特别,增加了一系列的外围附设。厅内及楼外围墙、左右小门等砖木雕刻比较精细,墙壁上书画也比较精美。门楣上书“大夫第”,属于诗书世家。这个楼也是要收5元/人的卫生费的,同样也很干净。
继续往东回来10分钟左右路程,溪边立着的是振福楼。这个楼不在大路边,大门正对着南溪,依山伴水。由于现在被人承包下来准备开发成展览馆,所以还没有开放。据说楼内用了许多石料和砖料,雕刻精细,外土内洋、中西合壁、富丽堂皇。
回到湖坑镇。镇上可以包小面、摩的,也可以住宿、补给、饮食FB。路口旁不远处有一家美廉酒店,门面设施简单。一大碗汤蒸兔子才10元钱,还有梅菜扣肉、焖豆腐、酸菜鸭血……味道都还不错。比起旁边的阿庆酒店来,真是实在的多。
如果不去初溪,可以直接从永定县城坐[永定-高头]的班车到达洪坑(土楼文化村)(9元)或者高头(高北土楼群)(11元)。高头与洪坑之间的道路正在修水泥路面,据说元旦前可以修好。往来其间基本上摩的比较多(3元/人)。
洪村土楼文化村门票40元。摩的可以直接带进去,但是没有门票进不了土楼,而且一旦发现有人没买票进了村,保安就会安排查票,被赶出来的滋味不好受。洪坑的土楼象振成楼、福裕楼、奎聚楼等还是很有代表性的,相比初溪的50元门票,还是可以进去看看。(据说早上和晚上保安下班了可以不花钱进去看)。
洪坑可以住宿,住土楼大概是30元/人,交通也还方便。
洪坑到高头大概20分钟的路程。高北土楼群就在快到高头的时候大路左手侧。最经典的当然是承启楼,号称“土楼之王”。“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门票30元,可以乘管理员回家的时候溜进去看看(现任管理员家就在土楼旁边),不用理会村民善意的吓唬。土楼游览,一个是宏观,从高处俯视;一个是微观,在楼内游荡。不进去看的话,始终会是个遗憾。从洪坑方向过去,快到承启楼的道路拐弯处,有个小牌子,指示去观景台的方向。说是观景台,其实就是个小山包的坡顶。这里可以俯视高北村的土楼群景色。承启楼旁边还有一个圆楼,叫“侨福楼”,收5元卫生费,楼内空空,不值得一去。其实高北村的其他民房外观也很有特色,可以到处转转。
高头过去一段距离就到了一个岔路口,一边往曲江方向,一边往塔下方向。两条路都可以到书洋,沿途也都有土楼。不过往塔下村的路程要短一点,而且塔下村和坂下村的裕昌楼(东倒西歪楼)是绝对不可错过的。因此推荐路线:可以先往曲江方向观看一下河坑的七星土楼群,然后回过头来走塔下。
从岔路口往曲江方向大概2-3公里左右,路爬到了一个拐弯的坡上,坡上有小路可以下到村子。这里可以看到河坑的七星土楼群的尾巴上三个楼。道路左手边一条小路往坡上走,一直要爬到高压电线塔那里才能够看到河坑土楼群的全貌。村子土楼很集中,不过单个看上去不是很特别。如果有兴趣,可以在道路还没上坡的时候过一座桥,沿着河边的道路进入村子。
有时间的话,可以继续前去石桥村,据说土楼的各种形态,和各种分布规律在这里都能找到踪迹,是《中国民居建筑》一书中土楼部分的样板。
回到岔路口继续往塔下方向。昏昏欲睡中,道路拐了个湾,一湾溪水出现在你的面前,层层叠叠铺开的流水,两边的民居乍一看有点吊脚楼的味道,溪上横架着一座样式特别的长桥。嚷嚷着让司机停车的时候,司机会告诉你:这就是塔下村了。
不同于其他村子大规模的土楼群,这里的房子更多的是依山而建层层叠叠的小户人家。在小巷里穿来穿去,不小心穿到了人家的后门,担心一条大黑狗正横眉冷对着你有人家在制茶,那份茶香萦绕半个村庄,胜过各家各户门廊窗墙摆置的各色花草。
穿过小村,村后坡上就是张家的宗祠——德远堂了。德远堂是我们这一路看过来保存最好的祠堂。屋檐上的砖雕色彩华丽,彩凤、青龙、狮子、翠鸟、各式各样的花朵…大门口和梁柱上的木雕、漆画都保存完好、制作精细、色泽如新。此堂之所以属于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还在于祠堂前伫立的23根盘龙柱(21根老柱,2根新柱)。当地有为功德之人立龙旗柱的风俗,而德远堂前的旗柱林数量众多,且保存完好。
此处无需门票,所有的风景全部FREE,强烈推荐。
塔下村再往东前行几分钟到达坂下村的裕昌楼。裕昌楼就是有名的东倒西歪楼了。收5元/人。据称当年此楼为5户人家一起修建,轮流供应修建土楼的木匠师傅饭食。但是因为彼此沟通不是很好,以至于对木匠师傅伙食供应不是很准时。这下得罪了大师傅,因此暗中动了手脚。以至于楼盖好了虽然能住,慢慢的2-3层顺时针扭斜,而4层则逆时针歪斜。可能力学结构刚好均衡,因此几百年来倒也相安无事,被今人视为一建筑奇迹。现今楼里还住有许多户居民。裕昌楼还有一个特点就是一层的每家房子里都有一口水井。井水很满福建土楼,水位很高,清冽甘甜。楼里的村民可能请你去他家喝喝用井水泡出来的有机茶。茶水品尝无妨,如果不懂茶叶,购买的时候要谨慎一点。
出裕昌楼,再往前到达田螺坑。就是有名的四菜一汤啦,因为四个圆楼围绕一个方楼而形象得名。据说从正下方看,形似5朵色泽不同的蘑菇(土楼颜色略有不同,有的淡青,有的淡红);从侧面看,象布达拉宫(比较牵强);从上方看,那就是四菜一汤啦。没有进村,在公路边拍过侧面的角度后,车子直接开到观景台处。观景台就在公路边,位置正好处于村子上方,而且角度封得死死的,旁边的角度哪里都看不到一丝丝。所以管理处放心大胆的收取20元/人的门票,而游客就为了那一眼风景,实在是很无奈。
过了田螺坑,一路盘山而下到达书洋镇,不到1个小时。途中有蜜柚卖,一斤5毛钱左右,小个的大概1块钱一个。
书洋小镇上车子不多,到南靖的车次每天只有4-5班而已,大概是上午7点、9点、12点多、下午1点多、4点多,车票10元/人。可以包皮卡去南靖,48公里路,大概100元左右,摩的索价50元(书洋这边的摩的要价比湖坑那边要高不少,注意砍价)。
沿途经过吕凤莲的故乡,有时间的话还可以去看看南靖县境内,梅林镇长教村的怀远楼和璞山村的和贵楼,以及船场镇下山村的福兴楼、隆兴楼,南坑镇新罗村的半月楼、翠林楼,还有最袖珍的土楼-如升楼。南靖福建土楼博物馆位于书阳镇田中村,距离南靖县50公里,离书阳镇2公里,是从南靖去往南靖各土楼点的必经之地,原为前台湾领导人吕秀莲祖籍的宗祠。
道路沿着船场溪一路蜿蜒,很多的香蕉林,也是一派山清水秀。行程大概1个小时左右,路况不错。南靖境内除了土楼外,也有温泉,还有热带雨林保护区,路况都还不错,还是值得转转。
南靖属于漳州市,去漳州可以坐的士,非常方便,10元/人,大概35-40分钟路程。
增值资料
1沙石蛋白建坚固土楼
福建土楼的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宋元时期,现今逾千座土楼分布于福建西南山区,主要分为圆楼、方楼及五风楼等,建筑材料由土、沙石、竹木,甚至是红糖及蛋白都有,就地取材,以建造外墙厚达一米至二米的土楼,坚固得可以抵御野兽或盗贼攻击,亦有防火抗震及冬暖夏凉等功用。
2美国曾误为核弹发射井
形状独特的客家土楼,竟在六十年代的冷战时期,被美国误为核弹发射井,虽经过20年的研究,用间谍卫星拍下无数图片(土楼的俯视图),但仍无法了解1500座“核弹发射井”中的“机密”,中情局在1985年终派出一对夫妇伪装游客,到福建南部的南靖县调查,终于发现那些“发射井”,原来是历史悠久的土楼,绝不是间谍卫星所发现的“核武设施”,才令美国当局松了口气。
[编辑本段]董斌研究员讲解福建土楼风水
美国国际东西方大学国际环境景观生态管理学院资深研究员董斌先生对福建土楼作了评价:他认为福建土楼以各种各样的圆楼以无角逼走“煞气”,其实那所谓“煞气”是不符合中国文化中的中庸因素的文化气息,引领着和谐的民风家风传承,千百年来,土楼的子子孙孙繁衍昌盛,土楼各自以吉祥的命名,再现着“天、地、人”三方完美结合的文化缩影。数十户、几百人同往一楼,反映客家人聚族而居、和睦相处的家族传统。在建造模式上,又体现了完美的国画效果,把“框景”文化容纳于中,在选址上,完全符合风水上关于明堂和案山的选择,古代的土楼的建筑者对于土楼的选址当然也非常考究。土楼的环境大都优雅清静,推开窗户,苍翠欲滴的林木逐一入目,而花果飘香的飘香更是不绝于鼻,可谓步步为景,步步吉祥,层层好运,才迎接来今天的世界文化遗产入选。
董斌先生认为,福建土楼中的“土楼王子”振城楼、这座“最富丽堂皇的圆楼”,由内外两环楼构成,完全按《易经》的“八卦图”布局建造,卦与卦之间筑青砖防火隔墙,隔墙中开设拱门,关门自成院落,互不干扰,开门则全楼相通,连成整体。这样的结构,体现了,八卦风水学的深刻丰富的宜居原理。而且,振城楼砖木结构并仿西洋式装修的内环楼,以别于架梁式土木结构的外环楼,这种“外土内洋”中西合璧的建筑风格,体现了文化的融合,这是福建文化容易接受外来优秀文化,吸纳天地万象为我精华精气神的表现,在土楼中非常罕见,也是优秀的人文传承。
董斌先生认为,在文化传承方面,福建土楼以方圆结构为准则,体现了易经风水学中“三易”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第21届会议审议批准苏州古典园林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时的高度评价的园子叫“易园”,为什么叫“易”园?“简易,变易,不易”,也可以作为美学的标准,游遍苏州名苑,你感觉清爽,这就是简易,清爽中又曲径通幽变化无穷,这就叫变易,简易与变易交相辉映,这就是不易,这三易,是中国园林建筑的文化灵魂,所以我说,易经之道,用之在法,其妙在人;“三易”之间,道尽中华美学最基本和最复杂的原则,还有比叫“易园”更合适的名称么?可以这么说“三易”是中国园林美学的灵魂原则!南靖县最为精美的是田螺坑土楼群。站在南山区的半山腰上,可见四座圆楼依山而下拱簇着一座方楼,层层土墙与层层梯田遥相呼应,这样层层接纳,层层呼应,不仅在外观上奇异秀丽,而且在气势上以势应天地山川。而南靖最高土楼“和贵楼”虽建于沼泽地,至今却仍巍然不动;精美的怀远楼目前墙体光滑无脱落,夯土配方与夯筑技艺极为高超,室内雕梁画栋,充满古雅书香气息,完全是风水学与人文精神的完美结合。
结实的三合土墙,结合了“三防”(防风、防水、防震)功能和防盗和防匪。董斌先生认为,在实用和美学原则上也结合的非常紧密。
福建土楼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山区大型夯土民居建筑,创造性的生土建筑艺术杰作。其存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完美和谐的结合,其因地制宜也十分符合风水的原则。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不仅仅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参见董斌《现代风水精鉴》),其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董斌先生认为,这个遗产项目容纳了风水、文化、景观、生态、人文为一体,是一个环境景观生态风水学的样本。
7. 永定土楼的人文历史
永定土楼,最古老的是馥馨楼,位于湖雷镇下寨村,是福建现存最早的土楼。建于公元七六九年,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历史,是福建客家土楼群中最古老的一座。
其中福建土楼王,承启楼据传从明崇祯年间破土奠基,至清康熙年间竣工,历世3代,阅时半个世纪,其规模巨大,造型奇特,古色古香,充满浓郁的乡土气息。“高四层,楼四圈,上上下下四百间;圆中圆,圈套圈,历经沧桑三百年” 承启楼以它高大、厚重、粗犷、雄伟的建筑风格和庭园院落端庄丽脱的造型艺术,融与如诗的山乡神韵,让无数参观者叹为观止,深圳锦绣中华都有承启楼模型。1981年被收入中国名胜辞典,号称“土楼王”,与北京天坛、敦煌莫高窟等中国名胜一起竞放异彩,1986年,我国邮电部发行一组中国民居系列邮票,其中福建民居邮票就是以承启楼为图案该邮票在日本评为当年最佳邮票。 福建土楼的形成与历史上中原汉人几次着名大迁徙相关。西晋永嘉年间即公元4世纪,北方战祸频仍,天灾肆虐,当地民众大举南迁,拉开了千百年来中原汉人不断举族迁徙入闽的序幕。进入闽南的中原移民与当地居民相互融合,形成了以闽南话为特征的福佬民系;辗转迁徙后经江西赣州进入闽西山区的中原汉人则构成福建另一支重要民系——以客家话为特征的客家民系。
福建土楼所在的闽西南山区,正是福佬与客家民系的交汇处,地势险峻,人烟稀少,一度野兽出没,盗匪四起。聚族而居既是根深蒂固的中原儒家传统观念要求,更是聚集力量、共御外敌的现实需要使然。福建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吸收了中国传统建筑规划的“风水”理念,适应聚族而居的生活和防御的要求,巧妙地利用了山间狭小的平地和当地的生土、木材、鹅卵石等建筑材料,是一种自成体系,具有节约、坚固、防御性强特点,又极富美感的生土高层建筑类型。这些独一无二的山区民居建筑,将源远流长的生土夯筑技术推向极致。 客家是汉族中的一支重要民系,族祖是中原人,因战乱和灾害曾有五次较大规模的南迁历史。一部分辗转到了福建,形成客家民系。
永定客家土楼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各个时期的建筑艺术、建筑风格都积淀了独具特色的模式和内涵。在永定2200多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分布着2万多座土楼,其中有三层以上的大型建筑近5000座,圆楼360多座。这些立面多姿、造型各异、高大雄伟的方圆土楼,以自然村落为单位,错落有致、和谐协调地与蓝天大地、青山绿水融为一体,组合成气势磅礴、壮丽非凡的土楼群体,形成让人“消魂夺魄”的奇特景观。
面对一座座有漫长岁月的土楼发出一声声惊叹之后,人们对于“客家人如何创造神奇的土楼?”“土楼又如何孕育繁衍一代代土楼人”等问题,表现出更为为浓厚的兴趣。是的,永定土楼是客家民居的杰出代表,它不仅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而且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根紧紧相连。从西晋时期起,部分中原汉人为逃避战乱、洪荒先后五次逐渐南迁到闽粤赣交界山区,孕育了一支汉民族中充满活力的民系——客家。永定则成了纯客家县。
起先,他们沿用中原古老的生土建筑技术,利用当地竹、木、泥、石等原料,从建造简便的木屋土屋发展到泥墙瓦顶的土楼。为聚族而居,又逐步建成系统成熟的大型多层生土建筑。清康熙、干隆年间,永定广种烟草,被称为“烟魁”的条丝烟大发展,畅销大江南北、南洋各地,大批烟商大发其财,又因重视教育,培养人才,仕官辈出,使永定的豪门富翁和部分民众有了大兴土木、建造规模宏伟的土楼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基础,永定客家土楼建筑出现了其他客家地区望尘莫及的鼎盛时期。这些高大土楼因取材方便,在技术和功能上臻于完善,在造型上有高度审美价值,而辐射周边客家地区。永定土楼作为客家土楼中最优秀的作品有极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客家文化。 “土楼是原始的生态型的绿色建筑。”黄汉民说,土楼冬暖夏凉,就地取材,循环利用,以最原始的形态全面体现了人们今天所追求的绿色建筑的“最新理念与最高境界”,“建造新一代绿色土楼,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在众多的土楼形状中,圆土楼是最为神奇和最有魅力的,因为中国的远古时代,人们认为天是圆的,地是方的,古人以圆和方代表天和地,崇拜有加。尤其认为圆具有无穷的神力,给人带来万事和合、子孙团圆。福建作家洗怀中说:“土楼是个句号,却引出无数的问号和感叹号”。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教授茂木一郎说:“土楼象地下冒出的巨大蘑菇,又象自天而降的黑色飞碟”。美国哈佛大学建筑设计师克劳得说:“土楼是客家人大胆、别具一格的力作,它闪烁这客家人的智慧,常常使我激动不已”。
一座土楼就是一个艺术殿堂。每一座土楼,又如同一个“大家族,小社会”。土楼内,居住在同一屋顶下的几十户几百人同祖同宗同血缘同家族,过着共门户、共厅堂、共楼梯、共庭院、共水井的和睦生活。这种聚族同楼而居的生活模式,典型地反映了客家人的传统家族伦理和家族的亲和力。而且,楼内的客家人,住着层数相同、开间面积相等、无明显朝向差别、更无贵贱等级之分的均等居室。平等聚居,反映了客家人融洽和睦的家风和平等团结的传统。
聚族而居的福建土楼是个丰富多彩的小社会。永定承启楼拥有384个房间,最多时曾住过800多人。“土楼对建设和谐社会最有用。”徐松生说,住在土楼里,有事情大家会互相帮忙,邻里和睦。“孩子孝不孝,会有口碑,好的学习,坏的批评,起到教育约束的作用。
厚重的福建土楼,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发人深省的楹联匾额,与楼共存的私塾学堂,教化育人的壁画彩绘,无不激荡着历朝历代土楼人家“修身齐家”的理想和“止于至善”的追求。振成楼有副名联备受称道:振作哪有闲时,少时壮时老年时,时时须努力;成名原非易事,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要关心。 洪坑村已开辟为中国土楼文化旅游村。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振成楼外,还有五凤楼、福裕楼、宫殿式的奎聚楼、直径最小的如升楼等一批颇具特色的土楼。奇特的方圆土楼,秀丽的八景风光,古朴的民俗风情,融合成一幅绚丽的画、一首动人的诗,一曲优美的歌,使人如醉如痴,心旷神怡。
8. 北京永定门城楼有什么建造历史
永定门地处北京中轴线上,位于左安门和右安门中间,是北京外城的正门及外城7座城门中最大的一座,也是从南部出入京城的通衢要道。
始建于明朝嘉靖时期,跨越明、清两代,寓意"天下一统,江山永定"和"永远安定"。
永定门由城楼、瓮城和箭楼等主要建筑组成,采用了重檐歇山三滴水楼阁式建筑,并装饰了琉璃瓦脊兽,它以其雄伟姿态矗立于北京城中轴线的最南端。
明朝始建永定门城楼与瓮城1403年,在南京称帝的明成祖朱棣下令将自己原来做燕王时的封地"北平"升格为"北京",此为北京得名之始。
1406年,朱棣又下令在北京兴建皇宫,整修城墙,预备迁都北京。1419年,为扩展皇宫前方的空间,明朝又将原在长安街一线的南面城墙南移1000米,在正阳门一线重建。
1421年元旦,朱棣宣布正式迁都至北京。当时的北京城又称"京城"、"大城"。城内有城门9座,所以后来又名"内九城",由朝阳门、崇文门、正阳门、宣武门、阜成门、德胜门、安定门、东直门和西直门等组成.古代官职"九门提督"中的"九门"正是指这九门。北京内城平面轮廓呈正方形,皇城的中轴线南起正阳门,贯穿皇宫,北抵钟楼。
明代初期,国势强盛,但由于明太祖朱元璋在推翻元朝之际并未彻底击溃蒙古军队,所以长期遭受北方蒙古的侵袭。为了给蒙古以惨痛教训,明成祖朱棣先后5次亲率大军北征,因此当时的北京的城防问题尚不凸显。
可后来,明朝实力逐渐衰落,蒙古军队多次趁势兵临北京城下。到明代嘉靖年间时,于是有官员建议在北京城外围增建一圈周长约40千米的外城,以策北京皇城安全。
为了确保北京安全,明世宗朱厚熜决定,在北京城的外围,增筑一道边长10千米的外城,将原有的北京城包围在里边。
增筑外城于1553年开工,因为当时南郊正阳门外商业密集,又有皇家的天坛和先农坛,所以外城由南面开始建造,然后依次建造东、北、西三面。但是外城开工不久,明世宗忧虑工程浩大,财力不足,耗时过久,于是就派内阁首辅严嵩去想办法。
严嵩去工程实地考察之后,修改方案为:将原定边长10千米的南面城墙缩短为70.5千米,其东西两端向北转折与原有城墙连接。
因此原来计划在北京城外围增筑的呈"回"字形的外城,只建成了呈"凸"字形的南城,这就是北京外城为何不在城外而在城南的来历。所以北京外城又称为"南城",原有的北京城也由此被称为"内城"。
外城初建于1553年10月完工,明世宗将外城南面三座城门命名为"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东门命名为"广渠门",西门命名为"广宁门",广宁门后为避讳道光皇帝名字"旻宁"被改称"广安门"。
另外两座外城,向北转折与内城连接处的城门则被称为"东便门"和"西便门"。由于建造外城是为了确保北京的安全,所以这些城门的名称多具有"安定"、"安宁"的寓意。
古时,北京南城垣正南为永定门,是皇室前往南苑团河围猎的必经之路。
永定门城楼为两层,面阔五间、宽24米,进深二间、长10.5米,绿琉璃剪边灰筒瓦重檐歇山顶建筑。正门上嵌有一块楷书的"永定门"石匾,此匾长2米,高0.78米,厚0.28米,"永定门"三字沉雄苍劲。
当时,取名永定门,意思是希望大明王朝从此"天下一统,江山永定",也寓意"永远安定"。据史料记载,后来复建的永定门门洞上方所嵌石匾的"永定门"3字,就是仿照1553年初建永定门时的这块石匾雕刻而成。
永定门的正门,规模宏大,巍峨壮丽,斗拱多层,且内外梁枋斗拱遍施殿式彩画。彩画最初的目的原本是为木结构防潮、防腐、防蛀,后来才突出其装饰性,从宋代以后彩画成为宫殿不可缺少的装饰。彩画主要有两种类型:"殿式彩画"和"苏式彩画"。
"殿式彩画"在元代以后被规定为皇室专用,主要用金,蓝,红三色,有以龙凤图案为主的"和玺彩画"和以旋花为主的"旋子彩画"两种,只有皇家较高级的建筑才能使用。
"苏式彩画"则是民间建筑使用的绘画形式,起源于江浙私家住宅与园林,后来也被皇家园林采用,题材主要有山水、花鸟、鱼虫、人物等。永定门城楼彩绘采用最高级的殿式彩画式样,足见其规制之高。
永定门城楼的大门,门钉数量,门洞以及门前石狮规制均与后来所建的箭楼相同,不同的是,在永定门城楼门前两侧各有一间小房。
两房左右对称,规制一样,均为布瓦卷棚顶。这两间小屋在古代被叫做"班房",是古时城楼门洞前守城兵丁临时休息之所。两间"班房"规制虽低,却有其独特之处。小屋砖雕精美,垂脊角兽下的向日葵砖雕雕刻手法洗练,大巧若拙。
梁枋上大面积施以苏式花鸟彩画,画面内容丰富,形神兼备。其他地方画有象征多子的石榴,象征多福多寿的仙桃等,寓意美好,表现出对美好幸福生活的无限憧憬的各种吉祥图案。
"班房"椽子顶部为"卐"行,字不到头图案。"卐"在古代是"火"与"太阳"的象征,梵文意思为"吉祥之所集","万德吉祥"。"卐"字图形与梁枋上的石榴,仙桃共同组成"万福万寿","万子万孙"美好寓意。
1564年,明朝全面增建北京外城,共建成了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和西便门7座城门。因这7座外城位于北京城的前3座门以南,所以百姓多习惯性称其为"南城"。
但当时,由于南城东西比内城要长,而南北却只相当于内城的一半,形状上又像顶帽子,所以南城又俗称"帽子城"。
当时的北京外城总长约14千米里。外城建成之后,北京城的中轴线由正阳门延伸至永定门,北距钟楼长达8千米。
在这次外城的增建过程中,明朝在永定门城楼下的城台前增建了瓮城。瓮城呈方形,两外角为弧形,东西宽42米,南北长36米,围城墙顶宽6米。
永定门的瓮城之上城钟高悬,御鼓卧立,鸣钟击鼓,数里可闻。在古代战争时期,当敌人跨过护城河,攻进箭楼,这时只要迅速关闭箭楼与城楼城门,就可以形成瓮中捉鳖之势,将敌人集中剿杀,瓮城因此得名。
通常而言,城楼与箭楼间被两段弧形城墙围成一块空地,这块空地即为瓮城。但当时的永定门,明朝根本就没有修筑箭楼,实际上只是将城楼用极其坚固的城墙围成了一座瓮城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