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江南有什么历史事件

江南有什么历史事件

发布时间:2022-10-08 11:38:33

㈠ 江苏历史上发生过哪些事情,竟留下“一堆”名胜古迹

江苏历史上发生的事儿太多,这名胜古迹也是数不胜数。我们就先拿南京为代表来说。南京历史上曾作为六朝古都,且在近现代历史上也是颇为重要,发生了许多历史事件,也留下了许多名胜古迹。其中代表性的有武侯驻马点江山的清凉山,胜棋楼的莫愁湖公园,有记无楼的阅江楼,十三疑棺同出城的明孝陵,中国近代史的起点静海寺等等。

清凉山,东汉年间,刘备派诸葛亮出使江东,连孙抗曹。诸葛亮就曾在南京清凉山上驻足考察南京地形,并感叹“钟山龙蟠,石头虎踞,真乃帝王之宅也。”清凉山驻马坡以此得名。

明孝陵

明孝陵,是明太祖同其皇后合葬之处,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帝王陵墓之一。传言明太祖朱元璋驾崩之时,准备了十三口棺材,从南京城十三个城门同时出城。这样故布疑阵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当时的盗墓贼盗墓。坊间传言明孝陵只是疑冢,真正的帝陵仍未可知。

静海寺,明成祖朱棣褒奖郑和而下令建造的皇家寺庙,但是更令其闻名的是因为英军侵犯南京,清政府被迫于静海寺内同英政府,签订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南京条约》,静海寺被看作是中国近代史起点的象征。

㈡ 江南地区有什么历史典故或者传说吗

【答案】C【答案解析】周文宾,传说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但查遍史书未曾有关于周文宾的记载。影视剧中讲的都是唐伯虎、祝枝山、文征明、周文宾四位苏州文人的故事,事实证明历史上没有周文宾其人。唐、祝、文、周中的前三人,历史上确有其人,而周文宾是文人后来虚构的。历史上的“吴中四子”,是指唐、祝、文、徐,徐即徐祯卿,徐是明代文学家,因“文章江左家家玉,烟月扬州树树花”之绝句而为人称誉,与李梦阳等人并列“前七子”,其诗风格清朗,但不通书画,性格也与另外三位不同。大概这个缘故,又或许是徐祯卿英年早逝,后来文人又杜撰了一位相貌秀美的周文宾来凑数。

㈢ 江南的历史

“江南”的含义在古代文献中是变化多样的。它常是一个与“中原”“边疆”等区域概念相并立的词,且含糊不清。从历史上看,江南既是一个自然地理区域,也是一个社会政治和人文区域。在先秦时期已经存在江南的说法。据《吴越春秋》“周元王使人赐勾践,已受命号去,还江南,以淮上地与楚,归吴所侵宋地,与鲁泗东方百里。当是之时,越兵横行于江淮之上,诸侯毕贺,号称霸王。”可知史书中出现的江南一词,在东周春秋时期,最早指的便是现今浙江省和江苏省一带,也就是东周时的吴国越国等诸侯国区域 。在后来秦统一天下时期的《史记·秦本纪》中记载:“秦昭襄王三十年,蜀守若伐楚,取巫郡,及江南为黔中郡。”此书中出现的江南,指的是现今湖南省和湖北南部、江西部分地区。王莽时曾改夷道县为江南县,是今日湖北宜都地区。《后汉书·刘表传》载“江南宗贼大盛……唯江夏贼张庄、陈坐拥兵据襄阳城,表使越与庞季往譬之,及降,江南悉平”。一直到隋朝,那个时期的江南有时指的是湖南、湖北一带。
到了唐太宗贞观元年(627年),设立江南道,范围包括长江中下游地区的江西、湖南、湖北长江以南部分。宋改道为路,江南路包括江西全境与皖南部分地区,分江南东路与西路,其中江南东路包括宣州、池州、太平州、徽州、饶州(鄱阳)、信州(上饶)、抚州、洪州(南昌);江南西路包括袁州(宜春)、吉州(吉安)、江州(九江)、筠州(赣州)。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还有被用于行政区划,清代初期江南省即如今江苏和安徽的统称,两江总督指的便是江南省与江西省,但文化意义上的“小江南”越来越明确地转指传统的江东、吴或三吴地区。参考书籍《中国国家地理—江南特辑》、《明清江南地区的环境变动与社会控制》、《江南社会历史评论》等。
明代袁可立在苏州为推官,史官在评价他的政绩时称呼道,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神君讫威讫富之誉,(袁可立)为江南冠矣!”
值得注意的是江南不等同于清朝所设之“江南省”,江南省更非所谓“狭义江南”。江南省80%地域在长江以北,属于江淮地区和淮海中原地区,和江南毫无关系。而不属于江南省的浙江北部则是传统江南核心地区,却被排除在所谓江南省外。可见这是个极易导致谬误的概念。
根据历史传统和文化形成的大江南地区是苏南,皖南,上海,浙江,江西东北部。大致等同于吴语+徽语区,等同于吴越民系的分布范围。
江南核心区是所谓“水乡江南”,是江南文明的一个生态型,因其位于平原泽国之上,故和山地江南滨海江南相区别,因其最具代表性,所以也被认为是狭义江南。其范围大致等同于吴语太湖片(北吴)分布区,历史上被分为会稽,吴兴,吴郡,被统称为三吴。
三次中原汉族南迁
永嘉之乱后,今中原流民相继渡淮河、长江南迁。安史之乱后,东路自华北平原进人淮南、江南。靖康之乱以后北方人民南迁以本阶段人数最多,短短十余年,“江、浙、湖、湘、闽、广,西北流寓之人遍满”。绍兴十一年,宋金和约达成,和约规定南宋不得接收金朝“逃亡之人”,南迁的浪潮始告消退 。

㈣ 谁知道江南省的历史

从元代开始的官修地理志中,“江南”一词就被用于行政区划的。“江南省”设于清顺治二年(1645年),省府位于江宁(今南京)。 清江南省前身是明朝的“南直隶省”。江南省的范围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江苏省、上海市和安徽省。无论是明朝的“南直隶省”,还是后来清朝的“江南省”,皆为当时全国最富裕的省份之一,清初时,江南一省的赋税占全国的三分之一,而每期科考,江南一省的上榜人数就占了全国的近一半,于是有“天下英才,半数尽出江南!”一说。
江南分三省
由于清朝初期,天下尚未完全统一,东南有朱氏南明,西南又有其它割锯势力,再加上清朝皇室内部自身矛盾尖锐,斗争不断。而作为清廷主要的财源和人材库之一的江南省,其稳定性和安全性就至关的重要了,因此,顺治皇帝决定将江南省分而治之,一来以便更强有力的管理,二来以防再有第三方势力利用富裕的江南省作大作强而危及朝廷。
分江苏、安徽二省: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江南省一分为二,分为:江苏省,江(宁)苏(州)而来,省会驻地苏州,称“江南右布政使司”;安徽省,安(庆)徽(州)而来,省会驻地南京,称“江南左布政使司”。公元1667年(康熙六年),改:江南右布政使为江苏布政使,江南左布政使为安徽布政使。1760年(清干隆二十五年):江苏省,江南右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南京,成为江苏省省会。 安徽省,江南左布政史司左迁,迁至安庆,成为安徽省省会。
分江苏省(江南)、江北(两江总督直辖)二地区
清后期江苏省实际管辖范围绝大部分处于长江以南,故清江苏省实际为二省,故也以江南省区别于江北地区;而江苏省其它地区则由两江总督直辖,南京也设有相应省级使司,清末曾有正式分立江北省之议。
江南省分为安徽和江苏两省,但安徽和江苏在清朝仍是全国富硕的省份之一,直到抗日战争爆发前,安徽每年所上缴的赋税一直可排在全国前五位。而作为安徽省会的安庆,在19世纪中期开始,就和武汉.南京并称为“长江三巅城市”,而清咸丰十一年(1861),清朝依靠自己力量在安庆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近代军事工业企业——安庆军械所,制造出了中国自己的第一台蒸汽机和第一艘机动轮船,它既标志着安庆,乃至于安徽是整个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开端,同时也体现出当时安徽省的重要性,以及安徽省会安庆在全国的影响力!后来,民国总统孙中山先生在其着作《建国方略》和《建国纲要》中就提到在安徽要重点建设两个地方:一是安庆,二是芜湖。要把安庆建设成为武汉和首都南京之间一座横跨长江两岸的特大型“双联市”,把芜湖建设成为长江流域主要的港口城市。

㈤ 帮忙举几个发生在古代江南的故事

苏小小和莫愁女的故事:
【莫愁女】生卒年待考。战国末期楚国歌舞艺术家。钟祥人。姓卢,名莫愁,生于公元前3世纪前后,貌美如仙,爱好歌舞。十六七岁时被楚顷襄王征进宫作了歌舞姬女。由此民间歌舞走进了楚王宫廷。在楚王宫,得以与屈原、宋玉、景差结识,受其指导,歌舞技艺日进。后将古传高曲融屈原、宋玉的骚、赋和楚辞乐声,完成了《阳春白雪》、《下里巴人》、《阳阿》、《薤露》、《采薇歌》、《麦秀歌》等楚辞和民间乐诗入歌传唱。寡和高曲《阳春白雪》成为千古绝唱,对后世的乐赋入歌传唱产生了深远影响。

莫愁女是以歌谣、舞蹈着名而传世的。《容斋随笔》说:“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画工传其貌好事者多写寄四远。”莫愁女见于正史,出自于古《乐府》和《石城乐》和《莫愁乐》。《唐书·乐志》载:“《石城》,宋臧质所作。石城在竟陵,质尝为竟陵郡,于城上眺瞩,见群少年歌谣通畅,固作此曲。”

《莫愁乐》,出于《石城乐》。石英钟城有女子名莫愁,善歌谣,《石城乐.和》中复有‘莫悉’声,故歌云:莫愁在何处?莫愁石城西,艇子打两桨,催送莫愁来。天监十一年(512)冬,梁武帝改“西曲”,将石城《莫愁女》,亦云《蛮乐》,旧舞十六人,梁八人。莫愁女的许多传说故事,也从西楚传播到东吴。在钟祥,则留下了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等名胜古迹。宋人王之望《舆地纪胜》说:“莫愁村,在汉江之西,地多桃花,春末花落,流水皆香。”《钟祥县志.古迹》篇载:“莫愁村,在汉西二里,古汉水经城址,其西为村,为莫愁所居地,城北有湖,与村毗连,称莫愁湖。”这些名胜古迹,千百年来,俱为历代文人墨客倾慕寻访的佳妙去处。

莫愁女居住的村庄,原名不叫莫愁村,因为年年桃花盛开,红如簇云,所以人们习惯地称它桃花村。与莫愁村毗连的莫愁湖,远古史称沧浪湖。桃花村与郢中石城西门渡口矶头绝壁上的白雪楼和楼东的阳春台隔江相望,城北的沧浪三湖跨江与村毗连。莫愁女的父亲卢公,在汉江上靠摆渡为生,母亲在村中植桑种桃。在楚襄王初年的一个风雨天,莫愁女降生在桃花村头江岸渡口的船舱中。她刚生下地时,不住地啼哭,卢公抱她哄着她:“莫哭,莫哭,莫悲,莫悲,莫愁,莫愁!”听到“莫愁”二字,她的哭声竟一下停止了。卢公于是就把她取名为莫愁。“金雀玉搔头,生来唤莫愁。”(明·张宁)莫愁女生在风波里,行走风浪中,喝着汉江河中水,吃着桃花村中粮,有时随村中姐妹在那碧波荡漾的沧浪湖中采菱摘莲,有时随父母进城卖桃,有时在江中、湖里摇艇打桨,有时在阳春台、白雪楼习舞唱歌。她有一副津甜清脆的嗓子,郢中的诸般曲,她一学就会。当她长到十五、六岁时,出脱的竟如沧浪湖中的出水芙蓉一般,纤纤腰肢,亭亭玉立,靥靥酒窝,笑缀缨唇;容颜似香荷新瓣,白里透红;行动如风送彩云,轻捷飘逸;金嗓一歌声嗽玉,霓裳一舞袖吐虹。莲荷包透佳气,江涛涌玉音。

“悲莫悲兮分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屈原《九歌·少司令》)传说莫愁女其实并没有死,她被汉江渔夫救起,曾寻屈原的踪迹,也找寻过王襄哥,泛艇江湖,足无定踪,真正回到了民间。《莫愁乐》歌唱道:“家家迎莫愁,人人说莫愁,莫愁歌一字,恰恰印心头!”后世千百代,吟咏莫愁女、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阳春台、白雪楼的诗、词、歌、赋,历历记述了莫愁女的事迹。如唐李商隐诗:“雪中花下与谁其,梅雪相兼一万枝。若是石城无艇子,莫愁还自有愁。”唐郑谷诗:“石城昔为莫愁乡,莫愁魂散石城荒,帆去帆来风浩渺,花开花谢春悲凉。”宋王之望诗:“沧浪渡口莫愁乡,万倾寒烟木落霜,珍重使君留客意,一樽荒酒醉斜阳。”宋周密《杏花天.赋莫愁》词:“瑞云盘,翠侵芳额;眉柳嫩,不禁愁积。返魂谁染东风笔,写出郢中春色?人去后,垂阳自碧;歌舞梦,欲寻无迹。愁随两桨江南北,暮石城风急。”明.王世贞诗:“倚鞭白鼻埚,绕渡碧桃花,客程无暇问,先访莫愁家。”清刘泽宏诗:“石城西畔莫愁湖,谁道当年女性卢?遣愁愁向莫愁湖,愁向莫愁愁遣无。”清李苏《莫愁村看桃花》诗:“南国佳人字莫愁,至今生长有芳洲,冶魂不许春风歇,散作桃花片片差。”诗文共传誉,人地两留芳,正象阳春台、白雪楼、高雅名曲《阳春白雪》与宋玉一样,莫愁村、莫愁湖、莫愁渡,遂与莫愁女一起,千古驰誉,万世名扬。
当年的汉江,紧贴郢中石城而流;当年的莫愁湖,碧波千亩。随着时代的变迁,汉江西移离城五里之遥;莫愁湖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天下郡国利病疏》载:“汉水故道逼进郡城而下,明嘉靖初徒,新洪绕沿山湾东,去城弥远。”《钟祥县志·方舆》载:“自有显陵后,明世宗惑于风水之说,堵塞敖口,迫使汉江南移,敖水已由直河入汉,不复达莫愁湖。”原来跨汉江东西两岸的莫愁湖,和桃花盛开的莫愁村,今天都在汉江东岸了。今处于汉江西岸的文集镇,仍保留了楚时旧俗,不仅沿江桃林片片,而且传承了楚国图腾舞蹈《凤凰舞》。莫愁湖,则因围湖造田,久而久之便只剩下面积约二平方公里、蓄水约一千万立方米的一泓碧水了。

莫愁源的东北为中国明代十五陵——明显陵,陵中有九曲河与湖相通。年年阳春三月,湖岸桃花开放更盛;夏秋两季,姑娘们则成群结队,于湖中洗濯放歌,采菱摘莲。湖南岸有柳堤一道,风光绮丽,暇日垂钓,其乐无穷。钟祥市人民政府在市镇建设规划中,将开发莫愁湖公园列为重点项目。未来的莫愁湖,必将水更青、花更艳、景更美,更加吸引四方游客、八方嘉宾!

附:莫愁女的家乡在何处?
一、莫愁家乡在何处?《旧唐书》里说她是“石城女子”,人们据此认为莫愁是南京。其实,这并不确切。

石城,并不是南京。它的故址,在现今的湖北省钟祥市。西晋初年,这里是江防前线。晋国征南大将军羊祜因山筑城,名为“石城”。“降孙皓三分归一统”后,这名称就确定和沿袭下来。钟祥境内曾有石城中学、石城大道之名。《莫愁乐》里有一章写道:“闻欢下扬州,相送楚山头。探手抱腰看,江水断不流!”这首挚情动人的送行曲,是莫愁生长在江汉之间有文字确证。

二、南京现有莫愁湖,人们多以为莫愁女的故乡在南京。电影越剧片《莫愁女》的编剧张弦曾在1982年11月26日《南京日报》上发表文章指出,这一误会乃宋代诗人周邦彦造成。周在《西河·金陵怀古》中写道:“佳丽地,南朝盛事谁记?……断崖树,犹倒倚,莫愁艇子曾系。”词写得很美,但把地点弄错了。南宋洪迈指出:“莫愁者,郢州石城人。今郢有莫愁村……周美成(邦彦)乐府《西河》一阙,专咏金陵,所云‘莫愁艇子曾系’之语,岂非误指石头城为石城乎?”(容斋随笔)金陵古称石头城,偏巧城西有个湖,周邦彦把石头城和石城之间划了个等号。尽管不久就有人指出,但这个误会却随着他的名篇流传下来。

今日杭州,隋朝之前称钱塘,乃因风景秀丽的钱塘湖而得名。钱塘湖是大禹治水时
开挖出来的人工湖,到唐代白居易出任杭州太守后,在湖东筑了一道“白堤”,这才把
钱塘湖称为“西湖”。
江南自古多名妓,钱塘的秀山媚水就曾经育出过不少才貌俱佳的青楼红颜,南齐苏
小小就是其中的一个。
是什么契机造就了苏小小这样一位与众不同的妓女呢?这还得从她的身世说起。苏
小小出身于钱塘一户殷实人家,她家先世曾在东晋朝廷为官,晋亡后举家流落到钱塘。
苏家利用随身携带的金银珠宝为本钱,在钱塘作买卖。到了苏小小父母这一代,已成为
当地的富商。苏小小是父母的独生女儿,所以自小被视为掌上明珠,因长得玲珑娇小,
就取名小小。苏家虽是商贾之家,但沿袭了祖上香书遗风,聪明灵慧的苏小小深受薰染,
自小能书善诗,文才横溢。
可惜好景不长,苏小小十五岁时,父母就相继谢世,苏小小失去了依靠,仍住在城
中旧院里,睹物思人,易引起伤感的情绪,于是变卖了在城中的家产,带着乳母贾姨移
居到城西的西冷桥畔。
在那时,钱塘市由于交通便利,市区已相当繁荣,而城西钱塘湖一带却是一大片荒
凉的沼泽地,这里青山环绕,碧水盈盈,虽然未经开发,风景却十分宜人。苏小小与贾
姨在湖山深处的松柏林中筑下一雅致的小楼,过着远离红尘的闲居生活,生活的来源则
是父母所留下的颇为丰厚的财产。
春秋两季,是钱塘湖边风景最美的时侯,清风习习,杨柳映波,湖面清澄平静,山
色青翠悦目。这种时候,性好山水的苏小小常偕同贾姨,乘坐着一种特制的油壁游车,
环湖观赏湖光山色。
这时的苏小小已出落成一个红杏初熟般的小女人,尤其是那一双水灵娇媚的大眼睛,
看上一眼都能让人醉倒。一个美艳少女,无遮无拦地荡游在山湄水涯,自然引起一些风
流少年的追逐调笑,苏小小的油壁车后常常跟着一串俊逸倜傥的公子哥儿。
苏小小正值少女怀春的年龄,寂寞独居,常感萧索,便借诗词遣怀,谁知诗词中多
是男女幽情的内容,更引动了她的愁思,所以索性纵情于山水间。一天,她见油壁车后
紧随着的是几位风度翩翩的少年郎,频频把热烈的目光投向苏小小。苏小小心中颇感得
意,一时兴起,便在车中朗声吟诵道:
燕引莺招柳夹道,章台直接到西湖;
春花秋月如相访,家住西冷妾姓苏。
这首诗十分直爽地介绍了自己,并大胆地表露了她的心意,原本不是青楼人家,只
因过于寂寞,她希望有人扣门来访。这在一般闺中女子来讲似乎是不可思议的,但苏小
小从小很少受到父母的约束,性情开朗,吟出这样的诗也不足为怪。
车后的少年清晰地听到了春风传来的佳音,个个大喜过望,当即就追随着苏小小的
车,到了她西冷桥畔的小楼。苏小小见客人应声而来,起初有些感到羞怯,不知如何是
好?后见来客个个彬彬有礼,谈吐文雅,于是相邀入客堂落座。善解人意的贾姨奉上香
茗,主客一边品茗,一边谈诗论诗,品说周围风光,度过了一个轻松愉快的下午。
事情传开后,钱塘的仕宦客商、名流文士都慕名来西冷桥畔,造访苏小小。但这些
人均先被贾姨拦住,经过她的观察挑捡,年少而有文采的才能入门见苏小小,其他脑满
肠肥、俗不可耐的人,即使掷以千金,也被婉言谢绝。如此一来,苏小小的名气就更大
了,许多人都以能与她对坐清谈为荣幸。人们虽然也把她看成一个待客的青楼女,又有
人称她为诗妓,但实际上她与那些卖身为生的女子绝不一样,用现在的眼光看来,她更
象是一个文学沙龙的女主持。
又是一个鸟语花香的春日午后,苏小小收拾得漂漂亮亮,和贾姨乘上油壁车,沿湖
漫游赏春。正巧,这天从建业来的名门公子阮郁,也正骑马游观钱塘胜景。阮郁信马悠
悠,边走边看,正陶醉在碧波绿柳的春意中。忽见迎面驶来一辆装饰艳丽的油壁车,他
不经意的望去,却正好见到探着头欣赏湖景的苏小小,那小小女子竟是那般琼姿玉貌、
娇媚动人,就象飘临人间的云中仙子,不觉令他心醉神迷。于是,当苏小小的车擦肩而
过后,阮郁勒转马头,一路紧跟不舍。苏小小在那一刹那也看清了对面而来的马上公子,
见他眉目清朗,神情洒脱,也十分中意。这时见他随车而来,心中暗喜,于是高声吟道:
妾乘油壁车,朗骑青骢马;
何处结同心?西冷松柏下。
阮郁听了心想:这分明是邀我的情诗嘛,岂可辜负佳人的盛情!他夜里回到客栈,
赶忙向店家打听,店家告诉他说:“西冷桥畔的妓家苏小小,谁人不知!满城贵公子人
人倾慕,无奈她自视甚高,性情执傲,好花虽妍,看虽可看,要攀摘却是不易呀!”
即使不能攀折,坐对名花,心灵交融,何尝不是人生一大乐事!阮郁打定了主意,
第二天午后,准备了精美的珠玉为见面礼,绕过西北湖滨,穿过松柏浓荫,沿着林间小
径,直达西冷桥畔。但见花遮柳护之下,静立着瓦屋数间,周遭鸟雀啁啾,景色清幽,
真是一处人间天堂!
阮郁轻轻把马系在柳树下,上前轻轻叩门。门吱呀一声打开半扇,贾姨出来十分客
气地询问来由,阮郁历述昨日游湖幸遇佳人,蒙佳人垂青,赠诗指路的情形,并诚挚地
表明:“今特备薄礼,企望一见芳容。”
贾姨一听就明白了,她昨日陪苏小小游湖回来后苏小小茶饭不思,似乎心事重重,
她早已猜中了几分。于是,贾姨请来客入屋落座,奉上香茗,进内屋禀报苏小小去了。
阮郁闲坐着四周观望,只见窗外院中繁花似锦,室内布置雅洁朴素,墙上挂着字迹绢秀
的屏轴,架上排着成堆的书卷,窗下矮几上置一古筝,处处光洁,一尘不染,足以显示
出主人的清雅风格。阮郁不由得对苏小小又萌生了几分敬意。
苏小小由内室姗姗步出,她今日淡妆素抹,低眉含笑,与昨日的明艳判若两人。宾
主见过礼,对面坐下,两人谈诗论文,十分投机。不知不觉中,窗外已是暮霭四合,两
人话题不断,都有些不忍道别的心绪。贾姨进来点上蜡烛。不一会儿,又摆上几样精致
的酒菜,于是主客边饮边谈,直到夜阑人静。
由于回城的道路幽暗曲折,阮郁只好留宿在苏小小客房。夜已深,阮郁在松软的床
上却翻来覆去睡不着,索性披衣起身,踱到院中。刚一出门,他就发现院中已站着一个
人,仔细一看,原来是苏小小,她洗尽了铅华,披一身素衣,站在那里仰头望着天上皎
洁的满月,两颗晶莹的泪珠挂在她长长的睫毛上。阮郁一见,心中痛爱至切,悄悄上前,
伸出两臂,拥住了苏小小小巧的身躯。苏小小其实早已察觉到动静,但她一动不动,只
是闭上眼睛,静静地偎在阮郁温暖的胸前。
阮郁抱起苏小小走入卧房,度过了温馨缠绵的下半夜。阮郁惊异地发现,这个名满
钱塘的诗妓,竟然还是一个噗玉未雕的处女呢!
从此,他俩人如胶似漆,形影不离。每天不是在画舫中对饮倾谈,浏览湖中绮丽的
风光;就是一个乘坐油壁车,一个骑着青骢马,同去远近山峦观赏怡人胜景。俨然象是
一对恩爱的小夫妻,羡煞了无数擦身而过的游人。
萍水姻缘毕竟缺乏根基,半年之后,阮郁的父亲在建康听到儿子在钱塘与妓女混在
一起的消息,立即派人把阮郁叫了回去,严加看管在家中,不许他外出半步。
阮郁走后,苏小小在家闭门不出,整日仰头企盼,等待情郎的归来。
一个月过去了,不见情郎的踪影;一年过去了,连一点音信也没有。苏小小由渴望、
失望到绝望,终于病倒在床上。多亏知心的贾姨悉心调理,疾病渐渐问愈。为了使苏小
小忘却旧愁,贾姨又让一些可心的文雅公子进屋来,陪苏小小聊天。慢慢地,西冷桥畔
又恢复了往日车马盈门,络绎不绝的胜况。
“曾经沧海难为水”,有了与阮郎的那一段幽情,苏小小再也无心倾情与谁了。她
与客人仍然仅限于品茗清谈,偶尔置酒待客,或献上一曲清歌,绝不留宿客人。好在能
在这里登堂入室的客人也都是文雅之士,并不会有过分的要求。
秋高气爽,红叶满山,苏小小有一天又乘油壁车出游。在湖滨她见到一位书生模样
的人,眉清目秀,气宇不凡,样子酷似阮郁,但却衣着寒酸,神情沮丧。苏小小为之怦
然心动,于是停下车来询问,对方见是一位美丽的姑娘相问,神态充满着关切,就非常
拘谨的相告:“小生姓鲍名仁,家境贫寒,读书荒山古寺之中,准备入京应试,无奈盘
缠短缺,无法成行。今考期临近,我只能望湖兴叹!”
苏小小年纪虽小,却阅人已多,她觉得眼前这位书生必然大有前途,又貌似阮郎,
她下决心资助他。于是不避嫌疑地说:“妾见君丰仪,必非久居人下的人,愿倾囊相助,
也能验证一下妾的眼光。”
鲍仁自然是感动不已。苏小小变卖了一些贵重首饰,给鲍仁打点了行装,送他上路,
鲍仁频频叩谢,感激地说:“千秋高义,反在闺帏,芳卿之情,铭记在心!待我有成之
日,必来叩谢恩人。”
送走了鲍仁,苏小小深深体会到一种帮助别人的快乐,她明白自己对鲍仁动的不是
男女之情,而更象一种母亲式的付出,并不希冀什么报答,真希望能早日得到他成功的
好消息。
上江观察使孟浪,因公事来到钱塘,听人说起苏小小的艳名,自己碍于身份不便亲
往西冷桥畔拜访,就在湖滨酒楼备下酒席,差人前往苏家请苏小小来见。不料苏小小来
了清傲的气性,端起了架势不肯应邀,一拖再拖。经过孟浪三番五次地派人催请,她才
心不甘、情不愿地慢慢来到酒楼。
孟浪在酒楼已等得十分恼火,心想:我堂堂观察使,竟迟迟请不动一个妓女,待她
来了,定要当席羞辱她一番,以泻心头之火。等到苏小小姗姗而来,她那美艳的容貌,
娴雅妩媚的气韵,立刻镇慑了在场的人,孟浪也被她迷住了,怒气也不知跑到哪里去了。
他定定神,觉得还是必要难她一难,于是指着指着窗外怒放的梅花说道:“今日雅集赏
梅,就以此为题,敢请芳驾即席赋诗!”
苏小小已料到了他的心思,她从容不迫地信口吟出:
梅花虽傲骨,怎敢敌春寒?
若更分红白,还须青眼看!
孟浪自然明白她的诗句中,既隐然有讨饶的意味,又不卑不亢,恰如其份,不禁为
之赞佩不已,于是宾主开怀畅饮,如逢知己。直至夜半时分,才命人明灯执火,恭敬地
送苏小小回家。
苏小小就象一朵高洁溢香的梅花开在西冷桥畔,虽然赏花者甚多,然而让她倾心的
却寥寥无几。
就在次年春上,苏小小受了些风寒,因调治不及,加之心境忧郁,年仅二十四岁的
她竟就这样香消玉殒,魂飘九霄了。
这时鲍仁已在京城金榜题名,奉命出任滑州刺史,赴任时顺道经过钱塘,专门赶到
西冷桥畔答谢苏小小,谁料却正赶上她的葬礼。鲍仁白衣白冠抚棺大哭,继而遵照苏小
小对贾姨的嘱托,把她安葬在离西冷桥不远的山水极佳处,墓前立碑,上刻“钱塘苏小
小之墓。”
后来,诸多到钱塘的文人骚客都自愿到苏小小墓前凭吊,于是当地人在她的墓前修
建了一个“慕才亭”,为来吊唁的人遮蔽风雨,亭上题着一副楹联:
千载芳名留古迹,六朝韵事着西冷。

㈥ 江南的历史

江南水乡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距今约七千年的河姆渡文化。先民们在这块土地上生息繁衍,传承着一切居住、生活方式。商代,这里已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民居聚落。从汉代起,这里开始居住官吏,魏晋南北朝时期北方的战乱局面使大批人向南迁徙,这一趋势使南方的经济和文化迅速发展,经济重心从此南移。

唐代,这里已形成了相当规模的官宅,在宋代绘画《千里江山图》、《平江图》中,对江南民居的建筑布局已有具体生动的描绘。随着南宋建都杭州,江南在政治、经济、文化上都有了空前的发展。到了明清,江南已成为全国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达官显贵、地主富商、文人雅士纷纷选择此地建宅,山庄别墅,亭台楼阁,处处皆是,各具特色。

由于人口众多,土地珍贵,江南的建筑极节省空间,而在层高上下功夫,其建筑艺术也因此显得精巧有余,气派不足。但经过能工巧匠的双手,安置在潺潺流水中的一座座房宅,仍是令人倾倒。
我国江南六个着名的古镇有江苏的周庄、同里、角直(音陆直),浙江的西塘、南浔和乌镇,这六个古镇也都是水乡,都有非常深的文化底蕴,西塘位于嘉善县,乌镇位于桐乡市,南浔位于湖州市(湖州也是湖笔的产地)。这六个古镇都集中在太湖的东南方向,周庄和角直相距四十多公里,同里与周庄的水路也只有十多公里。

㈦ 初一上册历史《江南地区的开发》哪位大神有相关的历史小故事(最好是课外的)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着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㈧ 关于江南的传说有哪些

1、《灌园叟晚逢仙女》讲了一个江南一带花神惩治恶霸、扶助花农的故事。故事里,花仙是正义和力量的化身,寄托了人们对美好事物与正义力量相结合的心愿。明代以后此类花神形象日渐丰富,且愈加栩栩如生。

2、《三生石》“三生石”一直是中国极有名的石头,可以和女娲补天所剩下的那一块顽石相媲美,后来发展成中国人对前生与后世的信念,不但许多朋友以三生石作为肝胆相照的依据,更多的情侣则在三生石上写下他们的誓言,故事反映了中国人对于生命永恒的看法、真性不朽的看法。透过了这种“轮回”与“转世”的观念。

3、《白蛇传》白素贞是千年修炼的蛇妖,为了报答书生许仙前世的救命之恩,化为人形欲报恩,后遇到青蛇精小青,两人结伴。白素贞施展法力,巧施妙计与许仙相识,并嫁与他。白素贞触犯天条,在生下孩子后被法海收入钵内,镇压于雷峰塔下,后白素贞的儿子长大得中状元,到塔前祭母,将母亲救出,全家团聚。在秀丽的三户山下,默河河畔有一座春秋吴越风格的商圣苑。商圣苑中的蠡施阁内供奉着范蠡和西施的坐像。说起这对有情人,还有一段曲折美妙动人的传说呢。
相传春秋末期的一天,越国大夫范蠡纵马来到苎萝山下的溪水边,马蹄溅起的水花,洒落在溪中浣纱的一个妙龄女子身上,那女子一惊,抬头一看,见英俊潇洒的范蠡似乎被她那美丽绝佳的容颜所吸引,正痴痴地望着她。四目相对,一见钟情。此后这位叫西施的民间佳丽便与范蠡成就好事,互托终身。
谁知好景不长,吴国灭了越国,范蠡离别西施随越王勾践到吴国为吴王夫差养马、守墓,受尽屈辱。
三年之后,吴王夫差才放他们君臣重返越土。为雪国耻,范蠡整日思谋着助越王重整山河之计。这天,西施见范蠡眉头紧锁,在庭院中独自徘徊,长吁短叹,便上前宽慰丈夫说:“夫君千万别愁坏了身体,小女子舞上一曲,也许可为您分分忧、解解愁吧。”说着便舞动起来。范蠡看着这位善解人意、千娇百媚的妻子,一个惊世骇俗、违背常理的计谋涌上心头。
范蠡了解到吴王夫差极好美色,若用美人计使吴王沉迷于酒色、乱其朝纲,要不了几年,定会达到灭吴兴越、重振国威之目的。而这种绝密之计,只有让自己最亲信的人去实施才能放心。当他忍痛向西施讲了心事之后,不由抱着西施潸然泪下。西施虽然极不情愿,但为了国家的利益和分担夫君忧国忧民之心,终于忍悲含痛答应下来。
果然,自西施去吴之后,吴国渐弱,越国渐强,时机一到,越国终于灭了吴国。但在越王勾践举办的一次庆功宴上,再也看不到大功臣范蠡的影子。
原来,范蠡深知越王勾践只可同患难不可共富贵的品性,不由想起“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训言,便在一天深夜携带西施悄然离去。为了不使越王找到他们,他和西施隐姓埋名,浪迹江湖,辗转回到故乡三户山下的三户村

㈨ 中国古代史在南京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有什么

元朝末年,政治腐败,元顺帝统治时期,爆发了红巾军起义。朱元璋参加了红巾军,他南征北战。1368年,朱元璋以应天府为京师(顺天府即南京),国号大明,年号洪武,建立了明朝。朱元璋就是明太祖。
1383年南京设京师观象台1439年造浑天仪置北京(1900年被八国联军德国劫走.1921年要回,置南京紫金山天文台)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代表在静海寺议和,在下关江面的英舰上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中英《南京条约》。
1853年,太平天国定都南京,称天京。
1864年,清军攻入天京,太平天国灭亡。
1912年,孙中山先生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3月,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成果,孙中山退职。
1913年,黄兴在南京响应孙中山先生讨伐袁世凯,即二次革命。
1927年,蒋介石在南京成立国民政府,开始其对中国长达22年的独裁统治。
1937年12月13日,侵华日军攻陷南京,屠杀30万南京平民。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国民党政府由陪都重庆迁回南京。
1949年4月2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蒋家王朝覆灭,“十朝都会”南京由此揭开了崭新的一页。
春秋战国时期,南京地处“吴头楚尾”,为吴国置冶城于此。 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践灭吴后,令越相范蠡修筑“越城”于秦淮河畔。
公元前306年,楚威王筑城于石头山,置金陵邑。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改金陵为秣陵。
汉初秣陵相继为楚王韩信、吴王刘濞之封地。前128年,汉武帝封其子刘缠为秣陵侯。
【六朝古都】 南京的天际线
211年,孙权自京口迁秣陵,改名建业。229年,孙权称吴大帝,自武昌还都建业。
280年,西晋灭吴,改建业为建邺。后因避晋愍帝司马邺之讳,改名建康。
317年,司马睿即位,是为晋元帝,东晋正式建立,定都建康。
420年,刘裕代晋称帝,宋立国,都建康。
479年,萧道成代宋称帝,齐立国,都建康。
502年,萧衍代齐称帝,梁立国,都建康。
557年,陈霸先代梁称帝,陈立国,都建康。
吴、东晋、宋、齐、梁、陈合称六朝,故南京被称为六朝古都。今南京图书馆保留有六朝建康城遗址。六朝建康城为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人口达百万。经济发达,文化繁盛,在江南保存了华夏文化之正朔。
【金陵情怀】 公元589年,隋灭陈。隋文帝以石头城为蒋州,隋炀帝时改为丹阳郡。 此后隋、唐两朝统治者将扬州治所自金陵迁至广陵,曾一度取消南京州一级的建制。唐初,杜伏威、辅公祏义军占据丹阳郡,归顺唐廷,唐改丹阳为归化。杜伏威辅公祏起兵反抗,建立宋政权。唐平江南,置升州。五代杨吴立国,修缮金陵,以为西都。937年,徐知诰(李昪)代吴,南唐立国,定都金陵,改金陵府为江宁府。
【陪都建康】 975年,北宋灭南唐,以江宁府为升州。1018年,宋真宗以赵祯为升王,不久立为皇太子,改升州为江宁府。1127年,宋高宗即位,改江宁府为建康府,作为东都。不久金兵南下,高宗南逃,以杭州为行在。1138年,宋高宗再次南逃杭州,正式建都,改杭州为临安府。建康府为陪都。
1275年,元兵南下,以建康府为建康。1329年,改建康为集庆。
【开明之城】 1356年,朱元璋攻克集庆,改集庆路为应天府,作为根据地,朱元璋自称吴国公。1368年,朱元璋在应天称帝,“山河奄有中华地,日月重开大宋天”故定国号为明,是为明太祖。以应天府为南京,以为首都,以开封为北京,以为留都。1378年,罢北京,改南京为京师。1403年,明成祖升北平为北京,以为留都。1420年底,明成祖迁都北京,以南京为留都。1644年福王朱由崧在南京即位。
【天国风云】 1645年,清兵克南京。改南直隶为江南省,应天府为江宁府。1649年,清设两江总督于江宁。1853年,太平军攻克江宁,改江宁为天京,以为都城。在今总统府一带修太平天国天王府。1864年,清兵克天京,太平天国亡。 越过玄武湖眺望南京城[局部]
【博爱之都】 1912年,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以南京为中国首都。 1927年,北伐军克南京。不久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1937年9月19日,日军第三舰队司令官长谷川清下令对南京等实行“无差别级”轰炸。12月13日,日军占领南京,后对南京城进行了长达半年的血腥屠杀。在暴行最猖獗的6个星期里,共杀害我30多万同胞,强奸2万以上的妇女,史称“南京大屠杀”。
【故都重生】 1949年4月23—24日,中国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成立南京市人民政府。 1949年后,南京先为中央直辖市。1952年恢复江苏省,南京降为省辖市并作为江苏省省会至今。1990年南京被确定为国家计划单列市,1994年省会城市取消计划单列,国务院中央机构编制委员会确定南京市行政级别为副省级。

㈩ 江南的古今名人故事

鲁迅(1881——1936),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朱自清(1898—1948)散文家,诗人。原名自华,号秋实,后改名自清,字佩弦。原籍浙江绍兴,生于江苏东海。
茅盾(1896-1981)作家,政治活动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笔名有玄珠、方璧、郎损等。浙江桐乡人。
巴金(1904.11.25—2005.10.17),原名李尧棠,字芾甘。文学家。祖籍浙江嘉兴。
徐志摩(1897~1931)现代诗人、散文家。名章垿,笔名南湖、云中鹤等。浙江海宁人
王国维(1877-1927),字静安、伯隅,号观堂,浙江海宁人。近代中国着名学者,国学大师,杰出的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学家,诗人,文,艺理论家,哲学家,中国新学术的开拓者,连接中西美学的大家。
周作人(1885—1967),原名周櫆寿,后改名槐树,字启明,起孟,号知堂。浙江绍兴人。钱君陶(1907—1998)祖籍浙江海宁,生于浙江桐乡屠甸镇。名玉堂、锦堂,字君陶,号豫堂、禹堂、午斋,室名无倦苦斋、新罗山馆、抱华精舍。着名艺术家、音乐出版家。 鲁迅之二弟。现代散文家、诗人。
艾青(1910-1996),诗人,原名蒋海澄,浙江金华。
梁实秋(1903-1987年)原籍浙江杭县,生于北京。学名梁治华,字实秋,一度以秋郎、子佳为笔名。着名文学评论家、散文家、翻译家。曾与徐志摩、闻一多创办新月书店,主编《新月》月刊。
郁达夫(1895~1945)现代作家。原名郁文,浙江富阳人
夏衍(1900-1995年)作家、剧作家。原名乃熙,字端先。浙江杭州人。中国电影事业拓荒者。
章太炎(1869-1936年),学者,清末民初的革命家。初名学乘,字枚叔,后更名绛,号太炎,后又改名炳麟,浙江余杭人。
陶行知(1891-1946),中国伟大的人民教育家。1891年10月18日生于安徽歙县。祖籍浙江绍兴陶堰。
马寅初(1882~1982)字符善,浙江嵊县人早年留学美国,获得经济博士着名经济学家,人口学家,教育学家。浙江嵊县浦口镇人。
蒋梦麟(1886年—1964年),原名梦熊,字兆贤,别号孟邻,浙江省余姚县人。中国近现代着名的教育家。
蔡元培(1868—1940年),字鹤卿,别号孑民,中国近代革命家、教育家。
丰子恺(1898-1975)现代画家、文学家、艺术教育家
钱玄同(1887-1939),原名钱夏,字中季,号疑古、逸谷、德潜,浙江吴兴人。语言文字学家,早年留学日本,师事章炳麟
范文澜(1893—1969)字云台、芸台、仲纭、仲沄,笔名武波。浙江绍兴人。中国着名史学家,文学家。
戴望舒(1905-1950),浙江杭县人。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负有盛名的“雨巷诗人”。

阅读全文

与江南有什么历史事件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6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