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 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长孙皇后(601年-636年7月28日),其名于史无载。中国唐朝唐太宗李世民皇后。去世后谥号为“文德皇后”。后蜀何光远所着《鉴诫录》称长孙皇后号“观音婢”,并难产而亡。并无其它史书记载长孙皇后死于难产。
【生平】
隋朝仁寿元年 601年,生于长安。父长孙晟,母高氏。
隋朝大业五年 609年,长孙晟去世,长孙无忌兄妹与高氏被异母兄长长孙安业赶出家门,得舅父高士廉收容。
隋朝大业九年 613年,在高士廉安排下,时年十三的长孙氏嫁给唐国公次子李世民为妻。
唐朝武德九年 626年,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为帝。其后长孙氏被立为皇后。
唐朝贞观十年 636年,死于长安太极宫立政殿。
长孙皇后曾着书《女则》共十篇,已佚。今存诗一首。她死后与唐太宗合葬于昭陵。
《鉴诫录·卷二》梁武帝为寺家奴,岂禳囚死。长孙后号观音婢,难忏产亡。
【名字】
正史中没有记录长孙皇后的名字,但当代影视剧中,编剧使用“长孙无垢”一名。在2008年由山西人民出版社出版、柏杨编着的《中国帝王皇后亲王公主世系录》一书中,称其为“长孙无垢”,同时此书的台北版中无“长孙无垢”之名。“长孙无垢”的出处及是由山西人民出版社添加,还是柏杨添加皆不得而知。
B. 长孙皇后怎么死的去世那么早。
八岁丧父,由舅父高士廉抚养,13岁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册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争取李渊及其后宫对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门之变当天亲自勉慰诸将士。[3]之后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册封为皇后。在后位时,善于借古喻今,匡正李世民为政的失误,并保护忠正得力的大臣。[4][5]先后为李世民诞下三子四女。
贞观十年(636年)六月,长孙氏在立政殿驾崩,终年36岁,谥号文德皇后,十一月葬于唐昭陵。[6]咸亨五年(674年),加谥号为文德圣皇后。天宝八载(749年),加尊号为文德顺圣皇后。[7]李世民誉之为“嘉偶”、“良佐”并筑层观望陵怀念。[8]
C. 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唐朝贞观十年 636年长安太极宫立政殿病逝。
公元626年发生玄武门之变,李世民登基为帝。其后长孙氏被立为皇后。
长孙皇后明大义,生活节俭,是一个非常贤惠的皇后。她与唐太宗感情极好。依据现存史料[3],在唐太宗所有后妃中,长孙皇后所生子女人数是最多的,共七人。唐太宗的第一个儿子(即太子承乾)和最后一个女儿(即新城公主)都是她所生。在她死后,李世民未再立皇后,并亲自抚养她所生的晋王李治和晋阳公主李明达二人。
李世民常与长孙皇后讨论国家大事,起初她以自己是一介女流为由不肯说出自己的看法,而后在李世民的一再请求和命令下终肯为他出谋划策。长孙皇后多次让其兄长,位列凌烟阁二十四功臣第一的长孙无忌,向李世民辞官,同时也多次劝李世民不要重用她哥哥,准其辞官。她语重心长得告诫长孙无忌,前朝外戚掌权多危害社稷,切不可重蹈覆辙。在妹妹的告诫下,长孙无忌多次向太宗请辞,为此李世民向皇后解释说他用长孙无忌并非因其为皇亲国戚,而是因为他的才能。然而在长孙皇后的一再请求下,李世民终于同意了她的请求,在长孙皇后在世时她哥哥始终没有执掌大权。
长孙皇后作为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子,对贞观之治的出现居功甚伟。她利用自己对李世民的影响力,多次为朝臣、宫人化解危机,平息李世民的怒火。她去世以后,晋阳公主曾短暂扮演了这一角色,但随着晋阳公主的很快夭折,朝中宫中很难有人再对李世民有足够的影响以调解周旋他和臣子的关系,以至于有侯君集等人的悲剧出现。
长孙皇后曾着书《女则》共十篇,已佚。今存诗一首。她死后与唐太宗合葬于昭陵。
长孙皇后在位期间,积极履行皇后职务,曾两次行先蚕礼。
D. 长孙皇后是怎么死的
长孙皇后的死因有多种说法。目前最广为人们所认同的一种说法是死于气疾(“后素有气疾”《新唐书》)。
值得一提的是,现在很多长孙同人小说中都把气疾归类于肺病,因为“气”字让人很容易联想到呼吸空气。
但实际上,“气”指的是中医上对构成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无形要素的统称,与五脏挂钩,有肺气、心气、肝气、脾气、肾气五种“气”。这五种气的疾病都应当被归类为气疾的概念当中,而不应该狭隘地把气疾理解成肺气之病。
至于为什么会患上气疾,我见过的分析有遗传论、心病论、难产后遗症论三种。
遗传论其实就是说长孙皇后的家族基因中包含这种慢性疾病,遗传论的支持者所列举的证据有长孙皇后的母亲高氏也是因病早逝(未查到相关史料)和长孙子女中长乐公主、晋阳公主的早逝。
心病论,说白了就是心力憔悴导致的身心俱疲。长孙其人命运坎坷,幼年被赶出家门,寄人篱下,嫁给李世民后又频繁地为李世民的大业奔波,武德年间多次周旋于李渊的宠妃之间只为李世民争取争权斗争中的缓冲空间,贞观年间又梳理后宫,保护忠良,劝解太宗等等。有人认为在这种长年累月高强度的生活当中,长孙难以保养其身心的健康,进而患上气疾。
产后遗症论这个比较容易理解。长孙皇后为李世民产下三男四女,便是放眼整个中国历史都是十分可观的。妇女生产本就是一次气血的大亏损,一部分人就此认为,长孙产下衡阳公主(新城公主)后精气神过于透支,难以恢复(长孙病故于产下新城公主后的下一年)。
当然其实不论哪个版本,都离不开长孙体弱多病这一个大前提。长孙也曾在《春游曲》中吟唱“檐边嫩柳学身轻”,足以见得长孙是属于病西施类型的纤细美人,体质可能也相对较差。
E. 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上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贞观八年(634年),长孙皇后陪同太宗在九成宫避暑期间,身染重疾。皇太子请求大赦并度人入道,为妻子健康忧虑的唐太宗立即应允,但遭到长孙皇后的坚决反对,无奈唐太宗只好请普光寺法师昙藏入宫为妻子祈福,或是天子诚意所致,长孙皇后病情旋及康复。
九年(635年)皇太子李承乾纳妃苏氏,然而喜悦之后却连接着悲伤,此后接踵而来的生身母亲赵国太夫人的薨逝以及太上皇李渊的驾崩,给长孙皇后和李世民这对夫妻又一次沉重打击。双重丧期的哀痛,诱发了长孙皇后早年罹患并时常发作的气疾,次年,病势加重,药石皆不见效。
早年,太宗驾幸太原,长孙皇后生病,他曾亲自到石壁寺礼谒禅师,并解众宝名珍,为妻子供养启愿。于是太宗决定再次求助于佛家。十年四月,李世民下诏修复天下名胜古寺392座为皇后祈福,着名的善寂寺,修定寺便在此列。虽然太宗期待佛家的福祉能够又一次给妻子带来好运,但是,幸运没有再次眷顾。
十年六月(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纵观长孙皇后的一生,她与太宗从少年结发,一起互相扶持,走过了二十三载。于情伉俪情深,于政相辅相成。“一与之齐,终身不改。”
F. 长孙皇后究竟因何而死,为何她死后唐太宗会痛哭不已
长孙皇后是李世民生命中最重要的女人之一,是一个非常贤惠的女子,如果没有她,可能贞观之治就不会出现,可惜的是,就是这样一个皇后楷模,却英年早逝。
就这样,长孙皇后的病拖了两年时间,终于在贞观十年的时候,崩逝于立政殿,享年仅三十六岁。在她临死之前,曾万分嘱托唐太宗要善待贤臣,不要让外戚位居显要;并请求死后薄葬,一切从简。
长孙皇后品性贤淑,行为无私,赢得了唐太宗以及朝廷上下人的敬仰与尊敬,并且给后世树立了贤妻良母的典范形象!
G. 历史上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长孙皇后是病死的,她死后,唐太宗没有再立皇后。
萧淑妃在李治当太子时就是他的妃子,是在武媚娘当尼姑前进的太子宫,或者更早,李治未被立为太子,还是晋王是就是他的妃子了。
H. 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上长孙皇后是因何而死
长孙皇后因病身故。
文德皇后长孙氏(601年3月15日—636年7月28日),河南洛阳人,小字观音婢,其名于史无载。隋朝右骁卫将军长孙晟之女,唐朝宰相长孙无忌同母妹,唐太宗李世民的皇后。十年六月(636年),长孙皇后崩逝于太极宫立政殿,终年36岁。太宗悲伤不已,遵从皇后遗愿,营山为陵,是为昭陵。
I. 受李世民宠爱的长孙皇后,她最后是怎么死的
长孙皇后,字观音婢,洛阳人。听到长孙皇后的“字”,大家是不是感觉非常奇怪?长孙氏虽然生在洛阳,但她却并非汉人,而是北魏皇室宗亲,本来姓拓跋。后来,作为鲜卑族的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在进行全盘汉化的改革中,将宗室之长赐姓为“长孙”。从此,便有了“长孙”这个姓。
长孙皇后产下长子李承乾时,年仅十八岁。也就是说,她从十八岁到三十六岁的十八年间一共生了七个孩子,相当于两年多生一个孩子。如此密集地生孩子,再加上她曾患有“气疾”,身体又如何吃得消!这也给后世女子敲响了一个警钟,虽然喜欢孩子,但还是要量力而为。
J. 长孙皇后怎么死的 历史上长孙皇后是因何而死
贞观八年(634),长孙皇后同唐太宗一起去九成宫(在今陕西麟游)避暑时,身染疾病,且愈来愈重,服用了很多药物,但病情却并未缓解。这时,在身边服侍
的太子李承干就向母亲提请用赦免囚徙和度人入道等方法,乞求保佑,但却遭到皇后的坚决拒绝。她说:“大赦是国家的大事,佛、道二教也自有教规。如果可以随
便就赦免囚徒和度人入道,就必定会有损于国家的政体,而且也是你父皇所不愿意的。我岂能以一妇人而乱天下之法。”太子听罢,便不敢向太宗奏告,只是把他母
亲的话告诉了房玄龄,房玄龄又转告给了太宗。太宗听后,感动得涕泪交流,泣不成声。
贞观十年(636)六月,长孙皇后弥留之际,与唐太宗最后诀别。她用尽气力对太宗说:“我的家族并无甚么大的功勋、德行,只是有缘与皇上结为姻亲,才身价
百倍。要想永久保持这个家族的名誉、声望,我请求陛下今后不要让我的任何一个亲属担任朝廷要职,这是我对陛下最大的期望。我活着的时候对国家并没有丝毫功
绩,所以死后也千万不要厚葬,仅因山而葬,不起坟墓,不用棺椁,所须器物,都用木、瓦制作,俭薄送终。如能这样,就是陛下对我的最大纪念。”说完不久,就
死在后宫立政殿。同年十一月,葬于昭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