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大水泊镇的历史名人
大水泊镇人文底蕴深厚,历代名人辈出。
刘瑜,明代进士。今大水泊镇客岭村人。明弘治三年(1490年)与丛兰同榜中进士。这是文登第一次同榜两进士。刘瑜步入仕途后,所历各职皆有政绩,后升至陕西左参政。
刘启先,字士元,号后如,刘瑜之孙。明万历十七年(1589年)中进士。任职时秉公办事,卓有政绩,丝毫不为私利所动,品行广受赞誉。着有《春秋说约》《蛩音陋室稿》《新元集》等。
张燕春(1865~1930),清末举人。今大水泊镇山后张家村人。光绪十七年(1891年)山东乡试考中举人。一生从事教育事业,着有《餐霞斋肆集》。
于氏书香世家。大水泊村于氏世代书香之家,明清两代,进士、举人济济。文献记载,从明代于应第开始,于氏家族就崇文好学,累代不衰。于氏兄弟相处非常友爱,为一方楷模。
一门三进士。于鹏翀,字圣庵。清顺治九年(1652年)进士,列三甲第二百七十六名。其弟于鹏翰,字六息,号山白。顺治十二年(1655年)与其长子于涟同榜中进士。于鹏翰列三甲第九十七名,于涟列二甲第五十三名。三年中,一门两代三进士,在文登只此一家。同村人于可讬,与于鹏翰同族,于可讬为孙辈,字阿辅,号龙河。顺治十二年(1655年)中进士。文登于氏家族的儒学之风,名振胶东。
于令淓,于可托曾孙。字箕来,号方石。干隆三十九年(1774年)附贡。赐翰林院检讨。主讲于永平府敬胜书院。工书法,着有《勤贻堂稿》《蔚斋试草》《古今文》《古近体诗》《四书讲义》《族谱》《方石书话》等。
于书佃,于令淓之子。字泉南,号牧叟、田耘、东海散人。嘉庆三年(1798年)举人,任济南府学训导。着名书法家。其书遵父训,由颜体入手,学秦篆、汉隶、魏碑,六朝、唐宋无不探求,留下了千古佳作“大明湖”坊额和《大明湖碑记》。
于令淓、于书佃父子位清朝200年间书法百人之列。于氏书法艺术累世不绝。
于克襄。字莲亭。大水泊村人。嘉庆十年(1805年)进士。着有《铁槎山房闻见录》10卷,《铁槎山诗存》6卷。《铁槎山房闻见录》至今尚存。
于植元(1927-2003),于令淓七世孙,幼承家学,诗书画印俱能。1946年只身去大连,后历任旅大师专副教授、校长,大连师范学院院长、教授等。社会兼职众多,是着名的学者、教育家、书法家。在中国古代历史、古代汉语、古代文学、中日关系史、满族文字、书法美学领域造诣较高,被美国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终身成就奖。书法以行草见长,进入现代中国着名书法家前20名,先后与12任日本首相有作品交往。竹下登竞选首相时,他送去“能从竹下登龙门”条幅,被日本各大报刊载。后竹下登竞选成功,其作品更是轰动日本,前后应邀访日50余次,日方曾一次向他赠送5吨珍贵日文图书。他为佳能、精工两大公司题写的“唯佳方能”和“精为上工”条幅,被奉为经营方略。
⑵ 威海文登在哪里
文登区,隶属中国山东省威海市,位于山东半岛东部,中心位置约在36°52'~37°23'、东经121°43'~122°19'之间。总面积1364平方千米。[24]2021年末,文登区户籍总人口520604人。[27]文登地处北温带,属于大陆性季风气候。[20]截至2021年10月,文登区3个街道、12个镇,另辖1个乡级单位。[29]区政府驻天福路街道。
⑶ 文登的历史
文登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东巡至此,召集文人登山,吟诗作赋,文登由此而得名。
秦统一天下后,秦始皇两次巡幸成山,路过文登,曾在今文山召集文人讨论天下大事,所登之山被当地人称为文山。始皇除了在文山召集文人开会,还在文登其他地方也进行了活动。由于始皇是带着被尊崇的文人来文登的,所以,崇文颂德之风从秦代便流传于文登地域。
文登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几千年的传承,文登历史文化已经形成为有独自特点的地域文化。
“文登学”出现前的历史文化传承,这种传承从自原始社会新石器时期就已经开始。
文登境内已发现有十几处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遗址,分布于文登境内的各个方位。其中比较典型的是沙里店遗址。该遗址总面积25万平米,文化层厚达3米,清晰地分为三层。下层为夹砂红陶,中层为红、黑陶混杂,上层为黑灰陶,大体经历过大汶口文化的早、中、晚期,说明人类在此地前后生活了几千年的时间。
文登历史名人:
丛兰、林洙、宋廷训、刘必绍四人被称为文登明代四君子,其中丛兰最为着名。
天下丛姓源文登”,其始祖是西汉车骑将军金日。金日是原匈奴休屠王太子,十四岁时随母投降汉朝,以忠诚正直为汉武帝赏识,赐姓金,封车骑将军,子孙累世为官。
三国时,金氏后人联刘反曹,被曹操所害并诛连族人,不得不向东逃亡,在晋朝初年(约265年)来到文登丛家岘,以地为氏,称丛姓,尊金曰为始祖。
文登最早的抗倭将领--刁通
刁通,字叔达,米山镇长山村人,元朝着名将领。
他出生在南宋末年,聪明好学,时天下大乱,文登已属元朝,刁通投笔从戎,作战英勇,刚刚20岁就当上了从征冯翊校尉(团级军官),因不满长官滥杀无辜,愤而辞职还乡。
元世祖至元六年(1269年),元军攻取襄樊二州后,刁通又应征参战。
据《元史》记载,刁通用兵如神,战术变化莫测,从湖北一直打到琼崖诸岛,并东渡对日作战,历尽艰险,从征三十多年从未打过败仗。
(3)文登哪里有历史名人馆扩展阅读:
文登自古重教尚文,隋唐以来有100多名文登籍进士荣登金榜;文登是道教全真派的发祥地,圣经山摩崖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道教文化源远流长。
文登还是李龙王的故乡,秃尾巴老李的传说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天福山起义打响胶东抗战第一枪,从胶东走出了四个军,成长起了120多位文登籍将军,成为胶东革命的摇篮。
士学文化、道教文化、李龙文化、红色文化等交相辉映,素有“文登学”之美誉。
⑷ 文登出过的名人将军、政治家、企业家
据当地的吕姓后人说,文登吕姓的来源也不是出自一处,而是来自好几个支系。吕姓在文登虽然比不上于姓、刘姓等姓氏的人口多,但也并不少见。
文登吕姓后裔吕强:“这一片整个的范围叫梁家沟。但在梁家沟这个范围中还有个吕家庄。梁家沟整个人口约2400多人,吕姓占多少呢,800到1000左右。吕姓最集中的地方在葛家镇吕家集。”
文登吕姓后裔吕新强:“文登现在的吕姓,遍布文登市。大约有9000-10000人口。吕姓集中点在吕家集。文登市吕姓9000人口,吕家集占3000左右人口。”
在文登市葛家镇吕家集,记者走访了村中的几位老者,并找到一份清朝编的吕氏家谱。
记者:“文登吕家集这一支吕姓是从什么地方搬过来的。”
文登吕姓后裔吕以昌:“是从河南省的新安县。”
记者:“原来是元朝推翻宋朝以后,元朝以前是谁?”
文登吕姓后裔吕以昌:“元朝推翻宋的时候,家里房子烧了,搬到河北省三河县。搬到那里去了。后来解散了,又都搬到外地去了。就只有一个万太爷到文登吕家集落户了。”
吕姓后裔:“我是第14世。他比我大一辈,他是第13世。第14世、第13世是怎么算起来的?道光立谱序的时候算起来的。一世、二世、三世,从外地搬来算的。不对。从吕家集开始算,头一辈 来,这一辈就算第一世。你是不是胡说,这个谱序上没有。 那这个序从那里来的?”
两位老人为吕家集吕氏后裔从那一世开始算起争论不休。不过,从时间上推算,第一世应该从19世之前迁入文登算起,到现在也有 360 年左右的时间了, 应该在1640年左右。
这一支吕姓到吕家集后,又先后有几支迁到山东各县,以及东北、浙江、台湾乃至海外等地。由此看来,吕姓与其他姓姓氏一样,历史上迁徙的活动一直未曾停止。
文登吕姓后裔吕新强:“吕姓两口啊。非常勤奋,靠两口吃饭,在学习用功方面非常努力。应该说名人很多。例如吕尚、吕布、吕不韦等。”
文登吕姓后裔吕强:“有句话就是说‘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因为什么呢,他在‘八仙’中占了一仙。作为吕氏一个成员吧,我是相当自豪的。作为吕布来说呢?我是不敢全面地来评价他。在三国时期,他好像是一员猛将。但是又出了另一个成语,或者叫典故吧,‘吕布戏貂禅’,戏到现在还成美谈了。”
⑸ 文登在哪里
文登位于山东半岛东部,在北纬36°52'~37°23'、东经121°43'~122°19'之间。西依昆嵛山,与烟台市牟平区和乳山市相接,北连威海市环翠区,东邻荣成市,南濒黄海。总面积1645平方公里,海岸线155.88公里。按直线距离计算,市区距威海市治36公里,距省会济南450公里,距首都北京580公里。
文登历史悠久,因秦始皇东巡“召文人登山”而得名,公元568年置县,1988年撤县设市,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建置史,是胶东半岛少数千年古县之一。文登拥有156公里海岸线、5处温泉和国家森林公园昆嵛山、省级森林公园天福山、道教圣地圣经山、李龙故里回龙山,是中国温泉之都、中国长寿之乡、中国最美养生栖居地、中国最佳休闲小城、国际滨海养生之都。
文登区辖2个省级经济开发区、3个街道、12个镇和端口口港管委会,共有763个村居,其中村民委员会684个,社区居民委员会79个。
⑹ 文登有哪些名人
丛兰、林洙、宋廷训、刘必绍四人被称为文登明代四君子,其中丛兰最为着名。
说到丛兰,不能不提丛姓。“天下丛姓源文登”,其始祖是西汉车骑将军金日�。金日�是原匈奴休屠王太子,十四岁时随母投降汉朝,以忠诚正直为汉武帝赏识,赐姓金,封车骑将军,子孙累世为官。三国时,金氏后人联刘反曹,被曹操所害并诛连族人,不得不向东逃亡,在晋朝初年(约265年)来到文登丛家岘,以地为氏,称丛姓,尊金曰�为始祖。丛氏现有人口40多万人,在全国姓氏中排第127位,台湾的丛姓后人都认为自己来自文登,所以说天下丛姓是一家,至今都能摆上辈。丛姓历史上最着名的就是丛兰。
丛兰(1456~1523),出生于明登州府文登县关北头村(现文山村)人,字廷秀,号丰山,自幼聪敏好学,无处买书,就动手抄录,往往“夜育达旦”。经、史、兵、医、数等无不涉猎。明成化七年(1472年)中举,弘治三年(1489年)中进士,任户科给事中。正德五年(1510年),任右通政,不畏强势,弹劾太监刘瑾,升任三品通政使,理各地奏章。正德六年,升户部侍郎兼都察院左佥都御史,总督宁夏、陕西等三边军饷和粮储。正德九年升任右都御史,总督三边。蒙军不敢侵犯。正德十五年(1520年)升任南京工部尚书。嘉靖元年(1522年)获准告老还乡,被赐建“优老堂”安度晚年。丛兰为官40多年,处事正直,一生奏谏达380篇,谥赠柱国太子少保。丛兰遗训子孙只准读书,不能做官,并在城南辟学堂教族中弟子读书。丛兰当年建优老堂的天宝宫周围子孙繁衍,成为村落,就是现北宫村。他的墓在申子墓旁,文革中被毁。丛兰是文登历史上官职最高的大臣。
徐士林(1684~1741)字式孺,号雨峰。文登徐家村人。清朝江苏巡抚,卒祀京都贤良伺。出身寒微,秉性质直,勤政爱民,被干隆皇帝誉为"忠孝性成"的一代楷模。
辛亥革命在文登共牺牲了五十九名烈士,其中就有丛姓者十人。他们是: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皆县城北宫村人)、丛玳珠、丛玟珠(《文登县志》为珉珠)、丛玢珠、丛璐珠、丛树本(皆崮头集村人)、丛琳珠(草场村人)、丛敬齐(县城生产村人)。在这十位烈士之中,竟有其两户一门三烈士:丛琯珠、丛琦珠、丛环珠为同胞兄弟;丛玳珠、丛玟珠、丛玢珠也系同胞兄弟。其两家又皆系明工部尚书丛兰的后裔。
文登的传奇英雄--于得水
于得水(1906~1967),18岁拜师学武,练得一身好功夫。193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拉起十多人的武装,在文登、牟平、海阳一带秘密活动。1935年参加了胶东“一一·四”暴动,1937年参加了天福山起义。
传说于得水是“神枪手”,曾一枪打下两麻雀,攻鬼子碉堡时用子弹打进了机枪眼。他曾腰中两弹,让战友用剃头刀子创出弹头,没吭一声。与人摔跤,三四个人不能近身。1939年,任八路军山东纵队五支队十五团团长,被徐向前总指挥称为“打游击战的高手,打阵地战的虎将。”他历任胶东军区第一军分区副司令员兼东海行署专员,东海分军区司令员兼烟台、威海警备区司令,胶东军区第一分区司令员,浙江军区第六军分区司令员、浙江省军区后勤部副部长兼军区建筑委员会主任、安徽省民政厅副厅长等职。1967年受迫害惨死狱中,1979年平反昭雪。骨灰一半安葬在胶东英灵山,一半留在安徽,安徽大蜀山文化陵园为于得水竖立了半身铜像。于得水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立下了很多战功,胶东各地都有他的传说和故事,着名作家冯德英的小说《苦菜花》和《山菊花》中的于得海、于振海原型都是于得水,他是胶东人民心目中的民族英雄。
文登走出的“长江王”--林一山
林一山(1911~2007),是一代奇才,天福山起义的领导人之一,曾任胶东军政委员会主席兼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三军总指挥、辽南省委书记兼军区政委等职。1949年改行水利工作,是长江水利委员会的领导和技术权威,先后主持修建了荆江分洪工程、丹江口水利枢纽工程、陆水蒲圻试验坝、葛洲坝水利枢纽工程,主持研究了三峡工程和南水北调工程等。他因三峡工程受到毛泽东主席六次召见,曾和主席大谈三天三夜,主席风趣地对他说:“你能不能找个人替我当国家主席,我来给你当助手,帮你修三峡大坝?”主席称他为“红色专家”“长江王!”
葛洲坝最初修建时盲目上马,漏洞百出,林一山临危受命,担任葛洲坝工程技术委员会主任,任工程总指挥,完成了葛洲坝工程的设计修改,在一个失败的工地上创造了世界奇迹,被外国专家惊叹为中国的水上长城,所以人们称林一山为“现代大禹”。
中国的保尔--赛时礼
赛时礼(1919~2001),高村镇坤龙邢家村人,1938年1月参加革命,1942年在战斗中被打断左腿,不得不由主力部队转到地方,担任文登县独立营二连连长。他英勇善战,带领部队打伏击、截汽车、拔据点、闹县城,是胶东家喻户晓的传奇英雄,是胶东军区首批战斗模范、模范指挥员。他参加和指挥过大小战斗二百余次,重伤六次,1947年11月11日,敌人的两颗重机枪子弹打穿了他的左腮,打掉了上下牙齿,打断了舌头,从此成了“特等伤残”,先后任胶东部队作战参谋、作战科长、胶东军区司令部军训科长、山东军区管理处长,济南军区后勤部副局长等。
1962年离休后,以惊人的毅力,创作了200多万字的作品,由他编剧的电影《三进山城》、《智闯威海卫》、《陆军海战队》、《沉日》、《血醒》、《敌腹掏心》等在社会上引起强烈反响,被军地领导和社会各界誉为“中国的保尔”。赛时礼是“文登学”人自强不息的典范。
然后还有张海迪,文登市张家产人,好多资料写的她是济南人等等,但绝对是十足的文等人,我爸爸在文登曲轴厂干的时候还跟她堂姐一个部门,绝对错不了的地道文登人。
作为文登学的后人,我们应该发扬前人的精神,更好的建设文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