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 有什么值得被推荐的历史书籍
《明朝那些事儿》相信可以帮助到你,作为入门级的历史爱好者,希望看到的,是一个真实的,有趣的书籍,太过繁琐反而会让学习历史的兴趣降低。而这本书,既有详实的史实,也演绎了不一样的爱恨情仇。
《明朝那些事儿》主要从朱元璋建国的时候写起,其中栩栩如生地塑造了诸如“东林党”,“万贵妃”等人物。我们在看其它历史书籍的时候,通常会感到没意思,这是因为没有代入感。
读完这本书后,会有一个疑问,你的人生观到底是怎么样的,是像朱元璋那样不择手段?还是像东林党那样坚持本心?读史可以明道理,也可以反省自己,做到一个更好的自己!
② 历史方面的看哪些书比较好呢
《史记》(汉·司马迁)、《汉书》(汉·班固)、《后汉书》(南朝宋·范晔)、《三国志》(晋·陈寿)、《晋书》(唐·房玄龄等)、《宋书》(南朝梁·沈约)、《南齐书》(南朝梁·萧子显)、《梁书》(唐·姚思廉)、《陈书》(唐·姚思廉)、《魏书》(北齐·魏收)、《北齐书》(唐·李百药)、《周书》(唐·令狐德棻等)、《隋书》(唐·魏征等)、《南史》(唐·李延寿)、《北史》(唐·李延寿)、《旧唐书》(后晋·刘昫等)、《新唐书》(宋·欧阳修、宋祁)、《旧五代史》(宋·薛居正等)、《新五代史》(宋·欧阳修)、《宋史》(元·脱脱等)、《辽史》(元·脱脱等)、《金史》(元·脱脱等)、《元史》(明·宋濂等)、《明史》(清·张廷玉等)。
你先把这些消化了我再告诉你其他的吧。
③ 推荐几本好历史书
《史记》,“二十四史”之首,最初称为《太史公书》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三十世家、七十列传、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
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④ 我想了解中国历史要看什么书
可以看《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资治通鉴》等。
1、《史记》
《史记》最初称为《太史公》或《太史公记》、《太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
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该着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史记》全书包括十二本纪(记历代帝王政绩)、三十世家(记诸侯国和汉代诸侯、勋贵兴亡)、七十列传(记重要人物的言行事迹,主要叙人臣,其中最后一篇为自序)、十表(大事年表)、八书(记各种典章制度记礼、乐、音律、历法、天文、封禅、水利、财用)。
《史记》共一百三十篇,五十二万六千五百余字,比《淮南子》多三十九万五千余字,比《吕氏春秋》多二十八万八千余字。《史记》规模巨大,体系完备,而且对此后的纪传体史书影响很深,历朝正史皆采用这种体裁撰写。
2、《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由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前后历时二十余年,于建初年中基本修成,后唐朝颜师古为之释注。《汉书》是继《史记》之后中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
《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206年),下至新朝王莽地皇四年(公元23年)共230年的史事。《汉书》包括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全书共八十万字。
3、《后汉书》
《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由中国南朝宋时期的历史学家范晔编撰。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前四史”。
《后汉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取自司马彪《续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东汉的汉光武帝建武元年(25年),下至汉献帝建安二十五年(220年),共195年的史事。
《后汉书》大部分沿袭《史记》、《汉书》的现成体例,但在成书过程中,范晔根据东汉一代历史的具体特点,则又有所创新,有所变动。
《后汉书》结构严谨,编排有序。如八十列传,大体是按照时代的先后进行排列的。最初的三卷为两汉之际的风云人物。其后的九卷是光武时代的宗室王侯和重要将领。
《后汉书》的进步性还体现在勇于暴露黑暗政治,同情和歌颂正义的行为方面,一方面揭露鱼肉人民的权贵,另一方面又表彰那些刚强正直、不畏强暴的中下层人士。例如,在《王充王符仲长统传》中,范晔详细地收录了八篇抨击时政的论文。
4、《三国志》
《三国志》,二十四史之一,是由西晋史学家陈寿所着,记载中国三国时期的魏、蜀、吴纪传体国别史,是二十四史中评价最高的“前四史”之一。
当时魏、吴两国已有史书,如官修的王沈《魏书》、私撰的鱼豢《魏略》、官修的韦昭《吴书》,此三书当是陈寿依据的基本材料。
蜀国无史官一职,故自行采集,仅得十五卷。
陈寿开始在蜀国任职,受宦官排挤不得志。蜀降晋后,历任着作郎,晚年多次被贬,屡次受人非议,历经十年艰辛,完成了纪传体史学巨着《三国志》。
三国志最早以《魏书》、《蜀书》、《吴书》三书单独流传,直到北宋咸平六年(1003年)三书才合为一书。而最终成书,因此《三国志》是三国分立时期结束后文化重新整合的产物。此书完整地记叙了自汉末至晋初近百年间中国由分裂走向统一的历史全貌。
5、《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常简作《通鉴》),由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多卷本编年体史书,共294卷,历时19年完成。主要以时间为纲,事件为目,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即以历史的得失作为鉴诫来加强统治,所以定名为《资治通鉴》。《资治通鉴》全书294卷,约300多万字,另有《考异》、《目录》各三十卷。
《资治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在中国官修史书中占有极重要的地位。
⑤ 学中国历史看什么书好~
首先最好的,最客观最直接的当然是读正史也就是二十四史,现在算二十五史或二十六史,不管怎么算吧,正史这东西是一些或在朝或在野的学者所编纂的,当然其中也包括一些起居注之类的官员的记载、协助写成。
然后成书经过皇帝同意入正史的史书,才算正史,而史书一般都是时间越靠近当时那个年代越靠谱的,所以二十四史拥有着足够的权威性。
然后我国古代文人向来有秉笔直书的传统,据说魏惠王为了保证自己儿子,做太子时兄弟相争的事不被史官记录,在病危榻上让史官写成自己下令,史官却宁死不屈,并且声称死了自己还有天下文人。
而当年司马迁写出《史记》后汉武帝还看过,对于把自己先祖写成痞子这事儿,虽然很生气,但也无话可说,而北魏时期更是爆发了着名的国史之狱,因为崔浩的秉笔直书加上鲜卑族和汉人的来年争斗,主笔的崔浩以及其姻亲、高门士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都受到了族诛,所以中国历史读古典最可靠。
所以,中国历史文化源远流长,故事波谲云诡,历史人物也是毁誉参半、各执一词,要想读懂历史还是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型来,读书嘛,自己喜欢就好。
⑥ 推荐个书目:我喜欢看历史方面的书,但最好是有趣一点的历史书
要想读历史书的话还是首选《史记》、《三国志》等一些正史,或者是一些史学大家的书,例如钱穆先生、陈寅恪先生、南怀瑾先生的书。如果想看现在出版的一些历史书,我建议最好在了解一些历史知识的基础上去看,毕竟现在的很多国学历史书商业气味太浓了。
至于历史小说,四大名着就不必说了,另外还可以考虑看看蔡东藩所着的各个时期的历史通俗演义,还有二月河的《康》《雍》《乾》
中国的历史及其相关的书籍是非常多的,要想找到适合自己的,就要先了解自己喜的喜好,例如关于什么时期,什么的类型的书,然后再根据这些去挑选
世界史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斯塔夫里阿诺斯的《全球通史》了
⑦ 学历史应该看什么书
你好,我是一名学习历史专业的准大二生,下面推荐你几本我们讲过的史书:
《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记事简练,适于初学者
《史通》第一步史学史,学历史,先要对历史有一个学术上的概念
《文献通考》一部政书体,主要记载上古至宋代嘉定末年的政治制度,是杜佑《通典》的续编本,记事更全面。
《史记》暂时不推举,纪传体的史书,特别是通史,记事前后分割。如果你对这段历史不是很清楚的话,容易把自己搞混的。如要研究汉朝的历史,建议看看《汉书》。
《三国志》第一步国别体史书,理解就可以了,有时间可以看看。
《通鉴纪事本末》看过《资治通鉴》的话,看这本书意义不大,因为袁枢(《通鉴纪事本末》作者)是照抄《资治通鉴》的。但可以感受一下“纪事本末”这种体例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