㈠ 历史简答题:如何理解近代中国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
①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论述。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告诉我们:革命是暴动,是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行动。1848年恩格斯在评价德国等国资产阶级革命时指出:把革命的发生归咎于少数煽动者的恶意那种迷信时代,是早已过去了。现在每个人都知道,任何地方发生革命动荡,其背后必然有某种社会要求,而腐朽的制度阻碍这种要求达到满足。1915年列宁在批驳考茨基所谓的马克思主义者“制造出一个革命,实行社会主义”的谬论时指出:革命是不能制造出来的,革命是从客观上(即不以政党和阶级的意志为转移)已经成熟了的危机和历史转折中发展起来的。革命政党和革命阶级的任务是认清革命的形势、把握革命的时机、掌握革命的规律,在革命潮流到来之际,不失时机地去迎接它。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同样遵循这一原理。
②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是民族危机深重的必然产物。19世纪末20世纪初,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从政治、军事、经济乃至文化各个方面控制着清政府,清政府完全成了“洋人的朝廷”,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社会历史舞台,最终选择了革命的道路,开创了近代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
③近代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是社会矛盾尖锐的必然产物。在近代中国,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相勾结,严重阻碍着中国新生产力的发展。地主阶级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主要的社会基础。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盘剥,激化了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同时,随着资本主义一定程度的发展,新兴的资产阶级、无产阶级的出现,为中国革命的发生、发展准备了主观条件。
因此,从根本上说,近代中国革命是被外国侵略者和本国反动统治者逼出来的,是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要矛盾斗争及其尖锐化的结果。正如毛泽东所指出:这些矛盾的斗争和尖锐化,就不能不造成日益发展的革命运动。伟大的近代和现代中国革命,正是在这些基本矛盾的基础上发生和发展起来的。
革命的阶级和政党的任务是正确认清革命的形势,把握革命的动机,掌握革命的规律,在革命潮流到来的时候,不失时机地去迎接革命。近代中国革命的发生是中国革命的阶级顺应革命形势的必然结果。
(四)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
正如毛泽东所说的,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规地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19世纪末20世纪初,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中国资产阶级革命派登上了社会历史舞台。1911年爆发的辛亥革命,推翻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成为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① 孙中山的三民主义。1905年夏天,孙中山在日本东京组建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提出了比较完备的、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为目标的民族民主革命纲领。不久,孙中山在《〈民报〉发刊词》中把他的革命主张概括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简称“三民主义”)。1924年,国民党一大召开,通过的《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宣言》中对三民主义作了重新解释。
旧三民主义 新三民主义
民族主义 “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包括反满和独立两层意思。要完成的任务是推翻清政府的统治。在国内各民族平等的基础之上建立对外独立、对内统一的民族国家,实现民族革命。 对外反对帝国主义,主张“中国民族自求解放”,对内反对民族压迫,主张“各民族一律平等”。
民权主义 建立民国,即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的民主共和制度,完成政治革命。它是三民主义的核心。 主张“民主权利为一般平民所共有”,不许为少数人所专有、成为压迫平民的工具。
民生主义 平均地权,使地主不能因地价上涨而坐享其利。以改善人民物质生活,防止出现贫富严重对立为目标。 平均地权强调“农民之缺乏田地沦为佃户者,国家当给予土地,资其耕作”以期达到耕者有其田;节制资本强调“私有资本制度不能操纵国民之生计”。
②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和历史意义。辛亥革命是中国人民在20世纪前进道路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大变化,孙中山是第一位站在时代前列的伟大人物,辛亥革命成为孙中山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的最高峰。
第一,辛亥革命在比较更完全意义上开始了中国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是毛泽东在《新民主主义论》中对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的科学评价。这场革命最终赶走了皇帝,推翻了清王朝,宣告了在中国已经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终结,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具有划时代的重大意义。
第二,辛亥革命推动了近代中国社会政治经济的发展,这是辛亥革命的最主要的历史功绩。首先,通过这场革命,孙中山在南京成立了临时政府,建立了中华民国,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性质的民主共和国;其次,孙中山还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认国家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在政治上一律平等;最后,辛亥革命在中国人民中撒播了民主革命的火种,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中国人民在思想上得到了一次大解放,民主精神普遍高涨。这是具有开创意义的历史性的巨大进步。同时,由于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一系列有利于发展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法令,对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起了很大的推进作用。
第三,辛亥革命是一场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辛亥革命的直接目标是推翻清政府,是一场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但是,由于清政府早已是“洋人的朝廷”,是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因此,这场革命实质上具有反对帝国主义的性质。
第四,辛亥革命为中国革命的继续发展创造了条件。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天生的软弱性,辛亥革命虽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的悲惨境遇,但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使反动统治秩序再也无法稳定下来。辛亥革命使中外反动统治者在政治上乱了阵脚,在以后的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统治阶级始终建立不起一个统一的、稳定的统治秩序,统治集团内部长期地分裂、混战,为后来的中国革命创造了条件。
总之,辛亥革命是20世纪中国人民在前进道理上经历的第一次历史性巨变。
③关于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从主观方面来看,根本的是由于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力量太微弱了。民族资产阶级是在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压迫与束缚的夹缝中艰难地生长起来的,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着难以割舍的联系,带有先天的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这就使它没能提出一个明确而完整的反帝反封建的政治纲领;没有能把占中国人口最大多数的农民发动起来造成一个大的农村变动;没能形成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从客观方面来看,中外反革命势力的联合力量远远大于革命的力量。中国资产阶级无法与强大的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相对垒,不能承受帝国主义的压力。最后,只能把政权让位给袁世凯。
④关于辛亥革命的教训。第一,决不能对帝国主义抱任何幻想,帝国主义在中国需要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政权。第二,在帝国主义时代,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任何革命取得胜利。第三,西方资本主义近代化的老路、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必须寻找适合自己国情的革命道路,解决中国的近代化的课题。第四,没有深入农村发动农民进行革命,同时也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活动进行到底。
辛亥革命及其以后多次奋斗的失败有力说明,中国的民族资产阶级不可能领导中国的民族民主革命取得胜利,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建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㈡ 结合史实,谈一谈近代中国从改革走向革命的历史必然性
近代中国从改革走向革命的历史必然性,每一个国家每一个文明的进步。是在不断冲击装改变的,从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和过渡能够逃避。
㈢ 1840-1949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性和偶然性
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历史的偶然中蕴含着历史的必然。
中国民主革命由工人阶级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最终完成是历史的必然选择。
中国近代面临的主要任务就是反帝反封建,农民阶级、地主阶级、资产阶级纷纷拿起武器,先后开展了挽救民族危亡的斗争,为中国近代化做出了努力和贡献,但都没能改变中国的历史地位。
这当中虽然受到特定历史条件的影响,如外部环境的恶劣,历史人物个人素质,性格等。
但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农民阶级、地主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因其自身局限而不能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
㈣ 中国近代革命的必然性和合理性
马克主义历史观认为,封建社会必然会被先进的资本主义社会所取代,所以中国先后进行了戊戌变法进行君主立宪制的改革,由于封建主义的根深蒂固,最终以失败告终。孙中山的辛亥革命在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中国共产党通过不断探索在工人运动行不通的 情况下,走上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最终夺取了革命胜利。
㈤ 如何认识中国革命道路开辟的必然性及重大意义
必要性:
第一,在近代中国这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内无民主制度而受封建主义的压迫;外无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的压迫。中国的无产阶级根本不可能像在资本主义国家那样,先在城市经过长期的、公开的合法斗争,然后再组织武装起义,夺取政权。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要战胜强大的敌人,革命的主要斗争形式只能是武装斗争,以革命的武装消灭反革命的武装,相应的主要组织形式必然是军队。
第二,近代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文化发展极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性使中国没有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广泛存在;中国革命的敌人虽然建立了庞大的军队,并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但广大农村则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这是农村革命根据地能够在中国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原因。由于中国是一个大国,革命力量大有回旋余地,而帝国主义国家的间接统治及其互相间的矛盾和斗争,造成了军阀割据的局面和连绵不断的军阀混战,又使红色政权获得存在和发展的缝隙。
第三,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农业大国,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军和革命的主力军。只有实行土地革命,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才有可能把农民充分发动起来,摧毁帝国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反动统治的基础。无产阶级要想夺取革命的胜利,就必须派遣自己的先锋队深入农村,从解决农民的土地问题入手,组织、发动和武装农民,使革命战争获得广大农民的支持和参加,只有把农村建设成先进的、巩固的革命根据地,才能与占据着中心城市的敌人进行长期有效的斗争,为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奠定基础。因此,中国革命必须把工作重心放在农村,先占乡村,后取城市,最后夺取全国政权。
重大意义:
1、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现了中国革命由城市转向农村的历史性转变,保存和发展了革命力量,揭示了中国革命发展的规律,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
2、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新道路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暴力革命、武装夺取政权的学说,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宝库的独创性贡献,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范,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
3、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为其他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的人民解放斗争提供了重要经验, 是中国共产党对其他受压迫的民族所做出的重大贡献。
4、 这条革命新道路的现实意义于:过去搞革命,要适合中国国情,走领导人民开辟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现在搞建设,也要从中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不断探索,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它是中国共产党在反对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的斗争中,坚持实事求是,实践探索,一切从实际出发,独立自主地解 决中国问题的典范。
㈥ 如何正确认识近代中国革命历史的必然性,进步性和正义性
必要性:近代中国的具体历史条件使它必须进行革命。首先,帝国主义对中国侵略太紧太深,它们不希望中国富强,也不希望中国通过改良而改变现状;其次,中国的封建实力根深蒂固、力量强大,不经过巨大的革命风暴无法将它摧毁;再次,改良本身的弱点及改良过程中的失误,从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改良的流产。因此中国近代的革命,不是革命者任意制造出来的,而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要残酷压迫下,社会矛盾空前尖锐的产物。不革命,中国将无法取得进步,改良的道路走不通,近代各种改良的失败即说明了这一点。
正义性:.满族人也是中华民族的一部分,孙中山一直推行“五族共和”的民族和解政策,近代中国革命之正义性并不在于满族人统治不合法不合理,何况,他们也创造了辉煌的“康乾盛世”。正义性主要是晚清政府卖国求荣,软弱无能,对内镇压百姓剥削民众,而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是提倡“民权”,实行三民主义。
进步性:进现代中国革命经历了民主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以辛亥革命为代表的民主革命使中国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它推翻了几千年来的封建统治,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给人民带来了思想上的解放,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等方面发生了积极的变化;推动了亚洲各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而五四运动打响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第一枪,五四运动具有旧民主主义革命不具备的特点,它表现了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是一次真正的群众,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中国共产党成立后,中国革命展现了新的面貌。第一次提出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为中国革命指出了明确的斗争目标,开始采取群众路线的方法进行革命斗争,开始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路线。在经过曲折艰苦的斗争后,1949年新中国成立代表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斗争取得了最终胜利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共产党极力维护祖国的和平局面,力避与国民党的冲突,共产党在明知道蒋在耍弄假和平这一伎俩后,为了揭穿它的真实面目,还是派了毛泽东冒着生命危险于45年年底去重庆和蒋谈判,最后达成了<双十协定>.他为了争取战争准备时间,假心假意和共产党谈判,后来无耻的撕毁了达成的和平协定,大逆不道,他仗着几百万军队,仗着美帝国主义的飞机与大炮,与4万万中国人民背道而驰,悍然发动内战.中国共产党本着以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来审视当时的社会环境,对国民党实施了正义的抵抗,在中国共产党各党政军领导的英明领导下,在伟大人民力量的支持下,人民解放军终于推翻了腐败落后的国民政府,于1949年10月1日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也就代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后胜利.中国新民主主义的胜利推翻了国民党在大陆的独裁专制统治,扫清了帝国主义与封建主义的残余,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解放了人民群众,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真正意思的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的站起来了!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了基本的胜利,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并开始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转变的时期。
(1)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情,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第二步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途径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2)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以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和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政治上,共产党和工人阶级在政权中居于领导地位;经济上,有占主导地位的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意识形态上,马克思主义成为指导思想的理论基础。
(4)新民主主义社会不是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和逐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的社会。更进一步讲,中国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所决定的。在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不可能也不应该把政权交给资产阶级,由它去领导中国走资本主义道路,广大工农群众不允许这样做,软弱的民族资产阶级也没有力量这样做。中国必须经过新民主主义社会向社会主义社会转变。
(5)从1949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用三年时间恢复了国民经济,随即完成了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参考资料:政治考研大纲
正义性:彻底改变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状况,解放了人民群众,
进步性:使农民获得了土地,真正意思的推翻了三座大山,中国人民从此真正的站起来了!
。
㈦ 结合清末新政、维新变法、辛亥革命的发生发展,谈谈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清末新政的实质是:清政府为了维护摇摇欲坠的统治而进行的一次自上而下的改革(但实质是一场骗局,它只是因为受到了义和团运动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打击,它的执行者以奕劻为首的一大群人仍是地主封建阶级,而更能直接看得出它的性质的是它是由慈禧倡导的)、所以从中可以侧面看出清政府已经到了必须不得不向资产阶级妥协低头(虽然不是完全)的地步,表明我国的封建主义在当时进一步不断瓦解。
维新变法是个重点,因为它有三种性质,但是最重要的就是他是中国资产阶级政治改革,从中看出资产阶级已经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势力在逐渐壮大,资产阶级也在不断觉醒
辛亥革命就是资产阶级领导的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它具有暴力性和必然性。
以上都可以得出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根源是:生产关系要顺应生产力的发展,封建主义已经不能满足当时资本主义的发展。
历史的规律与潮流不可以违背!!
㈧ 理解中国近代革命发生的原因和历史必然性
1 、近代中国的两大历史任务
中国近代社会的性质、特征和主要矛盾,不仅成为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根本原因;同时也决定了近代中国革命的对象、任务和性质。近代中国革命的两大任务是对外推翻帝国主义的压迫,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对内推翻封建主义的统治,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走现代化的道路。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始终面临着以上两个历史任务。这两大历史任务,既存在着区别,又彼此紧密联系着。目前,中国人民正是在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领导下努力拼博,为完成近代中国的第二大历史任务而奋斗。
2 、中国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发生,从根本上说,不是基于人们的主观愿望,而是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激化的产物,这是近代中国革命发生和发展的客观条件。
鸦片战争以来,帝国主义发动的一系列侵华战争,将中国一步步逼近半殖民地的深渊,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加深。据不完全统计,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战争,外国侵略者同中国订立的不平等条约(包括各种损害中国权益的章程、合同或专条)约有 300 多个。帝国主义势力和封建主义势力相勾结,促成了中国社会各种矛盾不断激化,特别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更加尖锐,从而使反帝反封建革命的客观形势趋于成熟。
但是,革命的发生仅有必要条件是不够的,要想使这种必然性转变为现实性,还必须具备主观条件。
近代中国两大新兴阶级即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就标志着中国资产阶级民族民主革命的主观条件已经形成。
19 世纪 50 年代,随着民族资本近代工业的产生发展,产生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它代表着中国近代先进的生产关系,是近代中国新兴的革命阶级之一。民族资产阶级分两部分:其上层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联系较多;其下层与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联系较少,而且往往最受外资打击,受本国封建势力压制,时常有破产的危险。因此,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就其整体而言,从它诞生之日起,一方面有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另一方面,又缺乏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与坚定性。这就是半殖民地半封建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基本特性。
19 世纪 40 年代,中国工人阶级产生在外国资本在中国直接经营的企业中。从鸦战争至甲午战争前,约有 3.4 万。这是近代中国第一批产业工人。 19 世纪 60 年代,在清政府洋务派官僚开办的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约 3 万人。 19 世纪 70 年代开始兴起的本国民族资本工矿企业中工作的工人约有 3 万人。这样,到 1894 年前,中国近代产业工人队伍约有 10 万人。这一时期,工人阶级的斗争还是停留在自发的、分散的、小规模的斗争阶段,更多的是从事经济斗争,在政治上还是作为资产阶级的追随者参加的。
总之,鸦片战争以来,随着中国社会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的激化与中国近代新的革命阶级的成长,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已日趋成熟。
㈨ 结合清末新政,维新变法谈谈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爆发的历史必然性
一方面,外国列强对中国的侵略日益扩大,民族危机加深,另一方面,社会矛盾激化,民变四起,伴随着清末新政虚伪一面的公开和维新变法的失败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作为当时先进的阶级,资产阶级已经登上历史舞台,开始领导中国人民进行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