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如何看待泛娱乐化现象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将会是必然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之后,社会关系一定是要与其相适应的,所以过于恐惧或者说排斥“泛娱乐”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从结果上也改变不了什么。例如:以前认为的玩游戏不好,看动画片不好等等,现在已经变成巨大的产业,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饭。
一个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历史意义,也一定是有好也有坏的。
因此,对于“泛娱乐”的变化,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接受它,去了解它,最后适应它。
在泛娱乐化的社会来看① 从生产端,未来大部分面向大众用户的产品可能都是通俗的,热闹的,娱乐的
② 从消费端,用更喜欢的是简单,不需要思考的直接快感
③ 从学习端,请记住,娱乐并不是适合用来学习以及认识事物。
面对“泛娱乐”的社会,我想只要明白以上3点,从你当下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即可。
B. 如何看待当代的娱乐化
当代的娱乐化有利有弊。
对于泛娱乐化的大众传媒,尤其是对于受众面最广、泛娱乐化程度较高的电视等媒体而言,其降低的,不仅仅是受众的文化品位,连受众的基本判断能力都将受到了损害。受众不断地受到泛娱乐化传媒产品潜移默化的影响。
久而久之,在浓厚的娱乐氛围下受众对善恶美丑的概念都会变得模糊不清,怎么区分高雅与低俗的能力都将丧失。而大众传媒将会用更低俗的产品占领市场,取悦受众。这将是一个极其可怕的恶性循环。
泛娱乐化影响:
首先,市场化竞争带来的压力迫使新闻媒体千方百计迎合受众的各种需求,甚至是格调不高的需求。
多年来全国各地的电视台掀起了“选秀造星”的热潮,这些“选秀”节目的成功至少从两个方面对公众进行了消极引导:一是对“一夜成名”、“一夜暴富”的肯定、刺激与鼓励;二是对“追星族”狂热的追捧行为予以积极的评价和赞赏。
第二,媒体对收视率、发行量的过分追求使得新闻策划逐渐走入了“误区”。高收视率、高发行量意味着丰厚的广告回报,可以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在利益的驱使下,“新闻策划”这个被广大媒体所运用借以提高新闻报道的质量,避免新闻活动盲目性的合法行为,成为个别媒体进行商业行为的挡箭牌。从对新闻事件的导演、参与到对娱乐节目的低俗炒作,无所不用其极。
第三,在新的形势下,原有的传媒管理体系已经不能适应新的工作要求,在媒体节目泛娱乐化、泛低俗化的风潮中愈来愈显示出它的苍白与乏力。我们需要一个能保证中国新闻媒体健康发展、引领群众积极向上、和谐共处的制度体系。
通过制度体系建设、完善国家法律法规,通过他律与自律全面提高新闻从业人员的自身修养。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新时期,需要新闻传媒发挥其作为舆论引导的作用,承担起营造和谐社会氛围的责任。
C. 怎样看待现在娱乐至死的现象
都说如今是个娱乐至死的年代,明星的代表作从作品变成了绯闻。提到王宝强,现在很少人想到的是《天下无贼》的傻根,都想到的是被马蓉戴绿帽的丈夫。新年伊始,怪像仍在,李小璐夜宿友人家,被全民热议,明星为了挡枪,不惜花上几千万的公关费,心里没鬼用得着公关?自己没鬼,用得着解释?
明星赚钱太容易,花钱也如流水。以前的戏子是最下层的职业,现如今却都身处上流社会,一副尊贵模样。很多企业不是用优秀的产品来吸引消费者,而是花大把的钱请各路明星代言,我只想称之为脑残粉经济。如此恶性循环,国家发展速度只会衰退,民众不思进取。
越来越多的人想去做明星,直播平台便成了风口。这些人挤破了脑袋往里进,大部分却因不是科班出身,也不具备拿得出手的才艺。只会理由一些秀下限的节目吸引眼球,欺骗的也是一些没有文化的人送礼物,甚至欺骗一些年龄尚小的孩子。
明星带给了社会什么,影视行业一年要拍上千万部作品,却都只是快消圈钱的工具,真正佳作犹如凤毛麟角。甚有太多粗制滥造的网剧流入市面,没有剧本,就把优秀的影视剧一再翻拍,把各流网络小说改编。莫言多少年磨一剑为中国拿到了诺贝尔奖,唐家三少却连登作家富豪榜。
从不见科学家,社会精英上热搜,鹿晗谈个恋爱却引得微博服务器瘫痪。运动健儿为国家夺金无人讨论,李小璐屁大点事就几亿阅读量。我真不敢想象以后的社会会是怎样?以后问起2018年历史上都有什么大事,课堂上难道回答:李小璐出轨?
D. 探讨:将历史娱乐化,你怎样看待这一现象
按我所了解到的是历史的泛娱乐化比较严重。真正能够传播正确的历史事实的作品很少,反而是很多宫斗剧,古偶剧,仙侠剧等影视作品层出不穷,还有一些小说以及游戏,这些都顶着历史的头衔,内容却是与史实背道而驰的。历史娱乐化不应是重娱乐而应是重历史。但是也有符合历史突出历史的娱乐化作品,如综艺《我在故宫修文物》,《中国诗词大会》,《典籍里的中国》等,就运用了人们所能接受的方式,用更加高科技的手段,娱乐化的方式,将历史活灵活现地展示在人们面前。因此,我认为将历史娱乐化这种现象,从另一种角度来看,使人们对历史的一种重视,不过这其中是有一个度的,要避免俗套,虚假历史出现在大众视野中,造成不必要的对历史的曲解传播。这就需要很多专业的历史学者以及热爱珍视历史的人作支撑,促进历史娱乐化向正确的方向发展,也需要人们提高自身的历史文化水平。
E. 如何看待大家越来越关注娱乐圈而不关注时政
为何要关注娱乐圈?因为我们这个时代是个娱乐至上的时代,因为我们无法关心国家大事,因为这个事情我们无法参与,我们顶多就能在一些时候吹吹牛皮,显示自己知道的多而已。关心国家大事,我们只能看到国家的伟光正的一面,每个人的话对于正能量都是向往的,但是正能量宣传多了以后,这就跟毒鸡汤一样,吃的越多就消化不良,消化不良的话就出现中毒的现象。所以很多人就不愿意关注国家大事,然后比如说哪个英雄人物去世了,也没有人知道他在历史上的贡献或者对国家贡献是什么,也没人愿了解,一个原因是对于这些伟大人物的理论,看不懂,听不懂。一个是对他们做出的成就,也没有像生活里那么常见,所以也就慢慢不感兴趣了。
F. 抗日奇侠廖天生和宋无娇最后结局
宋无娇原与天生有婚约,但后因被日本人强暴过,便打消了嫁给天生的念头,发誓要杀死强暴她的人,来世要清清白白,干干净净的做天生的新娘子,天生却不介意,依旧要娶无娇,在以后,天生尽力对无娇好,这让无娇更内疚。
最后,廖天生和宋无娇都壮烈牺牲了。宋无娇带伤解决了土肥原,但由于鬼子的兵力源源不断,宋无娇被纠缠住,无法脱身,最终寡不敌众,牺牲了。
四奇侠中的宋无娇与廖天生原本是青梅竹马的恋人,但宋无娇被鬼子奸污后,一直回避着廖的爱恋,直到最后也没有走到一起。
(6)如何看待当心娱乐埋葬了历史扩展阅读:
一、大结局剧情简介:
路上伏击鬼子增援队伍的游击队员,看到杉木等人的队伍,展开了一场恶战。杉木马上感觉到情况的意外,赶紧调集兵力回防油库。王牧风等人则带着土肥原赶往油库,利用土肥原骗过哨兵迅速的进入油库,土肥原看准机会,大叫八路,引起驻防鬼子的注意,一场恶战就此开始了。
土肥原趁机躲到了暗处,指挥着战斗,王牧风等人也迅速的投入了战团,就在此时的杉木也赶了回来,而且天以放亮,远处坦克的声音已经清晰可见,童可心接好炸药引线,却由于战斗,掉在地上,幸好宋无娇及时赶到增援,才得全身而退。
而宋无娇在战斗中却被土肥原偷偷一刀插入腹中,宋无娇带伤解决了土肥原,但由于鬼子的兵力源源不断,宋无娇被纠缠住,无法脱身,最终寡不敌众,壮烈牺牲。
混战中,王牧风打死了杉木后,几人迅速撤出了油库。已经逃出包围的王牧风等人,在鬼子的大部队即将开进油库的那一瞬间,按动了引爆器,小鬼子全军覆没。
二、人物简介:
1、廖天生 演员徐亮
武技高超、能文善舞的一代名伶,善用暗器绣化针,京剧和武束相结合。外号绣花针、奇侠之一。
2、宋无娇 演员尔玛依娜
冷艳而又非常忧郁孤独、功夫高超的民间女侠拥有神奇武功“化骨绵掌”和“缩骨功”。人送外号女妖、奇侠之一。
G. 如何看待“我们处在一个娱乐至死的时代”这一观点
“一夜潮流”发生过很多次,超女,跑男,民谣,宋仲基,像烟火一样,一个接一个爆发,光彩夺目,然后迅速灰飞烟灭,不留一丝波澜。炸裂的后脑勺和浴缸里的呕吐物,至少还是宿醉过后的纪念品,而这些比烟花消散的还快的娱乐节目,却只为新浪微博贡献了当天热点。
曾经看过一本书,叫《美丽新世界》,在这个作者预测的未来世界里,压抑欲望是罪恶的,这个世界里提倡“每个人都是属于别人的”,所以人们没有固定的伴侣,也无需压抑自己的欲望,这里有感官电影,有无穷无尽的娱乐项目,每个人的职责一开始是被设定好的,只要完成了工作,剩下的就是娱乐,所以这里的人们看起来都很快乐,因为欲望都能得到满足,也有各种最新的娱乐项目刺激着他们的神经,这样的新世界,听起来似乎是美丽的。
但是问题出在哪里呢?
在我看来,无尽的消遣使人们无心去思考与自身相关的更复杂严肃的问题。在满屏大长腿和小鲜肉的轰炸之下,人们兴奋的阀值越来越高,这年头,连完整的看完春晚都成了对毅力的考验,像国际关系,医疗福利,文化审查之类的严肃话题已经触动不了大众的神经,尽管这些话题跟我们生活紧密相关。人们在日益发达的娱乐业中逐渐沉沦,进而丧失了思考与辨别的能力。我们不再对政治、社会报以关注与关心,对一切了无看法,只等他人灌输。我们不再思考自己的结论,而是跟随大众舆论。
转自知乎
H. 如何看待如今的泛娱乐化
一、什么是“娱乐”与“泛娱乐”
首先,我想先明确两个概念:
“娱乐”是指人民群众闲暇时的一种打发时间方式,是基本精神需求之一。比如工作忙了一天,约上三五知己喝两杯,回家聊聊天打打游戏,看看综艺。
“泛娱乐”是指的将那些原本并不是以娱乐大众为出发点的事物,改造成娱乐大众。比如前面说的,新闻、文章、教育。新闻是给大家传递信息,而不是讨好观众的;文章是表达观点,而不是哗众取巧的;教育是传递知识,而不应该是吸引注意的。
二、为什么从“娱乐”走向了“泛娱乐”
事实上,这是近代全世界的风潮,而引领这个风潮的正是很多国人都向往的先进国家——“美国”。
1966年,美国记者彼德·马丁与哈拉特·舒曼在《全球化陷阱》首次提出了“奶头乐”(tittytainment)概念,大意就是让人向婴儿含着奶头一样“乐不思蜀”;
1995年,美国召开全世界500多名经济政治界精英的会议,正式提出并开始进行了奶头乐战略,大致内容是“随着生产力和人口的不断提升,只需20%人生产物质,即可满足所有人需求,80%人将被边缘化,他们不必也无法参与产品的生产和服务;因为这个原因,80%的财富掌握在另外20%的人手中。为了安慰社会中“被遗弃”的人,避免阶层冲突,精英们准备的方法是制造大量的“奶头”— —让令人沉迷的消遣娱乐和充满感官刺激的产品(比如:网络、电视和游戏)填满人们的生活、转移其注意力和不满情绪,令其沉浸在“快乐”中不知不觉丧失对现实问题的思考能力。”
进入21世纪之后,尤其是智能化制造的开启(机械臂,工厂机器取代工人),全世界的娱乐化更加明显,原本很多的非娱乐行业都开始娱乐化以“取悦”观众,有些词很反应这种现象,如“吸睛”、“标题党”等等。
可以说,由于21世纪生产力的继续发展,导致社会环境又发生了变化:社会并不需要那么多人从事直接物质生产,更多的人只能转而从事娱乐生产(门槛相对较低),产出增多的同时,也必然需要引导大家需求增多,于是便“泛娱乐”了。
三、如何正确看待“泛娱乐”?
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看,泛娱乐将会是必然的结果。生产力发展之后,社会关系一定是要与其相适应的,所以过于恐惧或者说排斥“泛娱乐”化,其实是没有必要的,而且从结果上也改变不了什么。例如:以前认为的玩游戏不好,看动画片不好等等,现在已经变成巨大的产业,很多人在享受,也有很多人在依靠它吃饭。
一个事物的产生,总是有它的历史意义,也一定是有好也有坏的。
因此,对于“泛娱乐”的变化,我们应该尝试着去接受它,去了解它,最后适应它。
我觉得大致有以下3点:
① 从生产端,未来大部分面向大众用户的产品可能都是通俗的,热闹的,娱乐的
② 从消费端,用更喜欢的是简单,不需要思考的直接快感
③ 从学习端,请记住,娱乐并不是适合用来学习以及认识事物。
面对“泛娱乐”的社会,我想只要明白以上3点,从你当下出发,选择最合适自己的即可。
最后,我想提起一部电影,《黑客帝国》。
事实上,电影里面的世界有点像“泛娱乐”,人类并不需进行物质生产,生产是由母体进行的,人类沉浸在一个巨大的虚幻游戏中(娱乐),以此来供养母体。
I. 如何看待低级娱乐方式可能正在拖垮我们
低级快乐让现在的年轻人静不下心来去钻研、去学习,成天沉迷于低级快乐没有时间去思考.在一整天的高强度工作之后,请问上班族真正属于自己自由支配的时间有多少?何况现代人被网络即时通信工具深度绑定,无处可逃,就连那点可怜的休息时间都要受到上司、同事、甲方的无尽骚扰,就连早睡早起都做不到,你所谓的“低级快乐”放松一下神经,让大脑休息休息,这并不为过。看电视作为主流娱乐方式的那些年,也有人杞人忧天,认为电视遗患无穷,毒害心灵,然而那个年代的教育频道一直广受欢迎。
J. 如何看待当下的“娱乐至死”现象
个人看法:
进入互联网时代,尼尔·波兹曼的理论依旧具有现实意义,我们仍需对新媒体的“娱乐至死”保持警惕,更为重要的是,肯定正当娱乐的价值,警惕过度娱乐带来的负面影响。对抗娱乐至死,需要艺术创作者保持对艺术的真诚,同时艺术欣赏者更要保持自己的独立思考和审美判断。
泛娱乐化的隐忧
网络时代的新媒体,以更为自由、更为开放的态度表达新的内容,影响新一代的观众,而观看这一新媒介的观众也在重新塑造着新媒介的走向。
从网络综艺来看,由于网络节目创作与电视节目相比更为自由,也就更偏重娱乐精神的释放,容易滑向媚俗的边缘。《吐槽大会》第一季第一期就因言语露骨、尺度过大而被下架,《奇葩说》也因话题过分敏感而遭到删减。窥私、猎奇、博眼球一度成为网络综艺出奇制胜的“法宝”。
归根结底这也只不过是对娱乐精神的片面理解。“重口味”热辣话题的确符合注意力经济的规律,能以最低的成本吸引用户,成功触及年轻人的“痒点”和“痛点”,成为网络剧最佳的上位方式。
然而只注重对娱乐精神的发掘,为了眼球经济而不惜牺牲意义,放弃了对艺术的品味和对社会的责任,最终只能陷入娱乐至死的境地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