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卡尔 历史是什么
作者:(英)卡尔着
陈恒译
出 版 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2008-7-1
定价:¥19.00
版次:1
页数:280
印刷时间:2008-7-1
开本:32开
纸张:胶版纸
印次:2
I S B N:9787100051774
包装:平装
《历史是什么?》一直以来就是一本经典着作。自第一版以来,毕竟卖了25万多册,自有其道理所在。像许多书一样,该书也是急就章,源于一系列演讲,文风流畅、辛辣,而以更加深思熟虑的着作来衡量,则有所缺失。和其他许多关于历史理论与实践的着作不同的是,该书包含了大量有关真正历史学家和真正历史着作的事例,生动地说明较为抽象的论点。与大多数各式各样的历史初级读本和历史导论形成鲜明对照的是,该书不是用高人一等的口气对它的读者说话,而是以平等的态度向读者演讲。在处理最深奥的、最棘手的理论问题时,它也是机智的、有趣的、耐人寻味的。四十年以后它还保持着撩拨人心的力量。它不仅处理历史的基本问题,而且处理了政治、伦理的基本问题。在处理重大问题时,手法高超。该书对历史学家、哲学家、作家和思想家都有参考作用,会给他们带来思想上的惊异。卡尔知识渊博,是一位睿智之人,《历史是什么?》最诱人的部分就在于轻而易举地展现出知识和智慧。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英国历史学家,专长国际关系史和苏联史,一生着述颇多,影响最大的是1950-1971年陆续出版的10卷本《苏维埃俄国史》和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历史是什么?》。 他有两本书被翻译成中文,即《历史是什么?》和《巴枯宁传》。其实,卡尔最被后人认可的是国际关系学。他被后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之父,他在国际关系学上的开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机》,这是现今国际关系学专业学生必读的书本。
B. 卡尔历史是什么经典语录
在创立之初,魔法本质上是一门记忆的艺术,有些人认为这才是其最强力的形式。它无需任何科技,也无需魔杖或者其他施法媒介,只需要你有一颗魔法师的心。所有的那些祭祀里面的象形符号也仅仅是帮助记忆的手段,初衷是为了让施法者能够回想起施放法术时那大量的细节以及步骤。在那个年代,最伟大的法师就是记忆天赋最高的人,然卡尔而魔法祈唤实在是太过艰深,因此所有的法师不得不有所专攻。即使是最刻苦的法师,将一辈子奉献给魔法,最多也只能掌握三到四个法术。普通的法师能掌握两个就心满意足了,而对于那些乡下的法师来说,只掌握一个法术也再正常不过——即使这样,在极少的真正需要使用魔法的场合,他还得借助魔典才能战胜自己的健忘。然而,在那些早期的施法者中,有一个例外,一个智力超群,记忆力惊人的天才,以祈求者的名字为人们所知。在年少时,祈求者就已经掌握了不下十种法术。是的,不是四五个,也不是七个,而是十个,而且他还能毫不费力的施放这些法术。他学到过更多的法术,但是因为觉得没用,试过一次以后就彻底从脑中遗忘,这样才能为其他更为有用的法术留出空间。这些法术就是包括永生之术——能让施法者永生的法术,那些在世界之初吟唱了这个法术的人现在还活得好好的(除非他们被物质毁灭了)。而大多数这样的准不朽者都低调的生活在我们中间,害怕他们的秘密泄露:然而祈求者不是一个喜欢隐藏自己的天赋的人。他来远古,比任何人都要博学,而他的心智还有余力让他去思考他无穷的自我价值...以及更多的法术——他在世界毁灭之时的漫长暮色中用来自娱自乐的法术。
只有这个了
C. 史学理论作业:E.H.卡尔《历史是什么》读后
前不久,当我刚刚开始理解何谓作为一门哲学或方法论的史学理论时【1】,我感到有些兴奋。使人尊重的史学理论家们乐此不疲地谈论着历史与史学的概念,研究历史的基本方法及历史研究成果的社会表现形态,还谈论着历史学家的基本素养与时代使命等等。在这样一方天地里,似乎他们总是试图攀上某个思想的制高点俯视历史学的林林总总。但这不同于伽利略借助天文望远镜这种物理器材观察静止不动的星空,史学理论家们所从事的工作是依靠自己的目光所及,其研究对象是不具备完整客观性的、千变万化的历史学本身而非历史。因此,他们的独特工作及其或多或少的哲学属性所造就的那种近乎遗世而立的学术姿态,也极易使史学理论及其研究者本身陷入一种尴尬的困境,即过分的抽象化和主观性。显然,“抽象化”使史学理论沦为了一堆空洞、枯燥且令人费解的教条,当今社会没有几个人会对这种东西满怀兴趣。即使有,也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去实践这些教条,甚至这些教条的写作者自己;“主观性”则使史学理论丧失了科学的光彩,换言之,即丧失了持久的生命力。譬如马克思主义史学或后现代主义史学在当今中国学术界的式微,就是因为它们挟带了太多的主观预设,以致历史研究的过程几乎成为了为这些既定的预设补充有利的材料与证据的偏执的过程。这当然是不值得人们全盘接受的。也许一位学者穷毕生精力艰难的得出了一个结论,但这个结论却突然在他行将就木之时被无情的推翻,这的确令人难以忍受,但在史学理论界却是屡见不鲜。这使我相信,许多研究具体问题的史学工作者之所以对史学理论表现冷漠,并不是完全不可理喻的。
然而,卡尔--比之于“历史学家”这个名头,我更愿意称他为“史学理论家”--他的睿智与执着使他从不轻言放弃。这个业余的历史爱好者从没有停止过自己对史学理论的不懈探索,在很大程度上,也没有使自己的《历史是什么?》陷入如上所述的那种“过分的抽象化与主观性”的渊薮。从体系上看,这本史学理论界的经典之作一共有6章,分别阐述了6个不同的,同时也是最为引人注目的主题:历史研究的主体与客体及其相互关系;历史研究者本身与其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相互关系;历史的客观性与主观性及其相互关系;历史研究的因果关系;历史发展的大致路径是进步还是衰落抑或循环;历史研究的内容是否是不断扩展并充实的。从内容上看,这本薄薄的演讲稿集充满了朴实无华的文字、深刻独到的见地和大量与生活密切关联的、恰到好处的例证,深入浅出,通俗易懂。因而,这本书绝不是了然无趣的坐而论道抑或没有激情的迂腐文章。。
D. 卡尔历史是什么读后感
在看到这本书的题目时,就被题目吸引了。中国的史学家中,并没有看到就历史本身是什么展开过专题论述,倒是更多的探讨“历史为什么”的话题。这一区别本不是东方与西方史学的不同,究其根本,应该是东西方哲学的本质区别所在,但确实这一问题是重要的。
“历史是历史学家与历史事实之间连续不断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就是现在与过去之间永无休止的对话”。有人说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我们关注历史,要关注历史学家,更要关注历史学家所在的社会。
书的第二章,探讨了历史的社会性,与个人性。其实本质上是历史的必然性和偶然性的问题。历史是人的行为过程,但历史不是某个人的行为过程,我们不能罔顾历史的社会性,而夸大一个人的历史作用。人在历史进程中的被动性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事实。我们只有根据现在才能理解过去,我们也只能通过过去,才能理解现在。使人能够理解过去的社会,使人能够增加把握现在社会的力量,便是历史的双重功能。本质上看,历史是社会性的。
第三章,探讨了历史、科学和道德。历史学家和历史资料的收集者的本质不同,在于对历史事实的归纳。而这种历史研究的归纳方法,其实是和科学是相通的,我们要为历史找到不止是一个发生的原因,这是历史学家的思想性之所在,没有这种思想性的存在,历史的作用也就不复存在。在这里,我想到一个问题,我们划分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意义又何在呢?知识本是人类对世界的一种认知,历史所研究的,物理所研究的,化学所研究的本都是世界的组成部分,它们本都是哲学的衍生,它们的方法本都是一样的。
第四章的题目是“作为进步的历史”。其实提出了一个根本的问题,历史是进步的吗?进步是什么,进步是朝着一个既定的目标的前进,而历史的确有这样的一种方向性吗?这一点我相信,真正倾心历史的人,有着较他人对未来更多的憧憬与责任。历史中的进步依靠的是人类不断的持续的获得性财产的转让,而这一过程便是进步的源动力。进步在于继承,而不是毁灭。对于历史的进步是一种信仰,是代表我们对于未来的信心。进步是历史借以编撰的科学假设。换句话说,没有这一假设,历史是毫无意义的。科学的假设的方法,是构建任何知识大厦的必要前提。
E. 历史是什么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英国历史学家,专长国际关系史和苏联史,作品有《苏维埃俄国史》和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历史是什么?》。 在国际关系学上的开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机》。毕业于剑桥大学圣三学院。1916—1936年供职于英国外交和情报部门。
他有两本书被翻译成中文,即《历史是什么?》和《巴枯宁传》。其实,卡尔最被后人认可的是国际关系学。他被后人评价为现实主义国际关系学之父,他在国际关系学上的开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机》,这是现今国际关系学专业学生必读的书本。
F. 史学理论作业:E.H.卡尔《历史是什么》读后
第一,历史事实并不同于非历史的“过去事实”。历史事实仅仅是经过历史学家选择了的少数具有重大意义的事实,而另外一些影响不大的事实则只能不幸的被划入非历史的范畴而加以摈弃。【3】譬如,“1850年在斯塔布里奇.威克斯,一位卖假货的小商贩因小事发生争执,结果竟被一群疯狂的暴徒蓄意踢死。这是一件历史事实吗?”【4】卡尔认为,当没有历史学家引用并证明这件事情的真实性,那么这就不是一件历史事实,充其量只是一件过去事实。历史事实过去事实与的区别在于,1个是历史学家的研究对象,1个则不是;
第二,历史事实不同于历史的基本事实或原始材料,而必须经过历史学家的诠释并融入后者的思想认识与情感体验。譬如,“秦始皇”、“前221年”、“中国”这些是一些构成历史基本框架的原始材料,但并非历史本身。而“秦始皇于前221年统一中国”,尽管这种说法会有很多争论,比如,当时秦始皇所统一的仅仅是1个并未覆盖当今中国全部版图的特定区域,意即不是完整意义上的中国,但是,就这种说法本身而言,它却可以算作历史学家的事实。
G. 卡尔历史是什么
《历史是什么》是英国着名史学家卡尔的一部享誉世界的历史理论名着,作者在书中对“历史”从各个侧面进行了剖析,广征博引,提纲挈领,提出了“历史就是与现实不断的对话”的着名命题。
H. 历史是什么 作文
历史是科学。英国历史学家爱德华·卡尔认为,“历史是历史学家跟他的事实之间相互作用的连续不断的过程,是现在跟过去之间永无止境的问答与交谈”。比如,关于南京大屠杀的牺牲人数,中方学者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审判关于死亡20万以上的认定和南京战犯审判军事法庭认定的集体杀害19万、个别杀害15万的认定为根据,推定为30万;而日方学者中则既有以远东国际军事法庭的资料为根据认为死亡人数的上限应为20万以内者,也有以活埋记录、南京的人口统计等资料为根据推定死亡人数是4万甚至2万者。笔者认为,既然双方在“大屠杀”的性质方面有共同的认识,那么就应该以严肃的治学态度,从学术的角度认真挖掘和正确对待每一个史料,通过综合判断,得出科学的结论,至少不应该把学术问题的部分泛政治化。
历史是反思。英国历史学家柯林武德曾指出,“一切的历史都是思想史”。也就是说,单单澄清某个史实的真相并不是我们追求的唯一目的。所谓历史能使人明智,就是说历史能够让人反思,不但对逝去的人与事给予理解、同情、追思,还要反思自己,使自己能够在历史的长河中实现自我认识和自我超越,不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便是我们常说的“以史为鉴”的意思。中日共同历史研究委员会成员中的日方学者里既有历史学者也有政治学者,他们多是深受西方自由主义思想影响的人,其中不乏有些带有强硬色彩的人,但是尽管如此,从日方学者承认对中国的战争是侵略战争、日军在南京的暴行是屠杀行为中,我们却了解到日本主流学者对那场战争的态度,尤其是通过他们所折射的日本主流社会(除一部分顽固分子之外)对历史的认识和反省,应该引起我们的注意。
历史也是现实。意大利历史学家克罗齐曾曰,“一切真历史都是当代史”。关注现实才是我们关注历史的真正目的,真正的历史研究的起点并不在着眼过去,而是在着眼现在,是为了解决当时人们所关心的问题。在当代的中日两国之间,围绕历史问题的纠葛,就有反映相互之间的偏见和不信任一面,为此,我们的历史研究应该为增进互相信任、避免刺激民族主义情绪服务,这是历史研究对现实的责任,当然也是对历史的责任,更是对未来的责任。德国与波兰的历史学家从1972年起就开始了共同的历史研究,同样的工作在德国与法国、德国与以色列之间也在进行。中日之间也概莫能外,与其争吵,不如坐下来对话。
I. 关于卡尔的《历史是什么》其中,历史的真实性,历史的必然性和历史的偶然性的观点求大神帮忙总结一下!
从哲学的角度讲必然性包括偶然性,一切的事物的发展都有其自身规律都是必然的,偶然性的原因只是还没找到其必然性的规律和原因
J. 历史是什么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
爱德华·霍列特·卡尔(Edward Hallett CARR,1892——1982),英国历史学家,专长国际关系史和苏联史,作品有《苏维埃俄国史》和史学理论方面的代表作《历史是什么?》。 在国际关系学上的开山之作是《二十年危机》。毕业于剑桥大学圣三学院。1916—1936年供职于英国外交和情报部门。
《历史是什么?》本是卡尔1961年1—3月在剑桥大学“乔治·麦考利·特里维廉讲座”(The George Macaulay Trevelyan Lecture)所作的系列讲演,1963年由纽约艾尔弗雷德·A.诺夫(New York·Alfred A. Knopf)出版社正式出版,并很快被译成多种文字介绍到世界各国。1981年北京商务印书馆根据该英文版,出版了吴柱存翻译的中文版。中文版共12万字,前面有齐华甫(齐世荣)的《序言》[1],简要介绍了卡尔的历史观,认为“卡尔毕竟是一位资产阶级历史学家”,其主张“往往流露出一些唯心主义的、甚至自相矛盾的观点”。[2]但齐华甫在指出卡尔历史观阶级属性的同时,也充分肯定了“卡尔对于杰出人物与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作用,也有一些比较正确的看法”;并高度赞扬了“作者在本书中所表现出来的乐观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