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萧县有哪些旅游景点呢除了城隍庙,还有哪三个地方值得游玩呢
萧县,安徽省宿州市下辖县,地处安徽省北大门,临近徐州,是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理位置优越,有“四省通衢”之称。萧县有着悠久的历史,有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因此历史遗留的遗址很多。那么到萧县旅游,可以去哪些地方游玩呢?接下来就为大家介绍四处值得游玩的旅游景点。
第四处是萧县城隍庙,有这样一个说法“到萧县不去城隍庙,等于没到过萧县”,因此可以说城隍庙是萧县的地标建筑。萧县城隍庙始建于于明朝万历年间,总占地面积9988平方米,建筑面积11814平方米,由南楼、北楼、中楼和东西楼相互连接,建筑宏伟,金碧辉煌,可以登高远眺。这里附近还有小吃街和一些特色的商铺,琳琅满目,是购物不错的选择。
⑵ 宿州有哪几个区哪几个县
宿州市有1个市辖区,4个县。
宿州,安徽省地级市,建设为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地处安徽省北部,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截至到2021年,宿州市下辖1个区、4个县,总面积9787平方千米。
宿州市的1个市辖区为埇桥区,4个县包括萧县、泗县、灵璧县、砀山县。
1、1949年3月25日,江淮边区行政公署决定,将二专署并入三专署和豫皖苏行政公署三专署、六专署之一部合并,成立宿县专区。
2、1952年,安徽省宿县专区濉溪县的赵庄、钟庄、王庄、小沟岸、邸庄、张庄等11个自然村划归河南省永城县,砀山县的雨亭区、新兴区一并划入。
3、1992年,撤销宿县,并入县级宿州市,宿县地区下辖宿州市、砀山县、萧县、灵璧县、泗县共一市四县,地区行署驻宿州市,1998年,国务院同意撤销宿县地区和县级宿州市,设立地级宿州市。
以上内容参考 网络-宿州
⑶ 萧县的文化历史是什么
萧县位于安徽省最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为萧国,春秋时附属于宋,秦置萧县,隋唐至清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初期属江苏省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沿革至今。总面积1871平方公里,大部分为平原,东南部为海拔100—300米的低山矮岭。人口130万,辖18镇5乡708个行政村。开放的萧县日益显现出其特有的发展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
——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捷。萧县紧靠徐州都市经济圈中心城市徐州市,县城距京航运河30公里、徐州观音机场50公里、连云港出海口260公里,素有“徐州的西大门”之称。东临京沪铁路,陇海、徐阜铁路纵横穿过,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在境内交汇,310、311两条国道和三条省道及星罗棋布的县乡道路形成的交通网络与周边地区紧紧相连,承东启西,南引北联,是重要的交通枢纽。
——自然地理条件优越,名优农产品基地众多。萧县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量适中,雨热同期。年日照时数为2220至2480小时,年均气温14.4℃,年均无霜期208.3天,年均降雨量811.2毫米。萧县植被保存完好,工业污染程度低,具有生产加工绿色食品的自然条件。耕地面积10万公顷,农作物主要有小麦、棉花、大豆、玉米、山芋及花生、芝麻等。全县水果挂果面积50万亩,主要有葡萄、苹果、梨、黄白桃、巴斗杏、柿子、樱桃、山楂等。孙圩子胡萝卜、闫集黑皮冬瓜、马井韭青韭黄、圣泉萧国圣桃、黄河故道水晶梨、龙城石榴、新庄黄牛、黄口三元杂交猪、丁里华英鸭等名优农产品种养基地闻名全国。
——矿产资源丰富,水电供应充足。萧县为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已探明煤炭储量 7.5亿吨,现有17对矿井,年产能力120万吨;探明石油储量 7亿吨,煤层气储量1000亿立方米,石灰岩储量30亿吨;铁矿石、瓷石、高岭土等储量可观。萧县南北分属淮、黄河水系,地下水量为2.6亿立方米,水质优良,生产、生活用水充足。电力供应属华东电网,设施完善,境内有11万伏以上变电所2个,生产生活供电充足。
——工业基础雄厚,门类齐全。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小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2万家乡镇企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安徽古井、深圳康达尔等一批国内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2003年全县工业总产值17亿元(1990年不变价),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八大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占地500余亩的工业园区,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萧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秦置萧县。自古有“文献之邦”之美誉,风骚人物荟翠,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擅长丹青者2万余人,其中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卓然、吴燃等为国内外着名的艺术大师,各种风格的书画作品犹如繁星璀璨,县城书画艺术一条街集书画创作、装裱、展览、交易、鉴赏于一体,成为一道独特的人文景观,吸引国内外书画爱好者纷至沓来,投资近亿元的书画艺术博览城已完成规划设计。突出的人文优势同时孕育了美食的醇厚和芳香,萧县饮食文化闻名大江南北,“萧县羊肉汤”、“皇藏峪蘑菇鸡”、“圣泉寺烧全羊”等各种风味小吃成了黄淮地区城乡人们的美味佳肴。
——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萧县古迹遍布,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固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窖群遗迹、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朝宋国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众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地区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每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余人次。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的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于1998年被安徽省人民政府确定为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生产生活设施完善,人居环境良好。萧县民风淳朴,社会治安稳定,邮电通讯发达,医疗卫生、环保、广播电视和教育等社会事业发展迅速,旅游、物流、金融、商贸、房地产等行业全面发展,服务规模不断扩大。2003年,萧县被省委、省政府授予安徽省精神文明建设示范县。
⑷ 萧县葡萄有一千年历史了吗
据记载,萧县葡萄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为全国四大葡萄基地之一。萧县葡萄品种繁多,约近百个,其中尤以“玫瑰香”葡萄为最佳。这种葡萄紫里透红,宛如珊瑚玛瑙,并有穗大、粒饱、肉肥、多汁、透明、清香、食后生津等优点。其次,“白羽”葡萄亦别具风味,它犹如水晶白玉,晶莹透明,果粒严实,皮薄汁多,既酸又甜,香郁爽口。此外,还有金皇后、龙眼、黑罕、佳利酿、北醇等品种也颇受人们欢迎。萧县葡萄除生食外,大量用来酿酒,并加工罐头。同时,萧县葡萄还具有药用价值,能壮筋骨、治瘘痹。从葡萄中提取的单宁,酒石酸,可用于镇静和食物防腐等。
萧县是全国重要的葡萄生产基地。全县共有葡萄种植面积近7万亩。该县制订了葡萄生产标准,以白土镇万亩葡萄基地、黄河故道园艺场、县园艺总场为试点,从葡萄的栽培、剪枝、施肥、喷药到成熟采摘、运输等环节,严格做到依标管理,依标生产。省质量技术监督局组织省城有关专家,来到萧县入园检查验收,认定园区葡萄已完全达到标准化农业生产要求。
萧县素有葡萄之乡的美誉,上个世纪50年代,创办的萧县红双喜葡萄酒公司是全国四大葡萄酒厂之一,“红双喜”干红、干白曾多次荣获国际金奖,是享誉全国的名牌产品。但是,受经济转型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上个世纪末期,萧县果农及葡萄生产企业相继陷入了困境。近年来,为了重振萧县葡萄产业雄风,我县依靠科技,大力改造传统葡萄种植,引导农民发展优质高产葡萄,萧县葡萄种植面积迅速发展到10万多亩,年产葡萄12万吨。萧县在白土、官桥、永土固、圣泉、杨楼、刘套等乡镇建立了优质葡萄园区,依托这些葡萄生产基地,萧县着力打造强势葡萄加工产业,先后通过合资引进古井公司的资金、管理经验等,建立了安徽古井双喜葡萄酒有限责任公司,使“古井干红”、“古井干白”再度跻身全国名牌产品行列,产品畅销全国,并且出口到东南亚、美国、欧洲等地。萧县还通过工艺改造、机制创新等,使萧县园艺总场酿酒公司等一批当地葡萄加工企业重新焕发了活力。
与此同时,萧县积极对外推介葡萄这一主导产业,吸引了一批有实力的葡萄加工企业前来投资建厂,西班牙籍华人金雪梅投资7600万元创办了安徽纳瓦拉酒业公司已落户萧县经济开发区。据了解,中法合资葡萄酒生产项目也即将入驻萧县。目前萧县葡萄酒生产加工企业已达到12家,年可加工葡萄6万吨,产葡萄酒4万吨,年产值达2亿多元。
⑸ 萧国的历史状况
萧县是秦汉古县,原为古萧国,现称萧县,萧县春秋时期为萧国地,秦置萧县, 是安徽省最北端的一个县,属安徽省宿州市管辖,人口140多万。距江苏省徐州市仅25余公里,历史上绝大多数时间属于徐州管辖。萧县以汉族为主,有回、蒙古、藏、维吾尔、苗、彝、布依、壮等24个少数民族。面积1861平方公里。春秋属萧国。秦置萧县。北齐天保七年(556)更名为承高县。隋开皇六年(586)改为龙城县,十八年改为临沛县,大业元年(605)复为萧县。这里是萧氏始祖萧叔大心世居邑地和建立萧国的封地,也是萧氏的发源地。
众所周知萧国是萧姓的起源地,无可争辩,古萧国古城址在今天安徽萧县,萧国虽不存在了,但萧字一直延续至今,已有3700多年,现萧县人民生活方式都与萧国有关,涉及餐饮业、衣、住、行等等,萧县人们不会忘记几千年前的古国,位于萧县圣泉乡某村至今有一萧姓聚集地,沧海桑田,萧姓现遍布华夏,因萧县在安徽最北面,且萧县是建国后划给安徽的,安徽不予重视发展,虽交通方便,几条高速公路铁路,高铁穿境,但也略微有些颓废落魄,全球萧姓宗亲有900多万,能人颇多,萧县自古有“文献之邦”之美誉,风骚人物荟萃,春秋三贤(闵子骞、颛孙子张、颜子柳)皆孔门高足;今为文化部命名的“中国书画艺术之乡”,全县擅长丹青者2万余人。
⑹ 萧县在哪
萧县,简称“萧”,别名龙城,古为萧国都城。地处安徽省最北部,东临徐州,南接淮北,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的中心部位,长三角城市群北翼。是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工业商贸旅游城市,被誉为淮海明珠。
萧县是中国中东部地区较早迎接人类文明曙光、进行开发建设的历史名县,有距今超过6000多年的文明史和3100多年的建城史。夏代,被封萧国。秦朝置萧县。隋唐,始烧萧窑。明清,形成龙城画派。古有“文献之邦”之称,地处中原文化、东夷文化的交汇区,是中国两汉文化、孝善文化、陶瓷文化、伏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⑺ 萧县历史上出多少名人
有很多名人,比如:曹国舅、朱熹等。
萧县,简称“萧”,别名龙城,古为萧国都城。地处安徽省最北部,东临徐州,南接淮北,位于淮海经济区、徐州都市圈、宿淮城市组群的中心部位,长三角城市群北翼。是苏、鲁、豫、皖四省边界一座快速崛起的现代化中等工业商贸旅游城市,被誉为淮海明珠。
萧县是中国中东部地区较早迎接人类文明曙光、进行开发建设的历史名县,有距今超过6000多年的文明史,3100多年的建城史。 夏代,被封萧国。秦朝置萧县。隋唐,始烧萧窑。明清,形成龙城画派。古有“文献之邦”之称,地处中原文化、东夷文化的交汇区,是中国汉文化、孝善文化、陶瓷文化、伏羊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⑻ 萧县为什么叫萧县
萧县是秦汉古县, 原为古萧国。古萧国是夏朝殷商氏族方国。此处因荒凉萧条,所以《萧县毛传》说“萧”为“藁”,即蓬藁。夏代殷商六族迁此,“斩其蓬藁、藜藿而处之”,并在此建古萧国。《路史》也有夏启封孟作土于萧的记载。后废为萧邑。西周在故萧地封了一个子姓小国。《括地志辑校》说:“萧县,古萧叔之国。春秋时为宋附庸。”经考证,周成王封商纣王庶子微子启为宋公国于殷,位今鲁豫苏皖交界地区。今查《新唐书·宰相世系表》,这个萧叔是宋戴公子的裔孙,被封为萧宰,故曰“萧叔”。据《左传》鲁庄公十一年(前年)载,宋大夫南宫长万弑宋闵公,以闵公从弟公子游为宋君,尽逐戴、武、宣、穆、庄族,宋群公子奔萧,公子御说奔亳。冬十月,萧叔率五族之众击败南宫长万,迎御说(闵公弟)即宋公位,是为宋桓公。桓公因大心平乱迎立之功封于萧国,作为宋的附庸。古籍上这类记载很多,如《汉书·地理志》说萧县,“故萧叔国,宋别封为附庸也。”《史记·项羽本纪》张守节《正义》引《括地志》也说:“徐州萧县,古萧叔之国,春秋时为宋国附庸。”应劭《风俗通义》也对宋附庸萧国作了宋国乐叔因功封于萧,后世以国为姓,子孙繁衍,汉相国萧何就是其后的记载。这个作为宋附庸的古萧国从鲁庄公十二年受封,至宣公十二年(前597年)为楚国灭亡,成为楚国萧邑,立国不足90年。考其遗址,位今县城龙城镇北5公里郭庄乡欧村北。秦至唐为古萧县旧治。宋时因水患,于旧邑南半里筑新城,北连旧城,又称为南城。明万历五年(1577年),迁今治,因为是故龙城县治,又称龙城,建国后为龙城镇,史称故地为萧故城。故址圮为沙滩,今为庄稼地,每逢午季,可见一个环形早熟圈,基本上是故萧城遗址。
⑼ 萧县邮政编码
235200。
萧县,安徽省宿州市辖县,徐州都市圈副中心城市;地处安徽省北大门、徐州近郊,位于长江三角洲地区、淮海经济区的中心部位和华北平原的东南边缘;素有“四省通衢”之称,是国家实施“一带一路”、“中原经济区”等全局性战略和安徽省实施“东向发展”、“皖北振兴”等区域性战略的节点。
文化底蕴:
萧县历史文化深厚。萧县有3100多年的建城史,是汉文化、孝道文化的发祥地,有金寨文化遗址、花甲寺遗址等新石器晚期遗留的文化遗址。
素有文献之邦美誉,是中国书画艺术之乡、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安徽省文物大县。国内外着名的艺术大师有吴作樟、吴柳庵、张太平、侯子安、王子云、刘开渠、朱德群、王肇民、萧龙士等。
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国家4A级旅游景区皇藏峪国家森林公园,全国百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淮海战役总前委旧址蔡洼。
以上内容参考:萧县人民政府——萧县概况
⑽ 萧县古代属于哪个国家
夏代,萧县是萧国都城。
萧城风光
萧城风光 (2张)
春秋,复建萧国,为宋附庸。
楚,置萧邑,属楚国。
秦,置萧县,属泗水郡。此为萧县县名之始,沿用至今。
西汉,汉王元年(前206年),设萧县(治萧故城)属项羽西楚国泗水郡,高祖五年(前202年),改属韩信楚国泗水郡。设杼秋县,属彭越梁国砀郡。本始三年(前71年),宣帝封丞相韦贤为扶阳侯,建扶阳侯国(都今萧县西南30千米的岱河东岸),属沛郡。
王莽新朝,改沛郡为“吾符郡”,又作“吾府郡”,改梁国为“陈定郡”,改扶阳侯国为县,又改作“合洽县”,改杼秋县为“予秋县”。更始元年(23年),刘秀封为萧王。[3]
东汉,今县境设萧县、杼秋县(属沛郡)、扶阳县(属砀郡)。建武十三年(37年),扶阳县改为韩歆的扶阳侯国。
三国,魏朝设萧县(属豫州)、杼秋县(属沛郡)。黄初二年(221年),封曹熊为萧公。太和三年(229年),改萧公国为萧王国(都萧故城)。
西晋,咸熙二年(265年),置萧县(曾封司马丙于此)、杼秋县,属沛国、豫州。
东晋,杼秋县在东晋乱后废,设萧县、相县属侨置沛郡。
南北朝,南朝宋置萧县、相县,属北徐州沛郡。永初三年(422年),去“ 北”字,属徐州。北朝·北魏设龙城县(治龙城镇),属徐州彭城郡、萧县(治萧故城)属沛郡。南朝·梁设萧县,属睢州沛郡。北朝·东魏设萧县(治萧故城),属徐州沛郡。北朝·北齐改萧县为承高县,属徐州彭城郡。北朝·北周设承高县(萧故城)、龙城县(治龙城镇东)属徐州彭城郡。
隋,设承高县(治萧故城)、龙城县(今龙城镇),属徐州彭城郡。大定二年(583年)撤郡,直属徐州。六年,撤销龙城县,并入承高县。十八年,改承高县为临沛县。大业二年(606年),改临沛县为萧县,仍属徐州。
唐,设萧县(治萧故城),属徐州。
宋,实行路、府、(州、军)县三级制,设萧县,属京东西路徐州武宁军。绍圣年间(1094~1097年),为避黄河水患于城南半里重筑新城,世称南城,与之相对的前萧故城则称北城。
元,撤销萧县、永堌县建置,并入徐州。至元十二年复立萧县,属归德府徐州。
明,明洪武四年(1371)二月,属中都临豪府。洪武十四年十一月,属南京(南直隶)徐州。万历五年萧县南城圮于黄河决口。萧故城作为萧县政治中心退出历史舞台。朝廷批准在凤山南的阳边集(今龙城镇)创建新城,延用其东的龙城废城旧名,改称龙城。以区别故萧城,是萧县城址的第二次大迁徙,明清称萧城。民国期间,先后称龙城市、龙城镇、城关镇。1950年,改称龙城镇。1958年,改称虚实人民公社。1960年,改称萧城镇。1980年,复称龙城镇,至今不变。
清,清顺治(1644~1661)属江南省徐州。康熙六年(1667)析江南省为江苏、安徽两省,属江苏省徐州,雍正十一年(1733)徐州升为府,属江苏省徐州府。
龙城美景
龙城美景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1月,废道、府,萧县(治今龙城镇)属江苏省。民国3年6月2日,属江苏省徐海道。废道后,萧县直属江苏省。民国16年6月2日晨,国民革命军第三路前敌总指挥王天培部占领徐州,经萧城,进入南京国民政府江苏省控制区。民国21年(1932年)10月10日,萧县属江苏省铜山专区又称第九专区,专员驻铜山,今徐州市区。1938年5月18日,萧城沦陷,萧县政府解体,萧县政府为抗日民主政府取代。1940年3~5月,国民党萧县流亡政府在七区迎风口一带活动。5月14日,驻临黄镇(今管粥集村),时称“北政府”,后据萧西地区。1944年11月25日,伪顽合流,在临黄镇及附近的亲民村、胜利村、陆庄组建萧铜丰沛四县联防政府,并以四村镇为临时流亡县府驻地。1946年7月18日,国民党军队占领萧城。24日,萧县政府从临黄镇迁往萧城。1948年11月13日,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萧城,属豫皖苏第三专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