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古代西亚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古代西亚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如何

发布时间:2022-10-23 05:19:56

㈠ 古西亚文明简介

第一个主角是苏美尔人,这些基本上是光头光面的人,来源于何处,学界至今搞不清楚,只知道他们于公元前5000—4000年定居于两河流域,于公元前3500年进入文明,在两河流域建立了数以十计的城邦,主要有拉伽什、基什、乌尔、乌玛、乌鲁克、尼普尔等,这些小国并举的城邦是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发现。在这个文明未发现之前,人们以为,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是始于公元前1894年的古巴比仑文明,苏美尔文明发现之后,人们才知道,古巴比仑文明并不是两河流域文明的开端,这就把古代西亚文明的时间一下子向前推进了1600年。
第二个主角是塞姆语系的阿卡德人,这些发须浓密的北方人是苏美尔文明的一个插曲,他们在苏美尔各城邦互相争霸时,乘虚而入,建立了阿卡德王国(公元前2371—2191年),其创建者是萨尔贡,他先后34次出征,征服苏美尔各城邦,第一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阿卡德王国还远征过埃兰和小亚细亚,并建有人数达5400人的常备军,但萨尔贡的统治方法是“使全国只有一张嘴”,即优待士兵,不管百姓死活,毁灭城市是家常便饭,所以反抗起义也很频繁。到第四个国王纳拉姆新统治时,阿卡德王国的势力曾再度扩张,但不久便开始衰落,第五个末代王死于宫庭政变。约公元前2191年,来自东北方山区游牧的库提人入侵两河流域,灭亡了阿卡德王国。
第三个主角是乌尔第三王朝,这是苏美尔人复兴后建立的一个王朝。落后的库提人在两河流域没有建立统一的国家,对苏美尔的统治比较薄弱,苏美尔各邦逐渐复兴。约公元前2120年,乌鲁克赶走库提人。不久,乌尔的国王乌尔纳姆战胜乌鲁克,建立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006年),并再次统一两河流域南部。统一的乌尔第三王朝,是苏美尔文明的繁盛时期,其成就比较突出。但这个文明好景不长,由于它实行一种严酷的奴隶制度,其结果是强者穷奢极侈,弱者困苦不堪,最后竟被两支处在原始社会的游牧部落于公元前2006年彻底灭亡,这个文明终于和它的奴隶制度同归于尽了。

第四个主角是古巴比仑。乌尔第三王朝被埃兰人和阿摩利人东西夹击灭亡后,埃兰人不久退回东方山地,阿摩利人则在两河流域定居下来。由于阿摩利人还处在原始社会末期,所以两河流域出现暂时的倒退,以后,他们接受了苏美尔文化,在两河流域建立起一些阿摩利人的国家,较早的有拉尔萨、伊新等小国寡民,到公元前1894年,又建立了一个依附于邻国的小邦巴比仑,这个后起之秀是在第六代国王汉莫拉比时逐渐强大起来的。因此,古巴比仑王国并不是两河流域最早的文明古国。汉莫拉比统治时期(公元前1792—1750年),先致力于内部发展,到汉莫拉比在位31年时,国力充实。于是,汉莫拉比采取灵活的外交政策,一个时期集中力量打击一个主要敌人,统一了两河流域,使古巴比仑王国进入全盛时期,成为显赫一时的大帝国。但汉莫拉比死后,古巴比仑王国便立即烽烟四起而衰落,除东北部的野蛮部族加喜特人入侵外,还有南方地区的暴动,当然,这与后继者的无能也有关系。这样,内乱外患,被赫梯人于公元前1595年灭亡。赫梯人灭古巴比仑后,不久便退去,但野蛮的加喜特人又侵入巴比仑,并统治巴比仑近400年,这样,加上古巴比仑的衰落期,两河流域倒退了近600年。

第五个主角是亚述。这是古代西亚比较恐怖的一个民族,地处两河流域北部,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代末进入文明。不过,这个主角最初是一个默默无闻的落后山国,其兴起也是几起几落,因而学者们把它的文明史划分为早期亚述(约公元前3000年代末—2000年代中叶),中期亚述(约公元前15—9世纪),亚述帝国(公元前745—605年)三个阶段。早期亚述在公元前19世纪末18世纪初曾向外扩张过,并有兴起的趋势,但在公元前16世纪,被强邻米丹尼王国夷为藩属长达百余年。中期亚述是米丹尼遭赫梯打击衰落后于公元前15世纪时兴起的,到公元前12世纪时,又开始走上强盛,但由于亚述人搞“三光政策”,反抗也激烈。到公元前12世纪时,亚述因受到西面阿拉美亚人和东面扎格罗斯山区部落的夹击而衰落。亚述帝国是在公元前10世纪时西亚、北非各大国相继衰落的情况下崛起的。帝国建立后,最初仍是“三光政策”,因反抗激烈,后改为移民政策。不过,这个帝国始终是靠武力维持的,因而矛盾比较多,除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外,还有军事贵族与商人僧侣贵族等统治阶级内部的尖锐矛盾。这些矛盾和斗争必然要削弱帝国的国力,到公元前612年,帝国的首都被米底人和迦勒底人联合攻陷,公元前605年,帝国最后一个据点又被攻陷,亚述帝国遂亡。
第六个主角是新巴比仑。亚述帝国解体后,西亚文明舞台上的主角大体有新巴比仑王国、米底王国、吕底亚王国,新巴比仑王国的建立者是迦勒底人,与建立古巴比仑王国的阿摩利人同属塞姆语系,故称新巴比仑王国。迦勒底人与米底人灭亡亚述后,亚述遗产北部归米底,南部归新巴比仑。吕底亚王国是公元前1000年兴起于小亚细亚半岛上的一个国家,它同米底王国为争夺亚述帝国的遗产,曾进行过长达6年的战争,因双方相持不下,只好缔结和约。吕底亚人继承的是赫梯帝国的部分领土(另一部分被亚述吞并),它与赫梯人基本上都是印欧语系人,这两个民族在西亚文明舞台上的作用有限,赫梯人发明过铁,吕底亚人制造过金银合金的钱币。米底人也是印欧语系,于公元前7世纪中叶建立国家,继承亚述帝国北部遗产后,也未作出重要贡献。因此,亚述帝国解体后,新巴比仑王国在西亚文明舞台上的地位比较突出,尤其是尼布甲尼撒统治时期,曾先后进兵过巴勒斯坦、腓尼基,并远征过埃及。不过,这个王国存在的时间不长,从公元前626年建国,到公元前539年就被波斯帝国兵不血刃地灭亡了。
第七个主角是波斯帝国。波斯人也属于印欧语系,在此之前,伊朗高原最早的国家是埃兰,大约在公元前3000年建立,其历史断断续续。米底兴起于埃兰以北、里海以南,米底人与迦勒底人灭亡亚述后,成为伊朗高原大国,但不久就被其臣属波斯灭亡。波斯人在公元前9世纪时,还处在游牧部落阶段。公元前7世纪时处在米底统治下。公元前558年,波斯帝国的创立者居鲁士二世称王。公元前553年,居鲁士二世起兵反抗米底人的统治。公元前550年,波斯人获得独立,并灭亡米底王国。公元前549年,居鲁士二世就开始了他的征服霸业,先后征服了埃兰、吕底亚、小亚细亚、新巴比仑王国及中亚部分地区。公元前530年,居鲁士二世虽然在征服中亚的游牧部落马萨吉特人时阵亡,但波斯已成为西亚的大帝国。所以,波斯也是由默默无闻到后来者居上的,到大流士执政时,波斯建国虽只有28年的时间,但波斯已成为地跨亚非欧三大洲的大帝国。不过,这个帝国是靠武力维持的军事帝国,同时也是一个内部缺乏统一经济基础的民族展览馆。加上帝国对被征服地区的疯狂掠夺,帝国的民族矛盾比较尖锐。公元前5世纪时,波斯帝国又对古希腊发动侵略战争,结果以失败告终,并从此开始走上下坡路。到公元前330年,波斯帝国就被马其顿王亚历山大率领的约5万多军队给灭亡了。
波斯帝国灭亡后,西亚文明舞台上的主角先后有塞琉古王国、帕提亚帝国(安息帝国)、萨珊朝波斯。

㈡ 古代西亚(存在时间,范围,阶段特征,主要国家)

古代西亚地区,包括两河流域、伊朗高原、小亚细亚、叙利亚、巴勒斯坦和阿拉伯半岛。它被里海、黑海、地中海和波斯湾所包围,这些海湾也就构成了它的天然界限。西方人习惯上把这一地区称为古代东方,或古代近东。广义的古代近东也包括古代埃及。

古代西亚最早的古代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在这广大的地区,先后出现过许多大大小小的国家。古代两河流域南部,是西亚最早进入奴隶制社会的地区。公元前3000年前后,在这里相继出现十几个城市国家(城邦)。大约于公元前2340年建立的阿卡德王国是两河流域历史上出现的第一个统一的集权制国家。经乌尔第三王朝(约公元前2011~前2003年),到古巴比伦王国汉谟拉比时代(约公元前1792~前1750年),中央集权的专制制度已趋于完备,奴隶制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古巴比伦王国衰落后,小亚的赫梯、地中海东岸的腓尼基各商业城邦以及巴勒斯坦的以色列和犹太王国,相继进入自己的繁荣昌盛时期,在历史上产生过相当的影响。公元前八世纪,亚述帝国第一次将西亚的大部分置于自己的版图之内。继起的新巴比伦王国统治时期(即迦勒底王朝,公元前626~前538年),两河流域的奴隶制经济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后来,波斯帝国(公元前538~前330年)兴起,征服了整个西亚、埃及以及其他地区,建立了横跨亚、非、欧的大帝国。这些国家都在这片土地上兴起、繁盛、交流和灭亡。

㈢ 古西亚文明简介

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文字

古代西亚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早在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图画式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则基础上的,一符一义。如(头),(太阳)(水)等。

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板作为书写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当笔。书写好后,任其自然风干,有的用火烘干。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语里同音字很多,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异义(亦异形)字的大量存在,这可谓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一字多义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还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这后二者显然是前者意义的引申。为了消除一字多义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们发明了“限定符号”。这种符号本身不读音,它的功能只在于为读者(不是听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义。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说法是表词字。到了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那里,苏美尔的表意字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变成了音节符号。阿卡德人还给许多音节符号增添了新的音值。从此以后,楔形文字具备了可以准确或比较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并作了一些增补,使之能够记录所有复杂的语言。以后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乌拉尔图人都结合各自语言的需要,对这种文字略韪谋涠�

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600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以塞姆语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了。19世纪初,德国学者格罗铁芬开始解读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终被解读,诞生了亚述学。亚述学是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亚述学的诞生,打开了西亚历史上许多奥秘的大门。

二、文学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产生较早,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最早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早在苏美尔时代便产生了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等作品,它对后来整个西亚地区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吉尔伽美什史诗》共包括12首史诗,每首诗大约300行左右,分别刻写在12块泥板上。史诗主要描写被神化了的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迹。史诗叙述吉尔伽美什要乌鲁克居民修筑城墙。人民不堪繁重的劳役,祈求天神安努对他加以节制。安努洞察了这一切,就创造了一个野人恩吉与吉尔伽美什进行较量。两位英雄经过猛烈的决斗,不分胜负,最后言归于好,结为密友,并开始为乌鲁克人民消除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

留传下来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寓言,以动物为题材,旨在讽刺剥削阶级的恶劣品质,如以狗赴宴专找骨头的寓言讽刺了贪婪,以狡狼捕杀羊群分赃多得的寓言讽刺了狡诈。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优秀作品,如古巴比伦时期的《咏受难的诚实的人的诗》,叙述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对视是和国王十分虔诚和敬畏,尽量做了神和国王所乐意的许多事情后,仍然不断遭受痛苦的折磨。

古巴比伦时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与奴隶的对话》描写主人与奴隶就12个问题进行了简短的对话。真实奴隶对主人的一切贪婪欲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说出要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理由,后来主人说不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不作的理由。

三、天文学和数学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历法则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编制起来的。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这样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们又以12个月为1年(6个29天的月,6个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这样每年就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时间,必须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个,有的年份加两个,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有过一年加了三个闰月的现象。

天文学的发展必须有数学的基础。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数学知识。因此,古巴比伦在数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巴比伦人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记数法。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360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巴比伦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的碑石中曾发展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巴比伦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埃及数学家求出派为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像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四、建筑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城市和神庙的建筑。塔庙是苏美尔建筑的基本形制,苏美尔各城邦都把塔庙作为城市建筑的中心。塔庙是用土砖筑成的供神殿堂,奠于层级的土台之上。到乌尔第三王朝时,代表当时建筑技术成就的建筑物是乌尔大塔庙,完成于公元前22世纪左右,遗址至今犹存地面。乌尔大塔庙由四级上塔组成,底层62.5米,宽43米。各层表面用烧砖,内层用生砖的土坯彻成,各级塔门都筑成园屋顶拱门。这种建筑技法日后成为两河流域建筑共有的特色,普遍用于神庙和宫殿建筑。乌尔大塔高的正面设有宏伟的梯道,可直达最上层的神殿。四级土塔表面砖色不同,最下层呈黑色,代表阴间,第二层呈红色,代表人间,第三层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层呈白色,代表太阳。各层地面都种有奇花异草。除了塔庙之外,还有王官、陵墓等建筑,王宫也建于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艺术方面,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朴风格。如着名的《鹫碑》(图见前),是拉格什王战胜温玛城的纪念碑,这块石碑以浮雕表现拉格什王率领步兵前进,刻划出拉格什士兵队列整齐,士气高昂的情景,古朴之中亦富于生气。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柱头浮雕,表现汉谟拉比虔诚地站在端坐的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王权标的场面(图见前)。雕刻艺术手法熟练,线条刚劲、朴实,配以刻工精细的碑文,成为古巴比伦最重要的一件艺术文物。

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科尔萨巴德的亚述王宫,是萨尔贡二世时修建的。它是亚述诸王宫中得到比较充分发掘的一座,王宫建筑在城中央的砖铺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垒,高14米,占地约130立方米。全部王宫建筑拥有210间厅堂和30个院庭,砖彻为主。
新巴比伦时代,建筑艺术发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为代表,标志着这一时期建筑的突出成就。巴比伦城和王宫建得更加壮丽。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建筑是王宫里的“空中花园”。
另外,新巴比伦时期的浮雕艺术以彩色琉璃砖镶成的图案最为壮观。例如,巴比伦城的伊丝塔尔城门上和塔楼墙上,琉璃砖镶嵌着白色野牛、金黄色的蛇首龙浮雕,共575处。牛在巴比伦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龙与中国龙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兽身,前肢为狮足,后肢为鹰爪,是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的象征。整个浮雕画面黄白相间,充分表现了王宫的那种威严肃穆气氛。
波斯帝国的建筑在吸取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后果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建筑物一般都筑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鲁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层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宫(图见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宫的台基和墙壁上常用石浮雕作为装饰,也有以琉璃砖镶成的图案作墙壁的装饰的。波斯王宫中的殿堂往往有许多高大的石柱。从这些王宫的遗址还可以看出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㈣ 什么是西亚

西亚:(West Asia)又称西南亚。亚洲西南部地理区。位于亚、非、欧三洲交界地带,在阿拉伯海、红海、地中海、黑海和里海(内陆湖泊)之间,联系欧洲、亚洲、非洲,联系印度洋和大西洋,故有“两洋五海三洲之地”之称。包括伊朗高原、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小亚细亚半岛。包括的国家有伊朗、伊拉克、格鲁吉亚在亚洲的地区、亚美尼亚、阿塞拜疆在亚洲的地区、土耳其在亚洲的地区、叙利亚、约旦、以色列、埃及在亚洲的地区、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科威特,阿富汗,黎巴嫩,塞浦路斯。面积约718万平方公里(包括埃及在西奈半岛上的6万平方公里,不包括土耳其在欧洲的2万平方公里),约占亚洲总面积的16%。
经纬度定位为东经74度56分到东经26度16分
北纬43度34分到北纬12度35分
西亚-自然地理特征
世界古代文明发源地
西亚是世界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十四大古代文明中心之一。 古代着名“丝绸之路” 自古以来,西亚就是东、西方交通的要道。“丝绸之路”由中国西安,沿河西走廊出新疆,经巴基斯坦、再由西亚到欧洲的。现在,西亚除西面有陆路和国际航空线连接三大洲外,沟通地中海和红海的苏伊士运河也连接了大西洋和印度洋。西北面的海峡则是黑海通往地中海的唯一出海口。南面的波斯湾是世界石油运输的主要航道,而霍尔木兹海峡、曼德海峡是海上石油运输线上的“咽喉”。因此,西亚处在联系三大洲,沟通两洋五海的现代陆海空交通枢纽地带,战略地位十分重要。

高原为主的地形
西亚东部为伊朗高原,往西有亚美尼亚火山高原和小亚细亚半岛的安纳托利亚高原,都是被阿尔卑斯—喜马拉雅运动时期形成的褶皱山脉环绕的内陆高原,其边缘分布着许多高大山系。西南部的阿拉伯半岛是一个由前寒武纪古陆形成的台地高原。平原面积不大,主要有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外高加索的库拉河谷地平原。在地质史上,西亚高原有多次火山活动,形成了大面积的熔岩台地。有众多火山分布,受新构造运动影响,现代火山和地震活动也相当频繁。外力地貌以干旱风沙地貌为主,沙漠分布很广。

干燥的气候
北回归线从本区中部穿过,大部分地域处于副热带高压和干燥的东北信风控制之下,同时,本区西南临干旱的北非,加之高原边缘有高大山系环绕,所以气候干燥,多属热带和亚热带沙漠气候。降水很少,蒸发强烈。年降水量多在250毫米以下,降水较多地区一般也不超过500毫米,仅山地和地中海沿岸地带降水较丰富。因此水资源成为当地生活和发展生产的限制性资源。地中海东岸为冬雨夏干的地中海式气候。阿拉伯半岛等地降水稀少,是世界着名的干燥气候区。受降水和地形的制约,本区内陆流域及无流区面积广大,地表径流贫乏,河网稀疏。除幼发拉底河与底格里斯河外,多为短小河流,大部分发源于高原边缘山地,靠冰川融雪水补给,河流水量较小,季节变化显着。
荒漠、半荒漠景观
西亚自然植被主要是热带和亚热带荒漠及半荒漠(荒漠草原),植被稀疏,种类很少,且有显着耐干旱特征;发达的根系、肉质茎、针状叶,多为矮生和垫状灌木,多一年生的短生植物和多年生假短生植物。森林主要分布在向风多雨的山地。地表大多裸露,水草较丰富的绿洲多分布在沿海低地以及干河床沿岸等水分较充足地区,绿洲上生长的枣椰林是其特殊景观。
富饶的石油资源
西亚石油资源极其丰富,约占世界石油总储量的一半以上。波斯湾沿岸、海底及两河流域为世界着名大油田,以波斯湾为中心是一巨大石油带。西亚石油储量大、埋藏浅、油质好、易开采。石油的形成与其地质构造密切相关,波斯湾地区及两河流域地质构造方面属于新褶皱山系的边缘拗陷地带,储油构造良好;同时,长期温暖的海洋环境,为大量海洋生物提供了适宜的生长条件,海洋生物遗体沉入海底后,成为生成石油的有机物质来源,经过复杂的生物化学作用,逐渐变成了石油。其他矿藏有铬、铜、锑、锰、铁和磷灰石等。
复杂的人文地理特征
西亚不仅是亚、欧、非三洲的结合部,也是人类古代文明发祥地之一;伊斯兰教、基督教、犹太教等世界性和地区性宗教的源地。近代史上殖民主义、帝国主义列强几经瓜分,使本地区的民族、语言、宗教及领土、边界问题都相当复杂。多年来成为两个民族之间或两个国家集团之间,或一国内民族之间政治动乱的导火线,再加上外来压力的插足与控制,使之更加复杂化。西亚地区一系列问题的产生根源、发展进程,趋势都与之有关。
居民
有2.2亿多人(1990年)。是战后人口增长最迅速地区之一,50年代人口年平均自然增长率为25.8‰,60年代27.5‰,70年代29.2‰,80年代超过30‰。远远超过发展中国家的平均水平,但西亚仍是世界人口最稀疏地区之一,人口密度每平方公里平均为22人,人口分布极不平衡,地中海沿岸、两河平原人口最为稠密。沙漠地区人烟稀少。西亚拥有大量外籍工人,集中在波斯湾的几个石油输出国,外籍劳工占总劳动力的80%左右,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劳务市场。人口城市化进展迅猛,从1950年的22%上升到50%以上。科威特(93%)等几个产油国高达80~90%。百万人口大城市由1个增加到13个,德黑兰(600万人)发展成为特大城市。城乡差别极大,农村仍是过着落后的游牧生活。阿拉伯人约占1/2以上,是世界阿拉伯人主要聚集区之一。集中分布在中、南部:阿拉伯半岛、美索不达米亚平原和地中海沿海各国。小亚细亚半岛多为土耳其人,伊朗高原以波斯人为主,以色列主要是世界犹太人的聚居区(约占83%)。塞浦路斯主要由希腊人和土耳其人组成,外高加索地区居住着阿塞拜疆人、格鲁吉亚人和亚美尼亚人等。西亚居民主要为白色人种,从民族来看,阿拉伯人占绝大多数,语言主要是阿拉伯语,居民大都信奉伊斯兰教,着名圣城有麦地那和吉达。
五海三洲
西亚地处“五海三洲”之地。自古就是国际要冲。古代着名的“丝绸之路”在此通过。西亚又是东西方交通的空中走廊,从中亚南下印度洋、波斯湾的孔道。近年来的海湾战争及巴以冲突,使这一地区更加成为世界关注的热点。

经济发展
按其经济特点可分为两种经济类型,即石油输出国和非石油输出国。石油输出国包括沙特阿拉伯、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巴林、科威特、伊拉克、伊朗和阿曼等8国。石油是各国经济命脉,石油业在国民生产总值、国民收入和出口值中的比重都居绝对优势。且建筑业、运输业、加工业和商业都是以石油生产为其发展基础。战后经济发展非常迅速,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居世界前列。单一经济结构常受国际市场,特别是能源市场的影响,为此,各国正在调整经济发展战略,逐步向多样化发展。劳动力资源不足,每年从国外进入大量外籍工人和技术员,成为世界重要劳务市场。国营企业为主,各种经济成份并存。非石油输出国经济多以农牧业为主。采矿业、加工业均较薄弱,发挥地理位置优势,在运输、加工和提供劳务上颇得石油之利,并且收取高额的过境费用,获相当收入。当然各国发展水平有很大差距。西亚农业开发历史悠久,受气候影响,灌溉农业地位重要。主要粮食作物小麦、大麦、豆类,次为粟、稻谷等。经济作物棉花、烟草、甜菜等。畜产品和干鲜果品重要,是出口产品,如椰枣、榛子、阿月浑子、石榴、油橄榄、紫羔羊,安卡拉山羊等。耕地集中在沿海、河谷和绿洲地带,山地、高原的草原牧场以畜牧业为主。农产品自给率低,成为世界农牧产品主要进口区之一。

㈤ 古代西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特征

地理上 西亚不是亚非欧的交汇处么 虽然荒凉了点 不过有很多河流 3个古文明 埃及 巴比伦 印度 都在那一片,历史上发生了很多关于西亚的战争,从最早的罗马帝国,到马其顿,之后又因为宗教引起圣战,之后波斯帝国统治的占领下过了很久。历史特征:由于经历了各种不同文明的兴衰和变迁,西亚形成了一个独有的文化交融的特征。在世界文化交融的历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

㈥ 为什么西亚地区战略位置十分重要

西亚地处亚洲、欧洲和非洲的连接地带,同时它还濒临里海、黑海、地中海、红海和阿拉伯海,所以常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它联系三大洲,沟通两大洋,地理位置十分重要。西亚自古以来就是国际交通要冲和战略要地。在陆上,西亚地区古代就是东西方贸易的“桥梁”,着名的“丝绸之路”就是从我国的渭河流域向西经西亚地区的许多国家,到达地中海东岸各国或小亚细亚半岛,进而转达欧洲的。在历史上,这条商路曾对东西方经济、文化的交流起过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现代,西亚仍是亚、欧、非三大洲的陆上联系通道。
西亚周围滨临许多海、海峡以及苏伊士运河,海上运输的重要通道。苏伊士运河是亚、欧、非三大洲海上交通运输的枢纽,是世界最繁忙的运河。博斯普鲁斯海峡、马尔马拉海和达达尼尔海峡是黑海通向地中海的唯一出口。波斯湾和霍尔木兹海峡是石油的重要产地和输出的重要通道,霍尔木兹海峡有“石油海峡”之称,是关系许多国家安危存亡的战略要地。曼德海峡和亚丁湾是红海的南大门,是亚、欧、非最短航线必经之地。
如此优势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石油资源,使西亚地区的战略位置相当重要。

㈦ 西亚历史是怎样的

古代西亚文明史 神话体系 苏美尔Sumer(阿卡德)系列: 安努(众神之首的第一大神,主宰一切。主神庙在乌鲁克Uruk) Enlil恩利勒(开天辟地创造世界,维持人间秩序的人间之神,苏美尔的民族神。主神庙在尼普尔Nippur。) 恩基(又名埃阿,水神,智慧之神。性格复杂微妙,主宰地府。是埃利都的保护神。) Inanna伊南娜(月神,爱与生育之神。乌尔Ur的主神)= Istar伊斯塔尔 乌图(太阳神,能以其光芒昭然正义和邪恶。西帕尔和拉尔萨的主神) 杜穆滋(畜牧和万物之神。) Shara沙腊(温马的神。) Zababa扎巴巴(基什的神。) 巴比伦系列: Mark马尔都克(巴比伦城神,代表木星。集五十个不同神的品质于一身。) Istar伊斯塔尔:原来美索不达尼亚的爱情和战争女神。又称阿斯塔特Astarte。后来代表金星。她曾到冥界营救丈夫坦木兹Tammuz。是受人热爱的爱情之神。 Sin辛(月神) Nabu那布(波尔西帕Borsippa城神。智慧之神,代表水星。亦被亚述人接受。) Shamash沙马什(太阳神,司法律和公正。亦被亚述人接受。) 亚述系列: Ashur阿淑尔(阿淑尔城和亚述国家之神。众神之主。) Ninurta尼奴尔塔(亚述人的战神和狩猎之神。早先同样是苏美尔人信奉的战神。) 伊朗系列: Mithra密特拉(祆教中的太阳神。) Anahita阿娜希塔(祆教中的丰产和生命女神,水神) 文明流程 两河流域北部的彩陶文化: 1, 哈孙纳文化(约5500年——5000年) 2, 萨马腊Samarrah文化(约公元前5500年——5000年) 3, 哈拉夫Halaf彩陶文化(约公元前5500年——4500年) 4, 两河流域南部的欧贝德文化(约公元前5300年——3500年) 5, 城邦的形成时期——乌鲁克文化(约3500年——3000年) 苏美尔城邦争霸(约公元前2900年——2300年):在传说中的大洪水前,有所谓的获得王权的“五帝邦”即埃瑞都Eri,巴德提比腊(Badtibira,铜匠之城),拉腊克Lalak,西帕尔Sippar和舒如帕克Shurrupak。而洪水后王权再次“自天而降”所在的头三座城市为基什Kish,乌鲁克和乌尔。基什是最早的“王城”之一。其王恩美巴腊西(“恩”En是头衔)率领苏美尔各城邦联军掠夺了埃兰。其子阿旮Agga在与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Gilgamesh争霸中失败,不得不让出霸主地位。吉尔伽美什之后,霸权转移到其南城市乌尔 阿卡德Akkad城邦统一文明地区:阿卡德人是说闪米特语的民族,后因阿卡德帝国而得名。到卢旮勒扎格西统一南方苏美尔各邦时,阿卡德崛起成为北方霸主。其王萨尔贡Sargon为园丁之子,本人在基什宫廷做过司仪,后建立阿卡德城邦,取代基什成为领袖,并自称基什王。其后打败并俘虏了卢旮勒扎格西,又征服南方强邦乌尔Ur和温马Umma。建立了一个土地辽阔的楔形文字帝国。但这个帝国仍然非常松散,各城邦依然非常独立,只能靠武力维持统治,萨尔贡晚年时各邦纷纷独立,将他围困在阿卡德城。其次子,长子和长孙瑞穆什Rimush,马尼什图苏和那腊姆辛Naram-Sin即位后都是一生东争西讨维持着松散帝国的表面统一。那腊姆辛的文治武功最为显赫,他也以“四方之王”这种帝国头衔来取代城邦头衔。到其子沙尔卡里沙瑞即位时,帝国已四分五裂,南方的苏美尔各邦都纷纷摆脱了阿卡德人的宗主权,不久东北山区的蛮族库提人入侵,灭亡了阿卡德王朝,统治了两河流域。 乌尔第三王朝建立统一国家:南方的乌鲁克的乌图赫旮勒赶走了库提人,建立乌鲁克第五王朝。其弟乌尔总督乌尔那穆在其死后夺的帝位,建立乌尔第三王朝。并颁布了一部法典。其子舒勒吉在位时帝国的文治武功都达到极盛,他仿效前朝的那腊姆辛父子自称为神,从此神权和王权开始紧密结合。其孙伊比辛Ibbi-Sin在位时,新的闪米特民族Semitic阿摩利人Amorite不断入侵。帝国逐渐瓦解,东方的埃兰人攻陷乌尔,俘虏伊比辛Ibbi-Sin,最后一个苏美尔人的王朝灭亡,苏美尔人从此退出了历史舞台。 巴比伦诸邦争霸时期:随着阿摩利人突破阿摩利长城和乌尔第三王朝的衰落,各邦纷纷独立。伊辛总督伊什比埃腊Ishbi-irra趋走了灭亡乌尔第三王朝的埃兰人,成为乌尔王统的继承人。虽然大部分称邦仍有相当大的自治权,但是伊辛Issin王朝(2020——1794年)已名义上成为两河流域南部的宗主王朝。同时,阿摩利酋长那坡拉奴Nap lanum建立的拉尔萨王朝(2025——1763)也开始兴起。两朝争霸,期间拉尔萨王衮古奴曾率军远征埃兰,破其都安山Anshan,结束埃兰西马什库Simashiku王朝。拉尔萨末王瑞姆辛Rim-Sin在位期间,灭亡了伊辛王朝。 古巴比伦帝国(1894——1595年):阿摩利酋长苏穆阿布Sumu-abum为古巴比伦王朝首王,修筑了巴比伦城墙,而巴比伦在阿卡德语中意为神之门。在二王苏穆拉埃勒Sumu-la-El时,先后吞并了基什Kish,卡扎鲁Kazallu,马尔达Marda,库塔Kuta等邦。三王萨比乌姆Sabium统治期间,与伊辛结盟对抗拉尔萨并一度占领圣城尼普尔。四王阿皮勒辛Apil-Sin期间,巴比伦,伊辛和拉尔萨三足鼎立,他主要在建筑宗教方面有所建树。五王辛穆巴里忒Sin-muballit与拉尔萨王瑞姆辛征战,但未能阻止其灭亡伊辛王朝和攻陷乌鲁克。六王汉穆拉比Hammurabi在位时,巴比伦和拉尔萨两强对峙,另外马瑞Mari,埃什嫩那Eshnunna,埃兰,亚述的埃卡拉图Ekallatu,叙利亚的延哈德等诸强环绕。汉穆拉比冷静应对,先是占领了臣服于瑞姆辛的旧国乌鲁克和伊辛

㈧ 怎样梳理古代西亚地区的历史

~

首先要知道古西亚的地理位置:

两河流域,古希腊称“美索不达米亚”,两河流域位于西亚的中心低地。

两河流域南北部自然条件有互补性,南部地形较平坦,离河道近,形成一片冲积平原,土壤肥沃,适合更重大麦,小麦。而北部距河道远,地形崎岖,不利农耕。但是北部的木材,贵金属,矿石资源丰富。为两地交流往来提供条件。

这边人主要吃大麦,也吃洋葱,蒜头,扁豆,韭菜,鱼虾,无花果,葡萄,橄榄,椰枣,牛羊肉,奶制品。饲养牛羊,衣料有皮革,羊毛,亚麻。

索乐基博士在巴尔达-巴尔卡遗,沙尼达尔洞穴dc层发现旧石器时代的遗址。极大提升了人们对伊拉克史前文明的认识,填补两河流域史前历史的空白。

中石器时代(BC10000~BC8000)

以纳吐夫文化最为典型

新石器时代(BC8500-BC6000)

分有陶无陶阶段 恰塔尔-休于遗址是世界上最早城镇遗址

乌鲁克时期BC4000-BC3100

神庙 滚印 文字 雕刻

乌鲁克晚期被称为苏美尔历史萌芽时期

㈨ 古西亚文明简介

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文字

古代西亚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早在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图画式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则基础上的,一符一义。如(头),(太阳)(水)等。

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板作为书写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当笔。书写好后,任其自然风干,有的用火烘干。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语里同音字很多,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异义(亦异形)字的大量存在,这可谓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一字多义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还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这后二者显然是前者意义的引申。为了消除一字多义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们发明了“限定符号”。这种符号本身不读音,它的功能只在于为读者(不是听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义。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说法是表词字。到了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那里,苏美尔的表意字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变成了音节符号。阿卡德人还给许多音节符号增添了新的音值。从此以后,楔形文字具备了可以准确或比较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并作了一些增补,使之能够记录所有复杂的语言。以后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乌拉尔图人都结合各自语言的需要,对这种文字略韪谋涠?

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600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以塞姆语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了。19世纪初,德国学者格罗铁芬开始解读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终被解读,诞生了亚述学。亚述学是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亚述学的诞生,打开了西亚历史上许多奥秘的大门。

二、文学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产生较早,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最早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早在苏美尔时代便产生了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等作品,它对后来整个西亚地区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

《吉尔伽美什史诗》共包括12首史诗,每首诗大约300行左右,分别刻写在12块泥板上。史诗主要描写被神化了的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迹。史诗叙述吉尔伽美什要乌鲁克居民修筑城墙。人民不堪繁重的劳役,祈求天神安努对他加以节制。安努洞察了这一切,就创造了一个野人恩吉与吉尔伽美什进行较量。两位英雄经过猛烈的决斗,不分胜负,最后言归于好,结为密友,并开始为乌鲁克人民消除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

留传下来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寓言,以动物为题材,旨在讽刺剥削阶级的恶劣品质,如以狗赴宴专找骨头的寓言讽刺了贪婪,以狡狼捕杀羊群分赃多得的寓言讽刺了狡诈。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优秀作品,如古巴比伦时期的《咏受难的诚实的人的诗》,叙述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对视是和国王十分虔诚和敬畏,尽量做了神和国王所乐意的许多事情后,仍然不断遭受痛苦的折磨。

古巴比伦时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与奴隶的对话》描写主人与奴隶就12个问题进行了简短的对话。真实奴隶对主人的一切贪婪欲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说出要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理由,后来主人说不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不作的理由。

三、天文学和数学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历法则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编制起来的。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这样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们又以12个月为1年(6个29天的月,6个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这样每年就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时间,必须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个,有的年份加两个,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有过一年加了三个闰月的现象。

天文学的发展必须有数学的基础。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数学知识。因此,古巴比伦在数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巴比伦人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记数法。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360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巴比伦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的碑石中曾发展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巴比伦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埃及数学家求出派为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像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四、建筑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城市和神庙的建筑。塔庙是苏美尔建筑的基本形制,苏美尔各城邦都把塔庙作为城市建筑的中心。塔庙是用土砖筑成的供神殿堂,奠于层级的土台之上。到乌尔第三王朝时,代表当时建筑技术成就的建筑物是乌尔大塔庙,完成于公元前22世纪左右,遗址至今犹存地面。乌尔大塔庙由四级上塔组成,底层62.5米,宽43米。各层表面用烧砖,内层用生砖的土坯彻成,各级塔门都筑成园屋顶拱门。这种建筑技法日后成为两河流域建筑共有的特色,普遍用于神庙和宫殿建筑。乌尔大塔高的正面设有宏伟的梯道,可直达最上层的神殿。四级土塔表面砖色不同,最下层呈黑色,代表阴间,第二层呈红色,代表人间,第三层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层呈白色,代表太阳。各层地面都种有奇花异草。除了塔庙之外,还有王官、陵墓等建筑,王宫也建于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艺术方面,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朴风格。如着名的《鹫碑》(图见前),是拉格什王战胜温玛城的纪念碑,这块石碑以浮雕表现拉格什王率领步兵前进,刻划出拉格什士兵队列整齐,士气高昂的情景,古朴之中亦富于生气。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柱头浮雕,表现汉谟拉比虔诚地站在端坐的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王权标的场面(图见前)。雕刻艺术手法熟练,线条刚劲、朴实,配以刻工精细的碑文,成为古巴比伦最重要的一件艺术文物。

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科尔萨巴德的亚述王宫,是萨尔贡二世时修建的。它是亚述诸王宫中得到比较充分发掘的一座,王宫建筑在城中央的砖铺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垒,高14米,占地约130立方米。全部王宫建筑拥有210间厅堂和30个院庭,砖彻为主。
新巴比伦时代,建筑艺术发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为代表,标志着这一时期建筑的突出成就。巴比伦城和王宫建得更加壮丽。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建筑是王宫里的“空中花园”。
另外,新巴比伦时期的浮雕艺术以彩色琉璃砖镶成的图案最为壮观。例如,巴比伦城的伊丝塔尔城门上和塔楼墙上,琉璃砖镶嵌着白色野牛、金黄色的蛇首龙浮雕,共575处。牛在巴比伦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龙与中国龙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兽身,前肢为狮足,后肢为鹰爪,是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的象征。整个浮雕画面黄白相间,充分表现了王宫的那种威严肃穆气氛。
波斯帝国的建筑在吸取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后果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建筑物一般都筑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鲁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层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宫(图见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宫的台基和墙壁上常用石浮雕作为装饰,也有以琉璃砖镶成的图案作墙壁的装饰的。波斯王宫中的殿堂往往有许多高大的石柱。从这些王宫的遗址还可以看出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㈩ 想知道关于古代西亚、非的各国历史

古代西亚是人类社会最早进入文明的地区。古代西亚各族人民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创造了光辉灿烂的文化,对世界文化的发展产生过相当重要的影响。

一、文字

古代西亚最大的文化成就之一是楔形文字的发明。早在乌鲁克文化期(公元前3500—前3100),苏美尔人就创造了图画式的文字。这种文字是建立在象形原则基础上的,一符一义。如(头),(太阳)(水)等。后来为了表现较复杂、抽象的概念,便把两个或三个象形字结合起来,创造了合体字,有的是根据意义来组合的(会意),有的是音与义的组合(形声)。还有一些字俨然是指事字,如在(头)的基础上,加上两画或三画就成了“口”字。除此以外,还有几种(引申)造字法,如“估努”(gunu)造字法,即在某一象形字的基础上附加一些平行画以创造新字的方法,如在基础上产生,在基础上产生。

苏美尔人用粘土制成的半干的泥板作为书写材料,主要用削成三角形尖头的芦苇杆、骨棒或木棒当笔。书写好后,任其自然风干,有的用火烘干。由于落笔处印痕较为深宽,提笔处较为细狭,形状很像木楔,故称之为楔形文字。楔形的象形字大概形成于公元前3000年。

苏美尔语里同音字很多,这种语言现象在文字中的反映就是同音异义(亦异形)字的大量存在,这可谓是楔形文字的一大特点。另一特点是一字多义多音,如犁字除表示“犁”外,还有“耕耘”、“耕作者”的意思,这后二者显然是前者意义的引申。为了消除一字多义在文字使用上可能造成的混淆,人们发明了“限定符号”。这种符号本身不读音,它的功能只在于为读者(不是听者)提示它限定的字的意义。如前加限定符gis,表示该字此处为“犁”;如果前面加上lú,表示该字此处为“耕作者”。同音假借字也出现很早,但这类例子不多,常被引用的例子之一是ti“箭”。苏美尔语里的“箭”与“生命”同音,因此“生命”也用“箭”字来表示,不再造新字表示“生命”,是为同音假借。一字多义是以字(形)为出发点引申出相关的意义,而同音假借是以音为出发点把多义归于一字。这后者在文字的发展上无疑是一大飞跃。

早期的苏美尔文字都是表意字,或按西方人的说法是表词字。到了讲塞姆语的阿卡德人那里,苏美尔的表意字发生了质的变化:除一部分字兼作表意字外,所有的字都变成了音节符号。阿卡德人还给许多音节符号增添了新的音值。从此以后,楔形文字具备了可以准确或比较准确地表达语言的功能。

楔形文字后来为阿卡德人、巴比伦人、亚述人所接受,并作了一些增补,使之能够记录所有复杂的语言。以后埃兰人、赫梯人、胡里特人、米丹尼人、乌拉尔图人都结合各自语言的需要,对这种文字略韪谋涠�右允褂谩9��岸��甏�衅冢�ㄐ挝淖殖闪送饨簧鲜褂玫奈淖痔逑怠k枘峄�嗽诖丛焖�堑淖帜肝淖质币膊捎昧诵ㄐ挝淖值囊徊糠忠蛩亍N谫だ锾厝撕凸挪ㄋ谷嘶勾丛炝擞眯ㄐ畏�攀樾吹淖帜浮?/FONT>

作为音节的楔形符号数目虽不到600个,但每个符号最少也有一两个字义,平均代表四五个音节,加以塞姆语语法规则复杂,学习起来困难很大。公元前75年,楔形文字最终退出历史舞台,逐渐被人遗忘了。19世纪初,德国学者格罗铁芬开始解读楔形文字,取得一定成就。19世纪中叶,楔形文字终被解读,诞生了亚述学。亚述学是研究两河流域及其附近地区使用楔形文字各民族的语言、文字、历史和文化的学科。亚述学的诞生,打开了西亚历史上许多奥秘的大门。

二、文学

在西亚,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产生较早,对后世的影响也比较大。

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最早源于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早在苏美尔时代便产生了神话传说、史诗、寓言等作品,它对后来整个西亚地区文学艺术的发展都曾产生过巨大的影响。由于时代的局限,劳动人民口头创作流传下来的极少,大量的是经过祭司改编而成的带有宗教色彩的史诗和传说。最着名的是苏美尔的《吉尔伽美什史诗》,它是迄今所知的世界最早的史诗。这部史诗最初出现在乌鲁克时期,开始在民间口头流传,经过世代传颂、锤炼和加工,到巴比伦时代,最后编定成为一部完整的史诗。

《吉尔伽美什史诗》共包括12首史诗,每首诗大约300行左右,分别刻写在12块泥板上。史诗主要描写被神化了的乌鲁克王吉尔伽美什(1/3是神,1/3是人)的事迹。史诗叙述吉尔伽美什要乌鲁克居民修筑城墙。人民不堪繁重的劳役,祈求天神安努对他加以节制。安努洞察了这一切,就创造了一个野人恩吉与吉尔伽美什进行较量。两位英雄经过猛烈的决斗,不分胜负,最后言归于好,结为密友,并开始为乌鲁克人民消除祸害,建立了许多功勋。他们一直打死了害人的沙漠雄狮,又到黎巴嫩山上杀死了妖怪洪巴巴,解救了女神伊兰达。伊兰达恼羞成怒,请求天神安努派来牛怪杀死吉尔伽美什。牛怪来到乌鲁克,口喷烈火,残害人民,但又被吉尔伽美什和恩吉杀死,为民除害。英雄们的行为触怒了上天诸神,他们决意夺去吉尔伽美什的密友恩吉的生命,恩吉病了12天后死去。吉尔伽美什悲痛之余,决心去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他历经艰险终于得到其祖先乌特那匹提(塞苏陀罗)的指点,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在海底采得返老还童的仙草。但不幸在归途中洗澡时,他放在岸边的仙草被一条蛇偷吃掉,吉尔伽美什无可奈何,毫无成果地返回了乌鲁克。吉尔伽美什不怕艰苦,为忠于友情而献身,得到后世的追念。

这部史诗虽然经过了祭司们的篡改,渗进了不少宗教迷信内容,但其中仍保留了英雄吉尔伽美什反抗神权的主题思想,客观上反映了远古时代人民在与大自然斗争中的坚毅不拔和英勇不屈的战斗精神。诗史对后世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吉尔伽美什诗史》还第一次提到了对后世有深刻影响的洪水的传说。史诗叙述了塞苏陀罗一人根据梦中得到神的启示,事先造了一艘大船,带领全家和多种动物上了船,因而在洪水中得救,从此神赐他以永生。洪水故事可能与苏美尔地区当时经常遭受水灾的历史有关。它在整个西亚地区流传甚广,给后世许多民族的神话以深刻的影响。后来,犹太人对“洪水故事”略加改变,编成挪亚方舟的传说而记入《旧约·创世纪》中,流传至今,为世界各族人民知悉。

留传下来的苏美尔文学作品中还有一些是寓言,以动物为题材,旨在讽刺剥削阶级的恶劣品质,如以狗赴宴专找骨头的寓言讽刺了贪婪,以狡狼捕杀羊群分赃多得的寓言讽刺了狡诈。这些作品情趣幽默,寓意深刻。

在古代两河流域的文学作品中,也有一些反映了当时社会矛盾的优秀作品,如古巴比伦时期的《咏受难的诚实的人的诗》,叙述一个诚实正直的人,对视是和国王十分虔诚和敬畏,尽量做了神和国王所乐意的许多事情后,仍然不断遭受痛苦的折磨。他喊到:“为什么到处都是邪恶的事物?”“我的困苦有增无已,我却无法求得正义!”最后他不得不对神的公正表示怀疑。他说:“我召唤我的神,但是他却不理睬我,我向我的女神祈求,但她却连头都不屑一抬”。这首哲理诗吐露了当时那些遭受苦难人产的心理,表现了对神和宗教信仰采取了怀疑的态度,显然也反映了当时日益加深的社会矛盾。

古巴比伦时期的另一篇散文作品《主人与奴隶的对话》描写主人与奴隶就12个问题进行了简短的对话。真实奴隶对主人的一切贪婪欲望都表示附和,主人每说出要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理由,后来主人说不作某事,奴隶表示赞同并说出不作的理由。这些对话也隐约反映了当时存在的尖锐社会矛盾。在第7个对话中,主人说要搞暴动,奴隶表示赞成,说“如果你不暴动,你将何以为人?又有谁喂饱你的肚皮?”主人说不想暴动了,奴隶便说暴动有遭杀戳监禁之苦。从这时可以看出奴隶与奴隶主之间的不可调和的矛盾。在第9个对话中,主人说要祭神,后又说不愿做了,奴隶也表示赞成,然后却说:“当神有求于你的时候,你就可以让神象狗一样地跟在你的后面跑。”这里不仅提示了奴隶主和神之间相互利用的关系,也表明了奴隶对神的公然蔑视。在第12个对话中,主人感到绝望,不知如何是好了,奴隶却以高傲而带着嘲弄的口吻回答说:“最后折断你我的脖颈,把它们抛进河里,那就好了。”主人恼怒地说:“不,奴隶,我要杀你,让你先死。”奴隶则反问说:“我死,你还能活三天吗?”作品到此结束。作者描写奴隶从附和主人转向反抗,寓意是深刻的。

三、天文学和数学

为了适应农业生产的需要,古代劳动人民很早就对天象进行观察。历法则是在观察天文的基础上编制起来的。早在苏美尔阿卡德时代,两河流域的人们就在观察月亮运行规律的基础上编制了太阴历。他们把两次新月出现的期间作为一个月,这样每月就包括29或30天。他们又以12个月为1年(6个29天的月,6个30天的月),每年包括354天。这样每年就比太阳年(365日5时48分46秒)短11天多的时间,必须置闰月加以调整。最初置闰是凭经验进行的,有的年份加一个,有的年份加两个,在乌尔第三王朝时期还有过一年加了三个闰月的现象。古巴比伦时期,人们已能把恒星和五大行星区别开来,还观测出太阳在恒星背景上的视运动轨道——黄道。以后,巴比伦人又区分出黄道上的十二个星座,绘出黄道十二宫的图形。在亚述帝国和新巴比伦时期,人们又以七天为一周,分别以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的神名作为星期日至星期六的七天名称。置闰的方法也在进步,到公元前六世纪后期,巴比伦人已先后有了八年三闰和二十七年十闰的规定。不过两河流域的天文知识中也杂有很多迷信的成分,这同当时科学水平的限度和祭司的逐渐垄断天文知识是有密切关系的。

天文学的发展必须有数学的基础。兴修水利、丈量土地、测量容积、修建城市和制造器皿等等也需要数学知识。因此,古巴比伦在数学方面得到很大的发展。巴比伦人曾采用十进位和六十进位的双重记数法。他们用六十进位法计算时间和圆周,例如将圆周分为360度,这个方法至今还在世界各国通用。他们还开始推行数字位置的原则,同一数字在数的联系中所占位置不同,其值亦不同。位置值原则使他们能用较少的数码来书写巨大的数目,这在数学上是一个重要的贡献。

巴比伦数学家不仅掌握了算术四则和分数的演算,而且是代数学的奠基者,他们能求出平方根与立方根,能解出有三个未知数的方程式。在巴比伦的碑石中曾发展过乘法表、平方表和立方表。在几何学方面,他们已能运用商高定理(勾2+股2=弦2)。为了计算不规则形状的田地面积,他们把它分成长方形、三角形、梯形等许多块,分别计算,然后得出总和。巴比伦人还推算出圆周率为3(埃及数学家求出派为3.16),并且在立体几何学上解决了像测量截顶角锥体体积等问题。

四、建筑和雕刻

公元前400年代中期,在苏美尔地区已出现了城市和神庙的建筑。塔庙是苏美尔建筑的基本形制,苏美尔各城邦都把塔庙作为城市建筑的中心。塔庙是用土砖筑成的供神殿堂,奠于层级的土台之上。到乌尔第三王朝时,代表当时建筑技术成就的建筑物是乌尔大塔庙,完成于公元前22世纪左右,遗址至今犹存地面。乌尔大塔庙由四级上塔组成,底层62.5米,宽43米。各层表面用烧砖,内层用生砖的土坯彻成,各级塔门都筑成园屋顶拱门。这种建筑技法日后成为两河流域建筑共有的特色,普遍用于神庙和宫殿建筑。乌尔大塔高的正面设有宏伟的梯道,可直达最上层的神殿。四级土塔表面砖色不同,最下层呈黑色,代表阴间,第二层呈红色,代表人间,第三层呈青色,代表天堂,最上层呈白色,代表太阳。各层地面都种有奇花异草。除了塔庙之外,还有王官、陵墓等建筑,王宫也建于高大的台基上。

在雕刻艺术方面,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作品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古朴风格。如着名的《鹫碑》(图见前),是拉格什王战胜温玛城的纪念碑,这块石碑以浮雕表现拉格什王率领步兵前进,刻划出拉格什士兵队列整齐,士气高昂的情景,古朴之中亦富于生气。另一雕刻杰作是《纳拉木辛的胜利石柱》,为纪念阿卡德王纳拉木辛率大军战胜山地部落而作。整个浮雕以国王为中心,以向上的步伐表现出胜利者的威武雄姿。但就总体来说,苏美尔阿卡德时期的雕刻艺术,在表现人物技法方面,还比较单调、刻板,留传下来的雕刻作品多显得粗陋,千篇一律。

古巴比伦王国时期的《汉谟拉比法典》石柱柱头浮雕,表现汉谟拉比虔诚地站在端坐的太阳神沙马什面前,接受王权标的场面(图见前)。雕刻艺术手法熟练,线条刚劲、朴实,配以刻工精细的碑文,成为古巴比伦最重要的一件艺术文物。

属于公元前8世纪的科尔萨巴德的亚述王宫,是萨尔贡二世时修建的。它是亚述诸王宫中得到比较充分发掘的一座,王宫建筑在城中央的砖铺的高大平台上,象是一座堡垒,高14米,占地约130立方米。全部王宫建筑拥有210间厅堂和30个院庭,砖彻为主。王宫大门十分雄伟壮丽,在两座白色高大方塔之间是一个包铜拱形大门。拱门顶部饰在琉璃砖和壁画,门口两边有成对排列整齐的石雕:人面狮身、鹫翼、牛脚怪兽大雕像。这是王宫的守护神,高约3.4米,雕刻十分精细,神态庄严,两眼炯炯有神,为西亚雕刻艺术之珍品。除上述装饰物外,王宫建筑物大部分没有外部装饰。有艺术装饰的主要是王宫内部厅堂。这里饰以着色的浮雕、壁画和彩色琉璃砖、特别是着名的亚述浮雕,这种浮雕刻在巨大的石板上,镶于庭院屋宇墙壁这下,多表现为国王出征、狩猎和宫庭日常生活等题材。这些浮雕中刻画人物的技法比较呆板、拘谨,唯动物表现十分生动。

新巴比伦时代,建筑艺术发展到最高水平。以巴比伦城、神庙和王宫为代表,标志着这一时期建筑的突出成就。巴比伦城和王宫建得更加壮丽。这一时期最有名的建筑是王宫里的“空中花园”。公元前3世纪初的巴比伦历史家贝鲁苏斯说:“他(指尼布甲尼撒)在宫中建立起巍峨的石台,他精心地在这里重现山区景色,在层层高台上种植各种树木,使其外观完美,建成所谓空中花园,因为他的妻子生长于米底,对山区环境饶有深情。”由于两河流域缺石材,建筑多用砖、土为材料,不能象埃及的金字塔和神庙那样耐久。只是凭着近代的考古发掘,人们对古代两河流域的建筑才有了比较具体的了解。

另外,新巴比伦时期的浮雕艺术以彩色琉璃砖镶成的图案最为壮观。例如,巴比伦城的伊丝塔尔城门上和塔楼墙上,琉璃砖镶嵌着白色野牛、金黄色的蛇首龙浮雕,共575处。牛在巴比伦宗教里是天神阿塔的形象:蛇首龙与中国龙的形象完全不同,它是蛇首兽身,前肢为狮足,后肢为鹰爪,是巴比伦主神马尔都克的象征。整个浮雕画面黄白相间,充分表现了王宫的那种威严肃穆气氛。100年后,希罗巴多德来巴比伦游历时曾称赞说:“它的壮丽超过了世界上的任何城市。”此外,巴比伦城的“游行大道”两边墙面也饰以五色琉璃的雄狮图案,也颇为壮观。琉璃砖的发明可追溯到古巴比伦时期,到新巴比伦时达到全盛,普遍用于装饰王宫、神殿、陵墓墙面和门面,兼有形象华丽、威严之特色。深受人们的喜爱。琉璃砖工艺在波斯和阿拉伯时期仍继续流传,后从中亚传入中国,与中国的传统工艺结合起来,更有创新。例如,具有中国传统文化风格的“九龙壁”,可称是琉璃砖传入中国后的杰作。

波斯帝国的建筑在吸取两河流域和埃及的后果的基础上又有了新的发展。建筑物一般都筑在高大的石台基上。居鲁士的墓就是建在六层石台基上的一座石屋。波斯王宫(图见前)也都建在高大的石台基上。王宫的台基和墙壁上常用石浮雕作为装饰,也有以琉璃砖镶成的图案作墙壁的装饰的。波斯王宫中的殿堂往往有许多高大的石柱。从这些王宫的遗址还可以看出当时建筑的宏伟和劳动人民的智慧。

同其他世界文明古国一样,上古西亚的文化对后世产生了许多影响。有着悠久历史文化传统的西亚人民在当代世界上一定能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阅读全文

与古代西亚在世界历史上的地位如何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40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6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3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5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6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11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300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3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8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5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8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7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701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4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50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9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1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5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8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