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斯巴达300勇士历史背景是什么

斯巴达300勇士历史背景是什么

发布时间:2022-10-21 19:40:09

㈠ 谁介绍一下历史上的斯巴达300勇士,谢了,急求知道!!!

斯巴达300勇士是温泉关战役的勇士。

温泉关战役

公元前480年,在希波战争(公元前500—前449)期间,希波双方在温泉关(塞尔莫皮莱山口,色萨利和中希腊交界处的山口,位于拉米亚城南)进行的一次交战,又称塞尔莫皮莱山口战役。 公元前480年春,数万波斯人的大军和船队在波斯王薛西斯统率下对希腊进行第三次联合远征;一部分军队从陆地进发,另一部分从海上运送。希腊各城邦成立了以拥有强大步兵的斯巴达(拉栖第梦)为首的防守同盟。斯巴达国王莱奥尼达率盟军(约0.5万人)在塞尔莫皮莱山口挡住了波斯人的去路。希腊人对企图突破山口的强大的波斯军队进行了两天的英勇抗击。但波斯人在叛徒的帮助下夜间沿着迂回的山间小道前出到希腊军队的后方。莱奥尼达获悉这一情况后,命令各盟军队伍向雅典撤退,本人则和300名斯巴达人一起留守山口。斯巴达人四面受敌,英勇厮杀,在白刃格斗中全部阵亡。塞尔莫皮莱山口交战中约有2万波斯人丧生,0.4万希腊人牺牲。 点评:此战是希波战争中着名的战役,后来,塞尔莫皮莱山口英雄们的遗骸被合葬在一个墓中。在一座石狮纪念碑上镌刻着诗人西莫尼达的诗句:“来自异邦的人啊,景仰拉栖第梦人吧!我们在此安息,始终信守法度。”英勇捐躯的这队斯巴达人成为希腊人备受鼓舞的坚定无畏的榜样。

㈡ 介绍一下《 斯巴达300勇士 》的故事原形

历史上确有其事~... 这个故事是根据历史改编... 300斯巴达勇士——血战塞莫皮莱 勇猛顽强、视死如归的战斗精神永远是军人的灵魂。在铁血拼争的冷兵器时代,用300人抵抗百万大军并歼敌2万,把战斗精神诠释得如此辉煌而悲壮,也许只有斯巴达战士能够做到,是他们创造了塞莫皮莱战役的神话。 百万大军征希腊 公元前545年,新兴的波斯帝国在居鲁士大帝率领下,北疆域扩张到小亚细亚沿岸,直逼希腊各城邦。因为东北方向的外敌威胁,居鲁士在位期间并未发动对希腊的战争。公元前529年,居鲁士在征服马萨格泰人的战斗中阵亡,波斯帝国对希腊的威胁暂时消除了。 真正的威胁是从公元前499年开始的,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在他的巨着《历史》中记载,波斯皇帝大流士得知希腊城邦雅典一直在资助波斯的反对者后,暴怒不已。他将一支箭射向空中,仰天大喊:“我要好好惩罚一下雅典人!”当时,大流士每餐饭前,他的仆人都会提醒道:“主人,记住可恶的雅典人!”然而,尽管大流士将波斯帝国推向鼎盛,但他针对希腊的两场战争均告失败。公元前486年,大流士病死,他的儿子薛西斯继承了父亲征服希腊的遗愿。 薛西斯精心准备了四年。他在波斯的每一个角落征集士兵、囤积装备和粮草,组织起了一只数量庞大、但成分复杂的军队。在这支军队里,有头戴软帽、身着束腰衣甲,使用短矛、柳条盾牌和复合弓的波斯人、米底人、西卡尼亚人头戴青铜头盔,手持长矛、盾牌、短刀和儿儿狼牙棒的亚述人;有以弓箭和短矛见长的大夏人、帕提亚人、克兰斯米亚人;有头戴高尖角帽,擅使战斧的斯基泰人;有身穿棉布长袍,装备铁箭簇弓箭的印度人;此外这支波斯大军还有来自46个臣服国、100多个民族的士兵。由于人员庞杂、服装和武器装备五花八门,这支波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据希罗多德估计,这支军队规模空前——总人数高达260万(包括90万海军和其它欧洲盟军在内)。若再算上仆人、工匠以及其他似追随者,人数更超过500万。 在薛西斯的军队里,波斯人享有特权——他们有满载着妇女和奴仆的大车伴随行军。波斯军队中,又以一支号称“不朽军团”的部队最为精锐,该军团由一万名最有战斗力的波斯士兵组成,伤亡和病弱者会被立即替换。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大军在小亚细亚萨尔迪斯完成集结,分为陆、海两路开始各希腊进发。 希腊联盟的迎战 薛西斯可能根本没有想过要与希腊战斗,因为他的军队太强大了,薛西斯认为出征唯一需要做的就是接受投降。出发前,薛西斯派出信使,要求希腊人送出传统的投降标志——泥土和水,否则将被消灭。 而对潮水般涌来的波斯大军,大多数希腊城邦选择了退让,但有两个希腊城邦——雅典和斯巴达对波斯人的最后通牒坚决予以回绝。派往雅典的信使被扔进一个深坑,而斯巴达人则将信使推进一口井里——那是能够找到泥土和水的地方。 强敌面前,希腊城邦暂时结束了内部纷争,召开大会,试图组织一个泛希腊聪明来共同防御波斯大军。会议上,斯巴达人倡议修建一道横越科林斯地峡的城墙(斯巴达人自己的城邦是唯一没有城墙的,他们依靠勇敢的公民进行防御),以保护希腊最南部。而笠林斯以北的城邦则认为薛西斯可调动爱琴海周围的部队以北部攻击希腊,因此应该在那里建立早期防御。会议采纳了他们的战略,并将战线选择在塞莫皮莱(也译为温泉关)。希腊人的意图是通过在该处进行先期防御,争取时间使他们组成联合舰队与波斯船队进行海上决战。 从地形上看,希腊人将战场选择在塞莫皮莱是非常关键的决策,因为塞莫皮莱山口特别狭窄,又是波斯陆军必经之地。这样一来,从山谷另一边突进的波斯军队在作战时无法展开,数量优势将无从发挥作用;波斯人不得不与希腊人进行后者擅长的近身格斗。 然而,在薛西斯眼里,世界上没有任何力量能够阻挡他的步伐。当暴风雨撕碎了波斯工匠们在赫勒斯滂海峡(连接马拉马拉海和爱琴海)建造的第一座索桥后,薛西斯下令将工匠们全部处死,大骂阻挡他前进的暴雨和大海,还命人鞭挞大海300下,之后,新调集的波斯工匠们又在赫勒斯滂海峡上架好了一座浮桥,共用了近700艘甲板船。这些船都用粗绳索相连,船上铺设了两条道,一条走人,另一条走骡马。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波斯工匠能够在不长的时间赶时里搭建好这样一座浮桥,堪称军事工程学上的奇迹。当新的浮桥架好后,波斯大军踏上希腊的土地。 与波斯军队庞大的数量相比,向塞莫皮莱山谷急行军的希腊联军人数省得可怜,包括300名斯巴达人、80名迈锡尼人、500名泰基人、700名泰斯庇斯人在内,总兵力只有4900左右。当这支希腊联军出发后,雅典人开始为后面可能的作战做着认真准备:适龄男子都上了战船,妇女和儿童则被疏散到伯罗奔尼撒半岛的安全地带,负责保卫雅典卫城的财产和神庙。 对希腊来说,承担最危险任务的是斯巴达国一利奥尼达斯。虽然每个城邦都指定了自己军队的将领,但利奥尼达斯却被推举为希腊联军的统帅,他要为保卫希腊流尽最后一滴血。当时还有这样一个传说,利奥尼达斯和他的300斯巴武士之所以慷慨赴死,是因为接到了一个神谕:斯巴达要么推动一位国一,要么看着自己的城邦被毁。 奇兵据险守边关 塞莫皮莱地形险要,山口只有15米宽,可谓天险。希腊人重新修好了山口处损毁的城墙,不过在勘察地形时,他们发现山口虽然难以逾越,但整条防线上还隐藏着一个致使弱点:有一条羊肠小道能够通过山脉,直通后山。如果波斯军队得知这条小道的情况,那么就能从这里绕过塞莫皮莱山口,对希腊联军的后方实施包围。意识到这个危险,利奥尼达斯国一迅速派遣1000名丰塞安人守卫小道,以防波斯军队发现后由此进行迂回。不幸的是,丰塞安人觉得这条小道两边的山岭上无险可守,防守任务太过艰巨,竟未做认真准备,而是寄希望于波斯人永远发现不了这条山间小道。 薛西斯的大军越来越近,一位执行侦察任务的波斯骑兵最先发现了希腊人的营地。但令波斯侦察兵惊讶的是,许多斯巴大人裸体进行训练,而休息者则在平静的梳着头发。其实,对斯巴达人来说,战前梳头意味着在战斗中将以死相拼。对这点,无论是波斯侦察兵还是薛西斯都是无法理解的。 这时,希腊人也收到了后主传来的关于波斯军队规模的情报。在战役开始前,波斯人对他们取胜充满信心,并四处放言说光是他们弓箭手身出的密集箭雨就能遮住太阳。斯巴达将领迪埃尼斯听后则风趣地回答:“如果波斯人放的箭遮住了太阳,那正好让我们在荫凉下作战。”尽管迪埃尼斯和其他斯巴达武士有着无缘的勇气和信心,但当波斯大军越来越近的时候,其他希腊城邦部队却开始动摇。由各个城邦效仿组成的军事委员会激烈地讨论着是否撤退,最后利奥尼达斯说道:斯巴达人将履行他们的职责。见及于此,那些有动摇情绪的希腊城邦将领只好停止了争论,同意在此坚决抗击波斯人,直到援军到来。 塞莫皮莱大血战 波斯军队在距塞莫皮莱非常近的特拉齐斯城邦的平坦地带扎营。在这里,薛西斯让他的军队停留4天,谋求以强势军力震慑希腊人,使他们自动撤离。但等到第5天,即公元前480年8月17日,仍未见到希腊人有撤离的迹象,这位波斯国王就再也没有耐心了——“放肆”的希腊人竟敢像赫勒斯滂海峡的暴风雨一样公然挑战他的意志。于是,他命令由米底人和西斯塞人组成的前卫部队向希腊人发起第一波攻击。 米底人和西斯塞人被希腊人击退了,而且伤亡惨重。为了惩罚抵抗者,薛西斯再次命令发起强大的进攻。波斯军队潮涌般向前冲击,但斩获不大。 薛西斯并没有意识到希腊人在塞莫皮莱的优势。狭窄的战场使波斯军队难以展开,也使他们平常训练的战法无从发挥。据说波斯男子只被教授三件事:骑马、射箭和说实施。但在塞莫皮莱山谷,骑兵没有充裕的地方发挥冲击力;更要命的是,在狭窄的山谷里根本没有地方组织数量众多的弓箭手放出密集的箭雨。而希腊人则躲在山口他们修好的城墙后面,极难被发现又难以攻击。 波斯军队即没有受过肉搏的训练,也没有进行肉搏战的装备。他们更喜欢采取的战术是在山谷里与希腊人拉开一定距离,由躲在柳条盾围后面的射手放箭。他们几乎没有盔甲,进行肉搏战的武器也只有短剑和短矛。希腊人则特别注重防护,他们全身挂甲,手势3米长矛。在肉搏战中,希腊重甲步兵可以有效抵御波斯人的矛、剑攻击,在那样的战场上,铠甲防护对士兵的心理产生极大的慰藉。另一方面希腊长矛能在波斯人短剑、矛名够着他们之前先刺中对手。此外,希腊人还有一个无形的优势:他们是为保卫家园而战,同仇敌忾;而且纪律严明,忠于职守。 在严重的人员伤亡面前,希腊人在塞莫皮莱山口抵挡住了波斯军队的攻击。作战中,经验丰富、训练有素的斯巴达武士从城墙后面跃出,勇猛地同波斯人战斗,然后又假装撤退,引诱波斯人进入陷阱后予以重大杀伤。据说薛西斯当天因为他的军队伤亡惨重、畏缩不前而3次跳脚。 对希腊人说,虽然他们的伤亡远少于对手,但毕竟无法改变兵力劣势的情况,他们的唯一希望就是在塞莫皮莱尽量将时间拖的久一点。然而,就在双方军队僵持的时候,一个令希腊人绝对没有想到的意外情况发生了:一个名叫埃菲阿尔泰斯的希腊叛国者告诉了薛西斯那条秘密小道。 得到这个情报后,薛西斯大喜过望,立即派出一支波斯军队在夜间通过这条小道。接近山顶的时,疏于防备的丰塞安人才被

㈢ 三百斯巴达勇士的具体历史背景

16.“四千迎战三百万”

“四千个南方希腊人在这里抗击过三百万波斯军。”

这是希腊着名诗人赛蒙尼提斯为了纪念公元前480年希腊温泉关战役而题写的碑铭。

温泉关之战是马拉松战役之后第10年,波斯和希腊的又一次交锋。

波斯王大流士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洗雪马拉松战败的耻辱。

薛西斯为远征进行了4年准备。他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兵力,据说有500万人。照诗人赛蒙尼提斯的说法,有300万人。公元前480年的春天,薛西斯亲自率领陆、海大军向希腊进发,气势汹汹,不可一世。

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命令随军的奴隶和工匠马上修起一座渡桥。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波斯王大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人,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海锁住。他还拿起鞭子痛击海水,惩戒海水阻止他前进的罪过。这当然是十分幼稚可笑的举动。但是,一些自命不凡的狂妄的帝王往往就是这样可笑的人物。

渡桥最后还是造好了。工匠们把360艘船排列起来,用粗大的绳索和海岸相连,船面上还铺了木板。船桥划分成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船桥的两边装上了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波斯王乘坐八匹白马拉的战车,由头戴花环的1万名“长生军”保护着,浩浩荡荡通过渡桥。波斯全部军队用了七天七夜才过完。

波斯军队的士兵大都是强征来的,包括许多不同的民族。有人这样描写当时的波斯军:有身穿五光十色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和米堤亚人;有头戴钢盔、手拿亚麻盾牌、棍子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漆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使用棕桐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角尖的矛;还有色雷斯人,头包狐狸皮,身穿鲜艳的长斗篷,手拿标枪和小盾;此外,还有高加索各族的人们,他们的帽盔上装饰着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这时候,希腊各城邦为了击退波斯的进攻,已经加强了他们之间的团结。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希腊联军由斯巴达人统帅。

公元前480年6月,波斯军进到希腊北部的德摩比利隘口。这里傍山靠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对“温泉关”。关口很狭窄,只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通往中部的必经之道。正像诗人赛蒙尼提斯在碑铭中写的那样,希腊人在这里配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军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到奥尼达带了300人前来参战。他为什么不多带些人来呢?因为当时正在举行奥林匹克竞技大会,按照希腊习俗,这期间是不兴打仗的。

波斯王仗着兵多将广,气焰很嚣张。他派人捎信威胁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没法说,光是将士们射出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得暗淡无光。斯巴达人回答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阴凉地里杀个痛快!”过了两天,波斯王派去侦探希腊人动静的士兵回来报告说,斯巴达人把兵器堆在一边,有人在做柔软操,有人则在梳理头发。波斯王听了,真有些莫名其妙。一个投降过来的希腊人解释说:“那是斯巴达人的习俗。每逢出战以前,他们都要梳理头发,准备战死。”波斯王从鼻孔里哼了一声,他没有想到这几百斯巴达人竟敢和他的百万大军对抗。他下了命令,要活捉守关的斯巴达人。

波斯军大模大样地冲上关去,他们以为斯巴达人一定会望风而逃。没想到,迎接他们的却是锋利的希腊长矛。波斯兵将虽多,可是在狭长的关道上,用武之地太小,施展不开。守在关上的斯巴达人,显示出他们训练有素的战斗本领,一个个如猛虎雄狮,扑向敌人。他们居高临下,使用的长矛比波斯刀的威力大得多。波斯人一批一批地倒下。波斯王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气急败坏地吼叫不已。最后,他命令1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还是攻不上去。

正当波斯王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希腊叛徒来报告说,有条小路可以抄到关口的后方。波斯王大喜,就命令这个叛徒带路,引着一队御林军连夜赶去。他们过峡谷,渡小溪,攀山崖,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有1000佛西斯城邦的士兵守在那里,波斯人以为是斯巴达兵,不敢上去交战。当他们听叛徒说出那些守军不是斯巴达兵,才放心攻上去。守军败走了,波斯兵也不去追赶,继续直插目的地——温泉关。

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叛徒通敌的消息,便把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300士兵迎战。700个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

波斯人以绝对优势的兵力向山上隘口猛扑。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就挥动利剑。忽然,斯巴达王受伤倒下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他们的人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波斯兵尽管被杀死许多,可是冲上来的人越来越多,像是无穷无尽似的。他们用密得像飞蝗的箭矢向斯巴达人猛射。最后,隘口终于被攻占了。温泉关的英勇守军全部牺牲。斯巴达王的尸体落到波斯人手中。波斯王下令把他的脑袋砍下来,挑在矛上示众。

据说,战事结束以后,阵地上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害了眼病,无法上关作战;一个因为奉命外出,在路上耽误了时间,没赶上战斗。这两个人活着回到斯巴达,家乡的人都说他们是胆小鬼,用愤怒和鄙视的眼光看他们,谁也不跟他们讲话。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侮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英勇杀敌,牺牲在阵地上。但是,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后来,在德摩比利隘口建立了一尊纪念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和他的部下的狮子石像,雕像上刻着;

“过往的客人,请带话给斯巴达人,

说我们忠实地履行了诺言,长眠在这里。”

温泉关一战,斯巴达的勇士用他们的英勇战斗延缓了波斯军的攻势,掩护了希腊联军主力的撤退。

波斯军用伤亡惨重的代价占领了雅典,但是,得到的只是一座空城。波斯王一怒之下,放火烧毁了城市。

㈣ 请问谁又斯巴达300勇士的历史背景详细介绍(注意:和电影无关)

公元前485年,薛西斯继承波斯皇位,成为波斯帝国的第四代皇帝。兴起于中亚伊朗高原的波斯,是通过无止境的扩张而发展起来的。
然而,波斯皇帝对土地和财富的贪得无厌永远无法满足。薛西斯同他的先父大流士一世一样,虎视眈眈地望着爱琴海彼岸欣欣向荣的希腊城邦。
这天,薛西斯突然召集各地总督、贵族举行会议,在大谈了一通先辈的光辉业绩后,薛西斯说出了自己的打算:“我决定继承父皇的童志,派一支大军讨伐希腊人。这不仅可以使我们赢得声名,而且可以得到一块不次于我们的土地。我要在你们的帮助下,征服整个欧州,使太阳照耀下的土地不能有一块在我们的疆界之外。” 薛西斯原以为自己的决定会得到众人的一致赞成,可眼前等着他的只有一片沉默。过了好一会儿,薛西斯的叔父阿尔塔巴诺鼓足了勇气说道:“陛下,闪光的东西并不都是金子。黄金的成色只能在试金石上才能加以鉴别,听听反对意见是有好处的。请记住当年马拉松战役吧!那个教训不能忘记呀!”
一提起“马拉松战役”,众人不由吸了一口凉气,薛西斯的脸上则露出了令人捉摸不透的神态,似乎陷入了沉思。马拉松战役是希波战争的第一战,也是波斯自开国以来的第一次大挫折。这一仗,雅典只伤亡了192人,波斯人却留下了 6400具尸体,损失了7条战舰,大流士一世因此而含恨终生。
薛西斯从往事的回忆中回到了现实,心想父亲当年虽然吃了亏,但那是将帅无能造成的,只要自己御驾亲征,何攻不克,何人不服,征服希腊人不是正好体现自己的能耐比父亲更胜一筹吗,
想到这里,薛西斯不由得浑身发热,雄心万丈,便不顾叔父的劝阻,随即下令全力准备进攻希腊。
血战温泉关
时间一晃就到了公元前481年,这已经是薛西斯备战的第4个年头了。薛西斯一共向臣服于波斯的46个国家、100个民族征集了25万人的大军,他的作战计划依然仿效的是大流士当年采取以陆上进攻为主的方式,穿越色雷斯、马其顿,然后南下希腊。这条路虽长,却比横越爱琴海保险系数大,并有利于通过大量军队发挥波斯军队人多势众的优势。
面对气势汹汹的波斯侵略军,希腊人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齐集科林斯,结成了反波斯同盟,发誓同仇敌忾,共御强敌。斯巴达国王李奥尼达被推举为陆军统帅,海军统帅也由斯巴达人优里比阿德担任。陆军以最精锐的斯巴达军为主力,海军则以素有海上强国之称的雅典为骨干,全军11万人,战舰400艘。
不过,全希腊动员起来的所有军事力量与强大的波斯对手相比,又显得单薄了许多。于是,联军将领们纷纷献汁献策,最后大家决定只有踞守温泉关,兵力不足的希腊联军才能阻止波斯军队的进攻。
温泉关是一个海岸边的狭窄通道,东西走向,“中门”是温泉关的关节所在,希腊人也在此集中了约7000名的重步兵,其中包括李奥尼达自己的300名斯巴达精锐国王卫队。
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大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战车也派不上用场,薛西斯于是采取了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希腊联军。而李奥尼达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指挥部队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1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 还是攻不上去。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
这天傍晚,薛西斯正在大营中生闷气,侍卫悄悄领进来一个人,原来是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
这个希腊叛徒跪倒在地,卑微地说道:“皇帝陛下,我知道一条小路,可以让您神不知鬼不觉地绕到希腊人的后方,只要您给我一笔酬金,我立刻领您的人去看。”
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丛生的小道直插后山。本来李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余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但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袭去。
李奥尼达得知波斯军已迂回到背后,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人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 300名士兵迎战。波斯军杀声震天潮水般拥来,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就冲上去用拳头和牙齿同敌人肉搏。霎那间,整个战场血流成河,尸横遍野,惨不忍睹。
苦战中,遍体鳞伤的李奥尼达力竭气绝倒了下去,仍在战斗的斯巴达战士也所剩无几。他们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尽管早已精疲力竭,但没有一个人放下武器投降。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攻占了。
付出2万名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薛西斯来说,无疑是一场噩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左右:“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萨拉米斯海战一败涂地
攻占温泉关以后,波斯军队长驱直人,直扑雅典城。然而雅典城空空如也,什么都没有。薛西斯大怒,下令放火烧毁了希腊这座最大、最富庶的城市。
原来,在当时的希腊,一直流传着一个预言:希腊的命运要靠木墙才能拯救!可是,雅典杰出的海军统帅提米斯托克利却对古老的预言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他说希腊的未来在海上,预言中的木墙就是指大船。因此,他建议所有的妇女儿童都坐船到亚哥斯的特洛辛和本国的萨拉米斯岛上去躲避,所有的男人则乘着战船,集中到萨拉米海湾。经过一番激烈的辩论,公民大会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就在波斯陆军直扑雅典的时候,波斯海军也绕过优卑亚岛,掠过阿提卡,来到雅典的外港比里犹斯。他们水陆呼应,大有气吞山河、踏平希腊之势。9月23日凌晨,波斯舰队完成了对希腊舰队的合围。萨拉米斯海峡西端,200艘埃及战舰按时到达指定位置,堵住了希腊舰队的退路;海峡东端,800多艘波斯战舰排成三列,将海面封锁得严严实实。
天刚破晓,海面上薄雾蒙蒙,志在必得的薛西斯迫不及待地穿好衣服,吩咐将镀金的宝座搬到俯瞰海湾的埃加罗斯山—亡,他要亲自观看希腊舰队灭亡的盛景。站在他身边的,则是一位手拿纸笔的史官,准备如实记录下波斯海军的辉煌胜利。 被逼到绝境的希腊联合舰队在提米斯托克利的指挥下迅速展开了阵形:科林斯舰队开往海湾西口,顶住埃及人的冲击;主力舰队集中在海峡东端,180艘雅典战舰在左翼,16艘斯巴达战舰在右翼,其他城邦的战舰在中央,与波斯主力抗衡。
战斗开始后,双方战舰在性能上的优劣也很快显示出来。提米斯托克利发挥自己船小快速的优势,机智地指挥雅典战船不断地向波斯战船作斜线冲击,利用船头一根长约5米的包铜横杆,先将波斯战舰的长桨划断,然后调转船头,用镶有铜套的舰首狠狠冲撞其腹部。波斯战舰就这样一艘一艘地被撞沉。
一番激战后,波斯前锋舰队抵挡不住,被迫后撤。而正从后面增援的波斯战舰并不知道战况,它们笛鼓齐鸣,猛往前冲。由于正值顺风,鼓成满帆的后援战舰冲人海湾,正好同后撤的前锋舰只迎头相撞,乱成一团。提米斯托克利见此情景,乘机指挥全军四面出击。希腊人越战越勇,直打到残阳如血的时候,海上漂满破舰的碎片,波斯海军已无心恋战,丢下落在水中的战友,灰溜溜地撤离了萨拉米斯海峡。
薛西斯在山头上从头至尾目睹了海战的全过程,眼睁睁地看着波斯舰船沉没的沉没,被擒的被擒,他心如刀绞,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庞大舰队失败得如此之惨,不由得顿足捶胸,失声恸哭,连自己华丽无比的皇袍也被扯得七零八落。几天后,薛西斯除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希腊继续作战外,自己率领其余部队退回到了小亚细亚。
萨拉米斯海战是整个希波战争中最重要的一次战役,它扭转了整个战局。第二年,以斯巴达军团为核心的希腊联军又在普拉提亚彻底击败波斯陆军。从此,希波战争的主动权完全被希腊人所操纵,最后不仅将波斯人彻底赶出了欧洲,而且还解放了长久被波斯占领的小亚细亚沿岸各希腊移民城邦。公元前449年,希腊军队在塞浦路斯岛彻底打败波斯,双方订立和约,希波战争宣告结束。

㈤ 电影《斯巴达300勇士》说的是那段历史

伊朗古称波斯,公元前400至500年是波斯帝国的兴盛期,其后曾与希腊各城邦及亚历山大大帝爆发战事。公元前492年~公元前490年,波斯军队两征希腊均遭失败。新即位的国王薛西斯一世继承先王遗志,积极扩军准备更大规模的远征。

公元前480年,薛西斯一世亲率波斯军数十万人、战船一千余艘,分水陆两路西进,迅速占领北希腊,南下逼近温泉关。希腊联军统帅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闻讯后,急忙率领先期到达的希腊联军约7000人,扼守地势险要的温泉关。此关卡实为依山傍水的一条狭窄通道,易守难攻。

波斯大军一连几次进攻都被希腊守军击退,薛西斯一世一筹莫展。不过,当地一希腊人背叛守军,跑来指给波斯军队通往温泉关背后的一条小路。波斯军队发动奇袭,打开关口。

列奥尼达在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为保存实力,命令联军主力撤退,自己率领300名斯巴达人留下来拼死抵抗。最后,斯巴达人在波斯大军前后夹击下全军覆没,掩护了希腊联军主力的撤退。波斯大军则损失了2万人。斯巴达勇士面对数倍于己,装备精良的波斯军,所表现出来的勇气被后人广为传颂,温泉关战役也成为一个弱势面对强势英勇无畏作战的象征,因此经常成文艺创作的对象。
希腊人为了纪念阵亡将士,在温泉关立起了石碑,上刻着:过客啊,去告诉我们的斯巴达人,我们矢忠死守,在这里粉身碎骨。

2.希腊南部城市。在伯罗奔尼撒半岛,埃夫罗塔斯河右岸。人口1.4万(1981)。是尤罗莱姆平原的工农业中心,水果、谷物、橄榄油、葡萄酒等贸易甚盛。公元前六世纪为以军事称雄的奴隶制城邦国家,建立伯罗奔尼撒同盟。公元前405年战败雅典,为希腊最强城邦。后受罗马统治。公元396年为西哥特人所毁,拜占庭帝国时重建。今城建于1834年。1906-1910年, 1924-1929年两次发掘遗址。为旅游胜地。

斯巴达 Sparta (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396年)
古代希腊的重要城邦。史称拉凯达伊蒙。位于伯罗奔尼撒半岛南部的拉科尼亚。
国家形成和早期发展
在迈锡尼文明时期(约公元前16世纪上半叶~前12世纪),拉科尼亚境内存在过国家。公元前1100年左右,多利亚人开始入侵拉科尼亚,经过长期斗争消灭了原有国家。约公元前10世纪,多利亚人建立了斯巴达城。该城由 4个村庄组成,直到公元前4世纪末完全没有城墙,到公元前8世纪末,斯巴达人建立起一个基本统一了拉科尼亚的城邦。约公元前 735~前 715年,斯巴达初步征服了西邻美塞尼亚;继而于公元前 7世纪末镇压了当地人的大规模起义,将该地区完全占领。约在此过程中创立了斯巴达国家。公元前 9~前 7世纪,斯巴达在向外扩张的同时,内部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原始公社逐渐解体,并逐步形成一整套有特色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传统上把这些制度的产生归功于传说中的立法者利库尔戈斯的改革。
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
斯巴达社会分为3个等级:
①斯巴达人。城邦中的全权公民,完全靠剥削奴隶劳动生活,最盛时约有9000户。斯巴达成年男性公民加入一种军事性质的所谓“平等者公社”,成为斯巴达国家的统治阶层。
②“边民”,一译“庇里阿西”。被征服的边区城市的居民,约有 3万户。为自由民,在本地有自治权,但是没有斯巴达城邦的公民权。主要务农,也有的从事工商业。
③黑劳士。属于斯巴达城邦所有的农业奴隶(见黑劳士制度)。
斯巴达国家的政体属贵族共和政体。 城邦的主要政治机构包括:
①国王 2人,分别由两个王室世袭。主要权力在宗教和军事方面,平时主持国家祭祀和处理家庭法案件,战时一个国王领兵出战,另一个居守。由于两个国王拥有平等的权力,往往互相牵制,使王权受到限制。
②长老会议。两个国王是当然成员,另有成员28人。长老任职终身,出缺时从年逾60的公民中□选补足。长老会议为公民大会准备决议案,主持刑事审判,并处理国家行政事务。
③公民大会。由年满30岁的全体斯巴达男性公民组成。公民可以在大会上参加议案的表决和官员的选举,但不能提出议案。公民大会表决的方式,一般以与会者呼声的高低为准,因此未必能真正表达公民意愿。
④监察官 5人。每年改选一次,原则上每个斯巴达公民均有被选举权。据说,监察官原是国王手下助理司法事务的官员。约在征服美塞尼亚之后,他们的权力逐渐增大,不仅可以监督斯巴达城邦的一切官员,而且后来竟然有权审判以至处死国王。每次国王出征都有两名监察官随行,实地监督。
为了镇压人数众多而又反抗性很强的黑劳士奴隶,斯巴达城邦规定了严格的公民军事训练制度。公民的孩子出生后,经体格检查合格才许收养。男孩 7岁就要离开家庭,编入儿童连队,受初步的组织纪律训练;12岁以后要受严格的军事和体育训练。男子成年结婚以后,平时必须生活在军营中,参加聚餐和操练,直到60岁才可退伍。
公元前6世纪中叶以后的斯巴达
公元前6世纪中叶起,斯巴达逐步与伯罗奔尼撒半岛大多数城邦组成伯罗奔尼撒同盟,成为希腊一个城邦集团的领袖。凭借这个同盟,斯巴达经常干涉雅典等邦内政。公元前 5世纪初,它没有派兵支援小亚细亚希腊城邦反对波斯的起义。公元前480和前479年,斯巴达人在波希战争中曾任希腊诸邦盟军统帅,与雅典等邦联合反对波斯的侵略。此后,随着提洛同盟的建立和雅典势力的增长,斯巴达与雅典的矛盾日趋尖锐。公元前 464年大地震后,黑劳士乘机起义,为了挽救危局,斯巴达一度求助于雅典。公元前404年,在波斯的帮助下,斯巴达打败雅典,成为延续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的胜利者和全希腊的霸主。它的暴虐统治很快引起各城邦的不满和反抗。公元前4~前3世纪与雅典、忒拜、科林斯长期角逐,渐失优势。斯巴达公民内部贫富分化加速,失去土地和公民权者日增,“平等者公社”趋于瓦解,公民兵日益削弱。公元前371年斯巴达入侵希腊城邦忒拜,大败,国王战死。随后美塞尼亚独立,伯罗奔尼撒同盟解体。公元前 3世纪后期,斯巴达的社会矛盾尤为激烈,亚基斯四世和克莱奥梅涅斯三世改革相继以失败告终。公元前 192年,斯巴达僭主纳比斯被杀,斯巴达被迫加入阿哈伊亚同盟,实际失去了独立。罗马帝国征服伯罗奔尼撒半岛后,公元396年斯巴达城为哥特人所毁。继而拜占庭居民移入,以荷马史诗中的拉凯达伊蒙称此地。

㈥ 斯巴达300勇士 叙述的是什么历史背景下的事

在古希腊的国家结构里,城邦(Polis)是一种最常见的规模,城邦的腹地不大,基本上是城市国家的格局,而根据城邦的地理位置不同,也发展出了形形色色的各式城邦;临近海岸地形的城邦,自然是所谓的商业城邦,科林斯、麦加拉这些领土狭小的城邦,依靠他们的有利贸易位置,积极地发展工商业;而较为内陆的平坦地区,由于有着较多的沃土,重点发展农业也是可预期的结果,早期的雅典、彼奥提亚等城邦便是此类代表。

可是斯巴达不一样,它既不是商业城邦亦非农业城邦,它的领土广阔,社会制度还保存着城邦不复见的农奴制,靠着奴隶农耕的所得,斯巴达几乎可以自给自足,靠着强大的军事力,斯巴达控制者邻近边陲的零散势力,所以斯巴达不尽热衷于城邦间的贸易往来活动是可以理解的,因为这里完全是一个自体循环的国家机器,当然斯巴达还算是希腊城邦联盟的一员,但无论怎么看,斯巴达总是特立独行,骄傲地在绝世独立的深谷中生存。

现今的斯巴达,周围的高山在古时可是自然的天险

也许跟斯巴达人相信,他们是希腊神话人物海克力斯的子孙有关,彷佛在他们的血液里就有着战斗民族的奋战因子。斯巴达人对其他城邦里常见的自由思考意志似乎不屑一顾,他们仍然保存着君王政体,专制的社会阶级制度虽然曾经引发下级奴隶的暴动,但是靠着优秀的军力还是成功地维持了社会秩序,为了让这样反当时主流的国家机器运作下去,斯巴达在军事上的特化影响到了全国的文化与风俗,这样的与众不同也许是斯巴达人骄傲的原因之一。

我们到斯巴达的街上走走吧!古希腊的街道会是什么样子呢?如果你幻想着海风徐徐地吹拂着沿岸的道路,市集里摆满了来自海外各地的珍奇异宝,满脸欢笑的水手把货物从刚靠岸的大船上卸下...很抱歉,这是两面临海的科林斯风景,斯巴达可不是这麼阳光青春的地方,那里是一个完全不同的景象,彷佛蒙着一层灰色的沉重面纱。斯巴达人如果穿越时空,到了二三十年前的东德或苏俄街头,他们可能比想象中更感觉回到了家乡,因为斯巴达完全是一个奉行共产的国家,以现代人的眼光来看,甚至更为残酷不仁一点。

斯巴达全国上下都必须按照古老的法条生活与行事,所有人无有违背;刚出生的新生儿必须长老检验,如有任何不适生存的缺点,则立刻丢到专设的弃婴场去,只有四肢健全、反应敏捷的小孩才能够活下去。到了7岁,这些稚嫩的幼儿们将被放逐到毫无人烟的荒原去,赤身露体只带着一件披风,那里有着饥饿、寒冷与恶狼等着他们,靠着过去所学习到的简单知识与训练,他们不但要躲避狼群的攻击,也需要让自己化身成一头狼,才能在这个艰难的环境中生存下去,有些小孩耐不住痛苦,会潜入城市边缘的农庄偷些食物,但主人们绝对不会宽待这些可怜的小偷,还会对他们无情地攻击。

斯巴达王李奥尼达幼时与恶狼对峙

如果能够有幸生还回到故乡,他们的青少年生活也绝非轻松,所有青少年都被编入团队(agele)之中生活,除了必须统一接受教育之外,平日还得接受粗重的社会劳动,斯巴达不传授那些文学与艺术的"无用知识",他们认为,只有行动才有意义,沉默地执行属于自己的工作,让团体生存才有意义。

经过数年后,青少年便成为了斯巴达的成年公民,他可以领得一份领地与所属的农奴,也可以摆脱过去年少时代参予的劳动,但他进入的是另一个属于战士的世界,所有成年公民都是军人,彻底的"全民皆兵",公民每天都要接受军队操练,学习所属攻防任务的知识,还有关于国家荣誉重于一切的所有概念。吃的是大锅饭;每天起床就与同袍进行训练;在街上没有人会高歌吟诗,人们见面交谈也会尽量压低声量;如果有任何外袭来临,连瞎眼的阿公可能也会拔出拐杖中的剑准备应战(变成盲剑客了XD),因此虽然斯巴达全盛时期时,国军人数也约略祇有一万人上下,但是其从小培育的战斗实力实在不可轻忽。所以斯巴达不是一个国家,那是一支军队,那是一个全民用身体与意志构筑的战争机器。

所以斯巴达在希腊诸城邦中是如此鹤立鸡群,但也多亏了他们如此违反潮流地坚持生存下去,在日后的Greco-Persian Wars / 希波战争里,重视军事的斯巴达成为了专精经济的希腊方重要角色,终而获得胜利,在希波战争后将近百年,斯巴达进而赢得了着名的伯罗奔尼萨战争,成为了全希腊权力的霸主。

㈦ 《斯巴达300勇士》这个电影历史故事究竟是怎么样的

历史背景
公元前492年,波斯王派遣使节前往希腊索取“土和水”,希望通过威压令其归顺,但是希腊人将使节投入井内,叫他们自便,尽情取用“土和

水”。波斯王大怒兴兵,但是他的第一批远征军在海上遇到风暴,全军覆没。当时的波斯是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跨越欧亚非的大帝国,从居鲁士起,已历四世(居鲁士、冈比西斯、Hystaspes、大流士一世)。而希腊世界则是一系列城邦国家的总称,从来没有统一过,最多是一些城邦结盟。希腊城邦不仅限于希腊半岛,而且在亚洲的小亚细亚半岛(今天土耳其境内)也有。像此前1千多年的特洛伊战争中,特洛伊就是小亚细亚半岛上的希腊城邦。当时小亚细亚的希腊城邦都已经臣服于波斯帝国了。 (雅典、斯巴达、底比斯、马其顿都属希腊世界) 公元前490年,波斯统治下的希腊城邦叛乱,雅典出兵支持了这次叛乱。波斯帝国平息叛乱以后,派大军讨伐雅典。波斯王大流士派出另一支远征军在雅典西北面的马拉松登陆,第一次希波战争的决定性战役是马拉松之战。这一战之前,波斯方实际上有很高明的战略。他们和雅典城里的主和派取得联系,这些主和派希望与波斯军队合作夺取雅典的统治权,所以波斯军队没有在雅典附近登陆,而是在离雅典有一段距离(实际上是42公里左右,现代马拉松长跑的距离)的马拉松海湾登陆,目的是把雅典军队引出城,而让波斯在雅典城里的第五纵队占领城市,然后再在野战中消灭失去根据地的雅典军。波斯方引蛇出洞的计策果然奏效,雅典陆军在Callimachus指挥下向马拉松进发,实力为1万人,分10个团。但是波斯军队的战术执行却在战场上出了纰漏:当雅典陆军中计,前来迎击波斯军的时候,波斯军(1万5千人)开始执行他们的下一步

战略计划:重新上船向另一个地点登陆,准备猛扑毫无防备的雅典城。本来这是非常高明的连环巧计,但是雅典军队来得太快了,他们采取了这种形势下唯一可行的对策:立即进攻波斯军尚未登船的后卫。在当天的值日将军米尔泰德斯(Miltiades)的指挥下,雅典军实际上是击其半渡,轻易赢得了马拉松战役。波斯军损失6千7百人,希腊方阵亡192人,包括总司令 Callimachus 。战后米尔泰德斯马上派一名长跑健将赶回雅典城报信(现代马拉松运动的起源),这个胜利的消息终于稳定了城里动荡的局势,使波斯的第五纵队不敢乱动。长跑能手菲狄浦底斯征尘未洗便从战场飞奔回雅典报捷,并因此过度劳累而死,这个事件就是当代的马拉松长跑的来源。此役大大提高了希腊人的自信。 公元前480年,波斯王大流士一世死了以后,他的儿子薛西斯登上王位。薛西斯为实现父亲的遗愿,发誓要踏平雅典,征服希腊。为此,他精心准备了4年,动员了整个波斯帝国的军力。参加远征的士兵来自臣服波斯的46个国家,100多个民族。有穿着五光十色的长褂和鳞状护身甲、携带短剑长矛的波斯人、米底亚人;有头戴铜盔、手持亚麻盾牌和木棍的亚述人;有用弓箭和斧头作为主要武器的帕提亚人和花刺子模人;有穿长袍的印度人;有穿紧腰斗篷,右肩挂着长弓的阿拉伯人;有穿豹皮或狮子皮、用红白颜色身的埃塞俄比亚人,他们的武器是棕榈树制的弓、燧石做的箭头和镶羚羊狐狸皮;身穿鲜艳的红斗篷,手拿标枪和盾的色雷斯人;还有帽盔上装饰牛耳、手执皮盾和短矛的高加索各族士兵。波斯军队的人员这样庞杂,武器装备又是这样五花八门,使得这支大军很像一次各族军队和军备的大展览。 公元前480年春,波斯全军齐集小亚撒尔迪斯,号称500万,实则30—50万人左右,分海、陆两路,向希腊进发。波斯大军走到赫勒斯邦海峡(现在叫达达尼尔海峡),薛西斯下令架桥。大桥很快架设起来,是两座索桥,埃及人和腓及尼人各造一座。桥刚修好,忽然狂风大作,把桥吹断。薛西斯大为恼怒,不但杀掉了造桥的工匠,还命令把铁索扔进海里,说是要把大海锁住。还命人用鞭子痛击海水300下,惩戒大海阻止他前进的罪过。他的自命不凡和目空一切,由此可见一斑。当然,桥最后还是造好了。不过由索桥变成了浮桥。工匠们把360艘战船整齐排列,用粗大的绳索相连。船上用木板铺出两条路,一条走人,一条走骡马。浮桥的两边又装上栏杆,以免人马坠入海中。这支波斯大军用了整整7天7夜才全部渡过海峡。有个亲眼看到了这一切的当地人,惊恐地说:“宙斯啊,为什么你变为一个波斯人的样子,并把名字改成薛西斯,率领着全人类来灭亡希腊呢?” 面对来势汹汹的敌人,一向喜欢内部争斗的希腊各城邦组织了从未有过的联合行动。30多个城邦组成了反波斯同盟,同盟军总统帅由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担任。渡过赫勒斯邦海峡后,波斯大军迅速席卷了北希腊,七八月间来到了德摩比勒隘口。该隘口是中希腊的“门户”,依山傍海,关前有两个硫磺温泉,所以又叫“温泉关”。关口极狭窄,仅能通过一辆战车,是从希腊北部南下的唯一通道。这时希腊人正在举行奥林匹克运动会,而在希腊,奥林匹克高于一切,运动会期间是禁止打仗的。 因此,希腊人在关上布置的兵力只有几千人。当波斯人临近的时候,斯巴达国王列奥尼达仅带了300人来增援。波斯大军在温泉关不远的平原扎下大

营以后,薛西斯首先展开了心理攻势。他派人捎信给希腊守军,说波斯兵多得数不清,光是射击的箭矢就能把太阳遮住。勇敢的斯巴达人哪能被吓着,他们嘲笑说:“那太好了,我们可以在荫凉里杀个痛快”。过了两天,薛西斯又派人去打探希腊人的动静,回报说希腊人把武器堆在一边,有的梳头、有的做操,丝毫没有打仗的样子。薛西斯大为奇怪,问询知情者后方知,战前梳头是斯巴达人的习惯,意味着将要玩命血战。薛西斯又耐心地等了四天,见守关的希腊人没有丝毫投降的样子,便下了命令,用武力活捉这些不知好歹的希腊人。根据温泉关地势险要、山道狭窄,部队不能展开行动,骑兵和车派不上用场的特点,薛西斯采取了派重装步兵轮番冲击的强攻战法,企图利用人数的优势打垮斯巴达人。而斯巴达人却利用温泉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地形优势,居高临下,用锋利的长矛凶狠地刺向手持波斯刀的敌人。波斯人倒下了一批又一批,攻打了一天又一天,却没能前进一步。薛西斯无奈,只好拿出最精锐的一万名御林军投入战斗,但除了抛下大片尸体外,还是攻不上去。见此情景,薛西斯急得三次从他督战的宝座上站起来,皱着眉头,抖动着胡子,狂躁地吼叫不已。正当薛西斯无计可施的时候,一个名叫埃彼阿提斯的当地农民来报告说,有条小路以通到关口的背后。薛西斯一听,大喜过望,立即命令这个希腊叛徒带领御林军沿着荆棘从生的小道直插后山。他们穿峡谷,渡溪流,攀山崖。黎明的时候,越过一片橡树林,接近了山顶。本来,列奥尼达在小路旁的山岭上早已布置下1000余名来自佛西斯城邦的守兵。因数日无战事,他们便放松了警惕,直到寂静的黑暗中传来嘈杂的脚步声时,他们才慌忙披挂上阵。波斯人已到跟前,羽箭像雨点般射来,佛西斯人败走了。波斯人也不追赶,直向温泉关背后插了下去。斯巴达王列奥尼达得知波斯军迂回到背后时,知道大势已去。为保存实力,他把已无斗志的其他城邦的军队调到后方去,只留下他带来的300士兵迎战。因为按照斯巴达传统,士兵永远不能放弃自己的阵地。700名塞斯比亚城邦的战士自愿留下同斯巴达人并肩作战。前后夹攻的波斯人潮水般扑向关口,腹背受敌的斯巴达人奋勇迎战。他们用长矛猛刺,长矛折断了,又拔出佩剑劈砍,佩剑断了,波斯人拥了上来。斯巴达的勇士们杀退了敌人的四次进攻,拼死保护自己的统帅。他们的人数越来越少,逐渐被压缩到一个小山丘上。杀红了眼的波斯人,将残余的斯巴达人死死围住,在口令声中将雨点般的标枪投向他们,直到最后一个人倒下。至此,温泉关才最终被攻占了。付出两万波斯士兵生命的温泉关血战,对于薛西斯来说,就象是一场恶梦。一想到血战到底,宁死不屈的斯巴达勇士,他就心惊肉跳地问:“斯巴达人是不是都是这样的?” 据说,波斯人在打扫战场时只找到了298具斯巴达人的尸体。原来,有两个斯巴达人没有参加战斗。一个是因为害眼病,一个是因为奉命外出。战后,他俩回到斯巴达时,家乡的人都非常鄙视他们,谁也不理他们。其中一个人受不了这种屈辱,自杀了。另一个在后来的战斗中牺牲,但斯巴达人还是拒绝把他安葬在光荣战死者的墓地中。 波斯人破关后长驱直入,攻入并洗劫了雅典,但雅典海军却在城市附近的萨拉米斯湾击溃了波斯舰队,决定性地歼灭了波斯海军,一举扭转战局。薛西斯在希腊这样一个多山的穷国里,没有海军运送补给,就无法维持一支庞大的陆军力量,所以只好将入侵军撤回波斯。但是第二次希波战争并未就此结束。薛西斯仍然在希腊半岛北部留下了一支30万人的陆军(希罗多德的记载,剑桥古代史估计是10万人),由大将马多尼乌斯(Mardonius) 统率。 公元前479年,10万希腊联军勇猛追击与30万敌军在小亚细亚展开决战,希腊联军陆军由斯巴达国王普萨尼亚斯(Pausanias)率领,进攻波斯驻军,于是爆发了这次战争中最后一次决定性的战役,普拉提亚之战。( 斯巴达的国王是选出的,同一时间总是有两名国王并列)。这次战役非常集中地暴露了敌对双方的优缺点。战役初期双方有很长时间的对峙,曾经爆发过几次小规模的遭遇战和前哨战。起初是波斯骑兵在不适于骑兵作战的崎岖地形中向希腊军步兵发动进攻,结果损失惨重。而后波斯军统帅吸取了教训,利用骑兵机动灵活的特点,不断地袭扰希腊军的军粮补给。另一方面,在与希腊军的遭遇战中,尽量不和希腊方阵作正面的步兵交锋,而是利用己方联合兵种的优势,用弓箭手和投石兵的远程火力优势不断杀伤希腊军。两军相持的结果,希腊方占不到任何便宜,补给又发生了问题,只好准备撤退。普萨尼亚斯的撤退计划,原本是全军列阵,然后趁夜暗掩护,一部分一部分地撤退。但是计划执行中发生了延误,阵线中央撤退、右翼撤退了一半、左翼未动的时候,天亮了,行动被波斯军发现,于是演变成一场生死大战。交战之初,希腊方的形势非常危急,不仅是在机动中被迫迎战,而且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采取了正确的战术,以密集的远程火力给希腊军以重大杀伤。但是不久,马多尼乌斯犯了一个战术错误:他命令步兵主力集结在第一线弓箭手和骑兵身后,目的我猜测可能是准备跃出给希腊军决定性的一击,或者是准备追击。 但是这样一来,大量波斯军猥集一团,第一线部队就丧失了后退保持弹性的进退余地。斯巴达王普萨尼亚斯抓住这个战机,集合起希腊的装甲步兵方阵,猛烈地向波斯军冲上去。因为只要冲近了,波斯军没有作机动保持距离的余地,投射兵和骑兵就发挥不了作用。在近战和混战之中,波斯士兵尽管也很勇敢,但是他们使用武器的技术(也就是武艺啦)没有希腊战士那么训练有素,个人防护也没有希腊战士好(没有手盾)。即使如此,凭借波斯军的数量优势,他们也还是可能淹没希腊军的,但是这时候,波斯统帅马多尼乌斯本人在混乱中被杀。因为波斯军是各个民族组成的乌合之众,并不齐心,指挥核心一死,全军随即溃散。这场战役以后,希腊人基本上肃清了希腊半岛境内的波斯侵略军 。 公元前449年,波斯同意缔结和约,第二次希波战争遂正式结束。
任务中 望采纳

㈧ 斯巴达300勇士的历史背景

1、斯巴达300勇士讲的是哪段历史?
答:讲的是公元前480年,波斯军第三次出征希腊,斯巴达国王里奥尼达率300勇士扼守温泉关的历史。

2、为什么波斯人 拥有亚洲部队??
答:古代伊朗以波斯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3、波斯 是哪个国家?现在还有这个家国吗??
答:古代波斯也就是现在的伊朗。

4、希腊人和波斯人 这场战役 最终谁胜利了??
答:希腊取得了最终胜利,也就是一役定胜负的萨拉米斯战役。

5、欧洲的历史看什么书可以清楚??
答:《欧洲古代史》,《世界通史》

希波战争 简要 概述:
公元前6世纪,古代伊朗以波斯人为中心形成了波斯帝国。

公元前5世纪早期,波斯想控制爱琴海地区,三次出征希腊,挑起了希波战争。

公元前492年,波斯第一次出征,由于出世不利,还没到希腊就退了回来。

公元前490年,波军第二次出征,在马拉松登陆。雅典急忙派兵到马拉松迎战敌人。雅典军队士气高昂,以少胜多,一战告捷。他们随即派战士菲迪皮茨返回雅典报告喜讯。他一口气跑完全程,告诉雅典人,我们得救了!说罢倒地而死。为了纪念菲迪皮茨,今天的奥林匹克运动会中,专门设立了马拉松长跑运动项目。

公元前480年,波军第三次出征希腊,在希腊半岛上自北向南推进。斯巴达国王里奥尼达率领希腊陆军在温泉关阻击,最后他带着300名斯巴达勇士扼守关口。由于众寡悬殊,又由于奸细引路,守军壮烈牺牲。波斯军队长驱直入,雅典危急,一面疏散老弱妇孺,一面调动海军应战。雅典虽然失守,但是希腊海军在雅典以西的海峡中取得决定性的胜利。第二年,波斯军队全被赶出希腊。
参考资料:
参考资料:http://ke..com/view/44692.htm

㈨ 《斯巴达300勇士》这电影背景是不是真实的

斯巴达300壮士是一个真实的历史故事,在很多史书上都有记载。根据这个故事拍成的电影为了增加场面真实性和可看程度而动用了大量的
电脑特技
,还有很多因艺术美需要而对故事进行了改编,所以很多场景是假的,但是故事的基本内容是不变的。

㈩ 斯巴达 历史背景

古代希腊最强大的的城邦中,雅典第一,斯巴达第二。所谓城邦,就是一个国家,它以城市为中心,周围是乡镇。斯巴达位于希腊半岛南部的拉哥尼亚平原。拉哥尼亚三面环山,中间有一块小平原。“斯巴达”原来的意思就是“可以耕种的平原”。约在公元前11世纪,一批叫做多利亚人的希腊部落,南下侵入拉哥尼亚,他们毁掉原有的城邦,在这里居住下来,这就是多利亚人的斯巴达城——不过它既没有城墙,也没有象样的街道。斯巴达人就是指来到这里的多利亚人。
原来斯巴达确实是当时陆地上无敌的军队。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斯巴达在创造了一个无敌战士的种族。07年3月新片《斯巴达三百勇士》也却有其事。公元前480年,温泉峡之战虽然技术上失败,却证明了他们是最勇敢的。温泉峡是崇山之间的一条通道,斯巴达希望在这条峡道上阻止波斯大军。三百个斯巴达人和他们的随从们,抵挡了波斯大军所有正面的进攻。但是最后,波斯人发现山里有一条后路,于是绕过从两面夹击斯巴达人。每一个斯巴达人都战死在他自己的岗位上。唯一与电影有区别的是,这场战役中实际上还有两个人因病假而不曾在现场,他们害着眼病,差不多等于暂时失明。其中一个坚持叫他的希洛特引他道战场上去,最后在战场上被敌人消灭了;另一个叫亚里士托德姆德,认为自己病重得无法作战了,就没有上阵。当他回到斯巴达的时候,没有一个人理睬他,管他叫懦夫。一年以后,他为了洗刷掉自己的耻辱,英勇的战死在斯巴达人大获全胜的普拉提亚之战上。

战争过后,斯巴达人在温泉峡的战场上树立了一块纪念碑,上面只写着:“过客们,请寄语拉西第蒙人,我们躺在这里,遵照他们的命令”。
参考资料:http://hi..com/%BA%A3%C4%C9%B0%D9%B4%A8%D0%C4/blog/item/729ce7199c082d7bdab4bdbb.html

阅读全文

与斯巴达300勇士历史背景是什么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