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三晋是指什么
三晋有两种意思: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二是指山西省。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现在三晋统指山西
涵义
得名由来:三晋最初是指战国时期的韩国、赵国、魏国三国的合成,韩、赵、魏三家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个,他们在春秋晚期实际掌握晋国的大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2] 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史书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
史书记载
《商君书·徕民》:"秦之所与邻者,三晋也。"
《战国策·赵策》:"三晋合而秦弱,三晋离而秦强。"
《史记·燕召公世家》:" 孝公 十二年, 韩 、 赵 、 魏 灭 智伯 ,分其地。 三晋 强。"
寓意演变
秦始皇统一中国之后,三晋作为地名是指韩、赵、魏三国故地,后来演变为山西省的别称。
唐朝崔曙 《九日登望仙台呈刘明府》诗:" 三晋云山皆北向,二陵风雨自东来。"
明朝于谦 《暑月将自太行巡汴》诗:" 三晋冲寒到, 中州冒暑回。"
文字
春秋时代开始,各地诸侯相争,而原本周文化独尊的局面逐渐破坏,各地区文化开始有"本地化"的改变趋势。到了战国时代以后,这种情况更明显,在文字使用方面可以粗略依照地域分为五大系统:东方齐系、东北燕系、南方楚系、北方晋系和西方秦系文字,而三晋的文字属于北方晋系,各系统的文字大体上相近,只有小部份文字有所差异,因此彼此文书往来并没有太大问题。
文化
从现有的文献看,道家的传播大体可分为南北两大方面。北方方面又分为以三晋之地的文子一支和齐国的黄老学派一支,其共同特点是以"道"为根本重建人文世界,具有明显的"入世"倾向。南方一系则为庄子代表,发展《老子》去"欲"之说,进而将"长生久视"的取向扭转为精神的自由亦即"逍遥",表现出明显的"出世"倾向。
北方系的三晋的一支有《文子》一书。过去普遍认为《文子》是伪书,是后人摘抄《淮南子》凑成的篇章。1981年在河北省定州市八角廊西汉墓葬中出土竹简中有《文子》,经整理于1995年公布①。竹简共227枚2700余字。竹简的出土,使古本《文子》的面目大体地浮出历史水面。与郭店本《老子》显示的老子之学的基本倾向一致,《文子》主要从《老子》的无为、尚虚、贵柔及主在人后的宗旨出发,推阐出一番道家的治世之道。
古本《文子》假托周平王与文子对话。学者认为,这不是无谓的设辞,文子是晋人,而且是史官出身,他的学术背景正以三晋的史学为背景③,这与我们对老子学术背景认识有一致处。而且,据魏启鹏先生考察,睡虎地出土的秦代竹简《为吏之道》中,即含有文子之学的内容,即是说文子之学在北方的影响直至秦国。
⑵ 三晋指的是什么
简单地说三晋就是指春秋末期,强大的晋国被韩赵魏三个小诸侯国所瓜分.历史学上把这个历史事件叫做"三家分晋"因此,三晋就可以说是.韩晋\魏晋和赵晋.
⑶ “三晋”、“三秦”是指哪些地区,这个说法来源于何处
三晋:一是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二是指山西省。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现在三晋统指山西。
三秦,原指章邯、司马欣、董翳三位被项羽封在关中地区为王的秦朝降将。
章邯为雍王,管辖关中西部;司马欣为塞王,管辖关中东部;董翳为翟王,管辖关中北部。史记、汉书等将此三位秦将称为三秦。这就是“三秦”的由来。
刘邦统一中国建立汉朝后,关中被分为三个郡:京兆、左冯(ping)翊、右扶风。
现将中国陕西的陕南,陕北,关中并称“三秦”。
“三秦”的称谓产生后,历史上也有人将它作为政权名称。例如五胡十六国时期,公元350年居住在甘肃秦安县东南的氐族首领苻洪起兵,自称“三秦王”,建立政权。352年,其子苻健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前秦”;385年羌族首领姚苌擒杀前秦皇帝苻坚。386年姚苌称帝,都长安,国号“秦”,史称“后秦”。
⑷ "三晋"一称的由来
据说,太原是唐代的发源地,山西是“晋”的全称,那么,接下来,我们将探讨唐、晋、三晋之间的关系。关于“三晋”,公元前458年,晋哀公继位后不久,晋国六大臣之一的智伯(智、昭、卫、汉、藩、中行)接管了晋国的实权。他与韩、魏联手瓜分了范、中行两座城市,随后,智伯与韩、魏联手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士兵们将洪水引向晋阳,企图一举将赵国消灭。
三晋得名,是三晋对晋国在名分版图、实际权力、制度风貌上继承的结果,远不是国都位于何方所能改变的。换句话说,三晋是从春秋晋国的霸业中,生长出来的三个战国政权,晋土是三晋的土壤,而定都晋土之外,只是三者在战国早期对外争霸的举措,绝非三者根基转移的表现。
⑸ 历史上“三秦”、“三晋”,分别是现在的什么地方
春秋战国时期,陕西由秦统治,后世称陕西为“秦”,主要山脉跨越陕西中部称为“秦岭”,渭河平原称为“秦川”,所以,陕西也被称为“三秦大地”。
此外,三晋不仅代表了春秋时期占统治地位的晋国,也包括赵、魏、韩等战国七雄。二千余年来,人们仍然怀念和赞美三晋,并称山西为三晋,说明三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晋代更为广泛,也体现了三晋作为中华文明史发祥地之一的丰富内涵。更有甚者,三晋文化不仅实现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极大融合,还为山西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做出了历史性的贡献。
三晋得名,是三晋对晋国在名分版图、实际权力、制度风貌上继承的结果,远不是国都位于何方所能改变的。换句话说,三晋是从春秋晋国的霸业中,生长出来的三个战国政权,晋土是三晋的土壤,而定都晋土之外,只是三者在战国早期对外争霸的举措,绝非三者根基转移的表现。
⑹ 三晋指哪三晋
三晋指的是三家分晋,也就是战国初期的韩、赵、魏三个国家。山西省在春秋战国时期属晋国地,故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分晋国,因而又称“三晋”。
山西省地处黄河流域中部,东有巍巍太行山作天然屏障,与河北省为邻;西、南部以黄河为堑,与陕西省、河南省相望;北跨绵绵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毗连。域轮廓呈东北斜向西南的平行四边形,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
(6)现在俗称三晋历史上指什么扩展阅读:
山西历史上前后共三次立国。悠久的历史留下众多的文化遗产,加之复杂多样的地形地貌,河流山川形成的自然景观,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现存古建筑和传统民居居全国之首,国家重点保护的有50处,省级保护400多处。
佛教圣地五台山,寺庙群集千年精萃,其中现存最古老的木构建筑,多种建筑风格为一体的寺院多聚于五台山;恒山悬空寺以逶迤于悬崖峭壁之上的惊险奇特驰名;晋祠、平遥古城、霍州署、芮城永乐宫、永济普救寺,解州关帝庙,应县木塔,祁县乔家大院,灵石王家大院,太谷三多堂组成了山西晋中的大院民俗文化和闻名全国的晋商文化。
⑺ 三晋是指几个地方
三晋有两种意思:
一、指中国的战国时期的赵国、魏国、韩国三国的合称,作为地理名词指赵、魏、韩三国故地。
赵氏 、 韩氏 、 魏氏原为晋国六卿, 公元前403年,周天子承认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在《战国策》、《史记》、《资治通鉴》等书中,将赵、魏、韩三国合称为三晋,其地约当今之山西省、河南省中部北部、 河北省南部中部。
二、指现在的山西全省。
春秋五霸之一的晋国发源于山西,后虽“三家分晋”但赵国、魏国、韩国仍位列战国七雄。在现今山西历史上是当时无愧的辉煌时期。所以现在任有已“三晋”对山西的尊称。
⑻ 三晋指的是什么
相传太原是古唐国封地,山西简称晋,三晋是山西、太原的美称。本文将就唐、晋、三晋的联系说一段有关太原的历史。
关于“三晋”。公元前 458年,晋哀公即位不久,晋国六卿(智、赵、魏、韩、范、中行)之一的智伯掌握晋国的实权,他伙同韩氏、魏氏瓜分了范氏、中行氏的邑地。接着智伯又联合韩、魏围攻赵国都城晋阳,兵将水灌,企图一举灭赵。赵襄子以“唇亡则齿寒”的道理,派人秘密说服韩、魏,三家联合起来反对智伯,大败智军于晋阳,杀死智伯。公元前 453年,赵、韩、魏三家瓜分了晋国的领地。公元前 403年,即周威烈王二十三年(晋烈公十七年),赵、魏、韩受封为诸侯。由于赵、魏、韩都孕育于晋国,“三国分晋”后,虽然晋国宣告灭亡,新兴的赵、魏、韩济身诸侯之列活动于中华舞台;但晋作为公国,其烈公、孝公、静公在狭小的天地中还有名无实地存在了28年。
晋,三晋是秦统一以前,中国历史上的一个不可分割的悠久文明古国。所谓三晋,就是三家分晋,晋分为三家的意思。三家分晋在中国历史上是战国时代的开始(公元前 403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将三家分晋作为开端,并提到三晋这个述语。三晋,实际上也是后世对这一段历史的统称。我想,正如后人称东汉末年的蜀、魏、吴为三国一样,是泛指这一段历史的。三晋既代表称霸春秋的晋国,又包括跻身战国七雄的赵、魏、韩。人们历经二千数百年至今仍然怀念三晋,赞美三晋,把山西统称为三晋,说明三晋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比晋更广泛地体现了作为中华民族文明史上的发源地之一的内涵;说明三晋文化实现了北方文化与中原文化的融合,对继承和发展中华民族文化做出的历史贡献;说明三晋大地地理优越,资源丰富,人才荟萃,是祖国的一块风水宝地。
有着30个世纪悠久历史、古老文化孕育的三晋儿女一定会在跨越新世纪光辉时代,在三晋大地奏出更加辉煌的凯歌!
⑼ 三晋是指什么
三晋是指战国时期的韩国、赵国及魏国这三个国家。
在战国时期,韩、赵、魏三家原是春秋时期晋国六卿中的三个,他们在春秋晚期共同打败了晋国执政的智氏,然后逐步掌握晋国的大权,前403年,周威烈王承认韩、赵、魏三家为诸侯,史称“三家分晋”,因此史书称韩、赵、魏三国为三晋。
(9)现在俗称三晋历史上指什么扩展阅读:
晋就是春秋时期的晋国,晋国也是西周武王分封的姬姓后代建立的国家,当时的燕国也和晋国的情况差不多,都是姬姓后代,只不过燕国的实力是比不过晋国的。
晋国在春秋时期可是一个强悍的国家,但,由于晋国姬姓子弟在争权夺利的时候,发生了大规模的屠杀姬姓子弟的事件。这就导致了姬姓人口的锐减,同时异性人口的强大。
一个诸侯国,想要长期兴盛,他是离不开能人的。因为姬姓子弟,基本上全部被国君给杀害了,所以,这时候他们不得不用异姓的人来护卫国家了。此刻,被晋国国君重用的异姓大户人家就有韩、赵、魏、知四家,这四家人的手中都是掌握着兵权的。
随着他们四家的强大,晋国国君最后竟然被他们给架空了,成了傀儡国君。韩赵魏知一强大起来,他们四家就开始上演厮杀的一幕了,先是当时最强大的知家的主人欺负,韩、赵、魏家,还给他们要土地。
知家要土地的结果就是韩魏给了,赵家没给。知家就联合韩魏要把赵家给灭了然后在瓜分掉赵家的土地。结果中间发生了变故,韩赵魏联合起来一下把知给灭了。他们三家就很默契的把知的领土给瓜分了。
同时整个晋国又分成了韩国,赵国和魏国。所谓的山西自称三晋就是这么来的。原来的时候,韩赵魏只是晋国公爵,等他们把晋国给瓜分之后,周天子就把他们封为了诸侯王。三家分晋也正式标志着春秋的结束,战国的开启。
⑽ 春秋战国的“三晋”指的是什么有何历史
三晋指的是韩赵魏三国,因韩赵魏三国瓜分了晋国,所以称之为三晋 。
大家好我是骚史君,每天给大家带来有趣的历史故事,欢迎大家关注支持哦!
历史渊源:
晋国建立以来,从晋侯燮父下传到昭侯的时候,发生了三件侵宗的斗争,并取代正宗的事件,即“昭侯七年,晋大臣潘父弑其君昭侯而迎曲沃桓叔。晋人共立昭侯子平为君,是为孝侯。
从此以后,晋国与近亲就疏远了,反而为远亲公族的兴起打下了基础。此时,仅剩下了栾氏、韩氏、羊舌氏等少数几家,这些宗族通过土地兼并、分封以及赏赐得到大片土地,并且拥有自己的城池、军队,从而这些异姓卿大夫的势力则得到不断的发展,取得政治上的权力已经是不可避免。最终结果是赵、魏、韩三家瓜分了智氏的土地进而分掌朝政,号称“三晋”。三家继续蚕食公室土地。到了晋幽公时,晋君所掌握的只有国都和曲沃二城。晋幽公不但不能号令三家,反而得去朝拜他们,降到了属大夫的地位。此时的晋国已名存实亡,成了三国的附庸。
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正式任命赵籍、魏斯、韩虔为诸侯,承认了三家分晋的事实。公元前376年,三家最后废除了晋君,将晋公室仅有的一点土地也予以瓜分,赫赫有名的春秋大邦晋国,便在历史上消失了。这就是韩赵魏被称为三晋的渊源。
骚史君说:韩、赵、魏将晋国一分为三。春秋时期是战国前夕大乱的征兆,原本是一个以礼而立的时代,在利益面前礼崩乐坏。时代本是前进,而周朝形成礼制却在这时一点点消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