⑴ 7.12号是什么日子
7月1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93天(闰年第19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72天,重大事件如下:
1913年——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1917年——溥仪复辟帝制结束。
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3年——察哈尔抗日同盟军向多伦发起全线进攻。
(1)历史上七月十二日有什么事件扩展阅读:
1927年7月12日 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陈独秀从此离开最高领导岗位
1927年7月12日 根据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改组,由张国焘、李维汉、周恩来、李立三、张太雷组成中央临时常务委员会。陈独秀从此离开中共中央最高领导岗位。13日,中共中央发表对政局宣言,谴责武汉国民党中央和国民政府的反动行径,宣布撤回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员,同时严正声明,中国共产党将继续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斗争,愿意同国民党的革命分子继续合作。
⑵ 2018年7月12日是什么节日
2018年7月12日不是节日。
历史上7月12日发生的大事有:
1884年——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诞辰年
1901年——地方实力派三请变法
1904年——智利诗人聂鲁达诞辰
1906年——冤案终于昭雪
1913年——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
1927年——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88年——钻井平台“风笛手阿尔发”号爆炸
1991年——香港发生开端口以来最大劫款案 1.676亿港元被劫走
1993年——军事家李达逝世
⑶ 7月12日是什么日子
7月12日历史事件精选
167年7月12日,汉朝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
1799年7月12日,英国发布禁令禁止政局结社。
1806年7月12日,在法国保护下,成立了莱茵联邦,参加的有巴伐利亚,符腾堡、美因茨、巴登和八个小公国。
1898年7月12日,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奖励科学发明的条例。
1900年7月12日,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
1901年7月12日,地方实力派三请变法。
1902年7月12日,澳大利亚通过限制移民法,并给予妇女选举权。
1906年7月12日,德雷福斯冤案昭雪。
1913年7月12日,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7月12日,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1917年7月12日,溥仪复辟帝制结束。
1937年7月12日,张寒晖谱写《松花江上》。
1941年7月12日,苏联和英国在莫斯科签订协定,为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1943年7月12日,二战:苏联红军在库尔斯克战役中转入全面反攻。
1949年7月12日,根据七届二中全会的决定,中央财政经济委员会在北平正式成立,计划并领导国家的财政经济工作,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财政经济委员会。
1967年7月12日,香港政府宣布香港岛及九龙实施宵禁。
1979年7月12日,吉尔伯特群岛脱离英国统治而独立,定国名为基里巴斯共和国。
1991年7月12日,香港发生开端口以来最大劫款案,1.676亿港元被劫走。
1998年7月12日,卢旺达胡图族极端分子向首都一家卡车旅馆内的电视观众射击,造成304人当场死亡。
1998年7月12日,法国足球队在世界杯决赛中以3比0战胜巴西足球队,首夺世界杯冠军。
2006年7月12日,刘翔在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了尘封13年的110米跨栏纪录。
⑷ 成吉思汗的历史事迹
成吉思汗意为“拥有海洋四方的大酋长"
出生地:斡难河右岸迭里温孛勒塔合(蒙古国境内,孛勒塔合有“孤山” 孛儿只斤·铁木真[1]之意)
武 器:苏鲁定(枪)
身 高:1.80米
属 相:马
卒 年:宋理宗寳庆二年 成吉思汗二十二年 金哀宗正大四年(1227年)
享 年:65岁
庙 号:太祖(1265年上庙号)
谥 号:圣武皇帝(1266年上谥号) 加谥:法天启运圣武皇帝(1309年加谥)
陵 寝:蒙古肯特山起辇谷
父 亲:孛儿只斤·也速该把阿秃儿
母 亲:弘吉剌氏·诃额仑(也译月伦)
兄 弟:拙赤合撒儿(简称合撒儿),合赤温,帖木格,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别勒古台,别克贴儿均为也速该别妻所生,别克贴儿被铁木真与合撒儿联手杀死,当时三人均为少年。别克帖儿对待兄弟几人傲慢,铁木真与合撒儿本想向别克帖儿屁股射箭以报复其傲慢,结果由于年少射技不佳,正中后心而死)
妹妹:铁木伦
骄 傲:
公元1206年统一蒙古各部
野狐岭一战击败金国主力军【以少胜多】
公元1218年灭西辽
横扫中亚,重击花喇子模国
遗 憾:
父被塔塔尔人以毒酒毒死
妻被蔑儿乞人抢走
十三翼之战失败
妹铁木伦的丈夫被堂兄忽察儿射杀
孙与婿在花刺子模被射杀(后屠城报仇)
生未见西夏覆灭
1227年农历七月十二日,成吉思汗病逝,至元二年(1265年)十月,元世祖忽必烈追尊成吉思汗庙号为太祖,至元三年(1266年)十月,太庙建成,制尊谥庙号,元世祖追尊成吉思汗谥号为圣武皇帝。至元八年(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大元”。至大二年(1309年)十二月,元武宗海山加上尊谥法天启运,庙号太祖。从此之后,成吉思汗的谥号变为法天启运圣武皇帝。
“铁木真·成吉思汗”的出生地,蒙古国史学家推测不一:
成吉思汗生于12世纪60年代初(1162)。后因父亲被杀,所部就分散了。经不断努力,联合札木合以及父亲的安答脱斡领勒,重组乞颜部,最后慢慢发展以至统一蒙古。当时,今中国北方区域处在女真金朝统治之下。大漠南北草原各部各自独立, 互不统属。金对其实行“分而治之”和屠杀掠夺的“减丁”政策。
1146年,蒙古部首领俺巴孩汗被金熙宗以“惩治叛部法”的名义钉死在木驴上。蒙古部落联盟曾经组织了多次反抗斗争,他们的几代先人为此付出了鲜血与生命。在这种社会环境下出生的铁木真,自然也将对金国的胜利看作是他一生中最主要的奋斗目标。 [3]
编辑本段
儿时经历
他一直把这个仇恨记在心里,正是这种几代冤仇导致了草原内外的长期征战,铁木真的母亲诃额仑夫人出身于弘吉剌部,同蔑儿乞人赤列都结亲。1161年秋,蒙古乞颜部首领也速该在斡难河畔打猎,发现了途经蒙古部驻地的诃额仑。他在几位兄弟朋友的协助下,根据当时的“抢亲”传统,打败了蔑儿乞人,抢来了诃额仑夫人,于是诃额仑成为也速该的妻子。
第二年,也速该生擒塔塔尔部首领铁木真兀格,恰好这时第一个儿子降生了。为了庆祝战争的胜利,也速该给自己刚出生的长子取名“铁木真”。铁木真9岁时,父亲被铁木真兀格之子札邻不合毒死。也速该死后,俺巴孩汗孙泰赤兀部的塔里忽台乘机兴风作浪,煽动蒙古部众抛弃铁木真母子,使其一家从部落首领的地位一下子跌入苦难的深渊。 [4]
编辑本段
唯一战败
铁木真18岁时,昔日仇敌蔑儿乞部的脱脱部长又抢走了他的妻子。铁木真向蔑儿乞部开战,打败了蔑儿乞人。1184年前后,铁木真被推举为蒙古乞颜部可汗。
铁木真称汗引起了雄心勃勃的札木合的忌恨,札木合纠合塔塔儿、泰赤兀等13部向铁木真发动了“十三翼之战”。这是铁木真一生所经历60余场战争中唯一一次战败。[5]
编辑本段
统一部落
随着自己力量的不断强大,铁木真开始向杀害父祖的敌人寻仇。败主儿乞部,杀其首领,部将木华黎父子投诚。后木华黎成为铁木真的第一名将,封太师国王,让他独当一面地侵略中原。
草原各部贵族害怕铁木真的崛起,推举札木合为“古儿汗”,即众汗之汗,誓与铁木真为敌。他们组建12部联军,向铁木真和克烈部发动了阔亦田之战。札木合率领的乌合之众经不住铁木真王汗联军的猛烈打击,不到一天就土崩瓦解,札木合投降王汗。随后铁木真进攻塔塔儿部,其首领札邻不合服毒自杀,塔塔儿部另一首领也客扯连投降。铁木真追击泰赤兀部,在指挥作战中被泰赤兀部将射中脖颈,生命垂危。第二天清晨,泰赤兀部众向铁木真投降。
泰赤兀部的覆灭,铲除了铁木真进一步统一蒙古各部的巨大障碍,而其几员部将如神箭手哲别、纳牙阿等却成为铁木真征服天下的得力助手和一代英雄。后来远征西辽消灭屈出律的是他们,第一次在西征中哲别和速不台作用最为特殊,追赶苏丹的是他们,活捉秃儿罕太后的是他们,败罗斯基辅大公的也是他们。
1202年秋,铁木真集中兵力,消灭了其宿敌塔塔儿部。1203年秋,铁木真袭击了一直与自己争战不休的王汗的金帐,王汗父子被打败。1204年,铁木真征服乃蛮部。
王汗只身一人想投奔乃蛮部,在乃蛮边界被边将当作奸细杀死,其子桑昆身死异乡。
强大的克烈部被灭,铁木真占据了水草丰美的东部草原——呼伦贝尔草原。蒙古草原上只剩下乃蛮部还有力量能够与铁木真对抗,败于铁木真之手的各部贵族先后汇集于乃蛮汗廷,企图借助太阳汗的支持夺回自己失去的牛羊和牧场。但草原人民并不希望部落林立的局面重演,而未经战阵的“太阳汗”也不堪一击,经过纳忽崖之战,乃蛮部被其彻底消灭。
编辑本段
崛起扩张
成吉思汗立国后,势力益盛,实行千户制,建立护卫军。开始对外发动大规模征服战争。经二十余年与西夏的战争 孛儿只斤·铁木真出征雕像,屡创西夏军主力,迫西夏国王乞降,除金朝西北屏障以顺利南下攻金。六年,亲率大军伐金,开始了为时 24年的蒙金战争。首战乌沙堡(今河北张北西北)获捷;再战野狐岭(今河北万全西北)、会河堡(今怀安东南),歼灭金军大量精锐;又战怀来(今属河北)、缙山(今北京延庆),大败金军十余万;重创金军于东京(今辽宁辽阳)、西京(今山西大同)、居庸关等地。后不断改变战法,分兵三路攻掠中原腹地及辽西地区。
成吉思汗九年三月,集兵大都(今北京)城下。料一时难以克城,遂遣使逼和,迫金朝奉献岐国公主、金帛和马匹,引兵退出居庸关。六月,以金朝迁都南京(今河南开封)而“违约”为藉口,乘金人心浮动及憋军哗变降蒙之机遣部将三摸合拔都、石抹明安率军,会合降蒙乣(jiǔ 辽、金、元时代对被征服北方诸部族人泛称)军进攻中都,以围城打援和招降之策,于次年五月克城。为适应攻城需要,成吉思汗采纳部将建策逐步建立炮军,攻城以炮石为先。后来攻城作战,一次用炮即达数百座,迅即破城。同时,为吸取各民族的先进技术四处掠夺工匠艺人,一城即掠数万。随后建工匠军,设厂冶铁制造兵器。在通信联络上创建“箭速传骑”,日速数百里,军令传递和军队调遣速度增快。善于发挥骑兵之长,有“蒙古旋风”之称。
成吉思汗十二年,成吉思汗封木华黎为太师、国王,指挥攻金战争,自率主力返回蒙古准备西征。
十三年,遣先锋将领哲别灭西辽屈出律势力,扫清西征障碍。
十四年,以西域花剌子模国杀蒙古商人和使者为由,以军事扩张和掳掠财物为目的,亲率大军约20万分路西征。数年间先后攻破讹答剌(在今锡尔河中游)、布哈拉及撒马尔罕等地。遣哲别、速不台率军追击花剌子模国王摩诃末,迫其逃至宽田吉思海(今里海)中小岛(后病死)。再命哲别、速不台继续西进,远抵克里米亚半岛;自率一军追击摩诃末之子札兰丁至申河(印度河)。
十九年,班师返漠北。
二十一年,率军10万歼灭西夏军主力(次年西夏灭亡)。成吉思汗正欲集中全力攻金,于二十二年七月十二(1227年8月25日)在六盘山下清水县(今属甘肃)病逝,年66岁。临终遗嘱:利用宋金世仇借道宋境,联宋灭金。其子窝阔台和拖雷遵此遗策,于窝阔台汗六年(1234)灭金。
编辑本段
领户分封
军队是国家政权的主要组成部分。有兵就有权,兵强则国固。在以征服战争为职业的历史阶段尤其如此。因此,成吉思汗统一蒙古草原后第一件事就是大封功臣、宗室,把在战争中已经实行的千户制进一步完善和制度化,创立了军政合一的千户制,先后任命了一批千户官、万户官和宗室诸王,建立了一个层层隶属、指挥灵活、便于统治、能征善战的军政组织。成吉思汗把占领区的人户编为95个千户,分封给开国功臣和贵戚们,分别进行统治。
《史集》和《蒙古秘史》一一列举了这些千户官的姓名、出身、主要经历以及各千户的组成情况,其中包括78位功臣,10位驸马,有3位驸马共领有10千户,因此当时实际分封的只有88人,这就是蒙古汗国历史上着名的八十八功臣。千户制的建立,标志着部落和氏族制的最后瓦解。这是一种军事、政治、经济三位一体的制度,是蒙古汗国统治体制中最重要的一环。建立特殊功勋的那颜,还被授予种种特权,那颜阶层是成吉思汗“黄金家族”统治蒙古人民的支柱。这实际上是用战争打败了原来各部的奴隶主和氏族贵族,又重新培植了一个新的奴隶主阶层,这是以成吉思汗所在的黄金家族为主、各级功臣为辅的新的奴隶主阶层。
编辑本段
蒙古文字
塔塔统阿创蒙古文字
蒙古族原来没有文字,只靠结草刻木记事。在铁木真讨伐乃蛮部的战争中,捉住一个名叫塔塔统阿的畏兀儿人。他是乃蛮部太阳汗的掌印官,太阳汗尊他为国傅,让他掌握金印和钱谷。铁木真让塔塔统阿留在自己左右,“是后,凡有制旨,始用印章,仍命掌之”。不久,铁木真又让塔塔统阿用畏兀儿文字母拼写蒙古语,教太子诸王学习,这就是所谓的“畏兀字书”。从此以后,蒙古汗国的文书,“行于回回者则用回回字”,“回回字只有二十一个字母,其余只就偏旁上凑成。
行于汉人、契丹、女真诸亡国者只用汉字”。而在一个相当时期内,在蒙古本土还是“只用小木”。“回回字”就是指的“畏兀字书”。虽然忽必烈时曾让国师八思巴创制“蒙古新字”,但元朝退出中原后就基本上不用了,而“畏兀字书”经过14世纪初的改革,更趋完善,一直沿用到今天。塔塔统阿创制蒙古文字,这在蒙古汗国历史上是一个创举。正是由于有了这种文字,成吉思汗才有可能颁布成文法和青册,而在他死后不久成书的第一部蒙古民族的古代史——《蒙古秘史》,就是用这种畏兀字书写成的。
编辑本段
颁布文法
在成吉思汗统一蒙古以前,由于蒙古族还没有文字,因此也不可能有成文法。1206年成吉思汗建国时,就命令失吉忽秃忽着手制定青册,这是蒙古族正式颁布成文法的开端。但蒙古族的第一部成文法——《札撒大典》却是十几年之后,在西征花剌子模之前制定的。据《史集》记载,1219年,“成吉思汗高举征服世界的旗帜出征花剌子模”,临出师前,“他召集了会议,举行了忽里勒台,在他们中间对自己的领导规则、律令和古代习惯重新做了规定”,这就是所谓《札撒大典》。志费尼在《世界征服者史》中专门写了一章“成吉思汗制定的律令和他兴起后颁布的札撒”,其中说:“因为鞑靼人没有自己的文字,他便下令蒙古儿童习写畏兀文,并把有关的札撒和律令记在卷帙上。
这些卷帙,称为‘札撒大典’,保存在为首宗王的库藏中。每逢新汗登基、大军调动或诸王会集共商国是和朝政,他们就把这些卷帙拿出来,依照上面的话行事,并根据其中规定的方式去部署军队,毁灭州郡、城镇。”现在,《札撒大典》已经失传,但在中外史籍中还片断记载了其中一部分条款。在蒙古社会中,大汗、合罕是最高统治者,享有至高无上的权威,大汗的言论、命令就是法律,成吉思汗颁布的“大札撒”记录的就是成吉思汗的命令。成吉思汗的“训言”,也被称为“大法令”。
编辑本段
信仰自由
实行开明的宗教政策
成吉思汗及其子孙建立的蒙古汗国横跨欧亚两洲,当时世界上的各种宗教在其统治的范围之内几乎应有尽有。其中包括蒙古人原来信奉的萨满教,西藏、西夏和汉人信奉的佛教,金和南宋的道教、摩尼教,畏兀儿和西方各国信奉的伊斯兰教(回回教、答失蛮),蒙古高原一些部落乃至钦察、斡罗思各国信奉的基督教(包括景教,即聂斯托利派;也里可温,罗马派)等等。蒙古贵族征服天下,基本上是采取屠杀和掠夺政策,但其宗教政策却比较开明,并不强迫被征服者改信蒙古人的宗教,而是宣布信教自由,允许各个教派存在,而且允许蒙古人自由参加各种教派,对教徒基本上免除赋税和徭役。实行这一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被征服者的反抗,对蒙古贵族的得天下和治天下都曾发挥过不小的作用。
随着中亚、波斯等地被征服,来到东方的回回人空前增加。蒙古贵族利用回回上层和富商大贾作为压迫与剥削中原汉民的帮手,如花剌子模人牙剌瓦赤,不花剌贵族赛典赤赡思丁,富商奥都剌合蛮、阿合马等,都在统治机构中担任很重要的职务。移居漠北与中原各地的回回人被允许保留自己的宗教信仰,在其聚居地建立清真寺,回教教师答失蛮、苦行者迭里威失,享受与僧道、也里可温同样的免税待遇。但一般的回教徒——木速鲁蛮则同编民一样要交纳赋税,负担差发。
总之,“在中国,由于蒙古人采取‘信仰自由’和‘兼容并包’的政策,伊斯兰教乘机往东发展,大批穆斯林迁居来华,为穆斯林民族的形成奠定了基础”。自忽必烈以后,元朝统治者主要提倡喇嘛教,西藏人八思巴被尊为“大宝法王”、“大元帝师”。以后每一帝师死,必自西藏取一人为嗣,一直到元朝灭亡。由此佛教掌握了西藏地方的政权,并将教义传入了蒙古地区。
编辑本段
西征花剌
导火线
剌子模讹答剌城的海儿汗杀死了蒙古汗国的499名和平商人,其国王摩诃末又武断地杀死了成吉思汗派去交涉的正使。
这成为成吉思汗西征的导火线。
如何看待成吉思汗西征,古今中外一直有不少争议。蒙古族是个马上民族,他们在马背上降生,在马背上成长,甚至在马背上死亡。成吉思汗是个马上皇帝,他跨马挥刀统一了蒙古草原,攻下了金朝的中都,又将马蹄所到之处视为自己的领土,掠夺人口和财物,为自己的子孙经营一片理想的领地,这确实是成吉思汗西征的真正目的。
出师前争吵
出师之前,成吉思汗诸子之间发生了一场关于长子术赤的出身与汗位继承问题的争吵:术赤是不是成吉思汗的亲生骨肉,并非当时争论的焦点,其关键在于究竟由谁继承汗位。能否使自己的事业发扬光大,是成吉思汗考虑问题的出发点。在这场冲突中,成吉思汗确定三子窝阔台为汗位继承人,主要就是从政治稳定和个人才能方面考虑的。同时它说明当时蒙古汗位的继承还没有实行嫡长子继承制,而是保留了一些原始社会末期推举制的痕迹:从嫡子的“贤者”中选拔继位者,最后由库里台大会予以确认。正是这种汗位继承制度,导致了成吉思汗死后蒙古皇族的皇位之争。
术赤是长子,当时关于此人是不是成吉思汗亲儿子的争论,在成吉思汗心理上留下了阴影,这个阴影一直伴随他走完自己的一生。察合台是孛儿帖生的二儿子,打起仗来不失为一个勇士,有不服输的性格。不过他鲁莽、好斗、残忍,成吉思汗知道他不是继承自己事业的材料。窝阔台是老三,论战功和勇敢他都不如两个哥哥。可是他比两个哥哥聪明,能体察成吉思汗的心思,为人也随和,不参与兄弟之间的争斗,从不对继承汗位表现出任何热衷。正是这一点,使他得到成吉思汗的信赖,并把汗位传给了他。
扫清边界 中间突破
成吉思汗对花剌子模的进攻采取了“扫清边界,中间突破”的战略。花剌子模的新都撒马尔罕在不花剌以东,旧都玉龙杰赤在不花剌西北。国王驻新都,母后秃儿罕驻旧都。成吉思汗首战的目标是攻取讹答剌等边界城市,同时亲率中军进攻不花剌,目的在于避实击虚,从中间突破,切断花剌子模新旧二都之间的联系,使其首尾不能相顾。这场战争打得最激烈的地方就是讹答剌城,海儿汗最后被活捉。成吉思汗为了给被杀的商队和使臣报仇,融化了银液灌在他的眼睛里。
摩诃末国王之死花剌子模在当时相当强大,国王摩诃末苏丹号称世界征服者。中东地区和相邻的欧洲诸国都十分惧怕他,连斡罗思的不少公国,也常常被他们袭扰,以致花剌子模的集市上常常有斡罗思人被拍卖。摩诃末不可一世、目空一切,他除了对母后有所忌惮之外,将西辽人、乃蛮人全不放在眼里。对于蒙古人,开始他知之甚少,太后的兄弟海儿汗贪财害死了蒙古商队,他并不赞成,也不知情,但因为太后支持国舅,他也只得以强硬的态度对待蒙古的使团。当时他真的相信那是一群野蛮的异教徒,骑着像兔子一样矮小的马,根本不堪一击。他第一次在西辽边境同哲别率领的蒙古小股部队遭遇的时候,才领略了蒙古人的战斗力。
面对着蒙古大军的进攻,摩诃末国王拒绝了集中兵力决战的建议,分兵 铁木真和蒙古帝国把关、城自为战,导致被动挨打。而当蒙古大军日益逼近时,他又放弃都城和天险,率众逃跑,从未组织过一次像样的抵抗。根据成吉思汗的命令,蒙古名将者别、速不台率军追击摩诃末。成吉思汗要求他们要像猎犬一样咬住自己的猎物不放,即使其躲入山林、海岛,也要像疾风闪电般追上去。躲入山林的秃儿罕王后被迫投降了,逃往海岛的摩诃末也悲惨地死去。
摩诃末死后,哲别、速不台又挥军北上,进入钦察草原与斡罗思地区。因术赤与察合台意见不合,玉龙杰赤久攻不下。成吉思汗命令窝阔台为前线指挥,最后才攻下玉龙杰赤城。不可一世的花剌子模被消灭了,钦察骑兵和斡罗思诸公国也一败涂地,古印度河、伏尔加河一带成为激烈争夺的战场。花剌子模的王子札兰丁率领残部进行抵抗,在八鲁弯之战中一举消灭了近3万蒙古兵。但花剌子模大势己去,札兰丁被成吉思汗围困在申河边上,最后突围逃往印度。
编辑本段
长春真人
回军路上接见长春真人——在西征回军的路上,成吉思汗接见中国北方道教全真派首领长春真人丘处机,日本学者称之为是为西征送去的一股清风。丘处机是道教全真龙门派掌教,成吉思汗待他也如师友。丘处机与成吉思汗的相会时间不长,但是在成吉思汗人生道路上起的作用却相当大,使其性格也发生了不小变化。
丘处机清楚地告诉他,人是不能长生不老的,只能养生。还告诉他一条治国之道,劝他要清静无为,不要滥杀无辜等。
编辑本段
人生遗憾
回军灭西夏(1225年)秋,经过7年西征的成吉思汗回到了蒙古草原。因西夏背盟,主将木华黎含恨而死,成吉思汗不顾64岁高龄,坚持亲征西夏。途中围猎受伤,高烧不起,但他仍不退兵。西夏王被迫派使者求降。
成吉思汗病危,在六盘山休养,留下了三条着名的遗嘱。太祖二十二年(1227)秋,成吉思汗死于六盘山附近的清水县。
他虽然未能在自己的有生之年灭亡西夏,更未能征服中原,却为自己的子孙留下了灭夏、灭金的方略。
编辑本段
死因传说
关于成吉思汗的死因,概有五种,多与西夏有关。 秦沛 饰 铁木真1、雷击。蒙古人迷信“上天以雷电警告不孝者”,成吉思汗因惹母亲生气导致母亲去世,有不孝之嫌,所以特别害怕雷电,1227年夏,成吉思汗误入雷区,被雷击致死。
2、被刺。据俄罗斯探险家搜集的资料表明,成吉思汗在西夏作战时俘获一西夏后妃,在宠幸她时,这位后妃切下了他的那“一部分”为夫报仇,然后投河自尽。成吉思汗也因伤重不治而亡。其后继者实现了对西夏的征服。并对西夏人展开报复性大屠杀。
3、中箭死亡
4、坠马。蒙古人撰编的《元朝秘史》(卷十四)记载,“成吉思既住过冬,欲征唐兀。从新整点军马,至狗儿年秋,去征唐兀,以夫人也遂从行。冬间,于阿儿不合地面围猎,成吉思骑一匹红沙马,为野马所惊,成吉思坠马跌伤,就于搠斡儿合惕地面下营。”
孛儿只斤·铁木真陵墓5、中毒。民间另有传说,成吉思汗是“中毒”而死,但却不是中了西夏兵士的毒箭,而是让被俘虏的西夏王妃古尔伯勒津郭斡哈屯乘陪寑之机下毒毒杀。
6、病死。
下葬地点
1227年六十六岁的成吉思汗病死在六盘山。他葬于今天蒙古国境内的肯特山起撵谷。蒙古族盛行“密葬”,故真正的成吉思汗陵究竟在何处始终是个谜。现今的成吉思汗陵是一座衣冠冢,经过多次迁移,直到1954年才由湟中县的塔尔寺迁回故地伊金霍洛旗。
陵墓坐落在内蒙古鄂尔多斯草原中部的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甘德利草原上,距包头市185公里。蓝天绿草之间,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肃然伫立,明黄的墙壁、朱红的门窗、辉煌夺目的金黄琉璃宝顶,使这座帝陵显得格外庄严。陵园占地面积5万多平方米,主体建筑由三座蒙古包式的大殿和与之相连的廊房组成。陵园分作正殿、寝宫、东殿、西殿、东廊、西廊六个部分。整个陵园的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雄鹰,极富浓厚的蒙古民族艺术风格。
⑸ 历史上的赤壁之战是怎样的
赤壁之战是指三国形成时期,孙权、刘备联军于汉献帝建安十三年(208)在长江赤壁(今湖北赤壁西北)一带大胜曹操军队,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着名战役。战争日期在公元208年七月—十二日。是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之一。
挥鞭南征
曹操基本上统一了北方后,于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正月回到邺城(今河北临漳西南),立即开始为南征做好军事上和政治上的准备。
军事上:建造了玄武池训练水军,派遣张辽、乐进等驻兵许都以南,准备南征;同时为了解除后顾之忧,对可能动乱的关中地区采取措施,上表天子封马腾为卫尉,封其子马超为偏将军,继续代替马腾统领部队,令马腾及其家属迁至邺作为人质,以减轻西北方向的威胁; 政治上: 罢三公,置丞相、御史大夫,自任丞相,进一步巩固了他的统治地位;捏造罪名杀了数次戏侮及反对自己的政敌孔融,以维护自己的政治权威。 建安十三年七月,曹操采用其首席战略顾问尚书令、侍中荀彧“显出宛、叶而间行轻进,以掩其不意”的策略,自己亲率大军南征荆州,向宛城、叶县进发。另遣扬武中郎将、谏议大夫曹洪等诸将从东面的小路发动奇袭。八月,荆州牧刘表病死,其次子刘琮继位。九月,曹军先锋曹洪陆续在舞阴、博望等地大破荆州军,曹军先头部队已经进至新野。另外曹操在攻下章陵郡后,又命赵俨以章陵太守兼都督护军,总领张辽、于禁、张郃、朱灵、李典、冯楷、路招七路人马,驻扎于章陵郡,作为后备从东面策应支援。刘琮惊慌失措,于是接受了蒯越与傅巽等劝说,没有通知屯兵于樊城前线一直在准备抵御曹军的时投荆州的左将军刘备,偷偷地纳表投降曹操。刘备直至曹操大军已经到达宛城的附近时才意识到刘琮已向曹操投降,于是派人询问刘琮,这时刘琮才派宋忠告知刘备,刘备既惊骇又气愤,为避免陷入孤立,只好立即弃樊南逃。 在渡河至襄阳时,谋士诸葛亮曾劝刘备夺取襄阳,但刘备不愿意,继续南走,另派部将关羽率水军从水路前进。然而,刘琮左右及荆州士民很多都投归刘备,随刘备逃走,结果使刘备军队的速度大大减慢,只能日行十多里。当时江陵(南郡治所)贮有大量粮草、兵器等,有人劝刘备留下民众,先攻占江陵,但刘备不愿意。曹操听到了刘备南走的消息,深怕他得到江陵军实,于是放弃辎重,轻装前进至襄阳,然后委任乐进守襄阳、徐晃另屯樊城,亲自与曹纯以及荆州降将文聘等率虎豹精骑五千追击刘备。据《汉晋春秋》记载,刘琮麾下王威曾劝刘琮趁曹操来受降没有防备之际,以奇兵掳获曹操,乘势夺得中原,可是刘琮不采纳。
占领江陵
曹军虎豹骑以日行300里的速度在长坂追上了刘备,当时刘备虽有十多万众,辎重数千,但能作战的士兵很少。刘备于是抛下妻儿,与张飞、赵云、诸葛亮等数十骑逃走。曹军夺得刘备军马、辎重不计其数,甚至掳获刘备的两个女儿。由于甘夫人与还是婴孩的刘禅未能及时逃走,赵云于是重新杀回把他们救出。与此同时,刘备命令张飞率领二十骑负责断后,张飞先拆去桥梁,在河边横矛立马说:“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曹军无人敢近,刘备得以逃生,而曹操亦没有继续追击刘备,而是赶往江陵。 此前,盘踞江东的吴侯、讨虏将军 [1]兼领会稽太守孙权势力不断壮大。建安十三年春,孙权击败守卫江夏的刘表部将黄祖,占领了江夏数县,打开了西入荆州的门户,正相机吞并荆襄;听闻曹操南下后,孙权接受鲁肃的建议以为刘表吊丧为名派遣鲁肃前往荆州,而实际上是去探听刘备等人的意向及消息。鲁肃到达南郡时,刘琮投降、刘备南逃的消息传来。鲁肃于是北走,在当阳长阪与刘备会面,随即劝说刘备与孙权联合。刘备听从,转向东行,与自汉水东下的关羽水军会合,又遇到前来增援的刘表长子、江夏太守刘琦所部一万余人,遂一起退至夏口。 曹操占领江陵后,立即采取安顿州吏民的措施,下令“荆州吏民,与之更始”,大力宣传荆州“服从之功”,荆人因此被封侯者就有十五位,任用荆州名士韩嵩、蒯越、邓羲等人,任命文聘为江夏太守,蔡瑁为从事中郎、司马、长水校尉;而益州牧刘璋在曹操征荆州之初,就已经派遣属下阴溥向曹操致敬。曹操为了安抚刘璋,加刘璋为振威将军。不久后又派别驾从事张肃遣兵运送军用物资交给曹操,表示愿意接受征役。张肃被征辟为丞相府椽,拜广汉太守。曹操已占领荆州后,刘璋再次派别驾从事张松来觐见曹操,但此时曹操已志得意满,对刘璋不停地来讨便宜也深感厌烦,便不加理睬。主簿杨修劝曹操也征辟张松为僚属,曹操不答应。张松因此心怀怨恨,为后来劝刘璋与刘备结交埋下伏笔。 曹操以投降过来的荆州水军作水战主力,准备东征,有说目标仍是刘备,亦有指为顺势侵吞江东的孙权。贾诩劝说曹操宜先利用荆州的资源、休养军民、稳定新占地,可是曹操并不赞同他的意见,南朝史学家裴松之也认为贾诩这么说“未合当时之宜”。
唇齿之盟
建安十三年十月,曹操留曹仁驻守江陵,自己亲率大军东下。诸葛亮见曹操东下,乃对刘备说:“事急矣,请奉命求救于孙将军。”遂与鲁肃同回柴桑(今江西九江西南),面见孙权。刘备也移师长江南岸,驻军樊口。诸葛亮到达柴桑后,先用激将法刺激孙权。然后察觉到孙权既不愿受制于曹操,但又担心曹操势强而不能匹敌。诸葛亮于是声明刘备的军力仍不下两万,有能力与曹操作战。然后又分析出曹操的劣势:劳师远征,士卒疲惫;北人不习水战;荆州之民尚未真心归附曹操。诸葛亮认为如果孙刘联合,是可以逆转取胜的,并明示战后将有三分天下之势,孙权逐渐被说动了。 不过,当时曹操来势汹汹,以张昭为代表的一部分僚属主张投降,认为曹操托名汉相,是挟天子以征四方,抵抗的话于理不合;又曹操已占长江,江东没有天险可守;曹军水陆俱下,攻势强大,江东没有能力抵抗,所以劝孙权迎接曹操;此时曹操又送来劝降书,信上说:“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恐吓意味极重。所以张昭等人更加坚定要投降曹操,孙权一时难以抉择;鲁肃趁孙权如厕机会,偷偷跟到孙权身边,先指出张昭等不足以采用;又说他自己投降曹操,还可官至州郡,但身为一方之主的孙权投降的话,曹操是绝对容不下的。孙权大叹张昭等人:“甚失孤望”,于是认同了鲁肃的看法,鲁肃建议召回往驻守鄱阳的周瑜共商对策。 周瑜回来后,亦坚决主张抗曹,他逐一分析曹军的弱点,与诸葛亮的分析亦大致相同:曹军疲惫不堪,必生疾病;天气盛寒,马无藁草;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曹操的后患;中原士卒舍弃骑兵的优势,却不习水战。既而进一步分析了曹军的实际力量,指出来自中原的曹军不过十五六万,但已久战疲惫,而新得刘表降卒的七八万人,却心怀猜疑。因此只要有五万精兵就可以战胜。于是孙权终于下定决心,并当众拔剑砍下桌角说:“诸将吏敢复有言当迎操者,与此案同!”任命周瑜和程普为左右都督,鲁肃为赞军校尉,帮助筹划战略,率领黄盖、韩当、吕蒙、凌统、甘宁、周泰、吕范等及三万士卒沿江而上,与刘备共同抗曹。孙权则继续驻守柴桑,作为后援为周瑜运输辎重粮草,且告诉周瑜如果战事不利,“便还就孤,孤当与孟德决之”。 此时,曹营之中许多人都认为孙权不敢抵抗曹操,会杀掉刘备,然后步刘琮后尘。而从曹操的劝降书中亦透露出这种想法,但程昱却认为众人对孙权缺乏了解,可能错误估计了孙权的胆识,而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又是万人敌,孙权自知独力难支,必会资助刘备 ,与刘备联合来对抗曹操。其后果然如程昱所预测的。
鏖战赤壁
建安十三年十二月,周瑜率领军队在樊口与刘备会合。然后两军逆水而上,行至赤壁,与正在渡江的曹军相遇。曹军当时已遭瘟疫流行,而新编水军及新附荆州水军难以磨合,士气明显不足,因此初战被周瑜水军打败。曹操不得不把水军“引次江北”与陆军会合,把战船靠到北岸乌林一侧,操练水军,等待良机。周瑜则把战船停靠南岸赤壁一侧,与曹军对峙。当时曹操为了北士卒不习惯坐船,于是将舰船首尾连接起来,人马于船上如履平地。周瑜部将黄盖于是建议:“今寇众我寡,难与持久。然观操军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周瑜采纳了黄盖的火攻计策,并让黄盖向曹操诈降,以接近曹操战船。 至战日,黄盖准备了十艘轻利之舰,满载薪草膏油,外用赤幔伪装,上插旌旗龙幡。当时东南风急,十艘船在中江顺风而前,黄盖手锯火把,使众兵齐声大叫:“降焉!”曹军官兵毫无戒备,“皆延颈观望,指言盖降”。离曹军二里许,黄盖遂令点燃柴草,同时发火,火烈风猛,船往如箭,烧尽北船,延及岸上各营。顷刻之间,烟炎张天,曹军人马烧、溺死者无数。在对岸的孙刘联军横渡长江,趁乱大败曹军。曹操见败局已无法挽回,当即自焚剩下的战船,引军沿华容小道(今湖北监利北),向江陵方向退却,周瑜、刘备军队水陆并进,一直尾随追击。此战中曹军伤亡过半,曹操回到江陵后,恐赤壁失利而使后方政权不稳,立即自还北方,留曹仁、徐晃等继续留守南郡(治所江陵),而后委任乐进守襄阳、满宠代理奋威将军,屯于当阳。孙刘联军取得了赤壁之战的胜利。 赤壁之战后,曹、刘、孙三家瓜分荆州。曹操占据南阳、南郡二郡(之后从南郡、南阳郡中分置襄阳郡、南乡郡[一说章陵郡]),刘备占据长江以南的零陵 、武陵二郡,孙权则占据江夏、桂阳、长沙三郡。战后,曹操退回北方,再未有机会以如此大规模进行南征。曹操失去了在短时间内统一全国的可能性,而孙刘双方则借此胜役开始发展壮大各自势力。
孙刘反击
孙权亲率大军北攻合肥,张昭率军袭击九江郡的当涂(详见第一次合肥之战)但其后均告失利;周瑜等亦进攻曹仁留守的江陵,隔江对峙,周瑜另遣甘宁袭取夷陵(今湖北宜昌),曹仁也分兵围攻。甘宁向周瑜告急,周瑜用吕蒙之计,留凌统守后,自己就与吕蒙前往解救,甘宁之围解决后,即引到北岸。吴军先包围前来迎战的曹仁部将牛金,后来反被曹仁两次突入救出自军。后双方克期大战。周瑜亲自跨马擽阵,却被流矢射中右胁,颇为重伤,于是退还。后曹仁知道周瑜卧未起,勒兵到吴阵。周瑜便起来,案行军营,激扬吏士,曹仁于是退回。以后双方处于对峙,吕蒙后来回忆说:“昔周瑜、程普为左右部督,共攻江陵,虽事决于瑜,普自恃久将,且俱是督,遂共不睦,几败国事”,可见周、程之间的内部矛盾,也是令江陵久攻不下的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刘备上表江夏太守刘琦为荆州刺史,自己率军迅速攻打荆南四郡,包括武陵(郡治在今湖南常德)、长沙、桂阳(郡治在今湖南郴县)、零陵(今湖南永州),四郡先后投降,庐江郡的雷绪也率领数万部曲归降。刘备委任军师中郎将诸葛亮负责督零陵、桂阳、长沙三郡,调其赋税,以充军实。刘备于是再到江陵协助周瑜,将张飞及一千人拨给周瑜指挥,另外向周瑜借得二千士卒,派关羽、吴将苏飞等到夏水断绝北道,阻绝襄阳与江陵间的联系,彻底围困曹仁。乐进、徐晃与满宠等率军前来夏水、汉津讨伐关羽,关羽于是撤退。其后汝南太守李通受命率众来援救曹仁,他一路且战且前,亲自下马拔鹿角入围,勇冠诸将,但在途中随即得病而逝。终于,曹仁在被围困一年有余后,粮尽援绝,伤亡甚多,被迫主动撤离。周瑜进驻江陵,被任命为偏将军,领南郡太守。又承认刘备已经占领的南郡长江以南之地。建安十四年,刘备自领荆州牧,将治所及大本营安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建安十五年,周瑜死后,孙权纳鲁肃之议,把自己所据荆州部分的南郡、江夏郡“借”给刘备,于是刘备占有荆州绝大部分地盘,并移治江陵。此间,刘表的不少故吏和将士都叛逃来投靠刘备。天下三分的雏型开始形成,问鼎江山的角逐拉开了新的序幕。
编辑本段战争评论
此次战役是三国时期“三大战役”之一,赤壁战前曹操的优势是非常大的:第一,曹操“奉天子以令不臣”(反对曹操的人称之为“挟天子以令诸侯”),其它诸侯自然在政治正确性上难以争锋;第二,曹操以新胜之军南下,其气自盛;第三,曹操兵力数倍于孙、刘两家。不过在曹操兵败赤壁中,传统的史学家强调其思想轻敌骄傲。如张作耀《曹操传》说:“曹操其人极易激动,易被胜利冲昏头脑”,曹操没有乘胜把刘备彻底击溃,错过了战机。 为《三国志》作注的史学家裴松之则不以为然,他认为:“曹操当时既新平江汉,威慑扬越;资刘表水战之具,藉荆楚楫棹之利,实震荡之良会,廓定之大机;不乘此取吴,将安俟哉?”裴松之又评论说:“至于赤壁之败,盖有运数。实由疾役大兴,以损凌厉之峰,凯风自南,用成焚如之势。天实为之,岂人事哉?”他的观点认为,曹操进行赤壁之战时机是正确的,孙刘联军的胜利有运气成分。 不过,既然曹操具有如此的优势,所以令孙刘联军的战绩更显辉煌。此战,孙刘军扬水战之长,巧施火攻,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着名战例。 而传统的评论,一般忽略的一面是疫病流行因素。曹操把失败原因归于疾病,他写信给孙权说:“赤壁之役,值有疾病,孤烧船自退,横使周瑜虚获此名。”陈寿亦多次提及曹军有疫病。 李友松的《曹操兵败赤壁与血吸虫病关系之探讨》一文,指出曹操赤壁之战兵败的原因是“疾病”—急性血吸虫病。赤壁之战的战场恰恰是当时血吸虫病严重流行的地区,而且时间又是血吸虫病的感染季节。赤壁之战是在冬天开始的,但曹军在转徙、训练时间是在秋天。曹操水军在赤壁之战战前染上血吸虫病,经过一个月以上的时间就发病了,致使大战时疲病交加,不堪一击。 而刘、孙军队长期在血吸虫流行的疫区中从事生产、生活,士兵体内或多或少已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是这个观点也有缺陷,曹操水军主要来自荆州水军,这些士兵对血吸虫的免疫力应跟孙刘联军应该差别不大,所以该是其他疫病。 在远流出版,陈正德撰写的《曹操争霸经营史》一书中,分析了曹操战败的原因。他将主要的失败原因归咎于东南风。 曹操用兵如神,俗语说:“说曹操,曹操到”代表曹操用兵的疾如风与侵略如火,刘备在徐州就因准备不及而弃军逃亡,至荆州赤壁开战前,又遇到类似状况。曹操既然用兵谨慎,在赤壁兵败如山倒的原因除周瑜自身分析的以外,周瑜可能还隐瞒了一个气候学的事实。在洞庭湖一带,因为地形风的原因,当天气放晴时,可能会逆吹东南风。这一点是北方长大的曹操所始料未及,而长江水边长大者的地利。
编辑本段战前分析
长坂追击战
建安十三年秋七月,曹操开始南征,他向荀彧问计,荀彧说:“现在您一统华夏(黄河流域),南方已经震动,您应该趁势速出叶、宛,则荆襄恐惧,可以平定荆州。”(注二) 八月,刘表病死,果然刘备听说曹操到宛城弃新野,走襄阳,刘琮投降曹操。此时一切太过顺利,曹操已经基本达成此次南下战略。 只剩下一个夙敌刘备而已,此刻他正带着“十万百姓”逃到当阳,即将前往军事重镇江陵。于是,曹操派遣自己的精锐部队“虎豹骑”五千人,“一日一夜行三百馀里”,在长阪追上刘备,并击溃刘军主力,“获其二女辎重,收其散卒”。(注三) 《三国志·刘备传》说:“先主弃妻子,与诸葛亮、张飞、赵云等数十骑走,曹公大获其人众辎重。” 《三国志·张飞传》记载:“曹公追之,一日一夜,及于当阳之长阪。先主闻曹公卒至,弃妻子走,使飞将二十骑拒后。飞据水断桥,瞋目横矛曰:“身是张翼德也,可来共决死!”敌皆无敢近者,故遂得免。” 《三国志·赵云传》记载:“及先主为曹公所追于当阳长阪,弃妻子南走,云身抱弱子,即后主也,保护甘夫人,即后主母也,皆得免难。” 总之其形式与《三国演义》描写有很多相似之处,只是曹操没有八十三万大军而已。应该说这次追击战显示了曹军精锐骑兵强大的战斗力,也说明刘备此人戎马一生的经验,从实力对比来看,双方可以说不胜不败。 关羽率领的水军在汉津接应刘备,才使其没有遭受灭顶之灾,刘备逃到夏口。占据江陵对抗曹操的企图失败。 曹操率领部队占据江陵,取得大批战船的战略物资,使曹操决定进一步南下,彻底消灭刘备和孙权。 早在曹操南征时,孙权就把部队调往柴桑,并派遣鲁肃前往荆州探勘虚实(注四),结果刘表死了,却见到了刘备,双方决定结成同盟,刘备派诸葛亮为使前往东吴。
兵力变化
曹操占据江陵后南下乌林,要渡江灭刘备,同时刘璋向江东送信叟兵三百人并杂御物于曹公,曹公拜肃为广汉太守。 这个时期刘备的兵力可以参考《三国志·诸葛亮传》记载诸葛亮语:“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刘琦合江夏战士亦不下万人”。 但这个说法明显是为了同盟提高自己的身份,获得同等的待遇提出的,所以其水分不小。 A《三国志·鲁肃传》(应是周瑜、鲁肃、吕蒙等人的合传,下同)引《吴书》记载鲁肃语:始与豫州观于长阪,豫州之众不当一校。 连“一校”兵都不够,可见当时刘备确实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 《江表传》记载:刘备“将二千人与羽、飞俱,未是因为自建安十三年以来损失不小,使曹操不得不在十二月撤军,没能继续南下。 那么可见,虽然在赤壁的损失不小,但曹军的总体实力仍然远大于孙刘,只是暂时不足以继续渡江作战而已。要知道在两年后曹操还大败了西凉人马。 所以,尽管曹操烧了自己的的水军战舰,但曹操的陆军仍然保持了相当多的数量,其精锐部队基本没有损失,只是由于水军的失败导致曹操无法渡江登陆,再加上瘟疫,才使曹操不得不放弃从赤壁一线登陆的企图。 这些损失的战舰绝大多数原荆州留下的,其水军也都是原荆州籍士兵,赤壁之战曹操的直接损失来自此处,而由于瘟疫间接损失的兵力虽然也不小(注十),但与荆州水军比还不算多,可见什么时候都是“嫡系”好呀! B这一时期刘备军的兵力开始增加,《江表传》记载:周瑜为南郡太守,分南岸地以给备。备别立营于油江口,改名为公安。刘表吏士见从北军,多叛来投备。 可见刘备在荆州的数年肯定没闲着。 紧接着刘备收取荆南诸郡,进一步扩充实力。仅仅在两年后,刘备就可以两线作战。 《三国志·先主传》记载:“先主留诸葛亮、关羽等据荆州,将步卒数万人入益州。……先主并军三万馀人,车甲器械资货甚盛”。 刘备这个人的确不简单,只是得志晚了点。《三国志·鲁肃传》记载:后备诣京见权,求都督荆州,惟肃劝权借之,共拒曹公。曹公闻权以土地业备,方作书,落笔于地。 C至于吴军起兵力变化不大,虽然收编了一些北方降兵,在攻击曹仁时又获得不少战马(注十一),但自己也有伤亡,应该还是只有原实力。
⑹ 有谁能够确切的告诉我清朝时期所发生的各个历史重大事件的背景、性质...
顺治四年(1647年)
九月,杨耿部队和莆仙抗清义军合兵围攻府城,明东阁大学士朱继祚等起兵响应,清总兵张应元闭门不战。
十一月,清新任分守彭遇屺率兵在西洙、马峰击败杨耿,府城围解,清兵大肆杀掠。
顺治五年(1648年)
正月,朱继祚、杨耿合兵再围府城,莆田黄鸣俊、林嵋,仙游林兰友起兵响应。三月,城中食尽,彭遇屺与知府胡允贡、知县卢于唐开城投降,张应元逃往仙游,明军遂克兴化府城。
七月,清闽浙总督陈锟、靖南将军陈泰率兵反攻,朱继祚战死,明军败退。
顺治八年(1651年)
闰二月,郑成功部攻克平海卫。八月,仙游郭尔隆于寨硒山起兵响应。
顺治十一年(年)
春,郭尔隆引兵万余占领寒硎山(今仙游郊尾),并击败清军杨瑞凤部。
秋,郭尔隆中清军诱降计遇难,义军失败。
十二月,郑成功部将林胜攻仙游,清知县陈有虞率官民坚守。
冬,下霜40多天,冻死草木六畜。
顺治十二年(1655年)
正月初五,林胜用地道火炮攻克仙游县城,兵民死伤惨重,知县陈有虞自杀。十八日,林胜移兵攻府城,不克。二月,林胜回师厦门,清兵复占仙游县城。
二月,瘴疫流行。
顺治十三年(1656年)
正月,大雪,深3尺许,历6、7日方消。
顺治十四年(1657年)
七月十二日,郑成功舟师自三江口登岸,进抵涵江、黄石等处筹粮后,从东角遮浪长堤运粮米撤退。
顺治十六年(1659年)
九月三十日,飓风大作,东角一段长堤尽坏,海水流入平原,晚稻绝收。
顺治十七年(1660年)
正月,大雪,清廷诏官司赈恤流民。
七月十三日,郑成功的部队攻至黄石等地扎营,3日后撤退。
顺治十八年(1661年)
郑成功派部将洪天赐、杨富、陈辉从水路进驻南日、湄洲、围头各岛。接近金门,以防御清兵。尔后,率师渡海收复台湾。
是年,清廷为防御郑成功部,下令在沿海“截界迁民”,以壶山、天马侧入岸沁为界,强令沿海居民内迁,将界外田园、村落尽皆焚毁废弃。
康熙二年(1663年)
清军圈占府城内西北隅民房1200余间,作为明降将杨富的兵营。
康熙三年(1664年)
春、夏,大旱。
康熙四年(1665年)
岁饥,清兵及杨富兵掠卖儿童,抢劫财物,偷割庄稼,民众备受其害。
是年,币制紊乱,民生维艰。
康熙七年(1668年)
正月,自江口至枫亭修筑界墙,挖界沟。
康熙八年(1669年)
二月,界外地展出五里,许民筑屋耕种。康熙十七年(1678年),又再迁新界中的居民于内地。
康熙十三年(1674年)
二月,清驻涵江的水师哗变,劫掠涵江、黄石等地。
三月,闽浙总督靖南王耿精忠叛清,驻莆、仙的清兵乘机大掠,驻涵水师烧毁民屋。
夏、冬,大灾荒。
康熙十四年(1675年)
耿精忠与郑成功长子郑经议和,以枫亭为界,有事互援。
康熙十五年(1676年)
九月,耿精忠降清,府城守将马成龙联合郑经部将许耀同拒清兵。
康熙十六年(1677年)
二月,清军于莆田太平山击败许耀,占领府城。
康熙十七年(1678年)
六月初二夜,大风自东北来,光焰烛地,飞石拔木,有红、绿色火球,大如斗,随风飘接天际。
十月,贝子(清宗室爵号)南下,要莆仙两县出民夫4万人。
康熙十八年(1679年)
福建提督杨捷奏准复界。
康熙十九年(1680年)
年初,清军攻占郑军据守的莆田县南日、湄洲和惠安县崇武诸岛,郑经退守台湾。
三月,准许民众展界复业,将界外荒地的十分之三归郑经降兵耕种。
春、夏,大旱,谷每石三两银,民有不堪饥饿而自杀者。
八月,暴雨,平地水涨数尺,房屋倒塌千余间,死者千余人。宁海桥倾圯5孔。
康熙二十年(1681年)
春、夏,大旱,万井泉竭,四野地荒。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
清水师督施琅率军自平海起航攻澎湖、台湾,郑克塽(郑成功之孙)降,中
国重归统一。
是年,全部复界,准许民众在界外居住耕种。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
七月,兴化府发生地震,有声如雷。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
朝廷下令禁用前朝钱币。
康熙三十年(1691年)
七月十日,风雨大作,海啸,海水淹没稻田。二十九日,再次发生海啸,海
船漂入沙堤、五龙等村。
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
秋,大旱,仙游慈孝里(今园庄)民众哄抢官粮。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
秋,大水,木兰陂基址塌陷。莆田人林祯捐资主持抢修木兰陂新堤。
康熙四十四年(1705年)
莆田人林麟焻、朱元春修《莆田县志》36卷(今北京图书馆藏有一部)。
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
正月初五,仙游县城西门外总济楼因鞭炮失火,烧毁3条街道、民房数百间。
九月,输林院检讨范光宗提学福建,将明崇祯初年兴化府学泮额(招生名额)
分配不均的讼案上奏朝廷,获得康熙皇帝批准,按《学政全书》规定办理,历时81年的莆仙泮额讼案得以公结。
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
春、夏,大旱,晚稻绝收。
康熙六十年(1721年)
大雪,满眼皆白,平地深达1尺,数日始消。
是年,疫病流行,有全家死亡者。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
六月二十四日,大雨,漂流许多民房。
夏,疫病流行,有的全家死亡。
雍正二年(1724年)
四月某日,有陨石烁芒数丈,坠地有声如雷。
雍正四年(1726年)
莆田县发生村民暴动,共分富户财产。府守李汝霖派兵镇压,经数月始平息。
雍正七年(1729年)
在涵江设立海关卡口。
雍正十年(1732年)
八月中旬,连日暴雨,河水猛涨,舟可入府城,仙游县城水上官堂,民屋倒
塌无数,多有死者。宁海桥倾圮丈余。
雍正十三年(1735年)
在仙游枫亭设置巡检司。
是年,仙游知县陈兴祚重建金石书院。
干隆十六年(1751年)
夏,大旱。
十二月初六日,莆仙两县夜半地震有声。
干隆十八年(1753年)
春夏间,大疫,有全家死亡者。
干隆十九年(1754年)
仙游金石书院设图书馆。巡抚陈宏谋赠书51部156本。
干隆二十一年(1756年)
莆田人廖必琦修成《莆田县志》(通称《干隆志》)。
干隆二十三年(1758年)
大旱,田野焦干,田皆裂。由浙江平阳海运粮米到莆仙,以平抑粮价。
干隆二十八年(1763年)
二月,下大冰雹,如棋子形。
干隆三十一年(1766年)
五月,有豹从仙游北门入城,全城大哄。
干隆三十二年(1767年)
夏、秋旱,大饥。
干隆三十六年(1771年)
叶和侃纂成《仙游县志》53卷。
干隆五十年(1785年)
莆田后洋雕匠制成贴金透雕花篮一只,被送入宫中,至今仍陈列在北京故宫历代艺术馆。
干隆五十三年(1788年)
霍乱由南日岛传染到涵江哆头,该村死亡数百人。
嘉庆二年(1797年)
六月,大水成灾,船可自府城东、南两门直至古樵楼,民房倒塌不少。
⑺ 历史的今天
有很多,你自己也可以查:
http://www.todayonhistory.com/7/17/
1405年7月11日 郑和下西洋(图)1936年7月11日 斯诺初访毛泽东1946年7月11日 李公朴被害 周恩来发表严正声明(图)1960年7月11日 非洲四国宣布独立1961年7月11日 《中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在北京签订1962年7月11日 人造卫星首次播送全球电视(图)1979年7月11日 美国“天空实验室”烧毁(图)1982年7月11日 意大利获第十二届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图)1982年7月11日 当代大学生的榜样张华为抢救群众牺牲(图)1987年7月11日 世界50亿人口日1989年7月11日 哥伦比亚墨西哥委内瑞拉三国集团成立1989年7月11日 英国影星劳伦斯·奥立弗逝世(图)1992年7月11日 邓颖超逝世(图)1993年7月11日 英国培育出世界第一只转基因公鸡1998年7月11日 黑手党头目斯基亚沃内落网1998年7月11日 中央电视台首次现场直播法庭审理1998年7月11日 三峡工程水域因受洪峰影响全面封航1999年7月11日 巴拉克和阿拉法特双方携手推动和平进程
1536年7月12日 西欧着名人文主义者伊拉斯莫病逝1884年7月12日 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诞辰年(图)1900年7月12日 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1901年7月12日 地方实力派三请变法(图)1904年7月12日 智利诗人聂鲁达诞辰(图)1906年7月12日 德雷福斯冤案终于昭雪(图)1913年7月12日 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图)1927年7月12日 中共中央改组 陈独秀停职1948年7月12日 画家乔治·布拉克获威尼斯奖(图)1970年7月12日 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上映(图)1975年7月12日 英国掀起裸体飞跑热潮(图)1982年7月12日 不速之客夜闯英国女王寝室(图)1988年7月12日 钻井平台“风笛手阿尔发”号爆炸(图)1991年7月12日 香港发生开端口以来最大劫款案 1.676亿港元被劫走 1991年7月12日 《撒旦诗篇》日文版译者五十岚一遇刺身亡 1993年7月12日 军事家李达逝世(图)1998年7月12日 法国首夺世界杯足球赛冠军(图)
1881年7月13日 济南教案发生1900年7月13日 盛宣怀出卖粤汉铁路权利1904年7月13日 西伯利亚铁路竣工1919年7月13日 英国飞艇往返飞越大西洋成功1924年7月13日 反帝运动大联盟成立(图)1936年7月13日 陈济棠下野,两广事变结束1942年7月13日 美国影星哈里森·福特出生1944年7月13日 中共对大资产阶级及英美资产阶级的政策1946年7月13日 毛泽东、朱德致电李、闻家属表示哀悼1947年7月13日 美国发现一批恐龙化石1950年7月13日 东北边防军组成1954年7月13日 玻璃纸发明人布兰德伯格逝世1954年7月13日 中央指示加强市场管理和改造私营商业1956年7月13日 我国第一批解放牌汽车试制成功(图)1956年7月13日 宝成铁路全线接轨(图)1961年7月13日 作曲家勋伯格去世(图)1979年7月13日 国务院决定扩大国营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1979年7月13日 首钢等8家企业开始进行扩大自主权试点(图)1981年7月13日 柬埔寨问题国际会议召开1985年7月13日 英美举行为非洲饥民募捐音乐会(图)1994年7月13日 市委书记张鸣岐夜察灾情以身殉职(图)1998年7月13日 我国首例电脑黑客事件发生1998年7月13日 日本首相桥本龙太郎辞职(图)2001年7月13日 北京申奥成功(图)
⑻ 7月12日是什么日子
7月12日为甘肃陇中汉族节日。
是日为新麦上场后食新面之节,时值辣椒、茄子等蔬菜成熟,农家有谚语曰:“七月十二,辣椒茄儿” 。又有作麦蝉之习俗,用新面烙成穿裙娃娃形状,鱼儿形状等动植物和人形的馍馍,名之曰“麦蝉”,分给家人食用,小儿尤为喜欢。新菜新面,合家饱餐,共享丰收之乐。
7月12日历史事件精选
167年7月12日,汉朝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
1799年7月12日,英国发布禁令禁止政局结社。
1806年7月12日,在法国保护下,成立了莱茵联邦,参加的有巴伐利亚,符腾堡、美因茨、巴登和八个小公国。
1898年7月12日,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奖励科学发明的条例。
⑼ 历史上7月12日发生过什么大事么
7月12日
大事记
167年——汉朝第一次党锢之祸发生。
1799年——英国发布禁令禁止政治结社。
1806年——在法国保护下,成立了莱茵联邦,参加的有巴伐利亚,符腾堡、美因茨、巴登和八个小公国。
1898年——清政府颁布《振兴工艺给奖章程》,是中国近代第一个奖励科学发明的条例。
1900年——敦煌莫高窟发现藏经洞。
1901年——地方实力派三请变法。
1902年——澳大利亚通过限制移民法,并给予妇女选举权。
1906年——德雷福斯冤案昭雪
1913—— 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
1915年——台湾余清风发起抗日暴动
1917年——溥仪复辟帝制结束
1926年——广东大学改名为中山大学
1927—— 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37年——张寒晖谱写《松花江上》
1940年——英国在阿尔及利亚歼灭法国舰队
1948年——画家乔治-布拉克获威尼斯奖
1970年——美国电影《巴顿将军》上映
1975年——英国掀起裸体飞跑热潮
1982年——不速之客夜闯英国女王寝室
1988年——钻井平台“风笛手阿尔发”号爆炸
1991年——香港发生开端口以来最大劫款案,1.676亿港元被劫走
2006年--刘翔在瑞士洛桑以12秒88打破了尘封13年的110米跨栏纪录
出生
前102年——尤利乌斯·恺撒诞生,古罗马统帅,政治家(+前44年)。
1817年——亨利·戴维·梭罗诞生,美国作家(+1862年)。
1884年——莫迪利阿尼诞生,意大利画家。
1904年——智利诗人聂鲁达诞生.
1915年——影星尤尔-伯连纳出生
1986年——郎琳;马天宇诞生
逝世
1536年——德希德里·伊拉斯莫逝世,神学家、思想家(1466年出生)
1991年——《撒旦诗篇》日文版译者五十岚一遇刺身亡
⑽ 7月12日是什么节日 公历7月12日是特别的节日吗
1、公历7月12日没有什么特别的节日,7月12日是公历一年中的第193天(闰年第194天),离全年结束还有172天。
2、历史上7月12日发生的大事有:
1884年——意大利画家莫迪利阿尼诞辰年
1901年——地方实力派三请变法
1904年——智利诗人聂鲁达诞辰
1906年——冤案终于昭雪
1913年——孙中山兴兵讨伐袁世凯,发动“二次革命”
1927年——中共中央改组陈独秀停职
1988年——钻井平台“风笛手阿尔发”号爆炸
1991年——香港发生开端口以来最大劫款案 1.676亿港元被劫走
1993年——军事家李达逝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