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西方历史是怎么记录的
古埃及的纸莎草书莎草纸是为古埃及人广泛采用的书写介质,它用当时盛产于尼罗河三角洲的纸莎草的茎制成。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古埃及人就开始使用莎草纸,并将这种特产出口到古希腊等古代地中海文明的地区,甚至遥远的欧洲内陆和西亚地区。
历史:
莎草纸一直使用到8世纪左右,后来由于造纸术的传播而退出历史舞台。在埃及,莎草纸一直使用到9世纪才被从阿拉伯传入的廉价纸张代替。在此之前,羊皮纸和牛皮纸已经在很多领域代替了莎草纸,因为它们在潮湿的环境下更耐用,而且它们在任何地方都能生产。在欧洲,教会直到11世纪左右依然在正式文件中使用莎草纸。现在留存下来最近的具有确切年代的莎草纸实物文件是一份1057年的教皇敕令和一卷书写于1087年的阿拉伯文献。拜占庭帝国直到12世纪依然在使用莎草纸,但是没能留下实物。
莎草纸消亡以后,制作莎草纸的技术也缺乏记载而失传。后来跟随拿破仑远征埃及的法国学者虽然收集到古埃及莎草纸的实物,但也没能复原其制造方法。直到1962年,埃及工程师哈桑拉贾(Hassan Ragab)利用1872年从法国引种回埃及的纸莎草,重新发明了制作莎草纸的技术。
制作与使用:
古代的莎草纸以下是哈桑拉贾重新发明的莎草纸制法。
生产莎草纸的原料是纸莎草的茎。先将莎草茎的硬质绿色外皮削去,把浅色的内茎切成40厘米左右的长条,再切成一片片薄片。切下的薄片要在水中浸泡至少6天,以除去所含的糖分。之后,将这些长条并排放成一层,然后在上面覆上另一层,两层薄片要互相垂直。将这些薄片平摊在两层亚麻布中间趁湿用木槌捶打,将两层薄片压成一片并挤去水分,再用石头等重物压(现在一般用机器压制),干燥后用浮石磨光就得到莎草纸的成品。由于只使用纸的一面,在书写的一面要进行施胶处理,使墨水在书写时不会渗开。
古埃及人最初是将纸卷成卷轴使用的,后来为了方便,就裁为一张张的以便制成抄本,这样,书本就出现了。现在莎草纸偶尔还用于绘画,但水质的颜料会使纸张变形。
‘贰’ 外国人怎么写中国历史与国内有什么区别吗
客观与主观的区别。往往与国人不同,见解精辟独到。可以参考陈舜臣的系列关于中国历史的小说。
‘叁’ 谁知道别的国家是如何记录历史的,把历史传承下来的(除中国外),谢谢好评
高中历史老师回答您
除美国等极少数没有经历完整的“奴隶制—封建制—资本主义(社会主义)”时代变革和没有年轻国家外,世界上绝大多数国家都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更替和社会变迁,历史都沿袭了“历史是胜利者书写的”这一历史准则。
也就是说别的国家书写历史与我国的史家是一致的。作为一名历史专业的,我只能告诉你,史书记载的不能说是假的,那个历史的脉络,历史的梗概是正确的,是经得起考古佐证的。只不过其中的是非对错就“公婆有理”了。
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肆’ 西方社会怎样写历史
我在阅读欧洲有关历史着作的时候,常常很困惑,也很感触,因为,根据中国2000多年的历史学问的规模和格式的标准去参照西方历史,西方的历史学问有以下几个明显特点:
1、我认为,西方历史着作大多是伪作。
中国历史历来有信史和野史之分,所谓的“信史”,就是这样的历史着作往往是由那些训练有素的史官或者民间历史学者按照严格的时间空间流行秩序,而对历史过程中的人、事、言的“直言”记载。中国的“信史”,往往有三个大的特点,一是资料详尽,二是时间清晰,三是强调直言真实。这样的“信史”与中国历史上早就存在专职的史官和天官制度有直接关系,更与中国精耕细作的农业社会所孕育出来的历法相关,只有那些确立了清晰的时间空间节律理念的民族,才真正可能产生得出相应的历史知识和历史观念。当然,中国历史书籍中也有时代造成的一些神秘理念,但是,这样的神秘和官本位的记载,是符合那个历史时代的认识水平的,其也与中国历史着作的“信史”本质无关,这是应该区分开来的。
相比之下,西方历史在17世纪之前,犹如茫茫雾霭,或者说是犹如一团乱麻,不仅中国人难以将西方17世纪之前的历史了解清楚,恐怕连西方人自己也是永远说不清楚自己17世纪之前的历史的!我常常感到奇怪,中国近几十年来所编篡的“世界史”中的“西方历史”章节怎么会那么富于逻辑条理,而且,这些“西方历史”怎么就和中国历史典籍一样,时间、空间和人物及其事件的脉络是那样的清晰和“真实”。这到底是西方历史本来就如同中国历史那样清晰可信,还是因为现在的中国历史学者误入了什么套子呢?他们是否是在使用中国的历史定式和思维框套去编篡了“西方历史”呢?而事实上是,西方的所有历史着作,在描述自己的历史的时候,往往有两种情况,要么,他们就象18世纪末期的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吉本(1737——1793)那样,可以在不引证任何考古资料和历史文献资料的情况下,就几乎凭空杜撰出了厚厚的几大本《罗马帝国衰亡史》;要么,就象18世纪法国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家伏尔泰(1694——1776)那样,在自己的《风俗论》中,仅仅对欧洲中世纪以前的历史做一种很模糊的简单介绍。那么,伏尔泰和吉本的各自历史着作,到底谁更严谨呢?应该说,伏尔泰更严谨!因为,在18世纪,各西方民族国家的图书馆中,要么就只有阿拉伯文和罗马文的历史残本(这个情况,美国的历史学者汤普森(1869——1941)从严谨的角度,在自己的《历史着作史》一书中对西方历史上的各种历史着作做了考证和介绍,根据他的研究,西方历史上的历史着作,大多就是些残篇残本,或者就是西方基督教会的杜撰本),要么,就只有圣经和荷马史诗这样的“神说”,要么,就只有基督教会里的各种明显杜撰的历史文献,所以,西方的历史在当时还基本局限在基督教的说教中和民间的传说中,并无真实可信度可言。
西方社会开始进行“信史”研究,仅仅始于19世纪,与西方考古手段的科技化直接相关,这就如同汤普森说的那样:“在19世纪以前的两千多年中,关于希腊时代以前的世界史,人们并不了解任何新情况,直到19世纪初。罗素塔石刻才提供了一把辨认古代埃及及象形文字的钥匙。这个着名的石刻是1798年跟随拿破仑到埃及去的法国学者发现的。”(汤普森:《历史着作史》上卷P3商务印书馆)。由此可见,西方国家关于欧洲中世纪以前的真正的“信史”研究,是从拿破仑时代的考古实物工作以后所开始的,所以,象英国吉本那样在18世纪就在没有实证的历史资料的情况下便杜撰出了厚厚的几大本关于罗马历史的“巨着”,实在是不可信的!这点,目前中国历史学界好象并没有充分注意到!笔者发现,即使是西方现代严谨的历史学家和他们的着作,比如美国的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美国的威利斯顿?袄尔克的《基督教会史》,也包括罗素的《西方哲学史》,他们在描述西方17世纪之前的历史和思想史的时候,大多也都是采取虚写的办法,他们也很少在自己的着作中去引证19世纪之前那些西方古代的“历史巨着”,其中当然也包括了所谓的希腊思想家的那些“巨着”,因为,他们都知道,这些着作几乎就是“说书”(汤普森语,他屡屡将西方19世纪以前的各种历史着作说成是“说书”),或者说,他们在当时已经有确凿证据,清楚知道这些历史典籍和思想史着作(罗素在自己的《西方哲学史》中多次提到过古希腊古罗马的哲学着作的不可靠性),都是中世纪的基督教教会和基督教会统治下的“大学”所杜撰的。但是,很糟糕的是,笔者注意到,中国历史学界和哲学界在编撰西方的历史和西方思想史的时候,大多都将19世纪以前的西方历史书或者思想史着作当成为了“信史”,特别是中国哲学界还普遍对古希腊时代的一些“思想巨着”(比如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一系列“巨着”)十分看重,这样,就造成了中国人所编篡的“西方历史”和“西方思想史”,往往比西方一些严谨的历史学家和思想史专家编撰的历史书和思想史专着,还要“可信”,这,简直就有点莫名其妙了!
为什么中国历史学界和思想史界会出现这样的问题呢?我认为,这主要有三方面原因所致:一是一些中国历史学者在研究西方历史的时候,所阅读的历史典籍往往很狭窄,他们大多习惯中国的治学习惯,将西方的宗教史、思想史和文明史分开来审视,这样,就很容易导致他们看不清楚西方历史着作因为存在基督教教会参与杜撰的“伪”问题;二是中国人已经习惯了自己的“信史”历史学情况,所以,许多中国人,当然也包括中国的一些历史学者和哲学学者,他们往往是“以君子之心”去看待西方的历史和思想史,先入为主的就以为那些西方着作都是很严谨的,他们当中的许多人也许一辈子都没有想到过西方历史着作和西方思想史着作与中国的历史学着作和思想文化着作的产生条件,完全不是一回事情;三是因为中国人太习惯历法时间空间概念了,中国人一说自己的历史,往往很自然的就有种时间秩序观,象“张飞杀岳飞”这样的事情,是中国社会生活中的笑话;但是,中国人却很少想到,西方历史上的政权组织就没有设立过专职天官和史官,所以,无论是西方历史学者,还是西方政权官僚,甚至也包括基督教会中的学者,往往没有中国人这样明确的历年意识,在西方的历史典籍中,“张飞杀岳飞”的事情及其人神相杂的事情已经普遍到了人们习以为常的地步了,这正如汤普森说的那样,在19世纪,西方社会还习惯引证《圣经》里编造的情况去说明自己的历史,这,就是为什么西方历史着作往往有“说书”味道的原因。
‘伍’ 美国的历史教科书是怎么写中国和世界历史的
美国许多中学都采用一本题为《世界历史与当今世界的关联》的教材,供10~12年级(相当于我国的高中一、二、三年级)的学生阅读。课本是彩色精装书,洋洋洒洒1000页内容里有60页是有关中国的,中国历史穿插在不同时期的世界历史发展中叙述。可以说,美国人从小就是从这本书开始认识中国的。
首先,看看美国中学历史书是怎么写台湾的。虽然美国政府称其遵守“一个中国”原则,但美国公众在谈到台湾时,很多时候仍将“台湾”和“中国”错解成了相对应的概念,他们不会把“台湾”和“中国大陆”对应,也不会补充一句“中国台湾”。
何以如此呢?在美国教科书中,数次出现的“中国疆域地图”,商代的、秦汉时期的、元代的,一直把台湾模糊化。在书后的世界地图里,中国大陆和台湾是用深绿和浅绿两种颜色标示的。
其次,中国与西方的贸易问题。书中说,早在中国汉代,东西通商的重要通道“丝绸之路”逐渐形成,汉朝把大量昂贵的丝绸输出到西亚。为了保护丝绸贸易,中国人一直保守丝绸制作过程的秘密。
中国的统治者历来严格限制外国商人,只允许他们在广州活动。
中国卖给他们丝绸、茶叶、瓷器,换来的却是大把大把的黄金和白银,造成巨大贸易顺差。1793年,英国人要求增加贸易权利,被干隆皇帝拒绝,他说:“西方的东西找不出一件中国用得着的。
再次,有关民主和人权问题。美国课本把新中国成立的政府划归“集权政府”一类,对中国的民主和人权状况横加指责。
在其他方面的基本事实上,美国历史教科书可能借鉴了中国历史教科书的内容。书中除了没提传说中的黄帝、炎帝,把唐朝大诗人李白的名字写成“李伯”之外,主要历史事件和年代都与中国历史教科书相一致。
‘陆’ 外国课本是如何写中国历史的
人是文化的创造者,也是文化的宗旨。——高尔基
中国作为古代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拥有着灿烂的文化,在经历的上千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有过盛世,也有过屈辱,但这些都已经成为了历史,这些历史也将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被人们铭记,对于过去的历史,无论是去繁荣还是屈辱都应该以真实的情况被铭记,这不仅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文化的尊重,历史不应该被掩盖,更不应该被曲解,这是毫无疑问的。
结语
任何一个文化的轮廓,在不同的人的眼里看来都可能是一幅不同的图景。——雅各布·布克哈特
中国有一句古话叫做居安思危,表达的意思就是在和平年代,也不能掉以轻心,在内心中一定要有忧患意识,时刻保持警惕性,毕竟人心复杂,任何地方都会成为缺点,包括他们介绍我们是所说的,中国古代文化更加讲究情感和礼仪,而不是理性和务实,是啊,中国有多少祸端都是因为意气用事而导致的,大家如何认为呢?
参考文献
《世界名人语录》
‘柒’ 外国版的历史书,是怎样讲述中国历史的
我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几千年深厚的文化底蕴让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在这一过程中,很多国家都有对我国历史的描述和记载,但是又各不相同。因为在历史进程中,不总是一帆风顺,也有历经磨难的岁月。你知道,外国的历史课本中对我国是怎样描写的吗?一个在世界上文明从未间断过的国家在其他各国有扮演着怎样的角色?下面跟随我的步伐来看一看。
最后再来谈一谈日本,日本的学生教育里面对历史学是十分重视的,《世界历史》也就成了他们的必修课之一。从中国发明四大发明开始,到日本遣唐使来到盛世大唐,再到批判清朝皇帝的无能。但是日本并没有完全遵循历史,对于日军在我国犯下的滔天大罪并没有详细说明。
对于美国而言,他们对于我国的历史的描述就比较客观了。他们遵循了客观历史发展的真相,而且比较详细的描述了我国的历史和文化。
现在你知道外国人是怎样描写我们中国的历史了吗?其实因为各国发展的原因、历史进程等问题导致了他们对我国的理解和描述都不尽相同。以上说法,仅代表个人意见。
‘捌’ 外国人史景迁写出的历史难道真的比中国人自己写得好吗
不知道你指的是可靠性,还是文学性?说他写得更准确,那倒未必。首先,历史这东西是不可能百分百准确,史书都是人写的,人就免不了会带有主观看法,角度和观点不同,看法自然也不同。何况一个西方人,不可避免带有文化隔阂,加入了自己的主观看法和偏见,有很多史料他也接触不到。英国人史景迁,因为他作为第三方外国人,可以从旁观者角度看,可以有比较新角度和观点,运用小说笔法,可以更人性化,更容易让读者接受。这是一个大胆的想法,史景迁将之付诸实践。这样的写作方式让喜欢的人觉得这是理解传统中国的很好方式,但是不喜欢的人则认为史景迁的作品缺乏分析和论证。据说当年钱钟书访问耶鲁时,就私下称史景迁为“失败的小说家”。史景迁(Jonathan Spence),他最大的贡献就是以优美流畅的文笔,把中国近代错综复杂的人物与史事,通过严谨的历史考证,参照专家的钻研成果,以“说故事”的传统历史方法,娓娓道来,让西方读者“拨开云雾见青天”,对中国的历史经历有了“感觉”。与其说他是历史学家,不如说他是小说家。国内像他这样以小说笔法写历史的书也很多,比如大家熟知的《明朝那些事》《红拂夜奔》。
像楼下那种想法,又未免太幼稚偏激,妄自菲薄了,脏话也太不雅观。首先并不是历史都是假,传统历史典籍,分为正史(官史),野史(私史),并不是说正史就一定全是假,野史就一定都是真。那是很幼稚肤浅看法。冲周朝就有明确官修正史,可靠性却随着年代一直下降,但史官记录事件,还是大体准确。在唐太宗之后,才开掌权者恶意干涉,大肆歪曲历史的风气。正史经常以掌权者喜恶做根据编写。正史一般会在些兵力或少人知事件上作假,但众所周知的事情还是不敢造假的,野史则是根据作者自己喜恶而写,会有很多细节,小说笔法,但往往掺杂作者个人偏见,刻意加盐添错,虚构事实。所以并不能偏听偏信,必须综合所有史料,去伪存真。
同样的情况,也发生在西方,很多人并不知道,其实欧洲十字军东征前,是不知道过去历史,很多人还拿圣经当历史,远古典籍,不可避免带有很多神秘石色彩。由于神权之上,教会烧毁了很多典籍。欧洲人还是靠到中东抢劫,占了当地的YSL图书馆才知道欧洲过去很多历史。十字军东征直到近年才给教皇承认,是抢掠和不正义的。荷马史诗,艺术性很高,但准确性还不如《山海经》。像《希腊波斯战争史》希罗多德,刻意夸大斯巴克和波斯兵力差距,吹嘘斯巴达人的勇猛善战和伟光正。《高卢战记》 盖乌斯·尤利乌斯·凯撒《伯罗奔尼撒战记》,修昔底德《罗马史》李维,《希腊罗马名人传》普鲁塔克,《编年史》塔西佗,即使到现在很多西方学家也认为充满错误。欧洲真正发展起来,也就文艺复兴之后,西方最发达的也就最近两百年,也就这段历史最为可靠。只是考古学发展到现代,国际通用实物考证,尽管中国有非常丰富的史料,却不为西方历史学家承认,甚至认为中国历史都是假的,国内某些习惯性妄自菲薄的人,也习惯性如此想。但通过中国考古学界的努力,逐渐得到了国际历史学界的认同,也证实了中国很多史籍的记载是准确的,商朝是真实存在的。
‘玖’ 外国历史的写作方式与记录方式是什么样式的
西方史学大多是根据流派划分。
西方史学源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历了几次大的历史性的转折和变迁。
第一次转折:西方史学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的古希腊时代。历史与神话分离,产生了体现人本主义精神的古典史学。古希腊史学的开山之作是希罗多德所着之《历史》。
第二次转折:产生于公元前五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第三次转折:开始于西方的文艺复兴运动。西方史学从基督教的神学史观转向资产阶级史学的人文主义史观。
第四次转折:发生在十九世纪与二十世纪之交。史学理论的演变更为激荡复杂,产生了与传统史学相对峙的新史学思潮。
第五次转折:发端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前后,标志着当代西方史学的形成。
‘拾’ 在美国历史教材中,又是如何记载中国历史的
对于历史,我们从小就开始接触,先是大人们以口述的方式而进行的总括引导,其次就是从初中开始一直陪伴我们走过高中甚至大学的历史课。从中国的古代文明经过层层江山易主直至现代文明,我们在这个学习的道路上不知重复了多少个回合,其中的繁荣衰败,跌宕起伏,我们都已文字的方式把它看的明明白白。
而我们学到和看到的都是以我们自己的视角观察到的我们的历史上发生过的事情,那么,在外国人看来,是如何写中国的历史的呢?那咱们就从美国和日本的历史课本中来瞅瞅他们是如何写中国历史的。
这本书在介绍中国的历史方面虽然相对较少,但是其发生的基本重要事件也在本书中以比较客观且公正的态度都进行了描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