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沾化冬枣的历史传说
据记载:沾化冬枣自明朝年间始即为宫廷贡品,特别是籍贯滨州,宣德帝的孙皇后更受宠爱,成为朝中必备水果;
明朝燕王朱棣靖难夺取皇位,北部边境蒙古部落又起兵叛乱,成祖五次带兵亲征漠北,所经之地,或怕有疑兵,或清理奸细,加之军纪松懈,嗜杀成性,一路烧杀抢掠,弄得尸骨遍野,民不聊生,史称“燕王扫北”。
途经沾化时,明军正欲包围村庄,却见村中百姓围在一棵老树面前跪拜,忽然老树上空霞光万丈,电闪雷鸣,接着飞沙走石,扑向军中。明军顿觉头晕目眩,不明所向。军师见此情景,连忙命令全军急行,越过本地村庄北进。此地百姓遂得平安,且人丁世代兴旺。村民们跪拜的那棵老树便是冬枣,她在危难之时,大显神灵,保佑了这方百姓,当地百姓怀念不忘,将冬枣树视为“神树”。
星转斗移,历经沧桑,当地群众传说的那棵“神树”已年老干枯,而从其本木繁衍的第三代树迄今虽已300余年,但仍根深叶茂,每年结枣400余斤,被誉为“冬枣嫡祖”。此树现移栽至沾化冬枣研究所院内,每日供人参观。
② 山东滨州的历史故事有哪些
沾化县位于山东省东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既是山东半岛和京津唐两大经济区的联结地带,又是国家“黄河三角洲”开发和山东省确定的“海上山东”建设两大工程的主战场。总面积2214.57平方公里,辖六镇四乡、一个渔港办事处,443个行政村,总人口38.2万。这里土地广阔,物产丰富,水陆交通便利,农林牧渔协调发展,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设施功能配套,环境优美,被誉为“黄河三角洲上的一颗明珠”。
沾化,历史悠久,自然资源十分丰富,因盛产稀世珍果沾化冬枣,而被国家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目前,沾化县冬枣密植园已达35万亩,年产量可达1500万公斤,产品销往全国各大中城市,并远销新加坡、南韩、日本等国家。
2001年国内生产总值达28.56亿元,农民人均收达到2580元,各项主要经济发展指标年均增幅都比较可观。
沾化县属环属环渤海“金项链”上的重要一环,所处的环渤海湾经济区已被列入本世纪国家重点发展区域。拥有海岸线171公里,驰名中外的渤海梭了蟹、渤海毛虾、东方对虾和被誉为“天下第一鲜”的文蛤就产于这里。全县拥有土地332万亩,人均占有9亩,是全省人均土地最多的县之一,其中有110万亩耕地、100万亩滩涂、70万亩海滨草场。土地的多样性特点,为农、牧、渔三业开发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唐代之前,境域一直为他县属地。宋庆历二年(1042年)置招安县。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县为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龚遂治渤海民沾圣化之义。金代属滨州,元代属济南路滨州,明代属济南府滨州。
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县随属。
1925年设武定道,沾化县属武定道。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1937年,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属冀鲁边区。
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县属渤海区第四专区。
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随属。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惠民专区改称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沾化县随属之。
③ 沾化冬枣的沾化冬枣发展史
茫茫枣园连天碧,串串琼珠接地红。这是沾化冬枣成熟时节的情景。“全区冬枣共有50万亩,年产6亿斤,销售收入近30亿元,80%农户都是靠冬枣致富,沾化冬枣一项人均增收达7500元。”沾化区副区长、冬枣办主任郭丰青跟冬枣打了二十多年交道,说起冬枣没有不知道的。
然而,在冬枣树大面积种植前,“沾化农民收入曾多年是稳定的倒数第一名”。
沾化冬枣栽植历史悠久,民间有“先有冬枣树,后有沾化县”之说,百姓自古就有“房前屋后三棵枣树”的习惯。不过,从庭院走入大田,还是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
沾化面临渤海湾,又是黄河冲积平原,土壤偏碱性,气候也很独特。“有意思的是,这片土地上种别的都不适合,连最好活的白蜡树也长不好,可偏偏适宜种枣。而且只有沾化能种这个树结这种果,别的地方要么光长树不结果,要么结出果子也不好吃,而沾化的冬枣状如苹果,咬上一口,嘎崩脆。”沾化区委书记贾善银对冬枣亦有着十足的感情,“20多年前,一位领导偶然发现这种现象后,就提倡大面积栽植,起初老百姓不理解,等个别人大胆尝试见到效益后,农民们开始蜂拥而上,以致到最后县里要控制种植规模。”
一个产业带富了一方人,染绿了一方土。如今沾化区已成为“全国人均林果收入第一区”!
产地
山东省“沾化冬枣”是一种珍贵稀有的鲜食果品。十几年来,沾化区不断探索开发之路,使之造福人类。如今,这一稀有资源终于从庭院走向大田,其规模不断扩大。1995年5月,在“全国首届百家特产之乡”评选活动中,沾化区被命名为“中国冬枣之乡”。全县已开发密植园50万亩,年产量可达5亿斤。
④ 沾化县有多少个乡镇
据2014年9月9日,国务院关于同意山东省调整滨州市部分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沾化县,设立滨州市沾化区,以原沾化县的行政区域为沾化区的行政区域。
沾化区政府驻地富国街道金海五路166号,辖下洼、冯家、大高、古城、泊头、黄升、滨海7个镇,利国、下河2个乡,富国、富源2个街道办事处和1个海防办事处,共有438个行政村,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园。
(4)沾化历史多少扩展阅读:
沾化区,山东省滨州市辖区,是国家命名的“中国冬枣之乡”。位于山东省北部,渤海湾南岸,黄河三角洲腹地,东部与东营市河口区、利津县为邻,南连滨城区,西南部与阳信县接壤,西部与无棣县毗连。2012年,沾化区总面积2218平方公里,辖7镇2乡、2个街道、1个海防办事处,438个行政村,总人口39.06万人。
1990年,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有8个民族,382358人。其中汉族382315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99%。少数民族7个,共43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01%,其中蒙古族3人、回族23人、壮族1人、朝鲜族3人、满族10人、白族1人、达斡尔族2人。
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县共有12个民族,366178人。其中汉族3661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99.99%;其他民族占全县总人口的0.01%。其他民族中蒙古族2人、回族10人、壮族2人、朝鲜族2人、满族3人、藏族1人、苗族3人、彝族1人、布依族1人、土家族2人、畲族1人。
⑤ 沾化区的历史文化
渔鼓戏发源于沾化区胡家营村,距今已有近300年历史。据《沾化县志》、《山东艺术志》、《中国戏曲志·山东卷》载:1723年,胡家营村重修道观时,有道士来此说唱道情,村民学会其腔调,最终上台化妆演出,遂发展成为行当齐全、文武兼备的渔鼓戏。渔鼓戏以沾化为中心,辐射周边的无棣、阳信、惠民、滨城、博兴等县区,东营市及河北省黄骅市等沿海一带,渔鼓戏也广为流布。
沾化有民谣称渔鼓戏:“扔下牲口撇下筐,庄里传出渔鼓腔。”“不娶老婆不睡觉,就是落不下渔鼓调。”2006年5月,沾化吕剧团改称沾化渔鼓戏剧团,新渔鼓戏《审衙役》以其鲜明的地方特色与较强的艺术感染力,并在2006年的第四届中国小戏艺术节上获得7项大奖。 2006年沾化渔鼓戏被列入山东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2008年6月,沾化渔鼓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扩展项目名录。 梭鱼体纺锤形,细长,头短而宽,有大鳞,为近海鱼类。喜栖息于江河口和海湾内。性活泼,善跳跃,在逆流中常成群溯游,吃水底泥土中的有机物,为渤海湾沾化海域常见的经济食用鱼类。沾化海域梭鱼年产量达1.5万余吨。捕捞梭鱼的最佳时期在春季,此时被捕捞到的开凌梭鱼鲜美,食之即不用刮鳞也不必剖肚,只须清水文火慢慢炖煮,其汤汁乳白、肉质鲜嫩、味美诱人、营养上乘。
⑥ 滨州有那些历史
滨州没有什么历史。不过隶属于滨州的几个小城市倒是有历史的。
⑦ 现在的沾化秦朝是那里
(沾化)唐设招安镇,宋升镇为县,沿名招安县,今改沾化县,县名取义于汉代渤海太守龚遂治郡“海滨之民,复沾圣化”。--网络
可见到唐代时这里才设建制。查《中国历史地图》秦地图,作者认为那时沾化还未因黄河泥沙冲积而形成,也就是说那时候现在的沾化还被海水覆盖着。如图:
⑧ 沾化县有哪些历史名人
丁汝夔:(1497~1550),字大章,号沦源,今古城镇管家庄人。1521年(明正德十六年)进士,选庶吉士,历任礼部主事,山西左布政使,甘肃、保定、应天巡抚,湖广参政,河南巡抚,吏部左、右侍郎,兵部尚书兼督团营。丁汝夔任礼部主事时,因争“大礼”被削职家居,后议定复官。巡抚应天时,大奸臣严嵩专权,侵吞军饷,战备废弛。其子严世藩亦仗势欺凌官吏,鞭笞役卒,丁汝夔对此极抱不平,出面制止,自此与严氏父子结怨,遭贬谪任湖广参政,复以公议起任河南巡抚等职。1549年(明嘉靖二十八年),丁汝夔任兵部尚书兼督团营。时鞑靼军屡屡犯境,边务紧急,丁汝夔呈《备边十要》及“退虏长策”十余牍均被严嵩扣压,致使鞑靼军进犯肆掠京城8日。嘉靖帝以“御寇无策,守备不严”敕令将丁汝夔斩首。汝夔临刑醒悟,大呼:“是严嵩误我!”。后免死下狱。1567年隆庆帝继位,丁汝夔得昭雪,赐资政大夫。
苏兆登字宴林,号朴园。今古城镇王见南村人,1768年出生。幼时家贫,当地范氏塾师怜其聪敏,收养读书。兆登刻苦自砺,学业优异,每试皆冠。1795年(清干隆六十年)考取举人。1799年(清嘉庆四年)考取第一甲第二名进士(榜眼)。历任翰林院编修、浙江道监察御史、江西南安府知府、军机章京、陕甘学政、永平府知府、淮阳河务兵备道等职。并曾出任云南乡试正考官、会试及顺天乡试同考官。1821年(清道光元年),擢升福建按察使,因奔父丧未赴任。后乞告归里,奉母10余年,1847年卒于家。
苏敬衡 : 字心舆,号蕉林,苏兆登子,1801年出生。1834年(道光十四年)考取举人,1836年(道光十六年)考取第一甲第三名进士(探花)。曾任翰林院编修、国史馆协修、陕甘副主考,直隶天津府、宣化府知府,广东雷琼兵备道,甘肃、四川按察使等职。1853年(清咸丰三年),敬衡由四川调任福建按察使,被奸人诬告,未赴任。后真相大白,但敬衡因继母年迈,请假归里,1867年卒于家乡。苏氏以“父子二鼎甲”闻名于世。
张衍鲁:(1797~1867),字步曾,1829年(清道光九年)武进士;
张衍熙:(1808~1867),字如皞,1840年(道光二十年)武进士。张衍鲁、张衍熙系同胞兄弟,今大高镇河沟张村人。张氏兄弟出生于普通农家。其父嗜读书,但屡试不中,改习医方便乡里。其两位叔父皆为武庠生。时河沟张村开设拳房,农家子弟多习武,兄弟皆受影响,先后弃文就武。衍鲁身魁伟,性豁达,勇力过人。会试中,以拉硬弓为众人惊叹,官至湖北都司,封昭武都尉(正四品)。衍熙身伟貌秀。会试中,射箭,三牌皆穿靶心,为各省武举叹服。曾任济南提塘、徐州营守备。诰封武德骑尉(正五品)。 王金奎:字文甫,号石农,生卒年不详,今富国镇杏行村人。1903年(光绪二十九年)恩科举人,朝考二等。初任广东盐课大使,到粤后,不善于应酬,值宋晋之开局修《山东通志》,应召回里任采访,经常与济南名士和知识界人士在一起探讨学问。他嗜书成癖,遇好书即买,钱不够时以衣服作抵押。家藏书不下万卷。深通金石学,考据精详,品鉴无讹。
⑨ 沾化区的历史沿革
沾化境域,商属蒲姑(又名薄姑)国。周属齐国。秦朝属厌次县地。
西汉,东南部属千乘郡湿沃县(即漯沃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富平县,西北部属渤海郡阳信县。
东汉,东南部属乐安国千乘县,西南部属平原郡厌次县,西北部仍属渤海郡阳信县。
三国时期,地属魏。东部为乐陵国湿沃县地,西部为厌次、阳信县地。西晋因魏制,隶属未变。
东晋、南北朝为乐陵郡阳信县、厌次县、湿沃县地。隋代,西部为渤海郡阳信县地,东部为渤海郡蒲台县地。
唐朝,武德四年(621年)改渤海郡为棣州,县境遂属棣州。垂拱四年(688年)析蒲台、厌次置渤海县,并于渤海县建招安镇(今沾化古城),今县境即为棣州渤海县招安镇地。天宝元年(742年),改棣州为乐安郡,招安镇随县改属乐安郡。上元元年(760年)乐安郡复称棣州,招安镇仍属棣州渤海县。五代十国时期,周显德三年(956年)置滨州,割棣州之渤海、蒲台两县属之,招安镇随县属滨州。
北宋初年渤海县招安镇仍属滨州。庆历二年(1042年)升招安镇为县,此为建县之始。熙宁六年(1073年)又省县为镇复入渤海县,元丰二年(1079年)复置招安县。
靖康元年(1126年)宋被金灭亡,招安县归金朝,仍属滨州,至金明昌六年(1195年)更招安县为沾化县。
元代,初沿金制,中统三年(1262年)沾化区属滨棣路,至元二年(1265年)后,沾化区属济南路滨州。
明代,沾化区属济南府滨州。
清初袭明制。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武定州为府,沾化区属武定府。全县4乡统25里。清干隆年间(18世纪中叶)全县共辖291个村庄,至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发展到476个。
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设道,沾化属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岱北道为济南道,沾化区随属。民国十四年(1925年)设武定道,沾化区改属武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县直隶于省。民国二十六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山东省政府划沾化属鲁北行政区,抗日民主政府划沾化属冀鲁边区。民国三十年拾月(1941年10月)后归清河区,民国三十三年一月(1944年1月)冀鲁边区与清河区合并为渤海行政区,沾化区属渤海区第四专区。1949年属渤海区垦利专区。
1950年撤销渤海区,建惠民专区,沾化改属惠民专区。1957年秋由县城由沾城(今古城)迁至今富国街道。1958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合并为淄博专区,利津县并入沾化县,沾化县属淄博专区。1961年惠民专区与淄博市分治、利津县复制,沾化县属惠民专区。1967年专区改称地区,沾化县属山东省惠民地区。1992年改称滨州地区,2001年设地级滨州市,沾化县属滨州市。 2014年9月9日,撤销沾化县,设立滨州市沾化区。
⑩ 山东省沾化县姜牙店村有多少年历史
山东省滨州市沾化县泊头镇姜牙店,在沾化泊头东五公里,相传姜子牙姜太公曾隐居于此。后来,这里建起太公祠。周围还有几个与姜太公有关的村庄,如吕望庄、季姜堂等。所以,从东周(前770年)至今,至少有接近3000年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