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下各个贴吧论坛都在对当前的国家政治话题上吵得热火朝天,作为一名高中生我想不通应该怎样对待历史
这是个相当纠结的问题.历史上侵华战争确实存在着.并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伤害.这是不容掩盖的事实.问题是现在的日本教科书上正在否认这一点.一百年后的日本人基本是那个就没人认为日本曾经有过侵华战争了.另一方面.日本子啊很多方面中国确实赶不上.从很多种组织形势上来讲.特别是经济上的.中国与落后日本不值几十年的时间.比如.日本丰田汽车在很多方面不仅是世界领先.俄日全额是唯一的.中国怎么比.
对待国家的政治话题.在我看来.不必太过纠结于那个是真的.比如.萨达姆待地是不是好人.政治家在一定程度上控制舆论.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一样.放宽心态就可以了.
2. 怎样评价日本人看待历史的态度
我认同楼上的观点。现在的中国和日本就像类似于文艺故事,罗密欧与朱丽叶。历史的恩怨应该留给历史,不该忘记,但也不能过分病态话。我没有接触过很多日本人,但有接触过一个20代,一个30代,和一个40代。
刚刚交流的时候,我会刻意地避开历史问题,但当我的好朋友拿历史问题出来时,交流陷入了僵局。但确是那个日本姐姐先打破的,她有沉默一会,然后道歉。我觉得她们是清楚这段历史的。还有那个30代的,他跟我讲过,从小他就对中国有一种情节,不论是中国的什么,他都很喜欢,他去过北京,上海,西安,南京,武汉,香港,去过的城市比我这个中国人去的都多,他在北京拍照留念的时候,只是用日语感叹了一句:ke re i~~,是美丽的意思,就听到周围不少人都在骂:你看~~~这是个小日本儿,日本鬼子~~~~他很难过当时,但是还是假装听不懂。我问:那你对中国失望了吗?他说没有。中国是个令人尊敬的国家,而且和善的人民实在的人民是很多的。他有跟北漂的蚁族们共度一天,他说,那些孩子虽然穷困,但是却可爱,很善良。他羡慕中国,因为中国是一个有活力的国家,相反的,他觉得日本很腐朽了。我没有说什么,只是感叹,他真得很成熟。最后他的一段话:先辈们做过很多错事,我只能替他们说声对不起。还有,很感谢你没有用历史的眼光来看现在的日本,谢谢你。
那个40代的叔叔,他是早稻田大学的学生,现在刚从俄国回来。他曾经跟我说:他希望看到中国和日本可以很友好的共存下去,虽然两国政府可能会有很多分歧,但抛开政治因素的话,世界上任何两个国家的人民都应该是友好的。
这段话,不是我粘的,是一个字一个字敲的。我觉得大部分人是知道这段历史的。可是日本人话总是说不完,说得很隐晦的讲话方式可能造成了很多误解。
3. 日本侵华战争已经过去七十多年了,我们应如何正确面对那一段历史
怀着平静、实事求是地心态去对待。弄清楚为什么会有侵华战争,我们应该恨得是以前的政府,而不是现在的无辜人民。下面来说说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客观原因:1.二战结束不久世界就进入冷战,日,本战败后被解除武装,所以在冷战中,日,本需要强国在国防上给予保障。日本是资本主义国家,又是被美,国占领,所以被美国庇护是理所应当的事情。日美安保让日,本平稳度过了冷战,免于被苏联进攻,和日共做大。日本首相岸信介和佐藤荣作恨日共恨得牙根痒痒。所以在佐藤荣作当首相的时候,日美签订了安全条约,美国保护日,本。
而现在日本对待中国的态度几乎完全取决于美国,因为条约,也因为美国的地位,所以日本只能尽量听美国的。而所谓的日本很嚣,张 ,很多时候都是听从美国。举个例子,中国一直在说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其实并没有,只是两国在被屠,杀的人数上有了分歧。日本的教科书上都有明确记载。 2.日,本侵略中,国是事实,但是也分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日,本一直是一个崇武的国家,从每个孩子都喜欢武士道可以看出。当时日,本把所有权利都集中于天皇,无法违抗天皇的命令。那个时候世界处在经济危机当中,对于一个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来说,社会、政局必然动荡,于是日,本政府决定转移危机,通过战争来化解。 况且日,本侵略中,国是上代人的事 上代人的恩怨情仇不应牵涉到下一代。基于上面原因 我们应该原谅日,本侵略中国的事。再说说汶川地震的时候,日,本共捐出了600万美元的捐款 排名第二。
4. 国家如何看待历史对付虚无主义
历史观是人们关于历史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人生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要真正地从百年历史中找到规律性的东西,必须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搞简单、片面的史料考证,不行!搞假设、解构不行!戏说、恶搞更不行!马克思关于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的论述为我们正确认识历史提供了指导,所以我们反对历史虚无主义,具体来说,应坚持以下四个原则:
一是客观性原则。认识和研究历史必须以事实为出发点,全面、系统地掌握有关资料,把握历史事实的总和并阐明其内在联系,透过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的本质和主流,揭示历史的发展规律。二是包容性原则。对待历史要有一种包容心态,而不能用整齐划一的“单一性”思维来看待历史。三是是非原则。对于历史大是大非的把握,不能沉湎于个人的恩怨和预设的立场,纠缠一些历史的枝节、细节。四是全面原则。要在把握历史活动的总和和全貌中来确定它的主要方面,分清主流和支流。如果胡乱抽出一些实例来证明自己的观点,那么任何实例都有可能被找出来,任何历史也就都可以被改写。
5. 中日两国应该如何反思历史,化解历史恩怨
只有把小日本灭了就能化解
6. 该以怎样的态度面对上一代的恩恩怨怨
以一个平常心去对待就可以了,因为上一代的恩恩怨怨与这一代没有太多的关系,如果你把太多的恩恩怨怨都放在心里的话,你就会觉得这个世界上有太多险恶,毕竟是你的长辈要尊敬他们。
7. 恩怨、是非太分明有没有什么方便方法对治啊
根据南传上座部佛教,有六种方法能帮助灭除瞋恨:
一、学习慈心观;
二、致力于培育慈心禅那;
三、思惟自己所造之业是自己的财产;
四、数数如理思惟;
五、亲近善知识;
六、有助于培育慈心与灭除瞋恨的适当言论。
以下列方式思惟的人也能灭除瞋恨:“你生气对他有什么作用?”“你能抹煞他的德行等法吗?”“你难道不是由于过去所造之业才投生在这里?未来你还不是要继续随业流转生死?”“对他人生气就像赤手握着灼热的木炭、火红的铁条、粪便等损害之物而想打击他人一样。”当你赤手握着灼热的木炭或火红的铁条想打击别人时,别人未必会被打伤,但你肯定会先烧伤自己。同样地,当你用手拾起粪便想丢别人时,别人未必会被丢中,但你肯定会先弄脏自己、沾上粪臭。
也可以对所生气的人如此思惟:“生你气的人又能对你怎样?”“他能抹煞你的德行等法吗?”“他也是由于过去所造之业才投生,并且还要继续随业流转生死。”“他的愤怒就像不被接受的礼物退回给他自己一样,也像逆风投掷灰尘,灰尘只会飞回他自己的头上一样。”时常如此思惟自己所造之业是自己的财产,他人所造之业是他人的财产,就能灭除瞋恨。
亲近乐于修行慈心观及谈论在四威仪中修行慈心观的善知识者也能灭除瞋恨,所以说这六种方法有助于灭除瞋恨。如此灭除的瞋恨最终会被阿那含道完全灭除。
慈心是一种梵住(brahmavihara),是解脱瞋恨的境界。慈心观的详细修行方法可参见《清净道论》,以下是从各种注疏及《清净道论》汇集出来的纲要,有助于初学者修行慈心观。
慈爱与世俗爱不同。慈爱是基于愿一切众生得到安乐的善愿,而不是想要拥有所爱的目标,它不是想要独自占有的心。慈心观的目的是要达到平等无差异地将一切众生包含在自己的善愿中。“慈心解脱”只是指安止定而言,如果还未达到安止定,就还不能有效地解脱瞋恨。修行慈心观时不可采用死人作为对象,因为如此修行肯定不会成功。对单一人散播慈爱时,不可采用异性为对象,因为可能会对异性生起贪爱。初学慈心观者开始时不应对以下三种人修行:
一、 你讨厌之人,因为可能会对他生起愤怒。
二、 你对他无好恶感之人,因为可能会修得很疲累。
三、 你非常亲爱之人,因为很难对这样的人生起没有执着的慈爱,而且很容易在那人稍遇困难时就为他担心不已。
“学习慈心观”是指激起以善愿涵摄一切众生的慈爱。“个别地散播慈爱”是指以下列的次第连续地散播慈爱:对自己、对亲爱者、对无好恶感者、对厌恶者。“整体地散播慈爱”是指借着破除人我之间的界限与分别而散播慈爱给一切众生。
如果要灭除瞋恨,你应该修行慈心观。要如何修行呢?根据许多禅修者的经验,当他们修成十遍八定,尤其是白遍第四禅之后,再转修慈心观很容易就能成功。《慈爱经》中显示了这种修法:有一次佛陀教五百位比丘修行十遍八定及观禅。之后那些比丘去到一座森林里修禅,而且很快地修成十遍八定及修行观禅达到生灭随观智。那时该森林里的众树神惊吓他们,使他们不敢再住下去,所以他们回去见佛陀。佛陀为他们开示《慈爱经》,吩咐他们背诵该经及依照该经修行慈心观。他们回到那座森林修禅之后,能够很快地培育强而有力的慈心禅那,并且向十方散播无量的慈爱。为什么呢?因为之前他们已经修成十遍八定。
因此,如果你已经修成十遍八定,就应该在每次开始坐禅时先进入第四禅,例如白遍第四禅,直到定力之光非常明亮。出定之后先以四种方式向自己散播慈爱,即:“愿我没有仇敌、愿我没有内心的痛苦、愿我没有身体的痛苦、愿我愉快地自珍自重。”如此散播慈爱两三遍。虽然向自己散播慈爱不能证得禅那,但还是要如此做以便推己及人:正如你希望你自己快乐,别人也都希望他们自己快乐。
当你的心充满喜悦时,可运用明亮的定力之光,照向一个你敬爱且与你同性的人。你应该看到他全身,尤其注意他那充满笑容的脸,然后以四种方式向他散播慈爱,即:“愿此善者没有仇敌、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愿此善者没有身体的痛苦、愿此善者愉快地自珍自重。”如此散播慈爱四至五遍之后,应该从当中选你最喜欢的方式,譬如“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然后不断地以该方式向他散播慈爱。由于你以遍禅第四禅为基础而修慈心观,所以你能很迅速地证得慈心初禅。在开始的阶段,你应该练习长时间安住于禅那,例如一、二小时或更久。满意之后,你可以省察禅支。如何省察呢?首先必须入初禅大约一小时,出定之后即刻观察有分心(意门),然后再看回你散播慈爱的对象。当该对象出现在有分心时,五禅支就会很明显地出现,那时你可以逐一地省察它们。熟悉于省察禅支之后,你应该修行初禅的五自在。成功后你可以进修慈心第二禅及第三禅。
至此,你已能用“愿此善者没有内心的痛苦”这个方式散播慈爱直到证得第三禅。接下来应该逐一地运用其它三种方式来散播慈爱,直到以每一种方式都能证得第三禅。
然后选另一个你敬爱且同性的人作为对象,同样以四种方式逐一地对他散播慈爱,直到以每一种方式都能证得第三禅。成功后再选另一个你敬爱且同性的人,以同样的方法对他修行……直到修完至少十位。
然后可以用同样的方法向其它三种人修行慈心观,即你非常亲爱的人、你对他无好恶感的人、你讨厌的人。取讨厌的人为对象来修行慈心观时,如果无法生起对他的慈爱,你应该重复地对自己、亲爱的人及无好恶感的人修行慈心观,直到慈爱强而有力,再向讨厌的人散播慈爱,直到证得第三禅。但若你没有讨厌的人,就不必对这种人散播慈爱。
修行成功之后,可以更进一步破除人我之间的界限。如何修行呢?你应该轮流地向四种人散播慈爱,即你自己、喜爱的人、无好恶感的人、讨厌的人。由于这时你对敬爱的人及非常亲爱的人的慈爱已变得同等,所以将它们归纳为喜爱的人,因此只剩下四种人。应该以刚才所说的四种方式向自己散播慈爱两三遍,然后逐一地向其它三种人散播慈爱,直到各以四种方式都能证得第三禅。应该不断地轮流向四种人散播慈爱:除了你自己之外,对于其它三种人,每次都选换不同的人,修行到你对四种人的慈爱完全平等,那时就破除了人际之间的界限。
然后可以进修遍满慈。遍满慈分为两种,即不限定对象的遍满慈与有限定对象的遍满慈。不限定对象的遍满慈可分为五种或二十种,而有限定对象的遍满慈可分为七种或二十八种。什么是五种或二十种不限定对象的遍满慈呢?有五种不限定的对象,即一切有情(satta)、一切有息者(pana)、一切生物(bhuta)、一切个人(puggala)、一切有生命者(attabhavapariyapanna)。为什么称他们为不限定的对象呢?因为他们每一种都涵盖一切众生。
开始修行不限定对象的遍满慈时,应该先选定一个范围,例如一个寺院的范围,以慈心禅的光明照见该范围里的各种众生,包括天神、人类、动物及其它恶道的众生。然后以四个方式向他们散播慈爱:“愿一切有情没有仇敌、愿一切有情没有内心的痛苦、愿一切有情没有身体的痛苦、愿一切有情愉快地自珍自重。”修到以每一个方式都能证得第三禅,然后再用相同的四个方式,向该范围里的一切有息者、一切生物、一切个人及一切有生命者散播慈爱,直到以每一个方式都能证得第三禅。由于对每一种对象都有四个方式,所以总共有二十个方式。
接着可以修行有限定对象的遍满慈。众生可分为七种,即一切女性、一切男性、一切圣者、一切凡夫、一切天神、一切人类、一切恶道众生。
在此有一点要说明:向单一人散播慈爱时,不可取异性为对象,但向异性整体地散播慈爱是可以的。举例而言,如果你是男人,就不应向单一个女人散播慈爱,但可以向女性整体地散播慈爱。
先以光照见这座寺院范围里的一切女性,然后逐一地以四个方式向她们散播慈爱,即:“愿一切女性没有仇敌、愿一切女性没有内心的痛苦、愿一切女性没有身体的痛苦、愿一切女性愉快地自珍自重。”直到以每一个方式都能证得第三禅。接下来应以同样的方法对这座寺院范围里的一切男性、一切圣者 、一切凡夫、一切天神、一切人类、一切恶道众生修行慈心观。对每一种对象都有四个方式,所以总共有二十八个方式,加上二十种不限定对象的遍满慈,一共四十八种遍满慈。
成功之后,可以将范围扩大至二或三间寺院,再以四十八个方式来散播慈爱。成功后,再渐次地将范围扩大至一个村子、两个村子、一个市镇、两个市镇、一个国家、两个国家、整个地球、一组三十一界。根据南传佛法,一组三十一界就是一个世界(cakkavala)。如此的世界是无量的,即有无量组的三十一界。因此,成功以四十八个方式散播慈爱至一个世界之后,应该再把范围渐次地扩大至无边世界(ananta cakkavala)。
能将慈爱散播至无边世界后,应将慈爱散播至十方,即依方向的遍满慈(disa pharana metta),这是指逐一地对十方无边世界的众生散播慈爱。先把光照向东方,照见东方无边世界里的众生,包括梵天神、天神、人类等,然后以之前提到的四十八个方式向他们散播慈爱。然后再以同样的方法将慈爱散播至西方、北方、南方、东南方、西北方、东北方、西南方、下方与上方的无边世界。如此一共有四百八十个依方向的遍满慈,上面已提及四十八个不依方向散播慈爱至无边世界的遍满慈,所以一共有五百二十八个散播遍满慈的方式。对于能重复地修习这五百二十八种遍满慈的禅修者,他能获得慈心禅那的十一种利益。
在《增支部.慈爱经》里,佛陀说:
“诸比丘,当慈心解脱被培育、开展、勤习、驾御、作为基础、建立、稳固与正确地修行时,可望得到十一种利益。是那十一种呢?睡眠安稳;不做恶梦;醒觉安稳;为人所爱;为非人所爱;天神守护;不被火、毒药与武器所伤害;心易得定;相貌安详;临终不迷惑;若未能证得更高的成就,他将投生到梵天界。”
8. 如何对待一个恩怨不明、恩将仇报的人
对于这种人你大可以不理他(她),你对于这种人不要和他(她)深交。你如果有什么顾虑的话可以不把对他的厌恶摆在脸上,如果你没有最好和他(她)说清楚。如果他(她)真的是恩将仇报的话,你完全没有必要和他(她)做朋友。这种人不是恩将仇报而是在利用你。不用在意两个人会不会,闹的很僵记住是他欠你,而不是你对不起他(他)。趁早和他(她)断了,这种人交不得!!
给你一点不道德的建议:最好是假装和他(她)没有什么矛盾,在他(她)最重视最重要的事情上给你致命一击……或者是告诉你周围的朋友他(她)有多么的坏!!(最好不要这样!!!我只是说的好玩,让你开心点…………)
9. 对于曹丕和曹植之间的恩怨大家是怎么看的
曹丕和曹植的关系和我们看过的所有电视剧中皇子争夺皇位的戏码是一样的,两个人也是因为皇位反目成仇的。
我们学习《七步诗》都知道曹丕对兄弟曹植的迫害,逼迫兄弟必须在七步之内做出一首诗,否则就杀了他,而曹植也是个有才之人,七步之内做出了《七步诗》,并出现了“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的名句。