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 晋城市的过去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太行山南端,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人口210万,耕地294万亩,辖4县(泽州、阳城、沁水、陵川)1市(高平)1区(城区)。
晋城,古称泽州。境内太行、太岳、中条三山交会,沁河、丹河二水纵流。王莽岭、析城山、莲花峰、东坞岭崇峻雄奇;白云洞、黄围洞、灵泉洞、修真洞幽雅秀美;历山、蟒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风光秀丽,上万亩原始森林葱郁茂密;属国家级保护的数十种动植物珍贵奇特。一处处雄山秀水、仙洞灵泉,构造出优美的生态环境,既哺育了生于斯长于斯的晋城人民,又吸引着众多的天下游客。 晋城历史悠久,是一方古老而神奇的宝地。自古就有女娲补天、神农播谷、精卫填海、愚公移山、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大禹治水经析城砥柱直至王屋等感天动地的历史传说。70年代以来先后发现的沁水下川、陵川塔水河、泽州高都等多处古人类文化遗址,又证明这里在数万年以前就有人类繁衍生息,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之一。从北魏时期到民国初期的1500多年间,晋城一直是州、府一级的政区。灿烂的历史文物,也是泽州古老而文明的象征。全国现存宋金以前的木结构建筑154座,晋城就有45座。青莲古寺中的11尊唐塑佛像,是现存唐代彩塑中不可多得的珍品;府城玉皇庙元代彩塑二十八宿,为海内孤品,代表着元代道教雕塑的高度成就;高平开化寺的宋代壁画,是全国现存宋代壁画中面积最大且独具特色的瑰宝;还有阳城海会寺双塔,高平羊头山北魏石窟、元代民居姬氏老宅,陵川真泽宫、崔府君庙、吉祥寺,沁水唐代石塔、柳氏民居,阳城的皇城、砥洎城、郭峪城等,既证明了晋城历史的久远,又折射出泽州人民的勤劳智慧之光。
晋城山河襟带,地势险要,雄踞太行之巅,控扼晋豫咽喉,屏障三晋腹地,俯视千里中原,历为兵家必争之地。秦赵长平之战,刘秀遣将攻天井关,后周与北汉争战于巴公原,赵匡胤亲征李筠于泽州城,都属历史上着名的战争。由王彦率领的“八字军”,以梁兴为首的太行忠义社,在抗击金兵的斗争中曾立下汗马功劳。在抗日战争中,粉碎日军九路围攻的高平阻击战,町店战斗和董封战斗,武士敏将军捐躯的牛头山血战等,都沉重地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谱写出全民抗战的悲壮乐章。在解放战争中,上党战役的最后一战——桃川战斗就在境内的沁水展开并大获全胜。
晋城是革命老根据地,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分属太行区和太岳区,太岳区的党政机关曾驻境内的阳城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朱德、邓小平、彭德怀、陈毅、李先念、杨尚昆等都在这里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晋城物华天宝,资源丰富,向称“煤铁之乡”、“丝绸之邦”。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20多种。无烟煤储量占全省二分之一、全国四分之一。“兰花炭”以其无烟、无臭、不沾、不染且发热量高而享誉国内外,并成为英国皇家取暖佳品。铁矿石不但藏量多,品位高,而且埋藏浅,易开采。炼铁史可追溯到战国以至春秋,煤炭生产在宋元时即很兴盛。品种繁多的铁锅、铁铲、犁镜、锄镰、铁钉、钢针等销往全国各地,有“平阳泽潞富商甲天下”之说。传统农作物以小麦、玉米、油料为主;小米、高粱、绿豆、红豆、红小豆等优质小杂粮品种齐全;黄梨、山楂、苹果、核桃、蜂蜜、山茱萸、五花党参等土特名产众多;作为北方最大的蚕桑产区,桑麻制品独具特色,远销国内外。晋城的森林、牧坡等自然资源也很丰富,畜牧业久负盛名,杜长大三元杂交猪、波尔山羊和夏洛莱杂交肉牛等品种有很高的市场信誉。丰富的自然资源不但对晋城的经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也是晋城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可谓得天独厚。
晋城地灵人杰、藏龙卧虎,历代名人辈出。东汉尚书陈龟,隋初高僧慧远,后梁画家荆浩,宋天文学家刘羲叟,诸宫调首创者孔三传,南宋画家萧照,金代武氏叔侄三状元武明甫、武天佑、武天和和状元李俊民,元国信使、学者郝经,治理黄河的专家贾鲁,明吏部尚书、理财专家王国光,清代名相陈廷敬、田从典,都曾以品行、才学、胆识见重于当时。近代则有人民作家赵树理闻名中外。
晋城人民英勇豪迈,朝气蓬勃。改革开放的春风,为这座新兴城市带来了勃勃生机。从1985年建市以来,全市国民生产总值增长了10多倍。工业生产突飞猛进。在煤炭、冶炼、电力等支柱、基础产业长足发展的同时,一批技术进步、科技含量高的新兴产业和产品不断兴起和陆续问世,为保护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乡镇企业异军突起,不断上档次、上规模、上质量,总产值由1985年的13.76亿元增加到1998年的140亿元,在全市社会总产值中“十分天下有其九”。广大农村日新月异,粮食总产从1985年的43万吨跃增到1998年的83.68万吨。历史上很少种菜的晋城,如今温室、大棚随处可见。在装满粮囤子的同时,丰富了菜蓝子,鼓起子钱袋子。1997年全市提前实现了基本达小康和稳定脱贫两大目标。1999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达2630元。小康建设的成就,引起了国内普遍关注,被誉为“晋城模式”。1992年以来,全省和全国曾多次在这里召开农村小康建设现场会和小康建设研讨会。城乡建设日新月异,短短十几年时间,市区面积扩大了两倍。其中许多商场、酒家是农民投资兴建的,被誉为“由农民托起的城市”。 晋城交通四通八达,太洛、晋长、晋韩、晋陵、阳济、陵辉等公路贯通境内。晋阳、晋焦高速公路的建成,陵川锡崖沟人民在悬崖峭壁上凿出的堪称天下奇观的隧道公路,更使晋城扬名省内外。
晋城的过去,成就喜人;晋城的未来,前程似锦。我国开发大西部的战略,为晋城的更大发展带来了极好机遇。随着装机容量210万千瓦的中外合资大型火力发电厂——阳城电厂的建成发电和国家规划的大型无烟煤及化工生产基地项目——年产数十万吨合成氨大化肥厂的兴建,以及包括农业生产在内的全市产业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的进行,一座新兴的更加繁荣的经济强市必将展现在世人面前。
‘贰’ 山西晋城是什么朝代的京城
很遗憾,没有王朝在晋城建都,所以它也不是什么朝代的京城。
晋城二字作为地名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
晋城古称泽州、泽州府、建州或盖州、建兴郡等 。历史源远流长,文化遗产丰厚,史称“河东屏翰、冀南雄郡”。高都、塔水河、下川遗址出土的文物表明,早在两万年前旧石器晚期,人类就在此居住。
晋城政区的设置,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83年,始于十六国战乱的年代。公元383年,西燕30万军民在从西安东迁徙途中,众将拥立慕容永为大单于,这年慕容永自称皇帝,年号中兴,置建兴郡(治阳阿),于今晋城盆地。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建州领有四个郡,其行政区域范围与今天的晋城市已基本一致。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至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
从东晋的建兴郡,北魏的建州,北齐的建州道行台,隋唐宋的泽州或高平郡,金代的南泽州、忠昌军节度,元代的泽州司侯司,明清时期的泽州府,到现今的晋城市,州、府、郡、军一脉相承,千百年来行政区划均与今晋城盆地一致,而州治府治均设于今晋城城区与郊区。无论唐宋时期的道路制、金代的州军制,还是元明清时代的行省制,名称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与今山西晋城市是完全一致的。
‘叁’ 晋城市属于哪个省
晋城市隶属于山西省。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区位适中,交通便捷,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太焦、候月铁路纵贯本境,晋焦高速、长晋高速、晋阳高速、207国道、省道与县道、乡道交织成网,陆路交通四通八达。
晋城市东、南依太行、王屋二山与河南省新乡、济源、焦作交界,西依中条山与临汾、运城衔接,北依丹朱岭、金泉山等山脉与长治接壤。
(3)晋城市的历史多少年扩展阅读
晋城市的历史沿革:
1948年9月,华北人民政府成立。1948年10月,析晋城城关区,置晋城市,和沁、高、阳、陵各县一起划归华北人民政府太岳、太行区行署。1949年4月,山西全省解放。9月,成立了山西省人民政府,复隶于山西省。
1958年5月,今晋城各地划归山西省晋东南地区。1983年7月,复设山西省辖晋城市,分设城、郊二区,由晋东南地区代管。
1985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撤销晋东南地区,置地级晋城市,直属山西省,将原晋东南地区所辖阳城、高平、陵川、沁水四县划归晋城市领导,为所属行政区,其管辖范围与古建兴、建州、泽州及泽州府版图一致。
‘肆’ 晋城是怎么来的
晋城是怎么来的我个人感觉晋城的来李莹该是在春秋时期有一个晋国吧然后所以说才出现了晋城这个说法
‘伍’ 晋城市名的来历
晋城政区的设置,最早可追溯到公元583年,在隋开皇初年这里就设置州府,称为"泽州"。以后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 人杰地灵,矿产资源丰富,有"煤铁之乡"之美称。始于商周、盛于春秋的冶炼业,在长达数千年的发展中日精月进。仰历史文明之光,这里曾哺育和造就了一大批历史名人,如唐代着名佛经注疏家高僧慧远,宋代文学家刘羲叟,首创诸宫调的艺术家孔三传,明代经济学家王国光,诗书大家张慎言,清代文渊阁大学士、《康熙字典》总编纂陈敬廷,数学家张敦仁,当代着名作家赵树理等,他们为中华民族的繁荣昌盛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建国后,山西划为7个专区,南5县归长治专署管辖。1958年并大县,将晋城、高平、陵川3县为晋城县并沁水、阳城2县为阳城县。1961年恢复5县制。 1971年晋东南专区改为晋东南地区,南5县一直属于专区、地区管辖。1983年7月,改晋城县为县级晋城市。1985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撤消晋东南地区,成立省辖地级市晋城市,实行市管县新体制,以原晋城市(分为城郊两区,郊区即现在的泽州县)、高平、阳城、沁水、陵川4县为所属行政区。省辖市始于此,管辖范围与古泽州的版图一致。
‘陆’ 如今的山西晋城在春秋战国时是哪个国家
晋城市,古称建兴、泽州、泽州府,是山西省辖地级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晋豫两省接壤处,全境居于晋城盆地,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自古为兵家必争之地,素有“河东屏翰、中原咽喉、三晋门户”的美誉。
该市古为冶炼之都,有“九头十八匠”之称。是战国“阳阿古剑”产地,境内泽州铁器、兰花炭曾名扬海内 。蟒河、历山等保护区,生长有猕猴、大鲵等惜有动物,素有"生物资源宝库"之称。
夏商时期:冀州、畿内地
夏启创夏,十二州复合为九州,晋城属冀州。
殷商时期,晋城境内建有商盖国,祖乙定都于耿城,属畿内地。
春秋时期:米子、陵泽、郤、原国,晋国
西周时期,晋城全境散居有原、郤、米子、陵泽等国,后皆被晋国征服而入于晋。(周惠王十七年,晋献公遣世子申生伐赤狄东山皋落氏,败狄人于今阳城稷桑。周襄王十三年,晋侯围原国,原国降,迁原伯贯于翼,以赵衰为原大夫。二十八年,晋襄公西伐巴蜀,迁巴蜀主于高都之巴公,今晋城市郊区巴公镇因此得名。周灵王二十二年,齐庄公伐晋国,登太行山,封少水(今沁水)。《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记:齐侯遂伐晋。取朝歌,为二队,入孟门,登太行)
春秋末期:晋国高都、获泽、端氏、泫氏等城邑
春秋末期,今晋城盆地境内就已形成高都(今城区与郊区)、获泽(阳城)、端氏(沁水)、泫氏(高平和陵川)等城邑。古书《墨子》中即有“舜耕于历山,渔于获泽”的记载,《穆天子传》中也曾有周穆王“休于获泽,以观桑者,乃饮于桑林”的记述。而《竹书纪年》中也记载周威烈王七年,赵浣修筑泫氏城。十七年,晋取泫氏、濩泽。二十年,赵萧侯夺晋君端氏。楚国围韩雍氏,韩徵甲粟于东周,苏代说韩以高都与东周。周成候十六年,魏武侯、韩衰侯、赵敬侯废其君晋静公酒为家人,迁晋静公食以端氏城(今晋城市沁水),而后三家分晋,即在于此。
战国时期:魏国、韩国、赵国
战国时期,先属魏国、后辗转属韩国、赵国。到了两汉时期,西汉高祖七年,汉武帝刘邦封卞欣于阳阿城置阳阿侯国,东汉建武三年,汉光武帝刘秀封邓鲤于获泽城置获泽侯国。
如果对您有帮助,望采纳
‘柒’ 山西省晋城市有多大
晋城市位于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是山西通往中原的重要门户。辖城区、高平、泽州、阳城、沁水和陵川六县(市、区),总面积9490平方公里,总人口220万。晋城古称泽州,是我国开发较早的地区之一,也是华夏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自古以来,这里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在东西长160公里,南北宽100公里的地下,蕴藏着煤、煤气层、锰铁矿、铝土矿、铜、锌、金、银、大理石、水晶石等数十种矿产资源。全市耕地保有面积280万亩,且气候温和,雨量充沛,适宜小麦、玉米等各种农作物的生长。这里不仅是猕猴、大鲵的栖息地,也是拥有数百种珍贵植物的植物园。这里地处沁水煤田的南端,含煤面积5350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总面积的56.4%,总储量808亿吨,其中已探明储量271亿吨,占全国无烟煤的1/4多,占山西省的1/2多,被国家定为全国化肥和化工原料煤基地。这块地方水资源总量为21.49亿立方米,是华北地区相对的富水区。这里植被丰富,有森林面积31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到22.8%;天然牧坡草地25.47万公顷,是山西的畜牧业基地之一。这里的桑蚕丝绸业不仅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而且区域广,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种养纺织经验,是我国北方着名的蚕桑丝绸之乡,也是目前华北最大的蚕桑丝绸基地。这里的旅游资源十分丰富,自然风光旖旎,文物古迹遍地。围棋的发源地陵川县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生态环境旅游的重要景点,阳城县的莽河、沁水县的历山被定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玉皇庙“二十八宿”雕塑,是元代文化的宝贵遗产,青莲寺罗汉殿的“五百罗汉名号碑”则是举世罕见的珍宝。
晋城扼晋豫之通道,区位适中,交通便捷。太焦铁路、太洛铁路、晋长二级公路纵贯南北,候月铁路、晋韩、沁辉公路、晋阳高速公路横穿东西,晋焦高速公路全线通车投入运营,晋长高速路正式开工建设,陵辉、陵修、阳济公路直达中原。全市共有铁路专用线路41条,其中运煤专用线(站)34条(个)。在当前国家经济发展西移的战略中,晋城作为承东启西的重要支点,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
放眼如今的晋城大地,到处欣欣向荣,一派生机。
晋城景点列表
白云洞 北吉祥寺 长平之战遗址
崇明寺 崇寿寺 崔府君庙
岱庙 定林寺 东峡景区
东岳庙 二仙宫 二仙观
佛子山 古堡湘峪村 古青莲寺
海会寺 皇城相府—陈廷敬府第 黄围灵湫
涧河狩猎区 金峰寺 景德桥
开化寺 历山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陵川红叶 龙岩寺 莽河猕猴自然保护区
蟒河 南吉祥寺 棋子山
青莲寺 山山岩景区 圣姑庙
汤王庙 铁佛寺 西峡景区
仙翁庙 炎帝陵 羊头山石窟
游仙寺 玉皇庙 资圣寺
我的家就在晋城,如果谁想到晋城来,我必将热烈欢迎,同时为你作导游
‘捌’ 晋城的来历50字
最早可追溯到公元383年,始于十六国战乱的年代。公元383年,西燕30万军民在从西安东迁徙途中,众将拥立慕容永为大单于,这年慕容永自称皇帝,年号中兴,置建兴郡(治阳阿),于今晋城盆地。北魏永安二年(公元529年),改建兴郡为建州,建州领有四个郡,其行政区域范围与今天的晋城市已基本一致。隋开皇初,改建州为泽州,至清雍正六年升泽州府,虽历经变化,但管辖范围大体一致。
‘玖’ 晋城的名称由来
晋城二字作为地名有近两千年的历史,是中华地名文化的特例。其最初使用始于唐武德三年,宋太平兴国年间,乐史所撰写的《太平寰宇记》中曰:赵魏韩三家分晋,迁晋静公到此,故曰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