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人文历史 > 汉族历史上共融合了多少个民族

汉族历史上共融合了多少个民族

发布时间:2022-11-01 16:41:03

⑴ 汉族人中历史上融入了多少个其他民族!

楼主和楼上的说的都有道理,汉族实际是中华大地上各民族共同融合出的一个民族,是以蒙古利亚人种为主,其中从体质人类学上讲,分属于蒙古利亚人种,阿尔泰人,通古斯人,北方人,南方人,部分马来人。几乎涵盖除了印第安和波利尼西亚等太平洋人以外的所有蒙古利亚人种,同时也融入不少高加索人种(白种人的体质人类学正式学名)。从语言学分类多的讲不完,但是汉族人是通过文化传承被近现代民族学学术确定的民族,用任何一种狭隘的民族学角度,并不存在所谓纯种的汉族,但大家同时要记住的事实是:也几乎不存在任何所谓纯种的民族。正如罗马人后期罗马人名目被各个民族所盗用一样,汉族当中华夏古族早已消亡融合的历史长河当中,现在居住在中国的,实际上是以中华文明为核心,以文字和共同历史为传承,以法定官话为媒介的民族共同体。是世界上唯一一个以文字传承为表征的民族。是仰慕中华文化,自愿归化居住在中华大地的各民族共同体。经历了血缘-生产-政治-语言-历史认同-宗教等共同体杂糅合并而成,被称为某民族实在有点勉强,不如就叫华夏文化共同体吧。

⑵ 我请问汉族人历史上到底融合了哪些民族,有没有融合

汉族本身有华夏族融合其他民族而来。
如果以汉朝所形成的中国主流人群算作汉族的话,那么之后其融合的民族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
(1)可认为完全融入或基本融入汉族。最典型代表为鲜卑族,鲜卑族汉化之后基本就被认为是汉族,李唐王室就有鲜卑血统,但是一直被视为汉族正统。此外还有两晋南北朝时的两湖一带蛮,俚,僚等土着民族;五胡中的羯(该族也有可能是被灭绝了),南匈奴;个人认为满族也是;还有一些分化出来的小部族(如唐末牛逼哄哄的沙陀族)
(2)部分融入汉族。建立辽的契丹和建立金的女真。可以认为大部分人(如女真同族的渤海国,早就汉化了)都已经融入汉族,不过也有部分分别成为了其他民族,如达斡尔(契丹裔)和满族(女真裔),当然现在满族也融入了汉族。
(3)不完全融入汉族。主要是西南蛮族和南方苗越等,大体与汉族相近,但是仍保留一定族群差异,多数目前还被认作是少数民族。
此外,有一些历史上的民族下落不明,可能也是融入汉族了(如西夏的党项)。
个人认为,汉族同化北方民族基本上被征服后被动汉化,同化南方民族则是统治中心难移后(被北方异族打跑到南方)的主动汉化。

⑶ 有人说中国历史上汉族同化了许多少数民族,汉族是如何做到的

汉族的前身是华夏族,华夏族的生活区域主要在黄河一带。汉族最早形成于汉代(汉族的名字就这么来的),这时已经将南方的百越融合了进来,可以说,华夏和百越是汉族的两大先祖,华夏的祖先是炎黄,百越的祖先是蚩尤。在此后的文明进程中,很多少数民族的全部或者部分融入了汉族,比如南匈奴、鲜卑、东胡、羌、羯、突厥、党项、契丹、女真(金王朝)、南诏等等,汉族的认同是建立在文化认同上的,血缘并非民族辨异的依据。相反,汉族知识分子提出夷狄可以进而为中华,中华可以退而为夷狄的说法,也就是说接受中华文明的外族人也是中华人,放弃文明而接受野蛮的汉族人也是夷狄。 凡是融入汉族的外族,都无一例外地接受了汉语汉文,地方口语中也有不少因为民族融合而带来的因素,比如胡同、把式来自于蒙古语,然而这些影响主要体现在词汇方面,同一句话,用各地的方言说出来,其发音都是类似的,主要体现在声母的一致,韵母比较相近。 鲜卑,匈奴这些少数民族认为自己与汉族同祖宗说明了汉族是个多民族融合的民族。

⑷ 我国历史上有几次民族大融合

我国历史上主要有四次民族大融合: 一、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民族大融合是春秋、战国时期,特点是在中国腹心地区进行的,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民族——汉民族。 二、中国历史上第二次民族大融合是魏晋南北朝时期。特点是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三、宋辽金元时期。这一时期民族融合的特点,是在边疆地区进行的,不仅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大量的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四、第四次民族大融合时期是清代。这一时期奠定了现在中国疆域和以汉民族为主体的中华民族的基础。希望本回答可以帮到你!

⑸ 汉族从何时形成又融入了多少个少数民族

从约公元前5000年起,当今汉族的主体华夏族在黄河流域起源并开始逐渐发展,进入了新石器时期,并先后经历了母系和父系氏族公社阶段.公元前2700年,活动于陕西中部地区的一个姬姓部落,首领是黄帝,其南面还有一个以炎帝为首的姜姓部落,双方经常发生摩擦.两大部落终于爆发了阪泉之战,黄帝打败了炎帝,之后两个部落结为联盟,并攻占了周边各个部落,华夏族的前身由此产生. 是汉族融入其他民族,不是别的民族融入汉族

事实上从五胡乱华开始,中国就一直不是汉族在统治

五胡乱华,经过了近二百多年杀戮,中原的汉人终于从七八千万杀到了两百万不到,真正的汉人在淮河以北的中原终于成了少数民族。

当唐朝鲜卑人统一这片土地的时候,匈奴人、氐人、羌人和鲜卑人取了一汉人的姓名,于是几百万的假汉人和二百万不到真正的汉人“融合”了一下 又变成了“北方汉人”。唐朝王室是鲜卑血统,并保持游牧民族的风俗习惯

当唐朝开始分裂的时候,契丹人成立了大辽。

北宋的时候,西夏人(羌人的一支)成立了西夏国

当北宋南迁的时候,女真人打败了契丹人,并且打下了北宋的国都东京(汴梁)。成立了大金国。

当暖风熏的游人醉 只把杭州当汴州的时候
蒙古人打败了女真人,但是他们看到江南的花花世界后 发现中原其实破落不堪。于是他们在逼陆秀夫带着宋朝的小皇帝跳崖自尽后,建立了元朝。
于是在北方的中原,村里要是有结婚的新人 ,新娘都要统统被类似现在村长的蒙古人,先**一夜。

明代,女真(金人的一支)经过了扬州大屠杀(嘉定三日) 嘉定大屠杀(嘉定十屠) 。。。广州大屠杀 等等,最后建立了清朝,定国都于北京。

在北京这些少数民族和他们的后代来到了北京后,创造出了满洲方言,因为政权的强势,他们把这种话以北京话或者普通话的名义强势的推广。(北京话或普通话有一个特点就是卷舌音,而真正的汉人说话是不卷舌头的,只有那些不会说汉语的S数民族把卷起舌头不伦不类的语言的结果。)

因此,中国3000年历史当中被外族统治就至少有2300年

1、商:东夷。

2、周:姬姓,来自西歧,今日陜西,与羌人混血。

3、春秋:

1)齐:姜姓,三苗后裔(南蛮)。
2)晋:汉人。
3)秦:西戎。
4)吴、楚、越:都是南蛮。

4、秦:西戎,今之藏族系,可能是氐人,故后来氐
人符坚建国也叫秦。史家为了区别,称之为
前秦。

5、汉:自称是汉人,其实很可疑。刘邦出身卑微,
而当时位居公、侯、伯以上者才有族谱。没
有族谱,而中原已被外族统治两千年,如何
确定是汉人?

6、三国:魏不详,蜀汉自称是汉人,吴为南蛮。

7、南北朝:
1) 南朝:晋室南迁压迫苗越,晋之血统不详。
2) 北朝:前凉:自称汉人。
后凉:氐族。
南凉:鲜卑。
北凉:匈奴。
西凉:汉族。
前赵:匈奴。
后赵:匈奴。
前秦:氐族。
后秦:羌族。
西秦:鲜卑。
前燕:鲜卑。
后燕:鲜卑。
南燕:鲜卑。
北燕:汉族。
大夏:匈奴。
成汉:氐族。
北魏:鲜卑。
北齐:汉族。
北周:鲜卑。

8、隋:杨坚为北周外戚,与鲜卑混血。

9、唐:李渊为“汉”与鲜卑混血。

10、五代十国:

1) 五代:

后梁:汉族。
后唐:突厥。
后晋:突厥。
后汉:突厥。
后周:汉族。

2). 十国:除北汉在山西之外,余皆在江南,与汉族根据地中原无关。

11、北宋:自称为汉族。比刘邦更可疑

12、金:西元1127年满清始祖女真人占领中原。

13、元:蒙古人,属匈奴。
中原至此已被外族统治2000多年,那来汉族?

14、明:自称汉族。但是,比刘邦、赵匡胤的“汉”血统更可疑。

15、清:满族,亦即女真人。

16、中华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血统上自称汉
人,而国籍上自称中国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
人口统计,公开通报的总人口12亿多之中,自
称汉族人口占10亿多,其余约2亿,为满、蒙、
藏、回、苗等53个少数民族。事实上,这12、3
亿人口,都不是汉族。

现在,中国人的血统,在中华民国称为中华民
族,而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中国民族。不管如何称
呼,两种名称都只有政治意义而无血统意义。根据以
上的分析,汉族名存实亡,中国人的血统不是属满、
蒙、藏、回、苗等五个主要族群,就是属其他48个少
数民族。实际上,中国大陆30几省的土地,自古就是
这53族的固有领土,中国统治下的各民族不但应该仔
细寻根,更应知道土地的历史。中国民族、中华民族
都是虚构的族名,都经不起历史、血统的检验,闽客
是越族,不是汉族。本网站为了迁就既有的错误,才
把闽客也称为汉人。

⑹ 历朝历代中,汉民都与哪些民族进行融合

在历史上,汉族与多个少数民族融合,造成这一点原因的还是民族之间的利益。从古到今,汉民与北方的匈奴,西边的吐蕃人,鲜卑人、胡人等。历朝历代,民族融合有的利于社会的发展,但大多数是攻城略地,一些遗留下的百姓和防守的兵士,随着时间的发展,他们被胡化。不过有的时期,民族之间的融合,诞生了新的时期,各民族之间友好发展,社会处于稳定的状态。

在各个时期,汉民与多个少数民族进行融合,但最终的结果无一不是被同化或战胜了敌人。虽说也有一些被胡化,但是汉人以自己的信仰立于各个朝代。民族之间的融合相对应解决了社会的矛盾,所以它的优势是非常大的。

⑺ 中国历史上有过几次民族大融合当时的情况是怎么样的

第一次大规模融合:华夏四夷融合为汉族

夏商周时期的华夏大地,星罗棋布地者形态各异的民族。总的说来,有古羌、夷、苗蛮、巴蜀、百越、西南夷几大群体。

古羌又被称为戎狄,图腾为羊,炎黄族就是出自于古羌,分布在青海、甘肃、宁夏、陕西、山西地区,直到春秋时期,依然有姜氏之戎和姬姓之狄。

夷擅长于射箭,图腾为鸟,主要分布在东方的山东半岛和淮河流域,被称为“东夷”。商朝的建立者就是夷的一支。

苗蛮在上古称为“三苗”,商朝称为“荆蛮”,西周时期建立了楚国。

百越位于东南沿海地区,主要有吴越、扬越、东瓯、闽越、南越、西瓯、骆越等。《汉书·地理志》记载,百越的分布“自交趾至会稽七八千里,百越杂处,各有种姓”。

巴蜀也就是四川地区古巴国和古蜀国。他们创造了先进的青铜文明。

西周建立后,周人自认为是夏朝的继承者,于是称呼自己为“夏人”,“华夏”,分封到了中原的诸侯国统称为“诸夏”。实际上,周人也是来源于羌,是羌族中最先进的一支,周人也是姬姓和姜姓长期通婚产生的民族。周人建立了周朝后,就将分布在四周的民族叫做“东夷”、“北狄”、“西戎”、“南蛮”,统称为“四夷”。华夷之辨的民族关系就形成了。


清朝建立后,废除了明朝推行了“华夷之辨”,认为汉族和周边的各族都是中国的民族。清朝第一次在外交上使用中国为国名,奠定了中国的法理基础。清朝开疆拓土,基本统一了东亚大陆,为现代中国的疆域奠定了基础。清朝入关后,满族积极学习汉族文化,到了清朝后期,满族已经和汉族没有多大的区别。于是乎,清末的梁启超提出了中华民族的概念,革命派如孙中山则提出了“五族共和”的思想。

⑻ 汉族究竟融合了多少民族

历史上很少有汉族融合其他民族的资料。
倒是有很多汉族消灭其他民族的资料。我无法想象在汉族文化非常发达的时候或者汉族合其他民族矛盾尖锐的时候,能否大规模通婚。
至于南蛮集团、东夷集团、淮夷集团,东越,百越,东胡、契丹、党项、女真、匈奴、羌、羯、氐、突厥、蒙古。
历史上也没有大规模通婚的记载。反倒是互相残杀的记载更多一些。举例:日本侵略中国的时候能否发生中日人民融合的情况吗?不能。因此,很难想象汉族和上述民族融合的情况。
只有一个例外,就是鲜卑人。他们由于需要汉族人的支持,所以大规模和汉族通婚,因此融合到汉族里了,但他们人数少,对汉族血统构成没有什么影响。
反而,现在国家政策照顾少数民族。凡是有一点少数民族的汉族人,为了高考,为了工作,都改为少数民族。
因此,汉族中拥有少数民族血统的人很少很少了。

⑼ 中国历史上一共有几次民族大融合

【第一次】 春秋战国时期进行于中国腹心地区,形成中华民族的主体——汉族。 据载,雁北一带上古属冀州,春秋时为北狄所居,聚居的少数民族有林胡、楼烦等部。战国时,赵国的势力扩展到这里,赵武灵王曾胡服骑射,向北开拓疆土,傍阴山筑长城,与匈奴、楼烦、林胡为界。当时雁北一带为少数游牧部落居住。 到秦统一时,一直处于北方的匈奴成为秦的强敌。秦始皇筑万里长城防匈奴。秦末汉初,匈奴在冒顿单于统治下,武力达到了空前未有的强盛。它灭东胡,败浑庚,征楼兰,拥骑兵三十万。西汉初年,连年侵入边境,劫掠人口牲畜,“小入则小利,大入则大利”,成为边境的大患。公元前200年,汉高祖刘邦亲率大军三十万北击匈奴,被冒顿骑兵四十万围于平城,用陈平秘计才算解围。至此以后的六十多年时间里,西汉政权一直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任其在边境地带肆虐。当时的雁北一带,居民是极其有限的。除平城外,大约只有马邑一座小城。到汉景帝时,由于经济上的逐渐繁荣,军事实力也逐渐增强,汉与匈奴的军事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匈奴只能“小入盗边”。公元前133年,汉武帝开始对匈奴进行长期的讨伐战争。汉兵三十万埋伏在马邑附近的山谷中,遣马邑人聂翁壹诱匈奴主力,准备一鼓聚歼,不幸谋泄未成。从此就拉开了讨伐匈奴大战的序幕。之后的二十多年,汉派将军卫青、霍去病连续三次讨伐匈奴,大败之。匈奴内部分裂后,南匈奴投降了汉朝,北匈奴远逃荒漠。不久首领郅支单于被汉击杀。从此匈奴亲汉,北方边境问题得到了基本解决。塞外高原第一次出现了“边城晏闭,牛马布野”的和平景象。匈奴降汉后,汉安置降众于朔方(内蒙)、云中(雁北)一带,称为属围。 此后,西晋时期的十六国大乱,雁门一带被一部新起的少数民族——鲜卑部占领。 【第二次】 魏晋南北朝时期,民族迁徙出现对流,一部分汉族往周边去,周边少数民族往内地来。 东胡鲜卑族本来是居住在辽西的一个少数民族,东汉桓帝时,檀不愧建国。檀不愧死后,部众离散。魏晋时,鲜卑部宇文氏,慕容氏,拓拔氏相继兴起,这些部落乘中原大乱之机,纷纷出兵侵占中原,建都立国,如慕容部建前燕,宇文部建北周,拓拔部建魏。当时的雁北一带较长时间都为鲜卑拓拔部占领。拓拔部正处在原始社会向奴隶社会过度阶段,完全是游牧部落,居并州塞外。此时黄河流域正经受前所未有的大破坏,塞外高原在这些游牧部落的统治下的经济也不可能发达。 西晋初期(310)晋朝封鲜卑首领猗卢为代公,割刭领以北地(代县勾注山以北)给猗卢。314年进封代王,建都盛乐(呼市南)。之后鲜卑内部混乱,互相残杀。直到333年什翼犍即代王位,统一诸部,又开始强盛起来,但不久被前秦苻坚击败,逃漠北。386年什翼犍孙拓拔圭继代王位,改国号魏,他东攻西掠,南伐中原,在参合陂大破后燕军,占领了黄河以北,398年建都平城(大同)。次年称帝(魏道武帝),就是中国历史上的北朝。从此,鲜卑部又在雁北定居。 北魏建都平城后,雁北一带出现了第二次经济繁荣时期,桑干河两岸又开始建立城邑。天兴中(398-404)置恒州(雁北一带)领八郡、十四县。 这一时期,社会比较安定,各族人民和睦相处,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据《魏书》载:跋谓毗曰:“垒北地瘠,可居水南,就耕良田,广为产甘,各相劝励”(《北史·和跋传》)。燕风出使前秦时对苻坚说,魏:“控弦之士数十万,见马一百万匹,”坚曰:“云中川自东川至西河二百里,北山至南山百余里,每岁孟秋,马常大集,略为满川,以此推之,使人言犹未尽。”这些片段的记载说明,处于畿内地的雁北地区生产是大发展了,这一时期,鲜卑族又与汉族人民逐渐融合,这种状况大约维持了一百多年。 公元493年,魏孝文帝迁都洛阳,随着北魏的衰落,雁北一带由畿地再次变成了边疆,处于鲜卑北方的柔然逐渐强盛。魏在外长城设怀荒等六镇防柔然。孝昌中年(526)柔然陷恒州。魏只好把雁北各州、郡、县寄自肆州(忻州),从此,塞北经济再次遭到破坏。北齐时,虽然再次统一北方,但由于时间短促(仅20余年),经济未来得及恢复。恒州一带又被灭柔然而起的突厥部占领。公元563年,突厥与周通婚,出骑兵十万,自恒州分三路进关,合周兵攻齐晋阳,突厥沿路大掠,人畜不留。 【第三次】 宋、辽、金、元时期,进行于边疆地区,不仅少数民族融合于汉族,而且大量汉族融合于少数民族。 中原结束了西晋以来三百多年的战乱,到南北统一的社会繁荣时期——隋王朝时,雁北一带仍为突厥占领。隋文帝离间突厥内部,派兵出朔州道大破突厥沙钵略军。沙钵略逃走。突厥分东西两部。隋再次收复塞外。这时雁北一带仅有马邑、定襄两郡,马邑郡统县四,户四千六百七十四,定襄郡统县一,户三百七十四。(《隋书》)人口如此稀少,可见其经济状况了。但这种状况也没有维持多久。隋末,中原大乱,突厥再次成为北方强国。荒淫无耻的隋炀帝曾到北境游玩,遭到突厥始毕可汗骑兵的袭击,慌忙逃回雁门,突厥兵围雁门,城中兵民死守,等待援军到来方才解围,突厥望北撤去。之后,雁门各郡虽属隋,但实际为突厥所占据,隋末大乱时,马邑刘武周起兵反隋,就是依靠突厥起兵的。 唐初,李世民兼并割据,打败据并州称帝的刘武周和割据朔方作乱的梁师都,击败突厥兵。630年,突厥被唐灭,从此雁被一带再次为中原所有。此后的三百年,塞外虽然仍是边防要帝,但生产有了一定的发展,经济沙锅内进入了第三此繁荣时期。 天宝初,默啜兴起,经常深入内地掳掠人畜,唐朔方节度使王忠嗣破默啜,再次巩固边防。据说唐时的金城县旧城即是王忠嗣所筑。这说明唐中叶以后,雁北的经济又逐渐趋向繁荣。 但是,唐末至五代后晋天福年间,雁北一带又换了主人,经济也再次繁荣。这与李克用父子在此经营多年是分不开的。 五代前期的安定局面并没有维持多久,李嗣源死后,代唐而立的后晋高祖石敬瑭(李嗣源女婿),为了取得中原政权,拜北方契丹主为父,出卖国土,换取儿皇帝名号。936年,石敬瑭即皇帝位。派桑维翰为使,割幽、蓟、瀛、涿、檀、莫、顺、新、妫、儒、武、云、应、寰、朔、蔚十六州给契丹。此后的三百多年,雁北一带长期与中原分离。 宋辽大战后,辽主派礼部侍郎刑抱朴(应州人)镇抚州民。经辽统治者的多年经营,经济才逐渐恢复和发展起来,这期间也正是辽王朝的鼎盛时期,边境也相安无事。这从辽清宁二年建筑的、耗资巨万的应县木塔和清宁八年建筑的大同华严寺可以看出来。辽主敢于在边境地带大兴土木,说明这时期的雁北一带生产有了发展,经济趋向繁荣。 此后又经过六十多年,女真族金兴起,辽朝衰败。公元1124年,金灭辽。从此,继契丹之后,女真族又成为雁北的主人。 金朝末年,成吉思汗的蒙古部落兴起,从1271年开始,连年发动大规模的侵略战争,每过一地,大肆掳掠,处于边陲之地的雁北又遭到了战乱的祸害。这次战乱一直延续了近二十年。直到1230年7月,蒙古军窝阔台部攻下天成堡,经西京(大同)至应州,在雁门关与金兵激战,破代州,占领山西。从此雁北又归属蒙古。蒙古族在与汉族人民的共同生活中,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从民间流传的夜灭元朝的传说中,可以看出当时的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的激烈。但是,尽管这样,各族人民却在长期的斗争生活中,逐渐融合了。 由于金元以来统治阶级对人民残酷的经济剥削与政治压迫,加上当时连年发生的水、旱灾荒,雁北的经济也遭到很大的破坏。人口大量逃亡。 明初,明成祖为了发展边疆经济,曾从山西腹地大量移民充实塞外。明朝末年,兴起的后金兵也曾进入雁北灵邱、应县一带。 清朝,雁北没有经过大的战乱,经济由所发展,而且逐步移来一部分满族人民。使几千年以来的民族大融洽更稳定地向前发展。 “野蛮的征服者总是被他们征服了的民族的较高文明所征服”。生产关系落后的少数民族在和汉族人民的不断交往中,很快被汉族的高度文明所征服。他们在和汉族人民相处中,发展了经济,交流了文化,逐渐与汉族融合,形成了我们今天人口繁衍的中华民族。

⑽ 我请问汉族人历史上到底融合了哪些民族,有没有融合其他人种

2000年完成的人类基因组计划对全球各地的人群进行了DNA检测,并进行了系统的对比,从而对人类的种族进行了重新划分。

总的来说,北方汉族的民族源流比较单一,民族融合很少。南方汉族融合了很多南方少民,但是他们的外观更接近原始黄种人。

模糊的历史纪录是不信的,而且较真儿的看,历史中的明确的有关民间广泛存在的民族融合记录完全没有。

棕色人种(高颧骨,小眼睛,单眼皮,眼窝浅,塌鼻梁,宽下颌)较早的到达了亚洲,今天的蒙古人有70%以上的棕种血统。原始的黄种人很像北欧人(大眼睛,双眼皮,眼窝略深,中等鼻梁,低颧骨,高眉骨,尖圆脸),但是汉人的祖先到达东亚的时候,携带的女性太少,于是他们就杀光了棕种男人,掠夺了大批棕种女人,经过融合之后,汉族就长成现在的样子了。然后汉族又扩张到全国各地。所以汉族的相貌介于纯黄种人与棕色人种之间。

有些南方少数民族是从海边向内陆走的,生活条件好,女人多,所以对棕种人的屠杀更彻底。南方汉族吸收了南方少民血统,黄种人血统有所回升,所以眼窝比北方较深,颧骨也比较低。

在汉族形成之后,北方汉族很少与少数民族融合。

突厥人的Y染色体编号中普遍存在R1a1),但是汉族里只有比较古老的R,没有R1a1。

蒙古人中有一个比较重要的C3c,这可能是成吉思汗的标记,北方少数民族普遍存在。汉族有很少的C3,C3c一个也没有。

通古斯人中普遍存在从中国南方迁徙来的O2产生的O2b,在南方没有这个分支。而中国北方汉族别说O2b,连O2根本就没有。

这些抽样基本上是几百人几百人抽的,总数也就几千到一两万(具体我没统计过),就算上千万的抽样,这些没抽到的类型也不会超过千分之一。从这里看,在中国北方,民族融合微乎其微。

阅读全文

与汉族历史上共融合了多少个民族相关的资料

热点内容
word中化学式的数字怎么打出来 浏览:739
乙酸乙酯化学式怎么算 浏览:1404
沈阳初中的数学是什么版本的 浏览:1350
华为手机家人共享如何查看地理位置 浏览:1042
一氧化碳还原氧化铝化学方程式怎么配平 浏览:884
数学c什么意思是什么意思是什么 浏览:1408
中考初中地理如何补 浏览:1299
360浏览器历史在哪里下载迅雷下载 浏览:701
数学奥数卡怎么办 浏览:1387
如何回答地理是什么 浏览:1023
win7如何删除电脑文件浏览历史 浏览:1055
大学物理实验干什么用的到 浏览:1484
二年级上册数学框框怎么填 浏览:1699
西安瑞禧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浏览:973
武大的分析化学怎么样 浏览:1248
ige电化学发光偏高怎么办 浏览:1337
学而思初中英语和语文怎么样 浏览:1650
下列哪个水飞蓟素化学结构 浏览:1423
化学理学哪些专业好 浏览:1486
数学中的棱的意思是什么 浏览:1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