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历史的图表题怎么做

历史的图表题怎么做

发布时间:2022-10-21 03:02:56

㈠ 求助高考历史答题的方法

高考历史解题方法与技巧指导
高考历史学科试题中有选择题和非选择题两种题型,掌握两种题型的解题方法与技巧,是历史高考取胜的重要手段。
一、选择题:审清两个要素
无论何种形式的选择题,都要审清2个要素,即:条件限制和题目的主题内容。
(一).审清条件限制:条件限制一般有时间限制、地点(或国别)限制、领域(包括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思想文化等)限制、人物限制(如唐太宗)等。就时间限制而言,通常有四种情况,一是有明确的时间限定,如20世纪四、五十年代,1861年等等;二是有上限,无下限,如秦代以来中央集权制的发展;三是有下限,无上限,如明朝中期以前我国对外关系的突出特征;四是上下限皆不明确,如资产阶级革命时期、辛亥革命时期等。解答时间限制的题目时首先必须根据历史知识准确判断时间的上下限制。近年文综试卷中出现的专题式选择题,除了总序中对时间有限定以外,每一道小题中均有指定的概念,所以做这一类选择题,既要把握总序中的时间限制,又要弄清楚每个小题的时间要求。
(二).审清答题主题。答题主题就是指思维对象,也就是命题人要求你所答的内容。审清了这一要求,选择的方向就确定了。专题式选择题,每小题都有不同的答题主题,考查的主题内容可以是历史事物的原因、内容、特点、性质、结果、影响等。
例:实业强国是近代国人的梦想和追求。下列体现洋务派“求富”主张的实践活动

A、创办江南制造总局B、创办轮船招商局
C、成立天津机器制造局D、设立农工商总局
在这个专题式选择中,“近代”是时间限制,“实业强国”是主题;在小题中“洋务派”
是条件限制中的“人物”限制,“求富”是主题限制。审清了这些限制和主题就不难做
答。
(三).识破“陷阱”巧解题
1.识破“条件陷阱”,提高审题能力
历史选择题不同于材料题和问答题,其特点之一是审题即是答题。因此,提高审题
能力显得特别的重要。审题时,要对题干中明确规定的或隐含着的时间、空间、角
度、次数等等限制条件都要看懂、审清,避免落入命题者设置的“条件陷阱”,造
成失分。
【例1】在近代中国,将“向西方学习”的内容由器物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的较早提倡者是
A、魏源 B、张之洞 C、王韬 D、梁启超
解析:历史选择题,有时由于题干中的限制条件较多,考生往往容易顾此失彼。本题题
干中的限定词有“近代中国”、“制度层面”和“较早”三个。根据“内容由器物
层面扩展到制度层面”排除A、B,根据“较早”可排除D,早期维新派王韬、
郑观应等主张政治上进行革新,实行君主立宪制度,正确答案是C。
2.辩别“似是而非”,增强再现能力
历史试题的命题者通常针对考生易错、易混的知识及教材中的难点、重点命题,旨
在考查考生对历史知识的准确掌握。扎实的基础是百般技能的本源,平时学习中
一定要重视基础掌握;其次,注意保质保量的训练,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最后,
在解题时要对题干和选项中的主干成分进行慎重推敲,避免失分。
【例2】南京临时政府规定:“奖励和保护实业,鼓励人民举办实业,鼓励华侨在国内投资,设立实业部……”这些法令和措施在经济方面产生的巨大影响是
A、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B、实业救国成为当时社会思潮
C、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D、民族资本主义获得初步的发展
解析:本题D项是一个迷惑性较强的干扰项。它采用偷梁换柱的手法,将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的史实变成了“初步发展”的结论。解题时,我们一定要注意把握历史事件的阶段特征,避免出现类似的失误。正确答案是B。
3.明察“以偏概全”,提高概括能力
选择题的选项之间,有时是并列关系,有时是从属关系。在整体与局部,一般与特
殊等方面,命题者常使用“以偏概全”的伎俩。因此,在解答这类题目时,要运
用辩证思维的方法对各个选项进行全面分析,将观点片面化的选项排除。
【例3】五四运动较辛亥革命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主要是因为
A、中国人民民族意识觉醒 B、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
C、先进分子的领导 D、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解析:本题比较容易错选B项。审题时要注意题干中“广泛”一词,五四运动较辛亥革命具有较广泛的群众基础,工人、学生、商人等广泛参与。选项B和C只是中国人民的一个部分,要注意避免局部代替整体。正确答案是A。
4.谨访“变换概念”,增强理解能力
历史概念是根据历史背景、存在的表现和产生的影响三部分概括而形成的。由于历
史概念是史实的抽象和概括,它上承史实,下联规律,反映着错综复杂的历史发展
过程,因此,它既能考查知识水平的高低,又能考查出考生学科能力的强弱,近几
年来备受高考命题者的青睐。在历史概念考查中,命题者常常采用移花接木的方式
制造分析、判断、推理等障碍,审题中不得不防。
【例4】关于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表述不正确的是
A、推翻了2000多年封建制度
B、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C、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和自由的权利
D、打击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殖民统治
解析:命题者用“偷梁换柱法”,将“封建制度”偷换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来
增强试题的迷惑性和干扰性。“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仅是“封建制度”上层
建筑中的一部分,两者之间既有联系,但又是两个不同的历史概念。正确答
案是A。
5.拨开“因果混杂”,培养分析能力
在逻辑关系问题中,命题者常常设置因果关系倒置、时间先后顺序倒置等等,其中
以因果关系倒置为多。因果关系的选择题中,将原因和结果倒置,以混淆视线,主
要考查考生是否准确和透彻理解各种历史现象之间、现象与本质之间固有的因果联
系。解答这类试题,一是要注意是因果型试题,还是果因型试题;二是要注意题干
和题肢之间是否存在因果关系;三是确定答案后将选项代入题干看看是否成立,进
一步检验答案是否符合要求。
【例5】第一届全国人大召开以前,人民政协具有代行人大职权的功能。人民政协诞生
的背景是
A、反对内战的舆论不断高涨 B、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范围内基本胜利
C、《共同纲领》被各民主党派广泛接受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解析:背景发生在这一事件之前,人民政协诞生于1949年9月,D项1949年10月1日,首先排除D项,颈是人民政协的内容,而A项在内战一开始就有所体现。正确答案是B。
6.善辩“真伪信息”,发展迁移能力
近几年来历史学科试题的一个特点是:设置新情景、新问题,以考查考生运用基础
知识和利用信息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这类题型解题的前提是读懂材料,并将获
取的有效信息与所学知识相结合(挂靠课本),然后进行分析判断,从而选出正确答案。
【例6】解放战争时期,毛泽东说:“蒋介石两个拳头(陕北和山东)这么一伸他的胸膛就露出来了。所以,我们的战略就是要把这两个拳头紧紧拖住,对准他的胸膛插上一刀。”这里说的“胸膛插上一刀”指的是
A、千里跃进大别山 B、百万雄师过长江 C、挺进大西南 D、发动三大战役
解析:本题解题的关键是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判断。材料
中“两个拳头(陕西和山东)这么一伸”指的是1947年国民党发动的对陕北和山
东的重点进攻。为了减轻对陕北和山东的压力,1947年,刘邓大军挺进大别山,
像一把尖刀插入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区。正确答案是A。
二、非选择题(材料解析题):做好非选择题,要从以下二个方面着手
(一)审题必须把握的“一、二、三”
“一”是指“一个前提”,即“读懂读透材料(尤其是图表与数据)”,必须明确其中主
要概念,说明的主要问题,而后弄清楚图标与数据是怎样展示概念、说明问题的。
“二”是指“两个原则”,即“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首
先是“充分获取和利用有效信息”。所谓“有效信息”是指与设问相关的内容,往往
是材料的中心或主旨。如果有效信息没有被发现,就不能很好地完成问题的要求而
影响得分。其次是“立足材料,联系课本”。材料所展示问题的角度不一定与课本完
全相同,比如某一个历史事件,课本可能主要叙述其积极性的一面,而材料可能展
示其局限性的一面,联系课本是必要的,应该把材料所反映的内容与课本所学的相
关知识挂上钩,运用所学的知识和观点进行评论和解析。
“三”是指构思答题的“三个步骤”。即“一看”,看有几个设问;“二找”,找出设问中
的求答主题(或项目)和限制条件;“三答”,根据设问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时,最
好采用“序号化”,如:①②。
(二)根据设问做答的“五字诀”──述、论、析、比、评
“述”,即叙述。答题时一般按时间顺序和因果关系表达,但要注意的是:(1)题
目要求的知识点一定要涉及,不必展开,更不可遗漏。(2)对于概括性较强、时间
跨度较大的,要先划分历史阶段,再按阶段回答问题。
“论”,即论证。论证首先应该判断观点和论题的正误,标准有两个:一是实践的标准,
二是理论的标准。论证要摆事实,讲道理,首先要用充分的事实证明观点和命题的正确
或错误,然后要做出相应的说明、结论或总结。答题强调列举史实要充分和全面,说服
力强。
“析”,即分析。一般先要回答“是什么”,在此基础上回答“为什么”。要求考生用辩
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把历史现象、时间、历史人物放在特定的历史环境和条件下去分析
其原因、背景,揭示事物的本质,认识历史发展的规律,总结历史作用、影响和历史地
位,从而吸取历史的经验和教训。
“比”,即比较。对于有比较项目的问题,可以按照要求进行比较;对于没有给出明确
比较项目的问题,很多考生往往不知道比什么、怎样比,答题无从下手。掌握下列方法
和原则就可以比较完整的进行比较。
方法:以一个事件或者人物为中心,列出相关的项目;然后与另一个对比。
原则:(1)比较历史现象发生的原因、背景、历史条件和目的。(2)比较历史现象的内
容、特点、特征、性质、实质。(3)比较事物成败的原因、历史作用、地位、影响、经
验和教训等。
“评”,即评论、评价、评析等。要想评论正确,要做到以下几点:(1)用辩证唯物主
义的方法看问题。(2)评论问题的观点立场要正确。(3)评论要以事实做论据。
三、答题失误的原因及应对措施
(一)审题不严密,不能真正弄懂题干的要求,导致选择错误。
(1)对题目所给各个选项没有仔细阅读分析,只凭感觉选择,出现选择不准。因此在
答题时一定要仔细、全面的阅读题干和选项,弄清楚题干与选项以及选项之间的
关系,千万不要轻率放弃。
(2)初步选择后,要用排除法和题干还原法做检验,做最后准确的判定。
(3)凭直觉选择后,要用在学习中培养出来的正确的观点和对历史事物发展规律的认
识进行检验和判定,以保证选择的准确。
(二)阅读材料不够冷静、细心,慌乱中没有发现可以利用的信息,特别是图表题,经
常出现这样的错误,丢分非常普遍。只要在阅读中把材料彻底读通读懂读明白,
正确完整地回答问题才会有保证。
(三)不能把材料提供的信息和课本学习相结合,只用课本知识或只用材料信息答题,
不能两者互补,致使思维不够辩证,答题内容不全。
(四)答非所问或者遗漏知识点。答题中要注意问题的设问,有几个设问就回答几个
问题,一问一答,要层次清楚。不要把几个设问混起来回答,要知道,判卷给分
是各个设问分别给分的。
(五)观点的错误,立场的错误,使答题出现较大的偏差。常出现的错误是:不实事求
是,按现在的社会情况和意识去看待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客观地按历史发展规
律评价事物,而是凭个人的感情和主观臆断评价。
(六)答题针对性差,东拉西扯,不着边际。因此,在答题中要仔细审读题目要求,问
什么就答什么,紧扣题目,逐层作答。
(七)空发议论,缺少史实论据,或者只列举史实而没有评论。切忌答题只摆史实不讲
道理,更忌空讲理论而没有史实做依据。
(八)论述杂乱无章,前后无序。克服的办法是要按顺序答题。在回答每一设问的过程
中,或按时间顺序,或按事物的因果关系顺序,或按逻辑关系顺序答题,要做到
逻辑严谨,层次清楚,条例清楚,语句通畅连贯。
(九)文字书写潦草,使阅卷人无法辨认。因此在答题中一定要书写工整。
四、高考历史规范性答题指导
答题重在答案的知识正确性,但每次考试后总有考生埋怨阅卷不公正,自己答案正
确却得不到满分。其实,原因很简单.你忽略了答案的外在形式上的“美观”,缺
乏亲和力和严谨性,征服不了阅卷的“判官”。考试“四到位”能有效地解决非智
力因素造成的考试失分。
(一).书写到位。
要求用楷体或行楷体书写文字,不要用草体书写,一笔一划、减少连笔、工整清
晰,自然爽心悦目;用笔、用墨也很重要,高考要求用0.5mm黑色签字笔,因
此平时做题训练尽量靠近高考要求,不要用铅笔、亮度太低的蓝黑墨水、蓝黑色
圆珠笔也少用;客观题目前都采用涂卡答题,我们在训练中应选用合格的2B铅
笔涂卡,这样能很好地掌握这种铅笔的特性,以免上考场出现折断铅笔芯,涂得
太轻、太重等不利现象;考试书写中千万不能出现错误字,否则会大煞风景,影
响阅卷者对你的印象。(二).格式到位。
文科书写的规格式样是统一的,语文考试中作文格式应运用到历史学科作答中
来。答题应分段,每个自然段起笔必须空两格,一行书写不尽的文字转行应该顶
格继续书写,不能象做豆腐一样,四四方方一大块,不知头绪;每段字里行间要
均匀大方,标点符号也要准确清晰,不能从头至尾只用“圆点”符号;同时,另
一个极端也是错误的:有些同学将一道题的答案没头没脑地分成八段、十段文字,
“豆腐块”变成了“面条”,这显然是逻辑混乱的表现。
(三).层次到位。层次是说话、作文内容的次序,层次到位是正确分段的前提保证。
每个问题的解答总有主要线索,有的按时间划分若干阶段,有的按地点划分几
个地域,有的按社会结构分为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层面,有的须要按因果
关系进行从因素到结论进行论证。我们应该找准适合题目的主要线索,依据线
索,整理出第一层次的若干方面,这些方面有几个,就应用几个并列自然段去
阐述。一般来说,在第一层次(或每个自然段)内部,只需要将知识要点化就行
了,不必再细化第三、第四层次为更多的自然段了。
(四).语言到位。
例如说鸦片战争就是特指第一次鸦片战争,不能理解为两次鸦片战争。所以,
历史学科考试答题,不能自造历史名词,也不能用口头语言,文学语言,甚至
修辞手法。要充分尊重历史学科语言的严肃性和科学性,采用教材中的标准概
念、老师讲解时的正确观点来阐述史实,分析史料,评价人物。同时,文字要
简洁,语言要精练。

㈡ 历史做题方法和技巧

选择题做题技巧
1、文字材料型选择题
文字材料型选择题是新情境试题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要求学生进行判断,论证或者评价,解答此类试题一般的人要求是:
(1) 读懂材料的核心思想。这是解答此类试题的第一步,也是关键一步,中国古代史的选择题一般采取文言文的形式出现,很多学生不解其意,而造成错答。
(2)对号入座。任何试题都是对所学知识的考查,这就要求将试题中的材料与所学的知识“挂钩”在此基础上进行解答。
(3)对照设问。它的意思也就是明确试题的问题,根据问题寻找材料中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综合判断。
例题:《春秋左传》中有一段关于宗法制的记载:“王后无适,则择立长。年均以德,德均以卜”这段记载说明了什么( )
A宗法制下都是按年龄大小来确定继承人 B春秋时期只能靠占卜来解决继承问题
C古代宗法制有一套相对完整的实施办法 D贤德是宗法制确立继承人的首要依据
2、图片材料型选择题
该类试题主要以李世图片、照片或绘画等为载体,考查学生解读历史图片、分析李世问题的能力
(1)审图:必须弄清楚审图的三要素:人物、器物和文字
(2)审注:“注”对图起到补充性和解释性的作用,很多是试题设计者为降低试题的难度或者保证答案的唯一性而加注的,对于解答试题起到关键作用
(3)审设问:设问是图片题的落脚点和出发点,不同的设问决定了不同的答题方向
(4)在认真审图的基础上,建立与教材知识的链接,左后确定答案。
3、概念性选择题
概念性选择题主要依据基本丽水概念来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再认识和理解阐释能力。此类题题干中经常出现的词语有“内容是”“标志是”“特点是”“准确的理解是”等。解答概念型选择题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背景法。历史概念有其客观存在的特定背景,根据历史时间和历史空间,联系所学知识,直接选取合适的答案。
(2)定性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性质、本质等属性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是什么”凡是与题目所考查的概念性质不同的选项就要被淘汰。比如,题干提供的是政治制度方面的概念,而选项的阐释却是经济方面的内容,明显排除
(3)定量法。就是对历史概念的时间、适用范围等量度上的界定,即分析“该概念在什么时间空间内存在,在什么范围内适用”
(4)理论法。运用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等辩证关系原理,阶级分析法等基本原理可以迅速解答。
例题:《春秋繁露》记载“古之造文者,三画连其中,谓之王,三画者,天地人而连其中,通其道也,谓之王”材料体现()
A天人感应思想 B制天命而用之
C阴阳五行学说 D封建等级思想
4、评价性选择题
此类题侧重对历史概念、历史观点和历史结论等进行分析、判断和评价,不着眼于“是什么”而着眼于“为什么”
(1) 坚持正确的立场。站在不同的立场上,对同一事件的评价就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要坚持正确的立场,如国际主义的立场、爱国主义立场、民族团结的立场、社会进步的立场、改革探索、勇于创新的立场。
(2)坚持正确的标准。要坚持生产力标准和时间标准,即一切历史活动凡是推动生产力发展的,经过实践证明是正确的就应该坚持。
(3)坚持“三个有利于”即有利于生产力的发展,有利于社会的进步,有利于人民生活的改善。
例题:欧洲中世纪谷物的收成通常是播种量的三四倍,最好的收成也不过六倍。从“云梦竹简”的材料来看,早在秦汉时期中国谷物的收获量就至少为播种量的十倍或十几倍。古代中国片农业相对发达的主要原因是()
A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B基于小农经济的精耕细作
C铁制农具的使用和推广 D黄河长江流域适宜农业发展
5、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因果关系型选择题就是考察历史事件或历史显现的原因和结果的选择题,在高考选择题中最为常见。解答因果关系型选择题的基本法法主要有以下三种
(1)根据时间顺序判断:时间在前才有可能是“因”时间在后才有可能是“果”
(20运用基本原理判断: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存在时因,社会意识是果)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
(3)限定词法。即要正确理解相关概念的含义,能够正确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主要原因和次要原因、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积极影响和消极影响、国内影响和世界影响、政治影响和经济文化影响。
例题:《资治通鉴》记载了唐代宰相刘祎(yi)之的名言“不经凤阁(中书省)鸾台(门下省)何名为敕”这体现了()
A唐代政治民主的进步性 B决策中枢的分权制衡性
C统治之道贵在外儒内法 D君主专制政令不够通达
6、组合型选择题
组合型选择题是近年高考历史选择题中常见的题型。这类题型四个备选题枝是由多个小选项排列组合而成,这类题具有角度多、跨度大、迷惑性强等特点,每年的高考选择题中,该类试题是选择题中得分率较低的一种。
排除法是准确判断组合型历史选择题最常用、最有效的方法之一,具体有戏、以下几种方法:
(1)排“错”法:就是从题目提供的选肢中直接排除错误选肢,只要能够确定组合肢中的一个错误选项就可以把凡是有该组合肢的备选答案排除,往往一步就能得出正确答案。
(2)排“正”法:即在众多的选肢中,确认一个或几个正确选肢,从而在四个备选组合肢中排除不含有正确备选项的组合肢。
(3)排“异”法。即排除本身正确但与题干无缘的选肢
(4)存同辨异法:在经过上述三种排除法之后扔不能得到正确答案的情况下,可以将剩下的备选题肢中相同的小选项保留下来,不同的选项再进行辨析。
(5)自相矛盾排除法:备选的选肢存在表述相互矛盾的,排除组合肢中同时含有相互矛盾的选肢,最后判断两个矛盾选肢进行作答。
7、表格材料型选择题
表格材料型选择题是运用计量史学研究成果的产物,也是学生从定量分析道定性分析的过程,需要学生有一定的探究能力
(1)解答这类选择题,对图片表格要“三看”:一看表格的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表格反映的问题所在,确定答题方向。三看表格的关键信息,明确内涵外延。
(2)选项要“二思”:一思每一个备选项是不是符合历史事实,排除不符合图片所反映的史实。二思是不是符合题干要求,排除不符合题干要求的。总之,要将材料图表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例题:《中国城市发展史论集》对中国古代城市化率的变化情况有如下统计:
朝代
战国
西汉

南宋
清(1820)
城市化率
15.9%
17.5%
20.8%
22.0%
6.9%
请指出南宋城市化率程度最高的原因是()
1国家统一,社会稳定 2市坊界限被打破3政府不再限制商业发展4商业发展的推动
A12 B24 C 14 D 23
8、否定性选择题
否定性选择题即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为逆向选择题。唱出现的人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无”“没有”“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词语,所以要特别注意逆向思维,此类题的主要解法有:
(1)排除法,通过排除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
(2)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
(3)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史实的认识和见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例:北宋着名学者李觏曾经指出:“儒失其守,教化坠于地。凡所以修身正心,养生送死,举无其柄。。。。当是时也,释之徒以其道鼓行之,焉往而不利云云”对此段材料里欧接错误的是()
A材料揭示了儒学复兴的某种背景 B材料将儒佛对比,对佛学甚是推崇
C该材料反对儒学的伦理说教,陈义甚高D材料显示学者思考探索,试图改造儒学
9、最佳选择题
此类题型在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题干与备选项之间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联系,其他选项因不够全面或不完全切题而不能成为最佳选项。在题干中往往用一个表示程度的副词、形容词作为限定条件,如“根本”“最突出的”“主要”“直接”等。
(1)排除法:排除表述存在错误的选项、表述不够严密的选项和与题干没有必然联系的选项
(2)比较分析法:即分析比较选项与题干的关系,选取对于题干来说更直接更具体更全面更具有根本性的选项。注意不能入选的选项常有以下几种毛病:以偏概全,范围过大,过于间接。等
(3)基本理论分析法: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i唯物主义的基本理论,如主观与客观、量变与质变、主次矛盾、共性与个性,发展观等进行比较分析,确定答案
(4)联系历史背景分析法:把历史事件放在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去分析,找出最佳选项。错误选项常范围过大,以偏概全,或者“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10、排序式选择题
排序式选择题的特点是要求学生将一些历史事件、现象或按时间或按空间方位,或按因果关系等加以排列选出正确答案,解题方法主要有()
(1)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意见史实,然后找出选项中以这一史实的序号为首的选项,即可用直选法选出正确答案
(2)尾端判断法:原理与上面相似
(3)两者比较法:在众多史实中能够判断两个或者三个事件先后顺序,可以根据他们先后顺序排除选项,以减少判断难度。
11、比较性选择题
比较性选择题是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等进行比较分析的选择题。比较性选择题在题干中一般有“相同点”“不同点”“共同之处”“相似之处”“最大不同点”“最根本的不同”“本质上区别”等词语出现。解答此类选择题主要分四个步骤:
(1)审,仔细审题,明确题干要求,注意题干考查角度,看题干考查的是二者间的联系还是区别。
(2)联,联系材料中的相关知识,抽取、储备与题意相关知识,并进行对比。
(3)比,把备选项和题干进行联系比较,先看备选项的表述是否错误,再看备选项的观点是否符合题干考查角度。
(4)查,审查备选项,只是本身是正确的且符合题干要求的备选项才能最后入选。
例题:1859年洪仁玕在《资政新篇》中,最早提出在中国修建铁路的建议:“为全国 之脉络,通则无病焉”1874李鸿章在《筹议海防折》中提出修建铁路的建议:“有内地火车铁路,屯兵于旁,闻警驰援,可一日数百里,则统帅当不至于误事”二者的直接影响()
A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B推动了中国交通的近代化
C有利于中国近代海军的建立 D方便了中国百姓日常出行

㈢ 如何做好图表分析题

1、要认真审题。阅读完整个资料之后,在掌握资料所提供信息的总体特征或突出特征的基础上,根据每一试题提出的具体问题,与图、表、文字资料中的具体数值相对照,通过分析、计算,得出正确答案。尤其是统计图,要看懂图,看清图外的标识代表什么。做题时,有时甚至要用到资料上没有直接给出的相关背景知识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但需要提醒应试者注意的是,答题的直接依据是试题提供的资料,切记不要脱离资料本身所提供的信息,不要凭自己个人的经验或非试题提供的同类信息做出判断,否则会严重影响考试成绩。此外,还要明确的是,资料分析试题是以图、表或文字反映的信息为依据,应当把对图表与文字内容的阅读和理解作为正确答题的首要条件。审题时要仔细,以便达到快速、准确答题的目的。
2、尽量采用简便方法,以提高做题速度。如利用排除法,先将不可能的选项排除;有时四个选项的第一或第二个就肯定是正确答案。如果下面也没有诸如“以上都对”或“以上都错”的选项时,那就可以不管第二、三、四或第三、四个选项了,这样直接将其排除,可节省不少宝贵时间;在计算大数时,有时可以略去后几位,直接计算出大概的正确答案。
3、注意题中计算单位的一致性,勿掉入“陷阱”。如出现公里与里、公尺与尺混用的情况时,先按题目要统一起来再选择正确答案,不然易错选,或中了出题人设计的“圈套”。
4、注意“未给出”选项的作用。该选它时一定要选它为正确答案,不该选它时它只起干扰作用。

“综合速算法”包含了我们资料分析试题当中众多体系性不如前面九大速算技巧的速算方式,但这些速算方式仍然是提高计算速度的有效手段。

平方数速算:
牢记常用平方数,特别是11~30以内数的平方,可以很好地提高计算速度:
121、144、169、196、225、256、289、324、361、400
441、484、529、576、625、676、729、784、841、900

尾数法速算:
因为资料分析试题当中牵涉到的数据几乎都是通过近似后得到的结果,所以一般我们计算的时候多强调首位估算,而尾数往往是微不足道的。因此资料分析当中的尾数法只适用于未经近似或者不需要近似的计算之中。历史数据证明,国考试题资料分析基本上不能用到尾数法,但在地方考题的资料分析当中,尾数法仍然可以有效地简化计算。
错位相加/减:
A×9型速算技巧:A×9=A×10-A;如:743×9=7430-743=6687
A×9.9型速算技巧:A×9.9=A×10+A÷10;如:743×9.9=7430-74.3=7355.7
A×11型速算技巧:A×11=A×10+A;如:743×11=7430+743=8173
A×101型速算技巧:A×101=A×100+A; 如:743×101=74300+743=75043

乘/除以5、25、125的速算技巧:
A×5型速算技巧:A×5=10A÷2;A÷5型速算技巧:A÷5=0.1A×2
例8739.45×5=87394.5÷2=43697.25
36.843÷5=3.6843×2=7.3686

A× 25型速算技巧:A×25=100A÷4;A÷ 25型速算技巧:A÷25=0.01A×4
例7234×25=723400÷4=180850
3714÷25=37.14×4=148.56

A×125型速算技巧:A×125=1000A÷8;A÷125型速算技巧:A÷125=0.001A×8
例8736×125=8736000÷8=1092000
4115÷125=4.115×8=32.92

减半相加:
A×1.5型速算技巧:A×1.5=A+A÷2;
例3406×1.5=3406+3406÷2=3406+1703=5109

“首数相同尾数互补”型两数乘积速算技巧:
积的头=头×(头+1);积的尾=尾×尾
例:“23×27”,首数均为“2”,尾数“3”与“7”的和是“10”,互补
所以乘积的首数为2×(2+1)=6,尾数为3×7=21,即23×27=621

㈣ 历史怎么做

一、审题一定要做到“三看三思”
1. 题干要三看:一看时间、空间,界定答题范围;二看否定、肯定,确定答题方向;三看关键词语,有没有专有名词、历史概念。明确内涵外延。
2.被选项要三思:认真思考每一个被选项:是否符合历史史实、时代特征;是否符合题干要求;是否与题干有必然的逻辑联系。 二、解题方法
1.筛选法:根据审题,搞清题目的基本要求,根据基本要求,把四个选项一一过滤,直到找到正确选项为止。
2.排除法:在不能确定正确选项或对考察的知识模糊不清的情况下,可以用此法逐一排除不正确的,缩小选择范围,从而确定正确选项。
3.简化法:将复杂的题目简化,可以像做语文一样,划出题目的主、谓、宾,依据这些关键词来分析被选项。
4.替换法:有的题干中的词是我们平时没有考虑过的,一时不好想,可以找一个接近的词替换一下,便于思考,如“功绩”可换成“积极作用”,“重大举措”可换成“重大措施”。 5.直接联想法:此法主要直接回忆课本有关内容,尤其是通过联想分辨时空方面或逻辑方面最直接的内容。
6.作记号法:题目常出现的词有“最┄、特点是、含义是、原因是、变化有、影响有、”等等。做题时要将这些词作一个记号,提醒思考时注意审题的方向。
7、题干还原法。题干内容和答案之间必有严密的逻辑联系。解题时首先把题意明显不符的项目剔除,然后把其他各项纳入题干之中,进行还原思考。
8.猜测法:如果对各选项认识不清,无法确定正确选项的情况下,可用猜测法。猜测时有以下规律:①一般情况下,选项如超出课本知识范围或超出大纲范围,则为错误;②选项不属于历史知识则不选;③选项内容是课本上的细枝末节,正确的可能性小;④选择句子最长的选项;⑤在所有选择题基本答完的情况下,如有个别题无法确定答案,则大致看一下做好的题目中ABCD的出现概率,将出现概率较小的字母选中。
▲珍惜第一印象: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选择题越改越错,所以,没有完全的把握,一般不要修改以前作出的选择。
三、各种历史选择题解题方法
1、因果关系型选择题
(1)两种表现形式:一是题干列出了某一历史结果,备选项列出的是原因,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原因是”“目的”“是为了”等,而在考查原因时又多进行细化,如考查“根本原因”“直接原因”“历史原因”“主观原因”等。另一种是题干列出的是历史原因,备选项列出的是结果,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影响”“结果”等。
(2)
审题方法:
一是要正确理解有关概念的含义,
如原因方面要区别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
主要原因及次要原因、
直接原因及间接原因、
历史原因及根本原因等。
二是要注意历史事件
之间的内在联系,
全面分析和把握影响历史发展的各种因素。
三是在做题时要准确把握题干
与备选项之间的逻辑关系,弄清二者之间谁是因谁是果。
(3)解答方法:
①采取时间顺序的方法判断因果关系,时间在前者一定是因。
②运用基本理论的推理得出答案,如客观存在决定主观意识,那么客观存在就是因,主观意识是果。
③类似的还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等;同学们利用这些基本理论就比较容易作出判断。
▲根本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诸多原因中起关健作用、决定作用的最重要的本质原因。根本原因一般是生产力、经济基础、社会存在、阶级本质、客观规律或是事物的内因等。
▲主要原因:是指在事物发展变化的各种原因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原因。而在人为和自然因素、内因和外因中,人为因素和内因是主要原因。主要原因不一定是根本原因,通常主要原因一般不与根本原因并列于题中。另,命题中“最主要的原因”实践中等同于“根本原因”。
▲直接原因:是指引起事物发展变化的近期表面现象,不经过中间事物和中介环节。一般是分析出时间关系或逻辑关系上最为接近的因素。
▲主观原因:是指在历史事物的诸原因中,与事件中我所在的阶级、阶层、团体、个人的主观意识密切相关的那一方面因素。
▲客观原因:是指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原因。
▲“主要目的”“根本目的”:“主要目的”是指当事者想要达到的各种境地和希望实现的各种结果中占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目的。“根本目的”一般指当事者从其阶级本性(立场)、阶层(集团)利益、民族利益或所处的历史环境等方面出发所要达到的最终结果。解答这类选择题的关键之一就在于正确理解它们各自的含义。
2、组合型选择题
(1)特点:①是多项选择题的变形,考查角度有两种,一是将同一历史时期或同一历史事件影响下的知识进行归类组合;二是将不同历史时期的同类知识进行归类。②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表述关系的题干;根据题干要求列出三组或三组以上的事件或现象,并以数字序号列出;根据这些数字组合成的备选项。③有些组合型选择题还要求将有关事件或现象按照一定的关系(时间、区位、逻辑关系等)进行排序。
(2)解法:①筛选法:筛选法又分为肯定筛选法和否定筛选法,肯定筛选法是先根据试题要求分析各个选项,确定一个正确的选项,这样就可以排除不包含此选项的组合,然后一一筛选,最后得出正确答案。否定筛选法又称排除法,即确定一个或两个不符合题意的选项,排除包含这些选项的组合,得出正确答案。②“首位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早的一件史实。③“尾端判断法”,即找出发生最后的一件史实。④“首尾两端结合判断法”。⑤“先两头,后中间”的判断法等。

3、否定型选择题
(1)特点:否定型选择题要求选出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也称逆向选择题。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不是”“不正确”“不包括”“错误的”“无关的”“不属于”等。

(2)解法:在做此类题时,要全面理解和把握历史概念,要注意历史概念的内涵和外延。主要做题方法有:①排除法,通过排除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选出符合题意的选项;②推理法,若不能确定某个选项时,可以先假设此选项正确,然后再根据所学知识进行推理,分析其结论是否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③直选法,根据自己对历史事实的认识和理解,直接确定不符合史实和历史逻辑关系的选项。
4、材料型选择题(所选答案就要注意全面、准确的反映材料原则。)
(1)特点: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的题干上引入一些材料,根据材料创设新情境,并根据材料设置备选项。二是题干中没有材料,而是以不同材料作为备选项,要求同学们根据材料内容与题干要求对比进行选择。材料分为两种类型:一类是文字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历史文献、考古报告、文学作品等;另一类是图表材料,材料往往出自各种地图、图画、照片、统计图表等。
(2)解法:①认真阅读材料是做好材料题的基础,在阅读时要根据题意抓住关键词语,提取有效信息,排除无效信息。②是联系教材及相关历史知识,进行知识迁移。同学们在读懂材料后,要找准切入点,将材料反映的内容同相关知识进行有机的结合,知识转化要准确、到位、客观。③是要对材料来源及作者进行分析,根据材料来源及作者分析其对材料反映的史实的态度,这样才能准确地做出判断。

(3)图表型选择题解法:解题时,先分析图表信息,将其转化为文字,然后再回归课本,寻求正确答案。该题型通常采用排除法。总之,要将教材、图片、选项三者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5、概念阐述型
(1)特点:两种形式,一在“题干”中提出历史概念,在选项中表述对概念的阐释;二是在“题干”中进行阐释,在选项中列出相关概念。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实质、含义、目的、标志、特点、表现、反映、性质”等。
(2)解法:关键在于平时要正确把握和理解相关历史概念的实质和内涵。
6、比较异同型

(1)特点: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相同”、“不同”、“新特点”、“新变化”、“继承了┄”、“发展了┄”等。有些选择题要求将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进行比较,所给选项是通过比较得出的结论。有的题目没有明确要求比较,但作出正确判断需要以比较为基础。
(2)解题方法:一、比较型选择题涉及到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历史事件或现象,所以在做题时要对各个事件进行分析、归纳和概括,找出它们的相同点和不同点。二、同学们一方面要注意全面准确地掌握历史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将一些相近的事、人或观点进行分析比较,培养自己的分析比较能力,另一方面在解题时要找准比较角度,结合史实分析其共同点和不同点。解答比较型选择题最常用的是排除法。
7、程度型选择题
(1)特点:程度型选择题中的四个备选项有部分符合、有的基本符合、有的全部符合题干要求的标准,但这些备选择的内容与题干要求的标准之间,“不同于一般选择题的正、误关系”,而是一种“质、量关系,或者说是程度关系”。 常出现的标志性词语有“主要”、“重要”、“最主要”、“最重大”、“最┄”等
其他技巧:①根本原因经济上找,最好能跟生产、生产力直接挂钩。②不破不立,影响一定要找“立”,比如建立了,奠定了,走上了,开辟了……③不选明显的错误④所选项不能被其他三项解释⑤举一反N
专题二 怎样做历史材料题?
一、基本结构:一般由材料和问题组成
1、材料:涉及历史知识或热点知识的文字材料或图表材料
2、问题:主要有五大类①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②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③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
④对比两则(或两则以上)材料说明、指出异同点(或各自特点)…… ⑤简述……的启示 二、答案类型
1、据答案来源分:①来源于材料的答案:指从指定材料中概括、归纳或摘录的答案;②来源于课本的答案:指出自课本的原话、某种观点、认识或看法等;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多指根据相关历史知识自己归纳答案。
2、按答案内容分:①限定性或半限定性答案:指来源于课本或材料中的答案。如: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和部分根据材料(含图表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分析、概述、说明、指出……②开放性答案:指来源于自己组织的答案。如:启示题和部分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题。 三、解题步骤
第一步审题:时间、范围、答题角度及方法 第二步阅读材料信息,对应教材知识 第三步整合教材知识和材料信息
第四步依据题干设问要求作答,注意表达时使用关键词、套话、历史专有名词等。 四、解题技巧
1、解题过程应把握好4个环节:读(审题)、找(相关信息)、接(嫁接)、答(组织答案) (1)、读(审题):审题分两步:第一步是看材料设置的问题是什么,审问题要注意3个方面:首先要审中心词,即答什么;其次要审限定词,主要指时间和空间等限定词;再次要审分值,正如量体裁衣,我们答题也要根据分值写要点。第二步是仔细阅读理解材料。要读懂材料,最大限度获取有效信息并充分利用有效信息。有效信息一般包括材料中所涉及的事件,事件发生的时间(世纪、年月、朝代等),发生的空间(某大洲、国家、地区、流域、城市等),事件所包含的层次、观点,揭示的规律等,以及暗含的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 (2)、找(相关信息):找相关信息是解题的关键。 如何解读材料信息:
文字型材料:找出材料的中心思想、出处、人物、言论、所处时代等;材料分层、概括层意 地图型材料:看图例、地图反映的时间、事件、体现的方面。根据地图名称,地图图示和地图隐含信息判断地图是什么时期或者朝代的、什么国家或者地区,寻找地图关键地点,分析地图上地点的分布特点,联系所学知识解答(分布特点及其原因)。 表格型材料:纵看、横看,比较特殊点,找到发展趋势。表格注意横纵栏间的数据大小变化,饼状图注意各项数据的比例关系,柱状图注意相互间数据的高低变化,曲线图注意与时间联系反映的高低起伏。
历史图片类:人物图、文物图等等,关键图上方或者下方的注释文字、判断图中涉及的朝代、时期特征,联系相关课本知识根据设问要求解答(状况及其原因等)。 (3)、接(嫁接):嫁接是解题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环节。嫁接主要指根据问题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和课本的相关历史知识有机联系起来,或者把材料中涉及的历史知识还原或定位到课本中去。 (4)、答(组织答案):组织答案是解题的归宿或落脚点。 2、组织答案的的基本要求

- 6 - ①审准设问。在设问中,往往有限制性词语对问题回答作出限制,如:“不得摘抄原材料”、“依据材料……”、“评价材料的观点”、“比较材料”等。

②解答要完整而有层次。解答的完整和层次性,直接影响得分。
③答题要简明。答题时一定要做到言简意赅,条理清楚,问什么答什么,不可啰里啰唆,言之无物,涂涂改改,答非所问。语言要规范,准确使用“历史语言”,不滥用文学语言。 ④注意分值。每个设问都有一定的分值,分值大,要详尽回答;分值小,则要简答。 另外,表述成文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可把分值作为确定答案的参考。分多多写,分少少写。一般每点2-3分。 二、语言要精练准确,逻辑严密,高度概括,不必展开叙述。 三、运用辨证的观点,保证答案全面具体,防止片面性。 【注】:启示类题目
从相关历史中得出经验教训、启示、认识是重要的学科能力之一,也是非常常见的题型。“启示”一般由“经验教训”而来。在答题时依据自己的理解将教材与材料中涉及这一历史问题的相关因素,分为“好”“坏”两个方面。“好”的即是经验,“坏”就是教训。

附:

历史“公式”答题模式: 1、历史背景=(国内+国际)(经济+政治+文化+……) ⑴经济背景=生产力+生产关系+经济结构+经济格局+……
⑵政治背景=政局+制度+体制+政策+阶级+民族+外交+军事+…… ⑶文化背景=思想、宗教+科技+教育+……
2、历史条件:与背景分析基本相同,更侧重于有利因素 3、原因广度:原因=主观(内因)+客观(外因)
⑴主观原因:事件发起、参与者内在经济、政治、思想诸方面因素 ⑵客观原因:自然、社会环境、外在各方面经济、政治、思想因素等
原因广度与背景分析方法基本相同,背景侧重于静态分析,原因更侧重于动态分析。 4、原因深度:原因:→直接→主要→根本
⑴直接原因:最直接引发事件的偶然性因素(导火线、借口等) ⑵主要原因:包括引发事件的主观、客观各方面重要因素
⑶根本原因:历史趋势(生产力发展、时代要求)+主观需要等
5、矛盾分析: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矛盾、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矛盾、阶级矛盾、阶级内部矛盾、民族矛盾、宗教矛盾、不同利益集团矛盾……
时间计算:
1、民国纪年与公元纪年的换算是中考的常见题型,年代的换算法也很简便:公元纪年与民国纪年差值为1911年,公元纪年=民国纪年+1911年,民国纪年=公元纪年—1911年。 2、判定某一年在哪个世纪时,可以用一个简单的方法,即如果这个年份是两位数(即在1到99年间),那么这一年肯定是在公元一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三位数(即在100到999年之间),那么把这一年的第一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这一年所在的世纪。例如公元618年,第一位数为6,6+1=7,所以这一年是在公元7世纪里。如果这一年是四位数(即在1000以 上),那么就以这一年的前两位数加上1,就可得到所在的世纪了。如1840年,前两位数为18,18+1=19,所以这一年在公元19世纪内。
3、公历的一个世纪中,又分为早期(初期),中期,晚期(末期),或前半期、后半期等。早期一般是一个世纪的前30年,中期指一个世纪的中间50年,晚期指一个世纪的后20年,前半期和后半期是指一个世纪的前50年和后50年。 从理论上讲,每一个世纪分为几个年代,每一个年代为10年。但习惯上人们并不具体称每个世纪的前20年(公元后的第一个世纪为19年)为某年代,而是笼统的称之为某世纪初,把以后的20~29年称为20年代,30~39年称为30年代,……90~99年称为90年代。这样每个世纪实际上只有8个年代。 4、计算涉及跨公元前后的时间,与单纯的计算公元前或公元后的时间有所不同,即必须在计算出的时间总数上减去一年,如计算公元前841年到1949年之间有多少年,正确的计算是841+1949-1=2789年,可以把这种算法归纳成一个简单公式“前后相加再减一”

㈤ EXCEL中,怎么制作大事记图表

在宣传方面,经常会看到一些记录历史事件、成长历程的图,非常的直观、好看。那么是怎么做到呢呢?这里我们介绍一下用EXCEL表格快速做出事件记录图的方法。

、但教程要图文结合,所以给你一个参考地址:http://www.kafan.cn/e/86459062.html

㈥ 历史列表怎么做

介绍几种常用的历史列表方法�

中学历史教材内容庞杂,同学们掌握起来比较困难。列表可以使所学历史知识通过归类、概括,提炼教材中的有效信息,归纳重要知识点,使所学知识简约化、条理化、系统化、完整化,帮助同学们从错综复杂的历史事实中,认识历史纵的发展规律和横的普遍联系,培养同学们的历史思维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所以历史列表法是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之一,好的历史简表可以起“历史教具”的直观作用,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

一、历史列表法的种类�

(一)大事年表:

课后大事年表中的历史知识,是要求同学们必须掌握的基本知识和重点内容。但仅靠掌握这些是远远不够的。因此要求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根据学习需要和高考的命题趋势,对重要的历史知识进行筛选、细化,重新排列组合新的大事年表,对课后大事年表中的历史知识进行补充。

1、综合大事年表:

以时间为序,将课本提到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艺术等方面的重要历史事件排列在一起,列成一表,即综合大事年表。如中学历史课本每册课后的大事年表。

例1:南北朝(420~589年)�

420年 宋朝建立,南朝开始�

439年 北魏统一黄河流域,北朝开始

485年 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

例2:世界史部分大事�

1836——1848年 英国宪章运动

1844年 德意志西里西亚工人起义

1848年2月 《共产党宣言》发表

1848~1849年 欧洲革命���

2、中外综合大事年表: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和全球一体化趋势的不断加强,近年高考增加了大量中外历史对比的内容,列中外综合大事年表(在某个同一时期内的发生的中外历史大事),可以起到中外历史比较作用,从中探索中外某个历史阶段的规律性和特殊性。�

例:1920——1922年间中外历史综合大事年表�

时间
中国史大事
世界史大事

1920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爆发

1921
中国共产党成立
华盛顿会议召开

1922年
中国共产党第二次

全国代表大会
土耳其凯末尔革命结束

华盛顿会议结束

墨索里尼在意大利上台

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成立

(二)专题归纳表:

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将散见于历史教材中的同一类别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实,按照历史的诸要素(时间、地点、内容、结果、性质、意义等)列专题简表。它要求历史事件的完整性,不一定按照时间顺序列表。�

1、围绕某一历史事件或历史人物列表。如第二次世界大战,可按战争发展的进程分成三个阶段以时间为序列表。第一阶段(1939年大战爆发——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德、意、日、法西斯暂时处于优势阶段;第二阶段(1941年苏德战争爆发——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结束)战争进一步扩大和德、意法西斯被迫转入防御阶段;第三阶段(1943年斯大林格勒保卫战——1945年德、意、日法西斯溃灭和世界人民反法西斯胜利阶段。如归纳李鸿章历史活动的几个方面,可从创办洋务、卖国投降、镇压革命等方面归纳列表。(表略)�

2、将散见于教材中的同一类别或具有相同性质的历史事实列成表。如中国封建社会历朝(代)农民战争;中国古代土地赋税制度的变化;中国古代科技成就文学艺术;中国近代史上帝国主义强迫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中国共产党召开的重要会议;世界近现代史上的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国际社运史中的三个国际等等。�

例1:中国古代赋税制度演变简表�

名称
颁布时间
主要内容
结果和意义

初税亩
前6世纪初
按亩收税。
促使耕地由国有转向私有。

编户制度
西汉时期
编户齐民依据资产多少承担赋税、徭役、兵役,征税项目有田租、人口税和更赋。
加重了农民负担,养肥了统治阶级。

租庸调制
始于北魏,发展于隋,兴盛于唐
每年交纳一定谷物叫租;交纳定量绢、布,叫调;不服徭役的可纳绢、布代役叫庸(唐起)。
客观上有利于农业的发展,国家强盛,但未触及地主阶级的利益。

两税法
唐朝�(780年)
每户按资产交纳地税,取消租庸调和一切杂税;一年分夏秋两次收税。
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赋税制度,是我国赋税制度和一次重大改革和进步,使唐朝收入有所增加,农民负担相对减轻。

方田均税法
北宋

(1069年)
按照每户占有土地的多少和肥瘠收取赋税。
增加国家田赋收入,在一定程度上扭转了积贫积弱的局面。

一条鞭法
明朝�(1581年)
将原来的田赋、徭役、杂税合起来,折成银两,把从前按户、丁征收的役银,分摊在田亩上,按人丁和田亩多寡分担。
是我国赋役史上的一次重大改革,农民负担相对减轻,有利于农业商品化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增长。

摊丁入亩(地丁银)
清朝康熙、雍正年间
1712年,以康熙五十年的人丁数作为征收丁税的固定丁数,以后“滋生人丁,永不加赋”。雍正帝实行“摊丁入亩”的办法,把丁税平均摊入田赋中,征收统一的地丁银。
废除人头税,封建国家对农民的人身控制松弛,隐蔽人口现象减少。对我国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要意义。

表2:�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史中的三个国际简表

名称
主要

领导人
成立时间
地点
意义

第一国际(国际工人协会)
马克思

恩格斯
1864年
伦敦
是马克思主义与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推动国际社会主义运动进入新阶段。

第二国际
恩格斯

列宁
1889年7月
巴黎
推动欧美工人政党的合法斗争,促进欧美工人运动的发展。

第三国际

(共产国际)
列宁

斯大林
1919年3月
莫斯科
指导并推动了世界各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运动的发展。

3、国别史简表:

为了弄清某个国家的历史发展线索和规律,将世界各国的历史按主要事件,以表格的形式归纳为简要国别史。这种表格只需列出重要历史事件发生的时间、主要内容及在本国历史上发生的影响即可,要求简单,一目了然。(表略)�

(三)比较对照表:

把性质相同或相反的历史事实分成若干历史要素放在一起进行比较,即比较对照表。

1、横向比较对照表:把同一时期发生的中外历史事实或世界各国之间的史实进行比较,即横向比较对照表。�

例: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帝国主义国家特点简表�

国别
帝国主义特点

美国
托拉斯帝国主义

英国
殖民帝国主义

法国
高利贷帝国主义

德国
军阀的、容克的、资产阶级的帝国主义

俄国
军事封建帝国主义

日本
带有军事封建性的帝国主义

2、纵向比较对照表:

把处于不同时期,不同发展阶段的有密切联系的历史事实进行比较对照。如世界史上几次大改革,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比较等等。�

例:第一次世界大战和第二次世界大战比较对照表�

名称
起止

时间
爆发形式
爆发根本

原因
作战范围
战争性质

一战
1914—1918年
以萨拉热窝事件为借口
帝国主义为了争夺世界霸权殖民地
主要在欧洲
帝国主义战争

二战
1939—1945年
突然袭击
与一战基本相同
欧、亚、非洲同时进行
初期主要是帝国主义战争,但战争具有反法西斯的解放的性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建立使战争演变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

(四)统计表:

生产经济发展情况,物价变化,战绩等可用数字统计的方式列表,它使某个历史问题具体化。如解释战争时期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抗日战争时期、解放战争时期的历次战消灭敌人的人数;国统区“法币”贬值的情况、中国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等等。目前不同时期、不同国家、不同类别的统计表成为高考的重点和热点,应引起同学们的高度重视。(表略)��

(五)图示表解法:

以简明扼要的图示方法说明某一历史问题,有时不必标明历史年代。�

例: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构成:� / 御史大夫

皇帝 — 丞相 —— 郡县(郡守县令)�

\ 太尉

(六)比例年表:

将时间按照一定的比例来表示的图表。如中国历史第一册和第二册课后附的《中国历史纪年表》就是这种情况。(表略)��

二、列表的要求

1、列表要类目明确,系统联贯,类目不清,分不出重点与非重点,也不能体现某一事件的完整性或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这样的表格列得是不成功的。

2、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切忌符号繁杂,语句罗嗦,只有这样表格才能起到它的“直观教具”的作用。

总之,历史列表法是一种具有很多优点的学习方法,它着重培养同学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归纳概括能力和创新能力及在高考中的应变能力,它能将散见于教材中的历史知识更加系统化,易于掌握,不易混淆,有利于培养同学们形成清楚、完整的历史概念,从而提高同学们的历史素质和学习水平。

㈦ 初中历史论述题怎么结合实际

你是否,提起历史这门科目就烦恼?你是否,看到历史综合题无从下手?你是否,渴望解决这一切问题?如果是,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历史考试综合题的解题技巧吧!

综合题是一种考查学生理解能力、归纳能力和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考查题型。很多学生在此部分失分严重,大家一定要仔细学习以下的方法哦!

综合题的类型

1.文字型综合题

这是综合题中的传统题型。一般都是选择书上的引文或学生比较熟悉的文章,这类题目一般是问得直接明了,考生较好回答。这种类型的综合题旨在考查阅读材料并寻找有效信息的能力及综合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

2.图表型综合题

图表型综合题是以数字表格或图像(线) 变化为信息载体,通过一定的数量关系来反映事物的数量特征、变化规律及内在联系。

它不仅融阅读、判断、理解及阐释本质和内在联系为一体,而且因其材料精炼、内涵丰富、信息含量大而阅读量小等特有优势,成为考试中测试综合能力的重要方式。

主要有单纯表格型、单纯图片型和文、图、表混合型综合题等形式。变化性、对比性和直观性是历史图表材料承载信息最显着的特点。

因此,解决这类综合题的关键是通过图表材料所呈现出的数字或线段的变化,来确定材料所要展示的信息。要先读设问部分,带着问题再去分析表格,有意识地去观察分析材料。通过观察发现现象之间的联系,再分析原因然后组织答案。

㈧ 以历史事件为主线,做一个历史图表

参照中国历史目录

㈨ 高中历史,这题图表的求解,谢谢!

A项:从图表中可以看出,美国的经济地位一直是第一,并没有衰落,而且历史上美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到现在为止都没有衰落。故A错。
B项:苏联的确在1937年“二五”计划完成后实现了工业化,但1929年经济危机对资本主义世界造成破坏,苏联此时正因为资本主义国家的封锁而与外界隔绝,因此并没有受到经济危机波及。(事实上,计划经济是抵御经济危机的良方,罗斯福新政也吸取了苏联的“计划”这一概念。)故B错。
C项:摆脱经济危机主要有两种方法,其一是政府促进就业,利用国家强制力(例如制定法律法规)保障工人的基本权益,减少剥削,缓和社会矛盾,以消化剩余商品。其二是对外发动侵略战争,转移国内注意力,将本国经济危机引向别国,同时通过战争需求降低国内失业率,缓解经济危机。德国便属于后者。
D项:由图表可知,英国制造业所占份额有小幅下降。现实中,经济危机使整个资本主义社会经济总量损失40%,英国虽然所占份额下降微弱,但就整个国家经济总量而言,下降幅度已经超过了40%。故D错。

㈩ 图片中的历史题怎么做谢谢!

1、春秋时期铸造的牛尊2、理由是:青铜牛尊的诞生,说明人们开始使用铜和铁之类的工具,在生产工具上有了很大的进步,即生产力有了很大提高。

阅读全文

与历史的图表题怎么做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