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如何正确评价历史事件
正确评价历史事件要做到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分析,从古代的角度看古代历史,要有逻辑思维。
1,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辩证分析。没有哲学思想的评价历史那等于没看书一样,要有唯物主义,不是你说什么就什么,要不然变成唯心主义。所以要根据唯物主义历史观,客观全面的分析历史,不要有偏见和极端思想。
2,从古代的角度看古代历史。而不是现在的发展眼光看古代历史,古代杀人和现代杀人的性质和制度不一样,没有可比性,不能现代的法律道德价值观来衡量古代历史。古代没有手机,现代有,这样不可能对比的,看看那些狗血剧,穿越剧,不符合历史。
(1)我们后代人是如何看待历史事件的扩展阅读:
历史观主要是研究“社会”和“人”这个两个核心的要素。地理环境,人口以及生产方式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物质要素,这些要素的有机统一就构成人类社会构成的基本生活条件。
社会与自然的可持续性、协调发展,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作用:第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自然前提和必要条件;第二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起加速或延缓的作用。
努力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协调发展,社会发展是一个人类与自然协调发展的过程,社会发展必须合目的性和合规律性的统一,将发展科技与生产力与生态环境有机的统一起来,将人类社会的内在尺度和生态环境的外在尺度有机结合起来。
② 对待历史我们应该是一个什么态度
对待历史我们的态度应该是客观的、积极的,好奇的,善于弄清来龙去脉并爱钻牛角的。
只有客观,才能不失偏颇,才可以公正的站在第三者立场去了解、关注、分析、研究;
只有积极、好奇,才能提高对历史这样枯燥的东西学习兴趣;
只有爱钻牛角,才可以对历史的了解、认识做到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③ 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政府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日本人必须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对待历史,才能理智地对待现实;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国民的个性,避免由顽强转向顽固,再转向野蛮;唯有弘扬理智,正视历史,才能宽慰周边国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历史。但谁的认识正确,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决定。真理只有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实,才能统一认识,避免矛盾的对立与冲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现实。所以,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人类已进入一个和平与发展为主旋律的时代,一切都在改变。经济利益只应也只能用经济办法去获取,争夺世界霸权或区域霸权将被世界人民反对。是坚决跳出“老一套”的时候了,是改变传统思维、实行政策转型的时候了!
有人说,历史是一门科学,有些牵强。然而,不能不说历史发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历史不是陈年旧事的简单堆砌,时间相连的重大历史事件之间往往具有很强的内在联系,甚至是因果关系。历史规律不像自然规律那样清晰而反复地出现,但人类的历史,是一部人性不断完善与提升的历史。事实上,历史过程充满了辩证法,受到对立统一规律的支配。因为已有两次世界大战的恶性事件,不少人据此认为人性的发展是个变数,难以预测。然而,那是辩证法在起作用:有了两次大战的沉痛教训,物极必反,矛盾转化,才为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打造起坚实的基础,提供了充要条件。人性的完善与提升,最终将促使人类脱离野蛮,促使人民的意志充分发挥主导作用。
人民创造了历史,最终将是历史的主人。历史的进程充满了偶然性,由此为各种各样的精英人物大显身手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但是,历史的进程最终要受必然性的支配,这种必然性,就是人民的意志,人民的力量。当然要注意,这里的人民,非指某团体或某民族,而是指全人类。唯有重视世界人心的走向,才能顺应时代潮流;唯有崇尚理智,才能深刻而清晰地洞察此点,从而在国际舞台上演出有声有色的话剧。
④ 对历史事件评价从那几个角度考虑呢
1、从国家、民族利益来考虑;2、从个人、家庭角度来考虑;3、横向比较;4、竖向比较。如果能做到这几点,就能得出一个比较客观的看法。
比如隋炀帝,比如汉武帝,如果站在当时老百姓的角度来看,一个劳民过度,一个穷兵黩武,这无疑是一种加在老百姓身上的灾难。但如果从国家、民族的利益来看,他们又都是伟人:隋炀帝开凿南北大运河,开科举;汉武帝驱匈奴于漠北~~
⑤ 历史是什么,我们怎样看待历史
历史就是对过去的记录,当然包括了主观和客观的。历史,是客观存在的事实,真相只有一个。然而记载历史、研究历史的学问却往往随着人类的主观意识而变化、发展完善,甚至也有歪曲、捏造。
广义历史:客观世界运动发展的过程,可分为自然史和人类社会史两方面。 狭义历史:人类社会发生、发展的过程。 历史学:研究历史的学问,简称史学。与历史的概念相对应,历史学也有广义与狭义之分。 广义历史学:世界上一切科学都可以称为历史学。 (“我们仅仅知道一门唯一的科学,即历史科学。”——马克思·恩格斯) 狭义历史学:研究人类社会以往运动发展过程的学问。
历史,或简称史,指对人类社会过去的事件和行动,以及对这些事件行为有系统的记录、诠释和研究。历史可提供今人理解过去,作为未来行事的参考依据,与伦理、哲学和艺术同属人类精神文明的重要成果。历史的第二个含义,即对过去事件的记录和研究,又称为“历史学”,或简称“史学”。隶属于历史学或与其密切相关的学科有年代学、编纂学、家谱学、古文字学、计量历史学、考古学、社会学和新闻学等,参见历史学。记录和研究历史的人称为历史学家,简称“史学家”,中国古代称为史官。记录历史的书籍称为史书,如《史记》《汉书》等,粗分为“官修”与“民载”两类。 广义上,“历史”可以指过去发生的一切事件,不一定同人类社会发生联系。在哲学上,这种含义下的历史称为历史本体,例如宇宙历史、地球历史、鸟类历史等等。而狭义的历史则必须以文字记录为基础,即文字出现之后的历史才算历史,在此之前的历史被称为史前史。与人类社会相关的历史,又可以称为人类史或社会史,而脱离人类社会的过去事件称为自然史。一般来说,历史学仅仅研究前者,即社会史。
如何看待历史=你的历史观是什么
带着疑问去看历史~~~批判继承的看待
对于历史学家报着崇敬之心
对于疑问报着探究之心
对于恶人报着宽容之心
对于英雄报着批判之心
对于统治者报着评定之心
对于战争报着审判之心
对于屈辱史报着自强之心
对于光辉史报着平常之心
⑥ 如何正确对待历史
历史总是向前发展的,我们总结和吸取历史教训,目的是以史为鉴,更好前进。”
这种“接续奋斗”的历史观首先表明,历史任务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一代代人接续奋斗的历程,每一代人都是在前人的基础上继承前人的事业继续前进,因此每代人有每代人的历史责任;这种“接续奋斗”的历史观还表明,“接续奋斗”的历程是一个在自觉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展开的历史过程,前人的成就和不足实际上都是今人继续前进的资源。因此,这种“接续奋斗”的历史观要求我们必须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
要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辩证发展的认识论运用到历史认识当中
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就意味着要将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和辩证发展的认识论运用到历史认识当中去。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首先就需要我们把中华民族5000年以来的历史过程,整体地看作是内在于每一个中国人的历史生命,把个人的生命与中华民族整体的历史相互融合在一起。历史是不能任意选择的,因为我们无法选择自己的祖先,正是在这种个体与民族、文明历史的整体连带当中,促使每个中国人在自己5000年的文明和历史面前,产生一种具有崇高感情的历史命运感,从而自觉树立一种全中华民族的历史共同体的认同,以一种文明的荣耀感和民族的自豪感,克服个人主义视野下的历史虚无主义。
正面对待自己的历史,就需要我们实事求是地面对民族历史中遭遇的曲折与苦难,能够用一种辩证发展的认识论,合情合理地把这些曲折和苦难理解为发展中的曲折,理解为历史进步中不得已的代价,从而从根本上纠正自近代以来,在西方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霸权之下,长期弥漫于知识和思想领域中的自暴自弃式的历史观。我们需要对自己的祖先和历史充满温情和敬意。因为正是他们一次次突破历史困境的努力,才得以延续中国的文明和历史,因此,我们也必须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像历代祖先一样努力,而不是埋怨古人,否定历史。这正是文化自信的题中应有之义。
⑦ 我们该如何对待历史事件
通常人们认为,历史是过去的事情,只能说明过去,所以没有必要纠缠于历史,把历史问题看得太严重了。这十分不妥。
历史所载都是旧东西,但怎样记载、怎样看待旧问题,却反映着当代人们的思想与立场。不同的人,将运用不同的手段,选取不同的题材去述说历史、编写历史。历史影响着我们的思想活动,也影响着我们对历史的看法。同时,必须正视,正如那位影响深远的意大利史学家、哲学家克罗齐所言:“只有现实生活中的兴趣才能使人类研究过去的事实”(转引自《人心中的历史》第143页)。所以,他指出:“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这句话有三层含义:“一、研究历史总是现实现刻的思想活动;二、历史研究是由现时的兴趣引起的;三、历史是按现时的兴趣来思考和理解的”(见《人心中的历史》第144页)。既然如此,就不难认识问题的严重性了。
我们是从历史中走来。历史影响着我们,也在某种程度上支配着我们。当前,为什么日本国内会从上至下刮起一股历史的“翻案风”呢?为什么政府同意修改历史教科书、公然同意篡改历史呢?为什么极右势力疯狂叫嚣,要为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鸣不平呢?为什么不少人热衷于参拜,热衷于“战败日”的祭鬼活动呢?说穿了,他们不只想改写历史,立足点是要改变现实。怎样对待历史,将决定其未来的走向。弄得不好,历史将在现实中重演,日本很有可能走上历史的老路。这并非危言耸听。
应当承认:很多日本人参与以上活动是出于无知,出于凑热闹,出于认识不清,甚至是怀有善良的意愿,或是仅仅出于对亲人的缅怀。这次日本政府为了体现善意,花费巨资邀请千名中国学生去日参观,从青少年一代抓起,以改善日中关系,这也是很好的事情。但是,必须指出:若没有正确的历史观,日本政府的所作所为仍将误导国民,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善中日关系,改变日本在世界人民心中的形象。对历史认识的不一致,只能导致人们现实活动的不一致,并很可能促使矛盾向对立和冲突的方向发展。
作为国家政府,应当想方设法凝聚人心、保护积极因素、振奋民族精神、发扬优秀的民族传统。然而,这一切,必须建立在正确的历史观上去做,才站得住脚,才是对的,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日本人有许多优点和长处。这些优点和长处,值得他国人民、当然包括中国人民去学习和借鉴。一个弹丸之地的岛国,为什么能在二战中发挥出那么巨大的威力与能量?为什么在历史上能外拒强敌入侵,并在近代多次打败中国甚至打败俄国等大国?为什么二战之后不长时间,就能在一座废墟之上创造出经济奇迹?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在于日本人的优点与长处。但是,日本人最突出的短处是:讲团结而忽视理智,顽强奋斗有余但容易走上极端。从而使得日本人成于斯亦困于斯,命乖运蹇。
其实,不管对一个人,一个集团,一个国家或一个民族来说,最重要的一点,不是别的,而是要有理智。而有无理智的第一要素,不是聪明与否,而是懂不懂事。所谓懂事,就是要明辨是非曲直,能以变应变。笔者看过不少日本小说和电视剧,发现一个问题,不少日本人就显得不够懂事。只要是上级说的,就盲目服从、不折不扣地照办;只要对集体有利,就不管是否正确、是否合乎情理,去坚决维护;只要自己认定了目标,就不管三七二十一,全力以赴而奋斗;甚至于只听亲友等“圈内人”的意见,对外一概排斥,管它是黑是白,有理无理……这怎么行呢?即使有时应该这样,但效果值得怀疑。中国人为人处事的特点是注重讲理,以理服人。古人就强调,将在外君令有所不从。即使是上级的指示,若有不当之处,也应善意指出;当时应该服从,但事后应该提出。这样的话,效率可能差些,但效果可能好些。更重要的是,如此才能形成一种良好的氛围,促使人人具有理智,按理智行事,防止犯大的错误,避免走向错误的深渊。
联想到日方的那些做法,人们不得不认真思考:那是在尊重事实,尊重历史吗?那是理智的做法还是在一意孤行?对历史都敢肆意捏造,那怎能培育正确的民族意识?在此情况下,日本政府想凝聚人心,振奋民族精神,其结果怎能防止再次形成一种令人生畏的邪恶力量?
“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历史是一门展示当代人们所想、所做、所求的心理活动的学问,也是一门揭示人们将会做什么、怎样做的行为科学的学问。
日本人必须明白:理智比什么都重要,唯有理智地对待历史,才能理智地对待现实;唯有推崇理智,才能完善国民的个性,避免由顽强转向顽固,再转向野蛮;唯有弘扬理智,正视历史,才能宽慰周边国家,并使世界人民放心。
各人都有各人心中的历史。但谁的认识正确,这不能由各人自己去决定。真理只有一个,事实胜于雄辩。大家都接受真理,直面事实,才能统一认识,避免矛盾的对立与冲突,营造出宽松和谐的现实。所以,强调要正确地认识历史、对待历史,是为了更好地认识现实、对待现实,也是为了更好地认识未来、把握未来。
⑧ 现代人是如何知道远古时期发生的历史事件的
主要通过以下途径:
1、古址遗迹,例如古墓、历史名迹等,还有遗物。
2、古人遗留的古书、图画,像《史书》、《晋书》,好多写历史的,还有杂史(野史)。
3、遗留的文献,如小说,可以反映当时的社会风貌和社会变迁,曹雪芹的《红楼梦》至今很多人研究。
(8)我们后代人是如何看待历史事件的扩展阅读
历史作为反映过去事实的工具,其本身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依据,从而为人类整个阶段的发展进程奠定基础。因此,合情合理的历史应具有以下特点:
1、有一定的史籍史料为依据。人们了解古代的历史主要通过对历史文献的研究和分析,内容翔实的古书大大提高了历史的透析性,具有很高的参考价值。
2、有古物或遗址可以做比较。从古墓中发掘的古物同样具有参考价值,可以使人们了解古物所属年代的风土人情。而对于遗址而言,科学家通过化学元素分析法,或对地质层进行研究,就可以对历史有一段明晰的了解。
3、符合人们的普遍意愿。即使是神话传说,也绝不是胡编乱造,而是经过长期的生产过程中,被广大劳动人们一直接受的故事。而对于童话而言,是人全凭自己的思想编造的故事,并非历史。
⑨ 日本侵华战争给中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我们后人应该如何对待这段历史
毕竟这件事情已经发生了,我们只能坦然面对,好好学习报效祖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贡献不让日本仔来侵袭
⑩ 如何看待历史
(一)什么是历史
历史,一般的理解是过去发生过的事情;但这种理解就广泛了,无从了解和看待了,因而,无特定指个人,那就是指人类的历史了;我是中国人,对中国的历史自然比外国的历史了解,就以中国的正史来谈谈个人的看法吧!
(二)历史的来源
人类从有了自我意识,就对人类自身的过住感兴趣,原本口口相传,但容易遗失或变异;人类为了记住历史,用到了结绳和符号,之后,发展成文字;当中国发展到部落联盟或邦国时,为了记录历史,就指定专人负责。
如上所述,史书会因作者的主观及误差而失真,减少了史书的可信度,但历史的主要事实是不会轻易出错的;如朝代丶帝王丶战争丶重要事件等,有误差的主要是事实的描述等,当然,也不排除前者因历史久远而记错的可能,在有其他的史料的印证下,易于修正;在没有其他史料的印证情况下,只有先相信,有史总比无史好。
(六)看待历史
对历史真实性的研究,那是由历史学专业人士研究的事了,作为普通人,还是依史书和专业人士研究和考证的结果来了解历史了;而不能凭空意断、或看些地滩文学丶网文,依自己的想象来取舍丶看待历史。
历史是有其客观性和逻辑的关联性而存在的,是受当时的人的识影响的,还受文化传统丶社会状态及周边环境等多重影响的;不是由个人的意淫所能改变的。
学习和了解历史要客观,只有客观的历史对我们才有价值,才会做出正确的结论,进而有正确的思想,正确的言行。不客观或意断的历史,会误导人做出错误的结论,进而会有错误的思想丶错误的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