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四川省广德属于哪个市
四川省没有广德这个地方,广德属于安徽省宣城市下辖的县。
广德县,隶属于安徽省宣城市。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县境介于北纬30°37′—31°12′,东经119°02′—119°40′之间,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
截至2016年,广德县下辖6镇、3乡,户籍总人口51.92万人。实现生产总值(GDP)202.8亿元,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9.6亿元,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1.9亿元。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39060元。三次产业结构为10.5:49.1:40.4。
广德县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有4A景区1家(太极洞风景区),3A景区7家(灵山大峡谷风景区、箐箐庄园景区、宣木瓜文化旅游景区、桃姑迷宫景区、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合生态景区、紫金寺景区)。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旅游经济百强县。 2017年10月,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广德建县已有1800年的历史,古称桐汭。
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
秦属鄣郡。
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迁郡治至宛陵(今宣州市)。原郡治周围地区设故鄣县,隶扬州丹阳郡。广德地属故鄣县。
东汉建安初,“策已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拆故鄣置广德县。县名是取美名,意在标榜“皇恩浩荡,帝德广大”。建安五年(200年)“徐琨以督军中郎将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建安八年(203年),吕蒙因从孙权讨伐丹阳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县治在今县城西南境内,仍属扬州丹阳郡。
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属扬州宣城郡。
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并广德、故鄣、长城、阳羡、义乡五县地立绥安县,属宣城郡。
泰始四年(468年)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
齐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
梁绍泰元年(555年)于广德增置广梁郡(《隋书地理志》避炀帝讳,写成‘大梁郡')及石封县,郡、县治均在今广德桃州镇。侯景乱后还封徐度为广德侯,广德县为其侯国封地。陈永定二年(558年)改郡名为陈留郡,改广德侯国为县。
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并广德(《隋书·地理志》讳作‘大德')、安吉、原乡、故鄣四县入石封,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仁寿三年(603年)属湖州。大业二年(606年),复属宣州。翌年,宣州改称宣城郡。
唐武德三年(620年)以绥安县置桃州,原绥安县地分置绥安、桐陈、怀德三县,桃州领之。七年废桃州,并桐陈、怀德入绥安,属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宣城郡。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因肃宗讳恨安禄山,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州。
五代十国吴广德县属宁国军宣州。五代南唐初广德县属西都江宁府,保大八年(950年)在县设广德制置司仍属江宁府。
北宋废制置司,广德县如故。宋开宝八年(975年)广德县属宣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广德军,治广德县。端拱元年(988年)析广德西北桐乡、昭德、临湖、原通、妙泉五乡置建平县,隶广德军。至道三年(997年)属江南路,天禧二年(1018年)属江南东路。
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广德军为广德路,路设总管府领广德、建平两县,属江浙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领该地即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改广德县为广阳县,广兴府辖广阳、建平两县,属江南行中书省。
明洪武元年(1368年)广兴府属京师直隶,不久改称广德府。四年九月改府为州。十三年四月省广阳县入州,领建平县。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南京。
清顺治广德州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安徽布政使司,咸丰四年(1854年)暂归浙江巡抚代管,同治三年(1864年)复属安徽省,隶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道。
民国元年(1912年)4月改州为县,不领建平县,直属安徽省。1914年至1918年属安徽省芜湖道。1918年芜湖道撤,直属安徽省。1922年春至10月属宣城首席县长。1922年10月后至1930年8月属安徽省第九行政区。1930年8月以后属安徽省第六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德县初属皖南人民行政公署宣城专区。1952年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71年3月属安徽省芜湖地区。1980年2月属安徽省宣城地区。
2000年属宣城市。2011年被批准为安徽省直管县。
根据宣城市第三届人民代表大会上《政府工作报告》和中共广德县第十三次代表大会,在十三五计划内广德县将撤县建市——广德市。
⑵ 广德县的文化
祠山文化
祠山文化,是指西汉末年起,以安徽省广德县横山为中心,遍及江淮和东南沿海广大地区,由缅怀治水英雄张渤关爱民众、弥灾捍患、勇于献身的精神而形成的官民共祷的祭祀文化,因唐玄宗赦封横山为祠山得名。 ”张渤治水的传说“,被列入广德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吴文化
广德早期是一个传统的吴文化地区。据县志记载:建安初,孙策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分故鄣县地始置广德县。广德虽然地处吴头楚尾,但区治上多隶属江浙。从唐末至宋以来,虽然战乱不断,广德基本上是受以扬州(今江苏扬州)、建康(今江苏南京)为中心的地方势力控制。吴、南唐政权多次曾派使前往广德祠山祖殿祭祀祈祷。
元至正十四年,改广德军为广德路,属江浙行中书省。元至正十六年,朱元璋改广德路为广兴府(不久改称广德府),属江南行中书省。明初,改广兴府为广德直隶州。因此,从地缘政治的角度考量,早期的广德应是吴文化占主导地位的地区。从广德甘溪沟土着人吴侬软语的方言中,也可以窥见广德地区早期吴文化的渊源。另外的因素就是就是祠山文化的兴起与传播。
明朝徐应秋《玉芝堂谈荟》称“雷之布鼓,登之鬼市,河源地丘之神债,广德祠山之埋藏,是谓天下四异,非妄传也。”可见,祠山文化来源于吴越,勃发于广德,又张扬于吴越大地。祠山文化,既具有吴文化的典型特征,又是吴文化发展的一个极至。
徽文化
明清时期,徽文化逐渐成为广德的主流文化:
祠堂,起始于徽州,是徽州人文思想的高度物化,是封建宗法制度的载体,是族权自治的象征,也是徽州人最基本的人居环境。徽州的祠堂文化和牌坊文化、谱牒文化一起,组成了支撑封建宗法自治制度的三根支柱。自宋朝始,徽文化被徽商带进广德。随着徽商在广德的发展,宗法自治制度也带到广德,通过几十代人几百年的努力,徽文化以潜移默化的形式,经过同广德的本土文化的不断撞击、融合,从最初的互相排斥到后来的相互包容。发展到明代后,徽文化在广德地区已经占据主导地位。从幸存的凤桥大范村的范氏宗祠、誓节芦塘陈氏宗祠中,不仅能窥见徽派建筑艺术的精髓,更能洞见宗法自治的物化形式——祠堂管理模式。
牌坊作为徽派建筑艺术的代表,在广德的留存,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古代广德人对徽文化的接纳和归属。
谱牒文化与牌坊相似,广德保留下来的诸多宗姓的族谱,也反映了徽文化的影响作用。
移民文化
现代广德文化本质上是一种多元的移民文化,具有包容性的特点。在清朝末年到民国初年的半个多世纪中,广德逐步形成了以河南移民带来的中原文化和湖北移民带来的西楚文化为主的多元文化结构,其中尤以河南省光山县移民为众。
起初,这种移民文化是以较为封闭的形式存在,形成以村、镇为单位的文化割居现象。但是,经过半个世纪的两代人努力,广德的本地人和各地移民通过联姻、商贸、生产和社区活动等形式,加强了不同宗教、习俗、教育、伦理道德之间的各种文化交流。通过交流,各种文化扬长避短,取舍有度,从而形成了相互包容的地区特色移民文化。
四合地蹬子戏,四合地蹬子戏又名“地花鼓戏”,地摊子戏,是盛行在四合乡耿村、焦村、宏霞村的遐嵩片以及梨山一带的一种民间戏曲,是不需舞台的广场表演形式。因具有不受场地、时间限制等优点,所以受到广大老百姓的喜爱。2010年4月,四合地花鼓戏被宣城市人民政府、宣城市文化广播电视新闻出版局授予“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
桐夭村的旱船,旱船也称龙船、彩船。它是我国民间的一种游艺。广德县最有名气的旱船当数桃州镇白桥村(原属高湖乡)桐夭村的旱船。该地旱船起源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初,至今已有九十余年历史了。
广德四绝,就是在安徽广德县境内的四道特色菜,它们分别是:杨滩镇境内“御桌珍馐桐花鱼”,横山国家森林公园的“珍禽美味横山雉”,卢村乡的“山珍之珍笄山笋”,誓节镇的“珍稀沙河鳖”。
广德天下第一鲜,广德县的天下第一鲜是只需要闻到它的香味就能让人垂涎欲滴。而天下第一鲜却是无意中得来的美食。是靠嗅觉就能判断是否地道的一道汤菜。是专属于广德的味道。 民众教育馆
广德县民众教育馆始建于民国13年(1924),馆址在文庙西侧(现人民广场西)。25年迁至西大街真武庙(现增谷路北端)。次年,抗日战争爆发,改称流动施教团。32年,复称民众教育馆,馆址在西南乡崇法寺。其主要活动为开展平民教育,设有问字处,阅报处、图书室等。抗战前后,曾组织过球类、棋类、歌咏、婴儿健康、自由车(自行车)比赛和小型业余演出,并举办“抗日建国图画展览”、“国货与敌货展览”等。34年底,民众教育馆停办。
文化馆
县文化馆建于1950年2月,馆址设在北大街。初称为广德县人民教育馆,次年改称县文化馆。1957年迁入南二街(今桃州路)新址。1969年1月,县文化科、文化馆、新华书店等单位合并成立“毛泽东思想宣传社”。一度文化馆又与桃州戏院合并。1978年恢复原建制后干部、职工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干部、职工20余人,设行政、宣传、文艺3个组。
区、乡(镇)文化站1953年全县9个区各设有1个文化站。此后,随着行政区划的调整变更,1956年只设誓节、柏垫、邱村3个文化馆。1958年“人民公社化”后,除城关外,又改设五个公社文化站,1962年,原公社文化站升格为区级站,改称为中心文化站。1975年,各站都新建了办公用房,增加了人员、设备。1976年5月,开始试办社办公助文化站。1986年全县有乡办公助文化站23个,其中砖桥文化站建有两层楼房1座,设图书、游艺、录像放映等室。1987年底,全县共有乡(镇)文化站28个,人员36人。
图书馆
广德县图书馆的前身是县文化馆图书阅览室,原藏书4500册。1981年与文化馆分开,单独建馆,有馆舍150平方米,管理人员4人。以后,人员、藏书、设备逐年增多。1987年底,有工作人员12人,藏书45300余册,其中善本古籍1852册,期刊报纸330余种。读者人数已由建馆初期的每月几百人次增至2000余人次。
档案馆
1958年11月,中共广德县委和县人民委员会档案室合并成立广德县档案馆,有专职干部2人。1963年11月,广德县档案管理科成立,与县档案馆合署内公,一个机构,两块牌子。“文化大革命”开始后,机构裁撤,人员下放。1973年7月恢复县档案馆。1980年11月成立广德县档案局,仍与县档案馆合署办公。1987年底,有库房296.5平方米,人员8名,收藏档案全宗85个,各类档案、资料计27121卷(册)。其中文书档案12925卷,科技档案135卷,专门档案2676卷,资料11385卷。长期以来,档案只供内部使用。后经全面整理,部份向社会开放。1980~1987年为各界人士提供凭证和数据资料1.7万余卷次。1987年县档案馆被评为全省档案工作先进单位。 大圣宝塔
位于桃州镇迎春街北侧,北宋太平兴国四年(979)始建。初为五层六门砖塔。宋元符二年(1099)十二月二十七日夜“为火焚”。元符三年(1100)至崇宁四年(1105)六月,由宋荣、宋宗弟兄领头重修为七级浮屠。后几经修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遭火灾,飞檐、楼板、塔顶化为灰烬,仅存砖制塔体。1956年11月,安徽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4年7月,由国家文物局拨款重修,1986年4月全面修复。现塔高42米,底座周长26.4米,七级六门,六角飞檐。覆铁锅式塔顶,飞檐均铺青灰色简瓦,造型瑰伟。塔侧尚存唐代古井一口和明代植银杏树一株。
崇法寺
位于四合乡洪冲村耿村河北岸。据史志载:该寺始建一说在唐贞观间(627~649),一说在唐天衤右中(904~907),后历代多次修缮。原寺院有三座殿宇,排列在一条中轴线上,一进西侧有戏楼,后殿已毁,现存中进大佛殿和前进天王殿,现存建筑经国家文物局和南京工学院专家鉴定,其主体为明代结构。1983年6月,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保安寺
又名崇福寺,位于砖桥乡陈家边保安山。唐天宝七年(748)建,后圮,明代重修。清康熙六十年(1721)、干隆二十五年(1760)重修,咸丰十年(1860)战乱又毁。同治间(1862~1874)重修大殿,光绪十八年(1892)再修。该寺原为三进两院,中进与后进1968年拆毁。仅存前殿,为典型的清代建筑,现作民居。
桥头村戏楼
位于卢村甘溪桥头村,始建年代不详。太平天国革命前尚有祠山庙宇及看楼,与戏台组合成群。现存建筑面积86.4平方米,舞台用木板铺成,台面高出地面2.2米,台口宽2.74米,进深3.43米,面积约20平方米,总体结构为明架抬梁,山墙架穿斗式,现楼面及部分梁架已朽,总体面目犹存。
陈氏宗祠
位于誓节镇芦塘村左,祠内碑文记载系明万历十八年(1590)重修,砖木结构,三进两院,总面积668.5平方米。未曾大修,仍基本完好。范氏宗祠原称范公祠,亦名文正堂,为祀宋名臣范文正公仲淹的祠庙。位于凤桥乡范村村中,砖木结构。原为二进一院,占地512平方米。门外石狮一对。现存后进5间,面积123平方米,基本完好。该祠宋绍兴九年(1139)初建,明景泰三年(1452)重修,主体为明代建筑。《范氏宗谱》称系文正公二子纯仁后裔所建。 省级
广德民歌,皖南根雕,明德折扇。
县级
第一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张渤治水传说,柏垫西坞马灯,东亭狮子舞,柏垫张复菜刀制作技艺,广德绿茶制作技艺,誓节桑园木榨榨油技艺,誓节杨杆传统制陶技艺,邱村芦塘凉席传统编制技艺,广德祠山庙会。
第二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皮影戏,刘文静与灵山寺传说,桃姑迷宫传说,东亭湖的传说,“三山不见山”传说,高庙米酒,甘溪方言,易棋。
第三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青狮墩(灯)、郎步街(西关街)的传说、建平竹篮编织、大王龙灯、海峰造纸术、横冲旱船(灯)、大费金龙(灯)、邱村民歌(车水号子与薅秧号子)、山北船灯编织扎制、老鸦山闷酱腐乳制作、太极洞的传说、耿村竹编、大板龙、娘娘石的传说、仁和竹编。
⑶ 广德县属于安徽哪个市
广德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宣城市代管。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交界处,东和东南连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南邻宁国市,西接宣州区、郎溪县,北界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介于北纬30°37′—31°12′,东经119°02′—119°40′之间,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
根据2017年政府官网显示,宣城辖宣州区1个市辖区和郎溪、绩溪、旌德、泾县4个县,代管宁国、广德 2个县级市。宣城市共有24个乡,57个镇,14个街道,730个村,156个社区。市政府驻地宣州区。
⑷ 广德县属于安徽哪个市
广德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宣城市代管。位于长江三角洲西部,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交界处。东和东南连浙江省长兴县、安吉县,南邻宁国市,西接宣州区、郎溪县,北界江苏省溧阳市、宜兴市。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
广德古称桐汭,建县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东汉建安初,策已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拆故鄣置广德县,县名意在标榜皇恩浩荡,帝德广大。广德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庄、清末名臣张光藻、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的出生地。
⑸ 广德的历史100字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区域面积 2165 平方公里,人口51.5万,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 4 个省会城市和 16 个大中发达城市,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铁路复线、 318 国道和3条省道穿境而过,溧广高速正在修建中,已完成规划的商杭高铁规划中设有广德站,交通便捷,运输发达,素有 " 三省通衢 " 之美誉。环绕四周的有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合肥骆岗等机场和上海、芜湖、南京、宁波等港口,物流畅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广德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
⑹ 广德是哪个省的城市
广德市安徽省辖县级市,由宣城市代管。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
广德市活立木总蓄积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被评为“全国绿化模范县”、“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全省林业产业十强县(市)。2019年8月,广德撤县设市获批,由安徽省直辖宣城市代管。
城市历史:
广德古称桐汭,建县已有1800余年的历史。东汉建安初,“策已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拆故鄣置广德县,县名意在标榜“皇恩浩荡,帝德广大”。广德是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庄、清末名臣张光藻、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的出生地。
⑺ 广德县是不是军事要地
广德县" 三省通衢 ",在古代史重要的战略要地,但在今天太平盛世就是一个普通的县城
广德建县已有1800年的历史。广德古称桐汭。春秋战国时,先后属吴国、越国、楚国。秦属鄣郡。西汉元封二年(前109年)改鄣郡为丹阳郡,迁郡治至宛陵(今宣州市)。原郡治周围地区设故鄣县,隶扬州丹阳郡。广德地属故鄣县。东汉建安初,“策已平定宣城以东”地区,孙吴拆故鄣置广德县。县名是取美名,意在标榜“皇恩浩荡,帝德广大”。建安五年(200年)“徐琨以督军中郎将从破庐江太守李术封广德侯”。建安八年(203年),吕蒙因从孙权讨伐丹阳有功,“拜平北都尉,领广德长”。县治在今县城西南境内,仍属扬州丹阳郡。西晋太康二年(281年),改属扬州宣城郡。南朝宋永初三年(422年)并广德、故鄣、长城、阳羡、义乡五县地立绥安县,属宣城郡。泰始四年(468年)改属南徐州义兴郡,不久废。复置广德县,仍属宣城郡。齐广德县属南豫州宣城郡。梁绍泰元年(555年)于广德增置广梁郡(《隋书地理志》避炀帝讳,写成‘大梁郡')及石封县,郡、县治均在今广德桃州镇。侯景乱后还封徐度为广德侯,广德县为其侯国封地。陈永定二年(558年)改郡名为陈留郡,改广德侯国为县。隋开皇九年(589年)废郡,并广德(《隋书·地理志》讳作‘大德')、安吉、原乡、故鄣四县入石封,改石封为绥安县,属宣州。仁寿三年(603年)属湖州。大业二年(606年),复属宣州。翌年,宣州改称宣城郡。唐武德三年(620年)以绥安县置桃州,原绥安县地分置绥安、桐陈、怀德三县,桃州领之。七年废桃州,并桐陈、怀德入绥安,属宣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属宣城郡。至德二年(757年)九月因肃宗讳恨安禄山,改绥安县为广德县,属宣州。五代十国吴广德县属宁国军宣州。五代南唐初广德县属西都江宁府,保大八年(950年)在县设广德制置司仍属江宁府。北宋废制置司,广德县如故。宋开宝八年(975年)广德县属宣州。太平兴国四年(979年)置广德军,治广德县。端拱元年(988年)析广德西北桐乡、昭德、临湖、原通、妙泉五乡置建平县,隶广德军。至道三年(997年)属江南路,天禧二年(1018年)属江南东路。元至元十四年(1277年)改广德军为广德路,路设总管府领广德、建平两县,属江浙行中书省。至正十六年(1356年)朱元璋占领该地即改广德路为广兴府,改广德县为广阳县,广兴府辖广阳、建平两县,属江南行中书省。明洪武元年(1368年)广兴府属京师直隶,不久改称广德府。四年九月改府为州。十三年四月省广阳县入州,领建平县。永乐元年(1403年)直隶南京。清顺治广德州属江南左布政使司,康熙六年(1667年)改属安徽布政使司,咸丰四年(1854年)暂归浙江巡抚代管,同治三年(1864年)复属安徽省,隶徽宁池太广道及皖南道。
⑻ 广德县属于安徽哪个市
广德县属于安徽宣城市。
广德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介于北纬30°37′—31°12′,东经119°02′—119°40′之间。
2019年10月8日,被评为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
截至2019年底,广德下辖6个镇、3个乡,另设有1个开发区,总面积2165平方千米,广德人民政府驻桃州镇。
(8)广德历史到底有多久扩展阅读
广德县的相关明细
据了解,作为“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广德有4A景区1家(太极洞风景区),3A景区7家(灵山大峡谷风景区、箐箐庄园景区、宣木瓜文化旅游景区、桃姑迷宫景区、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和合生态景区、紫金寺景区)。
因此,广德已经被评为全国十佳生态休闲旅游城市、中国生态旅游经济百强县,2017年10月还被住建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⑼ 安徽广德怎么样
一、年号1、广德(763年七月—764年十二月)是唐代宗的年号,共计2年。2、广德(?-967年)是大理国皇帝段思聪的年号。二、地名广德县是安徽省宣城市下辖的一个县。面积2165平方公里,人口51万。邮政编码242200。县人民政府驻桃州镇。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极洞即位于此。区位优越、交通便捷 广德县位于安徽省东南部,苏浙皖三省八县(市)交界处,东临杭嘉湖,北倚苏锡常,周边“两个半小时经济圈”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等4个省会城市和16个大中发达城市,是安徽省唯一与苏浙两个发达省份毗邻接壤的县份,是东进西出的桥头堡、南北经济的结合点,是华东沿海经济挺进安徽等中西部地区的第一站。合杭高速、宣杭铁路复线、318国道和3条省道穿境而过,交通便捷,运输发达,素有“三省通衢”之美誉。环绕四周的有上海虹桥、杭州萧山、南京禄口、合肥骆岗等机场和上海、芜湖、南京、宁波等港口,物流畅通,经济发展条件优越,广德已成为长三角经济向内地辐射的物流副中心。历史悠久、人杰地灵 古称桐汭,东汉建安初置广德县,取名意在“皇恩浩荡,帝德广大”,迄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上先后归属吴、越、楚国,受其文化传统影响深远。广德钟灵毓秀,代有名人。唐代农民起义领袖陈庄,清末名臣张光藻,我国着名地质学家和地层古生物学家许杰都出生在这里,明开国皇帝朱元璋曾驻跸广德祠山殿。广德是一个移民县份,由于历史上中原文化、徽文化和吴越文化的多重熏陶,铸就了广德人民热情、豪爽、好客、大度的优良传统。目前,在广德城乡经商兴企的外地投资者众多,无疑与文化传统息息相关。 旅游资源得天独厚 广德位于风光秀丽的皖南山区,属北亚热带湿润气候区,年平均气温15.4℃,年均降水量1328毫米,无霜期近300天,是休闲度假的理想场所。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太极洞,是华东地区最大的天然溶洞,与“钱塘江潮、登州海市、雷州换鼓”齐称“天下四绝”,素有“桂林山水、广德石洞”并相媲美之说;始建于公元979年巍巍壮观的天寿寺塔、古朴典雅的鼓角楼、闻名遐迩的岳飞抗金遗址、灵秀甲东南的桃姑迷宫、万顷碧波的卢湖竹海及富有浓郁祠山文化的横山国家森林公园,各以其独特风姿吸引着四海宾朋、八方游客。广德已经编制了全县旅游总体发展规划,正致力于把广德建设成为长三角发达地区旅游休闲的“后花园”。 物产资源丰富多样 广德区域面积2165平方公里,土地资源储备丰富,有耕地42万亩,林地171万亩。广德是“中国竹子之乡”、“中国板栗之乡”,被国务院列为“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和“全国经济林建设示范县”。境内竹林面积70余万亩,毛竹蓄积量1.4亿株,居全省第一、全国第六,板栗面积、产量居全省前列。广德是“长三角”地区少有的矿产资源大县之一,矿藏资源极其丰富,开发前景十分广阔。现已探明具有开采价值的就有:金、铁、铀、煤炭、石灰石、大理石、萤石等30多个品种,尤其是品位较高的黄砂,畅销长三角市场,年运销量达200万吨。 基础设施日臻完善 电力供应充沛可靠,有220千伏变电所2座,110千伏变电所4座, 35千伏供电主网覆盖全县,是安徽省唯一拥有2座220千伏变电所的县级城市。道路运输四通八达,全县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县城供水日产已达2.5万吨,日产10万吨的新水厂已动工兴建。城市建设日新月异,按照加快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的要求,修订完善了《广德县城市总体规划》,近期规划广德县城2007年目标为建成区12平方公里、15万人口。特别是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已成为吸引长三角投资者创业的腹地。按照建设长江三角洲一流开发区的目标,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举全县之力办好开发区。开发区位于县城东郊,规划总面积16.5平方公里,区内设有外贸加工、特色工业、高新技术产业和商贸综合服务等多个功能区。区内主干道按省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标准设计,供水、供电、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管线均已一次性铺设到位。 投资成本相对低廉 各项工作的规范完善和配套产业的建立健全,使广德的投资成本相对低廉。办公、生产用水1.3元/吨,经营门面及宾馆用水1.5元/吨;居民生活用电0.5元/度,大工业用电0.49元/度,普通工业用电0.57元/度,工业用电实行峰谷电价,谷电价格下调40%。工业用地价格优惠,其中,开发区对国家鼓励类项目用地给予再优惠和扶持。“广德县扩大开放、促进发展20条”、“广德经济技术开发区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及“鼓励引荐外来投资兴办工业项目奖励办法”等一系列政策文件,公开承诺让利于商、取信于商。 投资环境日趋优化 广德县委、县政府早在1998年就在全省率先推进了国有集体企业改革,着力解决体制问题。目前,国有集体企业改革全部完成,民营企业全面涌入,改革先行带来的体制优势日益显现。打造高效、务实、廉洁的服务型政府,是历届县委、县政府孜孜追求的目标。“三大中心”的设立是广德与外商之间架起的三座桥梁。县行政服务中心提供的“一站式”全程服务,始终体现出快捷、高效和方便;广德县外来投资者服务中心和广德县优化环境投诉中心是外商在广德的忠实代表,他们以维护外商的权益为已任,实行企业“绿卡”保护制度,及时帮助外商开展全程代理服务和投诉受理服务,坚决为外商在广德发展保驾护航。一年一度的公开评议机关活动,彻底扭转了机关作风。 2005年6月份,广德被评为浙商(省外)投资十大潜力城市之一。 经济社会蓬勃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广德县充分依托自身的区位优势、资源优势和体制优势,勇当宣城经济融入苏浙沪经济圈的排头兵,积极实施“工业兴县、竹业富民”发展战略,进一步推动了经济社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县域经济运行综合考评位次逐年上升,由1999年全省第51位上升到2004年第8位,跨入全省十强县行列。经济发展速度不断加快,自2001年以来,全县GDP增幅分别达6.2%、7.1%、13.0%、15.1%,财政收入增幅分别达2.3%、14.1%、18.1%、39.5%。尤其是我县在全市率先评审通过了《全县工业发展规划》,通过合理布局、产业定位,工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全县规模工业产值由1998年的约2亿元,发展到2000年的4.6亿,2003年10亿,2004年20.1亿元,6年之间翻了三番。通过近年来的不断发展,县域工业逐步形成了以机电、建材、生物化工、玩具服装、竹加工和农副产品加工等具有一定规模的六大产业。 如果您认为本词条还有待完善,需要补充新内容或修改错误内容,请 编辑词条 开放分类:中国竹子之乡、广德、中国板栗之乡 参考资料: 1.转载自广德县政府网( www.guangde.gov.cn) 2.松桥达良,《元号はやわかり—东亜历代建元考》,砂书房,1994年7月,ISBN 4915818276 3.李崇智,《中国历代年号考》,中华书局,2001年1月 ISBN 7101025129 4.所功,《年号の歴史―元号制度の史的研究》,雄山阁,1998年3月,ISBN 4639007116
⑽ 谁知道广德王国的历史
故鄣县包括现在的广德和安吉、长兴的一部分,西汉分封故鄣设立广德王国应该就在现在的广德县,另外广德曾经出土过广德国界的石碑,包括广德王刘氏家族在广德的家谱等,还有据说是广德王的墓葬,这些都进一步说明了广德王国与广德的关系,而记录在黟县应该是笔误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