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五柳先生传中有哪三个典故
1.簟瓢屡空----“箪”,盛饭的笸箩,“瓢”,舀水的瓜瓢,“屡空”指经常是空的。“箪瓢屡空”形容五柳先生家境贫寒,难以吃饱。作者在这里巧妙运用了历史贤人颜回的典故。(孔子有一学生颜回,孔子曾这样说过"闲者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引用战国时齐国的隐士黔娄妻子的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志。
无怀氏之民欤?葛天氏之民欤?----无怀氏葛天氏是传说中的上古帝王,那时民风淳朴。作者暗示要当那个时代的人民。
2.表达了陶渊明的心志高远不为一斗米而折腰的奴颜卑膝的样子称颂阎公的礼贤好客及座宾的酒量文才“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分别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烘托凸现人物
两个答案,随你选
❷ 五柳先生传--''赞曰"主要表达哪两层意思
1 用“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的话来赞扬五柳先生。
2 虽然贫困,并不妨碍五柳先生心境的悠闲,饮酒赋诗,自有不可多得的乐趣。“不汲汲于富贵”也和前面的“不慕荣利”相呼应。
❸ 五柳先生传意义
要翻译吗?
原文: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欣然忘食。性嗜酒而家贫,不能恒得。亲旧知其如此,或置酒招之,造饮辄尽,期在必醉;既醉而退,曾不吝情去留。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也。尝着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www.cn910.net
赞曰:黔娄有言:“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其言兹若人之俦乎!衔觞赋诗,以乐其志,无怀氏之民欤!梆天氏之民欤!
译文:
五柳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的人,也不清楚他的真实姓名和表字。他的宅子旁边有五棵柳树。(他)因此凭借(柳树)作为自己的别号。(他)喜爱悠闲和安静,平时很少说话;也不贪慕荣华富贵。(他)很喜欢读书,但是,不是咬文嚼字地牵强附会;每当有了什么深刻的体会,(于是就)欣欣然忘记了吃饭。(他)生性喜爱喝酒,但是家计贫穷,不能够一直有酒喝。(他的)亲朋好友知道(他)这样,有的人就安排酒宴招待他。(他)去造访的时候就喝个痛快,(每次)都期望(自己)喝醉。等到他喝醉了就与人家告辞,竟然一点都不领人家关心他去留的情。(他在自己的家里)看到周围的墙都已经破旧,不能够遮挡狂风和烈日。粗布衣服穿的时候需要打结,家中的瓢瓢罐罐都是空的。就是这样平静!曾经写文章自我娱乐,很能显示自己的志向。忘记以前的得与失,凭借这个结束自己。
我认为:“黔娄曾经说过:‘不对贫穷表示忧郁,不对富贵表示渴求。’这话不正象那些(淳朴)的人们!(他们)拿着酒器吟诗,用来表达他的志向,(就象)上古时代无怀氏和梆天氏的子民。”
❹ 五柳先生传的故事
先生不知道是什么地方人,也不清楚他的姓和字。住宅旁边有五棵柳树,因而就以“五柳”为号。性情闲静,说话不多,不羡慕名利。好读书,不钻牛角尖;每有会意之处,便高兴得忘了吃饭。好喝酒,可惜家境贫穷不能常常得到。亲戚或老朋友知道他这样,有时就准备了酒邀请他来喝。他只要一去总是喝光,约定必醉方休,要去就去要留就留,从不掩饰自己的感情。家里四壁空荡荡的,挡不住风雨也遮不住太阳。短短的粗麻布衣服破破烂烂的,缝缀补绽着;常常没有吃的没有喝的,但心里很坦然。常写文章娱乐自己,显示了自己的志趣。得失完全忘怀了,并坚守这原则直到死去。 赞曰:黔娄的妻子有这样的话:不为贫贱而忧虑悲伤,不为富贵而匆忙追求。她就是说这一类人吧!醉酒赋诗,以娱乐自己的心志。是无怀氏之民吗?是葛天氏之民吗
❺ 《五柳先生传》中所用的三个典故是().().()其作用是()。
一、箪瓢屡空,宴如也。
“箪”,盛饭的箩框,“瓢”,舀水的瓜瓢,“屡空”指经常是空的。“箪瓢屡空”形容五柳先生家境贫寒,难以吃饱。典故出自颜回。
颜回,字子渊,春秋末期鲁国人。《论语·雍也》载:“一箪食,一瓢饮,居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指出他对安平乐观的态度。这也就是“一箪食,一瓢饮”的典故。
二、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黔娄,战国时期齐国隐士。“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意指不为贫贱而忧愁,不为富贵而动心。他死后,他的夫人特别伤心,但是他的丧礼置办的过于简单,他的夫人为他谥号“康”。曾子问他的夫人说:先生在时,食不充口,衣不盖形。死则手足不敛,何乐于此,而谥为“康”乎?他妻子回答说:“昔先生君尝欲授之政,以为国相,辞而不受,是有余贵也。君赏赐之粟三十钟,辞而不受,是有余富也。彼先生者,甘天下之淡味,安天下之卑位:不戚戚于贫贱,不忻忻于富贵。求仁而得仁,求义而得义,谥之曰“康”,不亦宜乎!”说他为富贵所动心,是求仁求义的人。
三、我不记得了诶~~~都学了好多年了~~快忘记了~~
❻ "箪瓢屡空",一句用了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的典故,作者这样这有什么用意
颜回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孔子赞曰,贤哉,回也。
五柳先生箪瓢屡空而不改其乐,“不慕荣利”,陶渊明以赞赏态度表明了自己的志向。
❼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用了两个典故,表达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表达作者对友人的真切情谊。
在尾联引用了陶的典故:
陶文《五柳先生传》的主人公,是一位忘怀得失、诗酒自娱的隐者;而王维自称五柳,就是以陶潜自况的。接舆,是春秋时代的楚国狂士,诗人把沉醉狂歌的裴迪与楚狂接舆相比,乃是对这位年轻朋友的赞许。陶潜与接舆──王维与裴迪,个性虽大不一样,但那超然物外的心迹却是相近相亲的。
所以,“复值接舆醉”的复字,不表示又一次遇见裴迪,而是表示诗人情感的加倍和进层,生动地刻画了裴迪的狂士形象,表明了诗人对他的由衷的好感和欢迎。
(7)五柳先生赞曰用了几个历史典故有什么作用扩展阅读
唐代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原文为: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译文:
寒山转变得格外郁郁苍苍,秋水日日舒缓地流向远方。我柱杖伫立在茅舍的门外,迎风细听着那暮蝉的吟唱。
渡头那边太阳快要落山了,村子里的炊烟一缕缕飘散。又碰到裴迪这个接舆酒醉,在恰如陶潜的我面前讴狂。
创作背景:
裴迪是王维的好友,两人同隐终南山,常常在辋川弹琴赋诗,此诗就是他们的彼此酬赠之作。
❽ 五柳先生传中有哪三个典故
一共有四个典故。分别是“屡空”“黔娄”“无怀氏之民”“葛天氏之民”,以学者、隐士、百姓类比,称颂阎公的礼贤好客及座宾的酒量文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