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从历史上的角度来看,为什么俄罗斯一直都很穷
首先我们从战争角度分析:
俄罗斯的历史其实就是一部战争历史,从建立开始就一直在打仗,几乎没有停过。而战争是破坏力最大的人类活动,而且战争打的就是钱财。因此,不断战争的俄罗斯很难积攒财富,没有和平时期,也就没有发展的稳定环境。而且战争使得大量的劳动力死亡,更加无法推动经济的发展。从沙俄时代开始,到现在依旧是如此,光是在叙利亚,俄罗斯就花费了几十亿美元,简直是在烧钱。
其次,历史遗留问题:俄罗斯从古代开始,最发达的工业就是服务于军队和战争的工业,到了苏联时代依旧是如此。而俗话说没有民用工业,很难富裕,俄罗斯长期以来只是发展军事重工业,无法聚集财富,所以百姓一直生活就不太好,这也是一种常态。而且更加关键的是,历来俄罗斯的统治者,包括沙皇时期,很少有关注经济发展的,也就是彼得大帝关注了一下,还是因为没有军费打仗了,才开始意识到没钱。
最后所处的环境问题:俄罗斯经济发展还有一点非常的关键,那就是人口少,俄罗斯1700多万平方公里,只有1亿多人。广大资源丰富的西伯利亚地区,基本是荒无人烟,没人开发,资源也没办法利用,因此,影响了工业的发展和国家的发展。人少也使得消费市场很小,无法形成美国一样的消费推动经济的循环,这也是软肋之一。
② 站在历史角度看,为何说大明无明君,大清无昏君
相信爱好历史的小伙伴或多或少听说过一句话:“大明无明君,大清无昏君”之说;其实这种说法也有其道理,但也不能一概认知,毕竟大明也还是有明君的,只不过一些明君到了晚年犯的一些过错,也导致了许多后世人否定他的功绩。
而光绪皇帝有雄心壮志,但是被慈禧太后把控朝廷,自己根本插不上手,典型的傀儡皇帝;最后的宣统皇帝更不用说了,给日本人建立满洲国,这种做法就是典型的侮辱中华,不过宣统皇帝执政期间,帝国已经日暮西山,根本无力回天了。分析清朝皇帝们,我们知道清朝晚期的昏君还是不少的,只不过清朝的辉煌集中在前期,后期就是昏君当道的年代。
小结
“大朝无明君,大朝无昏君”之说,看似有瑕疵,没毛病,但瑜不掩瑕,严格意义上是谬论,每朝每代有明君就有昏君,如果按照这种说法,明朝没有明君,那么为什么明朝还能维持近300年,如果清朝无昏君的话,为何割地通商的一项项侮辱性条约,会成为中华文明的永远痛?
因此,对历史的评价要以中肯的角度和公平的范畴上进行思考评价,要站在历史的角度上去看待,不要有南与北的偏见,不要有中原民族与游牧民族的偏见,更不要有地域的偏见;无论是明朝还是清朝,都是华夏民族的历史传承。
③ 以历史的角度看什么是自由,300字
自由是一个历史范畴,它是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又会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它本身就含有很多的规定性。恩格斯指出:“自由是在于根据对自然界必然性的认识来支配我们自己和外部自然界;因此它必然是历史发展的产物”。在无阶级的原始社会,集体对个人的管制是无可非议的,而在阶级社会里,当集体利益极不合理的触碰个人利益时,个人是可以并且应当通过正当的手段摆脱这种要求。
在现实生活中,有人生活的很惬意、也很满足,有的人却一再遭受打击,生活的很有压力,似乎无自由而言。为什么会有如此的大的反差?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寻求到答案。换言之,马克思主义哲学给我们指出了一条认识和通往自由的大道。
二、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理解自由
(一)自由是认识和实践的矛盾统一
人类的两项基本活动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认识的目的不仅仅是解释世界,更重要的是改造世界。坚持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就是真正坚持了认识和实践的统一,因为认识世界就是认识的过程,而改造世界的关键就是实践。
认识和实践是相互区别,又相互统一的,是一个矛盾统一体。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相互联系,相互依赖,相互制约的。认识世界的目的在于改造世界,而改造世界的前提是要认识世界,想要更好地改造世界就需要更好地认识世界。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既包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也包括对主观世界的认识。人们既要认识自然界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同时,作为人之所以为人的特殊标志即人具有主观能动性,人们还必须认识自己的主观认识规律。改造世界有两方面:一是对自然界和社会的改造,二是改造自己的主观世界。使自己的主观世界符合客观,从而获得满足,实现发展。
认识和实践的过程是一个充满了无数矛盾的过程。自然界和人类社会有着他们自身发展的客观规律,它们总是按照自己的客观规律运行,不会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所以,规律是客观的、必然的,只可以被认识而不能被改变的。但是当人作为主体做事时,总有自己的目的性和能动性,总是希望外部世界满足自己的需要。人作为有意识的人,他会根据自己的意愿活动,正如
2/7
黑格尔说,“意志而没有自由,只是一句空话,同时,自由只有作为意志,作为主体,才是现实的。”所以,认识和实践就会处于矛盾之中。如何正确的处理好这种矛盾就是人类由必然向自由转化的过程。自由就是人们对于实践基础上把握了规律,达到主客观历史的具体的统一。自由的实现过程是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转化的过程。正如马克思所言:“社会化的人,联合起来的生产者,将合理的调节他们和自然的物质交换,将它置于他们的共同控制之下,而不让它作为盲目的力量来统治自己;靠消耗最小的力量,在无愧于和最适合于他们的人类本性的条件下来进行这种物质交换”
(二)自由是个人和社会的矛盾统一
人既是单个的个体,又是社会中的人。个人和社会是矛盾的,又是统一的。一直以来,人们都很倡导自由主义,其核心就是人成为自己的主人,自由的做自己想做的事。但是,人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人的生存生活中都需要处理好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否则,人是不可能得到自由的。社会有其自身发展规律,同时,一定阶段的社会必有其缺陷。个人真正的自由不在于摆脱他人、摆脱社会,而在于通过把握自然界和社会的发展规律从而实现与他人和社会的统一。正如马克思所言:“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自觉的活动”。只有在人与社会的关系中才能进行人的活动,人才能表现出自由自觉的特性。个人与社会又是统一的,每个人都是组成社会的一个要素。社会也为个人自由的实现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个人作为一份子,他的发展会或多或少影响社会发展,历史是由人民群众创造的,而人民群众是由每个人构成的。马克思说过:“无论历史的结局如何,人们总是通过每一个人追求他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它们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
(三)自由是真理和价值的矛盾统一
什么是真理?真理是一个认识论的概念,它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发展规律的正确认识。它标志着主客观相符合。人的认识目的就是发现真理,获得真理,排除谬误,并在真理指导下更好的改造世界。真理贵在真,真是人在思想以及行为上充分接近和适合于客观必然性的状态。它是主客体想要完成统一所要达成的第一个状态。现实在生活中,人们所提倡的求真、守真,都是对“真”的追求的一种体现。
3/7
什么是价值?价值是相对于人而言的,通俗的说,价值是事物对于人的需要而言的某种有用性。事物相对于个人、群体及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起到积极作用时,它对于主体而言就有价值。反之,则没有价值。现实中人们对于价值的追求体现在对“善”和“美”的追求。“善”在广义上指人在自然及社会中各方面需要得到满足的实际价值。“美”是比“善”更高的一种境界,它是人类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的认识和改造世界及成果对人的自由的肯定。
真理和价值是相互依存,相互统一的。人要想得到自由既要遵循真理原则,又要遵循价值原则。正是由于真理和价值的矛盾运动,使人们达到“真、善、美”的统一,实现了人们由必然向自由的转换。
三 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谈自由实现的条件
(一)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
自由决不是抽象的,离开了人的认识,自由是不存在的。只有在我们提高认识水平的情况下,才能够更大程度上获得自由。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实践能力有两点内容:
一是正确的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包括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规律从来都不是自由的约束,一定程度上它是自由的必要条件。人注重把握自然界的客观规律。尊重自然,尊重规律。同时,人不仅局限于认识自然规律,人们总是在认识基础上发挥主观创造性,如:南水北调、绿化荒山等等,从而实现人的目的。人们认识到社会自由是个人自由的前提。如果一个社会特别自由,个人的自由也就可以表现和发展得愈全面。所以,人作为社会的主人,要认识社会发展规律,顺应历史发展潮流,实现自由。21世纪的今天我们更要运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知识是认识的工具,没有知识人们是不可能认识世界的,更谈不上改造。黑格尔说过:“无知者是不自由的,
④ 从历史角度说说人为什么要活着
人活着推进了历史的脚步,使历史的长河不断流动。在历史的长河中,每个人都扮演着自己的角色,当完成宿命交待的任务时,也是人失去生命意义的时候!但个人认为“人不能为历史活着”。历史总是与我门这些小人物无关。
⑤ 看历史要从什么角度看,现代人的还是古代人的还有哪个啥历史唯物观,白话讲到底啥意思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用历史的观点去评价历史人物,我不是用我们所处时代的观点。比如对武则天的评价。历史上对武则天的评价是很差的,因为中国古代是男权社会,女人是没有权利当皇帝的,所以从历史的角度来评价武则天肯定是差评。而用当今社会的观点来评价武则天则不一样,我们现在倡导平等,女人是可以当领导者的,所以我们看武则天是她对历史的贡献,从这个角度来看武则天是正面形象,因为她延续了贞观之治,又为开元盛世奠定了基础,所以武则天应该是一位正面历史人物。
⑥ “站在历史的角度”是什么意思
就是以现在的立场看待过往的事件。
比如说,我们国家现在幅员辽阔,民族众多。但是宋代时汉人政权只有中原和江南,辽人金人蒙古人西夏人都是敌国
希望能帮到你。
⑦ 请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角度解释为什么戚继光的英雄形象在近代以来备受尊崇
从历史唯物主义原理角度看戚继光的英雄形象在近代以来备受尊崇是因为:在明朝那个年代是一个忠臣良将,驱逐倭寇,为国家和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所以备受敬仰。
他先后在山东、浙江、福建等地抵御倭寇,特别是在浙江和福建的抗倭战场上展现了他卓越的军事才能。
从嘉靖四十一年到四十三年(1562~1564),戚继光先后在福建独自或者配合总兵俞大猷取得了横屿、牛田、林墩、平海卫、仙游等大捷,又肃清了福建倭患。
在抗倭战争中,戚继光立下赫赫战功,狠狠打击了倭寇的嚣张气焰。也正是在戚继光等人的支撑下,明王朝的东南海防总算是得到了稳定。
(7)以历史为什么角度扩展阅读:
纪念馆
戚继光纪念馆位于蓬莱振扬门北侧,由以前的水师府辟建而成,占地三千二百二十平方米,建筑面积一千一百平方米。纪念馆座北朝南,东西两侧建有碑亭,分别立“忠”、“孝”字碑,碑阴刻有戚继光和戚景通生平。
主体为中轴对称二进式仿古建筑,每进有正厅和东西厢房各一,且有回廊相连。展厅内容以展现戚继光保国卫民、戎马一生为主线。
戚公祠
戚公祠位于福建福州于山,是福州人民为纪念明代抗倭名将戚继光而立的纪念祠。班师返浙时,省城官司绅在于山平远台设宴饯别,并勒碑记功。后人即于平远台旁建祠。
祠宇后废,现祠是1918年重建的,横立在五老岗上,祠厅周围有平远台、醉石亭、蓬莱阁、补山精舍、吸翠亭等诸多名胜,岗峦起伏,花木扶疏,曲径通幽,颇具园林雅韵。祠厅系硬山顶土木结构建筑,内祀戚公戎装塑像,方颐隆准,威武庄严。
两壁挂有“海疆倭患”、“率兵援闽”、“激战三捷”、“平远庆功”等历史画卷,歌颂戚公抗倭功勋。祠内还陈列有戚继光的军事着作《练兵纪实》、《纪效新书》、战争袍铠甲残片以及行军干粮“光饼”、“征东饼”,还有解放后出土的记功碑残石等,供人观瞻。
除福州外,闽浙一带如临海北固山、温岭新河、福清、莆田等地都设有戚公祠。
⑧ 什么叫从历史角度回答问题
从历史角度,就是需要综合当时的历史背景,以及对后世(当然也是指历史)的影响。
从历史的角度去看一个事物或事件,是需要客观的去了解事物或事件的本质,从而根据接下来的发展结果来判断事物或事件的影响.在分析这类问题的时候,不能掺杂个人主观情感和想法,这样会影响分析结果的.
相对的,从现实角度,就是对我们今后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