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莆田历史上出了多少状元
为了弄清这个问题,首先有必要对古代科举制度及文武状元的来历作一番阐述。隋文帝统一全国后,开始以分科取士的办法来充实官员队伍,以取代九品中正制。大业二年(606年)设“进士”科,以“试策”即考试方式选拔官吏。唐朝开始把考试分为常科与制科两大类共几十科(种),制科是皇帝因特种需要而临时设定的,属非常措施,被视为“非正途。”常科考试的举行较有规律,其中以进士科最难考,录取比例非常低,含金量最高而特别受推崇。以至“缙绅虽位极人臣,不由进士者终不为美。” 唐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首创进士科的殿试之例,成绩排在最前面的称状头或状元,但那时,其它无殿试的科考第一名也可称状头(状元)。到了北宋,录取进士的名额大增,规格共分三甲,第一甲三人,继殿试后排出状元、榜眼、探花,均赐进士及第,这种确定文状元的方式一直沿用到清代。但并非第一名就是状元,也并不是每次都有状元。唐代的一些科,只取一名进士,就无所谓状元;还有一些继复试后一个未取,当然也没有状元。宋代时有的会试后没有殿试,虽有名次却无状元;还有个别科的状元,事后因故被取消了。但也有相反情况,如元代十六次考举都是两榜,因而每次都有两个状元。清初也开过两次两榜的,各有两名状元。所以,取得文状元的经过各有不同。 以此看来,人们所说的文状元应该指“经殿试后确定的第一甲第一名的进士。”这样定义才客观公正。据此,下列几位为兴化历史上的文状元是毫无疑问的。 北宋 徐铎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 黄公度 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 郑侨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 吴叔告 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 陈文龙 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 林济孙 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 林亨 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 林环 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 柯潜 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综上所述,自隋朝开创科举制度,到清末科举的废止(1905年),兴化共出了十一位状元,其中文状元九人,武状元两人。
② 中国古代福建籍的状元和进士有多少
中国古代福建籍的状元和进士共有8613名。
其中福州历代文状元19名,唐代文进士34名,宋代进士2247名,明清进士933名。莆田共有2308名,其中宋代1666人,明代兴化533名,清代只有50多名。泉州进士总人数1773名,其中晋江进士1299名。
网传约有4000多名进士,官方史料及地方通志并未考证,地方管辖地变动造成部分数量重合,数据不详。
(2)莆田市历史上有多少进士状元扩展阅读
中国古代科举所取进士较多的地方,自隋至清,江西吉安、江苏苏州、福建福州、浙江杭州、四川眉山等地所出的进士量乃全国之最。
一榜三鼎甲:宋宁宗嘉定元年,该科状元郑性之,榜眼孙德舆,探花黄桂全是福州人。三科三状元:自宋乾道二年至八年,福州属县永福,萧国梁、郑侨、黄定三人连续三届夺魁,以“一县七里三状元”打破科举史记录。
③ 为何福建能够出,二十多名状元和二十多名宰相呢
“十年窗下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在古代,科举考试是无数儒客文人跻身仕途的唯一途径,进士、举人、秀才的录取率都非常低,是真正的“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特别是状元,许多地方几百年都难以产生一个状元,颗粒无收,令人嗟叹。
在福建省,有一个地级市,人杰地灵,科名鼎盛,号称“人文甲于八闽”。从唐朝至今,这个地方一共产生了2482名进士、21名状元,以及22名位极人臣的宰相。
这个地方叫莆田。
莆田乡村
古代,参加科举考试,是一件很烧钱的事情。许多农耕家庭根本供不起孩子读书。宋朝以来,朝廷积极发展海外贸易,这给毗邻海边的莆田带来良好的发展机遇。大批荔枝干果、银器、晒盐、蔗糖、福建印本书籍等商品,通过莆田运送到海外,又从海外运送占城稻、香料、木棉、象牙珍珠、番花异草等商品回到莆田。许多莆田家庭受益于繁荣的海外贸易,赚得盆满钵满,有钱供孩子读书。
就在两宋300年间,莆田一共产生了9名文武状元和14名宰相,这与莆田强大的经济基础密不可分。
④ 莆田的科举史上,什么姓氏中进士的人数最多
宋代莆田(时称兴化军)虽偏居东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俊秀如林,名扬天下,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成为无可争议的科举文化发达地区。
进士及第者官居高位多。宋代是莆田政治精英辈出的时代,而入仕者官居高位更是莆田科举文化的一大特色。终宋之世,莆田人在《宋史》中立传的有34名,其中进士出身的就占26名;出仕官员中位居宰相者3人:蔡京、叶颙、陈俊卿,执政者7人:蔡卞、蔡攸、龚茂良、郑侨、陈卓、陈文龙、黄庸。还有官至六部尚书者12人:林英、徐铎、蔡修、林大鼐、陈居仁、薛元鼎、刘榘、方大琮、卓得庆、叶大有、刘克庄、方应发;侍郎者14人:蔡襄、方会、许敦仁、苏桦、傅义夫、宋棐、林光朝、陈谠、黄黼、黄艾、余崇龟、刘弥正、赵时愿、林彬之。
登进士第者“文赋名里”多。为文,是莆田进士入仕后追求的另一个目标。他们从政之余,不忘诗文,继续勤奋励学。许多人不仅以诗赋扬名科场,更多的则是着书立说,留传后世,为华夏文化宝库增砖添瓦。可以说,宋代也是莆田人文荟萃的时代,笔耕高手层出不穷。
⑤ 莆田有哪些历史名人陈宗勇遮浪人。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⑥ 谁知道莆田科举史上佳话,能说一个吗谢谢!
宋代莆田(时称兴化军)虽偏居东南沿海一隅,但科甲鼎盛,俊秀如林,名扬天下,有“文献之邦”的美誉,成为无可争议的科举文化发达地区。
进士及第人数众多。据统计,两宋319年间共举行118次进士考试,录取进士约39000余人,其中福建籍进士7000多人,名列全国第一。而区区只有三个县的兴化军却“举进士者970余人,预诸科、特奏名者640余人”。为福建进士总数的1/7强,同时占整个莆田进士总数(自唐至清约2300余人)的70%左右。这就是说,宋代所取进士中,每39人中就有一个是莆田人。难怪一代名相王安石会发出赞叹:“兴化多进士。”
另据《宋史·地理志》和明弘治《兴化府志》的统计,当时兴化军的人口数只占全国总人口的0.5%,但考取的进士数却占全国进士总数的2.5%。正如邑人蔡襄在《兴化军仙游县登第记序》中所言:“每朝廷取士,率登第言之,举天下郡县,无有绝过吾郡县者。甚乎,其盛也哉!”所以,无论从考取进士的绝对数来看,还是按照人口比例考取进士数而言,宋代莆田科举都居于福建乃至全国前列,莆田科甲鼎盛由此窥见一斑。
考取进士者等级较高。在莆田考取的近1000余名进士中,获等级较高者众多。据《宋历科状元录》载,宋代共有118名文状元,福建籍状元有19名,其中莆田人就占5名(徐铎、黄公度、郑侨、吴叔告、陈文龙)占福建状元的1/4多。这些状元及第入仕后,在文学、政事等方面作出相当的成就,并担任了重要职务。如郑侨、陈文龙官至副宰相,参与执掌朝政;徐铎则任至尚书,着述甚丰;黄公度更是诗文词赋兼备。此外,在众多进士中,获榜眼的有6名: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以赋魁天下者”6名:郑厚、刘夙、林旗、吴锡畴、叶大有、郑泾甫;“为别试所第一”3名:宋椿、林虑、林益严。
进士及第者官居高位多。宋代是莆田政治精英辈出的时代,而入仕者官居高位更是莆田科举文化的一大特色。终宋之世,莆田人在《宋史》中立传的有34名,其中进士出身的就占26名;出仕官员中位居宰相者3人:蔡京、叶颙、陈俊卿,执政者7人:蔡卞、蔡攸、龚茂良、郑侨、陈卓、陈文龙、黄庸。还有官至六部尚书者12人:林英、徐铎、蔡修、林大鼐、陈居仁、薛元鼎、刘榘、方大琮、卓得庆、叶大有、刘克庄、方应发;侍郎者14人:蔡襄、方会、许敦仁、苏桦、傅义夫、宋棐、林光朝、陈谠、黄黼、黄艾、余崇龟、刘弥正、赵时愿、林彬之。
登进士第者“文赋名里”多。为文,是莆田进士入仕后追求的另一个目标。他们从政之余,不忘诗文,继续勤奋励学。许多人不仅以诗赋扬名科场,更多的则是着书立说,留传后世,为华夏文化宝库增砖添瓦。可以说,宋代也是莆田人文荟萃的时代,笔耕高手层出不穷。据不完全统计,宋时文采焕发、见重名家的莆田进士作家就有二、三十人,其中有以文名当世、为欧阳修深爱的陈动之;有朱熹称其“文章见重外夷”的蔡襄;有着书百卷、刘敞以为“似两汉儒者”的黄君俞;有宋徽宗和曾巩、曾布推重的傅楫;有孙觌称其文赋“魁琦玮丽”的傅谅友;有徽宗朝四大名儒的徐师仁;有绍兴间奏赋第一、号称莆阳文字“开山祖”的郑厚;有下笔数千言、王十朋叹为“传世之文”的蒋邕等。而成就最大、影响最深的当属被誉为南宋三大词人之一的刘克庄了。
宋代莆田科举的兴盛还体现了考取者具有集中性的特点。有的县,甚至一些村庄涌现出一批科甲世家,产生父子进士、兄弟进士、叔侄进士以及“三世登云、四代攀桂”等连续几代登进士的奇特现象。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仙游县枫亭蔡氏,从北宋天圣五年(1027)蔡滚考中进士开始,一直到南宋淳�七年(1247)蔡仪国被录取为进士为止。蔡氏一共为宋朝廷提供了23名进士,其中1名榜眼即蔡佃;2名宰执即蔡京、蔡卞兄弟。此外,还有一村一姓数十名进士,如莆田县的方氏、陈氏、林氏,仙游县的许氏、叶氏等。甚至有19对兄弟双双同科及第,168对兄弟先后考中进士,不一而足。
总之,兴化军莘莘学子不仅创造了科学史上的罕见奇观,而且留下了许多至今仍广为流传的科甲风流,诸如“龙虎榜头孙嗣祖,凤凰池上弟联兄”、“一科两状元”、“枌榆未三里,魁亚占双标”、“四异同科”、“兄弟共相”、“相枢同朝”等等。这些活生生的事实为确立莆田“文献名邦”、“海滨邹鲁”的历史地位奠定了坚实的人文基础。
⑦ 莆田有哪些历史名人
莆田极具代表性十大人物你知道是哪些人吗?
莆田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曾被誉为“海滨邹鲁”、“文献名邦”。自唐以降1200多年间,涌现出2000多名进士,10名状元,8名宰相。他们恰似灿烂的群星,在历史的银河里闪烁,各领风骚,垂范后人。
林默
号为“通贤灵女”
林默,一名默娘,民间亲切地称她“姑妈”、“娘妈”或“妈祖”。莆田人。宋建隆元年(960年)三月二十三日生于莆田县湄洲屿的一个仕宦家庭。生后直到满月,从未啼哭过。因被名为“默”,又称“默娘”。默娘聪慧过人,8岁从塾师读书,就能解书中大意。稍长,好诵经礼佛。她精医术,常为人治病,教人防疫避灾,又熟习水性。
江采萍
悬壶济世的医道世家
梅妃江采萍(710年-756年),别名江妃、江东妃、梅精,唐玄宗早期宠妃,帝王后妃八大才女之一。梅妃擅长诗赋、乐器、歌舞,着有《谢赐珍珠》《楼东赋》等,是一位才貌双全的女子。《惊鸿舞》乃唐玄宗梅妃的成名舞蹈,已失传,在当时广为流传。安史之乱时,唐玄宗落逃未带上困于冷宫的梅妃,梅妃白绫裹身投井自尽。
黄滔
授予“四门博士”
黄滔(840?911),字文江,莆田城内前埭(今荔城区东里巷)人,晚唐五代着名的文学家,被誉为“福建文坛盟主”、闽中“文章初祖”。《四库全书》收《黄御史集》10卷,附录1卷。黄滔故居蕃衍出的后裔,有进士94人,其中状元2人即后唐天成丁亥(927)科状元、端明殿掌院学士潘湖翁黄仁颖居晋江潘湖。
刘克庄
文名久着,史学尤精
刘克庄(1187年-1269年),南宋诗人、词人、诗论家。字潜夫,号后村。福建莆田人。宋末文坛领袖,辛派词人的重要代表,词风豪迈慷慨。在江湖诗人中年寿最长,官位最高,成就也最大。晚年致力于辞赋创作,提出了许多革新理论。初名灼,师事真德秀。宁宗嘉定二年(1209)补将仕郎,调靖安簿,始更今名。江淮制置使李珏任为沿江制司准遣,随即知建阳县。
许稷
安求一时誉,当期千载知
许稷,字君苗,莆田人。曾在京师与欧阳詹、林藻等酒会,激于林藻戏语,隐终南山,苦学三年,出就府荐,于唐德宗贞元十八年(802)举进士,历南省员外,终衡州刺史。许稷少年,美凤仪,善谈论,警敏能文,性喜漫游。尝谒九鲤湖,知何氏兄弟九人之初至也,止于南山而炼丹于湖,丹成饲鲤化龙,乘之而去,故此山名九仙,湖曰九鲤,总名曰何岩,皆以何氏始。
林藻
胸有大志,敏而好学
林藻,字纬乾,莆田人。唐贞元七年(791)应试《珠还合浦赋》,辞彩过人,受到主考官杜黄裳的赏识,认为他“有神助”,终得进士及第,官至岭南节度副使。林藻与其胞弟林蕴都以善书闻名,成为唐德宗贞元时期名书法家和文学家。林藻的书法学颜真卿,尤擅长于行书,极得智永遗法,笔意萧疏古淡,意韵深古,其书作杂于魏晋书法艺林之中。
康大和
被朝廷誉为一代宗师
康大和,字原中,号励峰。明正德二年(1507年)出生于莆田县崇福里砺山(今秀屿区月塘乡前康村)。明嘉靖十四年(1535)考中进士。授翰林院编修,后升迁南京工部尚书。康大和,少年聪颖,笃志好学,被人誉为“神童”。他立志日后要出人头地,在学堂里比他人更加发奋,学业上都是名列前茅,颇受老师器重。
林环
精伏氏经方
林环,字崇璧,号?斋,福建莆田人。明永乐四年状元。授翰林院修撰。升侍讲。预修《永乐大典》,为《书经》部分总裁官。他曾两次出任会试考官,所取多为真才。林环识略过人,通晓世务,深得成祖器重。永乐十二年二月,林环随从明成祖出征瓦剌,途中染病,回到北京后不治而亡,年仅38岁。林环善诗文,着作颇丰。
戴大宾
未老思阁老,无才做秀才
戴大宾,字寅仲,福建莆田人。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戊辰科吕?榜进士第三人。戴大宾出身于书香门第,3岁就学背诗文,5岁便能吟诗作文,尤善联诗作对,在当地小有名气,被称为神童。8岁那年,有一天,他到县里的学馆去游玩,老师知道他善对就指着厅堂里的椅子出了一联:“虎皮褥盖学士椅。”戴大宾对曰:“兔毫笔写状元坊。”老师听后连连称奇。
翁承赞
右谏议大夫
翁承赞(859?932)字文尧(一作文饶),晚年号狎鸥翁,莆阳兴福里竹啸庄(今北高镇竹庄村)人。翁氏为礼乐名家,东南茂族,其先京兆人也。曾祖何,官检校右散骑常侍;祖则,官大理司直;父巨隅,荣王府咨议参军,赠光禄少卿,累迁少府监,居兴福里,见其地“前有海水朝宗,后有竹林环荫”,遂名其乡“竹啸翁庄”。
作者:水瓶blank998
⑧ 莆田的科举史上,哪个姓氏中进士的人数最多
莆田的科举史上,陈这个姓氏中进士的人数最多。
莆田方时盛产“学霸”的秘诀是什么?如果可以去看看万卷楼,万芳的易经堂,方渐成的文赋馆等。,你也许能找到答案。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区方老师说,方略万卷楼又叫图书馆楼,因藏书五万余册,有“网络万卷图书馆楼”之美誉。《宛楼》是宋天圣八年(1030年)着名藏书家方骏在其祖传藏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到方骏的曾孙战略时期,藏书已经扩大到1200箱。以上就是对莆田的科举史上,哪个姓氏中进士的人数最多这个问题的解答。
⑨ 莆田有哪些历史名人
莆田市历史上素有“文献名邦”之誉,自唐代以来的1200多年间,人文荟萃,名人辈出,在各个时期勇领风骚,垂范后人。出现林默、林兆恩、蔡襄、郑樵、刘克庄等一批历史文化名人,举进士者多达2400多名、其中文武状元22名、宰相14名、尚书近70名,还有许多至今传为佳话的科甲风流。诸如“一家九刺史”,“一门五学士”,“兄弟两宰相”,“魁亚占双标”,“一方文武魁天下”,“中央六部尚书占五部”。还有保持唐章宋韵的莆仙方言,被誉为“南戏活化石”的莆仙戏。 郭沫若诗日:“荔城无处不荔枝,金复平畴碧复堤。围海作田三季熟,堵溪成库四时宜。梅妃生里传犹在,夹漈藏书有孑遗。漫道江南风景好,水乡鱼米亦如之。”
科举名邦、状元之乡 中国封建社会处隋朝至清朝末年整个科举时代,全国各地进士达千名以上的进士县,只有18个县,其中福建省占4个。而莆田县的历代进士,竟多达1700多人,因而雄踞福建省进士县的榜首,其次为晋江、闽县(今福州)和建安(今属南平市),比已经包括一些全省人才再加上福州自己管辖的九个县的人才的福州还多。其中莆田县进士1700多人,唐朝中期从莆田县分出而成立的仙游县进士701人,莆田两县共有2400多人,以上数据没有包括已经移民外地的莆田人所产生的人才。又据载,宋代所取进士中,每42人中,就有一个是莆仙人。不仅如此,单在宋代,莆仙人中状元、榜眼、探花以及中赋魁、别试第一名的人数,也是位居福建之首。其中中状元的有陈睦、方天若、蔡佃、李宗师、陈俊卿、黄艾等6人;中探花的有李昭远1人;以赋魁天下者有郑厚、刘夙、林旖、吴铸畴、郑从甫、叶大有等6人;
文武状元名单
文科: 五代 徐寅 北宋徐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 南宋黄公度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 南宋郑侨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 南宋吴叔告宋理宗端平二年(1235年) 南宋陈文龙宋度宗咸淳四年(1268年) 元朝林济孙元惠宗至元六年(1340年) 元朝林亨元惠宗至正三年(1343年) 明朝林环明成祖永乐四年(1406年) 明朝柯潜明代宗景泰二年(1451年) 武科: 蔡必胜 南宋乾道二年(1166年)丙戌科武举第一名 薛 奕 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武举第一名 陈从龙 宋光宗绍熙元年(1190)年 武举第一名 叶岂页 宋宣和六年(1124)年殿试第一名 林定元 明世宗嘉靖元年(1522)年武举第一名 廖 标 明世宗嘉靖4年 公元1525年 吴泰来 清世宗雍正二年 公元(1724)年武举第一名 林 洪 清高宗干隆18年 公元(1753)年武举第一名 黄振邦 清高宗干隆59年 公元(1794)年武举第一名 康荔芳 清仁宗嘉庆21年 公元(1816)年武举第一名 周玉辉 清德宗光绪15年 公元1889年武举第一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