❶ 中国近代史的起步在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方面有什么体现
经济上: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的开展,前期以“师夷长技以自强”为口号,创办了一些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后期提出“求富”口号,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开平煤矿等。中国资产阶级也是在洋务运动的时候产生,洋务运动虽然以破产告终,但是,却在经济上促进了中国的经济近代化。政治上,十九世纪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意识到要想救亡图存,就必须改革封建专制制度。以康梁为代表的资产阶级维新派开始登上历史舞台,他们主张改良政治制度,实行西方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并推行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中国的政治制度的近代化。同时,康梁维新思想在社会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思想文化方面,辛亥革命后,袁世凯窃夺革命果实,为复辟帝制,他大肆宣传封建儒学。遭到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抵制,以陈独秀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激进派发动了一场旨在传播西方资产阶级思想的新文化运动,抨击儒家文化。新文化运动使得西方的资产阶级思想得到广泛传播,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使人们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促进了中国文化的近代化。就这些了...
❷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中国近代化的起步在政治方面取得了什么成果:
1、早期维新思想家的改革主张,对中国社会发生了广泛的社会影响,为后来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做了思想和舆论准备,起到了先导作用。
2、戊戌变法虽然以失败而告终,倡导西方社会政治学说,宣扬进化论和资产阶级民权思想,有力地冲击了封建主义的旧思想、旧文化。
3、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中国数千年的君主专制统治,创建了中华民国,颁布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人民获得了一些民主权利,开创了完全意义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
❸ 近代侵略战争对中国政治的影响
侵略战争分为四部分: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军事侵略,迫使中国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通过这些不平等条约,蚕食了中过大片的领土,勒索了巨额的赔款。同时在这些领土上屠杀中国人民,公开抢劫中国财富,肆意破坏中国文物古迹,给中华民族优秀文化造成空前浩劫
政治控制,操控中国的内政外交海关,享有领事裁判权,并勾结清政府,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扶植·收买代理人
经济掠夺,控制中国通商口岸,颇多中国关税自主权,操纵中国经济命脉,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导致经济落后,人民的贫困。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
文化渗透,传教士的宗教渗透侵略,他们无视中国法律等,公开干预中国的内政外交,经济文化,扰乱地方横行无礼,气压百姓,还为侵略中国制造舆论,为列强进行辩护,奴化中国国民思想。
❹ 中国共产党在近代史中起到的作用
领导曾经远远落后于世界的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中华民族迎来了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中国的发展和进步是全方位的,其中具有决定性、根本性意义的,主要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4个方面。领导中国人民走过了波澜壮阔而又艰难曲折的奋斗历程,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业绩,使中国发生了沧桑巨变,对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全面认识党的历史贡献及其重要意义,有助于科学总结历史经验、揭示历史发展规律,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领导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
❺ 中国近代史在中国历史进程中的意义
一、社会性质的变化。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鸦片战争后,通过不平等条约,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的破坏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国家;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逐渐把中国市场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中国自给自足的封建经济逐步解体。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二、社会矛盾的变化。随着中国社会性质的变化,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由地主阶级和农民阶级的矛盾,开始转变为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而外国资本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成为各种社会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三、革命任务的变化。鸦片战争以前,中国人民的革命任务是反对本国的封建统治。鸦片战争以后,中国人民肩负起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和反对本国封建统治的双重革命任务。中国从此进入了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鸦片战争是中国历史的转折点,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❻ 论述题:阐述中国近代史对中国的影响
近代史可以分为几个阶段:
(1)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这段时间的史实对中国的影响是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主权、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多被列强所控制。此时中华民族通列强的矛盾成为主要矛盾。也就唤醒了“沉睡”的中国人民,催生了中国的新思想的萌发,也就为此后的一系列革命奠定了思想基础。
(2)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这段时间的史实对中国的影响是辛亥革命的成功,让资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他们的执政对中国的经济有所发展,这段时间的民族工业还出现了短暂的春天。还有因为一战的有些原因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的弱小,因此而爆发了五四运动。运动的爆发使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并被很多先进知识分子接受,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及之后的抗战胜利,内战的胜利奠定了思想基础,它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3)五四运动到新中国成立:期间包括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革命有了新的领导,新的指导思想,同时沟通了与世界革命的联系)。国共合作(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势力,力,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探索(找到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在危机关头挽救了党和革命,为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奠定了基础;解放区经济的发展支援了革命,同时为建国后国民经济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❼ 中国近代史的反抗史对中国经济政治社会生活思想产生了怎样影响
在中国近代史上反抗的经济方面和社会是四个方面,产生了很大的动力,证据证明这动力推动力推动了我国不断线性发展
❽ 近代爱国运动对当时的中国政治形势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以“自强”“求富”为标榜,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在中国兴办了一批军工企业和民用企业.这些新式企业的出现,引起了近代中国社会领域的深刻变化,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革命的序幕,推动了近代中国向近代化道路的迈进.虽然洋务运动本身未能使中国走进向近现代化的道路,但它对日后中国人民探索近现代的道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关键词]洋务运动 中国近现代化 影响 洋务运动发起于1861年初,当时留守北京议和的钦差大臣恭亲王奕欣,领衔上奏《统筹全局折》,经过王公大臣会商同意和咸丰批准,正式设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从此,洋务运动便正式开场. 发起于19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提倡“师夷长技以自强”.在十九世纪的中国产生了“洋务”这个词,当时所谓洋务指的是牵连到外国的一切事情,提倡和主持洋务的人自然就成了洋务派,在洋务派刚刚产生之时,由顽固守旧派占主导地位的清廷对之所抱的是敌视的态度.由于政府对办洋务不赞成,甚至反对,所以当时的洋务派可以说是在偷偷摸摸地办洋务,也就谈不上什么洋务运动了.但到了19世纪中叶发生了变化,随着太平天国,捻军,一次,二次鸦片战争的打击之后,两江总督曾国藩、闽浙总督左宗堂,直隶总督李鸿章等为代表的新洋务派提出为抵御外侮维护清廷的统治地位,应当抛弃陈腐的“祖宗之法”,转而引进西洋先进技术,以“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由于这批新洋务派的代表人物都是握有大权的军政重臣,且以慈禧为首的顽固派也看到了维护自身统治不得不借助西洋的火枪大炮,因而默许了洋务派的提议,于是一场影响了近代中国命运的洋务运动在举国上下“办洋务”的热潮中开始了,史称“同光新政”. 洋务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大事件,它不仅关系到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关系到旧的阶级分化和新的阶级出现,关系到当时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变化,而且也对以后的中国社会发展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洋务运动开启了中国近代化的大门,是中国近代化的初始阶段.下面我们从政治、经济、军事、思想、文化几个方面来探讨一下洋务运动的重大影响. 一、政治方面 洋务运动中洋务派政治上的内部落后性和对外依附性,决定了洋务运动只能在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停留在物质层面上,无法进入政治层面与思想层面,洋务派创办的军事工业与民用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物质技术,但排斥与拒绝采用与之相适应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制度作为保证,这些军事工业和民用企业采用了较为先进的物质技术,他们带有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力已经开始突破封建生产关系的藩篱,萌芽了中国新式的资产阶级.但由于洋务运动创办者们严重的封建政治特性,他们顽固的拒绝除生产技术以外其他任何的社会改革.因此他们牢牢的将洋务运动限制在封建生产关系内.这样,洋务运动一开始事实上已走入了历史的死胡同.正如着名经济学家李京文所说的那样:“李鸿章在兴办洋务过程中一直受到经费问题的严重困扰,所需经费全靠政府投入,所造枪炮都由行政调拨而不能进入市场,这就是使得洋务运动被封建主义的政治经济格局所消解.它在文化的痼疾就是‘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内在矛盾.洋务运动失败的原因除了满清政府的腐败之外,还在于洋务运动的主持者和支持者们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单纯地看成一个技术的政治、经济、教育、科技、文化等诸多因素的协调发展,使由这些相关因素构成的社会结构失去协调性,但某一单一因素的发展失去了各社会因素的配合.” 洋务运动的失败使中国现代化进程中继洋务派人物后的有识之士看到了洋务运动的严重缺陷,中国要走上独立富强的现代化道路,需将革命从物质技术层面引入政治思想文化层面.因此在由于标志洋务运动失败的甲午战争而引发的戊戌维新中,维新派提出了政治改革的要求.这场改革运动又由稍后的辛亥革命完成了推翻封建专制,结束满清二百多年的封建统治,初步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历史使命,使中国现代化进程进入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而洋务运动中暴露出的对西方列强的依附、畏惧、崇拜等阻碍中国现代化的落后心理却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属性的严重影响直到“五四运动”才部分清除,又到新中国建立后,特别是抗美援朝的胜利,激发了国民的自主自立自爱,掀起了现代化建设的热潮.所以,洋务运动的真正历史作用不在于它的正面作用,即洋务派能够面对现实,比较清晰的观察当时世界形势的变化和中国积弱贫穷的落后状况,批评各种陈腐观念,慨然以举办近代新式工业为已任,提出谋求富强的方案,建立了中国近代企业,培养了一批科学技术人才,在客观上不能不为民族主义工业的发展提供某些有利的条件,成为中国现代化进程中工业化的开端;而在于它的反面作用,即这种反面作用折射出中国要现代化就必须在发展生产力时要进行生产关系各方面的改革,尤其是建立在生产关系基础上的政治思想文化教育制度的改革,同时提高国民素质,树立国民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奋发进取,勇于吸收外国一切先进的文明为我服务的思想. 二、经济方面 洋务派兴办近代新式工矿企业不是偶然的,无计划的举动.他们曾想学习西洋逐步建立起自己的现代化工业体系.首先,洋务派以“官督商办”的形式开设了轮船招商局,开平矿物局等大小十数个企业用以巩固军事,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其次,又以“官商合办”的形式尽量鼓励私人投资近代新式企业,并加以种种保护,以资提倡.其原因主要是在当时封建势力占统治地位,民风未开,重农抑商根深蒂固的社会环境下,一般的官僚地主,买办和富商要想兴办规模较大的企业,大都申请“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或多或少与官家保持着联系,从而站住了脚跟.因而采用这种形式较为恰当的.没有这个开端,私人资本要向工业领域转化是非常不容易的,更不用说形成以后的民用企业了 当然,“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办”企业在运营的过程中暴露出不少弊端.如任人唯亲,封建把头式的管理,损公肥私等严重阻碍了企业的正常发展.正是由于官办企业的弊病,使得官督商办或官商合力企业的号召力顿减,于是商办的呼声越来越强,所以在70年代,单纯商办的资本主义企业也开始出现了.虽然开始时道路坎坷,但经过民族资本家的不屈奋斗,终于使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在中国大地上逐渐立稳,慢慢发展起来了.它的存在和发展打破了二千年来中国封建经济的一统天下,是中国社会经济发生重大变化的一个标志. 洋务运动引进西方科学技术所产生的客观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至少有这样几个方面: (1)洋务运动直接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在工业,交通运输中机器开始逐渐代替手工生产,这是带有产业革命性质的划时代的变革,使千年不变的旧生产力有可能发生突破性的进展. (2)洋务运动促进了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科学应用技术书籍大批译成中文,军用民用企业中培养出中国第一批技术和管理人才,成批派出的赴欧学习科学技术的留学生,推进科举制度改革,兴建新式学堂而培养新型人才等等,开始了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的现代化. (3)在思想文化领域,出现一批新型的知识分子科技队伍,他们的宇宙观哲学观深受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的影响,对以后的资产阶级维新变法,甚至辛亥革命都有推进作用.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启蒙运动. 以上并不是洋务运动客观影响的全部,其中最重要的是生产力的变革,尽管这种变革是局部的,刚刚开始的,有种种缺陷的,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洋务运动时期对科学技术,特别是自然科学的引进,是中国科技发展史重要的一环,对中国由古代科学技术向现代科学技术的转变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三、军事方面 兴办洋务,在19世纪60年代无疑是一次重大的外交,军事和工业生产方式的变革.从思想上看,曾国藩.左宗棠等人继承了鸦片战争时期魏源提出的“师夷长技”的思想,“师夷长技”思想的根源是爱国思想.虽然当时主持洋务运动的曾国藩.左宗棠等洋务派的主要目的是继续维护清政府的统治和镇压太平国革命运动,与外国侵略者保持“和好”的局面,但保全家园免遭沦陷则是主要的.为此,他们希望中华帝国要跟上时代的步伐,不落后于西方列国.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创办军工业 从1861年曾国藩创办安庆军械所起到1894年张之洞创办湖北枪炮下洋务派共创办了大小21个军工企业.这些企业在当时大都采用机械生产,尽管当时的机械化程度不高,在生产中仍然大量采用手工生产方式;尽管这些企业在管理方面存在着浓厚的封建性,落后性和保守性,但它们毕竟是中国大地上有史以来第一批近代企业,开了中国近现代化之先河,客观上对中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资本主义民用企业的产生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尤其是这些军工企业的创办,生产了大批的枪支弹药,改变了以前清朝军队的刀矛弓箭,土枪土炮的落后状态,这对于维护清王朝统治和抵抗外国侵略者起了一定的作用,增强了清王朝的国防力量,为中国军队走向近现代化迈下了可喜的一步. 2)建设新式军队 洋务派在建立军工企业的同时,也注意到军队的建设,并将其作为洋务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同时也是军事工业的目的之所在.1862年在天津成立洋枪队;1866年总理衙门组建“练军”15000人,李鸿章在上海将其淮军按近代化军队进行装备;左宗棠在宁波也成立了洋枪队,这样淮军和左宗棠的湘军便成了新式陆军.1888年李鸿章又筹建北岸海军,1894年又分别建成福建水师,南洋水师和北洋水师,共有船只六七千艘,已具有相当的规模.这样,我国军事史上首次出现了近代海军这一新的兵种.虽然当时海军的装备、军事素质、军事力量较西方有很大的差距,但在洋务派的努力下终于成为清政府一支重要的国防力量,这在当时不能不说是一种进步.新式陆海军的建立固然是为清王朝统治服务的,但它的存在不能不说对西方侵略者构成一定的威胁.历史明确的告诉我们:镇南关大捷,清军给法军以沉重的打击;黄海海战中,北洋海军在爱国将领的率领下重创日军五艘并迫使日舰首次退出黄海,显示了中华民族的尊严.因而我们在肯定洋务运动有镇压人民的一面,也不可否认它有“自强”的目的有卫国反侵略的一面.虽然南、北海军在李鸿章等人投降思想的操纵下,未能起到真正保卫祖国的作用而于1894年全遭覆灭,但不能同此而断定洋务运动中用新式武器装备起来的军队在这次战争中的失败而认为洋务运动完全失败了.战争是政治的最高形式,是经济利益不可调和的产物.军事失利包括多用因素,如政治体制、政府态度、军队素质、中外力量悬殊程度、经济实力、国内权力斗争等等,所以,不能简单把这复杂的失败过程归咎于洋务派的工业活动.在分析任何一个社会问题时,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绝对要求就是要把问题提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在当时的情况下,洋务派在洋务运动中以“自强”为口号,制造枪炮战舰武装军队,其主要目的是希望中国的军队近代化借与西方侵略者抗衡,以图自保,免遭沦陷,这一点是值得肯定的.洋务运动倡导办近代实业,追求进步,不甘落后挨打的精神也是值得肯定的. 四、思想方面 1、洋务运动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在19世纪后期的中国社会,民族资产阶级尚未登上政治舞台,尤其是“中体西用”出现之初的60年代,中国刚刚打破了封闭状态.面对一个敞开的世界而惊魂未定时,就以“中体西用”迈出了现代化的第一步,确实难能可贵.正是因为有了这一思想,于是就有了“西学”的合法化,有了中国30年的洋务实践带来的800家工矿企业,三大海军舰队以及现代先进技术的大规模传入,甚至还有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发展和西方先进政治文化的传入.中国的现代化从“中体西用”开始也确实带有主观的阶级局限和客观的历史局限,但这是顺应历史发展的一项明智之举,是古老的中国面地“数千年未有之变局”所作出的最初的唯可能的选择.洋务运动成为中国现代化的真正开端就已经说明了它的历史价值. 2、近代化思想兴起 伴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和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潜意识的近代化思想也逐步兴起了. 1)由“变法自强”到“求富”思想的转变 两次鸦片战争之后,中国不敌西方已成为事实.如何改变这种状态,洋务论者提出了“变法自强”的思想.这种“变法自强”的思想究其源是魏源“师夷长技”爱国思想的延续,同时也是它的扩展,更是对几千年来“无道不变”思想的反判.随着洋务运动的深入,“自强”思想开始向“求富”思想转变.这种“振兴商务”求富的思想无疑是对几千年来“民本商末思想的否定.”在世界历史上,它同英国早期的工业革命有异曲同工之处. 2)由“工商救国”思想发展资本主义思想的转变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产生和起步,使与之相适应的“商本”思想也于洋务运动时期逐渐形成并获得了重要的发展.洋务派的那些思想在当时无疑是先进的,只是当时不能付诸于实践而流于空谈.但它却在封建笼罩的气氛中给中国人民起到了振聋发聩的作用.洋务运动期间,这些思想主张的一步步形成和发展,表明要求中国近代化的思想已初见倪端. 五、文化方面 1、教育 1)近代人才的培养 要兴办洋务,就必须有通晓洋务的人才,而传统的旧式教育内容无法满足洋务事业的需要.因而兴办新的教育事业,学习新的知识,培养新人才,就成为洋务运动的一项重要措施. ①开办新式学堂 从1862年创办北京同文馆到1894年创办烟台海军学堂,洋务派共创办24所新式学堂.这些学堂主要培养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翻译、工程、兵器、轮船驾驶、电报通讯、矿务、军医等各类人才.虽然这些学堂规模不大,学员较少,但毕竟打破了旧式教育和科举制度的一统天下,培养了一批近代化科技人才和知识分子,并且在文化教育方面也起到了开通风气的作用. ②派遣留学生 为了更全面系统地学习西方先进科学技术,洋务派还直接向西方派遣留学生.从1872年起,洋务派通过清政府先后大规模向美、英、法派遣七批留学生,总人数达201人,其中包括日后成为工程师的詹天佑和着名学者的严复.他们一方面系统地学习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知识,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接受了西方资本主义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思想.回国后,都以其自己的实际行动奉献于中国的近代化进程. 办学堂,派遣留学生.一方面为洋务事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西学知识的新式人才,一方面也对中国的教育近代化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为中国社会迈向近代化准备了最初始的文化条件. 2、办刊译着促进了西学在中国的广泛传播扩大了中西文化在思想层面上的交流融合.洋务派在大力办学兴教的同时,也充分认识到文化传播的重要性,开始编印报刊,成立出版机构,大量翻译西方着作. 除了大量翻译西方的着作之外,当时还出现了大量报刊上和一些有名的出版机构.我国近代出版机构中,历史最久,影响最巨大的当推商务印书馆和中华局.商务印书馆于1897年创设于上海,出版了大量有影响的书籍,中华书局成立于1912年,教科书和儿童读物是中华书局的出书重点.这两个出版社,至今仍为我国着名的出版机构. 大量西学着作的翻译出版及近代中国报刊和出版机构的出现,打破了中西文化的壁垒和传统文化的坚冰,大大促进了中西文化交流与融合. 总之,短短35年的洋务运动,在带给人们酸涩,苦痛的同时,也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中国人借此深层次地接触西方,了解西方学习西方,从而促进了中国的近代化发展.可以说“洋务运动”是中国历史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在文化教育上的积极影响更可视为我国文化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页. 六、结语 综上所述,发生在19世纪60-90年代的洋务运动虽未能达到其预定的目的:短时间使中国强大富裕起来,但它毕竟揭开了中国近代工业的序幕,使中国开始迈向了近代工业化的道路,虽然用洋枪洋炮装备起来的军队未能阻止外国侵略者的入侵,但它毕竟也给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虽然它所创办的民用工业未能使中国富裕起来,但由它所引起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在中国生根发芽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它的影响和带动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洋务派开办近代企业的“辟路开山”的历史作用和项献是任何狭隘的民主主义式的批评或超越历史阶段的非科学的指责都不能抹煞和磨灭的;虽然创办洋务运动的如曾国藩、李鸿章等有镇压人民、卖国求荣的一面,但我们也不能以此来抹杀他们开办实业的活动和思想客观上对中国近代的影响作用;尽管洋务派的目的和动机不如后来的维新派,同盟会等具有鲜明的革命性和强烈的火药味,但他们一系列的洋务活动正是对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价值观念的空前背叛,是“戾于正,秉于长”的“尚利”而不“尚义”,“重器”而不“重德”之举,是有悖于祖宗常规的.洋务运动的结果也正是如此,它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和企业管理,成了“中国产业革命的开始”它引进了西方的机器和企业管理,成为“中国产业革命的开始”,它引进了资本主义,科学技术和道德价值观念,并在中国开办了新式学堂,培养新式人才,向国外派送为洋务运动服务的留学生和用西方资本主义的思想,利益观来开通和影响几千年来封建,专制笼罩下的中国人,这些天生就是封建主义克星的因素在中国人大地潜流暗长,最终汹涌澎湃,导致了后来的维新运动和辛亥革命,导致了清政府的垮台和资产政权的建立.洋务运动虽然未有使中国较快地走上近现代化之路,但由它而发端的精神却引导着先进的中国人去更进一步得探索中国的现代化之路.
❾ 中国近代化在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对中国近代化的起步产生了什么积极作用
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始于1861年,自此,中国的近代化运动,走过了自强、变法、革命的历程。……中国走向近代化的历史路程清晰在目,但留下的脚步并非一条直线。从器物层面到制度层面,再到观念层面,国人每向前迈进一步都异常艰难,但却是一种不断提高的过程。 摘自《世纪之交的回望与断想》
一、含义:经济工业化;政治上反侵略,实现民族独立,同时反封建,争取民主自由;思想文化上学习西方,思想解放。经济工业化是核心,思想近代化是前提,政治近代化是保证。
二、任务:一是民族、国家独立;二是实现工业化,使中国走上繁荣富强之路。
三、基本概况:
过程
事件
思想核心
作用
结果
器物变革
洋务运动
师夷长技以自强
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产生(近代化的起步)
失败
制度变革
维新变法
辛亥革命
君主立宪
民主共和
社会上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失败
观念
新文化运动
民主与科学
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
失败
问题1、从近代化的过程指出近代化的特点:由技术到制度再到思想观念的变化,由表及里层层推进。
2、说明了:①民族、国家的独立是中国近代化的前提。②地主阶级、资产阶级、激进的民族主义不能使中国走繁荣富强的道路。③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中国人民获得民族独立和国家的繁荣和富强。
四、近代化相伴随的几个问题:
1、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思想近代化)
(1)器物变革命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理论:地主阶级林则徐、魏源的“师夷长技以制夷”的主张,利用西方先进的技术来维护清朝的统治,最早举起了中国近代化的的大旗。
实践:地主阶级掀起了洋务运动,前期“自强”创办了军事工业,后期“求富”兴办了民用工业,但由于没有触及封建制度最终以失败。
(2)制度变革命阶段的理论与实践活动:
①理论方面:严复《天演论》大量介绍和宣传“西学”理论,对积极探索救国真理的知识分子以极大的启迪,为维新的变法运动提供了理论武器。
实践方面:19世纪末,在民族危机的情况下,资产阶级维新派主张经济上发展资本主义,政治上实行君主立宪,维新变法运动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下方面,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②理论方面:孙中山把同盟会的政治纲领阐发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在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
实践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广泛传播,主张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辛亥革命结束了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度,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2)新文化运动:20世纪初激进的民主主义者掀起了新文化运动,宣传资产阶级的民主、科学,把矛头对准封建正统思想。
2、近代三次思想解放
第一次:戊戌变法要求实行君主立宪法制,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的作用。
第二次:辛亥革命实行资产阶级共和国,使民主共和观念学入人心。
第三次:新文化运动以民主和科学为口号,是近代史上一次规模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弘扬了民主与科学的思想,启发了人们的觉悟。(
3、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经济工业化)
1、产生:十九世纪六七十年代,随着中国商品经济的发展,在外国资本主义的刺激下,在洋务运动的诱导下,民族工业在沿海地区产生。民族资产阶级诞生。
2、初步发展:甲午中日战争后,清政府为偿还贷款,扩大税源,允许民间办厂,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作为独立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掀起戊戌变法和辛亥革命。
3、短暂春天:一战期间,帝国主义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加上辛亥革命的影响,中国民族工业出现了短暂的春天。无产阶级力量壮大起来,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到来以及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阶级基础。
4、政治民主化的进程:君主立宪、资产阶级共和国
五、对中国近代化的整体认识:
(1)经济领域:学习和引进西方先进技术与设备,进行机器生产。政治领域:实现政治民主化。思想领域:向西方学习。
(2)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中国近代化在经济领域里的重要表现,而近代化在政治领域里的政治民主化运动、思想领域里的解放运动又以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物质基础和根本动力。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和思想运动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密切相关。
(3)解放思想,更新观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六、中国近代化的启示:
(1)实现中国的近代化,首要任务是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争取国家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
(2)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推动近代化的首要条件。
(3)实行对外开放,放眼世界,国家才能跟上时代的步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