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如果想详细了解中国古代史,应该读什么书
1、《上下五千年》
《上下五千年》是外文出版社出版图书,为现代着名语言学家、教育学家林汉达所着,讲述了中国的实史,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辛亥革命,是一本集中国发展史、重大历史事件及名人简介为一身的优秀历史读物。
作者选择重要和着名的人物和事件,根据史籍材料,加以组织和剪裁,用现代语言写出来,通俗易懂。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约有五千多年的历史渊源,所以"上下五千年"也就代指整个中国历史。
2、《中国通史》
《中国通史》以丰富的视听手段再现自中华文明起源到1911年时期的浩瀚历史图景,较全面地讲述中国古代历史发生、发展过程,揭示历史发展趋势及规律。
3、《国史大纲》
《国史大纲》是1996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钱穆。本书主旨在发明其相互影响,及先后之演变发展,以作国人如何应付现时代之种种事变作根据之借鉴。
这是一部中国通史,因用大学教科书体例写成,不得不力求简要,仅举大纳,删其琐节。
4、《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
《万古江河:中国历史文化的转折与开展》是2006年上海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许倬云。
将中国文化的发展过程当作中国文化圈不断扩张的过程,分为中原的中国,中国的中国,东亚的中国,亚洲多元体系的中国,世界的中国以及中国近百年现代化浪潮的蹒跚历程。
5、《中国文明的起源》
《中国文明的起源》是 第1版 (2009年9月1日) 中国出版集团,中华书局出版的图书。作者是 夏鼐。
叙述了从元谋人、北京人到山顶洞人的演进过程,勾画了中华大地早期人类进化的轮廓。中华文明遍布各地,呈现了多元发展、互相渗透、融聚一体的特点。炎、黄作为传说人物成了炎黄子孙的人文始祖,反映这一时代的巨大进步。
‘贰’ 了解历史要看什么书
治学的话当然是《宋史》。
张其凡的《宋代史》,听说不错,不过可能不好找下载。可以搜索“中国断代史系列”下载宋史的pdf。
只是想了解那段历史的话,蔡东藩的《宋史演义》就可以了,是演义小说,不过主体还是取自正史的。这个网上随便都可以找到。
自己的观点啊。
正史更接近史实、更严谨、但相对而言也比较枯燥,而且正史重点是记叙重大历史事件和人物,对民间的非官方的东西一般不太关注。另外《宋史》的话是古文,如果你没有足够的动力,恐怕你没耐心看。
野史提供更多细节,能比较直观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不过带有演义成分,就是夹杂了一些道听途说的东西,因此也更生动有趣。史学研究上一般是作为正史的补充。
根据你的情况,我还是推荐你先看蔡东藩的《宋史演义》。
如果之后你还有兴趣深入,就精读《宋史》吧,这是基本功,需要下点功夫的。
再然后看看《东京梦华录》和《武林旧事》,当小说读好了。《水浒传》,对了解宋代历史来说主要是让你了解一些当时的市井民俗以及宋元时的口语白话,情节方面就与宋史基本没关系了。
至于《宋代史》之类的教科书,可以帮助你了解整体的纲要脉络和所谓唯物史观。因为史书是纪传体(用人物来组织史实,刚接触会觉得有点乱)而且是年号纪年(例如"庆历八年"、是公元几年?比元丰三年早还是晚?一开始是不会适应的)、《武林旧事》等笔记史料也是零零碎碎的,有本现代人编的断代史,可以让你更快地理顺事件的先后时间顺序以及人物关系等。
不会,基本是取材自正规的史籍。小部分来自笔记野史,没有他自己捏造的东西。
‘叁’ 想了解中国历史,应该从哪些书入手
可以看一看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吕思勉先生的《中国通史》;此外,白寿彝、翦伯赞也有相应的值得一读的历史着作。不推荐看《资治通鉴》,太厚太说教,还是文言文,你又不是历史专业的人,不需要学习古文。如果对古代历史感兴趣,可以看看前四史,分别是司马迁《史记》,班固《汉书》,范晔《后汉书》,陈寿《三国志》。我们熟知的《三国演义》就是罗贯中在前人的基础上,对《三国志》加以改编而创作的。
‘肆’ 我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着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着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着《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5、《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伍’ 如果想从头彻尾的了解中国历史的进程,有哪些书籍推荐吗
爱好的历史的朋友可能都有类似的纠结或疑惑,就是读什么书合适。很多人推荐史籍,我认为对于一般的历史爱好者来说,这不合适;因为通 读史籍,毕竟是个花时间花精力的事情。我想推荐的是:一,范文澜、蔡美彪等着十卷本《中国通史》;如果有人认为这套书有倾向性。那么,二、上海人民出版社推出的“中国断代史系列”,从先秦一直到清,每个断代都是那个领域的领军专家撰写,集30年出齐,优先推荐。但是,如果你仍然感觉分量太重,读不完,那推荐大学历史本科教材,这方面的教材很多,我建议读复旦大学出版社的中国通史教程,自古至今,五册。不过,好像第二册,即中古部分仍没有出版社。
‘陆’ 如果想逐渐了解历史应该先看什么
国史大纲?中国通史?人类学简史?宇宙简史?2333中国古代文学史籍?剑吗?了解XXX的历史记载,了解XXX的历史?这种东西主要不是看内容和标题,而是看作者是谁............................................................................................................................................................想看的话可以选一本看:中国通史、吕思勉(30-40年代——沦陷区)、国史大纲、钱穆(30-40年代——国统区)、中国通史、范文澜(50-60年代——大陆)、傅乐成(50-60年代——台湾省)的《中国通史》、白一寿等人的《中国通史》(90年代——大陆),还有一部西方视角的《剑桥中国史》(费正清等人——英文着作),其中范文澜、白一寿版通史1.《国史大纲》是我看过的唯一一本有繁体字竖版的书。900多页的书,慢慢用了半年时间读完。2.原来古人的这种排版方式还是有很多优点的:正文分为大、中、小三种字体,分别对应正文中的主要内容、细节和注释。这样整本书东拼西凑,读起来也很轻松:不感兴趣的地方直接读大字体,其余的跳过,感兴趣的地方读细节,文中引用的小词插入进一步解释。一般来说,历史学家最应该秉持的职业道德是客观公正,这是历史学家和学者最大的区别。历史学家为了避免写出文人写的不靠谱的东西,会尽量避免在作品中出现感性的东西。但是,国史大纲有点不一样。它不仅有愤怒的序言,开篇前还有15节30多页的引言,都是用来对比西方历史,宣传中国历史的辉煌、伟大、独特、先进。不是近代最着名的历史学家之一不淡定,而是这本书写于20世纪30年代末40年代初,那是中华民族生存最关键的时候,而百年浩劫也让大批知识分子对中华文明没有信心,对未来没有方向。所以,钱穆想用这本书(作为大学教材使用)来提振青年学生对中国文化的信心,希望通过历史获得强大的凝聚力,一起阅读最危险的时刻。4.即使你对这本书不感兴趣,序言和30多页的引言(很好的总结了中国文明和西方文明的比较)仍然值得一读。5.这本书以政治、经济、文化为出发点,基本上走的是主干道,充分发挥了作为历史学家的特长,条理清晰,逻辑严密。它对不同时期政治文本的变化和原因进行了归纳和总结,严谨而全面,而战争方面,通常是史书写得最多的,内容却很少。书中对政治制度变迁的研究最为完整和成熟,这也体现在他的名着《中国历代政治得失》中,该书重点论述了政治制度的变迁。他在这方面的权威不应该是第二人的思想。6.可能是因为钱穆当时处于整个民族最黑暗最无助的时期。他在作品中反映了许多民族主义立场,表明了他对元清王朝的基本否定态度。严格来说,这是一个小失败,历史学家应该尽量做到客观,不那么露骨,不管是民族主义还是意识形态,但在那个时代,这是可以理解的。另:与钱穆先生的《国史大纲》相比,朱富没有特别的历史观,但非常重视考证后的历史现象。钱先生的这部巨着,吸收了顾、顾祖禹、顾、赵翼、钱大昕的着作,所以《国史大纲》中有上百个题目可以作为博士论文。傅先生的《中国通史》是许多已成为定论的研究成果的总结。两者各有优势。——许倬云
‘柒’ 我想全面了解中国历史,应该先看哪几本书
1、《国史大纲》:《国史大纲》是一部中国通史,力求简要,举其大纲,删其琐节。在不到1000页的篇幅里,其人物之详、事业之备,又显示了作者驾驭繁复历史的伟力,整书纲举目张,简繁得当。
2、《明朝那些事儿》:讲述的是从1344年到1644年这三百年间关于明朝的一些事情,以史料为基础,以年代和具体人物为主线,并加入了小说的笔法,对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权贵和小人物的命运进行全景展示。
3、《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在中国近代史上影响重大,有关着述已出版不少。这本书的研究可谓推陈出新,作者一系列独到创见可能在学术界引起争议,相信这种争议将有助于深化中国近代史研究。
4、《万历十五年》:本书是一部改变中国人阅读方式的经典。作者用近乎平淡的笔触分析一个皇朝从兴盛走向衰颓的原因,而这些平淡的叙述自有力量,他淡然勾勒出的人生困境,即便是对历史学不感兴趣的读者,也心有戚戚焉。
5、《中国通史》:本书分上、下两册。上册分门别类地叙述社会经济制度、政治制度和文化学术的发展情况,内容包括婚姻、族制、政体、兵制、住行、教育、语文、学术、宗教等十八类;下册按历史顺序叙述了政治历史的变革。
‘捌’ 想了解点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那你可以看看类似于《明朝那些事儿》这种类型的:
《汉朝那些事儿》《那时汉朝》
《晋朝那些事》
《南北朝那些事儿》
《唐朝那些事》《唐史并不如烟》
《五代那些事》
《如果这是宋史》
《明朝那些事儿》
……
需要注意的是,这种类型的书籍,作者主观内容掺杂的比较多,不可全信,需要有自己的辨别力。
如果你想看个大概,看个更通俗易懂的,可以推荐你看混子哥的《漫画中国史》系列,不过还没出完,目前只到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