Ⅰ 结合中国近代史谈谈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一、中国共产党具有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为了人民、依靠人民,始终坚持执政为民、谋福于民的能力
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充分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恪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信条,坚持民生优先和以人为本原则,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紧紧围绕“改革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善谋民生之利,力解民生之忧。
二、中国共产党具有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永远保持自身先进性的能力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彻底摆脱了中国其他阶级及政党所固有的自私性、狭隘性、软弱性,始终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这是中国共产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根本原因。
(1)什么是历史和人类的必然选择扩展阅读:
民心是最大的政治,正义是最强的力量。
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指出:“夺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伟大胜利,关键在党。‘打铁还需自身硬’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全面从严治党是我们立下的军令状。”
他还强调:“党中央坚定不移反对腐败的决心没有变,坚决遏制腐败现象蔓延势头的目标没有变。”
事实凿凿如此,这几年党中央突出解决管党治党失之以宽、失之以松、失之以软问题,采取标本兼治、打防并举措施,使不敢腐的威慑作用充分发挥,不能腐、不想腐的效应初步显现,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正在形成。
Ⅱ 社会主义为什么是中国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1、中国之所以选择社会主义制度,同中国近代历史发展演变的轨迹有关,也是中国民众民心向背和主动必然的选择,是中国人民在发展探索中通过实践证明后的必然选择;
2、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选择社会主义制度符合中国近代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是中国民众在历史发展进程中的必然选择,选择社会主义制度不是由少数人的意志来决定的,而是社会客观发展的历史必然取向;
3、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归结起来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Ⅲ 什么叫历史的必然
历史的必然是历史自身的发展性所决定的,历史是发展的,因为世界是运动的,不可能一成不变,所以任何的历史变化,都有它的必然性。
历史唯物主义提出了“历史必然性”这样一个概念,在分析社会发展时,它一直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人类社会的产生是历史的必然,社会的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旧制度的灭亡及其被新制度的替代也是历史的必然。
显而易见,“历史必然性”其实就是历史唯物主义者所提出的、用于解释社会发展直接决定因素的概念。
从实际意义和内容上讲,历史必然性包括两重含义:一是指部分历史现象符合决定律,我们称之为历史必然定律;二是指全部历史现象符合因果律,我们称之为历史必然因果。
历史必然性指出,社会在某一历史条件下发展到某种状态是必然的,历史必然性其实就是人之主观能动性在社会发展中的表现,是主体与客体、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结果,是成员精神素质作用于社会基础条件而外爆为其实践的产物。
(3)什么是历史和人类的必然选择扩展阅读:
历史的必然性相对应的是历史的偶然性,历史进程中的偶然性是社会发展过程中多种可能、难以确定的趋势,偶然性离不开必然性,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
历史的必然性通过偶然性来表现,同时,历史的偶然中也蕴含着历史的必然,正确认识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辩证关系对于科学研究和人们的实践活动都有重要的意义。
必然性是规律性的主要特征,只有认识必然性才能把握规律性,在科学活动中不能抛开偶然性去追究必然性,也不能只停留于考察个别对象的偶然细节。
Ⅳ 为什么说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的失败证明,中国的农民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因其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都不能领导民主革命取得胜利。中国期待着新的社会力量寻找先进理论,开创救国救民的道路。 中国工人阶级的成长壮大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阶级基础。中国共产党是在俄国十月革命和我国五四运动的影响下诞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先进的社会力量崭露头角,一批先进的知识分子开始在工人运动中传播马克思列宁主义,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人民在中国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书写了人类发展史上“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集中体现为完成和推进了三件大事: 第一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实现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 第二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 第三件大事,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进行了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开创、坚持、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三件大事,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不可逆转地结束了近代以后中国内忧外患、积贫积弱的悲惨命运,不可逆转地开启了中华民族不断发展壮大、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进军,使具有5000多年文明历史的中国面貌焕然一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前所未有的光明前景。
Ⅳ 如何理解历史和人民所做出的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如何理解历史和人民所做出的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以史为镜,可以知兴衰”。1921-2011,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的历史,如波澜般壮阔,似史诗般瑰丽。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我们的国家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取得了翻天覆地、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正是因为有了党的坚强领导,我们的军队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不断发展壮大,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不了解我们从哪里来,怎知晓我们往哪里去?不深刻地感触过去,怎能获得未来腾飞的翅膀?为了从党光辉历程和伟大实践中汲取开拓未来的精神力量,进一步增强军魂意识,更加坚定理想信念,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又好又快地发展,总政宣传部与本报联合举办“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征文”活动,热忱欢迎大家踊跃投稿。
90年前盛夏的一个晚上,上海法租界望志路106号一幢砖木结构的小楼里,窗口透出的明亮灯光穿过漫漫长夜,13位代表着全国50多名党员的代表,在历史的转瞬之间,成就了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开天辟地的建党大业。
“作始也简,将毕也钜”。中国共产党成立90年来的历史,是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为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而不懈奋斗的历史;是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不断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和建设道路的历史;是保持和发展自身先进性,在各种风险和挑战的考验中发展壮大的历史。
这90年,并由此上溯到1840年以来170年的历史充分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的形成,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
中国共产党代表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其领导地位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方今强邻环列,虎视鹰瞵。……蚕食鲸吞,已效尤于接踵;瓜分豆剖,实堪虑于目前”,这是孙中山在19世纪末面对中国现状发出的悲怆而无奈的感慨。
不堪回首,拥有5000年文明史、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中华民族,到了1840年鸦片战争之后,陷入政治腐败、军备废弛、社会动荡、民不聊生、任人宰割的境地,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变局”。
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所有中国人梦寐以求、矢志不渝的愿望。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着两大历史任务,一个是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一个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规定着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也决定着中国各政治力量的历史地位:哪种政治力量能够带领人民实现这两大任务,它就能够成为引领中国历史发展前进方向的领导力量,否则,即便是一时站在历史舞台的中心,也必然如过眼烟云般地退场。
历史是公平的。在近代以来的中国政治舞台上,历史对各阶级及其政治势力都给予了表现机会。封建地主阶级、农民阶级、资产阶级等,先后在历史舞台上粉墨登场,各社会阶层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从太平天国农民起义到抗击列强的义和团运动,从洋务运动、维新变法乃至第一次严格意义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运动——辛亥革命,风起云涌,“怒涛排壑,不可遏抑”。但由于找不到正确的救国道路,这些斗争都失败了。
这些斗争失败的根本原因,还在于这些阶级自身的局限性。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虽然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革命高潮,但农民终究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者,他们要在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制造和维护绝对平均主义的经济秩序,是一种不切实际的乌托邦。
民族资产阶级是一个先天不足、后天失调的阶级,既没有力量引发像西方那样的资产阶级革命,也没有力量彻底冲破封建生产关系的大网。各种资产阶级、小资产阶级的社会改良、改造方案,终究只是“补苴罅漏”,无法从根本上解决中国所面临的问题。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的辛亥革命虽说推翻了清王朝,“起共和而终帝制”,然而由于民族资产阶级自身软弱性和社会历史条件的局限,也无法完成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任务。
中国共产党诞生在20世纪20年代初的中国,不是偶然的。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面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强大势力,革命任务艰巨而又复杂,迫切需要一个用先进思想武装起来的先进政党来领导,这是近代中国历史得出的结论。
俄国十月革命使正在探索民族出路的中国人看到了“沉沉深夜”中的光明前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造就了中国历史上最先进的政党——中国共产党。从此,中国人民的革命斗争有了以科学理论为行动指南的,有严密组织纪律性的,以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为奋斗目标的先进政党的指导。一个全新的政治力量的出现,给中华民族带来新的希望、新的生机。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90年来,党领导人民做了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的“三件大事”: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反动统治,实现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在一穷二白的基础上建立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使古老的中国以崭新的姿态屹立在世界的东方;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初步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大幅度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由此,实现了“三大历史性转变”: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到民族独立、人民当家做主新社会的历史性转变,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历史性转变,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性转变。这“三件大事”和“三大历史性转变”,是根本改变中华民族命运、深刻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伟大变革。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华民族发展历史上划时代的里程碑。从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进程中,可以清晰地看到,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为界,中华民族的历史经历了两个截然不同的阶段:在此之前,中国社会不断沉沦,国家景况一天一天坏下去,在此之后,中华民族复兴浪潮不断高涨,国家景况一天一天好起来;90年前,中国人民面对的是一个满目疮痍、灾难深重的旧中国,90年后,中国人民拥有的是一个生机勃勃、走向繁荣昌盛的伟大社会主义祖国。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适应了近代中国社会进步和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党为之奋斗的纲领、目标,代表着中国社会发展的正确方向。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的领导地位,不是上天赐予的,不是自封的,而是在长期革命斗争和建设实践中逐步形成的,是近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其领导地位是中国人民长期比较、选择的必然结果
国之命,在人心。
历史的主体是人民。历史的选择,是通过人民对各种政治力量长期比较来实现的;历史的走向,是通过人民的自觉活动来完成的。
“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一个政党和一个政权的前途命运,最终取决于人民的选择。不能代表人民的利益,迟早要垮台。正如胡锦涛同志曾深刻指出的:“中国人民正是在长期的历史比较中,选择我们党作为自己根本利益的代表,作为国家和民族复兴的领导力量。”
这种“历史比较”,在民主革命时期,主要表现为人民对共产党和国民党两大政治力量的比较,中国共产党经过人民的严格“考试”,被拥上了领导者和执政者的地位。
党一登上历史舞台,就坚定地站在中国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立场上,把实现最广大人民利益要求作为自己根本纲领,救民族于危亡、拯民众于水火。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根本问题。党先后实行了土地革命、减租减息和彻底的土地改革等政策,不仅解放了生产力,而且把中国大多数民众争取到自己的身边,这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取得胜利的主要原因之一。抗日战争时期,党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调动了各阶级的积极性;解放战争时期,党的政治主张代表了社会各阶层和民众的利益,陈毅元帅“淮海战役的胜利是老区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感叹,就是人民选择和拥护共产党的真实写照。而国民党从代表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利益立场出发,不仅始终没有实行“耕者有其田”的政策,而且政治独裁、经济腐败、盘剥民脂民膏,这就把自己置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对立面,再也无法逃脱其在大陆覆亡的历史命运。
“万物有所生,而独知守其根。”延安窑洞旁一个操场上,一代伟人曾在为一名普通战士举行的追悼会上发表演讲,明确提出我党我军的唯一宗旨:“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所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
正是从“打土豪、分田地”的纲领性口号中,从“砍头只当风吹帽,笑洒热血为大众”的壮举中,从露宿街头、不扰民众的行动中,从毛泽东的补丁衣服、朱德的扁担、林伯渠的断腿眼镜中,人民认识了我们党和党领导的人民军队。
1940年3月,华侨领袖陈嘉庚率“南洋华侨回国慰问考察团”到重庆、延安考察参观并慰问抗日将士。通过对国统区与解放区、重庆与延安的比较,他感慨地断言:“得天下者,共产党也!”这一感言代表着人民共同的政治向往。
这种“历史比较”,在党执政特别是长期执政的条件下,主要表现为中国与世界各国尤其是处于同一发展水平国家的比较,人民继续坚定地选择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的领导者。
新中国成立后,在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以前所未有的主人翁姿态和高涨的创造热情,积极投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国家经济建设。尽管我们党在发展进程中走过一段弯路甚至出现过“文革”这样的严重失误,但就像有自我净化能力的大海那样,党能够敢于并善于纠正自身的错误而与时俱进,在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实践中开辟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给古老的中华大地带来了历史性巨变。新中国成立62年来,国内生产总值以年均超过8%的速度增长,2010年跃升到世界第二位。进出口贸易总额居世界位次由1978年的第29位跃升到第3位,占世界贸易总额的比重也由0.8%提高到7.9%。人民生活实现了由贫困到总体小康的历史性跨越,中国已经成为拉动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
所有这些,令世界瞩目,令全体中国人骄傲、自豪。这充分说明,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是真正维护国家利益和为人民谋利益的党。
在中国,从来没有一个政治组织,像共产党这样集中了那么多先进分子,组织得那么严密和广泛,为中华民族作出了那么多牺牲,得到人民群众如此广泛的拥护和爱戴。可以说,在关系中华民族命运和前途的每一个关键时刻、每一个重大关头,都是中国共产党把握顺应时代潮流,代表人民利益,带领并依靠广大人民群众,不断谱写革命、建设和改革事业的新篇章。中国人民从综合国力的增强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中,进一步坚定了选择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就是选择美好生活和光明未来的信念。
美国《时代》周刊2011年3月7日的评论称:“在中国,人民认为共产党政权创造了迄今为止全世界最惊人的经济增长。经济危机期间,就在其他国家遭受重创之时,中国继续前行。为什么要把共产党赶下台呢?没几个中国人愿意冒险制造阿拉伯式的混乱。”
中国国情的特殊性,决定了历史和人民选择方式的特殊性
事物的发展,既有偶然性因素,也要必然性逻辑,必然性寓于偶然性之中。
中国独特的文化背景,长期的封建社会,近代以来没有被西方国家完全殖民的经历,以及革命所具有的武装斗争特点,等等,决定中国不可能像西方国家和一些有过完全殖民经历的国家地区那样,通过议会和政党竞选来决定由何种政治势力执政。中国只能以自己的方式来解决自己的问题。
在民主革命时期,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不是通过和平民主的方式,而是通过武装斗争的较量。武装斗争是我们党领导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
一段时间以来,伴随着国内外敌对势力歪曲党的历史、反对党的领导的鼓噪攻击,诋毁中国革命的论调沉渣泛起。有人说什么中国应该进行渐进改良而不是革命,革命的结果只能造成破坏,似乎革命是走入了“误区”,无数先烈的牺牲是多余的。这种看法十分荒唐。
评价历史事件和历史结论,不能离开一定的时间、地点和条件。认识武装斗争在中国革命中的地位和作用,也不能脱离当时的历史背景。
在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里,对外受帝国主义的欺负,没有民族独立;对内受反动势力的压迫,没有民主权利,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罢工的合法权利。处于这样重重压迫之下的中国人民必须拿起枪杆子,建立和掌握自己的武装力量,义无反顾地进行革命的武装斗争,舍此别无他途。
当然,在历史发展进程中,也曾出现过按照民主程序决定政治走向的机遇。中国共产党试图抓住这种机会,但没有成功,最终通过军事手段解决问题是迫不得已的,是反动势力强加给党和人民的。
一次是在1924年——1927年的大革命时期。在国共合作共同讨伐北洋军阀的统一战线中,国民党反动集团不允许我们党这样一种异己的、潜在的政治反对力量的存在和发展,在上海、武汉先后制造“四·一二”、“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大肆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由此堵塞了中国和平民主的发展道路,中国共产党人不得不拿起武器,用武装的革命反对武装的反革命。
第二次是在抗战胜利以后。中国人民经历8年抗战,渴望和平安定。我们党制定了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提出了战后实现社会政治改革、组建联合政府的主张。国民党政府虽然迫于形势,承认了和平民主建国的方针,但通过战争手段消灭人民革命力量是其既定方针。党争取和平民主的努力再次失败,在国民党军队大举进攻解放区的情况下,不得不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问题。
毛泽东同志曾多次同外国朋友谈起自己的切身体会:“我是一个知识分子,当一个小学教员,也没学过军事,怎么知道打仗呢?就是由于国民党搞白色恐怖,把共产党员杀了一大批、抓了一大批,我们才拿起枪来,上山打游击。”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雄辩地证明,“在中国,离开了武装斗争,就没有无产阶级的地位,就没有人民的地位,就没有共产党的地位,就没有革命的胜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历史和人民对中国共产党的选择,同样不是通过西方式的民主,而是通过中国式的民主实现的,这就是以人民代表大会为根本制度的人民民主。这种民主是在马克思主义民主理论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借鉴人类政治文明包括西方民主的有益成果、吸收中国传统文化和制度文明中的民主性因素的基础上产生的。中国各族人民通过在人民代表大会这一最高权力机构中享有的立法、监督、人事任免、重大事项决定等职权,牢牢地把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被明确载入由全国人大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体现在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实践充分证明,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体现中国社会主义国家性质、能够保证中国人民当家做主的根本政治制度。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国家面貌发生的历史性变化充分证明,这一制度符合我国国情,具有强大生命力。离开了人民民主,否定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企图以西方的民主方式取而代之,中国可能就会重蹈过去那种混乱和战争的状态,中华民族的复兴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此,党一再郑重表明,我们不搞多党轮流执政,不搞指导思想多元化,不搞“三权鼎立”和两院制,不搞联邦制,不搞私有化。一些人对中国共产党领导地位这样那样的质疑,其实质在于他们把西方国家的选择执政者的方式作为惟一“合法”和“普世”的方式,并企图用其改造中国。这显然是不能得逞的。
始终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经得起历史和人民选择的根本原因
历史和人民为什么选择中国共产党?其根本原因还在中国共产党自身。胡总书记曾深刻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成为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的核心力量,之所以能够承担起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历史重托,之所以能够在剧烈变动的国际国内环境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根本原因是我们党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始终高度重视并不断保持和发展自己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的先进性” 。
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属性,是我们党的生命所系、力量所在。
作为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这一最先进的科学理论为指导,以与大工业这一最先进的生产力相联系的工人阶级为阶级基础,以振兴中华民族为崇高使命,既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又是中国人民和全民族的先锋队。这一先进性特质,使她彻底摆脱了中国其他阶级及政党所固有的自私性、狭隘性、软弱性,能够担当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任。
党的先进性是历史的、具体的。一个政党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不等于永远先进;过去拥有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不等于永远拥有。
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同样不是一劳永逸、一成不变的。古往今来,有多少曾经先进的政治力量,因为丧失了先进性被历史和人民所抛弃而淹没在历史的长河中。世界上第一个马克思主义政党,在建党93年、执政74年的时候丢掉了政权,苏共的深刻教训发人深思。跳出“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历史周期律”,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是中国共产党需要永远面对的重大“考题”。能不能交出令历史和人民满意的答卷,决定着党的生死存亡。
时代在发展,历史和人民的选择在继续。新世纪新阶段,世情、国情、党情的深刻变化,以及党面临的执政考验、改革开放考验、市场经济考验、外部环境考验,对中国共产党保持和发展先进性及党的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因此,必须坚持以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为主线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确保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历史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和考验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始终成为坚强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只要能够继续保持和发展自身的先进性,就一定能够经得起历史、人民的检验,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选择!
Ⅵ 历史和人民做出了哪三个选择,他们为什么会做出这三个选择
历史和人民怎样选择了
马克思主义
选择了中国共产党
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
(一)只有马克思主义能够救中国
近代以来,为了挽救国家危亡,中国的先进分子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但学习西方的努力在实践中一而再、再而三地碰壁,这些挫折和失败,尤其是辛亥革命的流产,使得人们陷入了深深的绝望之中。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不能指导中国人民的斗争走向胜利。在当时的先进分子中,有的人在宣传西方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时,已经开始对它有所怀疑和保留了。
2.(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第一,马克思主义使得中国先进分子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转向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
第二,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建立了工农政权,运用的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当时的中国与俄国的国情相似,封建压迫严重,经济文化落后,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列强侵略,中国只有靠马克思主义的指引才能找到真正的解放之路。
第三,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是中国革命取得成功的关键,它联合了工人、农民、士兵和学生等,具有雄厚的群众基础。五四运动就是一场真正的群众运动。
第四,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创造了思想条件,其理论也成为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历史表明:只有马克思主义才能救中国。中国人民选择马克思主义是必然的、正确的。
二、选择中国共产党的必然性正确性
(一)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中国革命发展的客观需要,群众是由阶级划分的,阶级是由政党来领导的,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在中国工人阶级政党出世以前,中国国民党,在中国起着领导作用。但辛亥革命以后,五四运动时,国民党是站在群众之外的。国民党已不能领导革命,成立新的政党来领导中国革命已成为近代社会和革命发展的客观要求。中国工人阶级的政党——中国共产党就是在这种情况下成立的。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无产阶级的产生、发展和壮大,中国工人运动的发展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阶级基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是思想基础;共产主义小组的建立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创造了干部和组织条件;十月革命的影响和共产国际的帮助给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提供了外部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做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二)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广大人民群众利益的代表
中国共产党一开始便旗帜鲜明地以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和理论来观察和分析中国的问题,并且深入到工人中做群众工作,它作为最先进的阶级——工人阶级的政党,不仅代表着中国工人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着中国广大人民和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是同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根本对立的,它掌握和运用着马克思主义这个锐利的思想武器,正是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斗争的理论,为中国人民指出了一条解决中国的社会问题的基本线索,指明了走向胜利的道路。
三、选择社会主义道路的必然性正确性
(一)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走不通
西方列强的殖民扩张破坏了中国的自然经济,使中国的资本主义有所发展,但他们并不是为了让中国发展成为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而是为了把中国纳入资本主义的世界体系,成为殖民地、半殖民地,成为他们经济上和政治上的附庸。
(二)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发展的必然结果是社会主义
1922年7月召开的中国共产党二大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是实现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党领导人民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就是要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首领的中国各个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社会主义社会。”
(三)当时的中国已经具备选择社会主义的基本因素
(四)当时的国际环境也促使中国选择社会主义
综上所述,地主阶级的“自强、求富”思想、农民阶级的“太平天国”理想、知识分子的改良思潮以及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思想,都不能为中国人民探索国家出路指明出路;无论是农民阶级、洋务派、维新派、还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都不能领导中国革命;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方案脱离中国实际,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行不通。因此,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是历史的必然。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使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使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所以,中国人民的“三个选择”是正确的。
如果多了 你就适当删减一些
Ⅶ 怎样理解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人们历史选择性之间的关系
人类社会的发展是螺旋向上的,新的更加优越的制度和社会形态代替老旧的制度,
这是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因为人类的文明程度在进步,所以必然促使社会形态的发展变化,而这种变化整体上一定是向着更加优越的方向发展。
也许过程中会有些反复,但整体向上的趋势不变,人类在其中只是起执行的作用,人类不是创造历史,只是按照规律实现历史.
Ⅷ 如何理解历史和人民所作出的四个选择的历史必然性
在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壮阔进程中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选择了马克思主义,选择了社会主义道路,选择了改革开放。正是由于这“四个选择”实现了中国社会的三次历史性转变产生了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两大理论成果。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在20世纪的成立,被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95年波澜壮阔的历史,是我们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艰苦奋斗、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光辉历史。这部史诗,记载着中国共产党不懈的奋斗和探索,诉说着中国共产党为人民利益作出的牺牲和贡献。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马克思主义,解决了中国革命和建设指导思想的问题。中国共产党所以能够始终保持其先进性,最根本的是因为她的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它的精髓是实事求是,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和方法。
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以后,中国人民就在与众多思想和理论的比较中认识到,这是能够指导中国发展进步的科学理论。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之所以会有越来越多的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就是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
历史和人民选择了社会主义。社会主义代替资本主义是历史总趋势。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指出:“资产阶级的灭亡和无产阶级的胜利是同样不可避免的。”这是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唯物史观分析资本主义发展规律得出的科学结论。《共产党宣言》发表后,席卷欧洲的1848年革命爆发。
马克思恩格斯极为关注这场斗争,认为这是可能为社会主义革命扫清道路和准备基础的革命。然而,无产阶级革命在欧洲并没有很快发生。
马克思恩格斯对此作了反思,认为“在这种普遍繁荣的情况下,即在资产阶级社会的生产力正以在整个资产阶级关系范围内所能达到的速度蓬勃发展的时候,也就谈不到什么真正的革命。
中国成立之初,中国共产党取得了多方面的执政成就:
政治上,建立了各级人民民主政权。从新中国成立初新政权的建立过程看,新政权的建立一般经过三个步骤,先是建立军事管制委员会,安定新解放地区的局势。
第二步,协商产生临时性政权;第三步,召开各界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正式的政权。政权的参与者来自方方面面,受到人民群众发自内心的拥护和支持。
经济上,恢复了被多年战乱破坏的国民经济。1949年国民党逃往台湾时,带走了大陆多年积累的黄金、白银、外汇和重要文物,留给共产党的完全是一副烂摊子。有人等着看共产党的笑话。这严重低估了共产党人的能力。
我们党内不光有经济行家,更重要的是能用正确的政策调动各方面群众的积极性。对农民,实行了土地制度改革,使三亿多农民分得了七亿亩土地;对工人,通过没收官僚资本建立起国营经济,使他们感到政治和经济上都得到了解放。
对民族工商业者,不光不没收他们的资产,反而还通过加工订货等方式帮助他们恢复和发展生产。这些办法,使国民经济到1952年底就恢复到旧中国的最高水平,还迅速解决了国民党留下的严重通货膨胀问题。
外交上,荡涤了帝国主义的污泥浊水。新中国建立前夕,党中央还在西柏坡的时候,毛泽东就提出了新中国的外交方针。其中一条是“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国防上,打赢了抗美援朝战争。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为首的所谓“联合国军”武装干预,战火迅速烧到中朝边境,严重威胁到新中国的安全。美军还进入台湾海峡,直接干涉中国内政。
从1953年到1956年,中国共产党又领导人民实现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为中国的进步和发展奠定了制度基础。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保证了国家的经济安全,能为党的执政地位和社会主义制度提供坚实的经济基础。
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对于实现共同富裕有着重要作用,起码使中国不会出现有的发展中国家的贫民窟现象。
改革开放使非公有制经济得到很大发展,农村也全面实行家庭承包责任制,有人认为改革否定了当年的改造。这完全是误解。当年改造建立起的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农村土地集体所有的制度没有改变,也不会改变。改革是对原有基本制度的丰富和完善,绝不是要否定它。
新中国建立初期确立的基本政治制度也发挥着很大优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能使来自各方面的人大代表表达自己的诉求,实现真正的当家作主。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能使中国政治有稳定性连续性,避免多党制国家无法避免的政治恶斗,协商民主能更好地凝聚全社会的共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使少数民族群众体会到各民族的平等和祖国大家庭的温暖。
从新中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前,中国共产党还领导人民为建设国家做出巨大努力,建立了独立、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打下了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基础。
实现了“两弹一星”等尖端科技的突破,奠定了中国真正的大国地位;中美关系接近导致整个西方世界同新中国关系改善,为后来的对外开放创造了前提条件;还培养了人才,积累了经验,至今还在发挥重要作用。
Ⅸ 为什么说历史和人民选择中国共产党是历史的必然
因为中国共产党是人民的党,从劳苦大众中走出来的,每个国家的国情不同,中国的国情也与世界上别的国家不一样,在没有进入工业社会之前,中国依然是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国家,中国共产党从广大劳苦大众,基层人民出发,是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