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初一历史题的答案
祖国境内的三种远古居民:元谋人,北京人,山顶洞人 。
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元谋人,在云南省元谋市。距今约一百七十万年。
北京人过的是群居生活,懂得用天然火 ,还会保存火种。
已掌握磨光和钻孔技术、人工取火,除了靠采集、狩猎为生,还会捕鱼的是山顶洞人。
最早进入氏族公社时期的远古人类是山顶洞人。
原始农耕生活中的两个主要遗址半坡和河姆渡。处于长江流域的是河姆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地方,并且在低洼的地方开挖水井,他们住的房屋是杆栏式房屋;处于黄河流域的是半坡,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栗的地方,居民们会制作彩陶,他们住的是半地穴式。
“人文初祖”是指黄帝。
尧舜禹时期,部落联盟民主推举首领的方法,叫做禅让制。
三过家门而不入,治理洪水有功的部落联盟首领是禹。
我国漫长的原始社会结束在时期禹,随后建立的第一个王朝是夏。
第二单元:国家的产生和社会的变革
夏、商、西周的开国君主分别是禹、汤、周文王。
夏、商的亡国暴君分别是桀和纣。
西周的众多诸侯,是通过分封制产生的。
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是司母戊鼎;商朝是世界上最早发明瓷器的国家。
“五谷”包括稻、栗、麦、豆、黍。
东周包括春秋和战国,在春秋时期,第一位称霸的是齐桓公;决定晋文公成为中原霸主的战争是城濮之战。在战国初期,晋分为韩、赵、魏。战国七雄分别是齐 、楚 、燕、韩、赵、魏、秦国。
赵军大败之战后,东方六国再也无力抵御秦军的进攻。
春秋时期,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到战国时,使用范围扩大。春秋末年开始使用牛耕,战国时进一步推广。
使得成都平原变得“水旱从人,不知饥馑”,因而获得了“天府之国”的美称的水利工程是成都平原。
使得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增强,并发展成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国家的改革是商鞅变法。
战国时期,各国经过变法,封建制度逐步确立起来,封建地主统治代替了奴隶主贵族统治,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
铁氏三兄弟分别是生铁、熟铁、钢。
商朝人刻在龟甲或兽甲上的文字,被称为甲骨文,是一种比较成熟的文字。商周的青铜器上铸刻的文字,叫做金文或铭文。后来被整理后,字体被称为大篆。战国时期,用毛笔蘸墨在竹简或丝帛上书写的字体,叫做秦隶。
天文成就方面,甲骨文里有许多日食和月食的记载。今天的农历又叫夏历。为了安排农业生产,人们测定出一年24个节气。
名医扁鹊的“四诊法”包括望、闻、问、切。
屈原是楚国人,其着作是《离骚》。
“钟鼓之乐”中的钟是指青铜编钟。
儒家创始人是孔子,政治的核心学说是仁礼学说,教育思想主要包括因材施教和温故而知新。其言论收在《论语 》。
道家的创始人是老子,认为一切事物都有对立面。他的学说收在《道德经 》。
墨家的创始人是墨子,主张_兼爱、非攻。
法家的创始人是韩非,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仁义,提倡法治。
兵家的鼻祖是孙武,着作是《孙子兵法 》。
孟子主张对待自然要用可持续发展观。
❷ 七年级历史上第五课课后题甲骨文答案
一、青铜器的高超工艺
1.在原始社会末期,我国已出现青铜器。到了夏朝,青铜器种类逐渐增多。商朝是我国青铜文化的灿烂时期,西周青铜器种类更加丰富。
2.司母戊鼎
四羊方尊
是世界现存最大的青铜器
3.青铜面具
大型青铜立人像
青铜神树
4.生产规模大,品种多,工艺精美,分布地区广泛。大量用于祭祀
5.陶瓷业
玉器制造业
二、甲骨文
1、甲骨文是刻在龟甲或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
2、记载详细的内容,如祭祀、战争等内容,对中国文字的形成与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3、河南安阳
商朝
4、象形、指事、会意、形声
5(1)猴、鸡、马、龙、牛、羊、鼠、蛇。
(2)我国在商朝时候就有了养蚕织丝,丝早已成为当时社会物质生产和精神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巩固练习】
1.
A
2.
B
3.
D
4.
B
5.
A
6.
D
7.
B
8.A
9.A
❸ 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动脑筋)
1、581年,杨坚(隋文帝)建立隋朝,年号开皇。
2、589年,隋文帝杨坚统一中国。隋朝时,惠州地区成为州郡治所所在地。
3、隋文帝统治的措施:
隋文帝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前朝制度,加强中央集权,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4、贯通南北的大运河----隋大运河,是在已有天然水道和人工运河的基础上开凿的。
5、隋大运河全长两千多千米,是古代世界上最长的运河。
⑴、掌握隋大运河的一个中心,两端,四段,连接的五大水系
一个中心:洛阳 两端:北抵涿郡,南至余杭
由北向南分为四段: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
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五大水系
⑵、隋炀帝开通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巩固隋朝在全国的统治。
⑶、隋开凿大运河的历史作用是:促进南北的经济交流。
⑷、隋大运河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
6、大运河对生态环境方面会有哪些影响?
隋开凿大运河时,充分利用天然河道、湖泊;运河通航后,两岸大规模植树造林,这些措施都有效地保护了生态环境。
第2课 唐太宗与贞观之治
1、618年,李渊(唐高祖)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626年,李世民(唐太宗)继位,年号“贞观”。
3、被唐太宗比喻为“知得失”的一面镜子是:魏征。
4、唐太宗认为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是:选贤用能。
5、贞观新政的主要内容:
⑴、在赋役制度方面,唐朝减少百姓服劳役天数,并规定可用交纳实物的方式代替服役,使人身束缚逐渐松驰。
⑵、唐朝沿袭和完善隋代的“三省六部制”。
⑶、唐朝在《隋律》的基础上,多次修订法令,删繁就简,化重为轻。
6、“三省六部制”中的三省是指中书省、尚书省、门下省。尚书省下设有六部。六部分管具体政务。
7、《唐律疏议》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备的法典。
8、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国力增强,被誉为“贞观之治”。
第3课 气度恢弘的隆盛时代
1、使唐朝步入鼎盛的是中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则天以及唐玄宗。
2、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国号为“周”。
3、武则天改《贞观氏族志》为《姓氏录》。
4、史称武则天有“贞观遗风”。“政启开元,治宏贞观”的是武则天。
5、唐玄宗统治前期,年号“开元”,政局稳定,经济繁荣,被誉为“开元盛世。”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6、唐朝时期,在农业生产方面,发明了曲辕犁和筒车。(筒车是一种可以解放人力的灌溉工具)
7、唐朝最盛时,疆域东至安东,西迄安西,北达蒙古高原,南抵南海。
8、以黄、绿、蓝等为基本颜色的彩陶制品叫唐三彩。
9、安史之乱是唐朝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第4课 昂扬进取的社会风貌
1、 隋唐时期创立并逐步完善了科举制度。
2、 科举制是通过分科考试选拨官吏的制度,强调以才能作为选官标准的原则。
3、 科举中常设的主要科目有明经和进士。人们普遍推重进士科。
4、 唐太宗在端门看见新科进士鱼贯而出,高兴地说:“天下英雄入吾彀中矣。”
5、 茶成为一种生活必需品,饮茶风俗风靡全国是在唐代。(我国是茶的故乡)
6、 唐代,骑马出行变得普遍而富于情趣。
7、 盛唐时期,科举选官等一系列制度创新,为社会发展注入了生机勃发的活力。
8、 盛唐从习俗风尚到思想文化都体现出胡汉交融和中西贯通特点,展示了博大开放、汇纳百川与充满创新活力的时代精神。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1、 隋唐之际北方少数民族中,漠南地区的东突劂势力最为强大。唐朝太军扫平东突劂后,在当地设立都督府。
2、 在唐朝开明政策的感召下,西北各部少数民族尊称唐太宗为“天可汗”。
3、 吐蕃是今天藏族的祖先。松赞干布统一蒙古高原,唐太宗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
4、 文成公主入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5、 唐中宗时,金城公主嫁给吐蕃赞普尺带珠丹。唐玄宗时,尺带珠丹上书唐朝,称与唐朝“和同为一家”。
6、 唐玄宗封皮罗阁为云南王,云南大理崇圣寺千寻塔与今西安的唐朝小雁塔相似。
第6课 开放与交流
1、日本政府派遣到唐朝进行交流的使团,叫遣唐使。日本共派遣唐使13次。
2、与大诗人李白、王维是亲密朋友的日本留学生是阿倍仲麻吕。
3、唐玄宗时,对中日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杰出贡献的僧人是鉴真。至今,日本唐招提寺内还安放着他的坐像。
4、玄奘,又称三藏法师。贞观(唐太宗统治时期)初年,他从长安出发,途经我国新疆及中亚诸国,到天竺取经。后编成《大唐西域记》
5、玄奘是第一个系统地把天竺佛教、历史、地理、风土人情等介绍到中国的人。
6、唐朝都城长安不仅是国内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也是当时国际性的大都市。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东市与西市是长安城的两大商业区。
第7课 重大发明与科技创新
1、 唐朝初年,人们发明了雕版印刷术。成都、洛阳等地都是着名的印刷业中心。
2、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有明确时间记载的雕版印刷品是《金刚经》。
3、 唐初,人们在炼丹时发明了火药。唐初着名的孙思邈在他的《丹经》一书中,第一次把火药的配方记录下来。唐末,火药开始应用于军事。宋元时期,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上。最初用火药制造的武器叫“火箭”。
4、 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赵州桥,又名安济桥,是世界上保存完好,最古老的石拱桥,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赵州桥的设计开创了世界平拱桥的先河。
第8课 璀璨的文学艺术
1、 唐代影响最大、成就最高的诗人当推李白和杜甫。李白被称为“诗仙”。杜甫被称为“诗圣”,杜甫的诗被称为“诗史”。
2、 白居易称颂李白、杜甫“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
3、 唐太宗创作的《秦王破阵乐》和唐玄宗创作的《霓裳羽衣舞》很有名。
4、 敦煌是古代丝绸之路上的重镇。敦煌莫高窟所藏艺术珍品(塑像与壁画)是中外文交流的瑰宝。
5、 敦煌壁画中的飞天图案,被赞誉为“天衣飞扬,满壁风动”,成为敦煌壁画的象征。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第10课 辽、西夏与北宋并立
1、960年,赵匡胤(宋太祖)建立宋朝,定都汴京,史称北宋。
2、916年,契丹族首领阿保机(辽太祖)建立契丹政权(后改国号为辽),定都上京。
3、1005年,辽宋之间订立和议:北宋每年送给辽“岁币”。历史上称为“澶渊之盟”。
4、1038年,党项族首领元昊建立大夏国,定都兴定,史称西夏。
5、1044年,宋夏订立和约:夏对宋称臣,北宋送给西夏“岁币”。
6、北宋时,惠州名称正式出现。
第11课 宋金南北对峙
1、1115年,完颜阿骨打(金太祖)建立金政权,后定都会宁。
2、1127年,金军俘虏宋徽宗和宋钦宗,北宋灭亡。史称“靖康之变”。
3、1127年,赵构(宋高宗)在南京称帝,后定都临安,史称南宋。
4、着名抗金英雄岳飞带领“岳家军”在郾城大败金兵,取得大捷。
5、 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南宋对金称臣,南宋送给金“岁币”。
第12课 经济发展与重心南移
1、 魏晋南北朝以来,全国经济重心出现南移的趋势。两宋时期,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
2、 “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表明太湖流域已成为全国最重要的粮仓。
3、 宋代人从越南引进优良水稻品种—占城稻。
4、 宋代,煤(当时称石炭),开采量居世界第一。
5、 宋代铁产量大致相当于18世纪欧洲各国产量的总和。
6、 宋代陶瓷制造业发展到一个新阶段,中国因此被誉为“瓷之国”。
7、 北宋时期,四川地区出现的“交子”,是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南宋时通行“会子”“关子”等纸币。
8、 宋朝在一些重要港口开设专供外商居住的“蕃坊”,并设有“蕃市”“蕃学”。
9、 宋朝时,在广州、杭州等地设置管理海外贸易的市舶机构。
10、南宋时,福建泉州成为全国第一大港。
第13课 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
1、 规定商人可以参加科举考试,可以做官是在宋代。在宋代,商人居于士农工之后。
2、 宋代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的。
3、 宋代民间最重视的三大节是:元旦、寒食、冬至。
4、 宋代城市中固定的娱乐场所叫瓦舍。
5、 南宋都城临安等大都市人口超过百万。
❹ 跪求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课后题答案(动脑筋)急!
七年级下册 一定要给好评哦
第1课 繁盛一时的隋朝
动脑筋 1。想想看,隋炀帝时为什么能够开通纵贯南北的大运河?
思路:①隋文帝在位的二十多年里,国家治理得比较好,出现了经济繁荣的景象,这就使隋炀帝开通大运河具备了经济实力。②隋朝国家统一,使隋炀帝有征发几百万人的可能性。③有前代开凿的几段古运河为基础。
2.古人评论大运河说:“天下转漕,仰此一渠。”你能说出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吗?再想一想,水运粮食在中国古代为什么重要?
这句话的意思是,国家水上运输粮食全靠大运河。
中国古代在没有铁路、汽车等交通工具的条件下,陆路运输粮食只能利用车、马,靠人力、畜力进行,运量小,速度慢,费用大。而水运粮食比起陆运,运量大,速度快,费用小。
练一练
隋炀帝为什么要开通运河?
主要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活动与探究
1.比一比:今天的运河和隋朝大运河有什么区别?
思路:①今天的运河不经过洛阳;②今天运河北段已不通航,现正在逐步修通。
2.思考与判断:隋朝开通大运河是好事还是坏事?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①总的来说是好事,但只用一个“好”字或一个“坏”字来评论大运河的作用太简单化了。②他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说的都有一定道理,但都不够全面。不过,说是“好事”的,还是看到了问题的主要方面。③大运河开通后成为南北交通大动脉,大大促进了我国南北经济的交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但当时为开凿大运河,的确是过度役使了民力,给劳动人民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
第2课 “贞观之治”
动脑筋
想想上学期所学的历史知识,比较一下唐太宗和汉文帝有什么共同之处?
唐太宗和汉文帝的共同之处:注意吸取历史经验教训,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劳役;提倡节俭,并以身作则。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制表:设计表格,列出汉武帝与唐太宗的历史功绩。
项目 汉武帝 唐太宗
政治 削减侯国势力,加强中央集权;破格录用有真才实学的人 吸取隋亡教训,勤于政事,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发展科举
经济 将铸币权和盐铁经营权收归中央,亲临治黄第一线,重视兴修水利 重视发展生产,减轻农民的赋税徭役
军事 派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使匈奴无力再与西汉对抗 在西域设置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和军事机构
思想文化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在长安兴办太学 重视人才培养,扩充国学规模,增加学员
民族关系 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 把文成公主嫁给松赞干布,促进唐蕃友好
第3课 “开元盛世”
动脑筋
1.想一想:这个时期的唐玄宗和他曾祖父唐太宗有哪几点相同的地方?
他们都善于任用贤臣,重视地方吏治,重视农业生产,都注意“戒奢从简”,唐玄宗统治前期和唐太宗统治时期都出现了中国封建时代着名的“治世”──“开元之治”和“贞观之治”。
2.有位阿拉伯商人来到广州,拜见一位唐朝官员。他透过丝绸衣服看到官员胸口上有粒黑痣,惊奇地问:“您胸前的痣,怎么能透过两层衣服还看得见?”官员哈哈大笑,请客人再靠近观察,原来他身上穿了五件丝绸衣服。这个例子说明了什么问题?
说明唐朝丝织技术高超,丝绸质地很薄。
练一练D
活动与探究
1.读史分析:后人评论唐玄宗说:“玄宗少历民间,身经难,故即位之初,知人疾苦,躬勤庶政。”这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认为他后来坚持这样做了吗?
这句话的意思是:唐玄宗年少的时候在民间,亲身经历了一些不得志的事和苦难,所以即位之初,深知人民的疾苦,能勤于政事。
他后来没有坚持这样做。(参阅教材中的小字部分。)
第4课 科举制的创立
动脑筋
1.明经考试有一种叫做“帖经”的试题类型:考官任意选取《五经》中的某一段,用纸条遮盖其中的几个字或几句话,要求考生将其默写出来。你怎样看待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现在的考试中有相似的题型吗?
明经考试中的“帖经”,是封建统治者用儒家学说统治、禁锢人们思想的表现。这种试题题型,有利于强化记忆,但不利于读书人发挥自己的见解。它类似于今天的填空题。
2.你认为唐朝的进士科重视诗赋考试好不好,为什么?
唐朝进士科重视考诗赋,对于唐朝文学繁荣和发展、诗歌艺术的普及与提高是有利的。对于确立唐诗在中国诗歌发展史上的地位有着很大的促进作用。
练一练D
活动与探究1.阅读与分析:唐朝中后期的一位宰相李德裕认为:朝廷中的大官,都应该由公卿子弟担任,因为他们熟悉朝廷的事务和礼仪。出身贫寒的人,即使有出众的才能,当官以后,因为不熟悉朝廷的事情,也不能称职。李德裕对于科举制是赞成还是反对?你认为他的话是否有道理?
李德裕反对科举制度。他的话是不妥的,因为熟悉朝廷事物、礼仪只是有利于当官以后从形式上办好朝廷的事情,但这不是当官的必要条件。
2.阅读分析:看了下面这些说法,你有什么感想?可以结合现在的考试制度,谈谈你的看法。
孙中山和英国大网络全书这两段话,表明中国古代科举制度是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明确指出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与英国科举考试制度及现代各国考试制度之间的渊源关系。这说明,中国古代考试选官制度对世界文明发展产生过一定的影响。
第5课 “和同为一家”
动脑筋
1.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他的话是什么意思?体现了什么样的民族政策?
唐太宗的话意思是:过去的统治者只重视中原汉族,轻视边疆的少数民族,我与他们不同,我对各民族一视同仁。这种一视同仁的政策,体现了比较开明的民族政策。
2.回顾小学社会课学过的藏族人民的生活,想想与吐蕃人有哪些相同的地方?
藏族与吐蕃人相同的地方是:生活在青藏高原;种植青稞和小麦等作物;饲养牦牛、马等牲畜;冶铸业和纺织业水平高;能歌善舞。
3.如果你跟随文成公主入吐蕃,你能帮文成公主做些什么有益于吐蕃的事?
可以传授内地的文化(历法、绘画等);可以传播内地的先进生产技术、优良品种(如平整土地、种植蔬菜、养蚕缫丝、纺织刺绣、房屋建筑等;茶叶、谷物和蔬菜种子);可以帮助松赞干布管理文书奏章,等等。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2.看图分析:书前彩页阎立本的《步辇图》,描绘了唐太宗接见来求亲的吐蕃使者禄东赞的情景。你能从这幅图上指出哪位是唐太宗,哪位是禄东赞吗?然后,从他们的表情、神态,对他们的心情进行适当的分析。
在步辇上端坐的是唐太宗,在左边的第二人就是禄东赞。禄东赞的表情有些紧张,神态十分恭敬,说明禄东赞把求婚的事情看得极其重要。唐太宗的表情自然,神态安详,说明唐太宗对与吐蕃和亲之事已经胸有成竹,准备答应吐蕃的求亲。
第6课 对外友好往来
动脑筋
1.上面两幅图中的日本钱币和唐朝的钱币,有什么相同之处?你还能举出日本受中国文化影响的一些事例吗?
首先看它的外形、图案,日本的和同开,与唐朝的开元通宝,都是圆形方孔钱,大小相当,较宽的圆圈和中间方孔边缘的形状相似。钱币上的文字都为汉字。然后比较两者出现的年代,唐朝开元通宝比日本和同开早88年。总之,和同开是仿唐朝开元通宝制造的。这说明唐文化对日本的巨大影响。日本出土的“开元通宝”达几万枚,“和同开”在我国西安南郊何家村出土,这说明唐朝时中日贸易的频繁。
首先日本以唐朝制度为模式,进行改革。如,仿唐朝科举制,采取通过考试的办法选官。其次,日本人还受唐朝文化的影响很大。日本都城平城京,几乎同唐长安的建筑样式相同。日本铜钱的样式,也与唐朝铜钱相仿。日本还参照汉字创制了日本文字,在社会生活上至今还保留着唐朝人的某些风尚。
2.天竺戒日王对玄奘说:“弟子闻彼国有《秦王破阵乐》歌舞之曲,未知秦王是何人?复有何功德,致此称扬?”你知道“秦王”是谁吗?
这里所说的秦王,是指唐太宗李世民,他在继位之前被唐高祖封为秦王。
练一练C
活动与探究
1.找一找,根据《唐朝对外主要交通路线图》,你能找出唐朝时与中国有交往的国家和地区吗?
有东亚的新罗、日本,中亚的波斯、大食,巴尔干半岛和小亚细亚的拂,印度半岛的天竺以及东南亚各国等。
2.阅读对比:如果有兴趣,可阅读《西游记》的任何一回。想一想书中有关唐僧的描绘与你所了解的玄奘有何相同与不同?
玄奘西游取经,经历了艰难险阻,最后取得成功,从这点上看是相同的。至于小说中的孙悟空、猪八戒等一系列人物和一路上经历的具体情节,则都是作者虚构的。
第7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
动脑筋
1。女孩:“印章是雕版印刷的先驱。”男孩:“石头书是雕版印刷的先驱。”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
他们说的都对。早在战国时期,印章便开始使用了。汉朝时印章的使用已经很普遍。刻了一方印章,只要涂上印泥,可以无数次的使用,很方便。但印章一般都很小,只能刻几个字。石头书的拓片是印刷术的另一个渊源。我国古代的人们,把浸湿的薄纸贴在刻了字的石碑上,轻轻拍打。然后上墨,把纸揭下,成了黑底白字的“拓片”。隋唐时期,人们把印章和拓片技术结合起来,发明了雕版印刷术。
2.你能否分别用一句话概括出李白、杜甫和白居易各自的诗歌特色?
李白:豪迈奔放,清新飘逸。杜甫:气魄雄浑,沉郁悲怆。白居易:直白如话,通俗易懂。
练一练B
2.看图分析与调查:这些是中国古代石拱桥的图,看看这些桥与赵州桥相比,各有什么特点?再调查一下,你的家乡有些什么样式的桥?他们与赵州桥有什么不同?
北京颐和园玉带桥:造型优美,观赏性强;桥洞高,底下过船方便;但坡太陡,行人费劲。
江苏苏州宝带桥:多拱桥,跨度大;桥面平缓,利于车马人行走;但桥孔小,桥下船只通行不便。云南丽江黑龙潭桥:多拱桥,坡度较小,桥上行走方便。具有一定的观赏性。
第8课 辉煌的隋唐文化(二)
动脑筋
1.颜真卿和柳公权的楷书,结构严谨,法度精密。据说,宋朝人将他们二人的楷书用作印刷字体,称之为“宋体字”。我们课本中,就有大量宋体字,请看它们与颜柳的书法有什么相似之处?
都是方块字,且结构严谨,平稳端庄,大小均衡等。
2.结合课外了解的知识,猜猜当时表演《霓裳羽衣舞》最好的是谁?杨贵妃。
练一练C
第9课 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
动脑筋
1.对澶渊之盟应当怎么评价?他们谁说的对?你怎么看?
他们都说的对,只是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2.左边铁铸的跪像,在西湖边岳飞墓前。你能猜出他是谁吗?为什么让他跪在那里?
是杀害岳飞的刽子手秦桧。反映了人民爱憎分明,用这种方式称颂历史上保护人民利益的功臣,强烈谴责杀害功臣的罪人。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1.看图分析:右边是女真人的画像,你能说出他的服装有什么特点吗?从画像中,你能看出他们的生活有什么特点吗?
女真人头带兽皮帽,身穿窄袖长袍,束腰带,穿长靴,腰挂箭筒,肩挂长弓。从中可看出女真人生活在寒冷地区,勤劳勇敢、擅长骑射的生活特点。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
动脑筋
1.仔细观察右图,看看图中的农民都在从事哪些劳动?
这张图反映了农业生产中从耕种至收获的全过程,其主要劳动包括:牛耕、插秧、灌溉、收获、扬场、入仓等劳动场面(可参看后面图的说明)。
2.左图是一艘出土于福建泉州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
南宋海船的水密舱结构,具有较强的抗御风浪的能力,适宜在较深的水域中航行。
3.隋唐科举制明确规定,商人及其子弟不得参加科举考试。宋朝的科举放宽尺度,允许商人中有“奇才异行者”应举,这说明什么?
隋唐科举制的规定表明官府对商人采取政治上歧视的政策,反映了官府对商业活动的压制。宋朝放宽对商人参加科举考试的限制,表明官府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政治上歧视商人的政策,反映出商业活动的发展在经济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商人的社会地位有所提高。
4.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随着宋代商业活动发展,金属货币因沉重不便携带,因此人们发明了便于携带的纸币。纸币比金属货币携带方便,可以在较大范围内使用,有利于商品的流通。今天的纸币由国家统一发行,具有更高的信用度,使用区域更为广泛,印刷更为精美,有防伪技术,不易仿造;同时纸币的发行、管理也更加科学。(本题的思考和回答要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答案可以是多样的)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思考与判断
第一种观点看到了南方经济发展对社会经济进步带来的积极影响,但忽视了人类经济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不利影响。第二种观点认识到经济发展过程中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带来的破坏,但否定了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积极作用。
两种观点各有其合理之处,但都过于片面,没有全面反映南方经济发展的影响。对南方经济发展带来的影响应该结合历史的发展情况进行全面而辩证的分析,才能得出客观而正确的结论。
第11课 万千气象的宋代社会风貌
动脑筋
1.穿越时光隧道,来到北宋东京城。想一想,你怎样改变自己的衣食住行,才能适应当时人的生活。
这是一个开放性的探究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依据教材上提供的北宋衣食住行的情况,凭自己的喜好选择组合。教师还可以鼓励学生了解当时更多的生活习惯和风俗,提出自己更有独创性的方案。但是,要让学生注意选择的衣食住行方式必须是北宋时期中原地区出现过的。
2.想一想,现代的春节和宋代的元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这也是一个开放性的问题。全国各地过春节的风俗不尽相同,可以要求学生先列出本地过春节的风俗习惯,再与教材上描述的宋朝的情况相对照,找出相同点和不同点来。
练一练B
第12课 蒙古的兴起和元朝的建立
动脑筋
1.下面是蒙古史书记载的12世纪的一些情况,结合课文想想,反映了那时的什么局面?后来这种局面是怎样改变的?
“没有逃避地方,只有冲锋打仗。没有平安幸福,只有互相杀伐。”
这段记载形象地描述了当时蒙古诸部互相混战,社会动荡不安的情景。这种战争给蒙古人民带来了深重的苦难,他们渴望摆脱战乱,结束分裂,过上和平安定的生活。铁木真即后来的成吉思汗顺应人民的愿望和历史发展的要求,以非凡的智慧、卓越的组织才能和坚强的性格,组织一支强大的军队,经过多年的战争,实现了蒙古的统一。
2.“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谁的诗?你能解释它的意思吗?
这是文天祥的诗。意思是,自古以来,人都不免一死,但死要死得有价值、有意义,名垂青史。
3.他们谁说的对?为什么?(对于这两种情况,教师可组织学生进行讨论,答案可不固定。)
练一练B
活动与探究
2.看图分析:右面的图画,反映了蒙古官员的生活。仔细看看,他们同汉族官员生活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蒙古官员同汉族官员一样,都过着豪华奢侈的生活。他们饮酒作乐时,都由许多仆人侍候,仆人为主人把盏敬酒,并击鼓吹奏为之助兴。
3.议一议:说说元朝运河与隋朝运河有什么不同?你知道当今我国的“南水北调”工程这件事吗?课后不妨查一查南水北调东线的走向。
隋朝运河通过都城洛阳,呈大弯曲状。元朝都城在大都,运河不再通过洛阳而是截弯取直,抵达大都。
第13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一)
动脑筋
1.想想看,雕版印刷和活字印刷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说活字印刷“既经济,又省时”?今天的印刷业又有了什么新发展?
雕版印刷费工、费时,一次印刷后的雕版又无法再派上用场,很不经济。活字印刷术突出两个“变”:变死字为活字,变死版为活版,既经济又省时。联系到今天,印刷业已告别了“铅与火”的时代,进入到“光与电”的时代。(举例:激光照排、电脑排版、高速印刷机等)
2.导入框里的图,是我国金元时期的火箭发射示意图,想想看,它和今天的火箭发射原理是否相同?
两个发射原理是一样的,都是利用燃料的燃烧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来推动火箭向前、升空。
练一练B
第14课 灿烂的宋元文化(二)
动脑筋1.你能从历史上找到一两件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吗?他们说的例子对吗?你也找找看。
他们举的例子很好。楚汉之争中刘邦获胜的经验与项羽失败的教训中非常明显的同类项就是:对人才的态度。当今的社会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发现人才并大胆使用人才是成功的关键;疾贤妒能最终失败。文帝、景帝“以德化民”促成“文景之治”,这是统治者认识到百姓的生活稳定与否,决定着民心所向,决定着统治能否长治久安,因此他们注重节俭,这对于我们今天具有一定的借鉴性。
历史上值得我们今天借鉴的事例数不胜数。学生可自由发挥。
2.想想看,在现代人的诗词里,有苏轼、辛弃疾这种豪放风格的吗?你能不能举例说明?
有。毛泽东的诗词,风格豪放,气魄宏伟。像他的《沁园春•雪》《清平乐•蒋桂战争》《水调歌头•游泳》等,都是这种风格的作品。
练一练B
第15课 明朝君权的加强
动脑筋1.在我国历史上,像朱元璋这样参加过农民起义的开国皇帝还有谁?
汉高祖刘邦;汉光武帝刘秀。
2.女孩:“明朝的科举考试标准化、规范化,是一种选拔人材的好办法。”男孩:“不对。明朝的科举制度束缚人们的思想,扼杀人们的聪明才智,危害极大。”想一想:哪一种说法对呢,为什么?
双方各有道理。如果仅从考试制度来看,明朝用八股文考试的办法,是考试规范化的结果,增大了考试标准的客观性,对于以后的考试制度也有借鉴意义。这的确是文官考试制度的进步。但是由于各种规定过于僵硬死板,以文体束缚了内容的发挥,加之命题内容的狭窄,也确有束缚思想的作用。尤其是儒生们把考试做官作为自己学习的终极目的,只知道攻读“四书五经”,钻研八股,而不讲求实际学问,更背离了考试的初衷,败坏了学风。
练一练C
活动与探究
1.议一议:明朝前期从哪些方面加强了君主的权力?
政治方面:中央废除丞相和中书省,以六部处理朝廷;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三司;设立厂卫等特务机构,对臣民进行监视;迁都北京,加强中央对北方的控制;执行削藩政策。文化方面:八股取士。
2.思考与判断
女孩:“明成祖朱棣登上帝位,同东汉光武帝刘秀有些相似。你看他们都是皇族,本来又都轮不上做皇帝,后来都登上了帝位。”男孩:“不对。朱棣登上帝位,同刘秀不一样。刘秀是在西汉灭亡后才称帝,另建东汉王朝的。我看朱棣更像唐太宗李世民,他们都是皇子,又都是依靠武力夺取帝位的。”想一想,他们谁说的对?
女孩的看法似有一定道理,但只看到了表面现象。男孩的观点抓住了本质问题,因而也更加深刻。
3.游览明十三陵(可网上游览),你会发现明十三陵没有开国皇帝朱元璋的陵墓,明十三陵中最宏大的是朱棣的陵墓“长陵”。想一想,明十三陵为何没有朱元璋的陵墓?为何朱棣的陵墓那么宏伟?
明初都城在南京,明朝的开国皇帝朱元璋也死在南京,因此他的陵墓也在南京,称为明孝陵。明成祖时迁都北京,他成为第一位埋葬在北京的明朝皇帝,而那时的明朝经济发展,国势强盛,所以他的陵墓就建得非常宏伟,成为十三陵中最宏大的陵墓
第16课 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动脑筋1.郑和为什么能成功地实现远航?女生:“郑和从小就能吃苦耐劳,培养了英勇无畏的气概。”男生:“宋元以来,我国的造船业发达,能造出巨大的海船。”他们说得对吗?如果不对,你认为是什么原因?
他们讲的各有道理,但都只讲出了问题的一个方面。郑和远航能取得成功的原因很多,首先是客观条件,包括当时经济发展,造船水平的高超,航海技术的掌握,指南针的使用,天文、历史知识的积累,等等,这些都是郑和远航能够实现的科学技术条件。再就是主观因素,郑和本人具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和英勇无畏的气概,同时,他还具有一定的政治经验和组织才能;另外,郑和出生在回族家庭,又皈依佛教,熟悉伊斯兰教与佛教教义,西洋各国大都信仰佛教或伊斯兰教,这些也是远航成功的重要条件。当然,船队中其他成员也是功不可没的,比如说,各船的船长、舵手及全体船员的群策群力、通力合作等等。然而,更重要的一点,你们二位并没有说出来,明朝前期国力的强盛是这个航海壮举得以实现的物质前提,这才是最根本的原因。因为郑和的船队要远航,首先需要的是大量资金和优质的远洋船只,如果没有当时农业和手工业的高度发展是办不到的。
2.戚继光继承父职后,曾写下这样的诗句:“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联系课文中他的诗句,你认为他有什么高尚的品质值得人们学习?
“遥知夷岛浮天际,未敢忘危负年华。”表达了戚继光决心将自己的一生和抗倭事业结合起来,使自己处在时代激流的中心,为民族、为国家做出贡献的决心。戚继光能在国家危难之时立下远大志向,挺身而出,时刻以国家和民族安危为己任的高尚品质,值得我们学习。另外,“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则更明确地表明戚继光为驱逐倭患、保卫海防、拯救百姓于水火,而并非追求个人功名的崇高品质。
练一练C
2.材料分析与比较:文献材料:“(16世纪前期)番彝伊朗机假朝贡,占据屯门海澳,时肆剽掠,屠食婴儿。”请将文献材料记载的葡萄牙殖民者的侵略行径同郑和下西洋活动进行比较,说明两者之间有什么不同?
两者航海的背景、目的、采用的手段(方式)及结果都不同。郑和航海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同海外各国的联系,而葡萄牙殖民者的航海是通过航海进行殖民扩张和殖民掠夺,以牟取暴利为目的;在手段和方式上,郑和下西洋采取的是和平贸易、友好交往的形式,因而深受各国人民欢迎就是一个明证。葡萄牙殖民者伴随着航海活动而来的,是残暴血腥的殖民侵略活动。如材料中所说,他们窃居屯门岛,在那里建筑堡垒,大造火铳,杀人抢船,掠卖良民,甚至连婴儿都不肯放过,犯下了野蛮残暴的罪行。因此,他们所到之处,无不引起了当地人们的痛恨和反抗。这同郑和下西洋,有着本质的区别。
❺ 2022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出炉
每当暑假作业做完后,我们都喜欢核对一下暑假作业答案。 七年级历史 暑假作业答案是什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2022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2022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
第15课明朝君权的加强
一、1.B2.B3.C4.D5.B6.C7.B8.C9.B10.C
二、1.应天,靖难之役2.行中书省,三司,削藩3.锦衣卫,东厂,厂卫4.北平,142l,南京
三、1.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
2.在中央废丞相,撤消中书省,权分六部分理朝政;
3.继续实行削藩政策;
4.设立锦衣卫、东厂等特务机构;
5.科举考试实行“八股取士”。
第16课中外的交往与冲突
一.1.C2.B3.C4.C5.C6.A7.B8.D
二.1.1.405年,明成祖(朱棣)2.文莱,印度洋3.
七,红海,非洲4.戚家军,台州。
5.1553年,澳门
三.1.戚继光,明朝人;
2.日本武士、商人和海盗勾结中国奸商骚扰中国沿海地区,形成倭患。
3.戚继光率领戚家军平息东南沿海的倭寇,民族英雄戚继光的抗倭业绩永载史册。
第17课君主集权的强化
一、1.B2.A3.C4.B5.C6.C7.B8.D9.C10.D
二、1.东北,奴儿干
2.满洲贵族,君主专制,军机处
3.议政王大臣,军机处
4.康熙,雍正,干隆
三、1.雍正年间
2.皇帝的亲臣、重臣,秉承皇帝旨意办事。
3,略。
四、①清初,中央机构除沿用明朝内阁、六部外,还保留由满洲贵族组成的议政王大臣会议,实权掌握在满洲贵族手里。皇帝权利受到限制。
②为了加强君主专制,雍正时设军机处,军国大事由皇帝一人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并传达到各部或地方官员执行,这样从中央六部到地方的军政首领,都直接听从皇帝指挥。
③议政王大臣会议名存实亡,到干隆时撤消。
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我国封建君主集权的进一步强化。
第18课收复台湾和抗击沙俄
1.D2..B3.C4.B5.B6.C7.B8.C
三、1《中俄尼布楚条约》,1689年2.清廷在两次雅克萨战役胜利后,通过平等协商,达成协议。
条约从法律上肯定了黑龙江和乌苏里江流域包括库页岛在内广大地区都是中国领土。
暑假计划模板
一、计划实施的目标:
1.提高自己在语文、数学等方面的学习能力。
2.加强运动,提高身体素质。
3.学会做简单的家常菜。
二、具体 措施 :
1.针对自己的薄弱学科的 学习态度 、 学习 方法 、学习目标进行 反思 ,调整。
2.在家长的指导下,写好自己切实可行的暑假生活、 学习计划 。(安排好每天复习进度的`明细内容)
3.把练习卷上做正确的题目进行整理,确认自己已经掌握了哪些知识,具备了哪些运用能力,树立自己对本学科的信心。
4.把练习卷上做错的题目进行整理、抄录,打开教科书,逐题进行分析,找到错误的关键之处,进行认真的订正后,再到教材上找到相关类型的题目,课件下载进行练习、强化。(尽可能用自己的力量解决问题)
5.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按教科书的学习顺序进行梳理罗列。了解自己学习问题的共性薄弱点,然后可以请老师一起帮助解决。
6.每周二次带着学科的不懂之处和老师一起分析、解决问题。回家后运用老师解决问题的方法进行自我强化练习,填补自己的学习漏洞。(这一点必须按照教材由浅入深的学习顺序,切不可东一榔头西一棒的无序)
7.每次完成习题的订正,将错题订正的全过程,牢牢地记在脑海里(背出),渐渐地形成解题方法的量的积累。
8.一星期打两次球,游三次泳,增加运动,提高体能。(也可以听音乐等,做自己有兴趣的事)
9.一星期跟着父母学做两次家常菜,如炒茄子,蒸鱼之类,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三、时间安排:
1.一星期学习五天,上午2.5小时,下午2.5小时。按一小时一节课安排好课表。
2.每天的3点以后是运动或做家务的时间。(也可以安排一些合适的娱乐活动)
3.双休日去看一些有益的展览会,或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活动。
四、家长督促:
1.设计好每天的生活、学习评价表,对自己每天的生活、学习作好评价。
2.家长一周三次检查学生的暑期生活、学习计划执行的情况和进度,及时帮助解决执行中的困难。
3.家长在帮助学生执行计划时,也要尊重学生的要求,切不可急躁。要重视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整和学习兴趣的提高。
高效学习方法
学习要主动
只有积极主动地学习,才能感受到其中的乐趣,才能对学习越发有兴趣。有了兴趣,效率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高。
有的同学基础不好,学习过程中老是有不懂的问题,又羞于向人请教,结果从何谈起提高学习效率。这时,唯一的方法是,向人请教,不懂的地方一定要弄懂,一点一滴地积累,才能进步。如此,才能逐步地提高效率。
保持愉快的心情,和同学融洽相处
每天有个好心情,做事干净利落,学习积极投入,效率自然高。另一方面,把个人和集体结合起来,和同学保持互助关系,团结进取,也能提高学习效率。
注意整理
学习过程中,把各科课本、作业和资料有规律地放在一起。待用时,一看便知在哪。而有的学生查阅某本书时,东找西翻,不见踪影。时间就在忙碌而焦急的寻找中逝去。我认为,没有条理的学生不会学得很好。
2022七年级历史暑假作业答案出炉相关 文章 :
★ 七年级历史寒假作业答案大全2022
★ 七年级语文2022寒假作业答案出炉
★ 2022七年级英语寒假作业参考答案
★ 2022七年级语文寒假作业答案
★ 2022七年级数学寒假作业答案
★ 2022七年级英语寒假作业答案
★ 初一语文2022寒假作业答案出炉
★ 2022九年级生物寒假作业答案大全
★ 八年级地理寒假作业答案大全2022
❻ 七年级上册历史学导练答案 (发第11课-第16课的选择题答案)
一、慧眼识珠(请把正确答案填在括号内,单选题,每题1.5分,共45分)
1.中华文明源远流长。目前,在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 )
A.北京人 B.蓝田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最早种植水稻的人是 ( )
A.北京人 B.半坡原始居民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原始居民
3.在传说中,炎帝和黄帝是 的部落联盟首领 ( )
A.黄河流域 B.长江流域 C.珠江流域 D.淮河流域
4.公元前21世纪比公元前16世纪 ( )
A.晚500年 B.早5000年 C.早500年 D.晚5000年
5.把商朝的都城迁到殷的是 ( )
A.文王 B.伊尹 C.盘庚 D.纣
6、 秦灭六国,建立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是在 ( )
A.公元前230年 B.公元前221年
C.公元前207年 D.公元221年
7.史书记载的“公作则迟”“分地则速”现象发生在 ( )
A.商朝 B.西周 C.春秋战国 D.夏朝
8.目前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青铜器 ( )
A.司母戊鼎 B.四羊方尊
C.可烧炭火的青铜器 D.三星堆青铜立人象
9.要研究商王的活动,最有说服力的文字资料的 ( )
A.《史记》 B.《资治通鉴》 C.甲骨文 D.铭文
10.我国古代闻名于世的防洪灌溉工程——都江堰处于战国时期的 ( )
A.齐国 B.楚国 C.赵国 D.秦国
11.“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这里指的是( )
A.陈胜、吴广起义 B.楚汉战争 C.长平之战 D.秦完成统一
12.下列几位科学家中,对人类文化传播贡献最大的是
A.张衡 B.蔡伦 C.张仲景 D.华佗
班级 姓名 分数
1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始于 ( )
A.战国 B.西周 C.商朝 D.夏朝
14.我国最早建立县制是在 ( )
A.春秋 B.战国 C.秦朝 D.汉朝
15.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是 ( )
A.老子 B.孔子 C.孟子 D.庄子
16.我国青铜文明的灿烂时期是 ( )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春秋
17.下列不属于西周分封制内容的是 ( )
A.周天子把土地、人民,分给亲族、功臣
B.诸侯必须服从周天子的命令,带兵随从周天子作战
C.诸侯要向周天子纳贡
D.诸侯要按田亩数向国王纳贡
18.世袭制代替禅让制,使“公天下”变成“家天下”的国王是 ( )
A.舜 B.尧 C.禹 D.启
19.下列现象出现的先后顺序是 ( )
①使用骨针缝衣②使用天然火③种植水稻④制造色彩艳丽的彩陶
A.②①③④ B.①②③④ C.④③②① D.①③②④
20.使东方六国再也无力与秦国抗衡的决定性战役的 ( )
A. 牧野之战 B.城濮之战 C.长平之战 D.马陵之战
2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国家是 ( )
A.夏朝 B.西周 C.商朝 D.秦朝
22.陈胜、吴广起义与历代农民战争不一样,其独特的历史作用是 ( )
A.首先提出“平分田地”的口号
B. 他们的革命首创精神,鼓舞后世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C. 以大无畏的精神,推翻了封建王朝
D.攻占郡县,沉重打击了地主阶级统治
23.我国最早的全国规范文字是 ( )
A.隶书 B.楷书 C.小篆 D.甲骨文
24.佛教起源于
A.西域 B.欧洲 C.古印度 D.大秦 ( )
25.《史记》记述了
A.从西周到春秋的历史
B.从黄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历史
C.从战国到西汉时期的历史
D.从秦始皇到汉武帝的历史
26.儒家思想之所以能够长期成为我国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这是因为 ( )
A. 董仲舒对儒家学说作了发挥
B. 儒家思想适应了君主专制统治的需要
C. 儒家思想代表了劳动人民的利益
D. 汉武帝任用信奉儒家思想人做了大官
27.西域地区正式归属中央政权管辖始于 ( )
A.张骞出使西域 B.班超出使西域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丝绸之路”的开辟
28.某人想从东向西沿“丝绸之路”考古,他会先后经过 ( )
A.长安 → 河西走廊→西亚→欧洲 B.河西走廊→西亚→新疆→欧洲
C.长安 →西亚→河西走廊→欧洲 D.河西走廊→长安→西亚→欧洲
29、最能体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绘画和雕塑综合特点的是
A.王羲之的字 B.顾恺之的画 C.石窟艺术 D.青铜器
30. 下列对“丝绸之路”的认识,错误的是 ( )
A.加强了汉与西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联系
A. 有利于东西方文化的交流
C.是汉朝与外界联系的唯一一条通道
D.这条通道在我们今天的现实生活中仍有着重要的价值和作用
二、列举题(18分)
1、列举古代史以少胜多的战役(3分)
2.列举汉武帝为推进大一统所采取的措施(6分)
3、举出本册书中着名的雕塑艺术成就三例(3分)
三、材料分析题(第一题12分第二题10分,共22分)
1.阅读下列材料:(12分)
皇帝说:“如果名不正、言不顺,那么各种制度就不能确立。现在要禁用鲜卑语,统一使用汉语。那些年龄在30岁以上的人,使用鲜卑语已成为习惯,可以允许他们不立即改变。但是30岁以下的人和在朝廷做官的人,不得使用鲜卑语,明知故犯,就要降职或罢官。”
(1)上文中“皇帝”指谁?他进行改革的主要目的是什么?(2分)
(2)除上文内容外,他还有哪些改革措施?(4分)
(3)请站在中华民族立场上对这位皇帝的改革进行评价。(6分)
2、阅读下列材料:(10分)
卫鞅曰:“治世不一道,便国不法古。故汤、武不循古而王,夏、殷不易礼而亡。反古者不可非,而循礼者不足多。”孝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
请回答:
(1)这段材料反映了我国历史上哪次着名的变法?(2分)
(2)变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6分)
(3)它的历史作用如何?(2分)
四、填一填(7分)
请在右图方框中填出战国七雄的名称(7分)
五、各抒己见(共14分)
1、《沁园春•雪》里写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还看今朝。”
----毛泽东
(1)词中提到的秦皇汉武分别指哪两位着名帝王?(2分)
(2)这两位帝王为加强中央集权,在思想方面分别采取了什么措施?(4分)
(3)有人说秦皇是千古一帝,有人说他是暴君,你眼中的他是个什么样的人?(8分.注意评价人物要全面!)
答案:
一、1C、2D、3A、4C、5C、6B、7C、8A、9C、10D、11D、12B、13C、14B、15C、16B、17D、18D、19A、20C、21D、22B、23C、24C、25B、26B、27C、28A、29C、30C
二、1、巨鹿之战、官渡之战、赤壁之战 (也可列其他) 2、(1)罢黜百家,独尊儒术(2)削弱封国实力(颁布“推恩令”)(3)强化监察制度 (中央司隶校尉,地方设刺史)3、龙门石窟、云冈石窟、秦陵兵马俑
三、1、(1)北魏孝文帝。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进一步加强对黄河流域的控制。
(2)迁都洛阳;穿汉服;改用汉姓;同汉族通婚。(3)促进了民族融合,也促进了鲜卑族的发展,使鲜卑族最终汇入中华民族大家庭。
2、(1)战国时期秦国的商鞅变法。(2)编制户口,加强刑罚;奖励生产;奖励军工;承认土地私有;推行县制;统一度量衡。(3)使秦国富强起来,国力大增,为以后兼并六国打下坚实的基础。
四、齐、楚、秦、燕、赵、魏、韩
五、秦始皇、汉武帝.
(1)秦始皇:焚书坑儒,加强思想控制。
(2)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3)说秦始皇是千古一帝,是因为:
1.他统一六国,结束战乱。
2.他制定一套封建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推行郡县制,影响深远。
3.他统一了文字、货币、度量衡,有利经济文化发展和国家统一。
4.北御匈奴,修建长城;(修建灵渠,开发南疆)。
说他是个暴君,是因为:
1.他下令“焚书坑儒”,钳制了思想,摧残了文化。
2.他修建阿房宫和长城等,给人民带来繁重的劳役负担;统治时期,赋税沉重,刑罚严酷。(只要回答出其残暴统治即可)
所以,秦始皇既是千古一帝,也是有名的暴君。
❼ 历史基础训练七年级 第七课 春秋五霸与战国七雄答案
我来说说个人的看法吧:
一匡天下
1、人才的重要性,要伯乐和千里马互相遇见才能成功。
2、齐桓公的大度,没有杀管仲,会使用人才。
3、鲍叔牙的识人之明。
九合诸侯主要是:
管仲的经济政治政策得到实施,吞并了一些邻近小国,帮助受欺负弱小国家,攻打那些不听周、不朝贡周朝的国家和经常欺负邻国的小国家,没有与楚国直接交战,而是在经济上和军事联合上威慑它。齐国在齐桓公时成为五霸之一。
退避三舍:晋国和楚国的一场战争,重耳在楚国避难说的话,并且也是计谋,避其锋芒。最终晋国从此战成为五霸之一。
卧薪尝胆:吴越之间的战争,勾践先做了夫差的俘虏后来慢慢打败吴国。成为五霸之一
❽ 部编人教版七上历史课后练习参考答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本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课
P13材料研读:华夏族由错居杂处的众多民族,在不断的交往、交流过程中逐渐融合而成。P14问题思考:反映了人民生活衣、食、住、行、医的变化。有依据。
第四课
P18材料研读:指帝王把国家政权据为己有,把国家当作一家的私产,世代相传。
P21问题思考:分封制保证了周王朝对地方的控制,稳定了政局,扩大了统治范围。
P22课后活动2:三朝的末代国君夏桀、商纣王是暴君,周幽王是昏君,由于他们这样的统治激起人民的反抗,导致了三朝的灭亡。
第六课
P28材料研读:诸侯各自为政,相互攻伐,国家处于分裂割据状态。
P30课后活动1:反映了王室的衰微,诸侯势力的崛起。西周的分封制、宗法制、礼乐制度瓦解,这里主要反映了西周礼乐制度的破坏。
第七课
P32问题思考:反对战争,希望结束战争;渴望国家的统一、和平、安定的生活。
P33材料研读:不畏强权,敢于同守旧势力斗争;公平无私,严格执法。
P35材料研读:都江堰水利工程的建成,既解决了洪水泛滥的问题,也保障了周边地区的农业灌溉,为周边农业丰收提供了有利条件。
第八课
P37材料研读:“为政以德”即反对苛政,要求统治者爱护百姓,同时以道德教化天下。这体现了民本思想,有利于减轻压迫,改善民生。道德教化思想,有利于社会风化,弘扬正气。这些对于今天提倡以德治国,建设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P39材料研读:高官厚禄收买不了,贫穷困苦折磨不了,强暴武力威胁不了的人,才算真正的大丈夫。这是在强调做人不卑不亢,应具有坚定的立场,坚强的意志和不屈不饶的精神。P40课后活动1:孔子在学习上强调,要抱着诚实求学和虚心请教的态度,向能者学习,甚至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要把经常复习旧知和探求新知相结合,要把学习和思考相结合。这对于我们今天的学习仍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2:在面对生死义利的时候,要学会取舍,善于抉择。一定要权衡价值,守住道德底线。
第九课
P45材料研读:文字材料和图片材料介绍的是秦始皇统一文字、统一货币、统一度量衡、统一车轨的措施。
文字的统一,便利国家政令的发布和民间文化的交流,并直接影响汉字的演进和发展,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文化的发展。货币的统一,解决了赋税征收和流通的困难,有利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便利了商品的交换和物质的交流,促进各地经济的交流发展。度量衡的统一,解决了各地换算之间的困难。统一车辆和道路的宽窄,修筑贯通全国的道路,有利于全国各地交通的顺畅。秦始皇实行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有利于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有利于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交流,其进步作用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第十课
P48材料研读:秦代刑法非常残酷。
P50材料研读:刘邦重视人才,善于用人,得到萧何、韩信、张良等人的辅佐;项羽刚愎自用,不重视人才,不采纳范增的意见。
P50课后活动2:陈胜吴广起义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农民起义,沉重地打击了秦王朝,虽然起义失败了,但他们的首创精神在我国历史上闪耀着永不磨灭的光辉,鼓舞了后世千百万劳动人民起来反抗残暴的统治。
第十一课
P52材料研读:由于秦朝暴政以及多年战乱,西汉刚建立时,人民流离失所,大片土地荒芜。饥荒、战乱导致人口锐减,社会动荡。
P53课后活动1:一方面,农业是主要生产部门,为当时社会之根本,农业收入是国家主要财源。另一方面,大量土地荒芜,人民处于饥荒,国库亏空。为保障人民基本生存,社会安定,必须实行以农为本政策。
2:能与民休息,安居乐业,提高生产积极性,使农业生产逐步恢复起来,粮价大大降低,农民能够稳定的提供赋税徭役,也促进了其他行业的发展。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汉朝统治进一步巩固起来。
第十二课
P55问题思考:汉武帝在思想文化、行政权力和经济等方面采取多种有效措施,消除了诸侯国对抗中央的能力,完全控制力国家的经济命脉形成了以儒家学说为核心的正统思想,巩固加强了中央集权。在国力强盛的基础上,汉王朝影响力远达边地少数民族。
P56材料研读
经历了长期战乱后的国家,首要任务就是发展粮食生产。如果农民纷纷弃农经商,就会导致粮食缺乏,进而影响社会稳定。但是长期过度重农抑商,也会抑制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不良后果。
P57课后活动1:材料一反映出在西汉初期分封制度下,诸侯王所控制的人口和土地超过了中央政府,威胁到西汉王朝。
采纳主父偃“推恩”建议,还采取措施取消许多诸侯王封国和土地,剥夺他们的爵位。课后活动2:秦始皇:对敢于评议朝政的儒生以暴力手段坑杀,没有达到统一思想的目的,反而激化了社会矛盾。汉武帝:把儒学立为正统,在京师设立太学培养儒学人才,让他们能够进入仕途成为王朝的维护者。“经”主要指儒学中忠君守礼思想,这在以后成为封建正统思想的核心。
第十三课
P60材料研读:童谣鲜明地勾勒出了跋扈将军梁冀骄横统治下的社会不平:刚正不阿者,冤死于道旁;心术不正者,反而升官封侯,享尽荣华富贵。这是沉痛的呼声,也是愤怒的呼声。课后活动2:外戚和宦官争权夺利,肆意搜刮,天灾人祸不断,人民北逼向死亡的边缘。
第十四课
P63问题思考:学张骞不屈不挠,勇于探索和开拓精神,在学习和工作中不畏艰难险阻,勇于开拓进取,报效祖国。
P64材料研读:古代称对未知领域的探险为“凿空”,张骞第一次开辟出中原通往西域的道路,中原王朝和西域各国有了第一次友好往来,所以称为“凿空”。
P66课后活动:1:一方面促进了汉与西域各民族的友好往来,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汉朝设立了西域都护,对西域地区进行有效管辖。另一方面开辟了丝绸之路,促进了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
第十五课
P68材料研读:中国历史上有好几个年号为元兴的。这里的元兴元年,指的是105年。
P70问题思考:面对艰难挫折,身心摧残,毫不畏惧的精神,为了理想和正义,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
P70材料研读:人总会死,有人的死比泰山还重,死得其所,有价值,有人的死比鸿毛还轻,
无足轻重,没有意义。(泰山:山东的泰山,比喻伟大。鸿毛:鸟的羽毛,比喻渺小。)
P72课后活动2:a、促进了人类科技文化乃至经济社会的发展;b、有利于解决人类清洁卫生问题和文明习惯的养成。
3:“文其直”——文章直白;“其事核”——所记载事情都准确无误;“不虚美”——不凭空加以赞美;“不隐恶”——不掩饰坏的事情;“故谓之实录”因此称它为符合实际记载。
第十六课
P76问题思考:《三国演义》是部历史题材小说,作者为了增强小说趣味性,会适当进行文学创作。
P77课后活动:1:(1)描写了东汉末年经济凋敝,人口减少和百姓生活困苦的社会现实。东汉末年州牧郡守拥兵割据,战乱不断。
(2)“壮心”指曹操想要统一全国的愿望,最终并没有实现这一愿望。因为随着刘备、孙权势力的上升和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败,最终形成三分天下的局面。
课后活动2:这两个战役的胜败,主要原因在于交战双方的战略战术,指挥心态等方面。第十七课
P79材料研读:说明在大地主、大贵族当权的背景下,社会上下道德沦丧,唯利是图,享乐之风盛行。
P79问题思考:八王之乱的发生于西晋实行分封制是有关系的。原因略
P81课后活动:1:西周、东周、汉朝都曾经实行过分封制。分封制之下,受封诸王获得土地和人口,作为交换,他们也有保卫王畿,保护国君,交纳贡赋等义务。但是,由于各诸侯王在封地内拥有绝对的统治权而成了大大小小的独立王国。在一定条件下,这些王国势力逐步壮大,直接或间接威胁国君的安全,酿成诸王争霸,征战不断。国君势力衰微,甚至大权旁落,最终导致国家分裂,人民也陷于苦难之中,阻碍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分封制也是会威胁中央集权统治的。
2:为了证明统治地位的正统性与合法性,便于加强对中原地区进行有效的统治。
第十八课
P85材料研读:(1)北人南迁带去劳动力、先进工具和技术;(2)江南地区社会较安定,统治者也重视发展经济;(3)江南自然条件优越。
P85课后活动:(1)江南尚未开发,地广人稀,生产水平落后,商业不发达;(2)开发后物产丰富,粮食产量高,手工业发达。
第十九课
P89问题思考:各民族错居杂处,加强了互相交流,生产生活上各民族相互学习;政治制度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朝君主专制;思想文化上少数民族学习汉族文化;社会习俗上各民族相互借鉴吸收;民族心理上民族隔阂与民族偏见逐渐减少。
课后活动1:丰富了汉族生活,改变了汉族席地而坐的生活习俗。
2:减少胡汉观念,促进鲜卑人对汉族文化的认同,促进民族交融。
第二十课
P90材料研读:贾思勰教导人民要根据天时和土壤的条件来进行农业生产。他很注意天时地利与农作物的关系;不失农时、因地制宜。任情(凭主观)反道(违反客观规律),劳而无获。他认为只有根据天时和土壤条件来进行生产,才能获得好收成。
课后活动:
1:西晋灭亡,北方陷入战乱,317年,东晋建立后,偏安于江南,人们纷纷南迁,给落后的江南地区带去了大量的劳动力、先进的生产经验和技术,很多北方的农林品种就出现在了南方。这反映出魏晋南北朝时期政权分立,民族交融的时代特征。
2:祖冲之是南朝着名的科学家,在数学、天文学、机械制造方面均有重要贡献。他学识渊博,主要着作是《缀术》,制定出当时最先进的历法《大明历》。最突出的成就是把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以后的第七位数字,这项成果领先世界近千年。他认真学习,刻苦钻研、反复实践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青少年学习。
❾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四) (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五学习主题) 答案
简答题:
主要科技成就:
汉武帝时,制定出中国第一部较完整的历书《太初历》。
西汉有世界公认为有关太阳黑子的最早记录。
东汉科学家发明的地动仪比西方的早一千七百多年。
东汉对月食做了最早的科学解释。
《九章算术》是当时世界最先进的应用数学,标志中国古代数学形成了完整的体系。
刘徽提出计算圆周率的正确方法。
祖冲之算出圆周率3.1415926…3.1415927之间比外国早一千年,着书《缀术》。
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农书。
裴秀《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原则。
郦道元《水经注》全面系统介绍了水道所流经地区的自然地理和经济地理,是一部历史,地理,文学价值都很高的综合性地理着作。
认识:
促进了社会的进步,提高了生产力的发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
阅读:
(1)是殷商时代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以故得名。
(2)中国已发现的古代文字中时代最早、体系较为完整的文字。汉字的鼻祖。
(3)研究甲骨文是为了了解中国的文字起源,文化传承,还有了解中国历史。了解古代的历史,从而去了解学习他们的优点。
接下来时选:
1 夏朝 2 商朝 3西周
B战国时期
B小纂
C李世民
B李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