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人类历史上,科学家们都做过哪些实验,令人毛骨悚然
科学家们做过用活人来进行实验,最着名的就是731部队和纳粹时期对犹太人的实验,现在想起来依然是让人毛骨悚然。
在日本入侵中国的时候建立一支神秘部队,那支部队便是731部队,731部队的建立的任务是用人体来做实验,731部队的目标是想通过研究生化武器赢得战争,而731部队的研究对象都是活人,注射各种细菌或者实验液体进入人的身体里面。
还有一些做医学实验的,科学家先折磨他们,然后再开始进行实验,不使用麻醉剂等医疗设备便向人注射致命的病毒和摘取人体器官,后来苏联红军在这里发现了7.7吨犹太人的头发,这个还是纳税军没来得及运走的,可以说犹太人是死伤惨重,让人现在想起来都觉得恐怖。
❷ 着名物理实验列举在物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实验
1.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的周长
古埃及有一现名为阿斯旺的小镇。在这里,夏日正午的太阳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阳光直射入深水井中。埃拉托色尼是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的馆长,他意识到这一信息可以帮助他估计地球的周长,在以后几年的时间里的同一天、同一时间,他在亚历山大测量了同一地点的物体的影子。发现太阳光线有轻微的倾斜,在垂直方向偏离了大约7度角。 剩下的就是几何学的问题了。假设地球是球状,那么它的圆周应该跨越360度。如果两座城市成7度角,就是7/360的圆周,就是当时5000个希腊运动场的距离。因此地球的周长就应该是25万个希腊运动场。今天,通过航迹测算,我们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测量误差仅在5%以内。
2.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的快,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系任职,他大胆的向公众的观点挑战。着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是他失去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作出了最后的裁决。
3. 伽利略的加速实验
伽利略继续提炼他有关物体运动的观点。他做了一个6米多长、3米多宽的光滑直木槽。再把这个木板的斜槽固定住,让铜球从木槽顶端沿斜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它们之间的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动两倍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方成 正比: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动的4倍的距离,因为存在恒定的重力加速度。
4.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埃萨克·牛顿出生那年,伽利略与世长辞。牛顿1665年毕业于剑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后来因躲避鼠疫在家呆了两年,后来顺利地得到了工作。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它颜色的光(亚里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一面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光在墙上分解为不同的颜色,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人们知道彩虹的五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为不正常。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红、橙、黄、绿、蓝、靛、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5.卡文迪许扭称实验
牛顿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到底有多大?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决定要找出这个引力。他将两边系有小金属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哑铃一样。再将两个350磅重的铅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动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转动。
测量的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在此基础上卡文迪许计算出地球的密度和质量。他的计算结果和当今世界公认的值很接近。
6.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牛顿也不是永远都正确的。在多次争吵后,牛顿让科学界接受了这样的观点:光是有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1830年,英国医生、物理学家托马斯·杨用实验来验证这点。 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洞,让光线通过,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个实验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的创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7.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
去年,科学家们在南极安置一个摆钟,并观察它的摆动。他们是在重复1851年巴黎的一个着名实验。1851年法国科学家傅科在公众面前做了一个着名的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重的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他前后摆动的轨迹。周围观众发现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来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讶。实际上这是因为房屋在缓缓移动。
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自转的。在巴黎的纬度上,钟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个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该逆时针转动,而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
8.罗伯特·密里根的油滴实验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天上的闪电中获得,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家J·J·托马斯已经确立电流是由带负电粒子即电子组成。1909年美国科学家罗伯特·密里根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密里根用一个香水瓶子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接一个电池,让一边成为正电板,另一边成为负电板。当小油滴通过空气时,就会吸引一些静电,油滴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板间的电压来控制。
密里根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每一颗油滴的运动。经过反复的研究,密里根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的单位就是单个电子的带电量。
9.卢瑟福发现核子的实验
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的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包含着电子的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阿尔法微粒时少量被弹回,这是他们非常吃惊。卢瑟福计算出原子不是一团糊状物质,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小核上,现在叫做核子,电子在它周围环绕。
10.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的实验
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的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的正确。光既不是简单由粒子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普朗克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吸收光。但是其他实验还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将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的说明这一点。科学家们用电子流代替光束来解释这个试验。根据量子力学,电粒子流被分成两股,被分的更小的粒子流产生波效应,它们互相影响,以致产生象托马斯·杨的双缝实验中出现的加强光和阴影。这说明微粒也有波的效应。到1961年,某一位科学家才在真实的世界里做出了这一实验。
❸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人性实验
历史上着名的人性实验有:好撒马利亚人实验、旁观者冷漠实验、米尔格伦实验、人种歧视实验、虚假共识实验。
1、好撒马利亚人实验
好撒马利亚人出自《圣经》的一篇故事,讲述的是一个犹太人因为被打劫而受伤躺在路边,然而,路过祭祀和利末人并未救助他,最终,是一个和犹太人有着隔阂的好撒马利亚人救助了他。
根据这个故事,心理学家约翰达利设置了一个心理学实验,他找到了一些神学院的学生,其中一组给他们讲述了好撒马利亚人的故事,另一组则并未讲述。
但是他们都被要求前往另一处地点进行神学的布道;在他们道路途中,心理学家设置了一些假装受伤需要救助的人,看看这些神学院的学生是否会放弃自己布道的机会选择救助他人。
结果却令人失望。只有10%的人学生选择了救助受伤的人,当然,他们为了赶时间和得到布道的机会,有着各种各样不救助的理由。其实,现实生活中也是如此,我们大义凌然的批评着他人,但是当我们遇到此类事件时,我们却可能会给自己找到各种理由来回避那个我们无法忽视的事实。
2、旁观者冷漠实验
很多人都听过一个心理学效应,责任分散效应,这个实验便是验证。心理学家设置了一对一以及多对多的对话环境,但是,这些被试都被设置在不同的房间之内,他们并不能见面,只能通过对讲机进行对话,并且,这些对话内容多是涉及隐私的话题。
而在这些对话者中,其中一位便是实验人员。当这位实验人员假装哮喘发作需要救助时,一对一环境下,有85%的人都选择了救助,而多对多的环境下,只有35%的人选择了主动救助。
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能够遇到此类事件,当我们发现需要救助的人群时,如果人群众多,反而救助的反应时间会比较长,甚至被救者到底也没有得到帮助,而当我们独自面对这类事件时,帮助他人的勇气便会大大提升。
但是我们应该了解的是,无论人多人少,在保证自身利益的情况下,我们都应当做一个帮助他人的人。
3、米尔格伦实验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德国和日本作为轴心国在多个国家施行了残忍的实验和屠杀,在最终审判时,很多人却并不认为自己有罪,他们只是执行了命令而已,但是,一个权威者下达的命令真的可以超越人性吗?
心理学家米尔格伦就于这种现象做了一次实验,在这个实验场景中,他设置了一个学生角色(实验人员扮演)、一位老师角色以及一位指导实验的人员。
实验过程是这样的,每当学生回答错误一道题时,老师便按下电击按钮,随着回答次数的增多,电压也就逐渐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扮演老师的被试听到学生被电击时难受的反应也是恐惧的(实际并未有真正的电击),但是,在实验指导人员的鼓励下和怂恿下,有80%的老师都按下了最终的电击按钮,而那个按钮的电压高达300伏特,甚至有扮演老师的被试听到学生被试痛苦的声音而笑出了声音。
最终,这场实验也证明了,当我们面对权威时,有时候,服从会引发人性最黑暗的时刻。
4、人种歧视实验
1968年,在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遇害之后,一个名叫简·艾略特的教师试图在她所执教的爱荷华州莱斯维尔一所学校的三年级学生中引起大家对种族歧视和偏见、歧视的讨论。
由于班上的孩子都是白人,所以艾略特把孩子分成了“蓝色眼睛”和“棕色眼睛”两类。
实验开始后,首先是蓝眼睛的19名儿童好孩子组,而另外19名棕色眼睛为坏孩子组;好孩子组可以优先享受午餐和玩具,而坏孩子组不仅没有优先权,更不能使用水池,也不许和蓝色眼睛的孩子玩,而且身上被做上了明显的标记。
实验开始后,好孩子组的19名儿童明显的开始对棕色眼睛的孩子产生敌对性和一些攻击行为,语言上也由平时的称呼改为了带有歧视性的语言,这是所有人都非常震惊,因为没有人告诉他们要这样做。
第二天,实验组对调,结果依然如此,而且对调后的棕色眼睛组的孩子更有报复性!
在实验过程中,有一点影响也值得思考,就是被判定为好孩子的一组在考试和智力水平上要明显的高。
实验结束后,珍妮向孩子们讲明了实验的目的以及希望他们懂得的道理。在这场考验人性的实验中,孩子们确实感受并理解了受人歧视的感觉,但是,在分组过程中孩子们表现出的攻击性也让人深思。
这个实验也说明了,当一个人的权威足够强大时,是能够左右人的思想的。如果领袖教人行善,他也许会成为释迦摩尼;当领袖教人邪恶时,他也会成为希特勒。
5、虚假共识实验
在这个实验中,研究人员会询问大学生,他们是否愿意在校园里散步30分钟,身上挂着一个写着“在Joe家吃饭”的三明治形状的板子。
然后研究人员会询问这些大学生,他们觉得其他人会不会同意背着这块板子在校园里走?
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同意扛着板子的学生,都觉得其他人也会同意带着板子去做广告。
结果证明心理学中存在一种虚假的共识效应,无论我们的信仰,选择或者行为如何,我们的倾向于相信其他大多数的人都会同意我们的行为,或者和我们采取一样的行动。
人性:
人与其它动物相区别的,使人之所以为人的那一部分便是人性。
无论是人的本质心理属性,还是人与动物所共有的属性,由于它们都是人所共有的心理属性,那么这种属性也就不可能是后天的结果,只能是人类天性,属于无条件反射。
孔子说“性相近,习相远也”,以此而得以将人性划分为先天性和后天性两种。
自古至今,就人性的争论很多,中国古代就有性善论、性恶论、无恶无善论、有善有恶论等,外国古代虽然未见有如中国古代就人性善恶的争论,但对人性善恶的见解又会广见于宗教理论、心理学思想与管理学理论之中。
❹ 世界十大经典实验是什么
最简单的仪器和设备,发现了最根本、最单纯的科学概念,这些 “抓”住了物理学家眼中“最美的”科学之魂的实验,就像是一座座 历史丰碑一样,人们长久的困惑和含糊顷刻间一扫而空,对自然界的 认识更加清晰。 罗伯特·克瑞丝是美国纽约大学石溪分校哲学系的教员、布鲁克 海文国家实验室的历史学家,他最近在美国的物理学家中作了一次调 查,要求他们提名历史上最美丽的科学实验。9月份出版的《物理学 世界》刊登了排名前10位的最美丽实验,其中的大多数都是我们耳熟 能详的经典之作。令人惊奇的是这十大实验中的绝大多数是科学家独 立完成,最多有一两个助手。所有的实验都是在实验桌上进行的,没 有用到什么大型计算工具比如电脑一类,最多不过是把直尺或者是计 算器。 从十大经典科学实验评选本身,我们也能清楚地看出2000年来科 学家们最重大的发现轨迹,就像我们“鸟瞰”历史一样。 《物理学世界》对这些实验进行的排名是根据公众对它们的认识 程度,排在第一位的是展示物理世界量子特征的实验。但是,科学的 发展是一个积累的过程,9月25日的美国《纽约时报》根据时间顺序 对这些实验重新排序,并作了简单的解释。 埃拉托色尼测量地球圆周长 古埃及的一个现名为阿斯旺的小镇。在这个小镇上,夏日正午的 阳光悬在头顶:物体没有影子,阳光直接射入深水井中。埃拉托色尼 是公元前3世纪亚历山大图书馆馆长,他意识到这一信息可以帮助他 估计地球的周长。在以后几年里的同一天、同一时间,他在亚历山大 测量了同一地点的物体的影子。发现太阳光线有轻微的倾斜,在垂直 方向偏离大约7度角。 剩下的就是几何学问题了。假设地球是球状,那么它的圆周应跨 越360度。如果两座城市成7度角,就是7/360的圆周,就是当时5000 个希腊运动场的距离。因此地球周长应该是25万个希腊运动场。今天, 通过航迹测算,我们知道埃拉托色尼的测量误差仅仅在5%以内。( 排名第七) 伽利略的自由落体实验 在16世纪末,人人都认为重量大的物体比重量小的物体下落得快, 因为伟大的亚里士多德已经这么说了。伽利略,当时在比萨大学数学 系任职,他大胆地向公众的观点挑战。着名的比萨斜塔实验已经成为 科学中的一个故事:他从斜塔上同时扔下一轻一重的物体,让大家看 到两个物体同时落地。伽利略挑战亚里士多德的代价也许使他失去了 工作,但他展示的是自然界的本质,而不是人类的权威,科学做出了 最后的裁决。(排名第二) 伽利略的加速度实验 伽利略继续提炼他有关物体移动的观点。他做了一个6米多长、3 米多宽的光滑直木板槽。再把这个木板槽倾斜固定,让铜球从木槽顶 端沿斜面滑下,并用水钟测量铜球每次下滑的时间,研究它们之间的 关系。亚里士多德曾预言滚动球的速度是均匀不变的;铜球滚动两倍 的时间就走出两倍的路程。伽利略却证明铜球滚动的路程和时间的平 方成比例:两倍的时间里,铜球滚动4倍的距离,因为存在恒定的重 力加速度。(排名第八) 牛顿的棱镜分解太阳光 艾萨克·牛顿出生那年,伽利略与世长辞。牛顿1665年毕业于剑 桥大学的三一学院,后因躲避鼠疫在家里呆了两年,再后来顺利地得 到了工作。当时大家都认为白光是一种纯的没有其他颜色的光(亚里 士多德就是这样认为的),而彩色光是一种不知何故发生变化的光。 为了验证这个假设,牛顿把一面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透过三棱镜, 光在墙上被分解为不同颜色,后来我们称作为光谱。人们知道彩虹的 五颜六色,但是他们认为那是因为不正常。牛顿的结论是:正是这些 红、橙、黄、绿、青、蓝、紫基础色有不同的色谱才形成了表面上颜 色单一的白色光,如果你深入地看看,会发现白光是非常美丽的。( 排名第四) 卡文迪许扭矩实验 牛顿的另一伟大贡献是他的万有引力定律,但是万有引力到底多 大? 18世纪末,英国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决定要找出这个引力。他 将两边系有小金属球的6英尺木棒用金属线悬吊起来,这个木棒就像 哑铃一样;再将两个350磅重的铅球放在相当近的地方,以产生足够 的引力让哑铃转动,并扭动金属线。然后用自制的仪器测量出微小的 转动。 测量结果惊人的准确,他测出了万有引力恒量的参数,在此基础 上卡文迪许计算地球的密度和质量。卡文迪许的计算结果是:地球重 6.0×1024公斤,或者说13万亿万亿磅。(排名第六) 托马斯·杨的光干涉实验 牛顿也不是永远正确。在多次争吵后,牛顿让科学界接受了这样 的观点:光是由微粒组成的,而不是一种波。1830年,英国医生、物 理学家托马斯·杨用实验来验证这一观点。他在百叶窗上开了一个小 洞,然后用厚纸片盖住,再在纸片上戳一个很小的洞。让光线透过, 并用一面镜子反射透过的光线。然后他用一个厚约1/30英寸的纸片 把这束光从中间分成两束。结果看到了相交的光线和阴影。这说明两 束光线可以像波一样相互干涉。这个实验为一个世纪后量子学说的创 立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排名第五) 米歇尔·傅科钟摆实验 去年,科学家们在南极安置一个摆钟,并观察它的摆动。他们是 在重复1851年巴黎的一个着名实验。1851年法国科学家米歇尔·傅科 在公众面前做了一个实验,用一根长220英尺的钢丝将一个62磅重的 头上带有铁笔的铁球悬挂在屋顶下,观测记录它前后摆动的轨迹。周 围观众发现钟摆每次摆动都会稍稍偏离原轨迹并发生旋转时,无不惊 讶。实际上这是因为房屋在缓缓移动。 傅科的演示说明地球是在围绕地轴自转的。在巴黎的纬度上,钟 摆的轨迹是顺时针方向,30小时一周期。在南半球,钟摆应是逆时针 转动,而在赤道上将不会转动。在南极,转动周期是24小时。(排名 第十) 罗伯特·米利肯的油滴实验 很早以前,科学家就在研究电。人们知道这种无形的物质可以从 天上的闪电中得到,也可以通过摩擦头发得到。1897年,英国物理学 家J·J·托马斯已经确立电流是由带负电粒子即电子组成的。1909年 美国科学家罗伯特·米利肯开始测量电流的电荷。米利肯用一个香水 瓶的喷头向一个透明的小盒子里喷油滴。小盒子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连 接一个电池,让一边成为正电板,另一边成为负电板。当小油滴通过 空气时,就会吸一些静电,油滴下落的速度可以通过改变电板间的电 压来控制。 米利肯不断改变电压,仔细观察每一颗油滴的运动。经过反复试 验,米利肯得出结论:电荷的值是某个固定的常量,最小单位就是单 个电子的带电量。(排名第三) 卢瑟福发现核子实验 1911年卢瑟福还在曼彻斯特大学做放射能实验时,原子在人们的 印象中就好像是“葡萄干布丁”,大量正电荷聚集的糊状物质,中间 包含着电子微粒。但是他和他的助手发现向金箔发射带正电的阿尔法 微粒时有少量被弹回,这使他们非常吃惊。卢瑟福计算出原子并不是 一团糊状物质,大部分物质集中在一个中心小核上,现在叫做核子, 电子在它周围环绕。(排名第九) 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应用于电子干涉实验 牛顿和托马斯·杨对光的性质研究得出的结论都不完全正确。光 既不是简单的由微粒构成,也不是一种单纯的波。20世纪初,麦克斯 ·普克朗和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分别指出一种叫光子的东西发出光和 吸收光。但是其他实验还是证明光是一种波状物。经过几十年发展的 量子学说最终总结了两个矛盾的真理:光子和亚原子微粒(如电子、 光子等等)是同时具有两种性质的微粒,物理上称它们:波粒二象性。 将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改造一下可以很好地说明这一点。科学 家们用电子流代替光束来解释这个实验。根据量子力学,电粒子流被 分为两股,被分得更小的粒子流产生波的效应,它们相互影响,以至 产生像托马斯·杨的双缝演示中出现的加强光和阴影。这说明微粒也 有波的效应。 《物理学世界》编辑彼特·罗格斯推测,直到1961年,某一位科 学家才在真实的世界里做出了这一实验。(排名第一)
❺ 历史上着名的物理实验
马德堡半球实验,托里拆利实验,伽利略理想斜面实验(是一种科学猜想),焦耳热功当量实验。等等
❻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实验
电车难题(The Trolley Problem)
“电车难题”要数伦理学领域最为知名的思想实验之一,其内容大致是:一个疯子把五个无辜的人绑在电车轨道上。一辆失控的电车朝他们驶来,并且片刻后就要碾压到他们。幸运的是,你可以拉一个拉杆,让电车开到另一条轨道上。但是还有一个问题,那个疯子在那另一条轨道上也绑了一个人。考虑以上状况,你应该拉拉杆吗?
解读:
电车难题最早是由哲学家Philippa Foot提出的,用来批判伦理哲学中的主要理论,特别是功利主义。功利主义提出的观点是,大部分道德决策都是根据“为最多的人提供最大的利益”的原则做出的。从一个功利主义者的观点来看,明显的选择应该是拉拉杆,拯救五个人只杀死一个人。但是功利主义的批判者认为,一旦拉了拉杆,你就成为一个不道德行为的同谋——你要为另一条轨道上单独的一个人的死负部分责任。然而,其他人认为,你身处这种状况下就要求你要有所作为,你的不作为将会是同等的不道德。总之,不存在完全的道德行为,这就是重点所在。许多哲学家都用电车难题作为例子来表示现实生活中的状况经常强迫一个人违背他自己的道德准则,并且还存在着没有完全道德做法的情况。
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❼ 历史上有哪些着名的实验
空地上的奶牛(The Cow in the field)
认知论领域的一个最重要的思想实验就是“空地上的奶牛”。它描述的是,一个农民担心自己的获奖的奶牛走丢了。这时送奶工到了农场,他告诉农民不要担心,因为他看到那头奶牛在附件的一块空地上。虽然农民很相信送奶工,但他还是亲自看了看,他看到了熟悉的黑白相间的形状并感到很满意。过了一会,送奶工到那块空地上再次确认。那头奶牛确实在那,但它躲在树林里,而且空地上还有一大张黑白相间的纸缠在树上,很明显,农民把这张纸错当成自己的奶牛了。问题是出现了,虽然奶牛一直都在空地上,但农民说自己知道奶牛在空地上时是否正确?
解读:
空地上的奶牛最初是被Edmund Gettier用来批判主流上作为知识的定义的JTB(justified true belief)理论,即当人们相信一件事时,它就成为了知识;这件事在事实上是真的,并且人们有可以验证的理由相信它。在这个实验中,农民相信奶牛在空地上,且被送奶工的证词和他自己对于空地上的黑白相间物的观察所证实。而且经过送奶工后来的证实,这件事也是真实的。尽管如此,农民并没有真正的知道奶牛在那儿,因为他认为奶牛在那儿的推导是建立在错误的前提上的。Gettier利用这个实验和其他一些例子,解释了将知识定义为JTB的理论需要修正。
❽ 科学史上有哪些疯狂的实验
答:其他答主已经提到了很多疯狂的实验事例,艾伯菌再说一个,我认为非常疯狂的科学实验——大型强子对撞实验。
实验目的
大型强子对撞实验,绝对是人类科学史上最为野心的实验之一。
因为 该实验的目的,就是探寻我们世界的本质规律,研究宇宙开端时的情景, 探索 空间的额外维度,找到微观世界的基本单位; 每一个目的,都看得出这项实验的野心。
世界上最大的对撞机,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的侏罗山地下100米深处,周长近27公里,在2008年初次运行,运行时需要两座核电站来提供电力。
实验原理
在粒子物理学中,强子(质子和中子)已经算是基本粒子了(其实强子还可分为夸克,但因为夸克禁闭,使得夸克无法独立存在)。
但是科学家们并不甘心,想借助强子对撞机,把两束质子流加速到光速的99.99999991%,然后发生碰撞,相互碰撞的质子会生成其他基本粒子,其中就有人类未发现过的粒子,以此 探索 物理学中的基本规律。
实验难度
截止目前为止,LHC耗资已经超过100亿美元,有80多个国家的上万名科学家为之工作。
LHC的制造难度也是相当巨大的,周长近27公里的主体结构,埋藏在地下100米深的地方,还要使加速磁场线圈处于零下-271.3℃(1.9K)的环境中,内部真空度比月球还低十倍。
实验撞击瞬间,产生的高温达10万亿度,能模拟宇宙诞生后不久的宇宙状态,撞击时每秒产生数TB数据流,每次实验的数据,利用分布式超级计算机网络,都得处理数月甚至数年的时间。
实验隐患
LHC在2008年运行前,在全世界范围还掀起过一阵舆论,说大型强子对撞实验,可能会撞击产生微型黑洞,然后黑洞会吞没地球.
不过这一担心很快被科学家的解释打消了,因为LHC加速的是微观粒子,其质量远远小于普朗克质量(约10^-5g),而小于普朗克质量的物体是不会形成黑洞的,就算形成了黑洞,也会因为霍金辐射在瞬间蒸发掉。
实验成果
目前为止,LHC已经发现了众多基本粒子,其中包括着名的上帝粒子(希格斯玻色子);对粒子物理学,尤其是标准模型理论的意义非常重大。
我国研究
在2014年,北京高能物理研究所拟备建造环形正负电子对撞机(简称CEPC),周长达100公里,碰撞能量至少是欧洲大型强子对撞机(LHC)的7倍。
这一提议当时在国内引起广泛争议,支持者主要从建造对撞机,对中国科研的促进作用进行了论证;反对者则认为当前建造对撞机不符合国情,因为按照预算,CEPC的总耗资达数百亿,甚至超过1000亿人民币。
2016年,CEPC的建造已经开始招标,地点设在广东省南部的深汕特别合作区,预计2028年投入使用,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
塔斯基吉(Tuskegee )梅毒实验
这是在1932年到1972年在阿拉巴马州的塔斯基吉进行的一项临床研究, 为了观察梅毒的传播和发病过程,399名黑人男性梅毒患者与没有梅毒的201个黑人男性对照组被欺骗接受实验,受试验者没有获得知情同意,被告知有血液疾病可以接受免费医疗。没有对梅毒患者进行任何治疗,病人被欺骗并接受了安慰剂治疗,即使后来青霉素已经可以有效治疗梅毒。在研究结束时,只有74名实验对象还活着。其中28人死于梅毒,100人死于梅毒并发症,40名实验对象的妻子被感染梅毒,19名儿童出生时患有先天性梅毒。
Milgram实验
该实验由耶鲁大学心理学家 Stanley Milgram于1963年设计,背景是纳粹份子 Adolf Eichmann被审判过程中强调自己在犯下罪行的过程中只是在 “ 执行命令”。 这个实验过程本身不算疯狂,但是实验结论较震惊: 普通人都会服从权力或权威,即使命令其做违背个人良知的事情。
实验设计:志愿者被告知协助老师考核学生,考核过程中学生每次出错则由协助者(实际上是实验对象)电击一次学生,电击电压由45V起,学生每出错一次点击电压提高15V,同时学生被点击后会发出不同程度痛苦叫声(实际没有点击,只是播放录制的声音),协助者(实际上是实验对象)被告知这样有利于学生学习。结果发现: 尽管不情愿, 相当高比例的人会完全服从指令, 65%的协助者(实际上是实验对象)最后 的 电击学生的电压达到了 450V,所有的都超过了300V,如果这电压是 真的,那将是致命的。
这个实验证明: 普通人——在权威人士的命令下——会给完全陌生的人执行明显致命的电击。这些令人不安的发现既揭示了人类理智与行为的局限性,也引发了一场伦理争议,使得现在也无法深入 探索 这一领域。
为了解当人不知道自己是实验对象时,是否也服从权威。1966年有一个 “致命护士”实验 :医生电话要求夜班护士给病人服用最大剂量两倍 的未经批准 药物 (提前被换成糖丸,但护士不知情)。令人恐惧的是,22名护士中有21人执行了医生的要求。护士们已经在知道用药过量,而且违反了医院的规定:通过电话和使用未经批准的药物。这项研究表明,权威光环会给人的道德判断带来重大影响。
我来说一个,有点恐怖。
它是现实版的《生化危机》!
1979年4月一天,前苏联工业重镇斯维尔德洛夫斯克市突然发生了一件离奇的事。
一家医院里被送来了三个症状极为相似的病人:发高烧、头痛胸闷、喘不过气。
医生一开始以为是肺炎,但症状发展很快,第二天凌晨,3个人已经有2人死亡。另一个口鼻都流出带血粘液,很快也昏迷死亡。
很快,市里的其它医院里被这样的患者挤满了,他们都发着高烧,不断咳嗽,有的甚至皮肤上长出恐怖的黑色水泡。
难道,一场可怕的,从未被发现的病毒正在流行?
短短一天已经有数十人死亡,医院的停尸房里,堆满了尸体。
很快,线索指向了城市32区,一家陶瓷厂,发现哪里很多人穿着防护服正在消毒。
政府很快放出消息,这是一家私人屠宰场,宰杀了被污染的猪肉,人们吃了就得病了。
人们根本不相信,猪肉能致人死亡。
后来N年之后的调查最终让真相大白。
原来这里有一座秘密的军用武器工厂,里边生产的武器正是苏联人从臭名昭着的731侵华部队手里截获的新型生化武器:炭疽。
原来在事发前一天,这家炭疽武器加工厂,在生产过程中,因为疏忽大意,一个过滤器在拆下后未被安装回去,工厂就启动了生产。于是,炭疽粉末借助风势,最终酿成了这场惨剧。
按照潜逃美国的前苏联原生化部门副主任的说法,这次事故造成至少有105人丧生,而确切数字未知,后来这位官员专门就此写了一本书,名字就叫《生化危机》。
本想在战场上让敌人闻名丧胆,没想到最后自食恶果。可怜,可悲,可叹!
在人类科学史上,曾经有过两次着名的“费城实验”,第一次费城实验即富兰克林在1752年在费城用风筝收集验证雷电的属性。而第二次发生在1943年的“费城实验”则更加惊心动魄,号称人类史上最夸张、最疯狂的实验,比富兰克林玩风筝那次要出名得多,无数文章、电影、电视节目都介绍和讨论过它。
1943年十月,美国国家海军在费城非常机密的进行一次了人工磁场试验,即着名的‘费城实验(The Philadelphia Experiment)。据很多报道,这次实验顺利地把一艘名叫“埃尔德里奇号”的驱逐舰和这艘舰上的所有船员都送进了另一个空间。
实验发生时,船只周围形成巨大磁场,随即只见舰船被一层绿光笼罩,而舰只与船员们也很快从人们的视线中消失不见。而实验终止时,该舰被移送到479千米以外的诺福克码头。事后,参与实验的一些船员留有实验的残留反应,不断的消失与重现。费城实验的主要负责人在实验几天之后就自杀身亡,留下的遗言称实验与相对论有关。
费城实验发生时,一些目击者称,当时看到船员出现恶心状况和无法分辨方向,并且一些船员突然消失,而还有船员被嵌入墙中,与船上的钢板融合,是否还生还都有待考证。
据其他参与过实验的一些科学家称,足够强力的磁云足以重新排列物质分子的结构,并使其瞬间转移到另外的时空。
费城实验被人们津津乐道了半个多世纪,拍摄出无数版本的电影电视,并据说证明了爱因斯坦统一场理论,展示了电磁弯曲时空的可能性。
大家回答的很好,我就说个比较诡异的科学实验。是有关灵魂验证的。
关于灵魂的传说只古到今争论不休,可是没有几个人做实验验证,也不知道该怎么验证。
人们首先问灵魂是什么?灵魂和意识有什么区别?
这些问题貌似活人是回答不了的。
但有个科学家很疯狂,用自己生命验证人死后到底还有意识吗?
这个人就是法国化学家拉瓦锡,被称为现代化学之父。
拉瓦锡生活在法国大变动的革命时期。法国大革命极为激进,一言不合就砍头,高峰期每天能杀上千人。
拉瓦锡由于政治观念异于当时的执政派,就被拉去砍头。
拉瓦锡一想,横竖都是死,还不如用自己的生命给科学做个贡献。他与刽子手约定,头颅被砍下之后,看看自己的眼睛能眨多少次,算一下每次的时间间隔,起码就可以证明人死后意识还能存在多久。
执行当天,一共杀了快30人,拉瓦锡是第四个。当他身首异处之后,眼睛足足眨了11次,每次按两秒算,也是22秒。这首次证明人头落地后,人还尚存意识。
但是这个实验饱受争议,目前没有官方记载,只是当时围观者的流传。但是可信度还是比较高的,据有关记载,当时多位围观路人均表示的确存在此事。
现在科学家研究发现 人头落地后,其意识最长可以停留五分钟,原因就在于头颅中的血液还有氧气可供大脑消耗。
这个实验并没有完美证明人死后是否存在意识。
但还有一个更疯狂的实验企图证明人意识的存在。
这就是灵魂21克的实验。
在20世纪初,美国一名医生Dr. Duncan MacDougall,想到了证明灵魂的方式。
他认为如果灵魂存在应该也是具有质量的,倘若把濒临死亡的人放在称上,他死后体重若有改变,就会证明其灵魂出窍,这样就可以根据生死的体重差别计算灵魂的重量,从而间接证明灵魂的存在。
话不多说,说干就干,这名医生找到了6位濒死的患者作为样本,把绝症患者放到自己设计很灵敏的称床上。
但是实验误差很大,测量了六个人,只有一个人的数据可以用,其他五个死时不断颠动和抽搐,导致称床无法记录死前死后的体重。
只有一个人的数据很完美,这个人就是第一个死者,死前很平静。
他足足观察了4个小时,记录下死者前后的体重变化是28克,除去液体挥发,最终得出的数据是21克,这就是灵魂21克的来源。
可是这个实验的真实严谨性饱受争议。科学家认为,除了液体挥发,气体也在挥发。还有一些能量的释放,这些东西都无法量化。这严格就无法证明灵魂的重量。
但是灵魂21克的说法就传播开来了,现在很多书籍借用未经证实的实验数据来表达某些观点。
现在科学家认为,灵魂21克纯属无稽之谈。实验漏洞层出不穷,灵魂是否存在首先是个大问题,灵魂即便存在,它是否是物质还是很大的问题。
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 科技 可以用来发展生产力,维护世界和平。但一些不端的人出于各种邪恶的目的,也会恶意使用各种 科技 ,出现很多疯狂的实验,在科学史上, 科技 走偏甚至变得邪恶的实验也并不少见。
例如,人类的微生物研究可以用来治疗疾病,造福人类,但在疯狂和邪恶的人手中,可以转变为对人类生命的严重威胁,特别是一旦投入到军事方面的应用。
例如,在二战期间,日本臭名昭着的731部队,就进行了大量细菌战实验。他们在实验中使用无辜中国平民来进行活体实验,培养致病细菌。在战区内散布病菌,促使瘟疫的发生和流行,造成我国大量民众的伤亡。
日军在太平洋战争中,也进行了大量生物战的应用,培养淋病,梅毒等病毒对当地平民进行感染,从而对敌方军队传播,用以杀伤和削弱对方士兵的士气和战斗力,这种实验实在是令人不齿。
美国“明尼苏达饥饿实验”,一个人长期处于饥饿状态,除了能减肥,还会发生什么?想减肥的人,可以看一看这个。
1944年,二战中的欧洲战场不仅打的十分艰难,还遇到一个巨大问题:资源缺乏。
说白了,大家都没吃的。美国就在考虑一个问题,就算是仗打赢了,这么多难民都等着吃饭, 如果要救援他们,多少粮食够呢?
这是个复杂的问题,一位名叫Ancel Keys的博士,就发起了一项研究:饥饿会对人造成什么样的影响?
于是,他设计了一个实验,招募了36名男性志愿者。这 些人身体 健康 ,意志坚定,愿意献身于科学事业。
实验为期一年,3个月的观察期,6个月的饥饿实验,3个月的恢复期。
实验被安排在了明尼苏达大学 体育 馆下的宿舍中,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小房间,平时都是在一起 娱乐 、工作,学习。
第一阶段的3个月是观察期,实验团队给志愿者每人每天两顿饭, 一共含有3200大卡的热量。 志愿者每天都要正常的学习和工作,还要保证一周有35公里的步行运动量。
应该说,第一阶段是很正常的饮食和生活。
到了第二阶段,饥饿实验正式开始。
所有志愿者的饮食每天都被严格限制在1570大卡,主要都是蔬菜和面包,很少能吃到肉。同时,他们的生活习惯不变, 每天依然要学习、工作,以及每周不少于35公里的步行运动量。
那么这段时间的情况有什么变化呢?挑一些重要的说一说。
开始的几天,志愿者都出现了体力下降和精神萎靡的情况。而且,他们开始反应迟钝,警惕性降低,很难注意力集中。
随着实验的继续,志愿者们开始出现肠胃不适、失眠、头晕、水肿、脱发、怕冷、耳鸣、视线模糊、体温降低、排便减少等等状况。
最开始的时候,咖啡和口香糖是无限量提供的。饥饿的志愿者开始疯狂的喝咖啡嚼口香糖,实验人员不得不限制数量(有人一天嚼了400根口香糖)。
所有人都开始明显变得消瘦,越来越像骷髅一样。
除此之外,志愿者的情绪和性格也发生了变化。
他们开始变得情绪波动大,抑郁,容易暴怒。一些焦虑的人开始啃指甲、过量吸烟。志愿者们谈论的话题不再是自己喜欢的,不管是政治军事还是美女,都不再谈论了。 他们的话题只剩下了一个,那就是食物。
很多人开始研究食谱,收集餐具,甚至有人能盯着一张食物的照片发呆2小时。
慢慢的,有人开始出现了精神异常,有一位志愿者绝望到想要自残离开实验,后来他真的切断了自己的三根手指。
还有一位志愿者开始做梦吃人肉,某一天实在受不了了,他跑出去偷吃了大量的冰激凌。当研究人员质问他的时候,这个人先是痛哭流涕,后来又暴力威胁研究人员。 他不得不被送到了精神病院,恢复饮食,治疗之后才痊愈。
坚持了半年的饥饿实验终于结束了,志愿者开始进入恢复期。
这段时间,他们无论怎么吃都会觉得自己还是很饿,暴饮暴食到会被送去医院急诊。一直到实验8个月之后,志愿者们才基本恢复了正常。
这次实验给专业研究人员带来了什么,我们不去深究了,只说一说减肥的问题。
通过节食进行减肥现在非常流行,还时不时爆出“一个月瘦20斤”的消息。但是,通过饥饿的方式减肥,并不是什么好办法,人的生理心理都会受到损害,而且,快速减肥的后果往往是快速反弹,没什么意义。
减肥还是要靠长时间的坚持,细水长流的运动锻炼加上合理的饮食搭配,别着急。
照片可能吓到大家了,赶紧去吃点东西压压惊吧……
1:人猿实验
其实人猿杂交的实验,是否真的存在,这一点不好确定,因为这个事情是在1927年的时候,白俄罗斯的一封报纸上被曝出来的,这封报纸上称苏联人曾经进行过人猿杂交的实验,而且这个消息已经报道之后,立刻引起了轰动性的效应。
2:危地马拉梅毒试验
危地马拉梅毒试验,是美国在1946年到1948年之间,展开的医学实验,但这个实验有一个问题,就是参与的人员,都毫不知情,所以这些人就是彻彻底底的小白鼠,那么在全部的实验过程当中,大概有696名男性和女性接种了梅毒。
另外实际上从1932年的时候,美国公共部门就为一些感染梅毒的人免费治疗,但实际上治疗只是口号,真正目的还是实验,但纸包不知火,这个事最终还是被曝光,为此美国保密了40余年的梅毒实验,也让全世界感到震惊,后来美国政府在2010年的时候,正式发表致歉,并且保证再也不展开,违反国际法的人类实验了。
3:疯狂的火箭车
其实我们都知道一个事,就是人是不能承受过快的加速和减速的,那么有人就曾经思考过,到底人类能承受多大的加速度呢?这个人就叫约翰·斯坦普,约翰·斯坦普是一位医生,这位医生制造了一个疯狂的火箭车,这个火箭车的时速,达到了每小时1000公里。
这位医生坐在这辆火箭车上,然后开始了剧烈的加速,那么在极短的时间之内,这辆车的速度达到了1010公里,结果这位医生在整个过程当中,承受了大约35个G的加速度,最后这位医生不仅骨折,脑震荡,就连眼部的血管都爆了,但这位医生的实验是值得的,他为后来人提供了宝贵的数据......
沸水治肺炎
1846年弗吉尼亚州彼得堡的沃尔特·F·琼思,害怕黑人奴隶的肺炎会传染给家人,急于要找到治疗伤寒性肺炎的治疗方法,虽然对医学不是很懂,但是平常喜欢思考,结合日常生活中看到的一些现象——各种动物的皮肉经过沸水一过,总是变得白白净净的,便认定沸水能驱赶体内寒气,杀死细菌。出于对科学态度的严谨,没有即可大规模在黑人奴隶身上使用,而是挑选的两个做实验,他每隔四小时将沸水倒在患有伤寒性肺炎的裸体奴隶的背上,时间分秒误差他都非常严谨、认真的对待,最后实验结果是:他经过对实验者表情,以及每个毛孔细致入微的观察,坚定认为沸水烫背有效的治疗了肺炎,但是还不够完美,有其副作用,因为它会把人烫死!
把针插入人脑浆中的反应
1874年,爱尔兰仆人玛丽·拉弗蒂来到辛辛那提好撒玛利亚医院的Roberts Bartholow博士治疗她的癌症。Roberts Bartholow博士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研究机会,他切开了患者的头,取下其头盖骨,并将针电极插入暴露的脑部物质中。他将实验描述如下:
当针头进入大脑物质时,她抱怨颈部剧烈疼痛。为了得到更多明确的反应,我把电流的强度增加了......她的面容表现出极大的痛苦,她开始哭泣。很快,她左手伸出,就好像抓住她面前的一些物体一样; 手臂目前被阵挛性痉挛激动; 她的眼睛固定不动,瞳孔广泛扩张; 嘴唇是蓝色的,她嘴里发誓; 她的呼吸变得嘶哑; 她失去了意识,左侧猛烈地痉挛。惊厥持续了五分钟,昏迷成功。她从袭击开始后的二十分钟内恢复了意识,并抱怨一些虚弱和眩晕。
- Bartholow博士的研究报告
世界上最长的实验-沥青滴漏实验,这个实验的疯狂之处在于几代科学家的薪火相传,从1927年开始,到现在已经91年了。
实验从1927年开始。
澳洲昆士兰大学的教授帕内尔为了向学生证明沥青不是固体而是液体,设计了这个实验。
在帕内尔执掌这个实验期间,沥青滴落装置总共滴落了三滴沥青。但在他去世以后,这个装置就被人遗忘了。 直到梅因斯通来到昆士兰大学,他发现了这个蒙尘的装置,并决定继续这个“伟大”的实验。
在接手的第二年,第四滴沥青就成功滴落,但梅因斯通因为刚刚结婚,还在度蜜月而错过了这个时刻。而且接下来的第四、第五滴也都因为种种原因而错过。
在他因为喝了一杯咖啡而错过了第七滴沥青之后,他为滴落装置安装了一套摄影设备。本以为这波可以很稳,在第八滴沥青快要滴落时,梅因斯通还十分放心的去英国出差。
在英国时,他的同事告诉了他一个好消息和一个坏消息 。
好消息是沥青成功滴落,而且摄像头也拍下了这一幕,但坏消息是摄像机的储存设备坏了,影像没有被保存下来。
回到昆士兰的梅因斯通痛定思痛,更换了多个高清摄像头,还将实验过程放到网上进行直播,好让全世界的人们共襄盛举。
但让人遗憾的是,第九滴沥青在2014年年初滴落,而梅因斯通在2013年的8月就去世了。
让人稍显安慰的是,梅因斯通生前曾有幸观察了沥青滴落的全过程。
来自欧洲都柏林的圣三一大学在2013年的7月拍下了沥青滴落的瞬间。因为圣三一大学从1944年开始也在进行类似的实验,并首次拍下了滴落的整个过程。
❾ 你知道哪些历史上影响比较大的实验
权威性指令的力量,很多人质疑斯坦利这项实验的道德性,但是这项实验却取得了很好结果。斯坦利成功的证明了权威人士对一些普通人的重大影响。
❿ 历史上臭名昭着的实验有哪些,可谓是惨无人道
历史上有很多臭名昭着的实验,有些甚至是活人实验。在当时这些实验并不为人所知道。但到了今天,很多实验已经被解密。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历史上一些臭名昭着的实验。
卡梅拉实验。卡梅拉在俄语里的意思是房子,然而这个房子里却充斥着很多的科学疯子。这些科学家把当时的俘虏和罪犯作为研究对象,用他们来试验各种各样的毒气。这里面的很多毒气会造成人身体的萎缩,几分钟就可以致人死亡。
除过这些实验之外,历史上还有很多惨无人道的实验,比如说“TAP”厌恶计划和塔斯基吉梅毒实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