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中医在历史上出了什么问题

中医在历史上出了什么问题

发布时间:2022-10-08 08:51:42

① 中医药的历史及现代贡献

中医药文化传承与弘扬的研究

--------------------------------------------------------------------------------

[录入时间 2004/07/12 14:46 ]
[浏览次数 390]

黄明达

一、中医药文化的先进性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药学的统称,距今已有3500年以上的发展历史,是在充分汲取了我国汉族及藏族、蒙族、苗族、彝族、傣族、回族、鲜族等各少数民族传统医药学理论及对疾病防治经验系统总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东方医药学体系,也是迄今为止世界传统医学理论最系统、内涵最丰富、应用最广泛、保留最完整的突出代表。

经过几千年的医学实践证明,中医药学不仅在历史上曾为中华民族的繁衍昌盛做出过重大贡献,而且在现代医学和生命科学高度发展的今天,无论是从阴阳互动的平衡观、脏腑经络的整体观、天人合一的生态观、以人为本的生命观、三因治宜的辩证观对疾病的预防控制上,还是在人类生育、健康、衰老、疾病、死亡等生命现象全过程的科学认识方面,尤其是在提高人类生活质量、延长人类生存寿命,防治慢性病和老年病,对目前现代医学病因不清、疗效不佳的各种疑难杂症及高死亡疾病如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癌症、肾病综合症、慢性阻塞性肺病等疾病以及新型的高致病性传染病,如非典型肺炎(SARS)、禽流感,甚至对21世纪有黑死病之称的高致命性传染病如艾滋病等,都显示出了中医药独特疗效和显着优势。对于患有现代社会文明病及占世界城市人口70%-80%的亚健康人群,传统医药学及中医养生学在非传染性疾病的防治,尤其是在对于13亿中国人民的卫生保健事业方面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及独特优势。

20世纪90年代以后,越来越多的西方发达国家对东方医学最具代表性的中医药产生了浓厚而广泛的兴趣,并加大了经费及人员投入,希望能从古老的传统中医药学中领悟其现代生命科学的真谛,寻求解决数量在不断增加的人类疾病的最终方案。与现代西方医学生命科学物质还原论研究相反的方向上,传统中医药学对疾病辨证、动态的宏观认识和对生命现象整体把握,在疾病防治尤其是适应WHO提出的生理―心理―社会及环境适应能力的社会医学模式方面更具有鲜活的生命力和可行性。从疾病生物医学到生命医学,从生命医学到生态健康医学,中医药最具有实践应用价值和科学发展价值,是人类医学生命科学价值体系的完整体现和先进文化的突出代表。在未来后现代医药学发展时代,中医药不但不会消亡,将继续为13亿中国人民及人类的健康事业做出重要贡献,而且中外医学界有识之士尤其是从事边缘科学研究的科学家们已基本达成共识,中医药所代表的先进的生命观和科学的医学方法论将引领世界未来医学生命科学的发展方向并将对人类社会发展做出重大的贡献。

二、全面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优秀文化

中医和中药是传统医药优秀文化不可分割的两大重要组成部分,要继承和弘扬中医药就必须首先对中医药有一个正确、客观、全面、系统的理解与认识。过去一段时间以来自上而下过度强调了现代中药研究、中药现代化和中药科技产业化的发展问题,而严重忽略了对现代中医研究,中医对中药研究的主体指导地位以及中医产业化开发的问题,出现了“胡子眉毛一把抓”和“一手硬、一手软”的政策导向问题。没有在中医与中药的研究及发展方面实现平行互动。由于中药西制、中药西用、废医存药倾向,并以中西结合为名而实行以西代中为实的策略,导致了如马兜铃酸事件、龙胆泄肝丸事件、小柴胡汤事件等所谓“问题中药”的社会争议,接连不断地在国内外引起广泛的中药信誉危机,这不仅对中药产业经济发展是一个信誉重创,而且在中国加入WTO后将为国外西药大举进入中国市场扫平了道路。因此,在弘扬中医药的口号下必须重新审视我们过去的政策导向及具体策略,必须以最大程度地满足13亿中国人民卫生保健的实际需求作为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必须站在为人类医学生命科学做出更大贡献的历史高度。在促进中药现代化研究与产业化发展的同时,一定要同时加强传统中医药研究开发并推动中医产业发展。

在发展中医药国际化之前首要目标应是中医药本土化发展的最大化。这不仅是因为中国本土是中医药文化的发源地,而且还因为中医药在中国最具广泛的群众基础,也最具经济可行性。中医药本土化发展应成为中医药国际战略的重中之重,因为它是最大的经济,也是最大的政治。

中医药现代化应在中医药研究与研究中医药两个方面同时展开,相互促进,互为条件。中医药国际化不仅是技术标准的国际化更是民族文化的国际化。偏面追求唯技术论和唯成分论,只有加速中医药的消亡,我们这一代人将成为历史的千古罪人。只有在传统医药与现代医药之间实现东西方医药学双向接轨,以文化辅轨,以理论接轨,以服务为基础,以产品为载体,才能真正体现中医药的价值,才能真正实现中医药国际合作与发展战略。

中药现代研究方面应在中医药理论的指导下,应以复方中药制剂的方剂学研究与开发为重点,创立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现代中药复方制剂质量控制及临床疗效两大标准体系。中医现代研究方面应在充分保留传统中医基础理论内涵的同时,以中医现代医学生命科学表述研究为重点,创立具有中医药学科特色的现代中医生命科学理论及其标准语言体系,尤其在经络基础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方面是中医最具国际化发展机会的重大领域,应创立具有中国比较优势的现代中医经络文化并以此为基础大力开发具有巨大经济与社会价值的全球经络养生产业。

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方面,除以往重视国家各大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的科技资源与技术力量之外,还应加强对民间中医药技术与人才资源的开发,尤其是对散落在全国各地的民间验方与治疗技术及各医院门诊的内部制剂和协定处方的研究开发给予高度重视,在技术、资金以及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

中医药的灵魂在其独特的先进文化,而中医药的活力在于其丰富的临床医学实践经验。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疗效是硬道理,尤其是中医药人体临床应用的医学实践研究更具有科研开发的可行性和应用推广的实用性。过去以往比较重视对中药新资源、新成分、新机理、新标准的药学、分子生物学研究和实验动物药理学研究,却对在生命整体水平上的医学实践及临床比较学研究重视不够。而且目前所推崇的循证医学研究又缺乏中医药学科特色及文化内涵,不能完整系统地体现中医药在疾病预防控制方面的技术优势,需要在未来进一步开展具有中医药特色并充分体现中医药比较优势的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论的研究工作,在此之前不宜将现代西方循证医学研究方法生搬硬套地用于中医药研究,否则将丢失对中医药循证医学研究的科学价值和实际意义。尽管循证医学的初衷有利于包括中医药在内的一切传统医学、自然医学疗法及成果在疾病临床治疗规范方案中的应用推广,但不要因为所采用和实施的具体方案有误而影响到我们最终目标实现。

在继承和弘扬中医药方面不仅要重视科技与产业化发展,而且更要努力并加快培养与未来中医药发展相适应的能够真正领会中医药真谛,有坚实的中医理论与实践功底,又具有现代生命科学广泛知识的新型人才。因此必须从加强中医药的传统文化教育入手,不仅要继续重视和加强中医药高等教育,而且还要努力发展传统医学文化的中等教育,甚至从小学开始就要将祖国医学养生文化植入全民素质教育之中。因此,继承和弘扬中医药不仅是中医药行业内的头等大事,也是全民族发展的大事,应在社会及经济发展的高度给予重新认识和政策定位。

② 中医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中医产生于原始社会,春秋战国中医理论已经基本形成,出现了解剖和医学分科,已经采用“四诊”,治疗法有砭石、针刺、汤药、艾灸、导引、布气、祝由等。

明清以后,出现了温病派时方派,逐步取代了经方派中医。在明朝后期成书的李时珍的《本草纲目》标志着中药药理学没落。同一时期,蒙医、藏医受到中医的影响。在朝鲜东医学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例如许浚撰写了《东医宝鉴》。

自清朝末年,中国受西方列强侵略,国运衰弱。同时现代医学(西医)大量涌入,严重冲击了中医发展。中国出现许多人士主张医学现代化,中医学受到巨大的挑战。人们开始使

用西方医学体系的思维模式加以检视,中医学陷入存与废的争论之中。同属中国医学体系的日本汉方医学、韩国的韩医学亦是如此。2003年“非典”以来,经方中医开始有复苏迹象。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医作为“古为今用”的医学实例得到中国共产党政策上的支持而得以发展。现代,中医在中国仍然是治疗疾病的常用手段之一。

在国际上,针灸引起医学界极大兴趣。针灸已被证实在减轻手术后疼痛、怀孕期反胃、化疗所产生的反胃和呕吐、牙痛方面是有效的且其副作用极低,然而,对慢性疼痛,背部疼痛以及头痛,数据显示出模棱两可或者争议性。WHO认为很多针灸和一些草药的有效性得到了科学双盲研究的较强支持,但是对于其它的传统疗法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研究,而且不能忽视未经研究的传统疗法存在的安全性及危险性等问题。WHO在2002年5月26日发表“2002-2005年传统医药研究全球策略”,邀请全球180余国将替代医学纳入该国的医疗政策。

上世纪90年代发起的现代中医基础理论的原始创新、革命。中医新哲学观中医三个哲学观:整体观、辩证观,及新挖掘出的中医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

1996年,学界对中医气本质、经络实质、阴阳、五行、藏象和中医哲学观等都有了新的创造性的认识和解说。如邓宇等发现的:气是‘信息-能量-物质’的统一体;分形分维的经络解剖结构;数理阴阳;中医分形集:分形阴阳集-阴阳集的分形分维数,五行分形集-五行集的分维数;分形藏象五系统-暨心系统、肝系统、脾系统、肺系统、肾系统;中医三个哲学观-新提出的第三哲学观:相似观-分形论等。还包括近代针灸经络的发展史,近代中医气的进展简史,中西医结合史,中医中药史等。

③ 民国时期的中西医之争,中医被怎样打压的

西医刚刚传入中国的时候,几乎就是文明和进步的代名词。

民国时期,进步人士们为了推广西医可谓不遗余力。很多当时的新派人物公开抵制中医。如梁启超、鲁迅、胡适、郭沫若、汪精卫、傅斯年等等。

最倒霉的梁启超

梁启超51岁。他莫名其妙地患了一种病,总是尿中带血,而病因不明。开始,他去的是东交民巷的德国医院。德国大夫在半个月时间里为他做了全面检查,排除了结石和结核,但由于医学检测设备不足,最终无法判断病原病因。

后来,康有为经过好友江逢治的引见,认识了一位德国医生,然后做了睾丸移植手术,把年轻猴子的睾丸换在自己身上。之后一段时间,康有为都感觉神清气爽,记忆力和性欲都大大增强。可是好景不长,由于时代限制,很多医学理论都不成熟,后来猴子的睾丸在老康体内发生了严重的排异反应,康有为最终暴毙而死。

最初看到以为是一个闹剧,但是后来发现可能是真的。

康有为确实是暴毙。据说是七窍流血而死。康家人说是食物中毒。

第一,移植猴子睾丸的事是真的。

20世纪初,奥地利生理学家斯泰纳赫以及欧美多位医生进行过睾丸移植手术。从此,其它一些国家的医学者开始频繁研究睾丸移植手术。

第二,报纸上说的“沃罗诺夫”医生也确有其人。沃罗诺夫是法兰西学院医学教授,在20世纪20年代,他报告了人体接受羊、牛等睾丸移植的成功案例。

1927年,白俄报纸《俄国时代》刊登一则消息,说伊万诺夫教授试图在苏联苏呼米猿猴繁殖基地进行人猿杂交实验。这则新闻曾轰动一时。

“康圣人”有六位妻妾,需求迫切也是可以理解的。

④ 中医真的没有用了吗历史上的名医告诉你,不

很多人生病了,会直接去看西医,因为疗效快。中医越来越成为一种边缘医学,被人搁置在记忆里。而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我们已经得知,没有针对新冠病毒的特效药,全球各国试用的西药是已有药物。所有在试西药的负责人和专家都持比较谨慎态度,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才能证明某一种西药是否适合大部分病人。

中医走进了大众的视野,继“双黄连风波”之后,全国各地推行中医药治疗方案也引发热议。中医到底有没有用?中医中药在中国已经经过了几千年的临床实践,证实了中国的中医中药无论是在治病、防病,还是在 养生 上,都是有效的可行的。在西医未传入中国之前,我们的祖祖辈辈都用中医中药来治疗疾病,挽救了无数人的生命,这是不容置疑的。

而且, 历史 发展的长河里,诞生了一个又一个名医,他们利用“望、闻、问、切”,利用“针灸术”,利用各种草药配制的药方,为我们留下了很多经典的医疗案例。

郭玉:一根银针动天下

《后汉书·方术》共收录了六位名医,他们是:郭玉、程高、华佗、徐登、赵炳、费长房。这几位,除了华佗大家比较熟悉,其余五位,似乎都不怎么出名。其实,说到中医学中很重要的“针灸术”,我们就不得不提到一个名字——郭玉。郭玉是东汉广汉郡(今四川广汉县)人,汉和帝时(公元89~105年)最负盛名的医学家。郭玉医术高明,医德高尚。为人诊病“仁爱不矜,虽贫贱厮养,必尽其心力”,但在为贵人治病时,往往疗效不很满意。有一次,皇帝很宠幸的一位贵人患了大病,皇帝听说了郭玉这点奇怪的毛病,便让手下人给贵人换上一套贫寒人的衣服,并变换居处,请郭玉诊疗。郭玉到后,不慌不忙,一针而愈。皇帝于是诏问郭玉,到底怎么回事?


郭玉很认真地回答说:“臣以前在乡下行医,每天打交道的都是些平头百姓,整日里嘻嘻哈哈无拘无束,手术时心里自然也就无波无澜平平静静。但在京城就不一样了,尤其是进了皇宫,面对的都是龙凤之尊,地位的落差,让臣在诊疗时,心里常感惴惴,甚至产生恐惧,以致于缩手缩脚,不敢大胆治疗,生怕一时失误引来祸端。陛下您说,这样的情境,于医于患是不是都太过残酷啦?”

这就是郭玉有名的“四难论”,反映了他在诊治疾病时全神贯注,为病人负责的精神。同时也科学地揭示了医生诊治不同 社会 地位的患者所存在的心理障碍。他是继扁鹊之后又一个对医疗 社会 与心理有研究的医家。

王叔和:切脉圣手在人间

王叔和(201-280年),晋朝山阳郡高平(今山东省微山县)人,魏晋之际的着名医学家、医书编纂家。在中医学发展史上,王叔和做出了两大重要贡献,一是整理东汉着名医学家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一是着述《脉经》。

王叔和生于达官贵族家庭,宗族中数代权势显赫,但他并未成为游手好闲的纨绔子弟。他自幼受到良好的文化熏陶,少年时期已博览群书,通晓经史百家,精通中医经典方书,而且于脉学颇有研究。唐朝《名医传》评价他说:王叔和是个安静的美男子,喜欢把研究的东西写下来,着书立说。尤其擅长诊切,研究方脉,兼而搞点儿 养生 之道。宋人张耳也评价说:王叔和这个人特别喜欢经方,精通诊处,把脉之际就能一语道出病因。用今天的话说,就是把脉圣手。


由于其医术高明,曹操南下征战刘表时,王叔和被推为曹操的随军医生。32岁那年,被提为太医令。魏国少府中藏有大量历代着名医典和医书,王叔和利用当太医令的有利条件,阅读了大量着作。经过几十年的精心研究,在吸收扁鹊、华佗、张仲景等古代着名医学家的脉诊理论学说的基础上,结合自己长期的临床实践经验,终于写成了我国第一部完整而系统的脉学专着——《脉经》,计10万多字,10卷,98篇。

我们都知道,古代看病不像现在,各种检查设施设备一应俱全。古代的医生想要了解病情,把脉是一项重要的手段。但是脉象因人而异,因时而异。不同的人,因为性别、年龄、身体状况的差异,脉象也会不同;同一个人,也会因春夏秋冬不同的季节,脉象有强弱之分。同时,因为把脉是用手来感觉,每个人的感觉总会有误差,而这个误差可能就会酿成大祸。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王叔和进行了大量的分析和研究,将脉的生理、病理变化细分为脉象24种。他首次系统描述了临床常见的二十四种病脉的体象,根据不同的脉象判断疾病的种类。并明确地在手腕桡侧动脉(寸口脉)诊候处规定了寸、关、尺的三部分法。后来清人感叹说:要是没有王叔和,我们能看到这么好的医书吗?


在研究脉学和整理《伤寒杂病论》之外,王叔和在 养生 方面也有一些精辟的论述。他主张从起居饮食方面进行调节,以求得长寿,却病延年。他提出饮食不可过于杂乱,要适量,是我国早期对饮食制度 养生 的最早的论述。

钱乙:创制千古第一方

清代纪晓岚编撰的《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载:“小儿经方,于古罕见,自乙始别为专门,而其书亦为幼科之鼻祖,后人得其绪论,往往有回生之功”。这里面提到的“乙”,就是钱乙。

钱乙是山东东平(今山东东平县)人,北宋杰出的医学家,从事儿科四十余年,积有丰富的临证经验。着有《小儿药证直诀》,对小儿生理、病理、辩证施治和制方用药等颇有创建,比欧洲最早出版的儿科着作早三百年,是中国现存第一本以原本形式保存下来的儿科学专书。


说到钱乙,很多人对他并没有什么印象。但是说到一味中药——六味地黄丸,相信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六味地黄丸被誉为“千年补养第一方”,其创制者就是钱乙。这个方子最早记载于钱乙所着的《小儿药证直诀》,当时的方名是“地黄圆”。有一天,钱乙和弟子正在为患者治病,有位大夫带了一个钱乙开的儿科方子来“讨教”。他略带嘲讽地问:“钱太医,张仲景医书中所载的八味丸,有地黄、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附子、肉桂。你这方子好像少开了两味药,大概是遗忘了吧?”钱乙笑了笑说:“没有忘。张仲景这个方子,是给大人用的。小孩子阳气足,我认为可以减去肉桂、附子这两味益火的药,制成六味地黄丸,免得孩子吃了过于暴热而流鼻血,您以为如何?”这位大夫听了,恍然大悟。后来,钱乙把这个方子编入《小儿药证直诀》一书。就这样,钱乙所创制的“地黄丸”流传了下来。本方制成后,受到历代医家推崇。直到今天,仍广泛运用于临床,也是许多家庭必备的中成药。


钱乙最初是以小儿科闻名。宋神宗元丰年间,长公主的女儿有病,召令钱乙来为她诊治,很有疗效。长公主上奏神宗,授予钱乙翰林医学的官职,特例赐给他赤色丝帛的六品官服。

又一年,神宗皇帝第九子患手足痉挛之疾,请了不少名医诊治,毫无起色,病情越来越重,最后开始抽筋。皇帝见状十分着急。长公主入朝见神宗时,推荐钱乙,说他虽然出身民间,却有奇异的医术。神宗立刻召钱乙入宫。钱乙来后,从容不迫地诊视一番,要过纸笔,写了一贴“黄土汤”的药方。心存疑虑的宋神宗接过处方,见上面有一味药竟是黄土,不禁勃然大怒道:“放肆!难道黄土也能入药吗?”钱乙胸有成竹地回答说:“据我判断,太子的病在肾,肾属北方之水,按中医五行原理,土能克水,所以此症当用黄土。”

宋神宗见他说得头头是道,心中的疑虑已去几分,正好这时太子又开始抽筋,皇后一旁催促道:“钱乙在京城里颇有名气,他的诊断很准确,皇上勿虑。”于是,皇帝命人从灶中取下一块焙烧过很久的黄土,用布包上放入药中一起煎制。太子服下一贴后,抽筋便很快止住。用完两剂,病竟痊愈如初。这时,宋神宗才真正信服钱乙的医术。


皇子痊愈后,钱乙平步青云,授紫带金,跻身于太医之列,引得妒忌无数。要知道,想要当上太医可是要有资历的,而当时钱乙才刚刚四十岁。从此,皇亲国戚、贵族之家以及下层官吏、百姓人家,谁有个头疼发热、拉肚泄泻的,都愿意请钱乙来治疗疾病。钱乙的府上门庭若市,再没有闲暇的日子。

钱乙在儿科学方面的成就为后人称许,而且对中医辨证学、方剂学均有较大影响。他奠定了中医史上儿科的专业地位,妙手仁心,一生旨在使“幼者无横夭之苦,老者无哭子之悲”,阐释了中医医道的博大与慈爱。

⑤ 中国的传统中医为什么衰败的那么快

1.真正好的中医是很吃功夫的,中医的要求博大精深,和中国文化渊源流长,很多人,包括很多医生对中医一知半解的多,精通的少.说实话,中医并不是每个人通过一定的学习就掌握的.
2.西医呢,一般通过系统的学习就有章可循.有指标,有科室,有专攻,可量化,中医讲整体,不分科,不能量化,变化多端.一个病不同的中医开出不同的方子.西医不然,一个病的治疗办法趋同.一句话,中医难掌握!
3.中医和西医对人体系统的描述有很大的差异,西医将人体分为各个器官,并将一些相关的器官组成系统,例如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运动系统、内分泌系统、生殖系统、免疫系统等七大系统。在各个系统之间并没有太大的相关性,各个脏器之间也没有太多的连系,好像每个脏器或系统都是独立的。
中医就完全不同了,大分类只有五脏六腑,每一个脏腑都有一条相关的经络。除了五脏六腑对应的十一条经络之外,另外还有心包经、任脉和督脉三条经络,一共是十四条主要的经络。各个经络还有分支,称之为经别,几乎遍及全身。每条经络上有穴位,针灸治疗时,主要是刺激经络上的穴位。
除了个别脏腑和其相应经络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系之外,各个脏腑之间也存在着非常密切的相生相克关系,中医将之归纳出五行理论。五行理论不但说明了脏腑之间的关系,同时也将各个脏腑和气候变化之间的关系解释得非常透彻合理。比较中、西医对人体系统的描述,可以看出,中医是累积了数千年人类经验所形成的智慧,有比较合理而且慎密的逻辑和结构,也因此能够延用数千年。中医的观点中,人体是一体的,五脏六腑之间互相有非常紧密的关系,而且是平衡的。同时除了解剖学所提到的硬体之外,中医更有许多概念性或功能性的系统,例如能量系统、资源管理系统等。这些系统在过去科技能力不足,没有仪器量测的年代,由于缺乏数字概念,医书中只能用各种各样的文字来描述这些系统。如能量系统就用阴、阳、虚、实、血气和火来描述;资源管理系统则用相生相克、平衡及其他的方式来描述。由于这些描述和现代科学精确的数据化用语有很大的差异,使得整个中医看起来很像难以理解的玄学。
4.现代科学的进步,而现代中医没有吸纳这些先进东西加以利用,还停留在老祖宗的那些水平.原因有精通中医的少,而精通中医有有现代医学眼光的更少.
5.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政策和现代市场经济的原因使得中医没有被发扬光大,越来越多的因为经济原因改投别派.
6.人们医疗观念的误区.现在的医院,特别是西医院其实根本不能真正治病,有良知的西医有一句话,”很多病现代其实没办法治,只是控制,减轻症状而已”而正是西医的控制症状使得现代人觉得这是捷径,殊不知是饮鸩止渴.
7.西医讲究果,中医追求因.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8.在西医越来越束手无策的情况下,中医越来越会显现出它的整体优势,辨证优势,中调养优势.虽然现在中医还没有光大,但它一定会有其光大的时候.
更多的大家可以探讨啊.

⑥ 为什么那么多人说中医有问题

首先是中医学本身的问题,中医的基础是阴阳五行,是属于哲学的范畴,他不像现在西医好理解,比如现在西医看病都是问病情拍片子开药方,经过仪器检查后,他可以肯定的跟你说你某个部位什么样的问题,甚至很多人觉得自己也可以做医生了。

而中医不一样,中医经过望闻问切四诊后,会告诉五脏六腑哪里虚,阳虚或者阴虚;或者告诉你你那个经络不畅,阳明太阳少阳还是太阴少阴厥阴;又或者告诉你体内五行不和,克我反而我克,出现相乘相侮的情况,这些东西不想西医那样明了,反而像是江湖骗子,危言耸听,这样是为什么中医药不容易走进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

再有就是药品问题,国家明文规定一些有毒药材的使用范围后,有些可能加量能治病的药材就不能用了,而我国进入工业化以来,药品也尽可能的检测某些药材的有效成分,有目的的提取,并实行产业化,这样做就导致了有些药材的炮制不如古方炮制的药效好,这样可能不一定会出现人命,但是会造成药材用量加大和疗程加长。

⑦ 中医为何当下备受质疑,是因为什么问题

中医在中国有非常悠久的历史,它一直陪伴着中国人走过了漫长的几千年。一直到近代以来,随着西医的引入,中医在中国独霸天下的态势,才有所改变。同时,不少人,包括很多有识之士,都对中医治病的作用产生了质疑。比如鲁迅先生,就曾因为中医在治疗其父亲病症时候的一些荒唐做法,对中医产生了巨大的质疑,也促成了鲁迅留学日本,学习西医的举动。


(影视中的老中医)

三是不同的机体身体机能不一样,没有统一可操作的办法。

人体其实是一个非常神秘的东西,别的不说,就比如面孔,整个世界上,都很难找到两个完全相同的样子。再比如指纹,世界上的人那么多,指纹排列组合方式也简单,但是竟然也找不到两个完全相同的。

同样的,人体虽然都是一样的结构,但是其身体机能,却几乎没有两个是完全相同的。就算是生活在同一个房中,吃同样的食物,经历同样的气候,两个人的机能都不可能一样,何况是面对世界上各种各样的人。

因此,虽然我们说,中医是通过激发人体正能来治病的,但是人体机能不一样,激发的方式显然不同。为什么中药在开处方的时候,剂量都会有区别,就是中医认为,应该针对不同的机体,做出不同的选择。

但是,当医生在进行选择的时候,几乎只能靠经验。而他经验的得来,又是根据他曾经在不同人体身上的不同试验。而人体机能又是不一样的,在一个病体身上有效的,在别的病体身上不一定有效。因此,这就造成了中医在治病的时候,极其复杂,极其不好操作。

虽然中医有很多局限性,但事实上,只能说我们对人体的研究还有限。当我们对人体及人体机能有了更深入研究的时候,中医一定能找到更有效的治病方法。所以,中医未来的前景,还是很宽广的。

⑧ 中华文化五千年愽大精深,中医对人们有什么影响

中医历史悠久,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老祖宗长期与疾病斗争不断实践的智慧结晶,它包括了哲学、心理学、植物学、生态学、环境学、化学、物理学等丰富的科学内涵,其脉冲、针灸、推拿、接骨等疗法至今仍在群众生活中广泛使用,操作简便,确实有效。

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阅读全文

与中医在历史上出了什么问题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