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体育的起源是什么
体育产生的社会根源。体育是在原始社会条件下萌芽和产生的。它与原始人类的其他社会活动如劳动、教育、军事、娱乐、医疗卫生、宗教祭把等有着密切的关系。
1)原始体育在生活和劳动过程中萌生,是原始社会教育活动的主要手段和内容。
2)在战争中,为了提高战斗技能,使体育成为人们进行军事训练和身体训练的手段。
3)原始人的生活条件非常严酷,自然灾害和各个部落相互问的搔扰,使人们的健康和生命都没有保障。阴康氏的“消肿舞”,《黄帝内经》中的“导引按乔”等都是治疗由于环境、气候所造成的身体疾病而进行的身体活动。这些既是医疗手段,又是健身活动。以后逐渐发展成各种成套的保健体操,健身的目的更加明确,体育的因素也进一步得到加强。
㈡ 体育学的起源与发展
体育赛事是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形成和演进的。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体育赛事的内容、形式、功能以及组织运营方式等都经历了持续不断的演化,大致经历了以下四个发展阶段。
一、体育赛事的起源
人类的体育活动起源很早,最早的形式应该是自发的、出于生存本能需要的一种身体行为(如猎猎)。历史记录与考古发现的材料表明,早在公元前2700年,中国就有了徒手武术。埃及、亚述与克里特岛等地也出现了弓箭、跳远与球类运动。
早期的人类体育运动往往缺乏独立意义,通常是作为宗教仪式的一部分而具有浓重的神秘色彩。其意义经常被提升到“符号”和“精神”层面。当代规模与影响力最大的人类体育盛会—现代奥林匹克运动会便是在古希腊人的宗教祭祀活动基础上演变而来的。信奉多神教的古希腊人,每逢重大祭祀日就会以唱歌、跳舞和体育竞技等方式作为祭祀活动来表达对诸神的敬意。其中,最为隆重的就是对众神之首——宙斯的祭祀。古代奥运会就直接源于这一重大宗教活动。渴望和平的古希腊各城邦之间约定,在奥运会举办期间能够以神的名义进行休战以达到短暂的和平和灾难的减少。从此,对和平的追求就成为奥运会一个永恒的主题和精神内核。在奥运会发源地的古希腊,人们的体育运动观与实践对人类的体育活动与赛事的发展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体育运动在这里不仅普遍受到重视,甚至被视为是一种崇高的活动。古希腊诗人荷马的《伊利亚特》(公元前8世纪)中就曾记述阿奇里斯为了纪念在战争中死去的朋友巴托勒特别举行了一场体育竞赛,这是目前为止有关运动比赛最早的记载①。
二、体育赛事的萌芽——体育游戏
体育运动竞赛项目最早是以“游戏”的形式出现的,具有从宗教意义上的“神圣”活动向世俗意义上的娱乐活动过渡的性质。如现代足球最早起源于我国汉代“跳鞠”游戏。现代篮球运动则是由美国体育教师詹姆士·奈史密斯于1891年发明的。当时由于冬季人们缺乏室内球类运动,奈史密斯便从工人和儿童用足球向桃子框中投球的游戏中得到启发,设计将两只桃篮分别钉在健身房内两端看台的栏杆上,篮口水平向上,距地面约10英尺,以足球为比赛工具向篮内投挪足球,入篮即得1分,按得分多少来定胜负。因为这项游戏最初使用的是桃篮和球,故名“篮球”②。
三、体育比赛的传统形式——体育竞赛
以“游戏”形式出现的体育竞赛活动为体育赛事的进一步演进和发展打下了坚实基础。
育竞技性质的运动相比游戏形式的运动的一个最大的不同点就在于,运动内容更完整、规范
和系统,并有了相应的严格评判规则。从概念上来看,体育竞赛是在规则的统一规定下,采用公平合理的竞赛方法,运用人体的体能、智慧及所掌握的技战术能力,按特定的形式进行的竞技活动过程。
在体育竞争活动发展的早期,赛事组织举办方与参与者只关注活动内容本身及其结果。
传统的体育赛事由“参赛活动人群(包括运动员、裁判人员与组织管理人员)”竞赛的空间(比赛场地)与物质条件”以及“组织管理”三个子系统构成。赛事组织者对体育竞技活动范围以外的经济、社会、文化乃至科技等环境并不关注。这一方面受传统社会生产力发展低下以及物质与精神生活贫乏的社会环境制约,也与体育赛事本身的影响力难以“溢出”竞赛范围有直接关系。
四、现代体育赛事及其发展特征
无论是在世俗意义上的娱乐活动发展演变而来,还是在宗教意义上的敬神与祭祀活动基础上形成,传统体育赛事一个最为显着的特点就是它的“非功利性”或“公共”性。这可以是在一个社区尺度,也可以是在地区、全国甚至全球(如1984年以前的国际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尺度。公共部门主导成为赛事举办与组织管理的唯一形式。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经济、社会文化、政治和科技等元素均已介入体育赛事的发展演变,体育竞赛活动过程变得复杂起来,其内涵和外延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仅表现出“竞技体育”和“大众体育”两个发展向度,而且社会活动中的休闲娱乐类赛事也被纳入体育赛事发展的内容。
1.体育赛事的“节庆化”(Festivalization)
㈢ 体育的发展史
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刚刚成立,就组织召开了“全国体育工作者代表大会”,提出了建设“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新体育的号召。1952年6月10日,毛泽东同志发表了“发展体育运动,增强人民体质”的题词,为我国体育发展奠定了重要的思想基础。随后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和中央人民政府体育运动委员会相继成立,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和队伍建设得到大力加强,体育得到广泛普及和显着提高,逐渐摆脱了旧中国体育的落后面貌。
新中国体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而是受到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形势的影响。由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内少数势力顽固坚持反华立场,我国于1958年被迫中断了与国际奥委会等国际体育组织的联系。“文革”期间,体育事业发展受到严重影响。“文革”结束后,体育事业走上正确发展道路,发生深刻变革。1979年,我国恢复了在国际奥委会的合法席位。1980年,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冬季奥运会。1984年,改革开放后我国首次组队参加夏季奥运会。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体育日益成为人民群众生活的一部分,在经济社会生活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与此同时,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体育交往,已成为国际体坛的一支重要力量。目前我国共有259人在世界和亚洲体育组织担任409个职务,任秘书长以上职务的230个,先后有34人获得奥林匹克勋章。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体育在管理体制、群众体育管理制度、训练和竞赛制度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逐步探索形成了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育体制和运行机制。体育战线不断深化对体育发展规律的认识,积极开创体育事业发展的新局面,使群众体育、竞技体育、体育产业等各个方面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探索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发展道路,为新时期体育事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新中国体育成就:
1956年6月7日,上海陕西南路体育馆,中苏举重友谊比赛中,20岁的广东小伙子陈镜开,以133公斤的挺举,创造了中国体育史上第一个世界纪录。中国从此开始了向着世界体育顶峰的迈进。
1959年4月5日,从香港回到祖国大陆、年仅21岁的运动员容国团,在前联邦德国多特蒙德举行的第2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中,一路过关斩将,奋力夺得了男子单打冠军,这是中国体育史上的第一个世界冠军。
1959年9月13日,国力蒸蒸日上的中国在北京举办了第一届全国运动会,近8000名运动员汇聚在一起,创造了史无前例的好成绩。
1960年5月25日4时20分,中国人第一次站在了世界之颠。中国登山运动员王富洲、贡布、屈银华首次登上了海拔8848.13米的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这也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成功地从珠峰北路攀上顶峰。
1981年11月16日,已经在第三届女排世界杯赛上6战6胜的中国队,迎来了最后的对手日本队。大贩体育馆里日本观众的助威声震耳欲聋,中国队沉着应战,终于以不败的战绩,赢得了中国三大球中的第一个世界冠军。从此后,中国女排屡战屡胜,创造了“五连冠”的奇迹。
1984年7月,中国派出强大阵容来到美国洛杉矾,参加了在这里举行的第23届奥林匹克运动会。7月29日,比赛刚开始,中国射击选手许海峰就在男子自选手枪慢射的比赛中,以566环的成绩夺得了这个项目的冠军,这不仅是本届奥运会的首枚金牌,也是中国人在奥运会上获得的第一枚金牌。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将金牌佩戴在许海峰胸前时,激动地宣布:“这是中国体育史上最伟大的一天。”中国取得了奥运金牌榜上“零”的突破。
㈣ 体育的起源于什么体育是如何起源
1 体育的发展与教育、军事、科学技术的发展,以及人们的宗教活动、休闲娱乐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必需指出,体育在其整个历史发展过程中,是受一定的政治经济所制约,并为一定的政治经济服务。体育的发展大致经过了以下三个时期:原始的体育萌芽时期;自觉从事体育时期;形成与完善体育制度时期。经过这三个时期,逐步形成了现代的体育体系;其中竞技体育的发展更是推动现代体育发展的主要动力。
2 “体育”一词,据世界体育资料记载,最早是法国人于1760年在法国的报刊上论述儿童身体教育问题的论文时首先起用的(Ecation Physique<法>)现在国际上普遍用“Physical Eation”泛指“体育”。它的本意是指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Sport”一词一般认为源于拉丁“Disport”它的本意是指离开工作去游戏、玩耍、进行娱乐活动等。后来逐渐形成具有新含义的一个概念,即---竞技运动(竞技体育)。
3 我国是近百年来才从国外传入“体育”一词的,体育史界一般认为最早是留学生从日本传入的。当时还有从德国传入的“体操”一词。新中国成立后,都用“体育”和“体育运动”这些词作为体育的总概念或第一位概念。“体育”有广义和狭义的体育,体育理论界对它的定义有不同的观点,目前比较普遍且较有群众基础的观点是:它是指根据人类社会生活的需要,依据人体生长发育、动作技能形成和机体机能提高的规律,以身体练习为基本手段,达到发展身体、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术水平、丰富社会文化生活的一种有意识、有目的、有组织的社会活动,及其在人类社会发展中形成的全部财富。
我国现代体育,基本上由:大众体育(群众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育、学校体育三方面所组成。
㈤ 简述体育史的发展脉络
体育史的研究是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高涨而兴起的。最初的研究一般都是从古典体育研究开始。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交往日趋频繁,体育研究者的视野也随之扩大。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体育史的研究已从古典体育研究踏上新的科学道路,进入了对体育发展的各个历史阶段和单项史的研究,逐渐把西方体育和东方体育作为体育史研究的重要内容,进一步扩大了体育史研究的领域。
(5)体育的历史经历什么不同扩展阅读
体育起源经历了漫长的历史进程。这一进程曾发生过3次质的变化。第1次从大量生产劳动和生活的自然动作中,分化、提炼出了一些有助于发展身体技能和能力的动作与练习。第2次为准备成年礼等仪式而进行的系统的身体训练的出现。
第3次祭礼竞技的产生。从这一发展过程也可看出多种社会因素在体育起源中所起的作用,其中生产劳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其他社会因素——宗教、艺术、战争以及人类生理本能等,则对身体练习和竞技的规范化、系统化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㈥ 简述历史中的体育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在“体育”一词出现前, 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在古希腊, 游戏、 角力、 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容。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 打猎、 游泳、 爬山、 赛跑、 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我国体育历史悠久,但“体育”却是一个外来词。它最早见于20世纪初的清末,当时,我国有大批留学生东渡去日本求学,仅1901年至1906年间,就有13000多人,其中,学体育的就有很多,回国后,他们将“体育”一词引进到中国。
在我国,“体育”这个词最早见于1904年,在湖北幼稚园开办章程中提到对幼儿进行全面教育时说︰“保全身体之健旺,体育发达基地。”在1905年《湖南蒙养院教课说略》上也提到︰“体育功夫,体操发达其表,乐歌发达其里。”
在我国,最早创办的体育团体是1906年上海的“沪西士商体育会”。1907年我国着名女革命家秋瑾在绍兴也创办了体育会。同年,清皇朝学部的奏折中也开始有“体育”这个词。辛亥革命以后,“体育”一词就逐渐运用开来
1762年, 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 爱弥尔进行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课”。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出现了 篮球、 田径、 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作为教育的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的“体育”(phyical ecation)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把自身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现象中区别出来。但是,体育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将有所发展。
㈦ 体育一词的 历史演变
体育虽然有悠久的历史,然而“体育”一词却出现得较晚。在体育一词出现前,世界各国对体育这一活动过程的称谓都不相同。
体育一词,其英文本是physical ecation,指的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直译为身体的教育,简称为体育。在古希腊,游戏、角力、体操等曾被列为教育内 容。17~18世纪,在西方的教育中也加进了打猎、游泳、爬山、赛跑、跳跃等项活动, 只是尚无统一的名称。18世纪末,德国的J.C.F.古茨穆茨曾把这些活动分类、综合 ,统称为“体操”。进入19世纪,一方面是德国形成了新的体操体系,并广泛传播于欧美 各国;另一方面是相继出现了多种新的运动项目。在学校也逐渐开展了超出原来体操范围的 更多的运动项目,建立起“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手段的教育”这一新概念。于是,在相当的 一段时间里,“体操”和“体育”两个词并存,相互混用,直到20世纪初才逐渐在世界范 围内统一称为“体育”。
1762年,卢梭在法国出版了《爱弥尔》一书。他使用“体育”一词来描述对爱弥尔进行 身体的养护、培养和训练等身体教育过程。由于这本书激烈地批判了当时的教会教育,而在 世界引起很大反响,因此“体育”一词同时也在世界各国流传开来。从这里我们可以清楚地 看到,“体育”一词的最初产生是起自于“教育”一词,它最早的含意是指教育体系中的一 个专门领域。到19世纪,世界上教育发达国家都普遍使用了“体育”一词。而我国由于闭 关自守,直到19世纪中叶,德国和瑞典的体操传入我国,随后清政府在兴办的“洋学堂” 中设置了“体操球”。1902年左右,一些在日本留学的学生从日本传来了“体育”这一 术语。随着西方文化不断涌入我国,学校体育的内容也从单一的体操向多元化发展,课堂上 出现了篮球、田径、足球等。许多有识之士提出不能把学校体育课称体操课了,必须理清概 念层次。1923年,在《中小学课程纲要草案》中,正式把“体操科”改为“体育课”。
从此“体育”一词成了标记学校中身体教育的专门术语。
“体育”一词在含义上也有一个演化过程。它刚传入我国时,是指身体的教育,作为教育的 一部分出现的,是一种与维持和发展身体的各种活动有关联的一种教育过程,与国际上理解 的“体育”(phyical ecation)是一致的。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体育事 业的不断发展,其目的和内容都大大超出了原来“体育”的范畴,体育的概念也出现了“广 义”与“狭义”解释。当用于广义时,一般是指体育运动,其中包括了体育教育、竞技运动 和身体锻炼三个方面;用于狭义时,一般是指体育教育。近年来,不少学者对“体育”的概 念提出了一些解释,但比较趋于一致的解释为:“体育是以身体活动为媒介,以谋求个体身 心健康、全面发展为直接目的,并以培养完善的社会公民为终极目标的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或 教育过程”。体育的这一定义既说明了它的本质属性,又指出了它的归属范畴,同时也抱自 身从与其邻近或相似的社会主义现象中区别出来。但是,体育的概念并非是一成不变的,随 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对体育的认识也将有所发展。
㈧ 体育学在我国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5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新中国社会体育的创业阶段”自1949年1957年;第二阶段是“马鞍型发展阶段”自1958年- 1965年;第三阶段称为畸形发展阶段;第四阶段称为发展与初步改革阶段;第五阶段称为改革的深化阶段。
体育运动自古代奥运会时期发展至今,其组织性和相关规则不断得到加强。工业化使得在发达及发展中国家的居民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这让他们可以参加并观看观赏性体育运动,体育运动曾参与人数增加,传播更为普遍。随着大众媒体和全球联系的加强,这一趋势更加明显。
体育运动专业化成为主流,体育运动更加流行,体育迷们通过广播、电视、互联网追逐职业运动员,同时他们也自己参与业余的体育运动,从中得到锻炼和娱乐。
秧歌是在节奏鲜明的音乐伴奏下的一种民间舞蹈,主要流行于中国北方地区。因其舞动幅度较大,故由艺术表演逐渐变为健身运动,尤其受到中老年妇女的喜爱。
围棋源于中国,春秋战国时期即有关于围棋的文字记载。后流传到日本、韩国及欧美国家。新中国成立后被列为正式的体育运动竞赛项目,现已在全世界得到传播和发展。
武术是以拳术、器械、套路和实战形式为主的,既能健身自卫,又可养生保健的体育项目,几千年来一直在民众中广泛传播。
太极拳是中国武术众多拳种之一,已有三四百年的历史。它融合古代道家养生修炼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