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徽州是哪里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源于东、西两座山,西边黟山即黄山,东边---白际山脉即歙县的发祥地,主峰搁船尖。黑白两山,龙飞凤舞,形成黑白徽州的格局),又名新安,由黄山市的歙县(含现徽州区及黄山区汤口镇)、黟县、休宁(含现屯溪区)、祁门及婺源(现属江西上饶)、绩溪(现属安徽宣城)六个县组成。徽州是浙江省早期雏形浙江西道的一部分,也是江南省分治后安徽之“徽”的来源。新安亦指徽州与严州之新安江(钱塘江北源)及分治前之新安郡,严州现已并入杭州。太平天国时期江南饱受兵蠡之祸,徽州曾短暂归属浙江代管。
徽州地处黄山与天目山脉间,东临吴越故都杭州,与浙西的金、衢、严三州唇齿相依,风光秀美,山水人文系之,粉墙黛瓦的江南徽派建筑与之相得益彰。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所在为歙县(徽城镇为府县同城),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六县商人)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⑵ 中国四大古城的徽州古城
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徽州古城坐落于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歙县县城徽城镇中心,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歙(Shè)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歙县位于黄山市东部,在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山明水秀、风光旖丽。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古民居到处可见。
徽州,简称“徽”,古称歙州,又名新安,为浙江省最早雏形唐末两浙道的组成部分,也是江南省分割后安徽之“徽”的命名来源。宋徽宗宣和三年(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府治今歙县,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明清时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余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 徽文化也成为中外学者重点研究的中华三大地域文化之一。1987年,国务院批准改徽州地区为黄山市。今黄山市下属的徽州区长期来一直为歙县地治,于1988年1月划歙县7个乡镇成立。
⑶ 歙县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素有东南邹鲁之称。其中邹鲁代指什么
邹,即邹国,后为邹城,孟子故乡;
鲁,即鲁国,后为曲阜,孔子故乡。
邹鲁本指孔孟,或孔孟之乡。后延伸义为文化昌盛之地,礼仪之邦。
歙县的东南邹鲁之城,意为徽州之东南,文化昌盛地。
⑷ 全国四大古城
全国四大古城是指安徽黄山的徽州古城、四川阆中的阆中古城、山西平遥的平遥古城和云南丽江的丽江古城。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省黄山市歙县,千年徽州府治所在地,内有许国石坊、许国相府、南谯楼、阳和门、徽州府衙、徽园以及斗山街等府城街巷,还有江南都江堰渔梁古坝,中国历史文化名街渔梁街等,是展示和体现徽州文化的重要实物建筑,集中体现了明清时期的汉族文化特色。歙(Shè)县,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古代为徽州府治所在地,是徽州文化及国粹京剧的发源地,也是徽商的主要发源地,是文房四宝之徽墨、歙砚的主要产地,歙县位于黄山市东部,在杭州、千岛湖、黄山、九华山旅游线的中心点,徽杭、屯芜公路在此交会,皖赣铁路穿越而过,山明水秀、风光旖丽。园林、长亭、古桥、石坊、古塔、古民居到处可见。
阆中古城,位于四川省阆中市。是春节文化的发源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1986年国务院公布阆中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991年撤县建市,是四川省直辖市;1992年国务院批准为对外开放城市;2001年被授予国家级生态示范市,2004年被评为中国优秀旅游城市。2006年阆中市被联合国地名研究机构正式命名为“世界千年古县”。在“2009全球旅游度假论坛”上阆中被联合国挚友理事会和国际旅游营销协会授予“国际最佳旅游度假胜地”荣誉称号。2010年阆中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中国春节文化之乡“。
丽江古城,位于云南省丽江市。是一座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的名城,也是中国罕见的保存相当完好的少数民族古镇。丽江古城是第二批被批准的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也是中国仅有的以整座古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获得成功的两座古城之一(另一座为山西平遥古城)。
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平遥县。平遥县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5A级旅游景区。平遥古城位于山西省中部、太原盆地南缘,距省会太原90公里。汾河穿境南流,南同蒲铁路、大运公路由县城西北侧而过,地处要冲,交通便利。平遥古城是中国境内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古代县城,是中国汉民族城市在明清时期的杰出范例,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为人们展示了一幅非同寻常的文化、社会、经济及宗教发展的完整画卷。
⑸ 徽州指的是现在哪个城市/
徽州指的是现在的安徽省黄山市。
黄山市,安徽省省辖地级市,古称新安、歙州、徽州,地处皖浙赣三省交界处,被称为“三省通衢” ,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上饶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杭州市淳安县、临安区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毗邻。1987年撤销徽州地区,以境内山岳“黄山”之名设立地级黄山市。
1986年6月,黄山市(县级)改由徽州地区代管,徽州地区辖屯溪、黄山(县级)2市和歙、休宁、黟、祁门、石台、绩溪、旌德7县。1987年11月,国务院发出《关于安徽省调整徽州地区行政区划的批复》,撤销徽州地区、屯溪市和县级黄山市,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属徽州地区的石台县划属池州地区,绩溪、旌德2县划属宣城地区。1988年4月,地级黄山市正式成立,辖屯溪、黄山、徽州3区和歙、休宁、祁门、黟4县。
拓展资料:
黄山市位于安徽省最南端,西南与江西省景德镇市浮梁县、上饶市婺源县交界,东南与浙江省衢州市开化县、杭州市淳安县、临安区为邻,东北与安徽省宣城市绩溪县、旌德县、泾县接壤,西北与池州市青阳县、石台县、东至县毗邻。全市总面积9807平方公里。
⑹ 歙县徽州古城
徽州古城,又名歙县古城,古称新安郡。位于安徽黄山市歙县徽城镇,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一生痴绝处,无梦到徽州。徽州古城是一座独特“城套城”风格的古城,是我国四大古城之一 。古城里的许国石坊,是古城最精华的部分。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
徽州古城是中国 历史 文化名城歙县的核心景区,是徽州府治所在地,徽文化的发祥地,中国四大古城之一。 当地的 旅游 资源也很丰富和保护得很好。所以很值得一去。
歙县古城又是当年的徽州府衙,只有来过这里你才会对徽州以及徽式建筑和风土人情有更深入的了解。
从歙县古城门进去,穿过县衙和阳和门就能看到许国石坊了,太精美了,全国唯一的一个民间八角牌坊。
许国石坊是许氏衣锦还乡时在家乡歙县立此坊,这个石坊精雕细作,雕刻的动物栩栩如生,是古徽州石牌坊中最杰出的一座。
许国石坊,其不是通常的四柱而是八柱,形成四面围合,中国仅此一例牌坊是封建 社会 为旌表功勋、科第、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是最能诠释中国古代 历史 文化的载体。被誉为“东方的凯旋门”。
许国石坊简介。
许国石坊是整个古城的精华,建于1584年,牌坊有八根柱子,上面的石雕非常精美,在中国这样造型的古代牌坊只有这一个,可以想象到当时的主人的身份。
许国石坊,四面牌楼,国内少有,值得看看,罕见的大型石牌坊,全国现存的唯一 一 座八脚牌楼 。 牌坊四面八柱 ,宏伟壮观,凸显了徽派石雕的精湛 。
许国石坊雕刻之工艺,实在是巧夺天工。石坊绝大部分都施以枋木构建筑彩画的雕饰,借助面的凹凸取得光影效果。
许国石坊雕刻彩画主要集中在上、下额枋。构图分枋心和藻头两部分,藻头部分为适应梁长度的变化
整个古城的景点基本上都是沿着许国石坊延伸出去,周边有仿古的徽州府衙和徽园。
而我个人比较喜欢的是位于古城东北方的斗山街。是欣赏当地人最好的地方,徽派民居,牌坊,古井,构成了一幅田园生活风景。
许国石坊是徽州古城的中心地带,这里好多的商业店铺,最关键是晚间的灯火阑珊处牌坊更加的迷人,这里周边还有很多的 美食 ,是古城必须打卡的地方。
一个有 历史 ,有故事的古镇,很美,随便走走都很舒服,给我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古建筑的保护不错,很多当地人仍生活在城里,可以去生活区走走。
四大古城之一,保存的比较完整,古城很干净,步行街以商业店铺为主,但管理有序不杂乱,当地居民算比较朴实。
挺不错的地方古徽州城, 历史 在这里保存,文化在这里延续。
这里有着白墙黛瓦的古民居。徽派建筑的风格,如同水墨画般的清雅,让人如痴如醉。多少文人到这里感慨万千。
歙县徽州古城与云南丽江、山西平遥、四川阆中并称为中国保存最完好的四大古城。 历史 比较悠久,这里的 历史 文化比较浓厚,有十多个牌坊,也算是名人辈出的地方,古城里面的建筑比较有特色,很多景点都值得我们去了解,大学士牌楼上的石雕特别的精致,古城是根据 历史 遗迹翻修,并非人为重建,所以小巷比较多,而且错综复杂,这也是古城的一大特点。
⑺ 徽州一府六县分别是什么
徽州,简称“徽”,历史地理名称,古称歙州、新安。徽州一府六县,即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府治在现歙县徽城
⑻ 徽州古城在那里
徽州古城位于安徽黄山市,古城始建于秦朝,自唐代以来,一直是徽郡、州、府治所在地,故县治与府治同在一座城内,形成了城套城的独特风格。徽州古城是中国三大地方学派之一的"徽学"发祥地,被誉为"东南邹鲁、礼仪之邦"。
徽州古城分内城、外廓,有东西南北4个门,此外还保留着瓮城、城门、古街、古巷等。
城内景区包含徽园、渔梁坝、许国石坊、斗山街、陶行知纪念馆、新安碑园、太白楼等七处。覆盖了新安理学、徽派朴学、新安医学、新安画派、徽派建筑、徽州“四雕”、徽菜、徽州茶道、徽州方言等徽州文化。
徽州民歌是徽州地区一种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其内容丰富,体裁多样,有号子、山歌、小调及佛教、道教歌曲等。
徽州民歌与徽州民谣有着相通之处,既被广泛传唱,又十分朗朗上口,有的比较原生态,保留了方言古汉语的文字及押韵特征;
有的因为当地方言无法找到对应的汉语文字,故通过白话的方式进行表述,大多数民歌讲述的都是当年留守在家的徽州女人日夜思念在外打拼的丈夫,在绣鞋、洗衣等相对轻松的活计中随口哼唱,来表达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⑼ 古徽州指什么地方
徽州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行政区,古称歙州、新安。于宋宣和三年(1121年)由歙州改名而来下辖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六县,治所在歙县。
元升为“徽州路”,明清为“徽州府”。1987年徽州地区改名为地级黄山市,徽州行署同时改为黄山市政府,其中原来的绩溪县今属安徽省宣城市,婺源县今属江西省上饶市。
现在“徽州”一词除了指“徽州区”外,更多指的是具有共同历史、文化和语言,历史上长期由徽州(徽州路、徽州府)所辖的歙县、绩溪、休甯、祁门、黟县和婺源六县区域。
(9)哪里是历史上徽州府所在地扩展阅读:
徽州属《禹贡》“扬州”之地。春秋时属吴国,句践灭吴后属越国。战国后期属于楚国。秦汉时置歙县、黝县,属会稽郡。南朝时设置新安郡,隋朝改歙州,治所在歙县。
宋宣和三年(1121年),在平定方腊之乱后,将歙州改名为“徽州”,属于江南东路。元升为“徽州路”。
明清为“徽州府”,治所仍在歙县,下辖歙县、黟县、休甯、祁门、绩溪、婺源六县。康熙六年(1667年)将江南省分为安徽省和江苏省,徽州府属安徽。
1912年,民国废府,各县由省直辖,“徽州”不再作为行政区划名称。1934年,婺源县划归江西省,1947年划回安徽,1949年仍划归江西。
1949年设徽州专区,专署驻屯溪,辖屯溪市及歙县、旌德、绩溪、休甯、祁门、黟县6县。其后辖境屡有变动。1970年改称徽州地区。
1987年11月27日,撤销徽州地区,设立地级黄山市,原县级黄山市改为黄山区,并设立黄山市徽州区,以歙县、休宁县各一部分为其行政区域。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徽州
⑽ 江南徽州府是安徽吗
徽州府即徽州,简称“徽”,位于新安江上游,古称新安,宋徽宗宣和三年(公元1121年),改歙州为徽州,从此历宋元明清四代,统一府六县(歙县、黟县、休宁、婺源、绩溪、祁门),徽州府治歙县,府城为今歙县,辖境为今黄山市(除黄山区即原太平县 )、绩溪县及江西婺源县。徽州府府治在今歙县县城徽城镇。
徽州是徽商的发祥地,明清时期徽商称雄中国商界500多年,有“无徽不成镇”、“徽商遍天下”之说。徽文化已成为中国三大地域文化之一。
民国元年废府留县,原领六县直属安徽省。民国38年5月13日在徽州府城歙县设徽州专区,随后迁往屯溪市(今黄山市屯溪区),1934年由于蒋介石“剿共”之需要,婺源被划入江西,后因婺源民众发起返徽运动及同乡胡适等人奔走努力,迫于民意,1947年抗战胜利后划回徽州地区。但由于军管问题,1949年婺源又被划入江西省,延续至今。1987年为响应中央打好黄山牌以发展旅游业,绩溪县被交换而划入宣城。1987年,国务院批准徽州地区与县级屯溪市成立地级黄山市。
徽州的历史地理继1912年废府留县、1934年婺源隶赣后再次被人为地割断了,给徽州一府六县百姓、给热爱徽州文化的人们留下了难以平复的伤痛和遗憾,这是行政区划史上的一大败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